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_第1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_第2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_第3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_第4頁
2023年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學三年級詩詞鑒賞【10篇】【#三班級#導語】古詩賞析是從個人對古詩詞情感角度進行理解和共性化解讀,表達自己的對古詩詞獨特的觀點審美進行分析。以下是我整理的《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10篇】》相關(guān)資料,盼望關(guān)心到您。

1.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一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愿睡眠。

解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賞析:

這首詩,寫秋夜所見之景,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之情。一句寫梧葉,“送寒聲”,微妙地寫出了夏去秋來之時,旅人的敏銳感覺。

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詩詞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葉”,置放在風雨之夜的典型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秋的蕭索。韋應(yīng)物《秋夜南宮寄灃上弟及諸生》詩:“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就采納了這一手法。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于句首,一開頭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lián)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并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安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

其次句以“江上秋風”四字,既點明秋風的起處,進一步烘托出了寒涼的氣氛。秋風已至,而人客居他鄉(xiāng)未歸,因此觸動了思鄉(xiāng)之念。一個“送”字和一個“動”字,都用得非常傳神,前者寫“驚”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陣陣秋風,觸發(fā)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家鄉(xiāng)的莼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凄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

第三、四句寫兒童挑促織,表面上看好像與“客情”無關(guān),實際上是用兒童的歡樂——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這兩句,從庭內(nèi)移到戶外,一個大跨度的跳動。是倒裝句,按意思挨次,應(yīng)當前后互移。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zhuǎn)身步出戶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謝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出現(xiàn)在籬落間的燈火,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的凄然情傷、低回不已,形成鮮亮的對比。

這首詩也有這個意思。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心靈的屏幕上映現(xiàn)出童年生活的片斷:“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張镃《滿庭芳·促織兒》)。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陷入了對家鄉(xiāng)的膚淺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寓自己的“孤棲天際”,借景物傳達一片鄉(xiāng)心,與“江上”句相關(guān)聯(lián),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全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zhuǎn)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擅長通過藝術(shù)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終以景結(jié)情,詞淡意遠,頗耐人咀嚼。

2.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二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解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

閑:寧靜、閑適,含有人聲安靜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蕩蕩??仗?。這時形容山中安靜,無聲,似乎空無全部。

月出:月亮升起。

驚:驚動,擾亂。

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間或(時而)啼叫。

時:時而,間或。

譯文:

春天的夜晚安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安靜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

月亮出來了,竟驚動了正在棲息的小鳥,山澗中時不時地傳出一陣陣悅耳的鳥鳴。

賞析:

關(guān)于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看法。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看法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不肯定要照搬生活,傳奇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xiàn)實生活中不行能同時消失的事物,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3.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以九為陽數(shù),故曰重陽。憶:惦念。山東:王維本太原祁人,后遷居于蒲(今山西永濟),蒲州在函谷關(guān)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佳節(jié):美妙的節(jié)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即草決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zāi)克邪。

譯文:

獨拘束異鄉(xiāng)做異鄉(xiāng)來的客子,每遇到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時會想到少了一人。

鑒賞: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后來那些富于畫意、構(gòu)圖設(shè)色特別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特別樸實。

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根據(jù)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fù)跳動,含蓄膚淺,既樸實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xiāng)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劇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劇烈。在當時封建社會里,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xiāng)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生疏而孤獨。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xiāng),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zhì)樸的思想感情。

假如說平日里思鄉(xiāng)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劇烈,那么,詩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樂,而現(xiàn)在呢,詩人只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聚的節(jié)日里不禁想到了家鄉(xiāng)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xiāng)時的美妙回憶,種種回憶觸發(fā)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發(fā)不行整理。這句寫得自然質(zhì)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實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4.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四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扣門。

【譯文】

不要笑話農(nóng)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有無路可行的時候,突然觀察柳色暗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消失在眼前。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jié)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jīng)接近,布做成的衣衫,最一般的帽,簡樸的古風仍舊存在。從今日起,假如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fā)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nóng)家伴侶的柴門。

【鑒賞】

詩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nóng)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nóng)夫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真摯感情。第一、二行詩寫不要笑話農(nóng)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富。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待客人時盡其全部的盛情。第三、四行詩寫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消失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的景象,而眼前又是一個山村?!吧街厮畯?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于寫景中寓有肯定的哲理,表現(xiàn)了人生變化進展的某種規(guī)律性另人回味無窮。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含著無限的盼望,使人們領(lǐng)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無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決信念、不怕困難、勇于開拓,就能消失一個光明與盼望的新境界。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F(xiàn)在常用以形容陷入逆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消失新的契機,增加克服困難的信念。主要寫了詩人做客山村,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擴大學問面,拓寬人文視野,可以說是小伴侶們的一筆財寶。盼望供應(yīng)的游山西村原文及解釋,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語言的博大精神,享用這一筆學問財寶!

5.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五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解釋】

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对侚Z》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項:頸的后部。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簡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玩耍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非常寵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玩耍,非常欣喜,興奮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扒棥倍中稳甍Z向天高歌之態(tài),非常準確。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玩耍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薄案 薄ⅰ皳堋眱蓚€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玩耍的姿勢?!鞍酌?、“紅掌”、“綠水”等幾個顏色艷麗的詞組給人以鮮亮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相互襯托,構(gòu)成一幅漂亮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擅長觀看事物的力量。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排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驚,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不知所終等傳奇。

6.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六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解釋】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剜l(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衰:疏落。

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觀察我;不相識,即不熟悉我。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轉(zhuǎn)變,鬢角的毛發(fā)卻已花白。

家鄉(xiāng)的孩童觀察我,沒有一個熟悉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簡析】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家鄉(xiāng)時的喜悅與感慨,寫得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點明是回鄉(xiāng)之作,“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xiāng)之久,回鄉(xiāng)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

次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承接上句,寫自己的年輕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xiāng)音仍舊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xiāng)音襯托變化了的鬢毛,抒發(fā)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鄉(xiāng)土之情。

三、四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兒童問話這一饒好玩味的生活場面。由于久客他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孩子都不熟悉他,把他當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句極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及詩人微微感到驚異之后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當,年逾八十告老還鄉(xiāng)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tài),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xiāng)的一般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曠達豪邁、不慕榮利是全都的。

7.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七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解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方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裝扮。

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漂動的柳枝。

【譯文】

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堆成,優(yōu)美的枝條好像萬千條飄垂的綠絲帶。

不知道這綠葉是誰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風似乎一把靈活的剪刀。

【簡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喜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其次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如同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優(yōu)美。第三句“不知綠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致細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gòu)成一個設(shè)問句。“不知綠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源?。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奇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制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制造力。

8.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八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到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解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譯文】

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處處是鳥兒悅耳的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簡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出名。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喜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妙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安挥X”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暖和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到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暗教帯笔撬闹馨朔降囊馑肌xB噪枝頭,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奥勌澍B”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到處有鳥兒在唱歌。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后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予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diào)。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后由讀者體會、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意境。構(gòu)思奇妙,很有情趣。

9.學校三班級詩詞鑒賞篇九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解釋】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長嘯:撮口出聲叫嘯。嘯聲清越而舒長,所以叫長嘯。

【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亮從空中映照。

【賞析】

這首詩同樣表現(xiàn)了一種清靜安詳?shù)木辰?。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