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闡明問題和提出備選方案
優(yōu)良結構問題——管理實踐中,一些局部和底層的管理問題是可以建立數(shù)學模型進行描述,或者說在一定的假設下并忽略了部分細節(jié)以后,數(shù)學模型依然可以描述主要的問題??梢圆捎眠\籌學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病態(tài)結構問題——軟系統(tǒng)方法論管理者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多變和多樣,這些問題往往不是獨立的問題,而是與其他問題相伴而生,錯綜復雜,即由高度相互依存的問題構成的病態(tài)結構問題情形(ill-structuredproblemsituation),也被稱作“壞(wicked)問題”,這是一種非結構化的問題。這種壞問題以由于對目的、沖突、環(huán)境的不確定及社會約束缺乏透明性而造成的相互聯(lián)系和錯綜復雜為特征,處理這種壞問題,問題結構化(problemstructuring)被認為比使用常規(guī)技巧來解決問題更重要,或者說在用常規(guī)技巧解決問題之前,需要先結構化,這是闡明問題階段的難點?!盎炯僭O表面化和檢驗”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之一。復雜結構問題——有些問題結構比較復雜,因素眾多,闡明這些問題時,人類不容易從整體上把握,但是人對單個的因素之間的關系能夠掌握,解釋結構模型可以把眾多因素分成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因而從整體上闡明問題。提出備選方案——有些問題的備選方案可能比較容易提出,但是很多情況下提出備選方案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只有被納入系統(tǒng)分析人員視野的備選方案才有機會被分析,因此任何拓展思維、互相啟發(fā)的手段都會有助于提出備選方案,本章將介紹頭腦風暴法和哥頓法。4.1基本假設表面化和檢驗“基本假設表面化和檢驗(StrategicAssumptionSurfacingandTesting,SAST)”是梅森(Mason)和米特羅夫(Mitroff)在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方法,用于對病態(tài)結構問題進行干預的系統(tǒng)方法。這種方法認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對爭議的議題(issue)持有不同的主張,其背后都有基本假設,表面上贊同或反對的理由往往并非其內心所持有的基本假設,唯有通過辯證的程序,才能讓這些基本假設浮現(xiàn)出來(即表面化),經過辯論,再綜合得到各方共同認可的假設,達成共識?;炯僭O可以理解為主張背后的緣由,包括依據(jù)和目的;利益相關者又稱干系人,是受議題所影響的人和組織。4.1.1基本假設表面化和檢驗的原則梅森和米特羅夫在構筑SAST方法論的基礎時強調這樣四項原則:1.參與性原則——這一點是基于這樣一種信念:因為解決壞問題及實施解決方案所需的知識和資源遍布在一個組織的不同部分及層級和組織以外的不同小組中,因此應該將不同利益相關者牽扯進來;2.對抗性(adversarial)原則——這一點是基于這樣的信念: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壞問題的感知非常不同,因此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判斷最好是在對對立的觀點詳加考慮之后再做出;3.綜合性(integrative)原則——這一點是基于這樣的信念:根據(jù)參與和對抗性原則所產生的不同選項最終必須用比較高水準的綜合方式重新集合在一起,如此才能產生一項行動計劃并將它付諸實施;4.管理人員支援原則——這一點是基于這樣的信念:讓管理者了解凸顯壞問題復雜本質的不同假設,這樣將使他們獲得對組織所面臨困難的比較深邃的洞察力以及使組織前進的適當?shù)膽?zhàn)略。這種方法既是對抗性的又是綜合的,也就是在對立的情景下達成共識,這或許不容易理解。當然這種方法不一定每次都能起到作用,但是通過描述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假設、檢驗和對抗性辯論過程,不同假設的重要區(qū)別才會得以凸顯,才能為建立在共同理解基礎之上的更為扎實的共識提供根據(jù)。4.1.2基本假設表面化和檢驗的階段這四項原則貫穿使用于SAST方法論的各個階段。一般公認SAST方法具有四個主要階段的:1.小組形成;2.假設表面化;3.辯證式辯論;4.綜合。首先,應該盡可能廣泛地將對所需要研究的政策或問題有興趣的人士牽扯進來。謹慎地將這些人士進行分組。小組內觀點趨同化,小組之間觀點之間的分歧達到最大化.每個小組應該擁有或提出一個首選的策略或方案,而且每個小組的觀點應該受到另外至少一個小組的明顯挑戰(zhàn)。第二階段,假設表面化的目的是希望協(xié)助每個小組揭開各個小組首選策略或方案所依據(jù)的關鍵假設的面紗,并且對其進行分析。第三階段,各個小組坐到一起,進行一場辯證式的辯論。每個小組由一名發(fā)言代表將其首選策略或方案最可能的情形介紹給大家,并且要仔細地識別出該策略或方案所依據(jù)的關鍵假設。在此介紹過程中,其他小組只準許提出澄清內容部分的問題。在進行辯論和提出挑戰(zhàn)之前,每個小組對彼此觀點和假設的理解很關鍵。只有在每個小組都介紹完各自的情況之后,公開的辯證式辯論才可以開始。通過提出下列問題可以引導這場辯論:1.各個小組的假設究竟有怎樣的區(qū)別?2.哪些利益相關者對每個小組做出的重要假設在來源上起最重要的作用?3.各個小組對假設的評價方式是否有所不同(例如,關于一個策略成功的重要性方面)?4.其他小組所做的哪些針對自己提案的假設最讓人頭疼?在辯論進行一段時間之后,每個小組應該考慮這時它是否希望對自己的假設做某些修改。這個“假設修改”過程只要尚有改進的可能就應繼續(xù)下去。第四階段,綜合階段的目標是要對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的策略或方案所依據(jù)的假設達到一種妥協(xié)。草擬出取得一致意見的假設清單。倘若這個清單已經足夠長,便可以制定一個蘊涵意義的策略。這一新策略應該使各個小組的不同策略聯(lián)系在一起,也應該對它們有所超越。如果還不能夠達到綜合,需要指出分歧之處,并為解決剩余差別進行調查研究。所采納的任何策略將會獲得充分的理解,它所依據(jù)的假設在其被付諸實施時可以得到評估。4.1.3基本假設表面化的三種方法1.利益相關者分析每個小組提出一種策略:它要求一旦策略被采納后,識別出它們首選的策略之成敗所維系的關鍵個人、團體或小組。 這個策略會影響誰? 誰對這個策略感興趣? 誰可以對該策略的采納或實施產生影響? 誰會在乎這個策略?2.假設詳述(specification)這種方法要求每個小組列出它們對每個利益相關者相信該小組首選策略會成功而做出的各種假設。對于每個利益相關者,應該發(fā)現(xiàn)兩種或三種假設。因此,這些假設是該小組首選策略或解決方案成功所依賴的假設。3.假設評估(rating)要求每個小組對照以下兩項標準對每種假設進行排名:1)這一假設對該策略的成敗的影響重要程度如何?2)我們對在這一假設中包含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或敘述的真實性有多大的把握?4.1.4基本假設表面化與檢驗案例這個案例取自杰克遜參與的亨伯賽德郡合作開發(fā)機構(CooperativeDevelopmentAgency,CDA)的一次干預行動。創(chuàng)立CDA的目的是服務于該地區(qū),通過創(chuàng)立合作企業(yè)來繁榮、鼓勵、發(fā)展和促進產業(yè)和商業(yè)活動。此次SAST實踐的特別焦點集中在CDA中“由上至下”與“由下而上”合作開展工作的方式產生的爭執(zhí)。由上至下方法是開發(fā)者要先識別業(yè)務機會、然后召集個體形成合作體共同開發(fā)這個機會,這種方式以前不常見。更通常的運作方式由下而上的做法,就是開發(fā)者幫助和協(xié)助那些本來就有合作意向的個體形成合作體。在CDA內部,有一些開發(fā)者支持嘗試由上至下模式,不過也有開發(fā)者反對。開發(fā)工作者們因此被分為兩組,一組由對由上至下方法抱有某種同情的人士組成,另外一組則由反對者組成。第一小組(贊成由上至下方式)第二小組(反對由上至下方式)開發(fā)工作者失業(yè)者地方當局業(yè)務改善計劃現(xiàn)有合作社投資機構其他CDA營銷代理商工會一般公眾其他行業(yè)開發(fā)工作者潛在客戶為意識形態(tài)推動的人地方當局貿易與產業(yè)部現(xiàn)有合作社已經有工作的人利益相關者清單被結合在一起,然后按照假設詳述的邏輯,要求每個小組回答:什么是每個利益相關者為其贊成或反對由上至下策略而做出的假設。第一小組(贊成由上至下方式)第二小組(反對由上至下方式)建立工作者合作的另外一條途徑(潛在客戶)增加CDA在創(chuàng)造工作機會方面的信譽(投資機構)確保對CDA的持續(xù)支持(投資機構)實現(xiàn)投資機構的期望(投資機構)強化合作部門(cooperativesector)(現(xiàn)有合作社)提供受雇機會(失業(yè)者)為失業(yè)者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失業(yè)者)一種比較有效的啟動工作者合作的方式(開發(fā)工作者)樹立成功的先例(其他CDA)提高在合作社內企業(yè)數(shù)(現(xiàn)有合作社)提高產業(yè)民主程度(工會)開發(fā)工作者對該策略的矛盾心情(開發(fā)工作者)在合作者之間缺乏團隊凝聚力(潛在客戶)在合作者之間缺少合作的意愿(潛在客戶)獲得缺乏動力的雇員(失業(yè)者)開發(fā)工作者花在幫助現(xiàn)有合作社上的時間太少(現(xiàn)有合作社)缺乏商業(yè)機會知識會阻礙由上至下的方式(開發(fā)工作者)開發(fā)區(qū)合作者在活動領域缺乏經驗(開發(fā)工作者)在新合作者中缺乏對商業(yè)概念的承諾(潛在客戶)不利于自我決定的原則(為意識形態(tài)推動的)可能被批評為浪費開發(fā)工作者的時間(投資機構)如果失敗的話,后果非常危險(投資機構)對其他合作者的猜疑、對等級制度的畏懼及給合作社帶來惡名的風險(現(xiàn)有合作社)為它們投資太冒險(投資機構)以前與合作成員沒有聯(lián)系(潛在客戶)與其他合作者之間也許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潛在客戶)
接下來,兩個小組會聚一堂展開一場辯證式的辯論。在這場辯證式的辯論之后,雖然兩個小組試圖對假設進行協(xié)商和修改,但是想要達到全面的綜合被證明是不可能的。然而,它們在某些事情上——如需要找出獲得商業(yè)機會的信息的來源,需要研究其他地方進行的由上至下做法的經驗,以及需要對一項改良式由上至下的方法進行一些試驗等——能夠達成共識。在亨伯賽德郡CDA中利用SAST進行的這次干預在以下方面是有益的:提高創(chuàng)造性,幫助明確意見分歧點,以及激發(fā)充分而豐富的討論。盡管全面的綜合被證實難以達到,但是對于某些具體問題所獲得的一致意見帶來了許多益處。如果沒有使用SAST帶來的在觀念和文化上的改變的話,想將以上提到的條目包含在一次行動計劃之中也許是不可能的。4.1.5基本假設表面化與檢驗的缺點SAST將成功建立在參與者愿意將自己的假設暴露出來之上。在價值觀和利益存在一些基本的相容性而且可能達成妥協(xié)的情形里,這個想法不錯。不過在許多場合下需要確信暴露假設對他們來講是有價值的。在“強制”背景下,這一點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且任何利用SAST的嘗試均會遭到曲解,并只能為那些在該組織中已經掌權的人帶來好處。因此SAST不是總能奏效。SAST只是被設計用來幫助解決壞問題,這種方法有助于在復雜情況下讓系統(tǒng)分析人員闡明問題,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找到最佳解決方案。4.1.6軟系統(tǒng)方法與硬系統(tǒng)方法硬系統(tǒng)方法論的優(yōu)點是對問題的解決程度好,如果問題屬于目標明確、結構清晰,應該首選利用硬系統(tǒng)方法去解決,比如航班排程問題等。硬系統(tǒng)方法論的缺點是,在實際的管理中,很多問題不符合硬系統(tǒng)方法的先決條件,如果貿然用硬系統(tǒng)方法去解決,有可能出現(xiàn)解決“錯問題”的風險。比如切克蘭德(1987)提供了一所監(jiān)獄的事例,他認為將監(jiān)獄看作一個懲罰系統(tǒng)、一個洗心革面的系統(tǒng)、一個威懾系統(tǒng)、一個保護社會免受攻擊的系統(tǒng)以及一所“犯罪大學”是非常不同的。如果目標沒有達成共識,硬系統(tǒng)方法可能會設計出一個錯誤的系統(tǒng)。再比如公園衛(wèi)生清潔,是為了保持公園清潔呢,還是為顧客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樂環(huán)境?對目標不同的定義,將會導致不同的系統(tǒng)設計,最后的結果也會不同。切克蘭德提出的分析方法對“設計什么系統(tǒng)(即根定義)”特別關注。軟系統(tǒng)方法論和硬系統(tǒng)方法論不應該看成是對立的,軟系統(tǒng)方法在闡明問題上有優(yōu)勢,硬系統(tǒng)方法對問題的解決程度好,如果有可能的話,二者可以配合應用在解決問題的不同階段。擴展閱讀:“基本假設表面化與檢驗——臺灣核四案例”解釋結構模型
(InterpretStructureModel,ISM)引言-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系統(tǒng)是由許多具有一定功能的要素(設備、事件、子系統(tǒng))所組成的,而各個要素之間存在著直接關系和間接關系。要了解系統(tǒng)中的各要素的關系,就要了解或掌握系統(tǒng)的結構,即要建立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引言-結構模型的性質是一種幾何模型:由節(jié)點和有向邊構成的圖或者樹圖來描述一個系統(tǒng)結構。節(jié)點用來表示系統(tǒng)要素,有向邊表示要素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可以理解為“影響”“取決于”“先于”“需要”“導致”或其他含義結構模型以定性分析為主引言-結構模型例子引言-圖的基本概念
圖論中的“圖”并不是通常意義下的幾何圖形或物體的形狀圖,而是以一種抽象的形式來表達一些確定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一個數(shù)學系統(tǒng).定義1一個有序二元組(V,E)稱為一個圖,記為G=(V,E),其中①V稱為G的頂點集,V≠,其元素稱為頂點或結點,簡稱點;②E稱為G的邊集,其元素稱為邊,它聯(lián)結V中的兩個點,如果這兩個點是無序的,則稱該邊為無向邊,否則,稱為有向邊.如果V={v1,v2,…,vn}是有限非空點集,則稱G為有限圖或n階圖.如果E的每一條邊都是無向邊,則稱G為無向圖(如圖1);如果E的每一條邊都是有向邊,則稱G為有向圖(如圖2);否則,稱G為混合圖.對于一個圖G=(V,E),人們常用圖形來表示它,稱其為圖解.例如,設V={v1,v2,v3,v4},E={v1v2,v1v3,v1v4,v2v3,v2v4,v3v4},則G=(V,E)是一個有4個頂點和6條邊的圖,G的圖解如下圖所示.
一個圖會有許多外形不同的圖解,下面兩個圖解表示同一個圖G=(V,E).今后將不計較這種外形上的差別,而用一個容易理解的、確定的圖解去表示一個圖.在開發(fā)和改造一個系統(tǒng)時,首先需要了解系統(tǒng)中各要素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即了解和掌握系統(tǒng)的結構,即建立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1結構模型——就是用有向連接圖來描述系統(tǒng)各要素間的關系,以表示一個作為要素集合體的系統(tǒng)模型。一、結構模型的概念及性質S3S1S2S4S5(1)結構模型是一種幾何模型:節(jié)點表示系統(tǒng)的要素,有向邊表示要素間的關系。(2)結構模型是以定性分析為主的模型。(3)結構模型可以用矩陣形式描述,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結構模型的建模方法很多,其中一種為解析結構模型法(InterpretStructureModel,ISM)。2基本性質C1
學生學習動力
C4
情緒好壞
C7
學習困難程度C10
自控力|
C5
知識實用C3
就業(yè)情況C6
教學水平C9
個人事業(yè)目標
C8
學習環(huán)境學風C11
追求尊重和自我滿足
C2
喜歡專業(yè)ISM是美國華費爾特教授于1973年作為分析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tǒng)有關問題而開發(fā)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把復雜的系統(tǒng)分解為若干子系統(tǒng)或要素,利用人們的實踐經驗和知識,以及計算機的幫助,最終將系統(tǒng)構造成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ISM的程序為:組織構造ISM小組(10人左右)設定問題選擇系統(tǒng)要素,制定系統(tǒng)明細表。構思有向圖,建立連接矩陣和可達矩陣。對可達矩陣進行分解,建立結構模型。由結構模型轉化為解析結構模型。3解析結構模型1有向連接圖——由若干節(jié)點和有向邊連接而成的圖象,即為節(jié)點和有向邊的集合。表示為:G={S,E}2鄰接矩陣A——描述圖中節(jié)點兩兩之間的直接關系。A中元素3可達矩陣M——用矩陣形式反映有向連接圖各節(jié)點之間通過一定路徑可以到達的程度。
Si經若干路徑到達Sj
否則二、解析結構模型的建立可達矩陣=鄰接矩陣A+單位矩陣I,并經過一定的運算后求得。即有A1=A+I再設A2=(A+I)2(用布爾代數(shù)運算規(guī)則)一般地,通過依此運算后,可得:A1≠A2≠·····≠
An-1=An則有M=An-1=(A+I)n-1M----可達矩陣,它表明各節(jié)點間經過長度不大于(n-1)條通道可以到達的程度。對于節(jié)點數(shù)為n個的圖,最長的通路長度肯定不超過(n-1).例:現(xiàn)有如下圖所示7個要素組成的系統(tǒng),試建立它的關系,并求鄰接矩陣和可達矩陣。有向連接圖7154632由此可得鄰接矩陣AA的元素全為零的行所對應的節(jié)點為匯點。A的元素全為零的列所對應的節(jié)點為源泉。對應每一節(jié)點的行中元素值為1的數(shù)量,是離開該節(jié)點的有向邊數(shù)。對應每一節(jié)點的列中元素值為1的數(shù)量,是進入該節(jié)點的有向邊數(shù)。矩陣A的特性建立可達矩陣R。經計算后得:
(A+I)1≠
(A+I)2=
(A+I)3
∴M=(A+I)2
注:布爾代數(shù)運算規(guī)則:0+0=0,0+1=1,1+0=1,1+1=1,0×0=0,0×1=0,1×0=0,1×1=112345671234567M=4建立遞階結構模型的規(guī)范方法(1)區(qū)域劃分
區(qū)域劃分即將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集合S,分割成關于給定二元關系R的相互獨立的區(qū)域的過程。首先以可達矩陣M為基礎,劃分與要素Si(i=1,2,…,n)相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要素的類型,并找出在整個系統(tǒng)(所有要素集合S)中有明顯特征的要素。第一步,確定各種要素集合有關要素集合的定義如下:可達集R(Si)。系統(tǒng)要素Si的可達集是在可達矩陣或有向圖中由Si可到達的諸要素所構成的集合,記為R(Si)。其定義式為:R(Si)={Sj|Sj∈S,mij=1,j=1,2,…,n}i=1,2,…,n.(包括本身)先行集A(Si)。系統(tǒng)要素Si的先行集是在可達矩陣或有向圖中可到達Si的諸要素所構成的集合,記為A(Si)。其定義式為:
A(Si)={Sj|Sj∈S,mji=1,j=1,2,…,n}i=1,2,…,n(包括本身)共同集C(Si)。系統(tǒng)要素Si的共同集是Si在可達集和先行集的共同部分,即交集,記為C(Si)。其定義式為:
C(Si)={Sj|Sj∈S,mij=1,mji=1,j=1,2,…,n}i=1,2,…,n(包括本身)系統(tǒng)要素Si的可達集R(Si)、先行集A(Si)、共同集C(Si)之間的關系可達集、先行集、共同集關系示意圖SiA(Si)C(Si)R(Si)返回起始集B(S)和終止集E(S)。系統(tǒng)要素集合S的起始集是在S中只影響(到達)其他要素而不受其他要素影響(不被其他要素到達)的要素所構成的集合,記為B(S)。B(S)中的要素在有向圖中只有箭線流出,而無箭線流入,是系統(tǒng)的輸入要素。其定義式為:
B(S)={Si|Si∈S,C(Si)=A(Si),i=1,2,…,n}
如在于圖4所對應的可達矩陣中,B(S)={S3,S7}。當Si為S的起始集(終止集)要素時,相當于使圖3中的陰影部分C(Si)覆蓋到了整個A(Si)(R(Si))區(qū)域。
這樣,要區(qū)分系統(tǒng)要素集合S是否可分割,只要研究系統(tǒng)起始集B(S)中的要素及其可達集(或系統(tǒng)終止集E(Si)中的要素及其先行集要素)能否分割(是否相對獨立)就行了。第二步,判斷區(qū)域劃分
利用起始集B(S)判斷區(qū)域能否劃分的規(guī)則如下:在B(S)中任取兩個要素bu、bv:如果R(bu)∩R(bv)≠ψ(ψ為空集),則bu、bv及R(bu)、R(bv)中的要素屬同一區(qū)域。若對所有u和v均有此結果(均不為空集),則區(qū)域不可分。如果R(bu)∩R(bv)=ψ,則bu、bv及R(bu)、R(bv)中的要素不屬同一區(qū)域,系統(tǒng)要素集合S至少可被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區(qū)域。
利用終止集E(S)來判斷區(qū)域能否劃分,只要判定“A(eu)∩A(ev)”(eu、ev為E(S)中的任意兩個要素)是否為空集即可。
區(qū)域劃分的結果可記為:
∏(S)=P1,P2,…,Pk,…,Pm
(其中Pk為第k個相對獨立區(qū)域的要素集合)。經過區(qū)域劃分后的可達矩陣為塊對角矩陣(記作M(P))。
為對給出的與圖4-5所對應的可達矩陣進行區(qū)域劃分,可列出任一要素Si(簡記作i,i=1,2,…,7)的可達集R(Si)、先行集A(Si)、共同集C(Si),并據(jù)此寫出系統(tǒng)要素集合的起始集B(S),如表4-1所示:表4-1可達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集例表SiR(Si)A(Si)C(Si)B(S)123456711,23,4,5,64,5,654,5,61,2,71,2,72,733,4,63,4,5,63,4,671234,654,6737
因為B(S)={S3,S7},且有R(S3)∩R(S7)={S3,S4,S5,S6}
∩{S1,S2,S7}=ψ,所以S3及S4,
S5,
S6,
S7與
S1,
S2分屬兩個相對獨立的區(qū)域,即有:
∏(S)=P1,P2
={S3,S4,S5,S6}
∪{S1,S2,S7}。
這時的可達矩陣M變?yōu)槿缦碌膲K對角矩陣:OO34561273456127M(P)=P1P2圖4-5(2)級位劃分
區(qū)域內的級位劃分,即確定某區(qū)域內各要素所處層次地位的過程。這是建立多級遞階結構模型的關鍵工作。設P是由區(qū)域劃分得到的某區(qū)域要素集合,若用L1,L2,…,Ll表示從高到低的各級要素集合(其中l(wèi)為最大級位數(shù)),則級位劃分的結果可寫出:∏(P)=L1,L2
,…,Ll
。某系統(tǒng)要素集合的最高級要素即該系統(tǒng)的終止集要素。級位劃分的基本做法是:找出整個系統(tǒng)要素集合的最高級要素(終止集要素)后,可將它們去掉,再求剩余要素集合(形成部分圖)的最高級要素,依次類推,直到確定出最低一級要素集合(即Ll)。為此,令LO=ψ(最高級要素集合為L1,沒有零級要素),則有:L1={Si|Si∈P-L0,C0(Si)=R0(Si),i=1,2,…,n}L2={Si|Si∈P-L0-L1,C1(Si)=R1(Si),i<n}Lk={Si|Si∈P-L0-L1-…-Lk-1,Ck-1(Si)=Rk-1(Si),i<n}
式中的Ck-1(Si)和Rk-1(Si)是由集合P-L0-L1-…-Lk-1中的要素形成的子矩陣(部分圖)求得的共同集和可達集。
經過級位劃分后的可達矩陣變?yōu)閰^(qū)域塊三角矩陣,
記為M(L)。如對例4-1中P1={S3,S4,S5,S6}進行級位劃分的過程示于表4-2中。表4-2級位劃分過程表要素集合SiR(S)A(S)C(S)C(S)=R(S)∏(P1)P1-L034563,4,5,64,5,654,5,633,4,63,4,5,63,4,634,654,6√L1={S5}P1-L0-L13463,4,64,64,633,4,63,4,634,64,6√√L2
={S4,S6}P1-L0-L1-L23333√L3
={S3}對該區(qū)域進行級位劃分的結果為:
∏(P1)=L1,L2
,L3={S5},{S4,S6},{S3}
同理可得對P2={S1,S2,S7}進行級位劃分的結果為:
∏(P)=L1,L2
,L3=
{S1},{S2},{S7}
這時的可達矩陣為:54631275463127M(L)=L1L2L3L1L2L300(3)提取骨架矩陣提取骨架矩陣,是通過對可達矩陣M(L)的縮約和檢出,建立起M(L)的最小實現(xiàn)矩陣,即骨架矩陣A’。這里的骨架矩陣,也即為M的最小實現(xiàn)多級遞階結構矩陣。對經過區(qū)域和級位劃分后的可達矩陣M(L)的縮檢共分三步,即:檢查各層次中的強連接要素,建立可達矩陣M(L)的縮減矩陣M’(L)如對原例M(L)中的強連接要素集合{S4,S6}作縮減處理(把S4作為代表要素,去掉S6)后的新的矩陣為:543127543127M’(L)=L1L2L3L1L2L300去掉M’(L)中已具有鄰接二元關系的要素間的超級二元關系,得到經進一步簡化后的新矩陣M’’(L)。如在原例的M’(L)中,已有第二級要素(S4,S2)到第一級要素(S5,S1)和第三級要素(S3,S7)到第二級要素的鄰接二元關系,即S4RS5、S2RS1和S3RS4、
S7RS2,故可去掉第三級要素到第一級要素的超級二元關系“S3R2S5”和“S7R2S1”,即將M’(L)中3→5和7→1的“1”改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稅務師題庫附完整答案【典優(yōu)】
- 農村水田合同(2篇)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營養(yǎng)師之三級營養(yǎng)師押題練習試題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三級營養(yǎng)師通關題庫(附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能力測試試卷A卷附答案
- 中國環(huán)保膠袋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標準版煤炭鐵路運輸合同范本
- 2020-2025年中國體外診斷試劑行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手持衛(wèi)星通信終端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MF47萬用表組裝與檢測教學教案
- 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
- 教研室主任崗位申請書
- 職業(yè)培訓師的8堂私房課:修訂升級版
- 改擴建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
- 壯族文化的靈魂廣西花山巖畫
- 概算實施方案
- 單片機英文資料+英文文獻
- 中國古典文獻學(全套)
- 內燃機車常見故障分析及處理1733
- 談心談話記錄表 (空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