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_第1頁
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_第2頁
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_第3頁
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_第4頁
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筏形基礎平法識圖演示文稿現在是1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筏形基礎平法識圖現在是2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壹筏板基礎的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筏板基礎的基礎知識1、筏板基礎的分類及組成造價通造價實戰(zhàn)培訓專家基礎主梁基礎平板梁板式筏形基礎基礎次梁基礎梁跨中平板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構造一構造二基礎平板現在是3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平板式現在是4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平板式筏形基礎現在是5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現在是6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現在是7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壹筏板基礎的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筏板基礎的基礎知識造價通造價實戰(zhàn)培訓專家現在是8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制圖規(guī)則

現在是9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的分類 高板位梁板式筏基(梁頂與板頂一平)梁板式筏基 低板位梁板式筏基(梁底與底頂一平)

中板位梁板式筏基(板在梁的中部)

現在是10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二)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現在是11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筏板基礎平法施工圖,是利用平面圖把所有信息都表達在平面圖上形成平面注寫方式,特別復雜的輔以截面注寫方式。梁板式筏形基礎一般規(guī)定當繪制基礎平面布置圖時,應將所支承的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或混合結構的柱、墻平面一起繪制。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將其分解為基礎梁和基礎底板分別進行表達?,F在是12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構件編號現在是13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3.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的平面注寫

的平面注寫方式為:具體內容如下:基礎平板編號截面尺寸配筋

基礎梁底面標高高差(相對于筏形基礎平板底面標高)

3.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的平面注寫

基礎主梁JZL與基礎次梁JCL

的平面注寫方式為:具體內容如下:基礎平板編號截面尺寸配筋

基礎梁底面標高高差(相對于筏形基礎平板底面標高)必注內容選注內容集中標注原位標注JZL、JCL、LPB現在是14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JZL和JCL集中標注具體規(guī)定如下:

(1)注寫基礎梁編號(2)注寫基礎梁截面尺寸。以b×h,表示梁截面寬度與高度。當為加腋梁時,用b×hYc1×c2表示,其中c1為腋長,

c2為腋高。

(3)注寫基礎梁的配筋

1)注寫基礎梁箍筋①當采用一種箍筋間距時,注寫鋼筋級別、直徑、間距與肢數(寫在括號內)②當采用兩種箍筋時,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從基礎梁兩端向跨中的順序注寫。先注寫第1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數),在斜線后再注寫第2段箍筋(不再加注箍數)現在是15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2)注寫基礎梁的底部、頂部及側面縱向鋼筋①以B打頭,先注寫梁底部貫通縱筋(不應少于底部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1/3),當跨中所注根數少于箍筋肢數時,需要在跨中加設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寫時,用加號“+”將貫通縱筋與架立筋相聯,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后面的括號。②以T打頭,注寫梁頂部貫通縱筋值。注寫時用分號“;”將底部與頂部縱筋分隔開,如有個別跨與其不同,按原位注寫的規(guī)定標注。③當梁底部或頂部貫通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F在是16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④以大寫字母G打頭注寫基礎梁兩側面對稱設置的縱向構造鋼筋的總配筋值(當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時,根據需要配置)。當需要配置抗扭縱向鋼筋時,梁兩個側面設置的抗扭縱向鋼筋以N打頭?,F在是17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4)注寫基礎梁底面標高高差有高差時:如“高板位”與“中板位”基礎梁的底面與基礎平板底面標高的高差值。無高差時不注:如“低板位”筏形基礎的基礎梁。指相對于筏形基礎平板底面標高的高差值高板位中板位低板位現在是18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實例現在是19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JZL和JCL原位標注具體規(guī)定如下:(1)注寫梁端(支座)區(qū)域的底部全部縱筋,系包括已經集中注寫過的貫通縱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1)當梁端(支座)區(qū)域的底部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F在是20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3)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配置不同時,需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

4)當梁端(支座)區(qū)域的底部全部縱筋與集中注寫過的貫通縱筋相同時,可不再重復做原位標注。

5)加腋梁加腋部位鋼筋,需在設置加腋的支座處以Y打頭注寫在括號內?,F在是21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

(2)注寫基礎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梁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數注在括號內),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相同時,可在基礎梁平法施工圖上同一注明,少數與統一注明值不同時,再原位標注。

(3)當基礎梁外伸部位變截面高度時,在該部位原位注寫b×h1/h2,h1為根部截面高度,h2為盡端截面高度。

(4)注寫修正內容。當在基礎梁上集中標注的某項內容(如梁截面尺寸、

箍筋、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或架立筋、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梁底面標高高差等)不適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時,則將其修正內容原位標注在該跨或該外伸部位,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F在是22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23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3.外伸部位的變截面高度尺寸現在是24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25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的平面注寫

板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的集中標注

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的原位標注集中標注引注位置應在所表達的相同板區(qū)雙向均為第一跨(X與Y雙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圖面從左至右為X向,從下到上為Y向)板區(qū)劃分條件板厚相同、基礎平板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配置相同的區(qū)域為同一板區(qū)現在是26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1)注寫平板的編號。(2)注寫基礎平板的截面尺寸。注寫h=XXX表示板厚。(3)注寫基礎平板的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及其總長度。先注寫X向底部(B打頭)貫通縱筋與頂部(T打頭)貫通縱筋及縱向長度范圍;再注寫Y向底部(B打頭)貫通縱筋與頂部(T打頭)貫通縱筋及縱向長度范圍。貫通縱筋的總長度注寫在括號中,注寫方式為“跨數及有無外伸”,其表達形式為(xx)(無外伸)、(xxA)(一端有外伸)或(xxB)(兩端有外伸)。注:基礎平板的跨數以構成柱網的主軸線為準;集中標注規(guī)定現在是27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28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當某跨底部貫通縱筋或頂部貫通縱筋的配置,在跨內有兩種不同間距時,先注寫跨內兩端的第一種間距,并在前面加注縱筋根數(以表示其分布的范圍);再注寫跨中部的第二種間距(不需加注根數);兩者用“/”分隔。LPB1h=500X:B12C22@200/150;T10C20@200/150;(5B)Y:B12C20@250/200;T10C18@250/200;(7A)現在是29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30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原位標注注寫位置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達(當在基礎梁懸挑部位單獨配置時則在原位表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基礎梁外伸部位),垂直于基礎梁繪制一段中粗虛線,在虛線上注寫編號(如①、②等)、配筋值、橫向布置跨數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內容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向兩邊跨內的伸出長度值注寫在線段的下方位置。當該筋向兩側對稱伸出時,可僅在一側標注,另一側不注;當布置在邊梁下時,向基礎平板外伸部位一側的伸出長度與方式按標準構造,設計不注。底部附加非貫通筋相同者,可僅注寫一處,其他只注寫編號。現在是31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注寫修正內容當集中標注的某些內容不適用于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區(qū)的某一板跨時,應由設計者在該板跨內注明,施工時應按注明內容取用。注:當若干基礎梁下基礎平板的底部非貫通縱筋配置相同時(其底部、頂部的貫通縱筋可以不同),可僅在一根基礎梁下做原位注寫,并在其他梁上注明“該梁下基礎平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同XX基礎梁”現在是32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隔一布一”

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貫通縱筋交錯插空布置,即“隔一根貫通縱筋,布一根非貫通縱筋”,其標注間距與底部貫通縱筋相同(兩者實際組合后的間距為各自標注間距的1/2)。非貫通縱筋的直徑可以和貫通縱筋相同,也可以不同。施工布置時,第一根鋼筋應布置貫通縱筋。現在是33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實例現在是34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系在基礎平面布置圖上采用平面注寫方式表達。(三)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①平板式筏形基礎由柱下板帶、跨中板帶構成;柱下板帶ZXB與跨中板帶KZB的平面注寫分板帶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的集中標注板帶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的原位標注兩部分。②當設計不分板帶時,則可按基礎平板BPB進行表達。

現在是35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板帶注寫實例現在是36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柱下板帶、跨中板帶的平面注寫集中標注的內容有:

編號:截面尺寸用b=xxxx表示板帶寬度(基礎平板厚度在圖注中說明)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底部與頂部非貫通縱筋的注寫規(guī)則與布置方式與梁板式筏形基礎的基礎平板相同?,F在是37頁\一共有41頁\編輯于星期一原位標注的內容有:底部附加非貫通筋注寫內容以一段與板帶同向的中粗虛線代表附加非貫通筋柱下板帶:貫穿其柱下區(qū)域繪制跨中板帶:橫貫柱軸線繪制在虛線上注寫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的編號、鋼筋級別、直徑、間距,以及自柱中線分別向兩側跨內的伸出長度值?,F在是38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