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施工規(guī)范_第1頁
樁基施工規(guī)范_第2頁
樁基施工規(guī)范_第3頁
樁基施工規(guī)范_第4頁
樁基施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樁基施工規(guī)范

1總則

1.0.1為了在樁基設計與施工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技術經(jīng)濟政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確保質(zhì)量、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各類建筑(包括構(gòu)筑物)樁基的設計、施工與驗收。1.0.3樁基的設計與施工,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zhì)與水文地質(zhì)條件、上部結(jié)構(gòu)類型、使用功能、荷載特征、施工技術條件與環(huán)境;并應重視地方經(jīng)驗,因地制宜,重視概念設計,合理選擇樁型、成樁工藝和承臺形式,優(yōu)化布樁,儉約資源;加強施工質(zhì)量控制與管理。

1.0.4在進行樁基設計與施工時,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的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5

2術語、符號

2.1術語

2.1.1樁基piledfoundation

由設置于巖土中的樁和與樁頂聯(lián)結(jié)的承臺共同組成的基礎或由柱與樁直接聯(lián)結(jié)的單樁基礎。

2.1.2復合樁基compositepiledfoundation

由基樁和承臺下地基土共同承受荷載的樁基礎。2.1.3基樁foundationpile

樁基礎中的單樁。

2.1.4復合基樁compositefoundationpile

單樁及其對應面積的承臺下地基土組成的復合承載基樁。

2.1.5減沉復合疏樁基礎compositefoundationwithsettlement-reducingpiles軟土地基自然地基承載力基本滿足要求的狀況下,為減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樁的復合樁基。

2.1.6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ultimat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asinglepile

單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到達破壞狀態(tài)前或出現(xiàn)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時所對應的最大荷載,它取決于土對樁的支承阻力和樁身承載力。2.1.7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ultimateshaftresistance

相應于樁頂作用極限荷載時,樁身側(cè)表面所發(fā)生的巖土阻力。2.1.8極限端阻力標準值ultimatetipresistance

相應于樁頂作用極限荷載時,樁端所發(fā)生的巖土阻力。

2.1.9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th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asinglepile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除以安全系數(shù)后的承載力值。

2.1.10變剛度調(diào)平設計optimizeddesignofpilefoundationstiffnesstoreducedifferential

settlement

考慮上部結(jié)構(gòu)形式、荷載和地層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應,通過調(diào)整樁徑、樁長、樁距等改變基樁支承剛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趨于均勻、承臺內(nèi)力降低的設計方法。2.1.11承臺效應系數(shù)pilecapcoefficient

豎向荷載下,承臺底地基土承載力的發(fā)揮率。

2.1.12負摩阻力negativeskinfriction,negativeshaftresistance

樁周土由于自重固結(jié)、濕陷、地面荷載作用等原因而產(chǎn)生大于基樁的沉降所引起的對樁表面的向下摩阻力。2.1.13下拉荷載downdrag

作用于單樁中性點以上的負摩阻力之和。2.1.14土塞效應pluggingeffect

敞口空心樁沉樁過程中土體涌入管內(nèi)形成的土塞,對樁端阻力的發(fā)揮程度的影響效應。2.1.15灌注樁后注漿postgroutingforcast-in-situpile

灌注樁成樁后一定時間,通過預設于樁身內(nèi)的注漿導管及與之相連的樁端、樁側(cè)注漿閥注入水泥漿,使樁端、樁側(cè)土體(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從而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小沉降。

16

2.1.16樁基等效沉降系數(shù)equivalentsettlementcoefficientforcalculatingsettlementofpiled

foundations

彈性半無限體中群樁基礎按Mindlin解計算沉降量wM與按等代墩基Boussinesq解計算沉降量wB之比,用以反映Mindlin解應力分布對計算沉降的影響。

2.2符號

2.2.1作用和作用效應

F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承臺頂面的豎向力;

Gk——樁基承臺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

H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承臺底面的水平力;

Hi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水平力;

繞通過樁群形心的x、Mxk、My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承臺底面的外力,

y主軸的力矩;

Ni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豎向力;

n——作用于群樁中某一基樁的下拉荷載;Qgqf——基樁切向凍脹力。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Es——土的壓縮模量;

ft、fc——混凝土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fr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

fs、qc——靜力觸探雙橋探頭平均側(cè)阻力、平均端阻力;m——樁側(cè)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ps——靜力觸探單橋探頭比貫入阻力;

qsik——單樁第i層土的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qpk——單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Qsk、Qpk——單樁總極限側(cè)阻力、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R——基樁或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ha——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Rh——基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Tgk——群樁呈整體破壞時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Tuk——群樁呈非整體破壞時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e——土的重度、有效重度。

2.2.3幾何參數(shù)

Ap——樁端面積;

Aps——樁身截面面積;

Ac——計算基樁所對應的承臺底凈面積;Bc——承臺寬度;d——樁身設計直徑;ds——鋼管樁外直徑;

D——樁端擴底設計直徑;

17

l——樁身長度;Lc——承臺長度;sa——基樁中心距;

u——樁身周長;

。zn——樁基沉降計算深度(從樁端平面算起)

2.2.4計算系數(shù)

?E——鋼筋彈性模量與混凝土彈性模量的比值;

?c——承臺效應系數(shù);?f——凍脹影響系數(shù);

?s、?p——樁嵌巖段側(cè)阻力系數(shù)、端阻力系數(shù);

?s、?p——大直徑樁側(cè)阻力、端阻力尺寸效應系數(shù);?p——樁端土塞效應系數(shù);

?s——鋼管樁側(cè)阻擠土效應系數(shù);?——樁基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c——成樁工藝系數(shù);?e——樁基等效沉降系數(shù);

?、?——Boussinesq解的附加應力系數(shù)、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

18

3基本設計規(guī)定

3.1一般規(guī)定

3.1.1樁基礎應按以下兩類極限狀態(tài)設計: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整體失穩(wěn)或發(fā)生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規(guī)定的變形限值或達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項限值。

3.1.2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功能特征、對差異變形的適應性、場地地基和建筑物體型的繁雜性以及由于樁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應將樁基設計分為表3.1.2所列的三個設計等級。樁基設計時,應根據(jù)表3.1.2確定設計等級。

表3.1.2建筑樁基設計等級設計等級(1)重要的建筑(2)3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甲級(3)體型繁雜且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含純地下室)連體建筑(4)20層以上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及其他對差異沉降有特別要求的建筑(5)場地和地基條件繁雜的7層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邊建筑(6)對相鄰既有工程影響較大的建筑乙級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建筑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的一般建筑建筑類型

3.1.3樁基應根據(jù)具體條件分別進行以下承載能力計算和穩(wěn)定性驗算:

1應根據(jù)樁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別進行樁基的豎向承載力計算和水平承載力計算;

2應對樁身和承臺結(jié)構(gòu)承載力進行計算;對于樁側(cè)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0kPa、且長徑比大于50的樁應進行樁身壓屈驗算;對于混凝土預制樁應按吊裝、運輸和錘擊作用進行樁身承載力驗算;對于鋼管樁應進行局部壓屈驗算;

3當樁端平面以下存在柔弱下臥層時,應進行柔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4對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

5對于抗浮、抗拔樁基,應進行基樁和群樁的抗拔承載力計算;6對于抗震設防區(qū)的樁基應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3.1.4以下建筑樁基應進行沉降計算:

1設計等級為甲級的非嵌巖樁和非深厚堅硬持力層的建筑樁基;2設計等級為乙級的體型繁雜、荷載分布顯著不均勻或樁端平面以下存在柔弱土層的建筑樁基;

3軟土地基多層建筑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3.1.5對受水平荷載較大,或?qū)λ轿灰朴袊栏裣拗频慕ㄖ痘瑧嬎闫渌轿灰啤?.1.6應根據(jù)樁基所處的環(huán)境類別和相應的裂縫控制等級,驗算樁和承臺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縫寬度。

19

3.1.7樁基設計時,所采用的作用效應組合與相應的抗力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確定樁數(shù)和布樁時,應采用傳至承臺底面的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基樁或復合基樁承載力特征值。

2計算荷載作用下的樁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計算水平地震作用、風載作用下的樁基水平位移時,應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風載效應標準組合。

3驗算坡地、岸邊建筑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抗震設防區(qū),應采用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

4在計算樁基結(jié)構(gòu)承載力、確定尺寸和配筋時,應采用傳至承臺頂面的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當進行承臺和樁身裂縫控制驗算時,應分別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和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

5樁基結(jié)構(gòu)設計安全等級、結(jié)構(gòu)設計使用年限和結(jié)構(gòu)重要性系數(shù)?o應按現(xiàn)行有關建筑結(jié)構(gòu)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除臨時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數(shù)?o不應小于1.0。

6當樁基結(jié)構(gòu)進行抗震驗算時,其承載力調(diào)整系數(shù)?RE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采用。

3.1.8以減小差異沉降和承臺內(nèi)力為目標的變剛度調(diào)平設計,宜結(jié)合具體條件按以下規(guī)定實施:

1對于主裙樓連體建筑,當高層主體采用樁基時,裙房(含純地下室)的地基或樁基剛度宜相對弱化,可采用自然地基、復合地基、疏樁或短樁基礎。

2對于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高層建筑樁基,應加強核心筒區(qū)域樁基剛度(如適當增加樁長、樁徑、樁數(shù)、采用后注漿等措施),相對弱化核心筒外圍樁基剛度。

3對于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高層建筑自然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的狀況下,宜于核心筒區(qū)域設置加強剛度、減小沉降的摩擦型樁。

4對于大體量筒倉、儲罐的摩擦型樁基,宜按內(nèi)強外弱原則布樁。5對上述按變剛度調(diào)平設計的樁基,宜進行上部結(jié)構(gòu)—承臺—樁—土共同工作分析。3.1.9軟土地基上的多層建筑物,當自然地基承載力基本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3.1.10對于本規(guī)范第3.1.4條規(guī)定應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樁基,在其施工過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間,應進行系統(tǒng)的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wěn)定。

3.2基本資料

3.2.1樁基設計應具備以下資料:

1巖土工程勘察文件:

1)樁基按兩類極限狀態(tài)進行設計所需用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及原位測試參數(shù);2)對建筑場地的不良地質(zhì)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土洞等,有明確

判斷、結(jié)論和防治方案;

3)地下水位埋藏狀況、類型和水位變化幅度及抗浮設計水位,土、水的腐蝕性評價,地下水浮力計算的設計水位;

4)抗震設防區(qū)按設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層資料;5)有關地基土凍脹性、濕陷性、膨脹性評價。2建筑場地與環(huán)境條件的有關資料:

1)建筑場地現(xiàn)狀,包括交通設施、高壓架空線、地下管線和地下構(gòu)筑物的分布;2)相鄰建筑物安全等級、基礎形式及埋置深度;

3)附近類似工程地質(zhì)條件場地的樁基工程試樁資料和單樁承載力設計參數(shù);4)周邊建筑物的防振、防噪聲的要求;

20

5)泥漿排放、棄土條件;

6)建筑物所在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筑場地類別。3建筑物的有關資料:

1)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圖;

2)建筑物的結(jié)構(gòu)類型、荷載,建筑物的使用條件和設備對基礎豎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結(jié)構(gòu)的安全等級。4施工條件的有關資料:

1)施工機械設備條件,制樁條件,動力條件,施工工藝對地質(zhì)條件的適應性;2)水、電及有關建筑材料的供應條件;3)施工機械的進出場及現(xiàn)場運行條件。

5供設計比較用的有關樁型及實施的可行性的資料。3.2.2樁基的詳細勘察除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有關要求外,尚應滿足以下要求:

1勘探點間距:

1)對于端承型樁(含嵌巖樁):主要根據(jù)樁端持力層頂面坡度決定,宜為12~24m。當相鄰兩個勘察點揭露出的樁端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層起伏較大、地層分布繁雜時,應根據(jù)具體工程條件適當加密勘探點。

2)對于摩擦型樁:宜按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層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在水平方向分布變化較大,或存在可能影響成樁的土層時,應適當加密勘探點。3)繁雜地質(zhì)條件下的柱下單樁基礎應按柱列線布置勘探點,并宜每樁設一勘探點。2勘探深度:

1)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為控制性孔。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3個控制性孔,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2個控制性孔。控制性孔應穿透樁端平面以下壓縮層厚度;一般性勘探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3~5倍樁身設計直徑,且不得小于3m;對于大直徑樁,不得小于5m。

2)嵌巖樁的控制性鉆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5倍樁身設計直徑,一般性鉆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3倍樁身設計直徑。當持力層較薄時,應有部分鉆孔鉆穿持力巖層。在巖溶、斷層破碎帶地區(qū),應查明溶洞、溶溝、溶槽、石筍等的分布狀況,鉆孔應鉆穿溶洞或斷層破碎帶進入穩(wěn)定土層,進入深度應滿足上述控制性鉆孔和一般性鉆孔的要求。

3在勘探深度范圍內(nèi)的每一地層,均應采取不擾動試樣進行室內(nèi)試驗或根據(jù)土質(zhì)狀況選用有效的原位測試方法進行原位測試,提供設計所需參數(shù)。

3.3樁的選型與布置

3.3.1基樁可按以下規(guī)定分類:

1按承載性狀分類:1)摩擦型樁:

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cè)阻力承受,樁端阻力小

到可忽略不計;

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cè)阻力承受。2)端承型樁:

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cè)阻力小

到可忽略不計;

21

摩擦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干作業(yè)法鉆(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套

管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

2)部分擠土樁:長螺旋壓灌灌注樁、沖孔灌注樁、鉆孔擠擴灌注樁、攪拌勁芯

樁、預鉆孔打入(靜壓)預制樁、打入(靜壓)式敞口鋼管樁、敞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H型鋼樁;

3)擠土樁:沉管灌注樁、沉管夯(擠)擴灌注樁、打入(靜壓)預制樁、閉口

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閉口鋼管樁。

3按樁徑(設計直徑d)大小分類:

1)小直徑樁:d≤250mm;

2)中等直徑樁:250mm2m)2.2D且4.0d2.5D且4.5d3.0d3.0d3.5d4.0d1.5D或D+1.5m(當D>2m)2.0D且3.5d2.2D且4.0d鉆、挖孔擴底樁沉管夯擴、鉆孔擠擴樁非飽和土飽和黏性土注:1d—圓樁直徑或方樁邊長,D—擴大端設計直徑。

2當縱橫向樁距不相等時,其最小中心距應滿足“其他狀況〞一欄的規(guī)定。3當為端承樁時,非擠土灌注樁的“其他狀況〞一欄可減小至2.5d。

2排列基樁時,宜使樁群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并使基樁受水平力和力矩較大方向有較大抗彎截面模量。

3對于樁箱基礎、剪力墻結(jié)構(gòu)樁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臺)基礎,宜將樁布置于墻下。4對于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應按荷載分布考慮相互影響,將樁相對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區(qū)域。

5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類土,不宜小于1d。當存在柔弱下臥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于3d。

6對于嵌巖樁,嵌巖深度應綜合荷載、上覆土層、基巖、樁徑、樁長諸因素確定;對于嵌入傾斜的完整和較完整巖的全斷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傾斜度大于30%

22

的中風化巖,宜根據(jù)傾斜度及巖石完整性適當加大嵌巖深度;對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堅硬巖和較硬巖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應小于0.2m。

3.4特別條件下的樁基

3.4.1軟土地基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軟土中的樁基宜選擇中、低壓縮性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

2樁周邊軟土因自重固結(jié)、場地填土、地面大面積堆載、降低地下水位、大面積擠土沉樁等原因而產(chǎn)生的沉降大于基樁的沉降時,應視具體工程狀況分析計算樁側(cè)負摩阻力對基樁的影響;

3采用擠土樁時,應采取消減孔隙水壓力和擠土效應的技術措施,減小擠土效應對成樁質(zhì)量、鄰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線和基坑邊坡等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

4先成樁后開挖基坑時,必需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順序和控制分層開挖的深度,防止土體側(cè)移對樁的影響。

3.4.2濕陷性黃土地區(qū)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基樁應穿透濕陷性黃土層,樁端應支承在壓縮性低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實砂土以及碎石類土層中;

2濕陷性黃土地基中,設計等級為甲、乙級建筑樁基的單樁極限承載力,宜以浸水載荷試驗為主要依據(jù);

3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單樁極限承載力,應根據(jù)工程具體狀況分析計算樁側(cè)負摩阻力的影響。

3.4.3季節(jié)性凍土和膨脹土地基中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樁端進入凍深線或膨脹土的大氣影響急劇層以下的深度應滿足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要求,且不得小于4倍樁徑及1倍擴大端直徑,最小深度應大于1.5m;

2為減小和消除凍脹或膨脹對建筑物樁基的作用,宜采用鉆(挖)孔灌注樁;

3確定基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時,除不計入凍脹、膨脹深度范圍內(nèi)樁側(cè)阻力外,還應考慮地基土的凍脹、膨脹作用,驗算樁基的抗拔穩(wěn)定性和樁身受拉承載力;

4為消除樁基受凍脹或膨脹作用的危害,可在凍脹或膨脹深度范圍內(nèi),沿樁周及承臺作隔凍、隔脹處理。

3.4.4巖溶地區(qū)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巖溶地區(qū)的樁基,宜采用鉆、沖孔樁;

2當單樁荷載較大,巖層埋深較淺時,宜采用嵌巖樁;3當基巖面起伏很大且埋深較大時,宜采用摩擦型灌注樁。3.4.5坡地岸邊上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建于坡地岸邊的樁基,不得將樁支承于邊坡潛在的滑動體上。樁端應進入潛在滑裂面以下穩(wěn)定巖土層內(nèi)的深度應能保證樁基的穩(wěn)定;

2建筑樁基與邊坡應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建筑場地內(nèi)的邊坡必需是完全穩(wěn)定的邊坡,當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存在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的規(guī)定進行整治,確保其穩(wěn)定性;

3新建坡地、岸邊建筑樁基工程應與建筑邊坡工程統(tǒng)一規(guī)劃,同步設計,合理確定施工順序;

4不宜采用擠土樁;

5應驗算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下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基樁水平承載力。3.4.6抗震設防區(qū)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樁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穩(wěn)定土層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對于碎石

23

土,礫、粗、中砂,密實粉土,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對其它非巖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樁身直徑;

2承臺和地下室側(cè)墻周邊應采用灰土、級配砂石、落實性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層夯實,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3當承臺周邊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5kPa)的軟土,且樁基水平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時,可將承臺外每側(cè)1/2承臺邊長范圍內(nèi)的土進行加固;

4對于存在液化擴展的地段,應驗算樁基在土滾動的側(cè)向作用力下的穩(wěn)定性。3.4.7可能出現(xiàn)負摩阻力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于填土建筑場地,宜先填土并保證填土的密實性,軟土場地填土前應采取預設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方可成樁;

2對于有地面大面積堆載的建筑物,應采取減小地面沉降對建筑物樁基影響的措施;3對于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可采用強夯、擠密土樁等先行處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濕陷;對于欠固結(jié)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預壓等措施;

4對于擠土沉樁,應采取消減超孔隙水壓力、控制沉樁速率等措施;5對于中性點以上的樁身可對表面進行處理,以減少負摩阻力。3.4.8抗拔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應根據(jù)環(huán)境類別及水土對鋼筋的腐蝕、鋼筋種類對腐蝕的敏感性和荷載作用時間等因素確定抗拔樁的裂縫控制等級;

2對于嚴格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一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應設置預應力筋;對于一般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二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宜設置預應力筋;3對于三級裂縫控制等級,應進行樁身裂縫寬度計算;

4當基樁抗拔承載力要求較高時,可采用樁側(cè)后注漿、擴底等技術措施。

3.5耐久性規(guī)定

3.5.1樁基結(jié)構(gòu)的耐久性應根據(jù)設計使用年限、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環(huán)境類別規(guī)定以及水、土對鋼、混凝土腐蝕性的評價進行設計。

3.5.2二類和三類環(huán)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樁基結(jié)構(gòu)混凝土應符合表3.5.2的規(guī)定。

表3.5.2二類和三類環(huán)境樁基結(jié)構(gòu)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環(huán)境類別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大氯離子含量(%)最大堿含量(kg/m3)二三ab0.600.550.50250275300C25C30C300.30.20.13.03.03.0注:1氯離子含量系指其與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2預應力構(gòu)件混凝土中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表中規(guī)定提高兩個等級;

3當混凝土中參與活性摻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劑時,可適當降低最小水泥用量;4當使用非堿活性骨料時,對混凝土中堿含量不作限制;

5當有可靠工程經(jīng)驗時,表中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降低一個等級。

3.5.3樁身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應根據(jù)環(huán)境類別和水、土介質(zhì)腐蝕性等級按表3.5.3規(guī)定選用。

表3.5.3樁身的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環(huán)境類別鋼筋混凝土樁裂縫控制等級wlim(mm)24

預應力混凝土樁裂縫控制等級wlim(mm)

二三ab三三三0.2(0.3)0.20.2二二一000注:1水、土為強、中腐蝕性時,抗拔樁裂縫控制等級應提高一級;

2二a類環(huán)境中,位于穩(wěn)定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樁,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可采用括弧中的數(shù)值。

3.5.4四類、五類環(huán)境樁基結(jié)構(gòu)耐久性設計可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港口工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JTJ267和《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等執(zhí)行。

3.5.5對三、四、五類環(huán)境樁基結(jié)構(gòu),受力鋼筋宜采用環(huán)氧樹脂涂層帶肋鋼筋。

25

4樁基構(gòu)造

4.1基樁構(gòu)造Ⅰ灌注樁

4.1.1灌注樁應按以下規(guī)定配筋:

1配筋率:當樁身直徑為300~2000mm時,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徑樁取高值);對受荷載特別大的樁、抗拔樁和嵌巖端承樁應根據(jù)計算確定配筋率,并不應小于上述規(guī)定值;

2配筋長度:

1)端承型樁和位于坡地岸邊的基樁應沿樁身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2)樁徑大于600mm的摩擦型樁配筋長度不應小于2/3樁長;當受水平荷載時,配筋長度尚不宜小于4.0/?(?為樁的水平變形系數(shù));

3)對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樁,樁身配筋長度應穿過可液化土層和柔弱土層,進入穩(wěn)定土層的深度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3.4.6條規(guī)定的深度;4)受負摩阻力的樁、因先成樁后開挖基坑而隨地基土回彈的樁,其配筋長度應穿過柔弱土層并進入穩(wěn)定土層,進入的深度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5)專用抗拔樁及因地震作用、凍脹或膨脹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樁,應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3對于受水平荷載的樁,主筋不應小于8φ12;對于抗壓樁和抗拔樁,主筋不應少于6φ10;縱向主筋應沿樁身周邊均勻布置,其凈距不應小于60mm;

4箍筋應采用螺旋式,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宜為200~300mm;受水平荷載較大樁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樁基以及考慮主筋作用計算樁身受壓承載力時,樁頂以下5d范圍內(nèi)的箍筋應加密,間距不應大于100mm;當樁身位于液化土層范圍內(nèi)時箍筋應加密;當考慮箍筋受力作用時,箍筋配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當鋼筋籠長度超過4m時,應每隔2m設一道直徑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勁箍筋。4.1.2樁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以下要求:1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預制樁尖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30;

2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5mm,水下灌注樁的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0mm;圖4.1.3擴底樁構(gòu)造

3四類、五類環(huán)境中樁身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港口工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JTJ267、《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的相關規(guī)定。4.1.3擴底灌注樁擴底端尺寸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圖4.1.3):

1當持力層承載力較高、上覆土層較差、樁的長徑比較小時,可采用擴底樁;擴底端直徑與樁身直徑之比D/d,應根據(jù)承載力要求及擴底端側(cè)面和樁端持力層土性特征

26

以及擴底施工方法確定;挖孔樁的D/d不應大于3,鉆孔樁的D/d不應大于2.5;2擴底端側(cè)面的斜率應根據(jù)實際成孔及土體獨立條件確定,a/hc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1/2;

3擴底端底面宜呈鍋底形,矢高hb可?。?.15~0.20)D。

Ⅱ混凝土預制樁

4.1.4混凝土預制樁的截面邊長不應小于200mm;預應力混凝土預制實心樁的截面邊長不宜小于350mm。

4.1.5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預應力混凝土實心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40;預制樁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4.1.6預制樁的樁身配筋應按吊運、打樁及樁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條件計算確定。采用錘擊法沉樁時,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靜壓法沉樁時,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徑不宜小于φ14,打入樁樁頂以下4~5倍樁身直徑長度范圍內(nèi)箍筋應加密,并設置鋼筋網(wǎng)片。

4.1.7預制樁的分節(jié)長度應根據(jù)施工條件及運輸條件確定;每根樁的接頭數(shù)量不宜超過3個。

4.1.8預制樁的樁尖可將主筋合攏焊在樁尖輔助鋼筋上,對于持力層為密實砂和碎石類土時,宜在樁尖處包以鋼鈑樁靴,加強樁尖。

Ⅲ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

4.1.9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按截面形式可分為管樁、空心方樁,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可分為預應力高強混凝土(PHC)樁、預應力混凝土(PC)樁。離心成型的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樁的截面尺寸、配筋、樁身極限彎矩、樁身豎向受壓承載力設計值等參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B確定。

4.1.10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樁尖型式宜根據(jù)地層性質(zhì)選擇閉口型或敞口型;閉口型分為平底十字型和錐型。

4.1.11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質(zhì)量要求,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GB/T13476、《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JC888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JG197及其他的有關標準規(guī)定。

4.1.12預應力混凝土樁的連接可采用端板焊接連接、法蘭連接、機械嚙合連接、螺紋連接。每根樁的接頭數(shù)量不宜超過3個。

4.1.13樁端嵌入遇水易軟化的強風化巖、全風化巖和非飽和土的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沉樁后,應對樁端以上2m左右范圍內(nèi)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填芯或在內(nèi)壁預涂柔性防水材料。

Ⅳ鋼樁

4.1.14鋼樁可采用管型、H型或其他異型鋼材。4.1.15鋼樁的分段長度宜為12~15m。4.1.16鋼樁焊接接頭應采用等強度連接。

4.1.17鋼樁的端部形式,應根據(jù)樁所穿越的土層、樁端持力層性質(zhì)、樁的尺寸、擠土效應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并可按以下規(guī)定采用:

1鋼管樁可采用以下樁端形式:

1)敞口:

帶加強箍(帶內(nèi)隔板、不帶內(nèi)隔板);不帶加強箍(帶內(nèi)隔板、不帶內(nèi)隔板)。

27

2)閉口:

平底;錐底。

2H型鋼樁可采用以下樁端形式:

1)帶端板;2)不帶端板:

錐底;

平底(帶擴大翼、不帶擴大翼)。

4.1.18鋼樁的防腐處理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鋼樁的腐蝕速率當無實測資料時可按表4.1.18確定;

2鋼樁防腐處理可采用外表面涂防腐層、增加腐蝕余量及陰極保護;當鋼管樁內(nèi)壁同外界隔絕時,可不考慮內(nèi)壁防腐。

表4.1.18鋼樁年腐蝕速率

鋼樁所處環(huán)境地面以上無腐蝕性氣體或腐蝕性揮發(fā)介質(zhì)水位以上地面以下水位以下水位波動區(qū)單面腐蝕率(mm/y)0.05~0.10.050.030.1~0.34.2承臺構(gòu)造

4.2.1樁基承臺的構(gòu)造,應滿足抗沖切、抗剪切、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jié)構(gòu)要求,尚應符合以下要求:

1獨立柱下樁基承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m。對于墻下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75mm。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

2高層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400mm,墻下布樁的剪力墻結(jié)構(gòu)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200mm。

4.2.2承臺混凝土材料及其強度等級應符合結(jié)構(gòu)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抗?jié)B要求。4.2.3承臺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縱向受力鋼筋應通長配置(圖4.2.3-a),對四樁以上(含四樁)承臺宜按雙向均勻布置,對三樁的三角形承臺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nèi)(圖4.2.3-b)??v向鋼筋錨固長度自邊樁內(nèi)側(cè)(當為圓樁時,應將其直徑乘以0.8等效為方樁)算起,不應小于35dg(dg為鋼筋直徑);當不滿足時應將縱向鋼筋向上彎折,此時水平段的長度不應小于25dg,彎折段長度不應小于10dg。承臺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12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

2柱下獨立兩樁承臺,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中的深受彎構(gòu)件配置縱向受拉鋼筋、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承臺縱向受力鋼筋端部的錨固長度及構(gòu)造應與柱下多樁承臺的規(guī)定一致。

28

圖4.2.3承臺配筋示意

(a)矩形承臺配筋(b)三樁承臺配筋(c)墻下承臺梁配筋圖

3條形承臺梁的縱向主筋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圖4.2.3-c),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架立筋直徑不應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應小于6mm。承臺梁端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及構(gòu)造應與柱下多樁承臺的規(guī)定一致。

4筏形承臺板或箱形承臺板在計算中當僅考慮局部彎矩作用時,考慮到整體彎曲的影響,在縱橫兩個方向的下層鋼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上層鋼筋應按計算配筋率全部連通。當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時,宜在板厚中間部位設置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300mm的雙向鋼筋網(wǎng)。

5承臺底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50mm,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此外尚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nèi)的長度。4.2.4樁與承臺的連接構(gòu)造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樁嵌入承臺內(nèi)的長度對中等直徑樁不宜小于50mm;對大直徑樁不宜小于100mm。2混凝土樁的樁頂縱向主筋應錨入承臺內(nèi),其錨入長度不宜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對于抗拔樁,樁頂縱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確定。

3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qū)杜c柱直接連接。4.2.5柱與承臺的連接構(gòu)造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于一柱一樁基礎,柱與樁直接連接時,柱縱向主筋錨入樁身內(nèi)長度不應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

2對于多樁承臺,柱縱向主筋應錨入承臺不應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當承臺高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0倍縱向主筋直徑,并向柱軸線方向呈90o彎折。

3當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對于一、二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15的系數(shù);對于三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05的系數(shù)。4.2.6承臺與承臺之間的連接構(gòu)造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一柱一樁時,應在樁頂兩個主軸方向上設置聯(lián)系梁。當樁與柱的截面直徑之比大于2時,可不設聯(lián)系梁。

2兩樁樁基的承臺,應在其短向設置聯(lián)系梁。

3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柱下樁基承臺,宜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聯(lián)系梁。

4聯(lián)系梁頂面宜與承臺頂面位于同一標高。聯(lián)系梁寬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聯(lián)系梁配筋應按計算確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徑12mm鋼筋;位于同一軸線上的聯(lián)系梁縱筋宜通長配置。

4.2.7承臺和地下室外墻與基坑側(cè)壁間隙應灌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級配砂石、落實性

29

較好的素土分層夯實,其落實系數(shù)不宜小于0.94。

5樁基計算

5.1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5.1.1對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與水平剪力)較小的高層建筑群樁基礎,應按以下公式計算柱、墻、核心筒群樁中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樁頂作用效應:1豎向力

軸心豎向力作用下Nk?偏心豎向力作用下Nik2水平力Hik?Fk?Gk(5.1.1-1)nFk?GkMxkyiMykxi???22(5.1.1-2)n?yj?xjHk(5.1.1-3)n式中F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承臺頂面的豎向力;

Gk——樁基承臺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對穩(wěn)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應扣除

水的浮力;

N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

力;

Ni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豎向力;Mxk、My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承臺底面,繞通過樁群形心的x、

y主軸的力矩;

xi、xj、yi、yj——第i、j基樁或復合基樁至y、x軸的距離;

H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樁基承臺底面的水平力;

30

Hi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水平力;

n——樁基中的樁數(shù)。

5.1.2對于主要承受豎向荷載的抗震設防區(qū)低承臺樁基,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樁頂作用效應計算可不考慮地震作用:

1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規(guī)定可不進行樁基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建筑物;

2建筑場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5.1.3屬于以下狀況之一的樁基,計算各基樁的作用效應、樁身內(nèi)力和位移時,宜考慮承臺(包括地下墻體)與基樁協(xié)同工作和土的彈性抗力作用,其計算方法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C進行:

1位于8度和8度以上抗震設防區(qū)和其他受較大水平力的高層建筑,當其樁基承臺剛度較大或由于上部結(jié)構(gòu)與承臺協(xié)同作用能加強承臺的剛度時;2受較大水平力及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的高承臺樁基。

5.2樁基豎向承載力計算

5.2.1樁基豎向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以下要求:1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Nk?R(5.2.1-1)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上式外,尚應滿足下式的要求:Nkmax?1.2R(5.2.1-2)

2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NEk?1.25R(5.2.1-3)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上式外,尚應滿足下式的要求:NEkmax?1.5R(5.2.1-4)

式中N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力;

Nkmax——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樁頂最大豎向力;

NEk——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力;

NEkmax——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最大豎向力;

R——基樁或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5.2.2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應按下式確定:

1Quk(5.2.2)Ra?K式中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K——安全系數(shù),取K=2。

5.2.3對于端承型樁基、樁數(shù)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獨立樁基、或由于地層土性、使用條件等因素不宜考慮承臺效應時,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5.2.4對于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摩擦型樁基,宜考慮承臺效應確定其復合基樁的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1上部結(jié)構(gòu)整體剛度較好、體型簡單的建(構(gòu))筑物;2對差異沉降適應性較強的排架結(jié)構(gòu)和柔性構(gòu)筑物;3按變剛度調(diào)平原則設計的樁基剛度相對弱化區(qū);4軟土地基的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31

5.2.5考慮承臺效應的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以下公式確定:

不考慮地震作用時R?Ra??cfakAc(5.2.5-1)考慮地震作用時R?Ra??a1.25?cfakAc(5.2.5-2)

Ac?(A?nAps)/n(5.2.5-3)式中?c——承臺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5.2.5取值;

fak——承臺下1/2承臺寬度且不超過5m深度范圍內(nèi)各層土的地基承載力特征

值按厚度加權的平均值;

Ac——計算基樁所對應的承臺底凈面積;

Aps——為樁身截面面積;

A——為承臺計算域面積。對于柱下獨立樁基,A為承臺總面積;對于樁筏基

礎,A為柱、墻筏板的1/2跨距和懸臂邊2.5倍筏板厚度所圍成的面積;樁集中布置于單片墻下的樁筏基礎,取墻兩邊各1/2跨距圍成的面積,按條基計算?c。

?a——地基抗震承載力調(diào)整系數(shù),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采用。

當承臺底為可液化土、濕陷性土、高靈敏度軟土、欠固結(jié)土、新填土時,沉樁引起超孔隙水壓力和土體隆起時,不考慮承臺效應,取?c?0。表5.2.5承臺效應系數(shù)?csa/d345Bc/l≤0.40.4~0.8?0.8單排樁條形承臺60.32~0.380.38~0.440.44~0.500.50~0.60>60.06~0.080.08~0.100.10~0.120.15~0.180.14~0.170.17~0.200.20~0.220.25~0.300.22~0.260.26~0.300.30~0.340.38~0.450.50~0.80注:①表中sa/d為樁中心距與樁徑之比;Bc/l為承臺寬度與樁長之比。當計算基樁為非正方形排

列時,sa?A/n,A為承臺計算域面積,n為總樁數(shù)。②對于樁布置于墻下的箱、筏承臺,?c可按單排樁條基取值。

③對于單排樁條形承臺,當承臺寬度小于1.5d時,?c按非條形承臺取值。④對于采用后注漿灌注樁的承臺,?c宜取低值。

⑤對于飽和黏性土中的擠土樁基、軟土地基上的樁基承臺,?c宜取低值的0.8倍。

5.3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Ⅰ一般規(guī)定

5.3.1設計采用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樁基,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

2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樁基,當?shù)刭|(zhì)條件簡單時,可參照地質(zhì)條件一致的試樁資料,

結(jié)合靜力觸探等原位測試和經(jīng)驗參數(shù)綜合確定;其余均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樁基,可根據(jù)原位測試和經(jīng)驗參數(shù)確定。5.3.2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應按以下規(guī)定確定:

1單樁豎向靜載試驗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執(zhí)行;

2對于大直徑端承型樁,也可通過深層平板(平板直徑應與孔徑一致)載荷試驗確定極

限端阻力;

32

3對于嵌巖樁,可通過直徑為0.3m巖基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極限端阻力標準值,也可通

過直徑為0.3m嵌巖短墩載荷試驗確定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4樁的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宜通過埋設樁身軸力測試元件由靜載試

驗確定。并通過測試結(jié)果建立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與土層物理指標、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以及與靜力觸探等土的原位測試指標間的經(jīng)驗關系,以經(jīng)驗參數(shù)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Ⅱ原位測試法

5.3.3當根據(jù)單橋探頭靜力觸探資料確定混凝土預制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如無當?shù)亟?jīng)驗,可按下式計算:

Quk?Qsk?Qpk?u當psk1?psk2時psk??qsikil??pskAp(5.3.3-1)

1(psk1???psk2)(5.3.3-2)2當psk1?psk2時psk?psk2(5.3.3-3)式中Qsk、Qpk——分別為總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和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可按

表5.3.3-1取值;

u——樁身周長;

qsik——用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值估算的樁周第i層土的極限側(cè)阻力;li——樁周第i層土的厚度;

?——樁端阻力修正系數(shù),可按表5.3.3-2取值;

psk——樁端附近的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標準值(平均值)

Ap——樁端面積。

psk1——樁端全截面以上8倍樁徑范圍內(nèi)的比貫入阻力平均值;

psk2——樁端全截面以下4倍樁徑范圍內(nèi)的比貫入阻力平均值,如樁端持力層

為密實的砂土層,其比貫入阻力平均值ps超過20MPa時,則需乘以表5.3.3-3中系數(shù)C予以折減后,再計算psk2及psk1值;?——折減系數(shù),按表5.3.3-4選用。

注:①qsik值應結(jié)合土工試驗資料,依據(jù)土的類別、埋藏深度、排列次序,按圖5.3.3折線取值;圖5.3.3中,直線(A)(線段gh)適用于地表下6m范圍內(nèi)的土層;折線(B)(oabc)適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層以上(或無粉土及砂土土層地區(qū))的黏性土;折線(c)(線段odef)適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層以下的黏性土;折線(D)(線段oef)適用于粉土、粉砂、細砂及中砂。

33

???????????????????????????????????????????????????????????????????????????????????????????????????????????????????????????圖5.3.3qsk?ps曲線

②psk為樁端穿過的中密~密實砂土、粉土的比貫入阻力平均值;psl為砂土、粉土的下臥軟土層

的比貫入阻力平均值;

20

③采用的單橋探頭,圓錐底面積為15cm,底部帶7cm高滑套,錐角60。④當樁端穿過粉土、粉砂、細砂及中砂層底面時,折線(D)估算的

?數(shù)s值;

qsik值需乘以表

5.3.3-1中系

表5.3.3-1系數(shù)?s值psk/psl≤51.007.50.50≥100.33?s樁長(m)表5.3.3-2樁端阻力修正系數(shù)?值

?

l401/2系數(shù)C表5.3.3-4折減系數(shù)?psk2/psk1??51?151/2注:表5.3.3-3、表5.3.3-4可內(nèi)插取值。

5.3.4當根據(jù)雙橋探頭靜力觸探資料確定混凝土預制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對于

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下式計算:

Quk?Qsk?Qpk?uli??i?fsi???qc?Ap(5.3.4)

式中fsi——第i層土的探頭平均側(cè)阻力(kPa);

?qc——樁端平面上、下探頭阻力,取樁端平面以上4d(d為樁的直徑或邊長)范

圍內(nèi)按土層厚度的探頭阻力加權平均值(kPa),然后再和樁端平面以下1d范圍內(nèi)的探頭阻力進行平均;

?——樁端阻力修正系數(shù),對于黏性土、粉土取2/3,飽和砂土取1/2;

?i——第i層土樁側(cè)阻力綜合修正系數(shù),黏性土、粉土:?i?10.04(fsi)?0.55;砂

34

土:?i?5.05(fsi)?0.45。

注:雙橋探頭的圓錐底面積為15cm2,錐角600,摩擦套筒高21.85cm,側(cè)面積300cm2。

Ⅲ經(jīng)驗參數(shù)法

5.3.5當根據(jù)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shù)之間的經(jīng)驗關系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宜按下式估算:Quk?Qsk?Qpk?u?qsikli?qpkAp(5.3.5)式中qsik——樁側(cè)第i層土的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5.3.5-1取值;

qp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5.3.5-2取值。表5.3.5-1樁的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qsik(kPa)土的名稱填土淤泥淤泥質(zhì)土流塑軟塑可塑硬可塑硬塑堅硬土的狀態(tài)IL>10.753015301530515N63.5>10N63.5>103010N63.5>10粉土粉細砂中砂粗砂礫砂圓礫、角礫碎石、卵石全風化軟質(zhì)巖全風化硬質(zhì)巖強風化軟質(zhì)巖強風化硬質(zhì)巖注:1對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結(jié)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為主的雜填土,不計算其側(cè)阻力;2

aw為含水比,aw?w/wl,w為土的自然含水量,wl為土的液限;

3N為標準貫入擊數(shù);N63.5為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擊數(shù);

4對于預制樁,尚應根據(jù)樁長l,將表中qsk值乘以以下修正系數(shù):樁長l(m)修正系數(shù)≤50.8101.0201.1≥301.25全風化、強風化軟質(zhì)巖和全風化、強風化硬質(zhì)巖系指其母巖分別為frk≤15MPa、frk>30MPa的巖石。

5.3.6根據(jù)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shù)之間的經(jīng)驗關系,確定大直徑樁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可按下式計算:

Quk?Qsk?Qpk?u

??siqsikli??pqpkAp(5.3.6)

35

式中qsik——樁側(cè)第i層土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值時,可按本規(guī)范表5.3.5-1

取值,對于擴底樁變截面以上2d長度范圍不計側(cè)阻力;

qpk——樁徑為800mm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對于干作業(yè)挖孔(清底清白)可采用

深層載荷板試驗確定;當不能進行深層載荷板試驗時,可按表5.3.6-1取值;

?si、?p——大直徑樁側(cè)阻、端阻尺寸效應系數(shù),按表5.3.6-2取值。

u——樁身周長,當人工挖孔樁樁周護壁為振搗密實的混凝土時,樁身周長可按護

壁外直徑計算。

表5.3.6-1干作業(yè)挖孔樁(清底清白,D=800mm)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kPa)土名稱黏性土0.254D時,qpk可相應取低、中、高值。2砂土密實度可根據(jù)標貫擊數(shù)判定,N≤10為松散,1030

為密實。3當樁的長徑比l/d?8時,qpk宜取較低值。

4當對沉降要求不嚴時,qpk可取高值。

表5.3.6-2大直徑灌注樁側(cè)阻尺寸效應系數(shù)?si、端阻尺寸效應系數(shù)?p土類型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類土?si?p(0.8/d)1/5(0.8/D)1/4(0.8/d)1/3(0.8/D)1/336

表5.3.5-2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kPa)土名稱土的狀態(tài)軟塑黏性土可塑硬可塑硬塑粉土粉砂細砂中砂粗砂礫砂角礫、圓礫碎石、卵石全風化軟質(zhì)巖全風化硬質(zhì)巖強風化軟質(zhì)巖強風化硬質(zhì)巖中密、密實N>15N63.5>10N63.5>103010N63.5>10中密、密實N>15中密密實稍密中密、密實樁型l≤90.7515210~850850~17001500~23002500~3800950~17001500~26001000~16001400~22002500~40004000~60005700~7500混凝土預制樁樁長l(m)9301300~19002300~36003600~44006000~68002500~34003600~44002100~30003800~55005300~70007500~90009500~11000泥漿護壁鉆(沖)孔樁樁長l(m)5≤l30MPa的巖石。

21

Ⅳ鋼管樁

5.3.7當根據(jù)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shù)之間的經(jīng)驗關系確定鋼管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Quk?Qsk?Qpk?u?qsikil??pqpkAp(5.3.7-1)

當hb/d30MPa,介于二者之間可內(nèi)插取值。Ⅶ后注漿灌注樁

5.3.10后注漿灌注樁的單樁極限承載力,應通過靜載試驗確定。在符合本規(guī)范第6.7節(jié)后注漿技術實施規(guī)定的條件下,其后注漿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下式估算:

Quk?Qsk?Qgsk?Qgpk

?u?qsjklj?u??siqsiklgi??pqpkAp(5.3.10)

式中Qsk——后注漿非豎向加強段的總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

Qgsk——后注漿豎向加強段的總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Qgpk——后注漿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u——樁身周長;

lj——后注漿非豎向加強段第j層土厚度;

lgi——后注漿豎向加強段內(nèi)第i層土厚度:對于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當為單

一樁端后注漿時,豎向加強段為樁端以上12m;當為樁端、樁側(cè)復式注漿時,豎向加強段為樁端以上12m及各樁側(cè)注漿斷面以上12m,重疊部分應扣除;對于干作業(yè)灌注樁,豎向加強段為樁端以上、樁側(cè)注漿斷面

23

上下各6m;

qsik、qsjk、qpk——分別為后注漿豎向加強段第i土層初始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

非豎向加強段第j土層初始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初始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根據(jù)本規(guī)范第5.3.5條確定;

?si、?p——分別為后注漿側(cè)阻力、端阻力加強系數(shù),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

5.3.10取值。對于樁徑大于800mm的樁,應按本規(guī)范表5.3.6-2進行側(cè)阻和端阻尺寸效應修正。

表5.3.10后注漿側(cè)阻力加強系數(shù)?si、端阻力加強系數(shù)?p淤泥土層名稱淤泥質(zhì)土粉土細砂黏性土粉砂中砂礫砂卵石強風化巖粗砂礫石全風化巖?si1.2~1.31.4~1.82.2~2.51.6~2.02.4~2.81.7~2.12.6~3.02.0~2.53.0~3.52.4~3.03.2~4.01.4~1.82.0~2.4?p注:干作業(yè)鉆、挖孔樁,?p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減系數(shù)。當樁端持力層為黏性土或粉

土時,折減系數(shù)取0.6;為砂土或碎石土時,取0.8。

5.3.11后注漿鋼導管注漿后可替代等截面、等強度的縱向主筋。

Ⅷ液化效應

5.3.12對于樁身周邊有液化土層的低承臺樁基,當承臺底面上下分別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柔弱土層時,可將液化土層極限側(cè)阻力乘以土層液化折減系數(shù)計算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土層液化折減系數(shù)?l可按表5.3.12確定。

表5.3.12土層液化折減系數(shù)?l

?N?NNcr自地面算起的液化土層深度dL(m)?l01/31/32/32/31.0λN≤0.60.61時,取?n=1。

3中性點深度ln應按樁周土層沉降與樁沉降相等的條件計算確定,也可參照表5.4.4-2

確定。

表5.4.4-2中性點深度ln持力層性質(zhì)中性點深度比ln黏性土、粉土中密以上砂0.7~0.8礫石、卵石0.9基巖1.0/l00.5~0.6

Ⅲ抗拔樁基承載力驗算

5.4.5承受拔力的樁基,應按以下公式同時驗算群樁基礎呈整體破壞和呈非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承載力:

Nk?Tgk/2?Ggp(5.4.5-1)

Nk?Tuk/2?Gp(5.4.5-2)

注:1ln、l0——分別為自樁頂算起的中性點深度和樁周柔弱土層下限深度;2樁穿過自重濕陷性黃土層時,ln可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層為基巖除外);3當樁周土層固結(jié)與樁基固結(jié)沉降同時完成時,取ln?0;

4當樁周土層計算沉降量小于20mm時,ln應按表列值乘以0.4~0.8折減。

式中Nk——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基樁拔力;

Tgk——群樁呈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本規(guī)范第5.4.6條確定;

Tuk——群樁呈非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本規(guī)范第5.4.6條確定;

Ggp——群樁基礎所包圍體積的樁土總自重除以總樁數(shù),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GP——基樁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對于擴底樁應按本規(guī)范表5.4.6-1確定

樁、土柱體周長,計算樁、土自重。

5.4.6群樁基礎及其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的確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和乙級建筑樁基,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應通過現(xiàn)場單樁上拔

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上拔靜載荷試驗及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取值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進行。

2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群樁基礎及設計等級為丙級建筑樁基,基樁的抗拔極限載力取值

可按以下規(guī)定計算:

1)群樁呈非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

Tuk???iqsikuili(5.4.6-1)

式中Tuk——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ui——樁身周長,對于等直徑樁取u??d;對于擴底樁按表5.4.6-1取值;

可按本規(guī)范表5.3.5-1取值;qsik——樁側(cè)表面第i層土的抗壓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

?i——抗拔系數(shù),可按表5.4.6-2取值。

表5.4.6-1擴底樁破壞表面周長ui自樁底起算的長度li≤(4~10)d>(4~10)dui?D?d注:li對于軟土取低值,對于卵石、礫石取高值;li取值按內(nèi)摩擦角增大而增加。表5.4.6-2抗拔系數(shù)?

27

土類砂土黏性土、粉土注:樁長l與樁徑d之比小于20時,?取小值。?值0.50~0.700.70~0.802)群樁呈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

1Tgk=ul??iqsikli(5.4.6-2)

n式中ul——樁群外圍周長。

5.4.7季節(jié)性凍土上輕型建筑的短樁基礎,應按以下公式驗算其抗凍拔穩(wěn)定性:

?fqfuz0≤Tgk/2?NG?GgP(5.4.7-1)

?fqfuz0≤Tuk/2?NG?GP(5.4.7-2)

式中?f——凍深影響系數(shù),按表5.4.7-1采用;qf——切向凍脹力,按表5.4.7-2采用;z0——季節(jié)性凍土的標準凍深;

Tgk——標準凍深線以下群樁呈整體破壞時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本規(guī)范

第5.4.6條確定;

Tuk——標準凍深線以下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本規(guī)范第5.4.6條確定;

NG——基樁承受的樁承臺底面以上建筑物自重、承臺及其上土重標準值。

表5.4.7-1?f值標準凍深(m)z0?2.01.02.0?z0?3.00.9z0?3.00.8?f表5.4.7-2凍脹性分類土類黏性土、粉土砂土、礫(碎)石(黏、粉粒含量>15%)qf(kPa)值凍脹60~8020~30強凍脹80~12040~80特強凍脹120~15090~200弱凍脹30~60

據(jù)承臺等效面積的計算分塊矩形長寬比a/b及深寬比zi/b=2zi/Bc,由本規(guī)范附錄D確定;其中承臺等效寬度Bc?BAc/L;B、L為建筑物基礎外緣平面的寬度和長度;

F——荷載效應準永久值組合下,作用于承臺底的總附加荷載(kN);

?p——基樁刺入變形影響系數(shù);按樁端持力層土質(zhì)確定,砂土為1.0,粉土為1.15,

黏性土為1.30。

?——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取1.0。

5.7樁基水平承載力與位移計算

Ⅰ單樁基礎

5.7.1受水平荷載的一般建筑物和水平荷載較小的高大建筑物單樁基礎和群樁中基樁應滿足下式要求:

式中Hik——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基樁i樁頂處的水平力;

Hik?Rh

(5.7.1)

Rh——單樁基礎或群樁中基樁的水平承載力特征值,對于單樁基礎,可取單樁的水

平承載力特征值Rha。

5.7.2單樁的水平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對于受水平荷載較大的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樁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水恬靜載試驗確定,試驗方法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執(zhí)行。

2對于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鋼樁、樁身正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樁,可根據(jù)靜載試驗結(jié)果取地面處水平位移為10mm(對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對應的荷載的75%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3對于樁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樁,可取單樁水恬靜載試驗的臨界荷載的75%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4當缺少單樁水恬靜載試驗資料時,可按以下公式估算樁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樁的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