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區(qū)一等獎】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區(qū)一等獎】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區(qū)一等獎】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區(qū)一等獎】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區(qū)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明理學與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課標要求考綱展示宋明理學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考綱解讀1.程朱理學對促進儒學發(fā)展的表現(xiàn)有哪些?2.陸王心學的內(nèi)容是什么?心學與程朱理學有何異同?1.為什么說李贄是“離經(jīng)叛道”?2.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各對后世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考點梳理一、宋明理學1.理學的創(chuàng)立(1)背景①魏晉時期的道教興起和佛教傳播沖擊著儒家作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唐末五代之后,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被削弱。②唐代的韓愈、李翱提出了復興儒學的主張;北宋士大夫們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2)理學的含義: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而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北宋的“二程”又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認為天理的核心是仁。2.理學的成熟(1)南宋的朱熹通過對理氣關系、修養(yǎng)論、社會政治理論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論述,全面總結了北宋以來的理學成就,建立了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2)朱熹強調(diào)儒者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強調(diào)“三綱五?!钡纳鐣嵺`理論;認為儒家擁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力,以“正君心”。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tǒng)儒學,影響后世達六七百年之久,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3.理學的發(fā)展(1)陸王心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經(jīng)完成。(2)南宋的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題,主張于人生日常直接體悟。(3)明代建立了系統(tǒng)的心學理論,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學以至圣的修養(yǎng)關鍵,在于“致良知”,強調(diào)“知行合一”。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1.李贄(1)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認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對正統(tǒng)思想發(fā)出了大膽挑戰(zhàn)。(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儒家經(jīng)典也不是“萬世之至論”。(3)提出“絕假純真”的“童心說”,以此反對理學的虛偽與官場的欺詐,在詩文寫作的風格方面,也主張“真心”。2.黃宗羲(1)敢于批判君主專制;呼吁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權的主張;反對重農(nóng)抑商,認為工商皆本。(2)其主張是明末社會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變化的反應,為中國近代反專制主義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顧炎武(1)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敗;提出眾治的主張;希望改革弊政、撥亂反正;梁啟超把顧炎武的思想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提倡經(jīng)世致用,注重實學。4.王夫之(1)其哲學思辯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的頂峰,提出了尊重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2)在“循天下之公”這一政治思想主旨下,揭露歷代帝王把天下當私產(chǎn)的做法,批判秦朝以來的暴政。思維升華1.儒學的當代價值理學重視人的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同時對于我們今天正在實施的公民道德綱要有指導意義。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都成功地把儒學和西方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為我們今天正確對待儒家思想提供了借鑒。2.明清之際的批判思想產(chǎn)生的條件(1)經(jīng)濟因素:①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與發(fā)展。②統(tǒng)治者極力推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2)階級基礎:工商業(yè)者階層隊伍擴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學日益僵化,三綱五常扼殺人的天性,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因循守舊。(4)政治因素:統(tǒng)治者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專制統(tǒng)治走向腐化。考點精講1.漢末至魏晉時期儒學面臨困境的原因(1)從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家思想產(chǎn)生懷疑,人們開始了對宗教的渴求,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2)魏晉時期,新思潮流行,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盛行開始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學面臨嚴重的困境。2.理學對儒家思想的新發(fā)展及其影響(1)新發(fā)展:“理”是程朱理學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指人類社會的原則,既是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也是天理在人間的具體表現(xiàn)。這就把儒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出來,“天”的主體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影響:①理學的形成,標志著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學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chǎn)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受到后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變成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后期近千年占有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②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③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3.試從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三個角度,說一說明清時期新儒學的思想主張(1)經(jīng)濟:主張“工商皆本”,提倡“經(jīng)世致用”。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2)政治: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獨裁,揭露專制帝王的罪惡,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倡導言論自由。(3)思想文化:吸收傳統(tǒng)儒學中的有益成份,構建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如黃宗羲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命題;顧炎武反對道學的浮泛之風,提倡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反對“天命論”,“先知論”,主張“氣一元論”,認為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是不斷變化的。4.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共同特點(1)反傳統(tǒng)、反教條。以“異端”自居的明朝進步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jīng)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還提出男女平等和“萬物皆生于兩”的觀點,令維護禮教傳統(tǒng)的士大夫驚懼。(2)反封建專制。清初黃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得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3)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黃宗羲反對重農(nóng)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他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4)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的實際學問,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他們的思想閃爍著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真題感悟1.(2023·廣東卷,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jīng)世致用”解析:這首詩出自王陽明之手,詩中認為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而萬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學”的理論觀點。答案:C2.(2023·新課標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解析:此題考查解讀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王安石認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從物質(zhì)產(chǎn)生的,這種物質(zhì)就是形體。形體是“有生之本”。這種從“人是一個感覺體”出發(fā)的人性論,是唯物主義的命題,體現(xiàn)了對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考查。故答案為A。答案:A3.(2023·上海歷史卷,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fā)B.從天人感應出發(fā)C.從萬事萬物本源出發(fā)D.從人的本性出發(fā)解析:此題考查宋明理學的知識。自宋初開始,眾多儒家學者致力于儒學經(jīng)典的重新詮釋。他們在排拒佛、道的同時,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問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創(chuàng)成一個以“理”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備的新儒學體系——理學。答案:C4.(2023·浙江卷,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fā)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格物致知B.發(fā)明本心C.知行合一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解析:抓住關鍵詞“理學”、“支離”。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學”一課中,講述南宋思想家陸九淵批評朱熹的理學過于“支離”,說了很多,卻不能使人樹立起對儒學價值的堅定信念。因此,他反對埋頭書冊,主張于人生日用處直接體悟,“發(fā)明本心”,以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見,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陸九淵,乙方代表人物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即天理是萬物的本原,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項。答案:B5.(2023·江蘇卷,5)“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边@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 B.李贄C.陸九淵 D.黃宗羲解析:“人人皆可以為圣”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故正確答案為B。答案:B6.(2023·廣東理科基礎,62)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的思想共同點是()A.“仁” B.“心外無物”C.“理” D.“格物致知”解析:四位思想家都屬于儒家,他們的思想應以孔子的“仁”說為基礎。答案:A7.(2023·江蘇歷史卷,3)某思想家強調(diào)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陽明解析:王陽明主張“良知”是心之本體,是人人生而俱來的、先驗的、普遍的“知”,這種“知”是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的本然,故判斷為王陽明。答案:D8.(2023·廣東歷史卷,26)下表是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三個研究小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結論。組別材料結論東漢組史料記載,東漢桓帝是中國第一位實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譯佛經(jīng)和其他佛教活動。——據(jù)古正美《從天王傳統(tǒng)到佛王傳統(tǒng)》佛、道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主流宋代組游酢和楊時去拜訪老師程頤,程頤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楊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頤發(fā)覺?!獡?jù)朱熹《近思錄》中國古代有尊師傳統(tǒng)組別材料結論晚清組孫家鼐建議京師大學堂應“以中學(中國傳統(tǒng)學術與政治思想)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獡?jù)孫家鼐等《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1896年)這份奏折中,孫家鼐認為中學比西學重要請回答:(1)上述各組的結論,哪些是從材料可以直接推導出來的?(2)上述各組的結論,哪些是不能從材料直接推導出來的?你認為應補充怎樣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樣的結論,才能使結論與材料相符?(若修改結論,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課的主題是“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的演變”。請結合所學知識,緊扣主題,重新分析各組的材料,建立材料與主題的聯(lián)系,說明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在東漢、宋代、晚清三個時期的變化。[答案](1)晚清組。(2)①東漢組、宋代組。②考生可從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結論兩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與結論必須相符。如:東漢組的結論可修改為“東漢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響比較大”。宋代組可增加其它朝代學生尊師典型事例、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尊師思想等。(3)東漢:佛教和道教成為某些帝王的治國理念,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被動搖,佛教、道教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宋代:程頤吸收佛教的某些修習方法和思想,與其它思想家一起創(chuàng)立的理學逐漸成為中國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員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學影響,西學對中學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忌鸢溉绯鲆c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nèi)酌情給分。材料研讀及命題預測【主題】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材料一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墩撜Z》材料二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先秊樘斓亓⑿模瑸樯窳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獜堓d材料四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祆洳牧衔迩叭釤o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