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期中試題匯總 部編版遍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期中試題匯總 部編版遍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期中試題匯總 部編版遍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期中試題匯總 部編版遍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名著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期中試題匯總 部編版遍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下《經(jīng)典常談》各地期中試卷真題練習一、命題題型《經(jīng)典常談》作為新加入的必考閱讀,各地期中考試都是怎樣考的?有哪些題型?通過各地期中真題匯總,考察主要有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閱讀理解題,綜合探究題。但填空題相對較少。真題匯總:1.填空題。例如(2023無錫市錫北片)讀書卡片:作品:《經(jīng)典常談》作者:____________(1)2.選擇題。例如(2023江蘇句容市)《經(jīng)典常談》中說,造宇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依據(jù)你的理解“江,河,湖,海”四個字屬于()造字法。A.形聲B.指事C.會意D.象形3.簡答題例如(2023南京市鼓樓區(qū))小語在閱讀《經(jīng)典常談》時發(fā)現(xiàn),后人解詩通常采用“斷章取義”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訓學生做學問應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使得詩篇原本的意義逐漸模糊。你是否贊同這樣的寫詩、解詩方式,談談你的看法。—————————————————————————————————————————————————————————————————————————————————————————————————————————————————————4.閱讀理解題。(』)設置一個片段。(2022-2023泰州市姜堰區(qū)期中卷)閱讀名著?經(jīng)典常談?戰(zhàn)國策》選段,回答問題。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辦才,給人家畫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yè)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翻覆,在他們看來是沒有什么的。本來呢,當時七雄分立,沒有共主,沒有盟主,各干各的,誰勝誰得勢。國際間沒有是非,愛幫誰就幫誰,反正都一樣。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yè)的態(tài)度。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抹角投其所好。以上語段中的“他們”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們的什么特點?(3分)——————————————————————————————————————————————————————————————————————————————(2)《經(jīng)典常談》是給中學生看的書,朱自清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請以選段為例簡單分析說明。(4分)————————————————————————————————————————————————————————————————————————————————————————————————————————————————————————————————————————————————————————————(2)設置多個片段。(2023常州市溧陽市)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題目(3分)【文段一】他就按著借用的辦法,根據(jù)他教授學生的需要,斷章取義地來解棒那些詩篇。后來解釋《詩經(jīng)》的儒生都跟著他的腳步走?!疚亩味渴谴竺珓?chuàng)始《詩經(jīng)》的注解,傳給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東漢人,他是專給《毛傳》作《箋》的,有時也采取別家的解說:不過利家的解說在原則上也還和毛氏一鼻孔出氣…(選自《經(jīng)典常談》)(1【文段一】中毛氏給(詩經(jīng)》做的注解書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為什么說“別家的解說在原則上還和毛氏一鼻孔出氣”?(2分)——————————————————————————————————————————————————————————————————————————————5.探究題(2023鹽城市東臺市第四聯(lián)盟)根據(jù)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jié)果。(2分)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個人的象形:頭、發(fā)眼、身軀、兩臂俱全,雙手擺開呈現(xiàn)一種強而有力的架式。②中國自古就有“文章光華禮儀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為“大”之意。探究結(jié)果:我國古稱“華夏”,意思就是_________。二、命題形式1情境式情境式命題越來越多地走進試卷,2022版新課標的命題理念逐漸成為各地命題者的共識,并落實到試題之中,在這次期中試題中情境式的試題占了大多數(shù)。設置的情境大致有以下6類:(1)設置讀書分享會。(2023湖州吳興區(qū))801班開展了集體閱讀《經(jīng)典常談》的讀書活動,活動后又舉辦了閱讀分享會,請你參與完成以下任務。設置讀書卡片讀書卡片:作品:《經(jīng)典常談》作者:(1)___________(1分)作品內(nèi)容:A:這本書介紹了眾多經(jīng)典著作,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C:《說文解字》篇是我們學習、研究古漢字體系,探究漢字起源的重要參考書目。D:這本書對知識的講解精辟,且通俗流暢,深入淺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設置讀書筆記(2023江蘇江陰市)名著閱讀(7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邊閱讀《經(jīng)典常談》,一邊進行知識整理和心得總結(jié),請你幫助他完成讀書筆記的撰寫?!?)設置提建議。(2022-2023嵊州市期中卷)《經(jīng)典常談》成為統(tǒng)編版教材推存閱讀書目,中華書局決定面向中學生重新出版。編輯部草擬了以下三句話作為書籍腰封內(nèi)容。你建議選擇哪句,并簡要闡述理由?!?5)設置閱讀座談會。(2023無錫市錫山區(qū))語文老師組織了“和朱自清一起?談’經(jīng)典——《經(jīng)典常談》閱讀座談會”,請你參與并完成下表。(6)設置師生情境對話。(2023江蘇徐州市邳州市)10.名著閱讀。老師:我們應該怎樣悅讀《經(jīng)典常談》昵?小宇:我們可以結(jié)合平時所學,選擇性閱讀相關內(nèi)容。比如學習《萊葭》時可以讀讀《經(jīng)典常談》中的(1)《——》(2分)這一篇目。還可以根據(jù)興趣或需要進行選擇性閱讀,比如對漢字文化感興趣,可以閱讀《經(jīng)典常談》中的(2)《______》(2分)這一篇目?!?.表格式原句原義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鮮克有終。原意是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jīng)常不了了之,沒個結(jié)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2(2023寧波東吳咸祥等八校聯(lián)考)請你仿照示例,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詩經(jīng)》第四》一章的內(nèi)容以及語文素養(yǎng)積累,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2023八下期中考試《經(jīng)典常談》真題匯編1.(2023江蘇句容市)《經(jīng)典常談》中說,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依據(jù)你的理解“江、河、湖、?!边@四個字屬于()造字法。A.形聲B.指事C.會意D.象形1.A2.(2023江蘇句容市)《經(jīng)典常談》中寫到“詩的源頭是_____________A.散文B.歌謠C.詩經(jīng)D.樂府2.B3.(2023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下列有關《經(jīng)典常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傳習錄》等經(jīng)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內(nèi)容,是介紹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之作。B.“樂”在古代與“禮”并稱,但樂實在是禮的一部分,附屬于禮?!皹贰卑ǜ韬臀?,它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這樣自然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情。C.在古代,“詩言志”中的“志”總是關聯(lián)著政治或者敦化作用,人們用這樣的觀點去解讀作用。D.《經(jīng)典常談》中“四書第七”提到“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春秋》。從前私塾入學都是從“四書”學起。(2023寧波東吳咸祥等八校聯(lián)考)請你仿照示例,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詩經(jīng)》第四》一章的內(nèi)容以及語文素養(yǎng)積累,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義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鮮克有終。原意是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jīng)常不了了之,沒個結(jié)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2D有誤“四書”應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1.為人做事要有始有終,矢志不渝。2.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幫助自己改正缺點。(2022-2023杭州臨平區(qū)聯(lián)考)同學們朗誦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詩文,小周發(fā)現(xiàn)這些詩文在《經(jīng)典常談》中都有提到。請在下面表格中填入合適的選項,使之匹配。(3分)朗讀詩文《經(jīng)典常談》篇目手如柔荑注,膚如凝脂,領注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注兮,美目盼注。1._________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___________(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3.___________《尚書》第三B?!对娊?jīng)》第四C.《戰(zhàn)國策》第八D.《辭賦》第十一B2.D3.C(3分,各一分)6.(2022-2023杭州市臨平區(qū)聯(lián)考)你認為當下中學生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有何意義?請聯(lián)系自身談談你的認識。(4分)—————————————————————————————————————————————————————————————————————————————————————————————————————————————————————6.“認識”示例:①閱讀《經(jīng)典常談》,是繼承傳統(tǒng)的一種必要方式。②《經(jīng)典常談》蘊含著傳統(tǒng)美德,中學生生閱讀國學經(jīng)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③閱讀《經(jīng)典常談》,有助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積累文化常識。④閱讀《經(jīng)典常談》,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經(jīng)典的習慣。(4分。認識2分,任意一點即可;聯(lián)系自身2分)7.(2023湖州吳興區(qū))801班開展了集體閱讀《經(jīng)典常談》的讀書活動,活動后又舉辦了閱讀分享會。請你參與,完成以下任務。(1)下列關于《經(jīng)典常談?(周易〉第二》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八卦中,乾是地,是母等;坤是天,是父等;震是雷,是長子等;巽是風,是長女等;坎是水,是心病等;離是火,是中女等;艮是山,是太監(jiān)等;兌是澤,是少女等。B.人們將八卦重起來,兩卦重作一個,按照算學里錯列與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數(shù)。C.《周易》里一卦有六畫,每畫叫作一交一一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數(shù)的。D.儒家就在陰陽家和道家學說的影響之下,給《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種新解釋。這些新解釋并非在忠實的、確切的解釋卦、交辭,其實是借著卦、爻辭發(fā)揮他們的哲學。(2)對于如何讀《經(jīng)典常談》,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推薦選擇性閱讀方法,有的推薦循序漸進式閱讀方法,對此,請你結(jié)合本書特點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談兩點看法。(4分)7.(1)A(2)(4分)示例一:推薦選擇性閱讀方法。這部作品不僅講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而且講了歷史的經(jīng)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以及諸子、辭賦、詩、文等的經(jīng)典,簡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經(jīng)典學史,大家可以根據(jù)問讀需要,理性地、有目的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學習,領會不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蒂給我們的啟示。示例二:推薦循序漸進式閱讀方法。從編寫體例看,“經(jīng)史子集”的順序,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脈絡;從思維邏輯看,“小學”起步,更符合中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能圍繞讀書方法,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給出兩點看法,一點2分)8.(2023無錫市新吳區(qū))名著閱讀。(6分)(1)想了解屈原的愛國情感,根據(jù)你讀《經(jīng)典常談》的經(jīng)驗,應選擇院讀的是()(2分)A.《說文解字》第一B.四書第七C.《周易》第二D.辭賦第十一(2)請你根據(jù)《說文解字》中對造字條例的解釋,完成后面題目。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五是“轉(zhuǎn)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宇,意義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zhuǎn)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字。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2分)A.漢字“人”“女”“馬”木”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本”字,在“木”下部加一橫,指樹根,“本”是會意字。C.“江”是形聲字,左邊的三點是水是形旁,右邊的工是聲旁。D.“令”本義是發(fā)號,假借為“縣令”的“令”,這是假借文字。8.(1)D(2)B9.(2023南京市鼓樓區(qū))小語在閱讀《經(jīng)典常談》時發(fā)現(xiàn),后人解詩通常采用“斷章取義”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訓學生做學問應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使得詩篇原本的意義逐漸模糊。你是否贊同這樣的寫詩、解詩方式,談談你的看法。(3分)9.同意,寫詩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情緒,在表達當前情緒時,自然可以引用一些符合情緒的詩句來幫助詩人傳遞思想,而不需要全篇挪用。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詩文原句的理解也會產(chǎn)生轉(zhuǎn)變,使詩歌的意義承載范圍擴大,增添詩歌的活力。(一點2分,兩點3分)不同意,解詩時一定要對整首詩進行推敲,否則無法知曉作者原意,久而久之詩歌的內(nèi)涵都被曲解,不利于詩歌的傳播與教學。同時這種寫詩方式也會讓他人對你的作品產(chǎn)生誤解,無法準確地感受到你想表達的情感。(一點2分,兩點3分)10.(2023常州市溧陽市)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題目。(3分)【文段一】他就按著借用的辦法,根據(jù)他教授學生的需要,斷章取義地來解棒那些詩篇。后來解釋《詩經(jīng)》的儒生都跟著他的腳步走?!疚亩味渴谴竺珓?chuàng)始《詩經(jīng)》的注解,傳給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東漢人,他是專給《毛傳》作《箋》的,有時也采取別家的解說。不過別家的解說在原則上也還和毛氏一鼻孔出氣……(選自《經(jīng)典常談》)(1)【文段一】中毛氏給《詩經(jīng)》做的注解書是《______________》(2)為什么說“別家的解說在原則上也還和毛氏一鼻孔出氣?”10.(1)毛傳(1分)(2)因為孔子之后解釋《詩經(jīng)》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對《詩經(jīng)》的見解(1分),和毛氏一樣斷章取義地來解釋《詩經(jīng)》,以詩證史(1分)11.(2022-2023泰州市姜堰區(qū)期中卷)閱讀名著《經(jīng)典常談?戰(zhàn)國策》選段,回答問題。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辦才,給人家畫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yè)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翻覆,在他們看來是沒有什么的。本來呢,當時七雄分立,沒有共主,沒有盟主,各干各的,誰勝誰得勢。國際間沒有是非,愛幫誰就幫誰,反正都一樣。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yè)的態(tài)度。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抹角投其所好。以上語段中的他們”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們的什么特點?(3分)——————————————————————————————————————————————————————————————————————————————《經(jīng)典常談》是給中學生看的書,朱自清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請以選段為例簡單分析說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3分)①縱橫家(1分)。只圖功名富貴,沒有是非觀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抹角投其所好。(2分)(2)(4分)示例:“誰用他們就幫誰”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1分)等運用口語化的語言(1分),通俗易懂、簡潔明快(1分)地指出了縱橫家們“翻覆”的本性(1分)。12.(2023江蘇江陰市)《經(jīng)典常談序》中說: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jīng)、子,得懂“小學”。這里的“小學”指的是()(3分)A.小的學問B.簡易的文化知識C.文字學D.入門的學12.C(2023江蘇江陰市)閱讀《三國志》選段,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內(nèi)容回答問題。詔曰“昔仲尼資大圣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無受命之運,在魯、衛(wèi)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于時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禮,脩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就太師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謀,咨!可謂命世之大圣,億載之師表者也。上面選文中關于孔子的說法,有一處和《經(jīng)典常談》不符,并說明原因。(3分)13《三國志》認為孔子根據(jù)魯史著寫《春秋》。(1分)而《經(jīng)典常談》認為與歷史考據(jù)不符《春秋》乃魯國史官所作。(1分)(2023無錫市錫北區(qū))小雨讀了《經(jīng)典常談》后,圍繞整本書做了下面的讀書卡片,請幫他填充完整并找出錯誤的一項。讀書卡片:作品:《經(jīng)典常談》作者:(1)___________(1分)作品內(nèi)容:A:這本書介紹了眾多經(jīng)典著作,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C:《說文解字》篇是我們學習、研究古漢字體系,探究漢字起源的重要參考書目。D:這本書對知識的講解精辟,且通俗流暢,深入淺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上面讀書卡錯誤的一項是()(3)原句原義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他投送給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就好像走近深淵旁邊,踏在薄冰之上一樣。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3小雨在閱讀《詩經(jīng)《第四》一章中,對“詩言志”即詩歌的育人作用產(chǎn)生了興趣,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請根據(jù)名著內(nèi)容以及你的語文素養(yǎng)積累,幫助補充完整。(3分)14.(1)(1分)朱自清(2)B(2分)(3)(3分)1.知恩圖報2.存有戒心,行事謹慎3.知己難求15.(2023寧波海曙區(qū)十校聯(lián)考)葉圣陶先生在《重?。冀?jīng)典常談>序》中寫道:“他可真是個好向?qū)?…求真而非獵奇的游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好向?qū)А?,朱自清先生也在本書自序里說::“讀者能把它當做一條船,航到經(jīng)典的海里,編者將自己慶幸.結(jié)合下面語段,從語言特色、寫作思路、文段內(nèi)容等方面,談談《經(jīng)典常談》對于傳統(tǒng)文化“向?qū)А钡镊攘?。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這倉頡據(jù)說有四只眼睛,他看見了地上的獸蹄兒、烏爪兒印著的痕跡,靈感涌上心頭,便造起文字來。文字的作用太偉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進人的能力,也可以增進人的巧詐。倉頡泄漏了夭機,卻將人教壞了。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兩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了,會爭著去做那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來制他們,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術的作用的。但倉頡造字的傳說,戰(zhàn)國未期才有。那時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辭》里就只說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來的。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我們知道,文字不斷地在演變著;說是一人獨創(chuàng),是不可能的?!断缔o》的話自然合理得多?!督?jīng)典常談?〈說文解字〉第一》15.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易?系辭》中后世圣人”造字的說法,幫助讀者辯證思考造字傳說的合理性。16.(2023寧波海曙區(qū)十校聯(lián)考)《經(jīng)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著作,共有13篇。朱自清先生希望同學們讀了之后“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jīng)典的海里去?!毕嘈糯蠹易x了此書后一定有自己喜歡的篇目,請就其中你喜歡的一篇簡單介紹給大家,可以從“古書的來歷,其中的大要,歷來對該書有什么問題,該書研究到什么程度等"方面就兩點簡單介紹給大家。(3分)示例:我喜歡《詩經(jīng)》這一篇,我了解了詩的源頭是歌謠將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的詩了。太師們保存下帶著樂譜的唱本兒,到了戰(zhàn)國,樂譜逐漸亡失,還是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是后來的《詩經(jīng)》16.(1)示例:我喜歡《史記》《漢書》這篇,我了解了這兩部書都是“正史”的源頭,又各自成家。司馬遷寫《史記》感慨多,微情妙旨,班固寫《漢書》就史論史,比較客觀合體些。(評分參考:篇目1分,了解的內(nèi)容只需寫出一點就給2分)17.(2023網(wǎng)州中學教育集團)閱讀《經(jīng)典常談》選段,完成題目。(5分)他卻采取了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叭缜腥绱?,如琢如磨”,本來說的是治玉,將玉比人。他卻用來教訓學生做學問的工夫?!扒尚毁猓滥颗钨?,素以為絢兮”,本來說的是美人,所謂天生麗質(zhì)。他卻拉出末句來比方作面,說先有白底子,才會有畫,是一步步進展的;作畫還是比方他說的是文化,人先是樸野的,后來才進展了文化——文化必須修養(yǎng)而得,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如此解詩,所以說“思無邪”一句話可以包括〝《詩》三百”的道理。(1)以上選段出自《經(jīng)典常談》中的《<詩經(jīng)>第四》,作者閘述了___(填人物)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解讀。(1分)(2)結(jié)合選段,從內(nèi)容和語言兩方面,說說作者如何讓艱澀深奧的古典文化更容易為讀者所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1分孔子(2)4分內(nèi)容上,作者梳理了孔子的觀點并舉出實例侖述,講觀點,擺事實,從理論到實際切實符合讀者的邏輯順序;語言上,行文中引用的古文詩句,作者都隨文將它們以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了注釋與翻譯,語言淺白如話。(2023湖州市長興縣)「活動一?先民智慧之談】《詩經(jīng)》第四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蛞怀姾停虮舜烁倓?。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xiàn)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式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梢灿薪?jīng)過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人的智慧,多人的機鋒”了?!?jié)選自《經(jīng)典常談》【任務一:與經(jīng)典常談】(10分)【談作者】《詩經(jīng)》是先民智慧記載,上面文字選自《經(jīng)典常談》,作者是___(1分)【談理論】(2)《毛詩序》是闡釋《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也對應節(jié)選文本原句,請摘錄:(2分)——————————————————————————————————————————————————————————————————————————————【談理解】(3)結(jié)合文本及所學《詩經(jīng)》篇章,如何理解歌謠是“一人的智慧,多人的機鋒”?(4分)————————————————————————————————————————————————————————————————————————————————————————————————————————————————————————————————————————————————————————————【談常識】(4)根據(jù)課文所學,關于《詩經(jīng)》的表述,下列選項中錯誤的一項是(_)(3分)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B.《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民歌匯集。C.《詩經(jīng)》在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明代被奉為經(jīng)典,尊稱《詩經(jīng)》D.《詩經(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分別為直陳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興。18.(1)(1分)朱自清(2)(2分)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3)課文中所學《關睢》、《式微》等篇章均沒有作者記錄,因為《詩經(jīng)》的篇章起于一個人的詩歌靈感,經(jīng)過多個人或多代人的集體努力才成為最終的篇章。(2分)正如上文所言?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最終流行的歌謠在相應的場合中經(jīng)過眾人修飾,最終成為定本。(2分)(4)(3分)c(《詩經(jīng)》至漢代奉為經(jīng)典)19.(2023寧波東吳咸祥等八校聯(lián)考)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所作,書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還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釋了書中每個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兇,周代有了筮法,作為卜法的輔助,以著草數(shù)目的奇偶來判斷吉兇。C.《尚書》是中國最早的記言的歷史。《尚書》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流亡更迭,其偽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證實。D.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敗徒哥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其中樂歌的節(jié)奏更規(guī)律化。19.A20(2023寧波東吳咸祥等八校聯(lián)考)請你仿照示例,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詩經(jīng)》第四》一章的內(nèi)容以及語文素養(yǎng)積累,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義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鮮克有終。原意是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jīng)常不了了之,沒個結(jié)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220.1.為人做事要有始有終,矢志不渝。2.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幫助自己改正缺點。21.(2022-2023嵊州市期中卷)《經(jīng)典常談》成為統(tǒng)編版教材推存閱讀書目,中華書局決定面向中學生重新出版。,編輯部草擬了以下三句話作為書籍腰封內(nèi)容。你建議選擇哪句,并簡要闡述理由。A一艘暢游中國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B朱自清寫給大眾的十三堂國學常識課。C,一部用散文筆法寫就的中國文化學術史我選()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經(jīng)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所寫,通覽國學精華的指南,以通俗流暢的文字,按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梳理了從倉頡造宇開始到《周易》、《經(jīng)》、《春秋》、四書五經(jīng)、詩、辭、文、賦的經(jīng)典內(nèi)容。按照作者的意思,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閱讀經(jīng)典的用處,就是教人見識經(jīng)典一番。22.(2023江蘇江陰市)名著閱讀(7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邊閱讀《經(jīng)典常談》,一邊進行知識整理和心得總結(jié),請你幫助他完成讀書筆記的撰寫。(1)小明閱讀《經(jīng)典常談》所做的筆記里,說法錯誤的一項是()(3分)A?《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所作,書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還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釋了書中每個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兇,周代有了筮法,作為卜法的輔助,以菁草數(shù)目的奇偶來斷定吉兇。c.《尚書》是中國最早的記言的歷史《尚書》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流亡更迭,其偽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證實。D.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其中樂歌的節(jié)奏更規(guī)律化。請你仿照示例,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詩經(jīng)〉第四》一章的內(nèi)容以及語文素養(yǎng)積累,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4分)原句原義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養(yǎng)。做學問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鮮克有終。原意是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jīng)常不了了之,沒個結(jié)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222.(7分)(1)(3分)A(許慎是東漢人。)(2)①(2分)為人做事要有始有終,矢志不渝。②(2分)要善于借助別人(或聽取別人的意見)幫助自己改正缺點。23.(2023江蘇淮安市漣水縣)閱讀《經(jīng)典常談》選段,回答問題。(9分)東漢和帝時,有個許慎,作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jīng)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吉文"。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jīng)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xiàn)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宇,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得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得靠它。光緒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九九)河南安陽發(fā)現(xiàn)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劃時代的。甲是龜?shù)母辜?,骨是牛胛骨商人鉆灼甲骨,以卜吉兇,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宇紀錄這稱為甲骨文,又稱為卜辭,是盤庚(約西元前1300)以后的商代文字。造宇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等。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五是“轉(zhuǎn)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zhuǎn)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宇。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宇,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秦以后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當時公事忙,文書多,書記雖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書,卻不免寫得草率些。日子長了,這樣寫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體,稱為“隸書”;因為是給徒隸等下級辦公人看的。這種字體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漢末,才漸漸變了,橢圓的變?yōu)楸夥降?,“斂筆”變?yōu)椤疤艄P”。這是所謂漢隸,是隸書的標準。晉、唐之問,又稱為“八分書”。漢初還有草書,從隸書變化,更為簡便。這從清末以來在新疆和敦煌發(fā)現(xiàn)的漢、晉間的木簡里最能見出。這種草書,各字分開,還帶著挑筆,稱為“章草”。魏、晉之際,又嫌挑筆費事,改為斂筆,字宇連書,以一行或一節(jié)為單位。這稱為“今草”。隸書方整,去了挑筆,又變?yōu)椤罢龝?。這起于魏代。晉、唐之間,卻稱為“隸書”,而稱漢隸為“八分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正書本也是病方的,到陳、隋的時候,漸漸變方了。到了唐代,又漸漸變長了。這是為了好看。正書簡化,便成“行書”,起于晉代。大概正書不免于拘,草書不免于放,行書介乎兩者之間,最為適用。但現(xiàn)在還通用著正書,而輔以行、草。一方面卻提倡民間的簡筆字”,將正書、行書再行簡化;這也還是求應用便利的緣故。(選自《經(jīng)典常談》,有改寫)(1)作者為什么說許慎的《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jù)漢字造字和用宇的“六書”理論,“漣”采用的造字方式是()(2分)A.會意B.假借C.形聲D.轉(zhuǎn)注(3)下列有關名著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昆蟲記》是英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創(chuàng)作的文學巨著.它行文活潑,語言詼諧,常以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昆蟲世界,讀來情趣盎然。B.朱自清的《經(jīng)典常談》是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該書討論儒家經(jīng)書時,堅持“經(jīng)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統(tǒng),展示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墓本面貌C.《經(jīng)典常談》也有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這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D.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生動敘述了朱德同志與彝族同胞歃血為盟,占領瀘定橋,勝利渡過大渡河的故事。23.(1)(4分)①收錄的宇多;書中分析字的偏旁部首;②每字都有說解;③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大不相同,這本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不是只供通俗之用;④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⑤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宇音字義也得靠它。(不少于4點,每點一分,共4分)(2)(27))C(3)(3分)C(A.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B.破除了“經(jīng)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統(tǒng)。D.“與彝族同胞歃血為盟,占領瀘定橋,勝利渡過大渡河的”不是朱德,是劉伯承。)24.(2023無錫市惠山區(qū))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選段,完成問題。(4分)秦以后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當時公事忙,文字多,書記雖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書,卻不免寫得草率些。日子長了,這樣寫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為一體,成為“隸書”因為是給徒隸等下級辦公人看的。這種宇體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漢末,才漸漸變了,橢圓的變?yōu)楸夥降模瑪抗P”變?yōu)椤疤艄P”。這是所謂漢隸,是隸書的標準。晉唐之間,稱為“八分書”。漢初還有草書,從隸書變化,更為簡便。這從清末以來在新疆和敦煌發(fā)現(xiàn)的漢晉間的木簡里最能見出。這種草書,各宇分開,還帶著挑筆,稱為“章草”。魏晉之際,又嫌挑筆費事,改為斂筆,字宇連書,以一行或一節(jié)為單位。這稱為?今草”。隸書方整,去了“挑筆”,又變成“正書”。這起于魏代。晉唐之間,卻稱為“隸書”,而稱漢隸為“八分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正書本也是扁方的,到陳隋的時候,漸漸變方了。到了唐代,又漸漸變長了。這是為了好看。正書簡化,便成“行書”,起于晉代。大概正書不免于拘,草書不免于放,行書介乎兩者之間,最為適用。但現(xiàn)在還通用著正書,而輔以行草。一方面卻提倡民間的“簡筆宇”,將正書、行書再行簡化。這也還是求應用便利的緣故。(1)結(jié)合選段內(nèi)容,說說書體演變的原因。(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結(jié)合選段內(nèi)容,概括出書體演變的順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1分)應用便利。(2)(3分)小篆(1分)、隸書(1分)、楷書(或正書,真書)(1分)25.(2023無錫市錫山區(qū))下列有關各種古典書籍的介紹,符合《經(jīng)典常談》主張的一項是()(2分)A.《尚書》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渡袝酚钟小豆盼纳袝放c《今文尚書》兩種。B.“詩言志”中的“志”關聯(lián)著政治或教化??鬃右院螅啊对姟啡佟背蔀槿寮业摹傲?jīng)”之一,《莊子》和《荀子》里都說到“詩言志”,這里的“志”也指教化。C.漢代所見的“記”很多,但流傳到現(xiàn)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小戴記》。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大戴記》。D.唐代出現(xiàn)了“話本”。“話本”是“說話”的底本,后世白話小說是由“話本”發(fā)展過來的。C(2023無錫市錫山區(qū))語文老師組織了“和朱自清一起”談經(jīng)典——《經(jīng)典常談》“閱讀座談會”,請你參與并完成下表。經(jīng)典“談”經(jīng)典1.《___________》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所以也是我們第一步通史。2.《___________》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jīng)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都搜羅在這部書里,所以有九千多字。這是文學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3.《___________》主張人性是善的,人都有側(cè)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這本書說“仁”兼說“義”“利”甚嚴春秋說文解字孟子

27.(2023江蘇徐州市邳州市)10.名著閱讀。(8分)

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閱讀《經(jīng)典常談》昵?

小宇:我們可以結(jié)合平時所學,選擇性閱讀相關內(nèi)容。比如學習《兼葭》時可以讀讀《經(jīng)典常談》中的(1《

》(2分)這一篇目。還可以根據(jù)興趣或需要進行選擇性閱讀,比如對漢字文化感興趣,可以閱讀《經(jīng)典常談》中的(2)《

》(2分)這一篇目。

老師:我們現(xiàn)在想選擇杜甫詩歌編輯成集,現(xiàn)在可以根據(jù)《經(jīng)典常談》中《詩第十二》這一篇來確定主題方向。確定的主題是什么呢?

PPT: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寫“民問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

小文:依據(jù)PPT展示的這段論述,我們可以將杜甫詩集的主題確定為(3)____________

(1分),比如(4)____________(以《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為例,說明理由)。

(3分)

小宇:我明自了,學習《經(jīng)典常談》可以了解經(jīng)典內(nèi)容,可以了解一個作者的風格特點,還可以了解一個文體的發(fā)展脈絡。歸納這些內(nèi)容,利于我們系統(tǒng)學習經(jīng)典。

27.(1)詩經(jīng)

(2)說文解字

(3)示例主題:時代新聲(1分)

(4)

杜甫在《春望》中直接寫到,國家動蕩,春天滿城草木的荒涼景象(1分,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1分,情感),從而使詩歌在領域、主題價值方面都呈現(xiàn)了新境界(1分,與情境要求對

應)。

(抓住“時代、新領域或新世界”這些關鍵詞,闡述為什么確定這個主題,還要依據(jù)PPT展示內(nèi)容的)(合理合據(jù)即得分)

其他還可以為家國情懷、直擊現(xiàn)實

28.

(2023鹽城市東臺市第四聯(lián)盟)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題目。(8分)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

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五是“轉(zhuǎn)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宇,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zhuǎn)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字。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

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

(1)上述文字節(jié)選自,________(作者)寫的《___________》一書,上文所介紹的“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是__________的條例,轉(zhuǎn)注和假借都是_______的條例。(4分)

2)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漢字“魚”“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點,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為“信”,“信”是會意文宇,“江”“河”是轉(zhuǎn)注文字。

D.“令”本義是發(fā)號,假借為“縣令”的“令”,這是假借文宇。

(3)

根據(jù)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jié)果。(2分)

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個人的象形:頭、發(fā)、眼、身軀、兩臂俱全,雙手擺開呈現(xiàn)一種強而有力的架式

②中國自古就有“文章光華禮儀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為“大”之意。

探究結(jié)果:我國古稱“華夏”,意思就是___________

28.(1)(4分)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造字、用字

7.

(2)

(2分)C

(3)(2分)(2)偉大的中華(或強大的中華)

29.

(2023揚州市廣陵區(qū))

讀名著選段,回答問題。

“我們先人從虞夏以來,世代做史官;周未棄職他去,從此我家便衰微了。我量然恢復了世傳的職務,可是不成;你看這回封禪大典,我竟不能從行,真是命該如此!再說孔子因為眼見王道缺,禮樂衰,才整理文獻,論《詩》《書》,作《春秋》。他的功績是不朽的。孔子到現(xiàn)在又四百多年!各國只管年戰(zhàn),史籍都散失了,這得搜求整理;漢朝一統(tǒng)天下,明主、賢君、忠豆、死義良士,也得記載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卻沒能盡職無所論著,真是惶恐萬分。你若能繼承先業(yè),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揚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著我的話罷。

(1)

上面文段選自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3分)

(2)

文段中的“你,聽了這段話后是怎么做的?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5分)

————————————————————————————————————————————————————————————————————————————————————————————————————————————————————————————————————————

(3)上述名著中說最初記錄歌謠的人“似乎并不是因為欣賞的緣故,更不是因為研究的緣故”,那是為什么?(4分)

————————————————————————————————————————————————————————————————————————————————————————————————————————————————————————————————————————

29.(1)《經(jīng)典常談》

朱自清

司馬遷(3分)

(2)

司馬遷做了太史令,努力整理史科,用十多年時間,寫出了《史記》。

啟發(fā):正確目標,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會成就一個有意義的人生。(5分)

(3)

最初記錄歌謠的人是一些樂工,他們以奏樂、唱歌為工作,而唱歌需要歌詞,樂工們?yōu)榱双@得歌詞,就去搜集并記錄歌謠。(4分)

30.(2023江蘇江陰市華士片)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后,同學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以下為同學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論述,請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2分)

A.關于禮,漢代學者所傳習的三種經(jīng)是《儀禮》《禮古經(jīng)》和《周禮》。《禮古經(jīng)》已亡佚,《儀禮》和《周禮》相傳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將《大學》《中庸》《論語》《春秋》編在一起,后來這四部經(jīng)典被稱為“四書”。

C.劉向編定的《戰(zhàn)國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們所謂的戰(zhàn)國時代,便是《戰(zhàn)國策》

記錄的這一段時期。

D.《史記》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的形式;《漢書》“斷代述史”的創(chuàng)新深深影響了后世正史的寫作。

31.(2023江蘇江陰市華士片)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5分)

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

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

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蛞怀姾停虮舜烁倓?。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xiàn)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

(1以上文段出自著_______《經(jīng)典常談》的第四章《______》第四。(2分)

(2)材料中,原始歌謠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

————————————————————————————————————————————————————————————————————————————————————————————————————————————————————————————————————————

30.B

31.(1)朱自清《詩經(jīng)》

(2)抒發(fā)情感(消愁解悶),酬神作樂(慶祝節(jié)日)唱和競勝。

32.(2023江蘇泰州市靖江市)閱讀名著語段和相關內(nèi)容,完成下面小題。

【語段一】

秦以后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當時公事忙,文書多,書記雖遵用小蒙,有些下行文書,卻不免寫得草率些。日子長了,這樣寫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體,稱為“隸書”;因為是給徒隸等下級辦公人看的。這種宇體究竟和小蒙差不多。到了漢末,才漸漸變了,橢園的變?yōu)楸夥降模皵抗P”變?yōu)椤疤艄P”。這是所謂漢隸,是隸書的標準。

(節(jié)選自

《經(jīng)典常談》之《<說文解字>第一?)

【語段二】

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誤,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人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xiàn)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適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適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梢灿薪?jīng)過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

(節(jié)選自《經(jīng)典常談》之《<詩經(jīng)>第四》)

(1)

下面是“集”的幾種字體,根據(jù)語段一指出字體為隸書的一個,并推知其本義。

隸書是________(填序號),“集”本義是____________

(2)根據(jù)語段二回答:為什么說歌謠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

(3)

下列選項中,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p>

A《經(jīng)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

B.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成賦、比、興三類,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風、雅、頌

C.《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一孔子,并且讓讀者學到了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

D.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史記》,它和班固的《漢書》都是“正史”的源頭。

E.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式,它往往與閱讀者的興趣、目的密不可分。讀整本書,我們不妨首先選擇自己最感興能的部分作為切入點,也可以直接根據(jù)目的去選擇書中你最需要的內(nèi)容來閱讀。

32.

(1)

③群鳥停息在樹上

(寫鳥停在樹上也可)

(2)

①歌謠最初是一個人高興或悲哀時的心情的訴說;②碰到節(jié)日,眾人聚唱,一唱眾和,歌謠越唱越多;③也有經(jīng)過眾人修飾,成為定本。

(3)

BD

33.

(2023南京市聯(lián)合體)組合文本閱讀(12分)

材料一

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這倉頡據(jù)說有四只眼睛,他看見了地上的獸蹄兒烏爪兒印著的痕跡,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