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學知識點_第1頁
國際貿易學知識點_第2頁
國際貿易學知識點_第3頁
國際貿易學知識點_第4頁
國際貿易學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貿易學知識點國際貿易學知識點/NUMPAGES19國際貿易學知識點國際貿易學知識點國際貿易學知識點001引力模型一個經濟體的規(guī)模對貿易的影響距離和其他因素對貿易的影響疆界和貿易協定對貿易的影響在引力模型的基礎形式中,假設只有規(guī)模和距離對于貿易來說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AxYixYj/DijwhereTijisthevalueoftradebetweencountryiandcountryjAisaconstantYitheGDPofcountryiYjistheGDPofcountryjDijisthedistancebetweencountryiandcountryj002機會成本李嘉圖模型運用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yōu)勢的概念。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是衡量這樣一種成本:資源因被用于生產該產品而放棄生產的其他產品。當一個國家用其資源生產產品和服務時就面臨機會成本。003比較優(yōu)勢與李嘉圖模型比較優(yōu)勢: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于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yōu)勢。也可以說,當某一個生產者以比另一個生產者以更低的機會成本來生產產品時,我們稱這個生產者在這種產品和服務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以各國之間勞動生產率的不同來解釋國際貿易現象的貿易理論模型。李嘉圖國際貿易模型是最簡單的貿易理論模型之一,它的兩個核心含義是: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在國際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貿易模式取決于比較優(yōu)勢而非絕對優(yōu)勢.004絕對優(yōu)勢絕對優(yōu)勢(absoluteadvantage)理論是一個旨在闡明一個國家如何在國際貿易中獲利的理論。這種貿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絕對優(yōu)勢的產品,而進口其在成本上有絕對劣勢的產品。按照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原理,當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使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時,如果剛好A國家在一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高,B國家在這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低,則A國該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兩國按各自的絕對優(yōu)勢進行專業(yè)生產分工并參與貿易,則兩國都能從貿易中得到利益。這種貿易利益來自專業(yè)化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005課后習題1、本國共有1200單位的勞動,能生產兩種產品:蘋果和香蕉。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3,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2。a.畫出本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b.用香蕉衡量的蘋果的機會成本是多少?c.貿易前,蘋果對橡膠的相對價格是多少?為什么?香蕉 a.當所有勞動用于生產蘋果時,蘋果的產量=勞動總供給/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1200/3=400;當所有勞動用于生產香蕉時,香蕉的產量=勞動總供給/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1200/2=600;以香蕉的產量為縱軸,以蘋果的產量為橫縱,可畫出本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如下所示:香蕉600600400蘋果400蘋果b.Pa/Pb=aLa/aLb=3/2=1.5,用香蕉衡量的蘋果的機會成本是1.5。它表示需要三個單位的勞動收獲蘋果,但只需要兩個單位的勞動收獲香蕉。如果一個人放棄收獲蘋果,這釋放了三個單位的勞動,這3個單位的勞動可以被用來收獲1.5個香蕉。c.勞動力流動確保每個部門擁有共同的工資和競爭確保商品的價格等于其生產成本。因此,相對價格等于相對成本,它等于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的工資除以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的工資。由于假設各部門的工資都是一致的,所以價格比的比值等于單位產品勞動投入的比值,即蘋果對香蕉的相對價格是3/2=1.5。2、本國的情況與第1題相同。外國擁有800單位的勞動。外國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5,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1。a.畫出國外的生產可能性邊界。b.畫出世界相對供給曲線。800香蕉a.當所有勞動用于生產蘋果時,蘋果的產量=勞動總供給/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800/5=160;當所有勞動用于生產香蕉時,香蕉的產量=勞動總供給/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800/1=800;以香蕉的產量為縱軸,以蘋果的產量為橫縱,可畫出國外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如下所示:800香蕉160蘋果160蘋果5相對價格b.世界相對供給曲線是由確定蘋果供應相對于香蕉供應的每個相對價格。最低的相對價格是用本國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進行計算,即aLa/aLb=3/2=1.5。在這個價格,相對供給曲線是平的。最高的相對價格是用國外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進行計算,即aL*a/aL*b=5/1=5。當蘋果的相對價格位于最高和最低相對價格之間時,蘋果的相對供應量(L/aLa)/(L*/aL*b)=(1200/3)/(800/1)=0.5。以蘋果的相對價格為縱軸,相對產量為橫軸,可得世界相對供給曲線如下圖所示:5相對價格1.51.50.5相對產量0.5相對產量006要素充裕度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又叫要素密集度,系指生產某種產品所投入兩種要素的比例。這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國家2的可用總資本和可用總勞動的比率(TK/TL)大于國家1的這一比率,我們就說國家2是資本豐裕的。或者如果國家2的資本租用價格和勞動時間價格的比率(PK/PL)小于國家1的這一比率,我們就說國家2是資本豐裕的。007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要素比例理論H-O理論(即赫克歇爾-俄林理論)以要素分布為客觀基礎,強調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同要素稟賦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產函數對貿易產生的決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該理論的擴展,其基本原則是轉移可流動要素與不可流動要素的結合,提高各類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要素稟賦則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率,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其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絕對數量無關。008重要理論在本國,當棉布相對價格上升時,靠勞動獲取收入的人能從貿易中獲利,而以土地為收入來源的人卻遭受損失。在外國,當棉布相對價格下降時,情形與上面相反:勞動者遭受損失,土地所有者獲利。各國傾向于出口國內充裕資源密集型產品。一個國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從貿易中獲利,稀缺要是的所有者會因貿易而受損。美國的貿易模式表明,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高技術工人比較充裕,低技術工人比較稀缺。這意味著國際貿易將使美國的低技術工人不是短期而是長期的受損。密集使用低技術工人的產業(yè),如服裝業(yè)和制鞋業(yè),一直要求政府進行保護以應付外來競爭。009里昂惕夫悖論美國出口產品的資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進口產品的資本密集程度010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這樣一條曲線,在它上面的每一點,商品的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們從中得到的效用程度卻是相同的.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或兩組商品的不同數量的組合對消費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無差異曲線符合這樣一個要求:如果聽任消費者對曲線上的點作選擇,那么,所有的點對他都是同樣可取的,因為任一點所代表的組合給他所帶來的滿足都是無差異的。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參見下圖),其斜率一般為負值,這在經濟學中表明在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為了獲得同樣的滿足程度,增加一種商品的消費就必須放棄減少另一種商品,兩種商品在消費者偏好不變的條件下,不能同時減少或增多.011課后習題A國和B國有兩種生產要素:資本和勞動,用于生產兩種產品X和Y。兩國的技術水平一樣,X是資本密集產品,A國是資本充裕的國家。分析下列情形中,兩國貿易條件和福利的變化:已知一國某種生產要素供給的增加,都會引起偏向性經濟增長。無論哪個國家資本存量的增加都會使得世界X產品的產出增加,相對的,勞動存量的增加也會使得Y產品產出的增加。另外,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也表明一國會出口那些本國生產要素相對充裕并在生產中密集使用該要素的產品。因此,A國就會出口X到B國而從B國進口Y產品。但是,不同偏向型的增長有可能對福利水平有不同的影響:出口偏向型增長會有可能使得本國的福利水平減少,而進口偏向型增長則一定會能使得本國的福利水平增加。a.A國的資本存量增加。A國的貿易會惡化,A國的福利會減少的可能性比會增加的大,而B國的福利會增加。(A國的資本存量增加,會增加X產品的供給。出口X產品。是出品偏向型增長。X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意味著本國貿易條件惡化,福利水平有可能減少。而外國貿易條件會改善,福利水平增加。)b.A國的勞動供給增加。A國的貿易會改善,A國的福利增加,B國會減少。(A國的勞動供給增加,會增加Y產品的供給。但是還是進口Y產品,同時Y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對進口有利。是進口偏向型增長,有利于改善本國的貿易條件,福利會增加。)C.B國的資本存量增加。B國的貿易會改善,B國的福利增加,A國會減少。012規(guī)模報酬遞增規(guī)模報酬(Returnstoscale)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yè)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yè)的規(guī)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guī)模報酬遞增、規(guī)模報酬不變和規(guī)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這種情形叫做規(guī)模報酬遞增。勞動專業(yè)化分工在大規(guī)模生產中,工人可進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協作,每個人專門從事某項具體工作的效率要遠遠高于每個人從頭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這就是專業(yè)化分工帶來的好處,這一點早在18世紀就由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提出。在《國富論》中,他以大頭針行業(yè)為例,一個未受到專業(yè)訓練的人,一天只能勉強做一個大頭針,但如果將生產分為18個工序,每人只承擔一個工序,人均日產量達到4800個大頭針,專業(yè)化帶來的規(guī)模經濟是十分顯著的。幾何尺度因素某些幾何尺度的因素也暗含了規(guī)模經濟,如大型設備每單位產出的制造和維修費用通常就要比小型設備低。舉一個例子:把輸油管道的周長擴大1倍,這時油管的截面積(運輸能力)將超過1倍,每單位原油的運輸成本也隨之降低。生產要素不可分割性有些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如電腦管理、流水作業(yè)等,只能在產量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說,這些大批量生產的工藝和技術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在汽車制造等行業(yè),流水線作業(yè)的成本優(yōu)勢就十分明顯,據統(tǒng)計,一家汽車廠商如果年產量超過30萬輛,成本就能比小規(guī)模生產大大降低。財務因素013外部規(guī)模經濟內部規(guī)模經濟外部規(guī)模經濟指的是單位產品成本取決于行業(yè)的規(guī)模而非單個廠商的規(guī)模。內部規(guī)模經濟指的是單位產品成本取決于單個廠商的規(guī)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業(yè)規(guī)模。014外部經濟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又叫外在經濟是指由于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是指當整個產業(yè)的產量(因企業(yè)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yè)外部的因素),該產業(yè)各個企業(yè)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guī)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專業(yè)化供應商勞動力市場共享知識外溢015學習曲線動態(tài)收益遞增學習曲線也稱為經驗曲線,是隨著產品累計產量的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會以一定的比例下降。學習曲線(Learningcurve)是表示單位產品生產時間與所生產的產品總數量之間的關系的一條曲線。成本隨著累計產量而非當前勞動生產率下降的情形就是動態(tài)收益遞增。016課后習題假設單個汽車生產商的固定成本是50億美元,而每輛車的可變成本是17000美元。廠商越多,競爭越激烈,價格就下降。具體說P=17000+150/n,n為市場上廠商的數量。設美國和歐洲市場上分別有3億和5.33億人口。a.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廠商數量是多少?b.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價格是多少?c.現在假設美歐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美國市場上除了原有的3億人口外,將增加5.33億人口。在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將有多少汽車廠商?汽車新的均衡價格是多少?d.美國市場上汽車的價格在b和c中為何不同?自由貿易改善了消費者的福利嗎?是怎樣改善的?a.對于美國市場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為固定成本,S為行業(yè)總銷量,c為邊際成本,則有F=5,000,000,000,S=300,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3對于歐洲市場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為固定成本,S為行業(yè)總銷量,c為邊際成本,則有F=5,000,000,000,S=533,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4b.對于美國市場而言,把n=3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50對于歐洲市場而言,把n=4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37.5c.對于自由貿易后的市場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為固定成本,S為行業(yè)總銷量,c為邊際成本,則有F=5,000,000,000,S=833,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5,把n=5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30d.這有助于解釋近幾十年來因為貿易變得更加自由而在某些行業(yè)中發(fā)生的合并,如福特收購捷豹,戴姆勒-奔馳收購克萊斯勒等。在美國和歐洲價格都一樣跌至$17,030。此外,在兩個市場上品種都增加了:在美國,自由貿易前消費者可以在三個品牌之間進行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進行選擇。在歐洲,自由貿易前消費者可以在四個品牌之間進行選擇;現在他們也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進行選擇。017國際勞動力流動原因影響書本P148理論與圖重點掌握018課后習題假設本國和外國都有兩種生產要素:土地和勞動,但只生產一種產品,兩國的土地供給及生產技術完全一樣,各國的邊際勞動產出取決于其就業(yè)水平,具體如下:雇傭工人數最后一個工人的邊際產出12021931841751661571481391210111110起初,本國雇用了11個工人,而外國只有3個工人。試說明勞動力從本國向外國自由流動對兩國就業(yè)、生產、實際工資和地主收入的影響。本國勞動的邊際產品是10,而外國勞動的邊際產品18。在外國的工資較高,因此工人在往本國和外國的邊際產品是等同的點遷移。當每個國家都有7個工人時會出現這種情況,此時每個國家的勞動的邊際產品是14。019關稅分類按征收對象分類,關稅可分為進口關稅、出口關稅和過境關稅三類;按征收目的分類,可分為財政關稅和保護關稅;按征稅計征標準分類,可分為從價稅、從量稅、復合稅、滑準稅;按貨物國別來源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可分為最惠國關稅、協定關稅、特惠關稅和普通關稅等。020進口國征收關稅的成本與收益分析P179021課后習題本國對小麥的需求曲線為D=100-20P,供給曲線為S=20+20P,推導并繪出本國的進口需求曲線。沒有貿易時,小麥的價格是多少?沒有貿易時,本國對小麥的需求應與供給相等,有D=S,即100-20P=20+20P,解得P=2價格(P)現假設P=1,則有D=100-20*1=80,S=20+20*1=40,Q=D-S=80-40=40,即本國的進口需求曲線經過點(0,2)和點(40,1),如下圖所示價格(P)2211MDMD40數量(Q)40數量(Q)2、在上題的基礎上加入外國,其需求曲線為D*= 80-20P,供給曲線為S*=40+20P。a.推導并繪出外國的出口供給曲線,同時計算沒有貿易時外國的小麥價格。b.現在允許本國和外國進行貿易,且運輸成本為零。試述并繪出自由貿易時的均衡點,與之對應的世界價格是多少?貿易量又是多大?a.沒有貿易時,外國對小麥的需求應與供給相等,有D*=S*,即80-20P=40+20P,解得P=1價格(P)現假設P=2,則有D*=80-20*2=40,S*=40+20*2=80,Q=S*-D*=80-40=40,即本國的進口需求曲線經過點(0,1)和點(40,2),如下圖所示價格(P)XS2XS21140數量(Q)40數量(Q)b.自由貿易時,當本國進口需求與外國出口需求相等時,世界價格達到均衡,即MD=XS由上題可得,MD:P=2-0.025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