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樂都某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樂都某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樂都某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樂都某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樂都某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樂都一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xùn)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題。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

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

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

千里一色。風(fēng)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

云表,暮則像東山而歸,故名之臼“放鶴亭?!?/p>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

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兑住吩唬?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

S:'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

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

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yuǎn)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

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

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郡守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

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終日于澗谷之

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

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p>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挾飛仙以遨游

B.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其孰能譏之乎?

C.面山林遁世之士盈虛者如彼,血卒莫消

長也

D.鶴鳴于九皋,聲聞壬天會壬會稽山陰之蘭亭

10、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jié),意境悠遠(yuǎn),余韻綿長。

第2題: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15分)

燕太子丹質(zhì)于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

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愿太傅幸而圖之?!蔽鋵υ唬骸扒氐乇樘煜?,威脅

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太子

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p>

居之有間,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

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

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于單于,然后乃可圖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

彌久,……太傅更慮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

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背鲆娞锕?,道太子

曰:“愿圖國事于先生?!碧锕庠唬骸熬捶罱獭?。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日:

“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唬骸俺悸勻U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

至其衰也,駕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

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碧釉唬骸霸敢蛳壬媒挥谇G軻,可乎?”田光曰:

“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

先生勿泄也。”田光^而笑曰:“諾?!?/p>

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己不

逮也,幸而教之日:'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

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jǐn)奉教?!碧锕庠唬骸肮饴勯L者之行,不使人

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

為行使人疑之,非節(jié)俠士也?!庇詺⒁约でG軻,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

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1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造焉。造:到……地方去

B.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善:交好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達到,及

D.愿足下急過太子過:超過

15.下列各項中的句子依次表現(xiàn)太子“禮賢下士”和田光是“節(jié)烈俠士”的一項是

()

A.太子丹患

之欲自殺以激

B.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地拂席遂自到而死。

C.太子避席而請曰

行見荊軻

D.太子送之至

其智深,其勇

沉,可與之謀也

1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本文段著重描寫了太子丹力圖國事,親自去拜訪鞫武、田光和荊軻等賢人俠士的動

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舉薦田光,田光向太子舉薦荊軻,鞫武和田光都舉薦別人,但原因并不

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個以國事為重,禮賢下士,而又有點疑心的人。

D.田光自殺的一個原因是太子的叮囑一一“所說的是國家大事,不能泄露”。

17.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

⑵出見田光,道太子曰:“愿圖國事于先生?!?/p>

第3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題(6分)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xué)于齊。駱衍之術(shù)迂大而閔辯;爽也文具難施;淳于髡久

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爽,炙轂過髡?!碧锺壷畬俳砸阉?/p>

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

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

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禳祥,鄙

債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互宣而

卒。因葬蘭陵。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屬:一類人

B荀卿乃適適:到……去

C楚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廢:殘廢

D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序:按次序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年五十始來游學(xué)于齊師不必賢于弟子

B齊尚脩列大夫之缺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著

C春申君死而荀卿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D因家蘭陵因利乘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來游說講學(xué),,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份擔(dān)

任齊國祭酒。

B荀子因人毀謗,不得以離開齊國,到了楚國,被春申君任命為蘭陵令。

C他認(rèn)為齊國昏亂的君主拘泥于瑣碎禮節(jié),再加上莊周等人狡猾多辯,敗壞了風(fēng)俗。

D他推究儒家、墨塞、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文章便辭世了。

13、翻譯句子(9分)

(1)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3分)

(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分)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分)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戎,字潘沖,瑯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

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蹦炅邭q,于宣武場觀戲,猛獸在

檻中J唬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又嘗

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知毑煌騿柶涔?其曰:“樹在道邊而多

子,必苦李也?!比≈湃?。

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

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后出。謂渾曰:“溶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

戎談?!奔皽喿溆跊鲋?,故吏財②贈數(shù)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

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色。戎異之,他日問

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

惟公榮可不與飲?!比置颗c籍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敗人意。”

戎笑曰:“卿輩意亦復(fù)易敗耳!

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

保之難也?!奔皶?,議者以為知言。

征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xì)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

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日:“戎之為行,豈懷私茍得,正當(dāng)不欲為異耳!“帝雖

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性至孝,不拘

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后起。時和嬌亦居父喪,以禮法自

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于戎。帝謂劉毅日:“和嬌毀頓過禮,使人憂之。”毅曰:

“嬌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dāng)先憂之?!比窒扔型录?,

居喪增甚。帝遣醫(yī)療之,并賜藥物,又?jǐn)噘e客。

[注]力虎①(xiao):怒吼。賄②:贈送財物助人治喪。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奇:認(rèn)為--一奇異。

B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適:往,到

C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減: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坐:犯罪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獨不往

B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C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D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競?cè)ぶ?戎獨不往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戎小時候看太陽時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后稱贊說:“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

下的電光?!?/p>

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

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rèn)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

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后仍然飲酒吃肉,經(jīng)常下棋娛樂,以致容貌憔悴,拄著

拐杖才能站起。

D和矯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rèn)為和嬌哀傷過度,并為此擔(dān)

憂,但劉毅認(rèn)為王戎比和嬌更讓人感到憂慮。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5分)

(2)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5分)

第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9分)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閭巷子弟執(zhí)業(yè)造其家,得粟以自給。故貧甚,然獨好周人急。

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門,告日:“我不幸

被疾,人莫舍我。聞君義甚高,愿假榻。”疑許諾,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爐灶居

之,征醫(yī)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執(zhí)手問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漫矢污衾

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植粡?fù)

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旅邸,原自取之?!币稍唬骸盎茧y相

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日:“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疑遂

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面收囊,志其數(shù)而封識之。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

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

之。二子以半饋,卻弗受,反眠以貨,遣歸。

平陽耿子廉械逮至京師,其妻孕將育,眾拒門不納,妻臥草中以號。疑問故,歸謂婦

曰:“人孰無緩解,安能以室廬自隨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為風(fēng)露所感,則母子俱

死,吾寧舍之而受禍,何忍死其母子?”俾婦邀以歸,產(chǎn)一男子。疑命婦事之如疑事

景淳,瑜月,始辭之去,不取其報。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與疑交。見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讀數(shù)為文亦可

觀,嘗以儒舉,辭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日: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非有奇?zhèn)?/p>

壯烈之姿也,而其所為事乃有古義勇風(fēng)。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吾傷流俗之嗜利

也,傳其事以勸焉?!?/p>

(取材于宋濂《文憲集~李疑傳》)

注:①執(zhí)業(yè):指捧書求其,猶言受業(yè)。②汛室:汛,灑水。汛室,指打掃房間。

4.下列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聞君義甚高,愿假榻假:借用

B.景淳竟死竟:居然

C.反踞以貨,遺歸熙:贈送

D.人用是多疑名多:稱贊

5.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仗踵疑門,告曰拄杖走到李疑門前,對他說

B.不少見顏面沒有稍微路出一點不情愿的臉色

C.志其數(shù)而封識之記錄了(錢財)的數(shù)量,并封起來做了標(biāo)記

D.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來裝有金銀的包裹寄送給景淳家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項是()

A.李疑教書為業(yè),生活清貧,卻深明大義,急人之急,卻不取回報。

B.范景淳深受感動,并且感恩圖報,一定要把自己的錢財送給恩人。

C.李疑不顧自己可能受禍,堅持照顧一位孕婦,但此人卻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圖,鼓勵人們向善,因此寫了本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孰無緩急,安能以室廬自隨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為風(fēng)露所感,則母子俱

死,

(2)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非有奇?zhèn)蚜抑艘玻渌鶠槭履擞泄帕x勇風(fēng)

第6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完成6—10題。(共20分)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

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攜

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

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

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

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6.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共其乏困B愿大王少假借之

C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D卒起不意

7.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持千金之資正物

C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D以故荊軻逐秦王

8.下列句中的加橫線的詞類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3分)

A、函封之B、夜繾而出

C、群臣怪之D、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9.下列句子與“群臣侍殿上者”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國見陵之恥除矣D、使畢使于前

10.翻譯下列句子。(每題2分)

(1)秦武陽奉地圖函,以次進。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第7題:

第8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5題。

唐震字景賢,會稽人。少居鄉(xiāng),介然不茍交,有言其過者輒喜。既登第為小官,有權(quán)

貴以牒薦之者,震內(nèi)牒篋中,已而干政,震取牒還之,封題未啟,其人大愧。咸淳

中,由大理司直通判臨安府。時潛說友尹京,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顧

讓。會府有具獄將置辟,震力辨其非,說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議。六

年,江東大旱,擢知信州。震奏減綱運米①,蠲②其租賦,令坊置一吏,籍其戶,勸

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給之。州有民傭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訟傭者殺其子投火

中,民不勝掠,自誣服。震視牘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詰其父,對如初,?

出其子示之,獄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去,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出戰(zhàn)者賞

之。眾懼不能戰(zhàn),北兵登睥,眾遂潰。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請曰:“事急矣,番

江門兵未合,亟出猶可免.”震罵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從爾言得不死,城

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頃,兵入,執(zhí)牘鋪案上,使震署

降,震擲筆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傳》)

【注】①綱運米:指朝廷分批調(diào)運的米。②蠲:免除。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題未啟啟:打開。

B.政事一切無顧讓顧讓:指顧念謙讓別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戶籍:登記。

D.民不勝掠,自誣服誣服:指誣告別人犯罪。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有言其過者輒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有權(quán)貴以牒薦之者不賂者以賂者喪

C.會府有具獄將置辟會天大雨,道不通

D.我若從爾言得不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夠表現(xiàn)唐震正直忠誠品質(zhì)的一組是()

①震取牒還之,封題未啟②震力辨其非,說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東大旱,擢知信州④震出其子示之,獄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擲筆于地

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唐震年少居鄉(xiāng)能嚴(yán)格要求自己,做到了聞過則喜。中進士后做小官,但他決不靠某

權(quán)

貴的推薦升官。

B.唐震任臨官府官員,看到仗恃賈似道勢力的潛說友執(zhí)法上的錯誤,他敢于抵制,使

己的正確見解得到認(rèn)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濟遭旱災(zāi)的百姓,他還能明察而求得實證,

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將帥鄧益逃跑,唐震就拿出自己全部金錢募人出戰(zhàn)。危難之際,他放棄

生機會,在敵人面前,他決不投降而死。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8分)

(1)震出其子示之,獄遂直。(3分)

(2)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從爾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5分)

第9題: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哀公問于有若日:“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

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

足?”

(《論語?顏淵》)

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減輕老百姓的負(fù)擔(dān)才能使老百姓脫離貧困與饑餓的窘?jīng)r。

B.避免過于苛暴的措施,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C.按照時令來役使百姓,老百姓就會服從君王的統(tǒng)治。

D.君王不應(yīng)搜括民脂民膏來聚斂財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富足。

2、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分析下面選段所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p>

(《論語?子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以下兩個句子。

①盍徹乎?

②既庶矣,又何加焉?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3題。(7分)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

記。暮歸,忘其牛?!概瓝橹?,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

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象

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

儒。

12.解釋句中加點字(4分)

(1)竊()入學(xué)舍(2)曷()不聽其所為

(3)聽已,輒()墨記(4)恬()若不見

1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3分)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

第11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

以骨鯉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

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

尉都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dǎo),導(dǎo)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

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日:“正此佳婿

邪!”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

多居之,謝安未性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

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

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

為樂。

嘗至門生家,見熊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

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dāng)抗行;比張芝草,猶當(dāng)

雁行也?!痹c人書云:“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

也?!?/p>

時驟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

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

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王羲之傳》)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B.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C.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D.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子在唐以前指父親兄弟之孫,唐宋時人開始將親兄弟之子稱作從子。

B.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

C.廂即廂房,等級低于正房,傳統(tǒng)民居以左為尊,故東廂房的等級高于西廂房。

D.真草是草書的一種體式,對應(yīng)的還有行草和狂草,《蘭亭集序》即為行書。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都鑒派媒人前來選擇女婿時,王氏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現(xiàn)與眾不

同,因而被都鑒選中成為女婿。

B.王羲之曾經(jīng)與當(dāng)時的文人雅士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并寫下著名的《蘭亭序》

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受。

C.在聽聞王羲之向會稽孤居老姥求買鵝而不得后,山陰一位道士主動提出條件,讓王

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經(jīng)》來換群鵝。

D.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xué)習(xí)書法應(yīng)該全身心地投入,言

談之間常常把自己與鐘繇、張芝相提并論。

第12題:文言文閱讀(2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題。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nèi)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于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

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日:“此

孝子也,殺之不義。”遂得免害,以鹿車推載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節(jié)。

太祖平荊州,以芝為菅長。時天下草創(chuàng),多不奉法。郡主簿劉節(jié),舊族豪俠,賓客千

余家,出為盜賊,入亂吏治。頃之,芝差節(jié)客王同等為兵,掾吏據(jù)白:“節(jié)家前后未

嘗給徭,若至?xí)r藏匿,必為留負(fù)。”芝不聽,與節(jié)書曰:“君為大宗,加股肱郡,而

賓客每不與役,既眾庶怨望,或流聲上聞。今調(diào)同等為兵,幸時發(fā)遣。”兵已集郡,

而節(jié)藏同等。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zé)縣,縣掾吏窮困,乞代同行。芝乃馳檄濟南,具陳

節(jié)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jié)代同行,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遷廣平令。

征虜將軍劉勛,貴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賓客子弟在界數(shù)犯法。勛與芝書,不著姓

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后勛以不軌誅,交關(guān)者皆獲罪,而芝以見

稱。...

黃初中,入為河南尹,抑強扶弱,私請不行。會內(nèi)官欲以事托芝,不敢發(fā)言,因芝妻

伯父董昭。昭猶憚芝,不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與賓客談?wù)摚胁豢梢?,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卒于官,家

無余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選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長:菅縣縣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書,辦理

政務(wù)。④掾史:縣令的屬官。⑤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這里可指左右手。⑥

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員。廉隅:廉隅,喻人品行方正。

4.對下面句子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芝差節(jié)客王同等為兵差:派遣

B.母老,唯在諸君唯:只有

C.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zé)縣責(zé):責(zé)問

D.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走:逃跑

5.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此孝子也,殺之不義子犯請擊之

B.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

C.因芝妻伯父董昭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D.昭猶憚芝,不為通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縣掾吏窮困,乞代同行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賓客子弟在界數(shù)犯法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此孝子也,殺之不義

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C.大王來何操D.以其無禮于晉

8.下列句子分別編寫四組,都能表現(xiàn)司馬芝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②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jié)罪

③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④交關(guān)者皆獲罪,而芝以見稱

⑤昭猶憚芝,不為通⑥卒于官,家無余財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司馬芝年輕時,在去荊州避難的路上,就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在南方居

住十幾年,能夠恪守禮義節(jié)操。

B.在任菅縣長官期間,司馬芝不畏豪強,征調(diào)主簿劉節(jié)的門客當(dāng)兵,同時寫信給

劉節(ji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一向豪俠的劉節(jié)代替門客去當(dāng)兵。

C.征虜將軍劉勛,恃寵驕橫,多次寫信囑托司馬芝幫忙,司馬芝一概依法處理。

后來劉勛犯法被殺,和他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馬芝卻受到稱贊。

D.司馬芝性情正直,嚴(yán)于執(zhí)法,不受請托,權(quán)貴至親都不敢私下求他辦事。他死

后家無余財,從魏建國以來,歷任河南尹沒有能比上他的。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

譯文:

(2)與賓客談?wù)?,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

譯文:

第13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題(18分)

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為菅長??h中素聞其名,奸吏數(shù)人,皆

自引去。柔教日:“昔郵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復(fù)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魏國初建,為尚書郎。轉(zhuǎn)拜丞相理曹掾,令日:“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

政,以刑為先。“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

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給官,主者奏盡殺之。柔啟曰:“士卒亡軍,誠

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可使誘其還

心。正如前科,固己絕其意望,而猥復(fù)重之,柔恐自今在軍之士,見一人亡逃,誅將

及己,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fù)得殺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碧?/p>

曰:“善。”即止不殺金母、弟,蒙活者甚眾。

遷為潁川太守,復(fù)還為法曹掾。時置校事盧洪、趙達等,使察群下,柔諫曰:“設(shè)官

分職,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達等數(shù)以憎愛擅作威福,宜檢治

之。"太祖曰:“卿知達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舉而辨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

不能也。昔叔孫通用群盜,良有以也。”達等后奸利發(fā),太祖殺之以謝于柔。

文帝踐昨①,民間數(shù)有誹謗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輒殺,而賞告者。柔上疏曰;“今

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既使過誤無反善之路,又將開兇狡之群相誣罔之漸,誠非

所以息奸省訟,緝熙②治道也。昔周公作誥,稱殷之祖宗,咸不顧小人之怨。在漢太

宗,亦除妖言誹謗之令。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隆天父養(yǎng)物之仁。”帝不即

從,而相誣告者滋甚。帝乃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庇谑撬?/p>

絕。

注①踐昨:登上帝位。②緝熙:奮發(fā)前進。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勵:磨礪。

B、愚謂乃宜貸其妻子貸:寬恕。

C、誅將及己,亦且相隨而走走:逃跑。

D、誠非所以息奸省訟誠:確實。

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xiàn)高柔為人寬容大度,處事溫婉仁讓的一組是()

(3分)

①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復(fù)之。②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

可使誘其還心。③即止不殺金母、弟,蒙活者甚眾。④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fù)得殺

也。⑤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隆天父養(yǎng)物之仁。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發(f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柔的名聲極大,縣里的一些奸邪官吏聽說他要來,就全都離去。但在高柔的感召

之下,不久又回來,并轉(zhuǎn)變成好官吏。

B、在宋金逃亡一事上,高柔力諫太祖減其刑罰,應(yīng)時變法,終于讓宋金悔悟,其他一

些逃亡的士卒也因此得以活命。

C、在對待盧洪、趙達的事情上,高柔認(rèn)為應(yīng)該認(rèn)真檢查處理,但最終卻沒有能說服太

祖。后來的結(jié)果證明高柔的意見是正確的。

D、本文按時間順序先后記敘了高柔的四件事,從中可以看出他反對嚴(yán)刑重典,又不姑

息養(yǎng)奸,主張公正執(zhí)法的法治思想。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譯文

(2)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譯文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

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名城,殺豪

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

城,因河為池,據(jù)萬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

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

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

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

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

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執(zhí)行,實行

B.廢先王之道道:法度

C.焚百家之言言:書籍、著作

D.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信:忠實

9.下列句子,全屬于陳涉起義的不利因素的一組是

①氓隸之人②才能不及中人③山東豪俊遂并起④天

下云集響應(yīng)⑤率疲弊之卒⑥斬木為兵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⑥D(zhuǎn).

④⑤⑥

10.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寫了秦始皇的功業(yè),即其統(tǒng)一天下的勢如破竹和鞏固天下的各種措施。

B.選文刻畫渲染“攻”時的秦是何等強大,意在與后來秦滅亡之迅速形成對比,突出

文章中心。

C.寫陳勝時,極力排抑,寫其平庸微末,不足掛齒,但是秦王朝竟然被這樣一個小人

物搞垮了。從而強調(diào)了“仁義”的作用,為后人提出觸目驚心的慘痛教訓(xùn)。

D.作者依次從政治、刑法、文化、軍事、地理形勢各方面鋪寫秦始皇鞏固政權(quán)的一系

列措施,意在表現(xiàn)秦始皇企圖保其帝業(yè)傳之百世萬世以至無窮的野心。

11.把上面那則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

彎弓而報怨。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矣。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題:閱讀文化經(jīng)典《孟子》,按要求答題。(6分)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

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蓖踉唬骸拔岷我宰R其不才而舍之?”日: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

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

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

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2分)

②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樣的政治主張?(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第16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一7題。

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賊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

成進士。斌出為潼關(guān)道副使??偙惖抡{(diào)湖南,將二萬人至關(guān)欲留,斌以計出之,至

洛陽嘩潰。十六年,調(diào)江西嶺北道。明將李玉廷率所部萬人據(jù)零都山寨,約降,未及

期,而鄭成功犯江寧。斌策玉廷必變計,夜馳至南安設(shè)守。玉廷以兵至,見有備,卻

走;遣將追擊,獲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寧巡撫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學(xué)名者,言行或相悖。朕聞湯

斌從孫奇逢學(xué),有操守,可補江寧巡撫?!北笮?,諭曰:“居官以正風(fēng)俗為先。江蘇

習(xí)尚華侈,其加意化導(dǎo),非旦夕之事,必從容漸摩,使之改心易慮。”十月,上南巡

至蘇州諭斌曰,向聞吳閶繁盛,今觀其風(fēng)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爾當(dāng)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wù)本,庶幾可挽頹風(fēng)。

淮、揚、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進朝以失察屬吏降調(diào),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薦

吳縣知縣劉滋、吳江知縣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錢糧未能十分全完,請予行取。下部皆

議駁,特旨允行。

斌令諸州縣立社學(xué),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順昌祠,禁婦女游觀。蘇州城西上方

山有五通神祠,幾數(shù)百年,遠(yuǎn)近奔走如鷲。諺謂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

?!?。少婦病,巫輒言五通將娶為婦,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

之,并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撤其材修學(xué)宮。教化大行,民皆悅服。

方明珠用事,國柱附之。布政使龔其旋坐貪,為御史陸隴其所劾,因國柱賄明珠得

緩;國柱更欲為斌言,以斌嚴(yán)正,不得發(fā)。及蠲江南賦,國柱使人語斌,謂皆明珠

力,江南人宜有以報之,索琳,斌不應(yīng)。比大計,外吏輦金于明珠門者不絕,而斌屬

吏獨無。

二十五年,上為太子擇輔導(dǎo)臣,廷臣有舉斌者。詔曰:“自古帝王諭教太子,必簡和

平謹(jǐn)恪之臣,統(tǒng)率宮僚,專資輔翼。湯斌在講筵時,素行謹(jǐn)慎,朕所稔知。及簡任巡

撫,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風(fēng)有位?!笔诙Y部尚書,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貢木歸,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斌策玉廷必變計策劃B.江寧巡撫缺,方廷

推推舉

C.并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告誡D.及蠲江南

賦減免

5.以下各組幾句中,全都表現(xiàn)湯斌廉潔剛正的一項是(3分)

①斌策玉廷必變計,夜馳至南安設(shè)守。②斌察其廉,奏留之。③索脈,斌不應(yīng)

④而斌屬吏獨無⑤及蠲江南

賦。⑥潔己率屬,實心任事。

A.①③⑥B.③⑤⑥C.③④⑥D(zhuǎn).②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湯斌被派出做潼關(guān)道副使,總兵陳德調(diào)往湖南,率領(lǐng)兩萬人馬到潼關(guān)后想暫

駐,湯斌用計策成功地讓他離開,并且使其軍嘩變潰散。

B.淮安、揚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災(zāi),常州知府祖進朝因失察下屬官員而降職調(diào)

任,皇上知道湯斌很廉潔,于是將他留任。

C.湯斌命令各州縣建立社學(xué),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順昌祠,并告誡

各州縣毀掉類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學(xué)宮。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悅

誠服。

D.皇上為太子選擇輔導(dǎo)大臣,朝臣中有推薦湯斌的。但皇帝沒有同意,只是讓

湯斌為禮部尚書,管詹事府事。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爾當(dāng)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wù)本,庶幾可挽頹風(fēng)。(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崔日用,滑州靈昌人。擢進士第,為芮城尉。大足元年,武后幸長安,陜州刺史宗楚

客委以頓峙,饋獻豐甘。楚客嘆其能,亟薦之,擢為新豐尉,遷監(jiān)察御史。神龍中,

鄭普思納女后宮,日用劾奏,中宗初不省,廷爭切至,普思由是得罪。時諸武若三

思、筵蘢及楚客等權(quán)寵交煽,日用多所結(jié)納,驟拜兵部侍郎。

帝崩,韋后專制,畏禍及,更因僧普潤、道士王曄私謁臨淄王以自托,且密贊大計。

王曰:“謀非計身,直紓親難爾。"日用曰:“至孝動天,舉無不克。然利先發(fā),不

則有后憂?!奔绊f氏平,夜詔權(quán)雍州長史。以功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wù),封齊國公,

賜實戶二百。坐與中書侍郎薛稷相忿競,罷政事,為婺州刺史。歷揚、汴、兗三州刺

史。

由荊州長史入奏計,因言:“太平公主逆節(jié)有萌。(陛下)今據(jù)大位,一下制書定

矣。"帝曰:“畏驚太上皇,奈何?"日用曰:“庶人之孝,承順顏色;天子之孝,

惟安國家,定社稷。若令逆黨竊發(fā),以亡大業(yè),可為孝乎?請先安北軍而后捕逆黨,

于太上皇固無所驚?!钡奂{之。及討逆,詔權(quán)檢校雍州長史,以功益封二百戶,進吏

部尚書。

會帝誕日,日用采《詩》、《大雅》、會、雅》二十篇及司馬相如《封禪書》獻之,借

以諷喻,且勸告成事。有詔賜衣一副、物五十段,以示無言不酬之義。

久之,坐兄累,出為常州剌史。后以例減封戶三百,徙汝州。開元七年,詔曰:“唐

元之際,日用實贊大謀,功多不宜減封,復(fù)食二百戶?!贬悴⒅蓍L史,卒年五十。并

人懷其惠,吏民數(shù)百皆縮服送喪.贈吏部尚書,謚曰昭。再贈荊州大都督。

日用才辯絕人,而敏于事,能乘機反禍取富貴。嘗謂人曰“吾平生所事,皆適時制

變,不專始謀。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云。

(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楚客嘆其能嘆:感

B.夜詔權(quán)雍州長史權(quán):代理

C.太平公主逆節(jié)有萌萌:苗頭

D.日用才辯絕人絕:超出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反映崔日用有見識的一組是(2分)

①多所結(jié)納,驟拜兵部侍郎②若令逆黨竊發(fā),以亡大業(yè),可為孝

③然利先發(fā),不則有后憂④以功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wù)

⑤日用才辯絕人,而敏于事⑥皆適時制變,不專始謀

A.②③⑤B.①④⑥C.

②③⑥D(zhuǎn).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崔日用善于處事。武后到長安,陜州刺史宗楚客將安排膳食之事交給他,他供

應(yīng)極為妥當(dāng),因而得到宗楚客的賞識。

B.崔日用為數(shù)位帝王所用,他有才辯,處事機敏,善于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行事方

案。在并州,他施惠與人,受人愛戴。

C.崔日用善于進諫,他曾進諫皇帝,促使皇帝以在位之優(yōu)勢鏟除了太平公主的勢

力,天下得以安寧,他因功受到封賞。

D.崔日用是一位頗有功勞的臣子,他多次因功受到封賞。他頗受皇帝禮遇,只要

崔日用有所求,皇帝就沒有讓他的希望落空。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相關(guān)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⑴日用劾奏,中宗初不省,廷爭切至,普思由是得罪。

⑵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⑶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18題:

第19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每小題3分,共9分)

二班

殷元禮,云南人,善針灸之術(shù)。遇寇亂,竄入深山。日既暮,村舍尚遠(yuǎn),懼遭虎狼。

遙見前途有兩人,疾趁之。既至,兩人問客何來,殷乃自陳族貫。兩人拱敬曰:“是

良醫(yī)殷先生也,仰山斗久矣!”殷轉(zhuǎn)詰之。二人自言班姓,一為班爪,一為班牙。便

謂:“先生,予亦避難石室,幸可棲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币笙矎闹6碇烈?/p>

處,室傍巖谷。熟柴代燭,始見二班容軀威猛,似非良善。計無所之,亦即聽之。又

聞榻上呻吟,細(xì)審,則一老嫗僵臥,似有所苦。問:“何恙?”牙曰:“以此故,敬

求先生?!蹦耸鹫臻剑埧捅埔?。見鼻下口角有兩贅瘤,皆大如碗,且云:“痛不

可觸,妨礙飲食?!币笤唬骸耙锥?。”出艾團,為灸數(shù)十壯,曰:“隔夜愈矣?!倍?/p>

班喜,燒鹿餉客;并無酒飯,惟肉一品。爪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