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諫太宗十思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諫太宗十思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諫太宗十思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諫太宗十思疏》-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部編版高中必修下冊學習目標1.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并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學習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3.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和“十思”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目錄01

作者簡介02

寫作背景03

預習檢測04

整體感知05

細讀文本06

結作者簡介PART01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唐代政治家。少時孤貧,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軍,李密敗,降唐。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前后陳諫二百余事。貞觀三年(629)任秘書監(jiān),主持校定秘府圖籍。后封鄭國公。曾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次勸唐太宗以隋亡為鑒,認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薄賦斂,輕租稅”。著有《隋書》的緒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名篇有《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寫作背景PART02題目解說

本文是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也稱“論時政第二疏”。

“諫太宗”交代了寫作目的;“十思”則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即十種值得深思的情況;“疏”是一種文體,屬古文體中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章。疏,是分條論述的意思。這篇奏疏是魏征于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當時,經過戰(zhàn)后的休養(yǎng)生息,社會經濟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也富裕了起來,加上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巡游。魏征在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這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看了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魏征,表示從諫改過。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并對侍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知識鏈接——疏疏,奏文的一種。作為文體,是古代官員向皇帝進言以使下情上達的進諫文書?!笆琛笔紕?chuàng)于漢代,后世又以“奏疏”作為這類進言文體的總稱?!笆琛钡挠猛緩V泛,論諫、勸請、陳乞、待罪、推薦、辭官等,均可用“疏”。比較著名的如賈誼的《論積貯疏》、諸葛亮的《街亭自貶疏》、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等。有時私人交往的書信也稱為“疏”,如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預習檢測PART03

臣聞求木之長(zhǎnɡ)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bù)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ɡ)神器之重(zhònɡ),居域中(zhōnɡ)之大,將崇極天之峻(jùn),永保無疆(jiānɡ)之休。不(bú)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jiǎn),德不(bú)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fá)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者也。諫太宗十思(sī)疏讀準字音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yǒu)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nán)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bù)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dài)下,既得(dé)志則縱情以傲物;竭(jié)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dǒnɡ)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ɡǒu)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wéi)人;載舟覆(fù)舟,所宜深慎(shèn)。奔(bēn)車朽(xiǔ)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zhī)足以自戒,將(jiānɡ)有(yǒu)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chōnɡ)而自牧,懼滿溢(yì)則思江海下百川,樂(lè)盤游則思三驅以為(wéi)度(dù),憂懈?。▁ièdài)則思慎(shèn)始而敬終,慮壅(yōnɡ)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xié)則思正身以黜(chù)惡(è),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miù)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hónɡ)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zé)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yù)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ɡǒnɡ),不言而化。何(hé)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wéi)之大道哉(zāi)?整體感知PART04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重點字詞及譯文生長疏通水道德行和道義極愚昧無知的人明智的人主持掌握指帝位天地間喜慶,福祿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形作名,重任,重權形作名,重位使動,使……穩(wěn)固判斷句,“也”表判斷定后句,將崇峻之極天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深深憂慮表示推斷看不起別人督察同“震”,威嚇古義:放縱情感今義:盡情名作狀,表面上狀后句,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建造,興建謙虛養(yǎng)器中水滿而溢出,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游樂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形作名,邪惡的小人,奸邪之徒不恰當?shù)鬲勝p光大仁愛,寬厚名作動,居于……之下慎古義:以(之)為;把(它)作為今義:認為古義:使心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形作名,有才能的人名作狀,好的意見使動,使……安寧使動,使……端正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出游,游樂垂衣拱手,指不親自處理政務

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結構圖解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1、見可欲——思知足以自戒2、將有作——思知止以安人3、念高?!贾t沖以自牧4、懼滿溢——思江海以百川5、樂盤游(狩獵)——思三驅以為度6、憂懈怠——思慎始而敬終7、慮壅蔽——思虛心以納下8、想讒邪——思正身以黜惡9、恩所加——思無因喜以謬賞10、罰所及——思無因怒以濫刑戒奢侈擾民戒驕傲自滿戒縱欲過度戒輕信人言戒賞罰不公細讀文本PART051、具體分析“十思”的內容。(1)“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思”強調了“戒奢以儉”。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shù)龋瑥奈镔|享受方面規(guī)勸唐太宗要克制物欲,適可而止。(2)“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此“兩思”為戒驕躁。實際上是要“竭誠以待下”,勸太宗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以免君臣離心。這是從思想修養(yǎng)方面進行勸諫。(3)“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此“兩思”為戒縱欲。從生活和為政方面規(guī)勸唐太宗不要放任縱欲,不要盤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4)“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此“兩思”是說“兼聽則明”和“偏信則暗”。從用人政策方面規(guī)勸太宗要虛心納諫、親賢遠佞。(5)“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最后“兩思”從執(zhí)法方面勸誡太宗要依法辦事,賞罰分明。即賞罰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頗。2、“十思”大致說了幾方面的內容?它們共同說明了什么觀點?作者認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處?①說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在生活上,應該知足知止,游樂有度;在修養(yǎng)上,應該謙沖自牧,慎始敬終;在用人上,應該虛心納下,正身黜惡;在執(zhí)法上,應該賞罰分明,不徇私情。②觀點:“十思”概括起來說,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說的“積其德義”“居安思?!薄敖渖菀詢€”。③好處:作者認為,國君倘能做到“十思”,發(fā)揚好的品德,就能出現(xiàn)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到那時,就不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換句話說,國君善于“用思”,就可以“無思”,國君不用自己操勞,天下就可以治理好。3、本文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來說理,生動形象,說理透徹。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文中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借以闡發(fā)治國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比喻論證,即“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運用自然中的現(xiàn)象比喻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征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們還引以為戒。正反對比論證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過對比,突顯了說明的道理,增強了說服力。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與“長”的關系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4、本文作為封建時代臣子向帝王的勸諫之文,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現(xiàn)實意義?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法。①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已經獲得長足的發(fā)展,但國內國際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費之風尚存。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訴我們,黨和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代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③“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告訴我們,作為領導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夠聽取下屬的合理建議。如果領導者在開展工作時,下屬只是當面附和卻在背后議論,心中不服,工作將無法正常開展。只有做到“擇善而從之”,每個人才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p>

結PAR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