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_第1頁
《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_第2頁
《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_第3頁
《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_第4頁
《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19-《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

《馬說》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篇論說文。這篇寓言性的短論通過對世上有無千里馬這一問題的反復(fù)論證,歸結(jié)到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缺少知馬的伯樂,從而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知人、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有力的揭露,抒發(fā)了封建社會中學(xué)問分子懷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憤。這次美麗的我為親帶來了8篇《馬說》文言文原文翻譯,假如能關(guān)心到您,將不勝榮幸。

馬說文言文翻譯篇一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出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八班級上冊文言文《馬說》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常有,可是伯樂卻不常常有。因此即使出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上,(和一般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用"千里馬"稱呼它。

千里馬,吃一頓有時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根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事)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跟一般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根據(jù)(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打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莫非果真沒有千里馬嗎?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馬說》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凄慘遭受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緣由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緣由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詳細(xì)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劇烈的責(zé)備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樂,后有千里馬。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覺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凡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3)表明愚妄無知,平凡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dāng)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晟疲鲆暳松磉叺拿?,使其患病不?yīng)有的遭受,使我們?yōu)橹畧A滿痛心,這種遭受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受相像,相應(yīng)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打算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0)揭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緣由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原文篇二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出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教學(xué)檢測反饋設(shè)計篇三

1、基礎(chǔ)題:完成“思索與練習(xí)”其次題。

2、拓展題: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情。

馬說文言文翻譯篇四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出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解釋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覺人才的人)。

2而:表轉(zhuǎn)折。可是,但是

3故雖出名馬:所以即使出名馬故:因此。雖:即使。名:珍貴的。

4祇辱于奴隸人之手: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5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一般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6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聞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以:用。稱:著稱。

7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8一食:吃一頓。食,吃。

9或:有時。

10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1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馬說對比翻譯: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出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常有,可是伯樂不會常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里,和一般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里面,不由于日行千里而出名。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yǎng)。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從外面表現(xiàn)。尚且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莫非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唯恐是真的不熟悉千里馬啊!

文言文《馬說》文學(xué)常識篇五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出名馬,祗(zhi)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an)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古音為dan,今音為shi)。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文學(xué)常識

世上先有了(像)伯樂(那樣擅長相馬的人),這以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馬(被發(fā)覺)。千里馬常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好的馬,也只能辱沒在馬夫手里,跟一般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能稱之為千里馬。

能夠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頓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所以根據(jù)喂養(yǎng)一般馬的方法)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妙的素養(yǎng)不能顯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行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養(yǎng)馬人)驅(qū)使它不根據(jù)(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到)馬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莫非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唯恐是他們真的不能識得千里馬吧!

1、辱: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2故:所以

3、祗:只是

4于:在。

5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

6駢(pián)死于槽櫪之間:(和一般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駢,兩馬并駕,引申為一起。駢,并列而死。槽櫪,喂牲口用的槽。櫪:馬棚、馬廄。

7不以千里稱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并不熟悉這是千里馬。

8以:把。

9一食:吃一頓。食,吃。

10或:有時

11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13食(sì):通“飼”,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14其:指千里馬,代詞。

15是:這樣,指示代詞。

16能:才能。

17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18且:猶,尚且。

19欲:想要。

20等:等同,一樣。

21不行得:都做不到。

22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3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24策之:鞭打馬。策,用鞭子打。

25策:名詞,馬鞭。前后出名詞時,策字名詞活用作動詞。

26之:指千里馬,代詞。

27以其道:根據(jù)(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道,正確的方法。

28道:正確的方法。

29食之:食,通“飼”,喂養(yǎng)它。

30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出來。

31材:通“才”,才能。

32鳴:馬叫,

33之:無意義。

34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5臨:面對

36嗚呼:表示贊嘆,相當(dāng)于“唉”。

37其(1):莫非,表反問語氣。

38其(2):唯恐,表推想

39邪:同“耶”,表示疑問。

40雖:故雖(即使)出名馬雖(雖然)有千里之能

41知:懂得。

42、其真無馬邪: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43、也:句末語氣詞,吧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食”通“飼”,喂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5)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通“飼”,飼養(yǎng);喂養(yǎng)。

三、古今異義

是:古義:這樣的。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推斷詞。

安古義: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義:平安;安定;安裝。

等古義:同樣。例: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

或古義:有時,有的人。例:一食或盡粟一石

今義:或者。

然后古義:副詞,表示一種狀況消失以后,消失另一種狀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條件例: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狀況之后。

食古義:通“飼”喂養(yǎng)例:食之不能盡其材。

今義:吃。

策古義:馬鞭今義:策劃,策略

四、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后置標(biāo)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jié)助詞,不譯。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力量。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活用動詞,鞭打。

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

(策勛十二轉(zhuǎn):動詞,記載——自《木蘭詩》)。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

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表并列,連接狀語和謂語。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yǎng),動詞。

故雖出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即使。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代“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代千里馬的。

其真無馬邪:莫非,表反問,加強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表推想,“唯恐”。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代驅(qū)逐千里馬的。

不以千里稱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根據(jù)。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喻指像千里馬一樣的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喻指識別像千里馬一樣的人才。

辱——辱沒。

駢—兩馬并駕。

稱——稱為。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食”。通“飼”,。本文指埋沒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貌。

見——顯現(xiàn)出來,“見”通“現(xiàn)”。

等——等同,一樣。

?!话愕摹?/p>

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驅(qū)使。

(執(zhí))策——打馬的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zhí)——拿著

臨——面對著

知——識別,了解

六、虛詞

而(而伯樂不常有)——表轉(zhuǎn)折,但是(語氣較重);卻(語氣較輕)

故——因此

于——在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憑借

雖——即使(故雖出名馬);雖然(雖有千里之能)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根據(jù)

(鳴)之——助詞,補充音節(jié),無意義

而(執(zhí)策而臨之)——表修飾

七、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盡:吃盡。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

2、名詞用作動詞:

策原意指馬鞭,這里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里是驅(qū)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盡:使……盡,竭盡。例句:食之不能盡其材。

八、特別句式

1、反問句:其真無馬邪?

2、定語后置:馬之千里者。

3、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4、省略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點語句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被埋沒的根本緣由:論點;主旨句;點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沒的詳細(xì)表現(xiàn))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沒的根本緣由)(據(jù)2022年河北保定望都所發(fā)語文教參)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十、主題歸納

本文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緣由,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盼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

十一、理解式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領(lǐng)起全文作用)

2千里馬的凄慘遭受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緣由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緣由(不能日行千里的緣由)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詳細(xì)表現(xiàn)(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劇烈的責(zé)備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統(tǒng)治者平凡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心中感慨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覺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p>

10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1千里馬被埋沒的緣由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fā)的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2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重點語句篇六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被埋沒的根本緣由:論點;主旨句;點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沒的詳細(xì)表現(xiàn))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沒的根本緣由)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解釋篇七

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F(xiàn)指能夠發(fā)覺人才的人。

祗:只是。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

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駢死:并列而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