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_第1頁
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_第2頁
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_第3頁
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_第4頁
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近代愛國詩歌三首》知識要點【背景知識】作者簡介1.林則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卓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黃爵滋、魏源等提倡經(jīng)世之學。任東河河道總督,曾主持修治黃河。后任江蘇巡撫,又修治白茆、瀏河等水利。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湖廣總督,禁止吸食鴉片,有成效。旋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輸入。次年到廣東,為了解西文情況,派人翻譯外文書報,自編《四洲志》。主張對外商分別對待,孤立輸入鴉片的英商。與總督鄧廷楨協(xié)力查辦鴉片走私商,嚴令英美煙販繳出鴉片二百三十七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并積極籌備海防,倡辦義勇,屢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1840年1月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英軍見廣東防守嚴密,乘隙侵占定海,北犯大沽。因受投降派陷害,被革職。次年派赴浙江,籌劃海防,不久充軍新疆。在新疆興辦水利,墾辟屯田。后起用為陜西巡撫,擢云貴總督,因病辭職回籍。1850年被起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督理軍務(wù),在潮州途中病死。能詩文。所著有《林文忠公遺集》、《信及錄》等。2.康有為(

1858~1927)清末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領(lǐng)袖,后為?;逝墒最I(lǐng)。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初年學習傳統(tǒng)儒學。國家的危亡,現(xiàn)實的刺激,使他對舊學發(fā)生懷疑。1879年,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和當時的改良思潮,開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學,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鑒于中法戰(zhàn)爭后形勢險惡,康有為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廣州、桂林聚徒講學,著有《長興學記》、《桂學答問》。他把三世說推演為亂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認為只有變法

,才能使中國富強

,最后達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學偽經(jīng)考》,認為東漢以來經(jīng)學,多出劉歆偽造,“非孔子之經(jīng)”,打擊封建頑固派的“恪守祖訓(xùn)”,為掃除變法維新的障礙準備理論條件。繼又編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為教主,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3.秋瑾(1879~1907)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904年赴日本留學,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次年以光復(fù)會員加入同盟會。1906年為反對日本取締留學生而歸國,在上海發(fā)刊《中國女報》,提倡女權(quán),宣傳革命。1907年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聯(lián)絡(luò)金華、蘭溪等地會黨,組織光復(fù)軍,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同年七月徐錫麟刺殺恩銘,但起義失敗。清政府發(fā)覺皖、浙間聯(lián)系,即派軍隊包圍大通學堂,逮捕秋瑾。堅貞不屈,15日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善詩歌,作品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體現(xiàn)了愛國精神,筆調(diào)雄健,感情奔放。亦能詞。遺稿編入《秋瑾集》?!鞠嚓P(guān)資料】課本三首律詩鑒賞(一)《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鑒賞(鐵明)1840年發(fā)生鴉片戰(zhàn)爭,英國用兵艦大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清朝道光皇帝嚇破了膽,匆忙剖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并將堅決禁煙、抗擊英軍的林則徐貶戍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則徐自西安啟程赴伊犁,臨行前作此詩留別家人。這首七律詩前三聯(lián)的寫法,很像在告別時與家人話衷腸。開頭兩句說:我能力低微而久當重任,久已感到精力疲憊,要繼續(xù)全力以赴地操勞政事,以我這樣的衰朽之身,肯定是難以支持了。此時林則徐已是57歲的垂暮之人,平淡的話語中隱隱透出一場大風暴后他那種疲乏而低沉的心緒。然而,作為一個政治家,決不能讓個人的進退榮辱縈懷,于是,他話鋒一轉(zhuǎn)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想到了春秋時著名宰相鄭國大夫子產(chǎn),因?qū)嵭姓谓?jīng)濟改革,遭到國人誹謗。子產(chǎn)說:“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這才是一個政治家應(yīng)有的品格啊!林則徐自勵道:倘使有利于國家,我可以用生命做奉獻,怎能因為是禍就避開,是福就爭取呢?第二聯(lián)這兩句詩含意很豐富。一、是指日前貶戍伊犁事。從同時寫的另一首留別詩“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句,表明有人說他此次遠戍,將如俚諺所云“趙老送燈臺,一去更不來”。詩人在這里向家人表示,即使是禍,自己也在所不辭。二、表明自己過去所作所為,主要指禁煙和抗擊英軍,也都是從“利國家”“不避禍?!边@一宗旨出發(fā)的。三、對未來,自己也將一如既往,不改愛國初衷。寫此詩后數(shù)日,林則徐《致姚春木王冬壽書》說:“自念禍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唯逆焰已若燎原,身雖放逐,安能委諸不聞不見?”這段話正可作為這兩句詩意最好的注腳。實際上這一聯(lián)詩集中體現(xiàn)出林則徐的一生為人。據(jù)說作者生前最喜愛自己這兩句詩,人們經(jīng)常聽到他吟誦,乃至身后被其子寫入訃告之中。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評曰:“蓋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詩常不去口?!绷謩t徐在啟程遠行時,向家人傾訴衷腸,無非是希望得到理解與諒解。接下來,他進一步設(shè)法解除家人對他此行的擔憂。于是詩筆又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寬慰家人說:“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绷謩t徐嚴厲禁煙和堅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本是愛國壯舉,未獲朝廷封賞,反而遭受充軍伊犁的處分,自是天下不平事。為什么林則徐反而表示感謝皇帝對他處分的寬厚呢?封建政治是很可怕的,朝廷內(nèi)派系斗爭復(fù)雜,作為朝廷重臣,怎能像一般文人隨便發(fā)牢騷呢?在這方面正表現(xiàn)出林則徐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深沉。況且,中國士大夫在不得意時還會學陶淵明的榜樣。陶淵明《歸田園居》云:“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绷謩t徐說的“養(yǎng)拙”,也相當于陶淵明的“守拙”。所以,他故作輕松地對家人說:我這個做官缺乏才干的人,此次至伊犁去,有時間“開荒南野際”了。對我來說,當一名戍卒不是更適宜嗎!最后,詩人大概為了讓悲悲切切的離別場面變得輕松一點吧,他想起了蘇東坡為人的風趣曠達。詩人于此詩尾聯(lián)作“自注”云:“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做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洗笮?,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日:‘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绷謩t徐想:此時自己也要效東坡故事才是,于是他“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了。為了安慰家人,沖淡巨大的悲痛,林則徐是用強作玩笑的戲語來同親人告別的。這首告別家人之作,國事家愁,幾重感情交織,在兒女情長的脈脈溫情中,透出一種雄健豪勁的英雄氣。作為一個謫臣,語氣平和,不作牢騷語,于曠達幽默之中,隱隱蘊涵著壓抑不下的憂患意識,頗見這位近代政治家的個性、心胸和風度。(二)《出都留別諸公》鑒賞(徐旭文)這似乎是一個屈原式的窮愁而又瑰奇的夢。不過夢中的主人公,卻是兩千年后的憂國志士康有為。1888年11月,他以布衣之身發(fā)憤上書,“極言時?!?,請求變法。這一近世罕聞的舉動,卻因清廷守舊派的阻撓而告失敗——年輕的光緒帝,競連康有為上書的片言只字也未讀到。國勢日蹙,霧瘴滿天。這位“許身不自量,竊比稷、契屬”的熱血之士,既不能叩血閶闔以達天聽,又不能手執(zhí)風雪掃滌神州,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他痛苦的呢?于是就只能做那《離騷》般的幻夢了。他恍見自己正騎著蜿蜿“天龍”,從帝關(guān)悠悠飛降;身后也一樣有雷師、虹霓、月御等“萬靈”,紛紜奔隨。云氣“縹緲”中忽見有一座奇峰,從遠處“飛來”:轉(zhuǎn)眼間,眾靈皆隱,只剩下詩人孤清一身,“獨立”在浮轉(zhuǎn)不定的云峰之巔——這正是詩之開篇涌現(xiàn)的境界。瑰奇的想象,將自我提升到了馭龍而飛的神境;騎從雍容的渲染,忽而又化為幽峰獨立的孤清。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讀者:詩人那奇幻的神游,也正如《離騷》的主人公一樣,決不是歡悅的。詩人究竟要去往何處?天地間哪是他夢魂牽繞的地方?“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二句,即對此作出了痛切的回答。前句化用《離騷》芳草美人之喻,表現(xiàn)詩人懷清抱潔、志趣高遠,正充滿熱望尋求救國之路,欲以一腔變革之志輔助君王。后句卻又猛然一折,展示詩人站在高高的峰巔四望,但見天上地下、茫茫四海(“宙合”),到處均為重重霧瘴所充塞,哪里能找到一線生機和光明!一位“芳馨”遠播、“蘭”香在握的峻潔志士,就這樣面對著充塞天地的千重迷霧,能不憂憤扼腕、怫郁喟嘆?據(jù)《康南海自編年譜》光緒十四年條稱,當時的清政府已腐敗到了“士夫掩口,言路結(jié)舌,群僚皆以賄進”,“不獨不能變法,即舊政風紀,亦敗壞掃地”的地步??涤袨橐圆家律矸萆蠒挂脖灰暈椤拔绰劇敝媸?,而造成朝野“大嘩”,“鄉(xiāng)人至有創(chuàng)論欲相逐者”!這正可作為“縱橫宙合霧千重”的注腳。它所帶給詩人的,該是怎樣深切的失望和痛心!一面是清政府的腐敗,一面則是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入侵。當詩人從茫然四顧中慨然收目,透過凝重的煙靄俯瞰神州大地時,又駭然發(fā)現(xiàn),這曾經(jīng)被陳亮自豪地稱之為“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堂堂中國,而今競成了列強爭相宰割的屠戮之場!“眼中戰(zhàn)國成爭鹿”一句,正是在展開于幻覺中的巨大空間上,化出了一幅列強侵華的血跡斑斑圖景。讀者恍可聽到,其間有英國軍艦攻陷定海、轟擊虎門的炮聲,有英法聯(lián)軍劫掠北京、火燒圓明園的烈火,以及日、俄等國入侵臺灣、搶占伊犁的猙獰狂笑。詩人義憤填膺了,詩中由此震蕩起一聲怫郁的問嘆:“海內(nèi)人才孰臥龍?”遙想諸葛亮當年,身雖隱臥龍中,心卻常系天下,終于以經(jīng)天緯地之才,輔助劉備創(chuàng)立了足與曹、孫抗衡的帝業(yè)。而今國家危亡,四海之內(nèi),難道就沒有“臥龍”奮起,拯救中國于列強“爭鹿”之秋?!這“臥龍”,其實正是康有為郁勃感奮中的慨然自喻。它說得又蒼郁、又雄邁,真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雖然上書失敗,救國意氣卻直干云天而不墜的壯懷。由于它發(fā)自“獨立”云峰的高處,更覺有一種震蕩九霄、籠蓋四海的氣勢。所以,當詩人終于掩涕轉(zhuǎn)身,在想象中描摹自己的離京南歸情景時,詩中便突然化出一派凄壯的風雨:“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詩人無疑不甘心于此次上書的失敗,他是在泫然號呼中“撫劍”歸去的。神州在沉落,列強在肆虐,他豈能坐視家國之危亡而不顧?他還要回來,他還要聯(lián)合更多的中華士子,“公車上書”,推動變法!請聽一聽吧,就連詩人身佩的三尺“青鋒”,不也在迎著千山萬壑的風雨,震響慷慨不平的嘯鳴?詩之結(jié)句以凄迷的風雨,烘托詩人號歌嘯劍的奇情,將詩境引向了一個悲慨、壯奇和充滿寄望的未來。康有為在清末,不僅是一位改革家,也是一位推動“詩界革命”的杰出詩人。梁啟超稱他“元氣淋漓”,足與黃遵憲、金和鼎足而三;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稱他“反虛入渾,積健為雄”,“直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不僅巨刃摩天而已也”。讀這首《出都留別諸公》,人們正可領(lǐng)略他出入詩、騷,融會李、杜,以宏偉氣魄,馭瑰奇想象,寫胸中壯思的風貌之一斑。(三)《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鑒賞(魏中林)1905年歲尾,秋瑾第二次從日本歸國,在船上,有人給她指點日俄戰(zhàn)爭海戰(zhàn)的地點,后又見到日俄戰(zhàn)爭地圖。日俄兩國為爭奪在中國的利益于1904年2月—1909年9月發(fā)生了戰(zhàn)爭,戰(zhàn)爭在中國的領(lǐng)土上進行,清朝政府竟宣告“中立。面對祖國領(lǐng)土任人宰割和國勢衰微的現(xiàn)狀,秋瑾感慨萬端,恰好“日人索句”,于是寫了這首詩。全詩風格雄壯豪放,充滿了以天下為己任,誓死拯救祖國危亡命運的英雄氣概。首聯(lián)寫自己兩次東渡日本,起筆劈空而來,筆勢闊大豪邁?!端螘ぷ趷鈧鳌份d:南朝宋宗愨年少時,有一次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萬里乘風”隱括了這一典故,表現(xiàn)志向遠大,又契合東渡之行?!爸簧怼毖元氉砸蝗?。秋瑾好友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曾引秋瑾的話:“吾以弱女子只身走萬里求學,往返者數(shù),搭船只三等艙,與苦力等雜處?!钡驹娎锏摹爸簧怼睂憗韰s無辛苦之意。春天的雷聲可蟄蘇萬物?!皰洞豪住庇杏脝⒙樥衩@的革命道理喚醒民眾的命意。正因為作者有如此遠大抱負,這兩句才寫得這么豪邁。為了革命事業(yè),個人苦樂早已置之度外。頷聯(lián)一轉(zhuǎn),“圖畫”關(guān)合題中“地圖”,“移顏色”“付劫灰”都是說不忍、亦決不肯任憑自己的祖國被列強豆剖瓜分,這就將“萬里乘風”的遠大志向進一步具體化了?!叭炭础薄翱鲜埂憋柡藢ψ鎳纳钋?,顯得格外沉重、堅定。頸聯(lián)“濁酒難消憂國淚”說連酒也不能消除憂圍憂民的愁苦之情,把對祖國的感情表現(xiàn)得更深沉。秋瑾以一女子“喜酒善劍”,“濁酒”之言,絕非故作套語,是她實際情況的真實寫照?!熬葧r應(yīng)仗出群才”進而表明只有“憂國淚”還不夠,挽救時局更重要的在依靠出類拔萃的人物。這顯然是秋瑾對時代英雄的呼喚,且其中也隱然有以“出群才”自許之意,是她“萬里乘風”志向的又一具體化。這種慨然以天下興亡自任的英雄氣概是不可單純以個人英雄主義去理解的,因為末兩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首先說明了“出群才”并不指她個人,她不過是其中之一;其次說明了“出群才”不是要表現(xiàn)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要以鮮血生命為代價,力挽乾坤。這無疑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錚錚誓言。而秋瑾最后的英勇就義有力地證明了她的誓言確實是以生命作抵押的。秋瑾作為橫絕一代的巾幗豪杰,生性“忼爽明決,意氣自雄”。她別號“鑒湖女俠”,“習騎馬,善飲酒,慕朱家、郭解之為人”,時值家國陵替之際,以一腔熱血投注于革命事業(yè),譜寫了生命最壯麗的樂章。她的詩雖然往往直抒胸臆,不屑于雕章琢句的工巧,卻真力彌滿,豪氣沖天,別有一種雄直的魅力。正如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詩壇點將錄》引邵元沖評語云:“即以文詞而論,朗麗高亢,亦有漸離擊筑之風,而一往三嘆,音節(jié)瀏亮,又若公孫大娘舞劍,光芒燦然,不可迫視?!边@些在本詩中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選自《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l版)【閱讀指導(dǎo)】1.重點詞語積累①[口占(zhàn)]不打草稿,口頭述說出來。②[再竭衰庸(yōng)]一再用盡衰弱的體力和平庸的才能。③[謫(zhé)居]被貶謫后住在某個地方。④[養(yǎng)拙(zhuō)]指士大夫自視清高,不愿為官。⑤[芳馨(xīn)]芳香,指芳草。⑥[乾坤(qiánkūn)]象征天地,陰陽等。這里指危難的祖國。⑦[調(diào)侃(tiáokǎn)]用表情戲弄,嘲笑。⑧[叱咤(chìzhà)風云]形容聲勢威力很大。2.課文研究(一)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林則徐在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期間,抗擊英軍,震撼中外,成為一代民族英雄。然而,清政府昏庸腐敗,喪權(quán)辱國,反移罪于林則徐。1842年8月,林則徐忍辱負重,自西安啟程赴新疆戍邊。千斤重擔,激烈斗爭.使自己心神長久疲憊?!傲ξⅰ眲t是謙詞。如果再一次用盡衰弱的體力和平庸的才智,那一定支撐不下去了。這顯然是安慰家人的話,言外的意思是貶赴新疆,就不會再“久神?!绷耍駝t反而會“定不支”的,你們放心吧。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難道林則徐安于戍邊賦閑嗎?當然不是。如果利于國家(的事),自己就會不顧生死(去做的),豈能考慮禍福而躲避或者追逐呢?迫于時局,自己只能退一步,韜光養(yǎng)晦。這是政治家的政治智慧,于是有下面兩句。“生死以”,即“以生死”?!氨苴呏?,即“之避趨”,這里“之”同“以”,“以避趨”來對待“禍?!?。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謫貶在家(而不治更重的罪)那是皇恩厚重,而當戍邊之卒剛好適宜退隱在家。這是在皇權(quán)高壓下的官場話,只能這樣說,也是退一步寬慰家人,言下之意是:比坐牢殺頭好多了,自己戍邊養(yǎng)拙也不算壞啊。這樣說。可見詩人寬慰家人的拳拳之心。終于,詩人化苦難為一笑,特地對妻子說了知己話。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詩人特地給老伴講了古人的故事,請妻子試吟一首詩,來“斷送老頭皮”。堂堂欽差大臣,同老伴講故事,還戲說“老頭皮”,可見詩人對家人、對妻兒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和深厚感情,也顯示了自己的寬廣胸懷。這首詩,從自己“久神?!钡纳眢w說起,既述自己的心情和追求,又說容易為家人接受的寬慰言語,最后還戲說老伴,表現(xiàn)了詩人在蒙難背景下的為國為民的情思和眷戀家人的濃濃親情。詩中有警句,有戲語,亦莊亦諧,富有魅力。(二)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1888年,康有為第二次到北京應(yīng)試,正逢中法戰(zhàn)爭中清政府失敗,喪權(quán)辱國。他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改革主張,未被采納,卻遭排擠,憤然離京。在想象中詩人天龍作騎,眾神相隨;云霧縹緲,飛來奇峰,詩人獨立峰前。詩人為什么“獨立”呢?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自己懷抱芳草,手中握蘭,而宇宙縱橫,云霧千重。前四句詩人繼承屈原憂國憂民、矢志報國的傳統(tǒng),抒發(fā)自己志趣高遠、立志報國之情。“懷抱”句寫自己追求理想,“縱橫”句反襯現(xiàn)實世界卻被“霧千重”包圍。詩人“獨立”飛來峰,理想遠大,現(xiàn)實卻仍黑暗,怎么辦呢?眼中戰(zhàn)國成爭鹿,海內(nèi)人才孰臥龍?“眼中戰(zhàn)國成爭鹿”,這是“霧千里”的注解,原來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華,“爭鹿”中華。列強侵略,清政府腐敗,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就形成了“縱橫宙合霧千重”的局面。詩人用“眼中”,表示自己親眼所見,切身感受。在這國家危亡的時刻,四海之內(nèi)誰是能夠力挽狂瀾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呢?詩人呼喚人才,慷慨救世,也暗含自己要成為諸葛亮,奮起救國之意。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詩人從想象世界回到現(xiàn)實世界,又描寫眼前情景,自己撫劍長嘯,回歸故里,將在千山風雨中舞寶劍,聚人才,再圖變法之路。詩人寫“歸去”,實是述志向;“嘯青鋒”是虛寫,志在表達將籌劃變法的實意。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乘天龍、隨眾神、懷芳草、求美人的境界,似有神仙之意,實是追求屈原《離騷》之境,表達了屈原般的憂患意識,為全詩定了愛國救國的基調(diào)。面對“宙合霧千重”“戰(zhàn)國成爭鹿”的國家危亡局面,自己呼喚人才,長劍怒號,在“千山風雨”中尋求救國之道。詩人想象豐富,意境深遠,感情強烈,表達了憂患意識和救國之情。(三)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萬里乘風去復(fù)來,只身東海挾春雷。1904年4月和1905年6月,秋瑾先后兩次東渡日本。1905年年底,秋瑾從日本回國,在黃海船上作這首詩。“去復(fù)來”,指兩次赴日?!叭f里乘風”,表達懷著豪情壯志出國留學。“只身東海挾春雷”,獨自一人離家投身革命?!叭f里乘風……挾春雷”,壯詞壯志,表達自己勇敢走出家庭,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民主革命?!爸簧怼?,顯示自己的獨立性。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圖畫移顏色”,說祖國地圖改變了顏色,即國土被侵占?!敖礁督倩摇?,指祖國領(lǐng)土遭劫(侵占)而被破壞。詩人用“忍看……肯使”,意在反詰:“不能忍看’?!安豢鲜沟谩弊鎳I(lǐng)土被日俄侵略者占領(lǐng)、破壞。濁酒難消憂國淚,救時應(yīng)仗出群才。飲酒并不能消解憂國的悲痛,要挺身而起挽救危亡的時局,尋找、依靠眾多杰出的人才。這兩句于己表達自己力求成才、救國之情,于人則激勵友人不能沉湎于憂國之痛,而要立志成才,并且同“群才”一起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