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_第1頁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_第2頁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_第3頁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_第4頁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

攝影入門教程:從零開始學攝影好,言歸正傳。1.利其器才能善其事。那么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器材。哪怕你用手機拍也好,也請熟悉一下里面有哪些設置,比如怎么變焦,關閉閃光燈等。這時候可以各顯神通,看說明書是技術男擅長的,自己瞎琢磨也是可以的。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熟悉設備,防止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捕捉什么機會的時候還手忙腳亂一番還什么都沒抓到。有人說我就是不懂設備怎么辦?這個……你就直接找個只用按快門的機器吧,單反那種遍體按鈕轉盤的不是為你設計的。要知道哪怕是個只剩1檔快門,2檔光圈,鏡頭對焦卡住的機器仍舊能拍出好作品,但前提是你熟悉它了解它的長短深淺。2.要拍的多,拍的慢。我從某本教材上看來的,(教材名字不能告訴你們,自己去找吧,否則我怎么混啊。)一個初學者作業(yè)。在家里拍100張自己覺得可以的照片。有朋友要學攝影我就常拿這個忽悠他們。有人過半小時過來說,搞定。有人看了題目想了半天用鄙視那些把雞毛菜買到20元一斤的小販的眼神看我,你這題目太損了吧,沒個1年半載我怎么拍的完。你丫不想教我就直說。汗!好了,你們知道我要說什么了吧?數(shù)量不是關鍵。每張照片都有思考,都運用了自己的腦子和眼睛那就好了。而且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積累才能把一種技術融匯貫通,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從腦子的不知道哪里涌出來。好,接下來展開討論各種目的的攝影學習方式。首先確認你想從攝影中得到什么?b、把攝影作為一種陶冶情操的手段,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來對待。c、賺錢,商業(yè)攝影。其實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從a開始,有著向b發(fā)展的沖動,最好能兼顧點c得到點投資回報。當然還有TX說,我就要直接跳往b的終點,你要怎么樣?那我也沒異議。有些人是有天賦的,不過這樣的人并不多。大部分TX還是慢慢培養(yǎng)興趣,慢慢進步。所以我也還是從a入手,介紹點兒b,c么,我自己也不懂,潛意識里面還有點鄙視,覺得它妨礙了b的發(fā)展。初學者,應該使用數(shù)碼,這是反復考慮很久后得到的想法。成本不是關鍵,關鍵是可以縮短檢視成果的時間間隔,并且在電腦上方便比較各種效果,記錄參數(shù),同時也容易交流,得到指點。但是使用數(shù)碼學習時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按快門的速度。千萬不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反正數(shù)碼照片每次快門成本接近于零,就快速的連續(xù)拍攝,事后再挑。也許在某個場合有特定目的拍攝任務可以這樣,但是學習時千萬要對每張照片的拍攝動機,每個參數(shù)選擇都考慮清楚。在這之前,當然也已經(jīng)聽說過,快門,光圈,ISO,白平衡,對焦,景深以及機身基本結構知識有一定了解咯。通過學習拍攝過程中的這種思考,反復加深理解。在初期的拍攝中,可以選擇同樣的環(huán)境和主體,更改不同的參數(shù),然后比較獲得的片子,直觀感受這些參數(shù)變化的對畫面的影響。這一部分是對技術的把握,對于那些想達到b和c的TX,在初期學習階段,這是艱苦的。只不過如果你真的喜歡攝影,卻又不會覺得這有多苦,反而樂在其中。其實初學最容易見成效的就是構圖學習,如果配合大光圈的景深控制,估計2、3小時內就有驚人效果,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熟悉參數(shù)的時候,要好好學習構圖。什么線條構圖,色塊構圖,景深構圖。聽上去挺玄乎,說穿了也就幾分鐘幾張圖片的事兒。構圖學習的難點在于觀察力。要把日常所見的場景中存在的構圖要素提煉出來。這個練習在沒有相機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拍攝習作時候,拍攝前在取景時更要嚴謹?shù)倪M行嘗試。說到這里,也有TX來反駁我。你這么干會浪費很多拍攝機會,也會喪失很多靈氣。這也是我反復考慮過的問題。其實話說回來,攝影還是一種帶著技術鐐銬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樣的束縛也是攝影區(qū)別于繪畫的地方。至于需要認真學習攝影的TX們,你們都不是靈氣型的天才。那些人是不會看這樣的文章滴。嘿嘿。另外,會被這樣束縛的靈氣應該也不是什么靈氣吧,只是小聰明吧。二、必須要掌握的專用名詞在第一段里面,胡說八道了一些攝影技術的學習方法。這里我再羅列一些必須要掌握的專用名詞,如果你不明白,運氣好的話還是可以拍出點有意思的照片,但是對于有意識去控制機器和技巧得到自己想要的照片就有些困難了。有些詞,機器已經(jīng)很體貼的自動幫你算好了,但是作為一個有前途的潛在攝影師,你還是需要理解并知道自己的相機上是如何實現(xiàn)的。如果你無法清楚解釋,請到百度上去google一下。并通過練習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曝光量,光圈大小,快門速度,ISO(感光值),白平衡(對于數(shù)碼相機,膠片為日光和燈光片),135畫幅(全幅),光影明暗,寬容度,對焦,變焦定焦,景深,冷暖色調,對比反差,飽和度,高調,暗調,長焦,中焦,廣角,標頭,視角,視點,直方圖。在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練習以后,接下來一步是什么?當然要到網(wǎng)上去孔雀開個屏,說點謙虛的話,請拍磚之類的,當然心里竊竊期望飛過來的是奶油蛋糕,糖衣炮彈。這里,對于希望能夠進行攝影學習的TX們提個重要建議,照片的篩選能力就要在這里培養(yǎng)?!杜餐纳帧防铮罎烧f,絕對不要同情自己。這就是我們最初選片的重要原則。如果只被你選中1張,那么恭喜你,雖然你自己打擊了自己的拍攝積極性,但是卻得到嚴苛挑剔的眼睛。這將是你在后續(xù)學習路上幫助你前進并建立自己拍攝風格的重要工具,沒有之一。照片展示給別人看的時候,需要做一些簡單的說明,拍攝參數(shù),條件,拍攝意圖,這樣可以幫助觀看者來比較你是否正確傳達了你想要傳達的內容,并提供技術上的幫助。這里有個很重要的建議,雖然和高手交流可以得到一些知道,但是和一些完全不懂攝影的人討論,往往也能獲得很好的建議。他們的看法往往出人意表。到這個階段,基礎的學習方法已經(jīng)很明白了。a、基礎知識學習b、邊思考邊拍攝c、嚴格篩選照片d、分享交流然后重復這4個步驟,每次重復都會得到幾百張的廢片和鳳毛麟角的合格作品。攝影水平的提高則體現(xiàn)在,對相機,和拍攝參數(shù)的熟練程度,觀察力銳利,按快門時機的堅決把握,廢品數(shù)降低,成品率提高。這里我也有必要提一下關于后期制作技術的學習。后期對于膠片攝影來說叫暗房技術,對于數(shù)碼來說就是各種編輯軟件。對于初學者來說,建議盡量少使用后期技術,可以有些不得不的裁剪縮放曲線調整,但是請盡量少用。這會掩蓋前期技術的缺陷。如果是急著要出作品,比如有TX剛入門就是商業(yè)攝影,人家新郎新娘等著要照片呢,那么沒辦法,還是啃啃書,學習一下PS,LR,之類的,混飯吃不容易的。當然,如果前期能力過關,那么后期的'時間精力將大幅減少,這也是一個商業(yè)攝影師的重要成本。這里還要提醒一下,由于輸出設備的差異,可能在你的電腦上看到的并不是別人在他電腦上看到的效果,所以編輯照片需要以直方圖參考,并事先稍稍校準一下顯示器。同時還要有心理準備別人可能看不到你所想要的結果。好,對于別的不急著靠這吃飯的TX,暫時還是先少接觸后期,雖然不是洪水猛獸或者什么濾過性病毒,但是卻往往容易養(yǎng)成一種對于基本技術練習的惰性。等技術完備了,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再好好學習吧。其實這里面牽涉到一個我個人對攝影的看法。我認為攝影其實是在記錄某個瞬間,如果事后過多地涂抹,則讓攝影變成了繪畫,完全控制于個人意志而缺少了一種主客觀相輔相成又相互搏斗的趣味。三、攝影審美的學習方法說完了技術說藝術。雖然沒法人人成為藝術家,但是可以每個人都擁有想成為藝術家的沖動。有朋友說我只是要有個愛好,拔到藝術高度好像有點抖劃了。其實大可不必,藝術這種東西可能是被某些特定人群給異化了,其實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東西了。藝術就是在普通的審美欣賞過程中給人一種觸動。這種觸動可大可小。但是一定是立足于現(xiàn)實有個性和突破的美。這里補充幾句,個人十分討厭那種把藝術神化的人。前幾天還寫過,那些故意把藝術抬高的人可以說是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唱反調的人。目前看來這些人已經(jīng)漸漸形成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用怪異艱深的形式主義來隔絕外人對其的理解,分享藝術幌子帶來的利益,同時利用各種包裝炒作來掩蓋內部對藝術的背離。具體代表,馮小剛,張藝謀,還有那些在798等所謂藝術集散地搞一些行為藝術的長發(fā)男光頭女之類的。(這里不是針對發(fā)型,針對某些特定人群,如有發(fā)型雷同請勿對號入座。)這些人敗壞了藝術,也阻擋了普通人接觸真正藝術的道路。所以藝術可以說就是對普通生活的感悟。當然對于生活沒有思考沒有感觸的人來說,這個……就當我沒說吧。不過對于豆瓣來說,文青云集自然不在話下,就怕感觸太多,反而對普通生活體驗少了,思而不學則惘。光有沖動是沒有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必須有三樣東西:素養(yǎng),靈感,技巧。技巧我寫了兩篇,剩下的素養(yǎng)和靈感我就寫一篇,這是典型的避重就輕。當然還是有個借口,因為創(chuàng)作是很難學習的,而且講解的時候也不能給出條條框框,否則反而扼殺了個人的創(chuàng)意。中國人要學這種條條框框快的不得了,到要講創(chuàng)意反而給教壞了,出不來了。其實我很討厭很多所謂的老師,明明有些做法沒有錯對,但是偏要告訴你一定要走他指定的那一條,跑題了。素養(yǎng),來自于一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任何人都有素養(yǎng)。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素養(yǎng)無高低,差異只在擁有者本身對其素養(yǎng)的認知程度。這種認知是通過反思和內省來獲得的?;貞涀约旱某砷L歷程,我們平時說叫懷舊,尋找自己世界觀建立的原因。很多成長的因素都已經(jīng)漸漸融入到記憶甚至潛意識中。所以對自己成長經(jīng)歷的反思可以幫助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教育背景不是指學歷,而是指接受社會知識的過程,我沒有找到十分恰當?shù)脑~來描述。這個學習過程可以是學校,可以是自學,可以是事例體驗。這個教育背景,沒有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只是個人對這個社會的認知方法差異。最終通過這樣的教育背景,決定了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審美觀念的把握。興趣愛好,是在前面兩點基礎上,形成個人素養(yǎng)獨特性的關鍵因素。通過前面兩點培養(yǎng)出來的興趣愛好,對于后續(xù)的素養(yǎng)的循環(huán)積累進行了篩選。同時還漸漸形成比較審美傾向。這將成為創(chuàng)作個性化的基礎??傮w來講,素養(yǎng)是一種類似于量變的積累。靈感則是一個質變的觸發(fā)點。素養(yǎng)就是一休盤腿在那里打坐,靈感則是最后那個咄的一聲,我明白啦。大家明白了吧?什么?你不知道一休是什么,那么……這個算代溝吧。但是我提供一條原則可供潛在高手參考,就是推翻一切原則,藐視規(guī)則。讓我說的所有內容都見鬼去吧,這可能幫助你成為一個獨具創(chuàng)意的高手。就是說踩著我的肩膀上吧,兄弟。請注意,這里面又有個玄而又玄的地方,這條原則本身也是可以被推翻的。這里不是討論離散數(shù)學的邏輯問題,所以請大家憑直覺理解吧。其實只要有規(guī)則,就有惰性,就會遲鈍,這對于時時保持敏感的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致命的。這也是我一直十分反對一個攝影愛好者成為一個職業(yè)攝影師的原因,因為一旦職業(yè)化,必然隨之而來更多的套路,創(chuàng)意疲倦等,當興趣失去,創(chuàng)意枯竭時候,一切都結束了。哪怕那時候能夠賺錢,那也只是商業(yè)的成功而以。下面再寫寫怎么提高素養(yǎng)吧,這個畢竟不會太空洞,防止這篇東西變成我個人吐槽文吧。方法1,研討,學會客觀的點評別人和自己的作品,并開放的和大家交流。方法2,展覽和畫冊,欣賞大師的作品。選出自己喜歡的大師或者作品,反復欣賞,嘗試分析其中的技術和背后的構思,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找出原因,隔一段時間反復欣賞,看看有何變化。方法3,關注攝影以外的藝術作品,進行跨界的學習和消化,包括文學,音樂,繪畫,書法,舞蹈,歷史,哲學等等,甚至于不限于藝術門類,更可以擴展到體育,烹飪等。方法4,不帶相機去觀察生活,去逛街,培養(yǎng)觀察力,尋找題材,培養(yǎng)心中拍攝的欲望。方法5,對攝影本身的意義進行思考。這么做不是要成為哲學家,而是尋找你自己對攝影的動力和期望。我有自己的攝影意義,但是我不想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樣挺好。首先器材對于攝影是十分重要的,那些說器材和攝影無關的論點是錯誤的。只是說器材的價格和攝影作品的價值沒有直接對應的關系。器材的性能必須符合攝影創(chuàng)作的需要。器材愛好和攝影愛好是兩回事,雖然大部分時候一個攝影愛好者同時也會是一個器材愛好者,兩者交織在一起。器材愛好者絕對不會用器材價格來衡量器材高下。初級愛好者,對于器材的參數(shù)表更新?lián)Q代關心,進階后,對于其技術演變用料做工和技術革新關心,隨后,會對器材的設計風格血統(tǒng)進行研究,最后會體會到器材設計的藝術性,以及器材技術對于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所以器材愛好者照片的內涵可能不行,但是在拍攝技巧上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