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之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_第1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_第2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_第3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_第4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指導人物傳記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傳記類的文言文,有著特殊的閱讀規(guī)律和方法。一、以表明時間的詞語為綱繩,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經(jīng)歷古人寫人物傳記,總是以時間為序,表明時間的那些詞語就像是一條條的綱繩,把傳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串聯(lián)在了一起。所以我們在閱讀人物傳記時,抓住了這些詞語就能把握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古代用以表明時間的,有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等的專用術語。還有表明時間轉換的一些詞語,如“少時、初、先、嘗、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頃、頃之、久之、未幾、須臾”等。在閱讀人物傳記時,找出并把握這些詞語,可以了解傳主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把這些事情貫連起來,就是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二、以表明官職的升貶為軸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傳記所寫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記的事跡也大多與治國安民有關,所以以在記述人物時,往往以擔任某某官職始,以升為或貶為某某官職止。人物傳記中官位的升遷或貶謫,表明了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結果,所以它就像是記述傳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軸,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貫穿了起來。古代表明出仕從政的詞語有“薦、舉、征、召、拜、辟、授、除、為”等,表明官職升遷的詞語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職調動的詞語有“調、徙、轉”等,表明被貶官的詞語有“出、謫、罷、黜”等,表明辭職的詞語有“致仕”“乞骸骨”等。古代擔任地方上的某個職務,常常采用官職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擔任浙江巡撫(或巡按之類),知杭州,那是擔任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揚州,那是擔任揚州通判等。這也是閱讀人物傳記必須知道的。三、以問“五個W”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who——什么人,幾個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when——什么時間,幾個時間;where——什么地方,幾個地方;what——什么事情,幾件事情;why——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過程。在閱讀人物傳記時,問問自己這一部分是寫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一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怎樣的,這樣也就弄清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樣這一部分也就讀懂了,至于還有幾個意思不懂的詞語,也完全可以根據(jù)對這一事件的整體把握去蒙,去猜,這些詞語決不會成為閱讀人物傳記的攔路虎。人物傳記是由幾件這樣的事情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問問“五個W”,都弄清這“五個W”,整篇人物傳記也就讀懂了。四、以傳記的寫作特點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觀點人物傳記,從司馬遷開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傳主的名、字、號,接著上溯到他的祖先、父親,再寫他從小就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才開始正式寫他一生所做的幾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號,留下了多少子孫等。名、字、號以及死后的封號(謚號)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記載,往往與傳主的思想品行有關,尤其是號,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理想追求、志趣愛好,體現(xiàn)的是傳主的性格特征等,絕非多此一舉之作。寫祖先、父親,其實是通過寫他的家庭背景和影響,來表明他思想性格的傳承關系和形成原因。寫他小時候的情況,表明他一貫如此,始終如一的個性。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看成是這一人物傳記的一個總寫,下面寫到的幾件事情則是對這一總寫的幾個分寫,是對這一總的性格特征的具體化描寫。從這一總寫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他筆下的傳主的態(tài)度:是愛還是憎,是肯定還是否定,是歌頌還是鞭撻諷刺??傊?,閱讀人物傳記,我們主要要做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幾種方法去明事,知人,辯理(把握作者對傳主的態(tài)度)。

[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明史·于謙傳(有刪改)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迸e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俱疏言之。一歲凡數(shù)上,小有水旱,輒上聞。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埜極諫,不聽。埜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提督各營軍馬。而也先挾上皇破紫荊關直入,窺京師。石亨議斂兵堅壁老之。謙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敵益輕我?!必椒智仓T將,率師二十二萬,列陣九門外,身自督戰(zhàn)。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于是將士知必死,皆用命。初,也先深入,視京城可旦夕下。及見官軍嚴陣待,意稍沮。相持五日,邀請既不應,戰(zhàn)又不利,知終弗可得志,又聞勤王師且至,恐斷其歸路,也先擁上皇由良鄉(xiāng)西去。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

數(shù):數(shù)說B.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

延:舉行宴會C.三楊在政府,雅重謙

雅:甚,很D.通政使李錫阿振指

阿:奉承討好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帝為傾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B.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

不賂者以賂者喪C.王是其言,守議乃定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D.石亨議斂兵堅壁老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有僧奇之曰

B.王是其言

C.石亨議斂兵堅壁老之

D.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于謙從小就不同凡響,有個和尚認為他以后會成為“救時宰相”,于是向朝廷作了推薦,讓他成了永樂十九年的進士。B.和尚對于謙“救時宰相”的評價,為下文寫于謙在宣德皇帝被也先扣留后,協(xié)助郕王穩(wěn)定人心,部署軍隊抵抗也先,保全明朝作了鋪墊。C.于謙深得宣德皇帝、郕王和“三楊”、王振的器重,所以他上的奏章能馬上直達皇帝手里并立即得到批復,他被關進監(jiān)獄能馬上得到釋放,他提出的建議能馬上被郕王采納。D.于謙處事謹慎,他在巡撫河南、山西時,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會向皇上請示,只有得到了批復以后他才會去執(zhí)行;在抗擊也先時,也每事都要得到郕王的同意。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②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

[參考答案&解析]1.B(解析,延:邀請)2.B(解析,A為:第一個“對”;第二個“成為”。C乃:第一個“于是,就”;第二個“才”。D之:第一個是代詞;第二個是助詞“的”。)3.C(解析:使動用法,其他是意動用法)4.B(解析:A和尚沒有向朝廷作推薦,而是于謙自己考上了進士;C于謙被從監(jiān)獄里放出來不是因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請示不是體現(xiàn)于謙處事謹慎,為是愛護百姓。)5.①顧佐任都御史,對下屬很嚴厲,惟獨對于謙很客氣,認為他的才能超過顧佐自己。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

[參考譯文]于謙,字廷益,錢塘人。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對他很驚奇,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庇罉肥拍辏谥t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史,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于謙很客氣,認為他的才能超過顧佐自己。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于謙口頭數(shù)說高煦的罪行。于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發(fā)抖,自稱罪該萬死。皇帝很高興。班師回到北京,給于謙的賞賜和各大臣一樣。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陜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实壑烙谥t可以擔此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各省的巡撫,于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他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到任后,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qū),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當初,楊士奇、楊榮、楊博三個姓楊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謙。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復,都是“三楊”主辦的。但于謙每次進京商議國事時,都是空著口袋進去,那些有權勢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這時,“三楊”已經(jīng)去世,太監(jiān)王振掌權,正好有個姓名和于謙相似的御史,曾經(jīng)冒犯過王振。于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錫逢承王振的指使,彈劾于謙因長期未得晉升而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后來王振知道搞錯了,把他放出來,降為大理寺少卿。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帝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但皇上不聽。鄺埜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郕王臨時處理國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zhàn)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則國家大計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郕王認為他說得對,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依次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立即提拔于謙為兵部尚書,負責指揮各營軍馬。而也先挾持著上皇(英宗)攻破紫荊關直入,進窺京師。石亨建議收兵固守使敵兵勞累衰竭。于謙不同意,說:“為什么要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