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歷史朱立元_第1頁
《美學》的歷史朱立元_第2頁
《美學》的歷史朱立元_第3頁
《美學》的歷史朱立元_第4頁
《美學》的歷史朱立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朱立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美學的歷史美學的歷史審美意識美學思想美學學科審美的歷史性及其本身的積累推動著審美意識和審美思想的歷史性的發(fā)展,歷史,對于美學學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節(jié)西方美學思想的發(fā)展線索西方美學史的基本特色:伴隨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本體論階段認識論階段語言學階段一、本體論階段的西方美學“本體論階段”指的是

以“本體”或者“存在”為思考中心的思想發(fā)展階段,其起止時間大約從古希臘早期到16世紀。這一階段,西方思想的焦點是探索超越于人與萬物、給人與萬物以存在根據(jù)的本體,解答世界是什么的根本問題,并且以概念的邏輯推論建立起一套關于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純粹原理。本體論階段的西方美學:

透過具體個別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種獨立的、終極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為美的共同本質(zhì)。畢達哥拉斯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賀拉斯朗吉努斯普洛丁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柏拉圖Plato美學上的本體論的最初的著名代表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的哲學全以對話寫成,是文學和哲學的完美結合。他的哲學確立了西方的形而上學傳統(tǒng),或以前將的唯心主義傳統(tǒng),他的美學思想也具有同樣深遠的意義。美國哲學家懷特海(Whitehead)認為所有哲學著作都是柏拉圖的注腳。《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圖集中論美的對話,也是西方系統(tǒng)探討美學的專論。通過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嘴提出“美是難的”這一名言。美在理念柏拉圖采用二分法,把美分為美的現(xiàn)象和美本身。主張要透過美的事物是追求背后的美本身,美本身才是紛繁多樣的美之后的普遍規(guī)定或根據(jù),是永恒不變的。這個永恒的東西(Eternal)就是理式或理念(Idea)。對美的把握因此是一種超越性的神秘體驗,離形去欲,舍棄身體,進入純粹的靈魂。他描繪蘇格拉底對死亡的淡定與向往的《斐多篇》體現(xiàn)了這種對身體的極端蔑視和對自由飄蕩靈魂的向往。柏拉圖這一思想對中世紀的基督教美學影響甚巨。美感是迷狂

柏拉圖說到美感,提出了著名的迷狂說,認為詩人只有神靈附體才能寫出動人的詩作。這個看法看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超出日常生活的特征,但是解釋未必準確。

藝術是模仿,是影子的影子

柏拉圖把世界分為理式和現(xiàn)象,現(xiàn)象是對理式的模仿,是不真實的。而藝術則是對現(xiàn)象的模仿,更不真實,是模仿的模仿,因此是影子的影子。柏拉圖從功利思想出發(fā),認為詩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是虛幻的東西,因此在設計理想國家的時候,決定把大詩人荷馬驅(qū)除出境。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百科全書的人物。他開辟了西方思想的另外一個傳統(tǒng),通常稱之為唯物主義的傳統(tǒng)。他的美學著作是《詩學》,主要是對古希臘的悲劇進行了總結和規(guī)定。例如著名的有“三一律”:時間、地點和事件必須是統(tǒng)一的。他的美學觀主要有:整體美:美是有機的整體,包括開端、中間和結尾。和諧美:美的形式在于秩序、勻稱、明確。美善結合:善是世界的動力。任何事物都有美和善 的趨勢。

凈化說(Catharsis)美感,特別是欣賞悲劇的感覺能凈化和陶冶人的心靈。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們在觀看悲劇時通過悲劇所表現(xiàn)的各種人生的凄慘事件和內(nèi)心痛苦,獲得一種深刻的感同身受,因而產(chǎn)生宣泄作用,達到凈化心靈的效果。藝術即模仿,詩比歷史更真實亞里士多德也持模仿說,認為藝術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仿,但是他沒有柏拉圖那種現(xiàn)實低于理式的思想,從而貶低藝術。相反他認為藝術是對現(xiàn)實的積極模仿,現(xiàn)實世界僅僅是已然的,而藝術能夠表現(xiàn)應然的,藝術是對現(xiàn)實的概括模仿,因此能夠說出比現(xiàn)實更多的東西,因而更真實。中世紀美學的代表人物

普洛丁諾(Plotinus):美在太一普洛丁諾是古羅馬晚期的著名哲學家,錢鐘書認為他相當于中國的莊子。大概兩人都有點神秘氣息。普羅丁諾結合柏拉圖和基督教,認為美在于世界的神性的太一(theOne)。自上而下,層遞分化,神的美、心靈的美和事物的美。奧古斯丁(Augustinus)奧古斯?。好涝谡缓秃椭C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著有《上帝之城》和《懺悔錄》。他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整齊和諧的世界,自然是美的源泉。托馬斯·阿奎納中世紀另外一個重要的神學家:他也是把美歸結到上帝。認為美包含三個因素,即完整與完滿、適當?shù)谋壤c和諧、色彩鮮明。二、認識論美學本體論美學統(tǒng)治了一兩千年,隨著文藝復興對人的強調(diào),歐洲大陸開始出現(xiàn)了人本主義哲學,笛卡爾(ReneDescartes)的理性主義哲學強調(diào)人的主體意識,強調(diào)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把握。思想范式由之一變,從本體論轉(zhuǎn)向認識論,緊隨哲學潮流發(fā)展的美學自然也要隨之轉(zhuǎn)變,這就是認識論美學。認識論美學遍及歐洲大陸,主要有英國經(jīng)驗主義,法國理性主義和德國古典美學。1、英國經(jīng)驗主義主要代表:夏夫茲博里:人有審美的第六感官。審美是人天生的內(nèi)感覺。休謨:美不是客觀事物的性質(zhì),而是一種主觀感覺。共同的心理結構,共同的審美趣味。博克:區(qū)分崇高與秀美2、法國及大陸理性主義主要代表:笛卡爾:現(xiàn)代哲學的奠基者。確立了理性主義的總原則: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自我意識成為認識的起點,理性和邏輯原則是審美的原則。布洛瓦:崇尚古典主義,以希臘藝術為典范,主張整齊規(guī)范的審美理想。狄德羅:法國啟蒙思想家,百科全書派主將。提出“美是關系”的著名觀點。關系有三種:事物內(nèi)部——和諧對稱的美事物之間——映照的美事物與人之間——與主體活動相關的美。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希臘之后的美學高峰。大家輩出,影響深遠。德國古典美學是在德國古典哲學的自然延伸。德國古典哲學是在法國的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發(fā)展的,是思想內(nèi)部的革命。它的總體精神是理性主義,但是也結合了希臘的古典主義以及日耳曼的原始精神。德國古典美學體現(xiàn)了理性主義和浪漫精神的結合??档拢↖mmanuelKant)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者,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劃時代的思想家。哲學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康德哲學的基本框架我能認識什么can知真理論理性認識論我意愿什么will意善實踐理性倫理學我希望什么hope情美判斷力美學

在康德的理論結構中,純粹理性處理人的認識能力,憑借純粹理性人只能認識現(xiàn)象世界,也就是自然。而對物自體(thing-in-itself)也就是本體世界無能為力。本體世界只能由實踐理性按照先天的原則自行規(guī)定出來,這就是自由。自由是道德上的理性實踐。自然與自由相互隔絕,只有依靠判斷力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判斷力在自然世界中發(fā)現(xiàn)合目的性(purposiveness),從而在自然中建立起自由,這樣美學成了連接純粹理性和實踐理性的橋梁??档碌闹饕缹W觀點1、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審美活動不帶物質(zhì)利益和感性目的,又是合乎人類的自由目的。2、無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審美是從經(jīng)驗活動中尋找先驗形式,是對感覺的超越,是自由的實現(xiàn),因此是無功利的,當然這種無功利性本身也是一種功利。3、崇高:

數(shù)學的崇高:體積的龐大

力學的崇高:力量的巨大??档旅缹W的重要意義1.康德美學是人類學的2.康德美學是主體性的3.康德美學是自由性的席勒美學席勒是德國狂飆詩歌運動的主將,創(chuàng)造大量詩歌和戲劇,也深入思考美學。他的美學思想是對康德美學的繼承和發(fā)展。著有《審美教育書簡》,主要提出了“游戲沖動說”。

1.出發(fā)點:人性的圓滿(人格與情境)碎片化(Fragment)2.感性沖動與形式(理性)沖動的對立.3.游戲沖動使感性沖動和形式?jīng)_動得以和諧,共同游戲。4.美是游戲沖動的對象,是活的形象,是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5、美是自由的象征。席勒的三種沖動的說法對后來的美學很大的影響,比如叔本華的表象和意志的兩分,尼采的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他明確提出美與自由,對后來的審美主義的政治救贖影響深遠。謝林著有《藝術哲學》。美學是哲學的拱心石。藝術或美是哲學的最高官能,審美是知性的直觀,能把握到絕對的同一體。黑格爾(Hegel)同康德一樣,黑格爾的美學也是其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高峰一樣,美學也是古典美學的高峰。他的三卷本《美學》,不僅提出了著名的理論觀點和美的定義,也細致生動地考察了包括文學、繪畫、音樂和雕塑等等藝術門類,在黑格爾這里,美學就是藝術哲學。哲學的任務:揭示絕對精神的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性。邏輯學哲學體系自然哲學精神哲學1.精神哲學中,絕對精神的發(fā)展分三階段(由低到高)。

藝術(直觀)—宗教(表象)—哲學(概念)

2.黑格爾對美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充滿了理性主義的色彩,當然也具有生動的感性形象,是一個辯證的定義,因此十分突出。這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象征性藝術:物質(zhì)形式超過精神內(nèi)容崇高風格古典性藝術:物質(zhì)形式與精神內(nèi)容完全和諧靜穆和悅浪漫性藝術:精神內(nèi)容超過物質(zhì)形式情感的激動三、實踐論美學

馬克思不是以美學著名,但是也有自己的美學觀念,散見于他的各種著作中,例如早期的人本主義意味濃厚的《1844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和晚期的代表作《資本論》,都有精湛的美學表述。馬克思的美學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上自然生發(fā)的。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的,因此他的美學觀也充滿了實踐的精神。主要有:1、美感是歷史的產(chǎn)物。審美感官也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勞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審美必須有審美的基本能力。2、美的規(guī)律:人類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歷史。3、人類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藝術活動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顯現(xiàn)和具體化。黑格爾的影響。4、人的全面解放是對異化狀況的結束和豐富感性的回歸。人的全面發(fā)展包含了審美能力的發(fā)展。4、資本主義的拜物教(fetishism):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了物的關系。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提出了一個含義很寬泛的美學概念:美是生活。這個概念強調(diào)了現(xiàn)實生活與美的關系,突出了美的社會性質(zhì)盒客觀性質(zhì),然而失之寬泛。四、生命論美學德國古典哲學美學把理性抬高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物極必反,于是出現(xiàn)了對此的非難,反過來抬高感性,這就是席卷全世界的非理性的生命哲學、意志哲學,主要代表有叔本華、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這種從感性出發(fā),大膽肯定感性的美學思想是對理性主義認識論美學的有力反叛,標志著現(xiàn)代美學的崛起,至今我們的美學主要是在他們的影響之下。叔本華德國生命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從康德美學出發(fā),融合印度古典思想,形成獨具特色的悲觀主義哲學。代表作《作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認為整個世界就是表象,是我們意志的呈現(xiàn)。1、壯美和媚美壯美也就是康德意義的崇高,但是叔本華否定其中的主體的道德因素。媚美也就是優(yōu)美,叔本華區(qū)分消極和積極的兩種。積極的也就是優(yōu)美。叔本華認為荷蘭小畫派以及一般的人體畫都帶著欲望的刺激,就是屬于消極的媚美。今天我們所接觸的多數(shù)藝術都帶著很明顯的媚美的特點,使人沉浸在欲望的想象之中。2、美是一種人生的超越叔本華認為我們的世界是我們意志的表現(xiàn),客體化。一切認識都是從我的身體出發(fā)的,也就是從意志出發(fā)的。人生的痛苦與此有關。而自由就是對意志的超越,實現(xiàn)這種超越的方式就是藝術。藝術是對理念的純粹直觀。通過藝術對世界的純形式的觀照,進入無欲的境地,獲得解脫。3、天才與瘋狂天才最大的特色就是對世界具體事物,對個體主觀特性的超越,而把握客觀的理念,全身心沉浸在無我無欲的世界里。因此,天才和瘋癲有著奇特的關系,叔本華認為大多數(shù)天才都有著某種程度的瘋狂。在這點上,叔本華接過康德的問題,但是作了柏拉圖的處理。也啟發(fā)了佛洛伊德。尼采尼采,生命哲學美學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的先驅(qū),對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哲學上提出超人哲學(surperman),強力意志(willtopower).美學上提出了著名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尼采的美學著作是早期的《悲劇的誕生》。他考察希臘悲劇的由來,認為是日神阿波羅精神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結合。前者靜觀萬物,是陶醉于形式的夢幻藝術,表現(xiàn)為雕塑這類的藝術,后者則是生命的原始欲望,狂放不羈,沖決一切。音樂是這種精神的最佳例子。尼采的美學鼓吹生命沖動,直接反對康德的無功利性,認為欲望的滿足就是美感。贊揚性欲、暴力的宣泄,視為生命的豐盈。對欲望的禮贊,使尼采的美學帶上了濃厚的生物主義的色彩而遭人詬病,當然也有人為之曲辯。如海德格爾。后現(xiàn)代美學有尼采很明顯的烙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對病人的夢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了無意識的秘密,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一整套的心理學和性理學理論。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普遍認為和馬克思、尼采一道成為對二十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個人。弗洛伊德的理論結構:意識——超我(superego)前意識——自我(ego)無意識——本我(Id)主要美學觀念藝術是欲望的升華:欲望得不到滿足,通過夢幻而想象性地獲得滿足,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欲望的象征表達。弗洛伊德提出藝術是白日夢。用戀母戀父情結(complex),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結,也稱弒父情結。開創(chuàng)了文學的心理分析新局面。生命本能與死亡本能:前者是愛的本能,后者是恨的本能。前者創(chuàng)造,后者毀滅。壓抑機制:本能受到社會超我的壓抑,而生疾病,文明由壓抑機制造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揭示了藝術和審美活動的欲望和本能的存在,以欲望之眼穿透一切詩意面紗。在他之后,康德的無功利受到嚴重挑戰(zhàn)。五、語言論美學語言論美學是指西方于19世紀末發(fā)生的“語言論轉(zhuǎn)向”以來盛行的以語言問題為中心的美學,包括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分析美學,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存在追和新歷史批評等等。語言論轉(zhuǎn)向(linguisticturn)是指用語言取代理性的思想潮流。語言成為研究的重點,成為世界的本體,成為人文學科的起點。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用共時與歷時的方法研究語言,創(chuàng)立結構語言學。奠定了語言論轉(zhuǎn)向的理論基礎。能指與所指。意義在于差異。維特根斯坦: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方式。海德格爾:語言是存在的家園。加達默爾: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語言不止是傳統(tǒng)的語言符號,也包括其它非語言的符號,實際上就是符號,諸如神話、繪畫、建筑、時裝、體育、廣告等等??ㄎ鳡柕姆柮缹W就把這一切都納入符號系統(tǒng)。六、文化論美學文化論美學實際上就是泛美學,也包括反美學。主要研究文化問題,崛起于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包括后現(xiàn)代主義、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和文化研究等。文化論美學研究廣義的文化活動,主要從大眾傳媒和大眾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化,注重消解文化的精英色彩,揭示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滲透。主要理論來源:1、索緒爾的語言學2、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3、卡西爾等人的符號學4、??碌闹R考古學5、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羅蘭·巴特法國結構主義和結構主義者,把藝術于其它文化現(xiàn)象如神話、時裝、香水、廣告、艾菲爾鐵塔等統(tǒng)合起來的符號學系統(tǒng),為后來的文化論美學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方法?!冬F(xiàn)代神話——大眾文化詮釋》。雷蒙·威廉姆斯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段幕c社會》、《漫長的革命》。研究工人階級的文化,以及其它通俗文化如電視電影,關注文化生產(chǎn)如何受制于特定的社會體制。文化論美學研究的重點是大眾文化,電影,流行歌曲,體育運動以及其它邊沿性的社會現(xiàn)象如同性戀,吸毒,變性等等。與傳統(tǒng)的純理論和純藝術的研究方法和趣味都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中國美學從學科建設和理論框架來說,美學不是中國的。因為中國的美學史從西方引進的。但是從美學的本來意義上講,中國自古就有美學,而且是很有深度和獨特意義的美學。在自稱一體的文明形態(tài)中,中國很早就已顯露了獨特的美學意識,此后文化和藝術的繁榮,更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形態(tài)。中國古代的美學儒家美學1、美在禮樂,在仁里仁為美“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

充實之為美——孟子這種充實是指內(nèi)心里充滿了仁義這種道德情感,表現(xiàn)出道德意義上的崇高,即孟子所暢想的盈天盈地的浩然之氣。2、中和之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薄墩撜Z》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吨杏埂?、美善相濟,盡善盡美:子曰:盡美矣,未盡善也。

3、重視藝術對道德的潛移默化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薄爸居诘?,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孔子提倡的詩教(和樂教)是古代中國的最主要的美學教育,林語堂認為詩教發(fā)揮了宗教的作用。培育了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優(yōu)雅傳統(tǒng)。中國在春秋時期所體現(xiàn)的優(yōu)雅的文化氛圍,以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引領亞洲甚至世界的文化方向,于此不無關系。這是中國古代的軟實力之一。這種實力一直持續(xù)到近代。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子作為中國第一位審美教育家,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儒家的美學觀基本上是把美學和藝術當作道德教化的附庸和工具,他們注重的是道德主體的內(nèi)心的完滿和充實,社會秩序的內(nèi)在化,成為自覺的道德意識,這就是禮。藝術是禮的形式體現(xiàn)和情感表達,因此內(nèi)容要純正高雅,形式要對稱、和諧,穩(wěn)定。為了達到根好的效果,儒家并不反對藝術的繁復與雕琢。重視人工。道家美學1、美在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天道》2、美在天成

天籟,地籟,人籟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3、美感是對自然之道的體驗“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莊子·天道》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4、美與真、善的對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美與善的對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藝術是心境的自在和自由

技進化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解衣般礴:任情適性道家的美學觀突出了美的自身價值,他們洞察到美的復雜性,并把美和道德以及知識區(qū)別開來。道家能夠抬眼望天,欣賞自然的美,也能深入內(nèi)心,體味精神自由和心靈解放的快樂。道家并不信任藝術,甚至否定藝術,反對人為的美化和修飾,喜歡天然,影響到藝術就是形式的簡省和意趣的空靈。儒家美學重視道德的內(nèi)化,內(nèi)心的和諧與外在的和諧一致。它注重形式,它的美學理想是和諧。中和之美。道家美學重視內(nèi)心的自由,為了內(nèi)心的自由可以舍棄外在的形式美,它的美學理想是自然,兩個自然。天人合一。以天合天。儒家改造人性適合人倫天理,道家順應人性,人性本身就包含看人倫天理。儒家重視學習,禮樂詩教等等。道家主張絕圣棄智,心齋坐忘,內(nèi)心體驗與逍遙。道家美學啟發(fā)了中國藝術親近自然,內(nèi)心自由和抒發(fā)性靈的傳統(tǒng),實際上構成了中國美學的核心。李澤厚認為莊子的哲學其實就是美學。禪宗美學禪宗的核心思想:心靈的覺悟,即人的佛性是人的自性的發(fā)現(xiàn)。

“世人性凈,猶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蓋,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法,吹卻迷妄,內(nèi)外明徹”——《壇經(jīng)》禪宗主張舍棄語言文字,借助于直覺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舍筏登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主張當下即悟,擺脫邏輯思維,因此禪宗的這種體悟,十分接近藝術的審美直覺,極大地啟發(fā)了中國古典藝術尤其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理論。語言邏輯只能對事物進行分解,把有機的整體分割為各自獨立的部分,因而損害了整體氣息和生機。禪宗認識到這種局限性,將這些都舍棄,直接面對事物的本相,表現(xiàn)出思維的跳躍與敏捷,也就是俗稱的機鋒。日本的藝術深得此中妙處。1、禪宗將佛教的空無思想發(fā)揮到極致: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由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種思想影響到藝術就是對空寂意境的追求。這與道家很接近,道家主張回歸自然,人消融在自然之中,充滿生機和情趣。而禪宗是讓整個世界都消失,歸于寂滅。兩者都向往空無的境界,一空靈,一空寂。道家得意忘言,珍視生命,禪宗意言俱忘,否定生命。道家天人合一,禪宗天人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諟Y明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蹙S《鹿柴》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楚騷美學出現(xiàn)于古代楚國的獨特的美學風格,熱烈的情感,怨憤的情緒,華美的形式和瑰奇的想象,構成具有唯美色彩的悲劇。美艷的語言,濃烈芳香的情感,神話與夢幻的融合,同時有著純正高雅的情操,這就是獨特的楚騷美學,中國古代美的極致,在中國文學藝術傳統(tǒng)中回響不絕。中國現(xiàn)代美學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美學也進入中國。在富國強兵,學習西方技術的主潮里,美學似乎是不急之務,然而也有人看到了美學對于振拔人心,鼓舞國民精神的意義,特別是二戰(zhàn)之后,西方文化的弊端全面暴露,更啟發(fā)中國學者思考精神的價值,用東方的寧靜來克服西方的躁動,在中國的文化資源尋找美學的現(xiàn)代意義,這就是由王國維開創(chuàng)的先河,此后的宗白華和朱光潛,乃至李澤厚都是這樣。開創(chuàng)期:王國維:用西方現(xiàn)代哲學,主要是康德、叔本華和尼采的思想來觀照中國古典美學,這方面的作品有《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其中《人間詞話》最為出色。他與梁啟超注重文學的政治社會作用有所不同,王國維更注重藝術的獨立價值。這是康德思想的表現(xiàn)。他運用康德的概念概括出三種美的形態(tài):宏壯,優(yōu)美,古雅。1、境界說境界是《人間詞話》的核心,是王國維總結中國文學藝術的最高范疇。基本意思與意境相同,王國維也是混用的。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文學之工不工,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寫境和造境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隔與不隔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美學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