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高二歷史檢測 省賽獲獎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高二歷史檢測 省賽獲獎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高二歷史檢測 省賽獲獎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高二歷史檢測 省賽獲獎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高二歷史檢測 省賽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歷史測試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2小題,共48分)1.《太史公自序》載:“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從這段材料所獲得的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應是()

A.諸侯爭霸使諸侯國數(shù)目減少

B.諸侯同之間為爭奪人口和土地互相廝殺

C.分封制動搖,奴隸制度趨于崩潰

D.諸侯棄國逃跑井田制瓦解年2月6日,大年初二是傳統(tǒng)民俗“回娘家”的日子,馬英九依往例,赴苗栗縣通霄鎮(zhèn)馬家莊祭祖,這種祭祀活動要追根溯源的話,可以追溯到()

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唐宋時期3.對王國維《殷周制度論》,學者錢穆評價說:“周公攝政七年,而始歸政于成王……于是周人傳子之制亦因而確定。王氏(王國維)謂因先有傳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窺周人政治上之偉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認為王氏的誤判是()

A.王位世襲制度正式確立于周成王

B.傳子宗法制為分封諸侯提供前提

C.西周維護統(tǒng)治主要得益于禮樂教化

D.分封制與血緣宗法制度互為依存4.從夏朝開始,中國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異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變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漢、唐王朝的滅亡。中國古代政治的這一特點()

A.體現(xiàn)了政治體制的不斷創(chuàng)新

B.是封建王權專制的必然結果

C.說明中國古代政局長期動蕩

D.是傳統(tǒng)宗法觀念影響的表現(xiàn)5.圖中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6.根據(jù)西周宗法制規(guī)定,下列不一定能成為相對血緣關系范圍內大宗的是()

A.周天子的嫡長子、嫡長孫

B.諸侯的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C.卿大夫的嫡長子、嫡長孫

D.諸侯正妻所生育的兒子7.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边@位大臣實際上主張()

A.反對郡縣制

B.反對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權制8.歌曲《我的中國心》唱道:“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充分說明,維系廣大海外華人對祖國深厚感情的紐帶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財產(chǎn)制度

C.血緣關系

D.政治態(tài)度9.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載:“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踐奄,滅國數(shù)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由此可見,西周時期()

A.分封的主體是王族和先代貴族

B.宗法關系是維系皇權的紐帶

C.國家政權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

D.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10.“若論三代之世,則封建好處,便是君民之情相親,可以久安而無患?!边@一觀點主要肯定了()

A.分封制有效地鞏固了統(tǒng)治

B.宗法血緣關系的紐帶作用

C.郡縣制有效加強中央集權

D.三綱五常的封建教化作用11.秦朝統(tǒng)一后,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輪?!彼鶐淼纳钸h歷史影響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專制統(tǒng)治

②鞏固發(fā)展了國家的統(tǒng)一

③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郡縣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將大臣們的奏章歸納整理外,還得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進

行暗訪、調查。那么,這個政府高官應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3.秦統(tǒng)一后,并沒有像西周那樣分封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體制。這種地方行政體制的最高機構是()

A.行省

B.州

C.郡

D.縣14.元代行省內部實行的是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即通過行省官員集體開會共同負責,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協(xié)助或制約。元代實行這種權力運行機制主要是為了()

A.加強中央集權

B.分化地方權力

C.妥善處理各民族之間關系

D.降低行政效率15.有個家境貧窮的讀書人賈六,寒窗苦讀十年,被當?shù)乜さ闹姓l(fā)現(xiàn),但由于出身較低,被評為“中下品”,推薦到西北懷遠縣作縣令。該事件應該發(fā)生于()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16.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jīng)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決定?!械奈募急仨氂纱蟪紝忛喅式换实?。”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

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

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

C.君主與內閣大臣擁有同等決策權

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17.“它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huán)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的千古奇觀,2000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彼傅氖牵ǎ?/p>

A.都江堰

B.鄭國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18.從西漢中期耦犁推廣以來,中國古代的農業(yè)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發(fā)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較輕便靈巧。這說明古代農具()

A.已經(jīng)達到定型階段

B.逐步走向停滯落后

C.適應小農經(jīng)濟需要

D.嚴重制約農業(yè)發(fā)展19.《耒耜經(jīng)》記載:“轅有越,加箭,可張弛焉。……所以進退為評。進之則箭下,入土深也;退之則箭上,入土淺也?!边@一農具是()

A.

B.

C.

D.20.據(jù)史載,西漢時期,政府在災荒年減免家貲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澤苑囿給貧民,或假犁牛貸種食給貧民。如《漢書》載,綏和二年(前7年)詔:“其令水所傷縣邑及他郡災害什四以上,民貲不滿十萬,皆無出今年租賦?!蔽鳚h政府對災民實施救濟的根本原因是()

A.實行對小農經(jīng)濟的扶持政策

B.小農經(jīng)濟支撐著王朝的生存和發(fā)展

C.避免因流民問題而引發(fā)農民起義

D.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21.《唐國史補》記載,唐代宗大歷年間(766年-779年),江東節(jié)度使薛兼訓因越人不善機杼,乃訪求軍中未婚者,厚給資財,令其去北方娶織婦為妻以歸,“歲得數(shù)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競添花樣,綾紗妙稱江左”。這表明此時()

A.經(jīng)濟重心已經(jīng)開始南移

B.棉紡織技術向閩粵地區(qū)擴展

C.私營紡織作坊不斷推廣

D.北方絲織技術仍然占據(jù)優(yōu)勢22.明清之際,中國人逐漸沖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織布”的傳統(tǒng)觀念,形成“家有良田萬頃,不如日進分文”、“街頭一席地,強似百畝田”的意識,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B.專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響

D.抑商政策的松動23.有學者指出:“明清之際,江南出現(xiàn)了“婦女半邊天”的說法,顯示江南婦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這種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識字率提高,婦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棉紡織業(yè)興起,以女性為主的手工副業(yè)成為家庭經(jīng)濟的重要收入

C.引進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變農業(yè)生產(chǎn)方式,提高了婦女地位

D.江南地區(qū)人口大量外移,性別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24.以下“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稅收單位:萬貫)”反映了()時間農業(yè)稅非農業(yè)稅兩者的比例至道末年(997年)2408156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387440:60熙寧十年(1077年)2023511728:72

A.南方經(jīng)濟得到快速發(fā)展

B.北宋出現(xiàn)有別于傳統(tǒng)經(jīng)濟的新氣象

C.重農抑商政策得以改變

D.北宋政府的財政狀況得以根本扭轉25.羅馬共和國早期,當羅馬遭受外族進攻時,平民曾多次將自己組織的隊伍撤離羅馬,拒絕作戰(zhàn).迫使貴族在政治上做出讓步,《十二銅表法》的制定就是這種斗爭的成果之一.可見當時()

A.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的主導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爭取自身權益

C.貴族讓步在法制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

D.平面與貴族的政治訴求日趨一致26.公元前5世紀,在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充分發(fā)展,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那時雅典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構是()

A.十將軍委員會

B.五百人會議

C.陪審法庭

D.公民大會27.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被稱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下列對三者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①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②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③反對封建束縛

④促進人性的解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28.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認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趨利避害的,現(xiàn)在必須用嚴格的法律和官僚機構的有力懲罰來進行統(tǒng)治。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以為,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完全消除獸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難免在執(zhí)政時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響的理智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

A.兩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則

B.兩者都注重對人民的嚴格管理

C.兩者都限制了君主的專制權力

D.兩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29.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人的感覺是萬物的尺度的話,那么將沒有理由否認豬、狗、猴等動物的感覺也是萬物的尺度,因為他們和人一樣具有感覺。由此可知,蘇格拉底()

A.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無異

B.反對智者學派抬高人的地位

C.肯定智者學派懷疑神靈

D.反駁智者學派的主觀主義30.“飲酒仰臉要翻手。喝茶平飲微低頭,丑角總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與這句藝術諺語有關的是()

A.漢賦

B.宋詞

C.京劇

D.傳奇31.“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愿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小正義的事是出于無知。”這是古希臘位哲人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這位哲人是()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柏拉圖

D.普羅塔哥拉32.下列對中外歷史人物觀點的理解正確的是()選項觀

點理

解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學說奠定了中國民主思想的基礎B“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是基督教統(tǒng)治下人類意識的第一次覺醒C“認識你自己”該思想成為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的源頭D“奴隸是人,他們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該學派主張人人平等,要求廢除奴隸制度

二、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33.回憶第5單元內容,構建思維導圖。以“西學東漸”或“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解放潮流”為主題,梳理近現(xiàn)代中國(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后期)向世界學習,探索救國強國之路的歷程。(注意:必須有以下要素——學習的主體、主要思想、學習的層面、學習的效果、啟示等)

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7分)34.農業(yè)是社會發(fā)展與和諧的基礎。有人說,如果你不了解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問題,你就不能理解中國歷史。閱讀以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范成大的詩句“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中國的經(jīng)濟主要生產(chǎn)方式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種生產(chǎn)方式的基本特點?

材料二有人說過去搞社會主義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這個意見不能說一點道理也沒有。比如農業(yè)合作社,一兩年一個高潮。一種組織形式還沒鞏固呢,很快又變了。從初級合作社到普遍辦高級社,都是如此。如果穩(wěn)步前進,鞏固一段時間再發(fā)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躍進時,高級社還不鞏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結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鄧小平文選》第二卷(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農村生產(chǎn)關系中的什么問題?1958年以來,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開展的錯誤運動是什么?造成了什么不利影響?

材料三到1979年,集體農業(yè)活動的組織方面正發(fā)生一場意義更為深刻的變化。在中國最貧困的省份,特別是安徽,中國領導階層開始了叫“生產(chǎn)責任制”的某些嘗試?!熑芜M一步下放到家庭中?!?983年底,甚至這些集體農業(yè)的痕跡,也大量從中國農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體之間劃分收入已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幾乎全部農業(yè)生產(chǎn)都是以家庭為基礎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卷(3)材料三所說的我國農村生產(chǎn)關系方面怎樣的變革?它是否意味著從所有制上否定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什么?

材料四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合搞包產(chǎn)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chǎn)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械耐緭?,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jīng)濟……可以肯定,只要生產(chǎn)發(fā)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fā)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jīng)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關鍵是發(fā)展生產(chǎn)力,要在這個方面為集體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鄧小平文選》第二卷(4)材料四評論農村政策的基本著眼點是什么?

35.材料

第一次興學運動是范仲淹在宋仁宗慶歷四年主持的,史稱“慶歷興學”。慶歷興學的主要內容有三項:興辦太學;普遍設立地方學校;改革科舉考試,規(guī)定科舉考試先策、次論,次賦詩,罷貼經(jīng)、墨義。最終以范仲淹被排擠出朝廷而失敗。

第二次興學運動是由被譽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主持的。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被稱為“熙寧興學”。主要有以下內容:改革太學,創(chuàng)立“三舍法””,所謂“三舍法”就是“創(chuàng)立太學三舍選察升補之法”的簡稱;恢復和發(fā)展州縣地方學校;恢復與創(chuàng)立武學、律學、醫(yī)學;編纂《三經(jīng)新義》作為統(tǒng)一教材;改革科舉制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