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講義)《孟子》選讀四word版含答案2_第1頁
(精品講義)《孟子》選讀四word版含答案2_第2頁
(精品講義)《孟子》選讀四word版含答案2_第3頁
(精品講義)《孟子》選讀四word版含答案2_第4頁
(精品講義)《孟子》選讀四word版含答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211/12/四、樂民之樂,憂民之憂釋文題“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提煉自《孟子·梁惠王下》中“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是孟子對統(tǒng)治者的告誡,希望他們記得天下萬民的憂與樂,并且以天下萬民的憂樂為憂樂。孟子的“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主要是對統(tǒng)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動封建王朝向前發(fā)展,但是,它也表現(xiàn)了孟子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今天,我們有必要把它的精神發(fā)揚光大,要一心為民。明主旨本課所錄三則選文從不同方面共同闡述了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第1則選文,孟子與齊宣王論樂,乘機勸說齊宣王要“與民同樂”,施行“仁政”。孟子認為,國君能“與民同樂”,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第2則選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進行對比,說明與民同樂就會得到百姓的擁戴,不與民同樂,老百姓就會恨之入骨,這樣,國君即使擁有再多也不會感到快樂。第3則選文,孟子通過陳述晏嬰勸齊景公不要只圖自己享樂,要施行仁政與民同憂樂的故事,證明了自己“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觀點。1.詞語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聞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樂耳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時日害喪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說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猶如同②歟語氣詞③只只、僅僅④曷何日、何時⑤汝你⑥慉喜歡、喜愛⑦悅高興⑧韶古代樂曲名(2)一詞多義①疾eq\b\lc\{\rc\(\a\vs4\al\co1(疾首蹙:,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疾風知勁草:,聲非加疾:))②舉eq\b\lc\{\rc\(\a\vs4\al\co1(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舉頭望明月:,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大計亦死:,戍卒叫,函谷舉:))③夫eq\b\lc\{\rc\(\a\vs4\al\co1(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④適eq\b\lc\{\rc\(\a\vs4\al\co1(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始適還家門:,邂逅相遇,適我愿兮:))⑤修eq\b\lc\{\rc\(\a\vs4\al\co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乃重修岳陽樓:,鄒忌修八尺有余:))答案①痛/痛恨/猛烈的/強②全,都/抬起/推薦,選用/發(fā)動/攻下,占領③句首發(fā)語詞/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適合⑤從事某種活動/治理/修養(yǎng)/修建,修造/長,高(3)古今異義①兄弟妻子離散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男子的配偶。②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答案①妻子兒女。②在那里。2.詞類活用(1)獨樂樂,與人樂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與少樂樂,與眾樂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王鼓樂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王庶幾無疾病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庶民攻之,不日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庶民子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民歡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樂其有麋鹿魚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出舍于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遵海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詞作動詞,娛樂(2)形容詞作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3)名詞作動詞,演奏(4)名詞作動詞,生疾病(5)名詞作動詞,稱王(6)使動用法,使……建成(7)名詞作狀語,像兒子一樣(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歡樂(9)意動用法,以……為樂(10)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以……為憂(11)名詞作動詞,居住(12)名詞作動詞,南行3.特殊句式(1)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2)此無他,與民同樂也。(3)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4)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5)巡狩者,巡所守也。(6)述職者,述所職也。(7)畜君者,好君也。(8)好樂何如?(9)何以能鼓樂也?(10)何以能田獵也?(1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1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13)王語暴以好樂。(14)王嘗語莊子以好樂。(15)今王鼓樂于此。(16)今王田獵于此。(17)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18)樂以天下,憂以天下。(19)吾欲觀于轉附、朝儛。(20)善哉問也!(21)暴見于王。(22)他日,見于王曰。(23)不若與人。(24)不若與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判斷句,(8)~(12)賓語前置句,(13)~(19)介賓短語后置句,(20)主謂倒置句,(21)~(24)被動句。4.語句翻譯(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王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就差不多了!(2)這太陽什么時候消失呢,我們寧愿跟你一起滅亡!(3)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老百姓的憂慮為憂慮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憂慮為憂慮。(4)天子到諸侯國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諸侯駐守、掌管的疆土。(5)給我創(chuàng)作君臣同樂的樂曲。文本名句1.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2.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3.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文外名句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2.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4.仲尼不為已甚者。1.eq\f(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齊國的臣子?莊暴謁見孟子說:“我被王召見,王告訴我說)eq\f(“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孟子說:?“請允許我給大王談談娛樂:如果大王在這兒奏)eq\f(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樂,老百姓聽到君王的鳴鐘擊鼓的聲音、吹簫奏笛的聲音,全都)eq\f(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心里非常怨恨和討厭,并且互相議論說:‘我們君王既然如此愛)eq\f(同樂也。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同樂啊。如果君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聽到君王的鳴鐘擊鼓的)eq\f(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聲音、吹簫奏笛的聲音,都興高采烈、面露喜色,互相議論說:)eq\f(‘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我們王或許沒病沒災的吧,要不怎么能演奏音樂呢?’如果大王)eq\f(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在這兒打獵,老百姓聽到君王車騎馬隊的喧囂聲,看到大王軍)eq\f(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旗儀仗的美麗,都興高采烈,面露喜色,互相議論說:‘我們王)eq\f(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或許沒病沒災的吧,要不怎么能狩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就在)eq\f(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于君王?跟百姓同樂啊。如果君王跟百姓同樂,就能統(tǒng)治天下、)eq\f(王矣?!?成就王業(yè)了?!?(《孟子·梁惠王下》)2.eq\f(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曲池邊上,環(huán)視鴻雁麋)eq\f(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孟子回答說:“只有賢者才能以此為樂,無才無德的人)eq\f(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即便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快樂?!对娊?jīng)》說:‘開始營建靈)eq\f(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臺,于是反復地度量。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開)eq\f(始勿亟,庶民,始營建的時候文王說不要著急,可是百姓十分踴躍,就好像兒)eq\f(子來。王在靈囿,,子跑來為父親做事一樣。文王在那飼養(yǎng)禽獸的靈囿當中,看到)eq\f(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母鹿趴在那里;看到母鹿長得胖嘟嘟的并且有光澤,鳥兒則長)eq\f(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著潔白的羽毛。文王在那靈沼旁邊,滿池子的魚兒在歡躍。’)eq\f(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周文王用民力筑臺筑沼,而老百姓對此非常高興,把他的臺子)eq\f(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叫作‘靈臺’,把他的池子叫作‘靈沼’,對他的靈臺和池子里有)eq\f(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麋鹿魚鱉感到高興。古代賢君和老百姓一同歡樂,所以他自己)eq\f(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也快樂?!稖摹氛f:‘這太陽什么時候消失呢,我們寧愿跟你一)eq\f(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起滅亡!’老百姓想要和他一塊滅亡,即使有臺池鳥獸,難道能)eq\f(獨樂哉?”,獨自快樂嗎?”)(《孟子·梁惠王上》)3.eq\f(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能的人也有這種)eq\f(發(fā)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打開糧倉取糧來救濟貧困的百姓。召見太師說:‘給我創(chuàng)作君)eq\f(君臣相說之樂?!w《徵招》《角招》是也。其詩,臣同樂的樂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這些樂章。那歌詞上)eq\f(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說:‘喜歡國君有什么過錯?’慉君就是喜歡國君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

1.“莊暴見孟子”一則為什么一開始要先寫莊暴與孟子的談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莊暴與孟子的談話是一個引子,只有短短幾句,由莊暴之言,提出齊宣王“好樂”,而孟子的簡單回答,則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論題,齊宣王好樂與齊國大治的關系:“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但這一部分的對話沒有論述為什么齊宣王好樂齊國就能大治,也許是孟子根本沒有與莊暴詳談,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記載與齊宣王談話時再寫出,更恰當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對齊宣王展開論述“與民同樂”的觀點前,引出一段莊暴與孟子的對話,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正面提出論題;制造議論懸念;以莊暴無言以對齊宣王,說明此論題的難度,反襯孟子論辯藝術的高明。《孟子》是對話體的文章,以對話形式切入論題,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見手法。2.孟子在文中描繪的悲慘和太平兩幅畫面,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孟子和齊宣王的一番對話,最大的妙處在于他沒有糾纏于先王之樂和世俗之樂,也沒有極力推薦先王之樂或批評世俗之樂,而是力圖把齊宣王引向與民同樂。這是更根本的,因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真的能與百姓同樂,以百姓之樂為樂,以百姓之憂為憂。那么,就能成就王業(yè)了,恐怕百姓也就不會向國君提更高的要求了。孟子不是通過說理,而是運用了打比方、對比的方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3.請以本課后兩則選文為例,說一說孟子是如何把握機會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孟子見梁惠王”一則中,孟子從惠王一句“賢者亦樂此乎”的問話引申出去,談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并引用古代故事來說服梁惠王,讓其在何去何從中同意孟子的觀點,時機抓得準確,論證有力、得當?!褒R宣王見孟子”一則,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齊宣王“賢者亦有此樂乎”的問話后提出“與民同樂”的觀點,然后借齊景公問晏子出游一事來闡明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借古諷今,很有說服力。4.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請結合文章說一說對比手法的好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莊暴見孟子”一則以欣賞音樂和狩獵為例,先說國君不與民同樂就會遭百姓厭棄,再說國君與民同樂就會受百姓擁戴。正反對照,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懊献右娏夯萃酢币粍t,先說周文王愛惜民力,百姓服役歡欣雀躍,周文王也深受百姓愛戴;夏桀殘暴害民,百姓欲與之同歸于盡,自然受到民眾唾棄。一正一反,有力地揭示了君主賢明才能擁有池沼苑囿之樂的主旨。“齊宣王見孟子”一則,孟子引用故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齊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勸諫,先說古之天子出游、諸侯述職是為了急民之所急,因此,百姓盼望國君出游;眼下國君出游是“流連荒亡”,興師動眾而又靡費民財,為百姓添亂增憂。如此正反對比,使“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主旨更加鮮明突出。孟子善用故事說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第2、3則選文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記載和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第2則中引用了《詩經(jīng)》中記載的周文王賢明而受百姓擁戴的故事和《尚書》中《湯誓》一篇記載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則中引用了過去齊景公問晏子的故事,說明該如何出游。這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這些前朝先例,統(tǒng)治者更應該幡然醒悟,否則,就會重蹈覆轍。孟子三樂①所謂孟子三樂,概括講就是親情之樂,一家人身體健康和睦相處;自身之樂,做人處事一切都問心無愧;教育之樂,得到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1)②第一樂,是家樂。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生活,這也體現(xiàn)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實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個人再幸福,而自己的親人卻不在身邊,那也只會是有殘缺的幸福。就像現(xiàn)在的孩子們,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離異的情況下,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對家有無限的依賴,因為那里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墒且坏┢扑楹螅蟛糠趾⒆拥男睦锉銜l(fā)生很大的改變,他們沒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煩惱,他們更加羨慕那些擁有美好家庭的孩子們。不只孩子會這樣,家長也是一樣,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會感到快樂。(2)③第二樂,是自樂。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質。就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總會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們?yōu)榱艘粫r的貪念而做出違法的事情,可能當時成功后,不禁會有些許喜悅,可是仔細一想,他們真的很開心嗎?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嗎?當然不是,那么他們用的時候就不可能問心無愧。因此,即使他們的生活比以前好過些了,可是卻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他們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現(xiàn)在剛開始就業(yè)的人們,待他們事業(yè)穩(wěn)定后,不免會有一顆進取之心在燃燒,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業(yè),為此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阻礙,可是他們從未放棄過,仍然擁有最原本的希望。最終,有的人成功了,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這時候他們肯定會很快樂,為自己當初沒有輕易放棄而開心;而有的人卻并沒有成功,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后悔,因為自己當初已經(jīng)竭盡所能,努力嘗試過了,只不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而已,所以他們也是快樂的。我想人們做到對自己所做的事問心無愧時才會真正快樂。(3)④第三樂,是可以得到優(yōu)秀的人去教育他們。這也體現(xiàn)了孟子招納天下有志之才的理想。我想這個應該主要體現(xiàn)了老師的快樂,他們遇到過許多的學生,總會有一些是令他們引以為傲的人,這也就是他們從教的樂趣所在吧。⑤我想,一個真正快樂的人,至少要做到“家樂”和“自樂”,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再發(fā)展到“教育之樂”。這應該也就是“孟子三樂”的初衷吧。思悟亮點(1)文章開頭為什么要概括“孟子三樂”?提示作者開頭對“孟子三樂”進行了簡要概括,指出了其實質,作為下面論述的總領,同時也呼應了標題。(2)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家樂”?提示一是因為“家樂”是孟子的“孝悌之道”,二是因為家庭是孩子們的避風港,只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感到快樂。(3)對于“自樂”,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作者認為“自樂”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不為所做事情后悔的一種感受;能否“自樂”,也不在于成功與失敗,而在于做到問心無愧。(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怎樣的感受?提示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美滿、做事問心無愧、教育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性。一、基礎知識1.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A.(齊王)曰:“可得聞與?”B.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C.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D.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答案B解析A項“聞”,使動用法。C項第一個和第三個“樂”,名詞作動詞。D項“王”,名詞作動詞。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B.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可得聞與D.今之樂由古之樂也答案B解析A項“害”通“曷”,何日、何時。C項“與”通“歟”。D項“由”通“猶”,好比。3.對下列加點虛詞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則齊國其庶幾乎③王語暴以好樂④暴未有以對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C解析①②分別為表假設關系和揣測,③④分別為介詞“把”和連詞“來”。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B.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C.吾王庶幾無疾病與D.無非事者答案C解析C項古今意義相同,均為“病的總稱”。A項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者另提一事。B項于是:古義,在那里;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D項無非: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只,不外乎。5.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A.獨自快樂地欣賞音樂,同別人快樂地欣賞音樂,誰快樂呢?B.獨自娛樂的快樂,和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C.獨自欣賞音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哪一種更快樂呢?D.一個人快樂,同別人一起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答案B解析弄清楚“樂”字的讀音和意義,就會正確理解,依次為yuè、lè、yuè、lè、lè。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張闿,字敬緒,丹陽人,吳輔吳將軍昭之曾孫也。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進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貞固,當今之良器。即引為安東參軍,甚加禮遇。轉丞相從事中郎,以母憂去職。既葬,帝強起之,闿固辭疾篤。優(yōu)命敦逼,遂起視事。及帝為晉王,拜給事黃門侍郎,領本郡大中正。以佐翼勛,賜爵丹陽縣侯,遷侍中。帝踐阼,出補晉陵內(nèi)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詔曰:“夫二千石之任,當勉勵其德,綏齊所蒞,使寬而不縱,嚴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蓋所貴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時所部四縣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豐塘,溉田八百余頃,每歲豐稔。葛洪為其頌。計用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興造免官。后公卿并為之言曰:“張闿興陂溉田,可謂益國,而反被黜,使臣下難復為善。”帝感悟,乃下詔曰:“丹陽侯闿昔以勞役部人免官,雖從吏議,猶未掩其忠節(jié)之志也,倉廩國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為大司農(nóng)?!标]陳黜免始爾,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許,然后就職。帝晏駕,以闿為大匠卿,營建平陵,事畢,遷尚書。蘇峻之役,闿與王導俱入宮侍衛(wèi)。峻使闿持節(jié)權督東軍,王導潛與闿謀,密宣太后詔于三吳,令速起義軍。陶侃等至,假闿節(jié),行征虜將軍,與振威將軍陶回共督丹陽義軍。闿到晉陵,使內(nèi)史劉耽盡以一部谷,并遣吳郡度支運四部谷,以給車騎將軍郗鑒。又與吳郡內(nèi)史蔡謨、前吳興內(nèi)史虞潭、會稽內(nèi)史王舒等招集義兵,以討峻。峻平,以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宜陽伯。遷廷尉,以疾解職,拜金紫光祿大夫。尋卒,時年六十四,子混嗣。(節(jié)選自《晉書·張闿傳》)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B.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C.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D.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答案A解析“督察”與“勤功”連用,表明二千石官員的職責,“便國利人”是闡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間斷開;斷開后“督察”與“便國利人”連接語意也不通順,由此排除B、C兩項?!肮湃怂蝗 币馑家呀?jīng)完整,若連上“功乎”語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當于“于”的意思,應與“異端”連接,意思明確,沒有歧義,由此排除D項。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視事,指就職治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后來也經(jīng)常用來指官員的任職。B.踐阼,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稱阼階,天子祭祀升阼階,后用踐阼指皇帝祭祀祖宗。C.大司農(nóng),官職名。秦置治粟內(nèi)史,西漢沿置。景帝時改名為大農(nóng)令,武帝時改為大司農(nóng)。掌錢谷之事,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歷代相沿,或稱司農(nóng)。D.晏駕,本義是車駕晚出,漢以前用以諱稱帝王死亡,而漢以后則諱稱駕崩。答案B解析“踐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說不正確,“踐阼”指的是“皇帝登基”。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遷。張闿被召來擔任安東參軍,皇帝對他禮遇有加,后轉任丞相從事中郎,即便是丁憂期間皇帝還以優(yōu)厚的任命來敦促他就職。B.張闿勤政愛民,卻被免官。張闿出任晉陵內(nèi)史期間,所屬四縣都因為干旱歉收,他就帶領百姓新建水塘來灌溉田地,卻因此而被以擅自興造的罪名免官。C.張闿有操守,不貪圖官位。張闿被免官后,因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為大司農(nóng),他上書陳述自己剛剛被罷黜,不合適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職務。D.張闿有機謀,平亂建奇功。蘇峻作亂,張闿利用蘇峻給他的權力,組織義軍、籌備糧食,后與他們一起討伐蘇峻;平定叛亂之后,他被賜予宜陽伯的爵位。答案C解析“因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確?;实廴蚊麨榇笏巨r(nóng)的原因是公卿為他進言申辯,皇帝醒悟并認為他有忠節(jié)之志。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太常薛兼進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貞固,當今之良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張闿興陂溉田,可謂益國,而反被黜,使臣下難復為善。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薦他,說張闿有才干而且堅守正道,是當今的良才。(2)張闿興建水塘來灌溉農(nóng)田,可以說是對國家有益,反而被罷免官職,這使得臣下難以再做善事。參考譯文張闿,字敬緒,是丹陽人,他是吳國輔吳將軍張昭的曾孫。張闿從小喪父,有志向節(jié)操。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薦他,說張闿有才干而且堅守正道,是當今的良才。(元帝)就征召他來擔任安東參軍,對他禮遇有加。后又轉任丞相從事中郎,因為服母喪而離開職位。安葬了母親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喪而繼續(xù)任職,張闿以病重為由堅決推辭。(元帝)以優(yōu)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張闿,他只得去赴任。在皇帝還是晉王的時候,張闿就被授予給事黃門侍郎職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張闿輔佐有功,還被賜予丹陽縣侯的爵位,升任侍中?;实奂次缓螅瑥堦]出任晉陵內(nèi)史,在郡中很有威望。皇帝下詔書說:“兩千石官員的職責,應當勉勵自己的德行,安撫整頓自己所管轄的百姓,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