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譜分析法課件培訓講學_第1頁
波譜分析法課件培訓講學_第2頁
波譜分析法課件培訓講學_第3頁
波譜分析法課件培訓講學_第4頁
波譜分析法課件培訓講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波譜分析法應用化學教研室2009.3第一頁,共333頁。2023/2/71、教材(jiàocái)鄧芹英等,<<波譜分析教程>>,科學出版社.教材(jiàocái)及參考書2、參考書蘇克曼,<<波譜解析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于世林,<<波譜分析法>>,重慶大學出版社.李潤卿,<<有機結(jié)構(gòu)波譜分析>>,天津大學出版社.常建華(jiànhuá),<<波譜原理及解析>>,科學出版社.張華,<<現(xiàn)代有機波譜分析>>,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第二頁,共333頁。2023/2/7緒論(xùlùn)1h目錄(mùlù)及鏈接第一章、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9h第二章、紅外吸收光譜法12h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譜法10h第四章、質(zhì)譜法10h第五章、四譜綜合解析4h討論2h第三頁,共333頁。2023/2/7

緒論第四頁,共333頁。2023/2/7一、波譜分析法組成(zǔchénɡ)與用途

3、核磁共振(hécíɡònɡzhèn)波譜法(NMR)4、質(zhì)譜分析法(MS)

2、紅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IR)1、紫外吸收光譜法(UV)用于鑒別有機化合物結(jié)構(gòu)的定性分析方法。第五頁,共333頁。2023/2/7二、波譜(bōpǔ)分析法的地位與優(yōu)點它已成為有機(yǒujī)結(jié)構(gòu)分析最常使用的有效手段。

現(xiàn)代有機(yǒujī)分析的兩大支柱:1、色譜分析法(有機(yǒujī)成分分析)2、波譜分析法(有機結(jié)構(gòu)分析)優(yōu)點:具有高效的分離能力。

將復雜有機化合物分離成單一純組分,

從而為波譜分析法提供純樣品。優(yōu)點:快速(測定速度快)

準確(譜圖解析的結(jié)果準確,重復性好)

微量(樣品微量化)第六頁,共333頁。2023/2/7三、UV、IR、NMR、MS四種方法(fāngfǎ)特定功能1、UV產(chǎn)生:分子(fēnzǐ)中最外層價電子躍遷

用途:用來提供分子(fēnzǐ)中共軛體系的信息2、IR產(chǎn)生:分子的振動-轉(zhuǎn)動(zhuàndòng)能級間的躍遷

用途:用來確定特征官能團,確定結(jié)構(gòu)。3、NMR產(chǎn)生:原子核能級躍遷

用途:1H-NMR化學位移→某質(zhì)子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

峰的數(shù)目→相鄰基團的氫數(shù)

積分面積→本身官能團所含H數(shù)

13C-NMR提供C骨架信息

4、MS產(chǎn)生:高速電子流轟擊有機化合物的氣態(tài)分子

→m/e粒子→在外加磁場和電場的作用下

→分離出不同m/e粒子→MS圖(碎片離子)

用途:結(jié)合分子斷裂過程的機理→拼湊化合物

分子結(jié)構(gòu),確定分子量。第七頁,共333頁。2023/2/7四、UV、IR、NMR、MS四種(sìzhǒnɡ)方法比較1、價格(jiàgé):NMR>MS>IR>UV2、測試(cèshì)技能:NMR>MS>IR>UV3、靈敏度:MS>UV>IR>NMR4、提供信息:NMR>MS>IR>UV5、所需知識:NMR>MS>IR>UV第八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紫外吸收光譜法

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第九頁,共333頁。2023/2/71、掌握分子(fēnzǐ)中電子能級躍遷及電子躍遷規(guī)律,電子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波長及光譜特征。教學(jiāoxué)目標2、掌握分子結(jié)構(gòu)變化及取代基對UV光譜的影響(yǐngxiǎng),共軛體系對吸收波長的影響(yǐngxiǎng)。3、掌握各類有機化合物的UV光譜特征,共軛二烯和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及?;窖苌镂詹ㄩL計算。4、了解UV光譜測定有機化合物結(jié)構(gòu)的方法。第十頁,共333頁。2023/2/71、電子(diànzǐ)躍遷的類型教學(jiāoxué)重點2、吸收(xīshōu)帶3、三類化合物的吸收波長λmax的計算第十一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第一節(jié)光與原子(yuánz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

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二、光的分類及光譜(guāngpǔ)區(qū)域三、吸收光譜的產(chǎn)生一、光的二象性第十二頁,共333頁。2023/2/7一、光的二象性

光是一種(yīzhǒnɡ)電磁波,具有波動性和微粒性。1、波動性=c/υυ=1/λ2、微粒(wēilì)性E=hυ=hc/λ=hcυ波長(bōcháng)(或頻率)一定,光子的能量一定。

波長(bōcháng)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

第十三頁,共333頁。2023/2/7二、光的分類及光譜(guāngpǔ)區(qū)域

-射線X-射線紫外可見光紅外微波無線電波0.001

0.0110400800106109λ/nm第十四頁,共333頁。2023/2/7自然界中存在各種(ɡèzhǒnɡ)不同波長的電磁波,電磁輻射(電磁波)按其波長可分為不同區(qū)域:

電磁波波長躍遷類型波譜(bōpǔ)方法-射線(shèxiàn)10-310-2nm核躍遷莫斯鮑爾譜X-射線10-210nm內(nèi)層電子X射線譜遠紫外10200nm中層電子紫外吸收光譜近紫外200400nm外層價電子(電子光譜)可見光400760nm外層價電子可見吸收光譜紅外0.7550m分子振動紅外、拉曼光譜遠紅外501000m分子轉(zhuǎn)動遠紅外吸收光譜微波0.1100cm電子自旋電子順磁共振、

分子轉(zhuǎn)動微波譜

無線電波11000m核自旋核磁共振

第十五頁,共333頁。2023/2/7三、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的產(chǎn)生分子或原子具有選擇性吸收電磁波的特性(tèxìng)。而光是一種電磁波,當電磁波照射物質(zhì)時,物質(zhì)的分子或原子將吸收一定波長的電磁波而產(chǎn)生相應的吸收光譜。只有(zhǐyǒu)當電磁波的頻率與△E符合

△E=E2-E1=hυ

時,電磁波才能為原子或分子所吸收。第十六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第二節(jié)紫外光譜(guāngpǔ)的基本原理一、紫外光譜(guāngpǔ)的產(chǎn)生二、分子軌道與電子躍遷類型三、UV的幾個術(shù)語四、UV的吸收帶第十七頁,共333頁。2023/2/7對甲苯乙酮的紫外光譜(guāngpǔ)一、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的產(chǎn)生1、波長(bōcháng)范圍(10~400nm)

10~200nm遠紫外區(qū)(真空UV區(qū))

200~400nm近紫外區(qū)2、UV的產(chǎn)生

分子中的外層電子吸收一定波長的UV光,

由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光譜。3、UV譜圖的表示

橫坐標:λ/nm

縱坐標:

lgε、ε、A峰在上

T%、T峰在下第十八頁,共333頁。2023/2/7二、分子(fēnzǐ)軌道與電子躍遷的類型(一)分子(fēnzǐ)軌道1、根據(jù)(gēnjù)能量分:反鍵分子軌道(常用*標出)能量高

成鍵分子軌道能量低

2、按成鍵方式分:σ、π、n軌道分子中的價電子有:

成鍵電子:電子、電子(軌道上能量低)

未成鍵電子:n電子(軌道上能量較低)(二)電子躍遷類型第十九頁,共333頁。2023/2/7COHnpsH形成單鍵(dānjiàn)的電子-σ鍵電子;

形成雙鍵的電子-π鍵電子;

氧、氮、硫、鹵素等含有未成鍵的孤對電子-n鍵電子。

這三類電子都可能吸收一定的能量(néngliàng)躍遷到能級較高的反鍵軌道上去,如下圖所示。

4種電子躍遷(yuèqiān)類型:

→*躍遷(yuèqiān)

n→*躍遷(yuèqiān)

→*躍遷(yuèqiān)

n→*躍遷(yuèqiān)第二十頁,共333頁。2023/2/71、→*躍遷(yuèqiān)有機(yǒujī)化合物中飽和的C-C、C-H鍵以及其它單鍵都含有→*躍遷?!?躍遷(yuèqiān)所需能量最高吸收波長最短,落在遠紫外區(qū)(max<150nm)飽和烴只有、*軌道,只能產(chǎn)生→*躍遷。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

乙烷吸收峰在135nm(<150nm)

第二十一頁,共333頁。2023/2/72.n→*躍遷(yuèqiān)分子中含O、N、S、X(鹵素(lǔsù))等原子。n→*躍遷(yuèqiān)所需的能量比→*躍遷(yuèqiān)的低max200nm左右

含有雜原子團如:-OH、-NH2

、-X、-S等的有機物分子中除能產(chǎn)生-*躍遷外,同時能產(chǎn)生n→

*躍遷。例如:

原子半徑較大的S或I的衍生物max>200nm

原子半徑較小的O或Cl的衍生物max<200nm第二十二頁,共333頁。2023/2/73.→*躍遷(yuèqiān)不飽和化合物及芳香(fāngxiāng)化合物→*躍遷(yuèqiān)所需能量較低(max170 ̄200nm左右)

共軛時,移至近紫外區(qū)

例如

CH2=CH2

max=165nm

當存在兩個或多個π鍵處于共軛關(guān)系時,→*躍遷的譜帶將隨著共軛體系的增大而向長波方向移動。第二十三頁,共333頁。2023/2/74.n→*躍遷(yuèqiān)不飽和鍵上連有雜原子(yuánzǐ)(如,C=O、NO2)n→*躍遷(yuèqiān)所需的能量最低(max270-300nm)例如

飽和酮:n→*躍遷max270-290nm附近的弱譜帶

(同時也產(chǎn)生→*躍遷max180nm左右的強譜帶)第二十四頁,共333頁。2023/2/7電子躍遷類型與分子結(jié)構(gòu)及存在的基團有密切的聯(lián)系(liánxì),因此,可依據(jù)分子結(jié)構(gòu)預測可能產(chǎn)生的電子躍遷。

例如飽和烴只有(zhǐyǒu)→*躍遷

烯烴有→*、→*躍遷

脂肪醚→*、n→*躍遷

醛、酮存在→*、n→*、

→*、n→*四種躍遷第二十五頁,共333頁。2023/2/7下列(xiàliè)化合物能產(chǎn)生什么類型的電子躍遷?練習(liànxí)第二十六頁,共333頁。2023/2/7三、UV的幾個(jǐɡè)術(shù)語1、發(fā)色團(生色(shēngsè)團)凡是(fánshì)能導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見區(qū)產(chǎn)生吸收的基團。通常為不飽和基團。常見的發(fā)色團有:

C=C、C=O、C≡C、苯環(huán)、N=N、S=O等

注:當出現(xiàn)幾個發(fā)色團共軛,則幾個發(fā)色團所產(chǎn)生的

吸收帶將消失,代之出現(xiàn)新的共軛吸收帶,其波

長將比單個發(fā)色團的吸收波長長,強度也增強。第二十七頁,共333頁。2023/2/72、助色團本身在UV及可見區(qū)不產(chǎn)生吸收,但和發(fā)色團相連時,會使發(fā)色團的吸收帶向長波移動(yídòng),同時使吸收強度增加(即:λ↑,ε↑)通常都含有n電子。常見(chánɡjiàn)的助色團有:

-NH2、-NR2、-OH、-OR、-Cl

紅移:波長向長波方向移動

藍移:波長向短波方向移動

增色效應:ε↑(吸收帶強度(qiángdù))

減色效應:ε↓3、紅移藍移增色效應減色效應第二十八頁,共333頁。2023/2/74、強帶吸光系數(shù)(ε)大于10000的吸收(xīshōu)帶允許躍遷→*躍遷,→*躍遷吸光系數(shù)(ε)小于1000的吸收帶禁阻(jìnzǔ)躍遷n→*躍遷,n→*躍遷5、弱帶第二十九頁,共333頁。2023/2/7四、UV的吸收(xīshōu)帶由→*、n→*躍遷(yuèqiān)產(chǎn)生的吸收帶是UV光譜研究的主要吸收帶。1、K吸收帶

由共軛體系中的→*躍遷產(chǎn)生(chǎnshēng)(非環(huán)狀共軛)該帶的特點:吸收峰強度很強,ε≥104m2/molλmax>200nm例如CH2=CH-CH=CH2λmax=217nm2、E吸收帶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帶苯環(huán)中三個烯雙鍵的→*躍遷引起的。苯環(huán)上如有不飽和基團相連,E和K重合,簡稱K帶。第三十頁,共333頁。2023/2/73、B吸收(xīshōu)帶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tèzhēng)吸收帶?!?和環(huán)振動重疊的結(jié)果。該帶的特征:吸收峰強度(qiángdù)較弱ε200左右,λmax220—260nm例如苯環(huán)

λmax=256nmε=21.54、R吸收帶n→*躍遷引起的。該帶的特征:吸收峰強度弱ε<100,

λmax>260nm第三十一頁,共333頁。2023/2/7預測下列(xiàliè)化合物產(chǎn)生哪些電子躍遷?能出現(xiàn)什么吸收帶?練習(liànxí)第三十二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

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第三節(jié)影響UV的主要(zhǔyào)因素一、分子結(jié)構(gòu)的影響二、共軛體系的影響三、取代(qǔdài)基的影響四、溶劑的影響五、pH值的影響第三十三頁,共333頁。2023/2/7影響UV的主要(zhǔyào)因素:1、分子內(nèi)部(nèibù)因素:分子結(jié)構(gòu)2、外部因素:分子與分子間相互作用或與溶劑(róngjì)分子之間的作用。第三十四頁,共333頁。2023/2/7

一、分子結(jié)構(gòu)的影響1、雙鍵位置的影響β-紫羅蘭酮α-紫羅蘭酮λmax=299nmλmax=227nm2、互變異構(gòu)體某些化合物具有互變異構(gòu)現(xiàn)象,如β-二酮在不同的溶劑中可以(kěyǐ)形成酮式和烯醇式互變異構(gòu)體。

酮式烯醇式第三十五頁,共333頁。2023/2/7化合物

(C=C)n

λmax/nm

ε/m2·mol-1

乙烯丁二烯己二烯辛四烯癸五烯

n=1n=2n=3n=4n=5

165217258296335

1.0×1032.1×1033.5×1035.2×10311.8×103

二、共軛體系的影響隨著(suízhe)共軛程度增加,紅移程度增加,ε增大。例第三十六頁,共333頁。2023/2/7

三、取代基的影響1、如果在發(fā)色團的一端連有含有孤對電子的助色團時,由于n→共軛使→*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xīshōu)帶紅移,吸收(xīshōu)強度增加。例取代烯烴X=SR245nmNR2λ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40nmOR30nmCl5nm2、苯環(huán)上的H被助色團取代時,苯的E帶(204nm)、B帶(255nm)均紅移。例E2204nm→210nm↑6nmB255nm→264nm↑9nmE2204nm→217nm↑13nmB255nm→268nm↑13nm

第三十七頁,共333頁。2023/2/7

3、當助色團與C=O的C相連(xiānɡlián)時,C=O的n→*躍遷的λ藍移例n→*290nm220nm↓70nm208m↓82nm

第三十八頁,共333頁。2023/2/7四、溶劑(róngjì)的影響1、改變(gǎibiàn)溶劑的極性會使吸收帶的形狀發(fā)生變化。溶劑從非極性→極性時,UV吸收曲線趨于平滑,吸收帶精細結(jié)構(gòu)消失。2、溶劑極性改變使吸收帶波長(即:位置)發(fā)生變化。極性溶劑會造成(zàochénɡ)→*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紅移n→*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藍移第三十九頁,共333頁。2023/2/7溶劑極性改變使吸收帶位移(wèiyí)的原因:一般認為是極性溶劑對n、、*軌道的溶劑化作用不同引起的。軌道的極性順序:n>*>,軌道極性越大,受溶劑極性的影響也越大。第四十頁,共333頁。2023/2/7

五、pH的影響(yǐngxiǎng)例(無n電子,不共軛)

→*230nm→203nm藍移

(O上孤對電子由2對變3對,與苯環(huán)上電子的共軛作用增強)→*210nm→235nm紅移第四十一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第四節(jié)常見(chánɡjiàn)類型有機化合物的UV一、飽和化合物二、烯烴(xītīng)三、羰基化合物四、芳香族化合物第四十二頁,共333頁。2023/2/7一、飽和(bǎohé)化合物1、烷烴→*(真空紫外區(qū))常用(chánɡyònɡ)作測定紫外吸收光譜的溶劑。2、含雜原子(yuánzǐ)的飽和化合物

含O原子(yuánzǐ)n→*λmax<200nm含N、S原子(yuánzǐ)n→*λmax>200nm含鹵原子(yuánzǐ)n→*F、Clλ<200nmBr、Iλ>200nm第四十三頁,共333頁。2023/2/7二、烯烴(xītīng)1、非共軛烯烴(xītīng)(1)σ→σ*,π→π*在遠紫外區(qū)。(2)C=C上的H被含α-H的烷基(wánjī)取代時,引起π→π*紅移。每增加一個烷基(wánjī),紅移5nm。(即Δλ=5nm)(3)C=C上的H被助色團取代時,

π→π*紅移現(xiàn)象明顯。

(4)環(huán)內(nèi)烯烴的環(huán)內(nèi)雙鍵若再與其它環(huán)相連時,紅移。

第四十四頁,共333頁。2023/2/7應用(Woodward)規(guī)則計算共軛烯烴(xītīng)的K吸收帶的λmax值時,應注意以下幾點:2、共軛烯烴(xītīng)伍德沃德(Woodward)規(guī)則:是計算共軛分子中→*躍遷吸收帶波長的經(jīng)驗規(guī)則。該規(guī)則以某一化合物的基本吸收波長為基礎值,加入各種取代基對吸收波長所作的貢獻(gòngxiàn)值,得到該化合物→*躍遷的吸收波長λmax。

a.當有多個可供選擇的母體時,應優(yōu)先選擇較長波長的母體。例共軛體系中若同時存在同環(huán)二烯與異環(huán)二烯時,應選擇同環(huán)二烯作為母體。

第四十五頁,共333頁。2023/2/7b.環(huán)外雙鍵:在這里特指C=C雙鍵中有一個C原子(yuánzǐ)在該環(huán)上,另一個C原子(yuánzǐ)不在該環(huán)上的情況。如結(jié)構(gòu)式A所示,而結(jié)構(gòu)式B、C中則不包含該規(guī)則所特指的環(huán)外雙鍵。c.計算時應將共軛體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環(huán)外雙鍵均考慮在內(nèi),對“身兼數(shù)職”的基團應按實際“兼職(jiānzhí)”的次數(shù)計算增加值,同時應準確判斷共軛體系的起點與終點,防止將與共軛體系無關(guān)的基團計算在內(nèi)。d.該規(guī)則不適用于共軛雙鍵多于(duōyú)四個的共軛體系,也不適用于交叉共軛體系。典型的交叉共軛體系骨架結(jié)構(gòu)如下:第四十六頁,共333頁。2023/2/7⑴直鏈共軛烯烴(xītīng)→*躍遷躍遷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計算共軛二烯化合物→*躍遷(yuèqiān)的吸收波長。→*躍遷

λ/nm直鏈共軛二烯基本值

217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

5環(huán)外雙鍵

5鹵素取代

17增加一個共軛雙鍵

30例題(lìtí)1第四十七頁,共333頁。2023/2/7⑴直鏈共軛烯烴(xītīng)→*躍遷躍遷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計算(jìsuàn)共軛二烯化合物→*躍遷的吸收波長。→*躍遷

λ/nm直鏈共軛二烯基本值

217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

5環(huán)外雙鍵

5鹵素取代

17增加一個共軛雙鍵

30解:基本值217nm烷基取代(4個)4×5nm環(huán)外雙鍵(1個)5nm計算(jìsuàn)值λmax242nm(測定值243nm)例題1第四十八頁,共333頁。2023/2/7⑵環(huán)狀共軛烯烴→*躍遷(yuèqiān)

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計算(jìsuàn)松香酸→*躍遷的吸收波長?!?躍遷

λ/nm同環(huán)二烯基本值253異環(huán)二烯基本值214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5環(huán)外雙鍵5烷氧基取代-OR6含硫基團取代-SR30胺基取代-NRR’60鹵素取代5?;〈?OCOR0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例題(lìtí)2第四十九頁,共333頁。2023/2/7⑵環(huán)狀共軛烯烴(xītīng)→*躍遷

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計算松香酸→*躍遷的吸收(xīshōu)波長?!?躍遷

λ/nm同環(huán)二烯基本值253異環(huán)二烯基本值214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5環(huán)外雙鍵5烷氧基取代-OR6含硫基團取代-SR30胺基取代-NRR’60鹵素取代5酰基取代-OCOR0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解:基本值(異環(huán)二烯)214nm烷基取代4×5nm環(huán)外雙鍵(shuānɡjiàn)5nm計算值λmax239nm(測定值238nm)例題2第五十頁,共333頁。2023/2/7計算化合物

→*躍遷的吸收(xīshōu)波長?!?躍遷

λ/nm同環(huán)二烯基本值253異環(huán)二烯基本值214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5環(huán)外雙鍵5烷氧基取代-OR6含硫基團取代-SR30胺基取代-NRR’60鹵素取代5?;〈?OCOR0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例題(lìtí)3第五十一頁,共333頁。2023/2/7計算(jìsuàn)化合物→*躍遷的吸收波長?!?躍遷

λ/nm同環(huán)二烯基本值253異環(huán)二烯基本值214烷基或環(huán)殘余取代5環(huán)外雙鍵5烷氧基取代-OR6含硫基團取代-SR30胺基取代-NRR’60鹵素取代5?;〈?OCOR0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解:基本值(同環(huán)二烯)253nm烷基取代(qǔdài)3×5nm環(huán)外雙鍵5nm?;〈?qǔdài)0nm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nm計算值λmax303nm(測定值306nm)例題(lìtí)3第五十二頁,共333頁。2023/2/7水芹(shuǐqín)烯有兩種異構(gòu)體,其結(jié)構(gòu)式分別為A和B,其UV光譜中α體λmax=263nm,β體λmax=231nm,試問,A和B哪個是α體,哪個是β體?求→*躍遷(yuèqiān)躍遷(yuèqiān)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

練習(liànxí)1練習2第五十三頁,共333頁。2023/2/7水芹(shuǐqín)烯有兩種異構(gòu)體,其結(jié)構(gòu)式分別為A和B,其UV光譜中α體λmax=263nm,β體λmax=231nm,試問,A和B哪個是α體,哪個是β體?求→*躍遷躍遷產(chǎn)生(chǎnshēng)吸收帶λmax

練習(liànxí)1練習2基本值(直鏈二烯)217nm烷基取代2×5nm環(huán)外雙鍵5nm計算值λmax232nm

β體λmax=231nm

基本值(同環(huán)二烯)253nm烷基取代3×5nm計算值λmax268nm

α體λmax=268nm

基本值(同環(huán)二烯)253nm烷基取代5×5nm環(huán)外雙鍵3×5nm延長雙鍵30×2酰基取代0計算值λmax353nm

第五十四頁,共333頁。2023/2/7(3)共軛多烯(n>4)→*躍遷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采用(cǎiyòng)Fieser-kuhn規(guī)則(費澤-庫恩規(guī)則)計算(jìsuàn)全反式β-胡蘿卜素的λmax。

解:A=10N=11R=2E=0

λmax=114+5A+N(48-1.7N)-16.5R-10E=453.3nm

λmax=114+5A+N(48-1.7N)-16.5R-10EA—取代(qǔdài)基數(shù)目N—共軛雙鍵數(shù)R—末端含雙鍵的環(huán)數(shù)E—環(huán)外雙鍵數(shù)例題4第五十五頁,共333頁。2023/2/7三、羰基(tānɡjī)化合物1、飽和的羰基(tānɡjī)化合物C=O→*、→*、n→*、n→*2、不飽和的羰基(tānɡjī)化合物a.α,β-不飽和羰基(tānɡjī)化合物→*躍遷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

第五十六頁,共333頁。2023/2/7上表數(shù)據(jù)只適用于乙醇溶液中吸收波長的計算(即:乙醇為溶劑)若采用其它(qítā)溶劑,可按上表數(shù)據(jù)計算的波長加上下表的修正值,就是該溶劑中的吸收波長。

溶劑甲醇乙醇氯仿二氧六環(huán)乙醚正己烷環(huán)己烷水修正值0-1nm-5nm-7nm-11nm+8nmα、β-不飽和羰基(tānɡjī)化合物的母體結(jié)構(gòu)為

表溶劑(róngjì)修正值第五十七頁,共333頁。2023/2/7計算下列化合物→*躍遷躍遷產(chǎn)生(chǎnshēng)吸收帶λmax解:基本值(六元環(huán))215nm基本值(六元環(huán))215nm環(huán)外雙鍵(shuānɡjiàn)5nm環(huán)外雙鍵(shuānɡjiàn)5nm增加2個共軛雙鍵(shuānɡjiàn)2×30nm增加1個共軛雙鍵(shuānɡjiàn)30nm同環(huán)二烯39nmβ烷基取代12nmβ烷基取代12nmδ烷基取代18nmδ及更高烷基取代3×18nm————————————————————————計算值λmax280nm計算值λmax385nm例題(lìtí)1第五十八頁,共333頁。2023/2/7練習(liànxí)計算化合物→*躍遷躍遷產(chǎn)生(chǎnshēng)吸收帶λmax解:基本值(五元環(huán))202nmβ烷基(wánjī)取代12nmγ烷基(wánjī)取代18nmδ烷基(wánjī)取代18nm環(huán)外雙鍵5nm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nm計算值λmax285nm第五十九頁,共333頁。2023/2/7b.α,β-不飽和酸和酯→*躍遷產(chǎn)生吸收帶λmax計算(jìsuàn)Nielsen(尼爾森)規(guī)則表

解:β,β二烷基取代基本(jīběn)值217nmα,β二烷基取代基本(jīběn)值217nm環(huán)外雙鍵5nm五員環(huán)內(nèi)雙鍵5nm計算值λmax222nm計算值λmax222nm例題(lìtí)2第六十頁,共333頁。2023/2/7四、芳香族化合物1、苯的UV三個吸收帶E1帶184nm遠紫外區(qū),儀器檢測(jiǎncè)不到E2帶204nm近紫外區(qū)邊緣,對苯而言意義不大B帶254nm吸收強度較弱,但因在氣相或非極性溶劑中測定時呈現(xiàn)出精細結(jié)構(gòu),使之成為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特征。2、單取代(qǔdài)苯的UV(1)烷基取代烷基的σ電子與苯環(huán)π電子超共軛作用引起E1、E2、B帶紅移,但程度(chéngdù)不大。(2)助色團取代-OH、-OR、-NH2、-Clp-π共軛,E2、B帶紅移。(3)發(fā)色團取代-CN、CH2=CH-、NO2π-π共軛E1、E2、B帶紅移,E2紅移成K帶。

第六十一頁,共333頁。2023/2/7

例(助色團)λ/nmε/m2·mol-1在甲醇溶液(róngyè)中210(E2)6200270(B)1450

在水(pH=11)溶液(róngyè)中230(E2)8600280(B)1430例(發(fā)色團)取代基E1E2BR200(28500)240(13600)278(1100)208(9800)251(9000)292(120)322(150)218(12400)284(25000)351(100)第六十二頁,共333頁。2023/2/73、二取代(qǔdài)苯的UV(1)對位(duìwèi)二取代苯a若兩個取代基為同類基團(jītuán),即都是發(fā)色團或都是助色團,則K帶位置與紅移較大的單取代基大致相近。b若兩個取代基為不同類基團,則K帶波長將大于兩個基團單獨的波長紅移之和,即:λ>Δλ1+Δλ2+204(2)鄰位和間位二取代苯其K帶波長為兩個取代基單獨產(chǎn)生的波長紅移之和,

即:λ=Δλ1+Δλ2+204第六十三頁,共333頁。2023/2/74、?;窖苌锏腢V?;窖苌颣吸收(xīshōu)帶λmax計算方法(Scott規(guī)則)表

例題(lìtí)3基本(jīběn)值(R1為OH)230nm對位-NH258nm————————————λmax288nm5、稠環(huán)化合物共軛程度大,紅移第六十四頁,共333頁。2023/2/7

練習(liànxí)基本(jīběn)值(R1為H)250nm對位-NHAC45nm————————————λmax295nm基本(jīběn)值(R1為R)246nm鄰位-R3nm對位-OCH325nm————————————λmax274nm基本值(R1為R)246nm鄰位-R3nm鄰位-OH

7nm————————————λmax256nm基本值(R1為OR)230nm鄰位-R3nm鄰位-OCH37nm

間位-OCH37nmλmax247nm第六十五頁,共333頁。2023/2/7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

第五節(jié)UV的應用一、UV的解析方法二、UV在結(jié)構(gòu)(jiégòu)分析中的應用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oscopy(UV)第六十六頁,共333頁。2023/2/7u=1+n4+1/2(n3-n1)n4、n3、n1—分子中四價、三價、一價原子(yuánzǐ)數(shù)目一、UV的解析(jiěxī)方法1、根據(jù)(gēnjù)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2、從UV圖中找到λmax、εmax

(定性分析的主要參數(shù))通常規(guī)定:雙鍵和飽和環(huán)狀化合物的不飽和度u=1

叁鍵u=2

苯環(huán)u=4不飽和度:指一個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的雙鍵數(shù)目(一個叁鍵相當于兩個雙鍵)和環(huán)數(shù)目之和,所以也稱作環(huán)加雙鍵數(shù)。第六十七頁,共333頁。2023/2/7d.若250~300nm范圍內(nèi)出現(xiàn)(chūxiàn)中等強度吸收帶,ε=102~103m2mol-1,該化合物可能含苯環(huán)。

3、有機化合物紫外吸收(xīshōu)與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一般規(guī)律:在200~400nm范圍內(nèi)無吸收帶,則該化合物可能是飽和化合物,如烷烴、醇、醚、環(huán)烷烴等,也可能是含有孤立(gūlì)碳碳不飽和鍵的烯、炔烴或飽和的羧酸及酯。b.在210~250nm范圍內(nèi)有強吸收帶,ε≥103m2mol-1,這是K吸收帶的特征,則該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軛雙鍵的化合物。c.若260~300nm范圍內(nèi)出現(xiàn)強吸收帶,表明該化合物存在3個或3個以上共軛雙鍵。e.若270~350nm范圍內(nèi)出現(xiàn)弱吸收帶,表明該化合物含有

n電子的簡單非共軛發(fā)色基團,如C=O、NO2等。第六十八頁,共333頁。2023/2/74、通過其它手段得出化合物結(jié)構(gòu),根據(jù)幾個經(jīng)驗規(guī)則(guīzé)計算λmax,將其與UV圖中λmax對比。5、與標準圖譜對比(duìbǐ)薩特勒UV標準譜圖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手冊第六十九頁,共333頁。2023/2/7a、順反異構(gòu)體

一般來說,某一化合物的反式異構(gòu)體的λmax和εmax大于順式異構(gòu)體二、UV在結(jié)構(gòu)分析(fēnxī)中的應用1、確定(quèdìng)異構(gòu)體對于構(gòu)造異構(gòu)體,可通過(tōngguò)經(jīng)驗規(guī)則計算出λmax值,與實際值比較,即可證實化合物是哪種異構(gòu)體。b、互變異構(gòu)體(前面提到過的酮式與烯醇式的互變異構(gòu))

第七十頁,共333頁。2023/2/72、共軛體系的判斷(pànduàn)第七十一頁,共333頁。2023/2/7

EH=Ep-En=NAhc(1/λp-1/λn)EH—形成氫鍵的強度Ep,λp—在極性溶劑中躍遷的能量及波長(bōcháng)En,λn—在非極性溶劑中躍遷的能量及波長(bōcháng)NA—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6.02×1023h—普朗克常數(shù)c—光速3、分子(fēnzǐ)骨架的推定4、計算(jìsuàn)氫鍵強度第七十二頁,共333頁。2023/2/7例:某羰基化合物以水為溶劑時λmax為264.5nm,在非極性溶劑中λmax為279nm,計算(jìsuàn)該化合物在水中的氫鍵強度。EH=NAhc(1/λP-1/λN)=6.02×1023×6.63×10-34×3×107×109(1/264.5-1/279)=23.5KJmoL-1第七十三頁,共333頁。2023/2/7

1.有四個酮瓶上標簽已脫落(tuōluò),但知其結(jié)構(gòu),經(jīng)UV測定,這四個化合物的λmax分別為221,233,249,258nm,試分別。①②

③④

練習(liànxí)第七十四頁,共333頁。2023/2/7

基本值215nmα烷基取代(qǔdài)10nmβ烷基取代(qǔdài)2×12nm計算值λmax249nm基本值215nmα烷基取代(qǔdài)10nm計算值λmax225nm基本值215nmα烷基取代10nmβ烷基取代2×12nm環(huán)外雙鍵(shuānɡjiàn)2×5nm計算值λmax259nm基本值215nmα烷基取代10nmβ烷基取代12nm計算值λmax237nm第七十五頁,共333頁。2023/2/7

2.計算(jìsuàn)的λmax。3.計算(jìsuàn)的λmax。4.計算(jìsuàn)的λmax。第七十六頁,共333頁。2023/2/7

基本值207nmα烷基取代(qǔdài)10nmβ烷基取代(qǔdài)12nm計算值λmax229nm基本值215nmβ烷基取代12nmδ更高烷基取代3×18nm增加(zēngjiā)2個共軛雙鍵2×30nm環(huán)外雙鍵5nm同環(huán)二烯39nm計算值λmax285nm基本(jīběn)值(R1為OR)230nm鄰位-R3nm鄰位-Cl0nm間位-R3nm間位-OH7nm對位-R10nmλmax253nm第七十七頁,共333頁。2023/2/7本章(běnzhānɡ)總結(jié)§1—1光與原子(yuánz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

一、光的二象性

二、光的分類及光譜區(qū)域

三、吸收光譜的產(chǎn)生

§1—2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一、紫外光譜的產(chǎn)生

二、分子軌道(guǐdào)與電子躍遷類型

三、UV的幾個術(shù)語

四、UV的吸收帶

第七十八頁,共333頁。2023/2/7§1—3影響UV的主要因素

一、分子結(jié)構(gòu)的影響

二、共軛體系的影響

三、取代(qǔdài)基的影響四、溶劑的影響

五、pH值的影響

§1—4常見類型有機化合物的UV

一、飽和(bǎohé)化合物

二、烯烴

三、羰基化合物

四、芳香族化合物

§1—5UV的應用(yìngyòng)

一、UV的解析方法

二、UV在結(jié)構(gòu)分析中的應用(yìngyòng)第七十九頁,共333頁。2023/2/7

第二章紅外吸收光譜法

Infraredspectroscopy(IR)第八十頁,共333頁。2023/2/71、掌握(zhǎngwò)IR吸收光譜產(chǎn)生的條件及峰位、峰數(shù)、峰強取決于哪些因素。教學(jiāoxué)目標2、能確定八個主要的光譜區(qū)域,并能鑒別在這些區(qū)域里引起吸收的鍵的振動類型,常見基團(jītuán)的特征吸收頻率。3、能利用IR鑒別各種異構(gòu)體,并能解析簡單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4、了解IR的實驗技術(shù)。第八十一頁,共333頁。2023/2/71、峰位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教學(jiāoxué)重點2、紅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中的八個重要區(qū)段3、IR的解析第八十二頁,共333頁。2023/2/7

第二章

紅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第一節(jié)IR產(chǎn)生(chǎnshēng)基本原理Infraredspectroscopy(IR)二、IR圖的表示(biǎoshì)三、IR產(chǎn)生的基本原理一、波長范圍和分區(qū)四、IR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五、IR的幾個術(shù)語第八十三頁,共333頁。2023/2/7一、波長范圍和分區(qū)(0.78~1000μm)

近紅外區(qū)(0.78~2μm)O-H、N-H、C-H鍵的倍頻(bèipín)吸收

中紅外區(qū)(2~25μm)研究應用最多的區(qū)域,

分子基本振動-轉(zhuǎn)動區(qū)

遠紅外區(qū)(25~300μm)轉(zhuǎn)動區(qū)

二、 IR圖的表示(biǎoshì)

橫坐標:λ(μm)或υ(cm-1)表示(biǎoshì)吸收峰的位置.

縱坐標:透過率T%,表示(biǎoshì)吸收強度.

注意(zhùyì):T-λ或T-υ曲線上的吸收峰是圖譜上的谷.

T(%)苯酚第八十四頁,共333頁。2023/2/7分子的兩個原子以其平衡點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與核間距相比)作周期性“簡諧”振動,其振動可用經(jīng)典剛性(ɡānɡxìnɡ)振動描述:一個雙原子分子(fēnzǐ)只有對稱伸縮振動一種振動形式

k—化學鍵的力常數(shù)(N·m-1)c—光速3×108m/sμ—雙原子折合(zhéhé)質(zhì)量(kg)2、雙原子分子的振動三、IR產(chǎn)生的基本原理1、分子的振動第八十五頁,共333頁。2023/2/7若化學鍵的力常數(shù)k以(N·m-1)為單位,折合(zhéhé)質(zhì)量以原子質(zhì)量為單位,則可簡化為雙原子分子的振動頻率取決于化學鍵的力常數(shù)和原子的質(zhì)量(zhìliàng)?;瘜W鍵越強(K值越大),相對原子質(zhì)量(zhìliàng)越小,振動頻率越高例HCl分子K=4.8×102N·m-1,計算(jìsuàn)出HCl的振動頻率。第八十六頁,共333頁。2023/2/73、多原子(yuánzǐ)分子的振動含N個原子(yuánzǐ)的線型分子振動自由度為3N-5非線型分子(fēnzǐ)振動自由度為3N-6分子振動自由度數(shù)目越大,則在IR中出現(xiàn)的峰數(shù)也越多。峰數(shù)常小于振動自由度。

CO2分子,其振動自由度=3×3-5=4

(只出現(xiàn)2個吸收譜帶)后兩種振動簡并如H2O分子,

其振動自由度=3×3-6=3

(出現(xiàn)3個吸收譜帶)(1)分子的振動自由度非活性振動第八十七頁,共333頁。2023/2/7(2)分子的振動(zhèndòng)類型a伸縮振動——鍵長發(fā)生(fāshēng)周期性改變(υ)對稱(duìchèn)伸縮振動υs

反對稱(duìchèn)伸縮振動υasb彎曲振動——變形或變角面內(nèi)彎曲振動δ面外彎曲振動γ面內(nèi)搖擺彎曲振動

剪式彎曲振動面外搖擺彎曲振動

扭曲變形振動第八十八頁,共333頁。2023/2/7四、IR產(chǎn)生(chǎnshēng)的必要條件r—分子中正、負電荷中心的距離(jùlí)δ—正、負電荷中心所帶電荷偶極矩:μ=δ·rΔμ≠0極性分子(fēnzǐ)1、Δμ≠02、hυ0=ΔE(紅外光能量=分子振動能量)Δμ=0(IR非活性分子)非極性分子第八十九頁,共333頁。2023/2/7五、IR的幾個(jǐɡè)術(shù)語1基頻(jīpín)峰:泛頻峰倍頻峰:0→2、0→3…一般,基頻(jīpín)峰強度>倍頻峰組頻峰合頻峰強度更弱,不易辨認差頻峰2特征峰:凡能用于鑒定原子基團存在并有較高強度的吸收峰相關(guān)峰:相互依存,又相互佐證的峰3特征區(qū):4000~1330cm-1峰較疏,易辨認指紋區(qū):1330~650cm-1峰密集,確定有機物時用途很大。(分子結(jié)構(gòu)上微小變化指紋區(qū)明顯改變)振動能級從基態(tài)(0)躍遷到第一激發(fā)態(tài)(1)產(chǎn)生的吸收峰第九十頁,共333頁。2023/2/7

第二章

紅外吸收光譜(xīshōuɡuānɡpǔ)法第二節(jié)峰強、峰位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Infraredspectroscopy(IR)二、峰位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一、峰強的影響因素第九十一頁,共333頁。2023/2/7一、峰強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1、峰強表示(biǎoshì):ε、A、T%A=lg1/T

“谷”越深(T%?。?,吸光度越大,吸收強度越強。

峰強的定性(dìngxìng)表示:

ε>200ε75~200ε25~75ε5~250~5

VSSmWVW補充:峰形(IR中)

寬峰尖峰肩峰雙峰第九十二頁,共333頁。2023/2/72、峰強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1)瞬間(shùnjiān)偶極矩的大?。éう蹋┓鍙娕cΔμ的平方成正比a原子(yuánzǐ)的電負性相鄰兩個原子電負性相差越大,Δμ↑,峰強↑b分子振動類型υas>υs>δc分子對稱性對稱性越好,Δμ越小,峰強越小。完全對稱,Δμ=0,無IR峰。d其它因素氫鍵的形成Δμ↑,峰強↑費米共振:倍頻峰或組合頻峰與某基頻峰相接近時,發(fā)生相互作用,使原來很弱的倍頻或組合頻峰↑C=C、C=O共軛,峰強↑(2)躍遷幾率分子在躍遷過程中激發(fā)態(tài)分子占總分子的百分數(shù).幾率大,峰強↑,樣品濃度↑,幾率↑第九十三頁,共333頁。2023/2/7例:以C=O為例,υC=O隨電負性↑,吸電子誘導效應(xiàoyìng)↑,使羰基雙鍵性↑,υC=O向高波數(shù)移動。υC=O1715cm-11735cm-11800cm-11870cm-11928cm-1二、峰位的影響(yǐngxiǎng)因素(一)內(nèi)部(nèibù)因素1、誘導效應(I效應)①定義:由于取代基的不同電負性,通過靜電誘導作用,使分子中電子云分布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化學鍵力常數(shù)K的變化,影響基團振動頻率。②結(jié)果:親電誘導效應:使峰位向高波數(shù)移動(藍移)

第九十四頁,共333頁。2023/2/7

υC=O1715cm-11690cm-11665cm-1I>CI>CC>I2、共軛效應(xiàoyìng)(C效應(xiàoyìng))①定義:當兩個或更多的雙鍵共軛時,因π電子(diànzǐ)離域增大,即共軛體系中電子(diànzǐ)云密度平均化,使雙鍵的鍵強降低,雙鍵基團的振動頻率隨之降低。②結(jié)果:共軛效應(xiàoyìng):使峰位向低波數(shù)移動(紅移)例:注意:當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共存時,取決于哪個占主導地位,那種效應占優(yōu)勢,譜帶的位置就向哪邊移動。例:第九十五頁,共333頁。2023/2/73、氫鍵(qīnɡjiàn)效應①定義:偶極矩很大的X-H鍵與帶部分負電荷的原子Y充分接近時,產(chǎn)生強烈靜電吸引作用,構(gòu)成X-H…Y。氫鍵的形成,使質(zhì)子的給予基團(jītuán)和接受基團(jītuán)的振動頻率都發(fā)上變化。②結(jié)果:

使伸縮振動(zhèndòng)頻率向低波數(shù)移動(紅移)

使彎曲振動(zhèndòng)頻率向高波數(shù)移動(藍移)第九十六頁,共333頁。2023/2/74、空間(kōngjiān)效應(1)空間位阻效應:抑制(yìzhì)共軛,使峰位向高波數(shù)移動。(藍移)

υC=O1663cm-11686cm-11693cm-1

例:第九十七頁,共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