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樣板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
《雨的四季》
【課標分析】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guī)范書寫。
2.能熟練的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
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隨文學習基本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
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表達自己
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nèi)涵。
4.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了解文章的體
裁,能夠區(qū)分寫實與虛構(gòu)作品。
5.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復述、轉(zhuǎn)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
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6.寫作要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它是寫景抒情散文。要在整
體把握散文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美,賞析散文的畫面美及
其情趣美。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能夠提升學生鑒賞水平,培養(yǎng)他們熱
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趣。因此,賞析好本文,對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會有一定幫
助。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筆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點,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
2、運用自讀、誦讀等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分析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課文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
生自主鑒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2、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并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對于散文這一文學體裁,也已不陌
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文本內(nèi)容對他們不陌生,教學本文容易引發(fā)
他們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學生基本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梳理情節(jié)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內(nèi)
容,體驗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的語言,感受文章所表現(xiàn)美,還有
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注意使用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的策略。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字詞“粗獷癢嗦嗦誘惑靜謐蒞臨吝嗇咄咄逼人”
2、體會作者筆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點,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
3、運用自讀、誦讀等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4、引導學生分析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課文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
生自主鑒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5、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并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構(gòu)建動場】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合諧而又美麗的旋律,只有細心
傾聽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
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著萬物也浸潤著人的心靈。被譽為中
國抒情詩的當代詩人劉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這樣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領略雨的美、領略散文的
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樂圖片。
學生說觀感
(二)拜訪作者
劉湛秋,男,安徽蕪湖人,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詩刊》前副主編,
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生命的歡樂》、《無題抒情詩》、《人愛情風
景》,散文詩集《遙遠的吉他》,論文集《抒情詩的旋律》等共22種。
二、【自主學習】
活動一:聽雨篇
1、師生共同誦讀文本。感受作者的優(yōu)美文采。
2.請簡要概括文中描繪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設計意圖】達成目標2,初步感知文本。概括事物特點。
三、【合作交流】
活動一品雨篇
勾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這句運用了(感官、寫作手法或修
辭、特點.)”表述出來。
作者通過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態(tài),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
角度描繪了春雨美麗、嬌媚的特點。擬人句子: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
吧!但這時候,雨已經(jīng)化妝了,它經(jīng)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表達作
用:“化妝了”,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
態(tài)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
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小草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
才能聽到的沙沙聲。”運用比擬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向我們展示出雨后春景;”雨,
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力,你給我的
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边\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的給
我們展示了對雨的熱愛。
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fā)的
葉子,簡直就起伏著綠茵茵的波浪““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樹,以及她
的每一個部分擬人化,形象化,使之整體富有人的形態(tài),“明亮的眼睛”“手臂頓
時柔軟”“萌發(fā)的葉子像綠蔭的波浪”更加替下了書的生動,形象,也給了讀者不
一樣的感受
活動二:悟雨篇
1、文章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2、作者說:“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qū)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p>
那么在春雨到來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樣的呢?
3、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會把《雨的四季》寫得美輪美奐,打動人心?
調(diào)動感官顯色彩
巧用修辭繪神韻
按照順序?qū)哟吻?/p>
融情入景巧抒情
活動三:炫雨篇
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關雨的詩詞、歌曲、諺語、文學作品、電影
美文四讀
音韻美正確讀
意蘊美理解讀
境界美品味讀
人性美感情讀
【設計意圖】達成目標4,學會分析,善于聯(lián)想想象。
四、【綜合建?!?/p>
課外拓展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劉湛秋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像飄落的羽毛
像一陣愛的撫摸
秋天,異樣的恬靜
蘋果神秘地掛上白霜
沒體驗過那么柔軟的陽光
像一只解纜的船
像滾動的絨線球
西風揚起藍透了的云帆
楓葉在偷偷地把你張望
也許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闊
也許幸福會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攪動一次
心靈便有一千種和諧的音響
教師小結(jié):歲月像一條長河從我們的生命中緩緩流過,總會有一些東西觸動我
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件事,也許是一處風景。只要你熱愛
生活,就能在孤單時享受寂寞的美麗,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風雨中想見七色
的彩虹!讓我們一起睜開慧眼去書寫美好的生活吧!
【設計意圖】達成目標5.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珍愛生命。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2
《雨的四季》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
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
“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
用。
【教學設想】
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diào)動學生共同分析
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
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蹙S《山居秋暝》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絕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K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茏现ァ耳p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钆数垺稄V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jīng)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nèi)練寫,
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mì)蒞臨(lì)吝嗇(lìn)(sè)
咄咄逼人(duō)粗獷(guǎng)干澀(sè)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雨的四季》教學設計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jié)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贊美之
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jié)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jīng)雨洗淋后的情態(tài)。這樣寫有什么好
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xiàn)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
然。間接抒發(fā)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
2、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的時節(jié),給人安靜與
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凈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jīng)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濕潤、明亮與溫
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贊美
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并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為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3
《雨的四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生字詞。
2.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學會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難點:欣賞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培養(yǎng)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
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對于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主
閱讀能力,每個人都有見過雨,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不陌生,教學本文容易引發(fā)他們的
情感體驗,為學習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基本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
梳理情節(jié)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體驗作者情感。在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品
味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文章所表現(xiàn)美的方面,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注意使用學生
自學和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的策略。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
寫雨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薄八鉃囦偾绶胶?,山色空蒙雨亦
奇?!薄昂谠品凑谏?,白雨跳珠亂入船?!庇暝诠糯娙斯P下,已經(jīng)被寫得如
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
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去領略雨的美、領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樂圖片。(學生說觀感)
二、自主學習——聽雨篇
1.自查資料,拜訪作者。
劉湛秋,男,安徽蕪湖人,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詩刊》前副主編,
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生命的歡樂》《無題抒情詩》《人?愛情?風
景》,散文詩集《遙遠的吉他》,論文集《抒情詩的旋律》等。
2.師生共同誦讀文本。感受作者的優(yōu)美文采。
3.請簡要概括文中描繪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
勾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
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寫作手法或修辭、特點)加以賞析描述,教
師點評。
示例1:“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jīng)化了妝,
它經(jīng)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這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化了妝”,
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態(tài)美,表達出了
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示例2:“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
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薄靶〔菟坪跸駨吞K的蚯蚓一樣翻動,
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边\用比擬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出雨后
春景;“雨,我的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
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
等手法形象地給我們展示了對雨的熱愛。
示例3:“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
而那萌發(fā)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边\用擬人、比喻的手法,
把整棵樹,以及她的每一個部分擬人化,形象化,使之整體富有人的形態(tài),“明亮
的眼睛”“手臂頓時柔軟”“萌發(fā)的葉子像綠茵茵的波浪”更加生動、形象,也給
了讀者不一樣的感受。
四、討論探究——悟雨篇
1.齊讀第一段和最后兩段,思考:這段與前文有怎樣的關系?表達了作者怎樣
的思想感情?
首尾呼應。結(jié)尾的“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再次強調(diào)了雨的
“美”和自己對雨的喜愛,表達出對雨的渴望和愛戀之情。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
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托了作者對雨的贊美與喜愛,表現(xiàn)了作者對
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文章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diào)一個“雨”字顯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滿靈
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3.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會把《雨的四季》寫得美輪美奐,打動人心?
調(diào)動感官顯色彩
巧用修辭繪神韻
按照順序?qū)哟吻?/p>
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放飛心靈,仿寫篇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以上種種事物特征描寫得淋漓盡致。下面讓我們學習這種
方法也來寫一種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寫一幅
你所想象的夏雨過后圖。
示例:夏雨無常,時而陰云連連,溫柔委婉,造就梅雨時節(jié);時而疾風急進,
粗獷強悍,夾雜著電閃雷鳴。
結(jié)束語: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筆下沒有生命的樹生機盎然,沒有情感的花意態(tài)嬌羞,
沒有聲音的成長沙沙作響,沒有味道的空氣四溢芳香。這種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細
膩的筆觸、秀美的文字向我們講述著雨的四季。它們被作者飽含溫情乃至熱情的情
感人格化了,一支神來之筆點染了四季,一支生花之筆寫活了萬物。只要我們用心
去感悟生活,同樣也會發(fā)現(xiàn)“美”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雨的四季喜雨繪雨春雨美麗嬌媚夏雨熱烈粗獷秋雨端莊沉思冬雨平靜自然贊雨
由衷喜愛熱情贊美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4
《古代詩歌四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
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賞讀
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
2、背誦四首詩,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佳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古詩文修養(yǎng),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染。
教學重點:
1、體會四首詩的意思。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國的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分別有哪幾種文
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
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師: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
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學習《觀滄?!?/p>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
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
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
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2、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停頓
(2)生齊讀,師指導其不足之處
(3)生自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3、研讀詩歌
(1)教師講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
了作者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遍_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
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
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
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寫山島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
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
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
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
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2)學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
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
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
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
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
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jié):“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
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
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
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4、學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1、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
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2、朗讀
3、研習詩歌內(nèi)容:
⑴疏解詩句:
客路,指旅途。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
應。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
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⑵整體把握:
①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
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
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③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明確:
①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
奔波之意。
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俺逼健币徽Z,
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③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
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⑶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jié)尾一聯(lián)的作用,也就是說
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
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
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
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
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4、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研讀《聞王昌齡左前龍標遙有此寄》
教學目標:
1.有節(jié)奏地朗讀詩歌
2.通過自己的合理想像體會詩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頭語言描繪想像的畫面,營造意境。
教學流程:
一.文學常識介紹
李白(字、號、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別作品
體裁:七言絕句送別詩
二.釋題
人物、事件、距離
三.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自讀、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找出壓韻的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到的景色(楊花、子規(guī))
3.景物的特點
楊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規(guī):啼叫聲哀鳴(不如歸去)
4.眼見飄墜的柳絮,耳聞子規(guī)哀鳴,本已撩人愁思,卻又傳來好友被貶的消
息。(事件)
5小結(jié):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遠方的羈旅之苦。
6.友人遠去,詩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與明月)
7.再讀課文,表現(xiàn)對友人的思念與同情。
四、拓展
1.借月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假設你是月亮,到了龍標。你將會對月亮說些什么。
五.學生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收集相關名句,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
【二】、指導自讀《天凈沙?秋思》
1、解題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
家。所作雜劇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黃粱夢》等15種。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
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
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
2、朗讀
補充解釋: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
可調(diào)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
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
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
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
來,肝腸寸斷。
4、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
次作簡要分析。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
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
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
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
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斷腸人在天涯”是點晴之
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
作鋪墊。
5、背誦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5
《古代詩歌四首》
精彩開篇詞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
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在課外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優(yōu)秀的古代
詩詞,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xù)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代詩詞,領會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講究煉字煉句的創(chuàng)作精神。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了解詩詞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觀滄海
一、新課導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是英
雄,有人說他是奸雄,今天我們閱讀他的《觀滄?!?,也許你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
會有更客觀的認識。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根據(jù)拼音寫出恰當?shù)脑~語。
(cāng)滄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xiāo)(sè)蕭瑟
2.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澹澹:水波搖蕩。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漢:銀河。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至:極。
何:多么。
若:好像。
臨:登上。
3.文體知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觀滄?!?。而唐朝
新出現(xiàn)的絕句、律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次北固山下》和《錢塘湖春行》。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guī)
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xiàn)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
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
《天凈沙秋思》。
4.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
充軍事力量?!皰短熳佣钪T侯”后,先后滅呂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
敗兵強地廣的袁紹,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
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常借詩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
報負。其詩氣魄雄偉,慷慨悲壯,是文學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恫匠鰪B門行》《蒿
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5.背景鏈接
《觀滄?!肥遣懿俚拿?,他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
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
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jié)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
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zhàn)中,曹操終于取得決
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xiàn)
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
一次多么重要的戰(zhàn)爭了。而《觀滄?!氛潜闭鳛趸竿局薪?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
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
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
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因而成為一篇
優(yōu)秀的作品。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交流點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結(jié)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向東進發(fā)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高聳陡立。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就用歌唱來暢抒心中的情懷吧。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交流點撥】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交流點撥】第1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景)
第3層(9~12句):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想象)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形象的?
【交流點撥】(1)“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
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
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原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
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三)深層探究
1.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句?
【交流點撥】“東臨碣石,以觀滄?!保_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
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
勃勃英姿?!坝^”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
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
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lián)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開大海的
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展現(xiàn)
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
3.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借助什
么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點撥】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
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四)熟讀成誦
四、板書設計
水:澹澹山島:竦峙(壯麗氣勢)
實景--借景抒情
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向榮姿態(tài))
日月:運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虛景博大胸襟
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
五、拓展延伸
請你搜集幾句有關“胸襟”“抱負”“志趣”的詩句。
【交流】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④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第二課時次北固山下
一、新課導入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
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
客路:旅途。
風正:風順。
懸:掛。
殘夜: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
2.作者簡介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官
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其詩流傳不多。
3.背景鏈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灣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游歷江南時所作,格調(diào)壯美,意
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fā)展的前景。據(jù)說,宰相張說曾親自將這首詩題寫于
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交流點撥】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結(jié)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綠水之中行舟。
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
意。
思念故鄉(xiāng)的家書要傳到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交流點撥】首聯(lián):點題。“青山”指北固山。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
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钟玫煤茫骸俺逼健?,
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本?,又是為頸聯(lián)中“江
春”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
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聯(lián):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
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
他傳遞家書了。全詩陳陳相因,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交流點撥】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
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三)深層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
【交流點撥】“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
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帮L正一帆懸”
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
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
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為該如何理
解呢?
【交流點撥】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無
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
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
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
量。
(四)熟讀成誦
四、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首聯(lián):旅途奔波之意借
頷聯(lián):恢弘闊大之景景
頸聯(lián):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抒
尾聯(lián):思鄉(xiāng)之情情
五、拓展延伸
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陪伴著無數(shù)的詩人,同時無數(shù)的詩人
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詩。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
界。思鄉(xiāng)實際上已經(jīng)成了一個“結(jié)”,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jié)”。在你所積
累的詩歌中,哪些詩句抒寫了鄉(xiāng)愁?
【交流】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②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③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
首》
④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⑤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⑥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第三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新課導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
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
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
氏長慶集》傳世,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
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lián),頸聯(lián)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鏈接
《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
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zhì)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
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的七言律詩,抒發(fā)了自己
對西湖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結(jié)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
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
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
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
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zhuǎn)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
“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
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
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
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
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
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
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jié)。
(三)熟讀成誦
四、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云舒
賈公亭游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多草淺
游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五、拓展延伸
積累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句。
【交流】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四課時天凈沙秋思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
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
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文體知識
《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題目。
2.作者簡介
《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是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
甫、_白樸被稱為“雜劇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3.背景鏈接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工合同范本 社保版
- 冰箱商品買賣合同范本
- 與木工簽約合同范本
- 兩融合合同范本
- 價格變更合同范本
- 2024年周口市扶溝縣公益性崗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錢塘校區(qū)招聘醫(yī)師崗筆試真題
- 業(yè)主簽按揭合同范本
- 加固修繕合同范本
-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第三單元第三節(jié) 網(wǎng)上交流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調(diào)頻儲能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4年加氫站技術規(guī)范
- 小學思政培訓
- 《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技術課件教程》
- 2025年度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會計法律法規(guī)答題活動測試100題答案
- 第15課 人機對話的實現(xiàn) 說課稿 六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001
- 消防維保年度工作計劃
- 統(tǒng)編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綜合測試卷(含答案)
- 棗莊學院《電力拖動與自動控制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醫(yī)師手術權(quán)限申請流程
- 2025年四川省宜賓敘州區(qū)事業(yè)單位考調(diào)83人歷年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