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理學課件第五章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1.gif)
![實驗心理學課件第五章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2.gif)
![實驗心理學課件第五章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3.gif)
![實驗心理學課件第五章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4.gif)
![實驗心理學課件第五章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c8d2c23b4bf4368d427a06185954c14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反應時與刺激—反應的加工過程反應時方法的基本測量程序是給被試呈現特定的刺激,要求在刺激呈現之后快速地作出反應,同時通過特定的儀器記錄從刺激開始呈現到被試做出外顯反應的時間。被試的這段反應時間作為刺激在大腦內的認知加工過程。反應時與刺激-反應的加工過程感受器將物理或化學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神經沖動由感受器到大腦皮質→大腦皮質對信息加工→神經沖動由大腦皮質傳至效應器→效應器作出反應。第一階段接受刺激信息和信息上性傳導過程;第二階段信息在大腦皮層中進行加工和決策過程;第三階段大腦皮層將信息加工后作出判斷下行傳遞給效應器,并作出相應行為反應。2023/5/271當前第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從信息加工角度來說,刺激-反應的過程是個體識別刺激、反應準備(反應選擇與組織)以及反應執(zhí)行的過程。研究表明,人類對特定的刺激做出特定的動作或反應前,大腦內部有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這種在未反應前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稱作心理潛伏期。一般說來,心理潛伏期是通過反應時來測量的。反應時因此可定義為觸發(fā)反應的刺激呈現到做出反應的時間間隔。在復雜任務中,心理潛伏期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2023/5/272當前第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刺激識別反應選擇反應組織反應執(zhí)行反應準備心理潛伏期心理潛伏期階段模型刺激識別階段(stimulusidentification)選擇反應階段(responseselection)反應組織階段(responseprogramming)反應執(zhí)行階段(responseexecution)反應潛伏期2023/5/273當前第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二、反應時間研究的簡史
1796年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公案;Brandly的眼耳法(1820年)、人差方程(personalequation);1850年Helmholtz運用反應時間來測定神經傳導速度;1868年,Donders發(fā)明分離反應時間的實驗(反應時間的相減法),分離出簡單反應時、辨別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1879年及以后,馮特及其學生對反應時間進行了系列研究。其中,Cattell揭示了選擇反應時長于簡單反應時的原因——在反應的準備上不同;2023/5/274當前第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認知心理學興起。認知心理學主張研究認知活動本身的結構和過程,并把這些過程看作信息加工過程。而任何過程都需要時間,因而可利用反應時間這一客觀指標,來對加工過程進行研究,以揭示信息加工過程和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例如,運用反應時間相減法,安排兩種作業(yè)A和B,其中A包含B所沒有的某個特定心理過程,而在其他方面相同,那么這兩個作業(yè)的反應時間之差就是那個特定的心理過程所需要的時間。2023/5/275當前第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1969年,Sternberg在相減法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反應時間的相加因素法。相加因素法假定,完成一個作業(yè)所需的時間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階段分別所需時間的總和。2023/5/276當前第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由于反應時間的相減法和相加因素法都不是直接測得某一特定加工階段所需的時間,而是要通過間接的比較才能得到,并且相應的加工階段也要通過嚴密的推理才能被發(fā)現。因此,Hamilton等(1977)、Hockey等(1981)發(fā)展了一種新的實驗技術——“開窗”實驗。Meyer等(1988)速度-準確率分解技術(speed-accuracydecomposition,SAD)2023/5/277當前第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第二節(jié)反應時間的測定方法一、減法法測DondersABCofreactiontime或Dondersthreecomponents邏輯思想:如果一種作業(yè)包含另一種作業(yè)所沒有的某個特定的心理過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這兩種反應時之差即為此心理過程所需的時間。2023/5/278當前第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B反應時間choicereactiontime基線時間辨別時間基線時間辨別時間選擇時間辨別時間基線時間選擇時間辨別時間基線時間A反應時間baselinetimeC反應時間identificationreactiontime
辨別時間=C-AC反應時間選擇時間=B-CSSRSSSRRR2023/5/279當前第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運用減法法測的典型實驗庫伯和謝潑德運用減法法測實驗證明了心理旋轉的存在。Mentalrotation僅憑心理操作不靠實際操作將所知覺的對象予以旋轉,從而獲得正確知覺經驗的心理過程。2023/5/2710當前第1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心理旋轉實驗2023/5/2711當前第1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心理旋轉實驗結果2023/5/2712當前第1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Posner等的短時記憶編碼實驗某些短時記憶信息可以有視覺編碼和聽覺編碼兩個連續(xù)階段Posner等(1990)給被試并排呈現兩個字母,這兩個字母可以同時給被試者看,或者中間插進短暫的時間間隔,要被試者指出這一對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鍵作出反應,記下反應時。2023/5/2713當前第1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讀音和書寫方法一樣AA讀音相同而寫法不同
Aa同時呈現繼時呈現AAAa2023/5/2714當前第1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結果在兩個字母同時呈現時,AA對的反應時小于Aa對;隨著兩個字母的時間間隔增加,AA對的反應時急劇增加,但Aa對的反應時則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并且AA對和Aa對的反應時的差也逐漸縮小,當時間間隔達到2秒,這個差別就很小。2023/5/2715當前第1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短時記憶信息的視覺編碼證明2023/5/2716當前第1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句子-圖畫匹配實驗(Clark&Chase,1972)方法:給被試看一個句子,緊接著再看一幅圖畫,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試盡快地判定,此句子是否真實地說明了圖畫,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記錄反應時。實驗條件:變量1—介詞(之上、之下)變量2—主語(星形、十字)變量3—陳述方式(肯定、否定)實驗假設:當句子出現在圖畫之前時,這種句子和圖畫匹配任務的完成要經過幾個加工階段:2023/5/2717當前第1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實驗假設第一個階段是將句子轉換為其深層結構,而且對“之下”的加工要長于對“之上”的加工(參數a),對否定句的加工要長于對肯定句的加工(參數b);第二個階段是將圖畫轉換為命題,并常有前面句子中所應用的介詞(“之上”或“之下”);第三個階段是將句子和圖畫兩者的命題表征進行比較,如果兩個表征的第一個名詞相同,則比較所需的時間比不同時為少(參數c),如果兩個命題都不含有否定,則比較所需的時間比任一命題含有否定時為少(參數d);最后的階段為作出反應,其所需的時間被認為是恒定的(參數t)。2023/5/2718當前第1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減法法評價減數法的反應時間實驗的邏輯是安排兩種反應作業(yè),其中一個作業(yè)包含另一個作業(yè)所沒有的一個處理(加工)階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從這兩個反應時間之差來判定此加工階段。這種實驗在原則上是合理的,在實踐上是可行的。認知心理學也正是應用減數法反應時間實驗提供的數據來推論其背后的信息加工過程的。減數法也有其弱點:使用這種方法要求實驗者對實驗任務引起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一系列心理過程有精確的認識,并且要求兩個相減的任務中共有的心理過程要嚴格匹配,這一般是很難的。這些弱點大大限制了減數法的廣泛使用。2023/5/2719當前第1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二、什么是相加因素法?在20世紀,Sternberg(1969)發(fā)展了唐德斯的減數法反應時間,提出了加法法則,稱之為加因素法(additivefactorsmethod)。這種實驗并不是對減數法反應時間的否定,而是減數法的發(fā)展和延伸。加因素法反應時間實驗認為完成一個作業(yè)所需的時間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階段分別需要的時間的總和,如果發(fā)現可以影響完成作業(yè)所需時間的一些因素,那么單獨地或成對地應用這些因素進行實驗,就可以觀察到完成作業(yè)時間的變化。2023/5/2720當前第2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加因素法反應時間實驗的邏輯如果兩個因素的效應是互相制約的,即一個因素的效應可以改變另一因素的效應,那么這兩個因素只作用于同一個信息加工階段;如果兩個因素的效應是分別獨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這兩個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階段。這樣,通過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實驗,從完成作業(yè)的時間變化來確定這一信息加工過程的各個階段。因此,重要的不是區(qū)分出每個階段的加工時間,而是辨別認知加工的順序,并證實不同加工階段的存在。加因素法假定,當兩個實驗因素影響兩個不同的階段時,它們將對總反應時間產生獨立的效應,即不管一個因素的水平變化如何,另一個因素對反應時間的影響是恒定的。這樣稱兩個因素的影響效應是相加的。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應的因素,以區(qū)分不同的加工階段。2023/5/2721當前第2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短時記憶信息提取實驗3174存儲期A、呈現記憶集如:B、被試將這個記憶集納入短時記憶檢索期A、呈現檢測數字16B、反應“有”“無”測試項目的質量識記項目的數量反應類型反應類型的相對頻率測試項目編碼順序比較決策反應組織識記項目編碼反應時間2023/5/2722當前第2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短時記憶信息提取實驗結果2023/5/2723當前第2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斯頓伯格在完成了上述實驗后提出,加因素反應時有二個特點:(1)實驗者可以通過操作變更階段的持續(xù)時間,完成這項工作的自變量就稱之為因素,當然,因素可以不只是一個;(2)在這些因素中又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影響反應時間的附加因素,亦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這類因素稱之為影響反應的附加因素,另一類因素為影響同一階段的因素,這類因素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頓伯格認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學家也就揭示了加工階段是怎樣相關的。2023/5/2724當前第2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相加因素法評價加因素法的弱點是,它的基本前提是人的信息加工是系列加工,這一點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質疑。因為加因素法反應時實驗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為前提的,因而有人認為其應用會有很多限制。更為直接的問題是關于加因素法反應時實驗的邏輯,即能否應用可相加和相互制約的效應來確認信息加工的階段。Pachella(1974)指出,兩個因素也許能以相加的方式對同一個加工階段起作用,也許能對不同的加工階段起作用并且相互發(fā)生影響。還有人指出,加因素法反應時實驗本身并不能指明一些加工階段的順序,在這個方面,它極大地依賴于一定的理論模型。2023/5/2725當前第2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三、開窗實驗(openwindowexperiment)反應時間實驗的一種新形式,與加、減法反應時實驗均有相同之處。加法和減法反應時實驗難以直接得到某個特定加工階段所需的時間,而要間接地通過比較才能得到,而且該加工階段也要通過嚴密的推理才能被確認。如果能夠直接地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而且也能夠明顯地看出這些加工階段,那就好像打開窗戶一覽無遺了。這種實驗技術稱之為“開窗”實驗。2023/5/2726當前第2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開窗實驗Hamilton(1977)和Hockey(1981)的字母轉換實驗:方法:給被試呈現1~4個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標上一個數字,如“F+3”、“KENC+4”等,當呈現“F+3”時,要求被試說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個位置的字母即“I”。換句話說,“F+3”即將F轉換為I,而“KENC+4”的正確回答是“OIRG”,但這四個轉換結果要一起說出來,凡刺激字母在一個以上時,都應如此,只作出一次反應。2023/5/2727當前第2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KENC+4”實驗的具體過程四個字母一個一個地繼時呈現,由被試者按鍵自行控制,被試者第一次按鍵就可以看見第一個字母K,同時開始計時,接著被試者按照要求作出聲轉換,說出LMNO,然后再按鍵看第二個字母E,再作轉換。如此循環(huán)直至四個字母全部呈現并作出回答,計時也隨之停止。出聲轉換的開始和結束均在時間記錄中標出來。2023/5/2728當前第2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根據這種實驗的反應時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完成字母轉換作業(yè)的三個加工階段:(1)從被試者按鍵看到一個字母到開始出聲轉換的時間為編碼階段,被試對所看到的字母進行編碼并在記憶中找到此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試按規(guī)定進行轉換所用的時間即為轉換階段;(3)從出聲轉換結束到按鍵看下一個字母的時間為貯存階段,被試將轉換的結果貯存到記憶中,有時還須將前面的轉換結果加以復述和歸并。
2023/5/2729當前第2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Hamilton&Hockley(1977,1981)的字母轉換實驗看見第一個字母出聲轉換將轉換結果儲存看見第二個字母編碼階段轉換階段貯存階段反應時:第一個字母加工被試按鍵開始轉換轉換結果被試按鍵2023/5/2730當前第3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開窗法評價這種“開窗”實驗的優(yōu)點是引人注目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可能在后一個加工階段出現對前一個階段的復查,貯存階段有時還包含對前面字母的轉換結果的提取和整合,并且它難以與反應組織分開來。2023/5/2731當前第3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四、反應速度與準確性權衡
(speed-accuracytradeoff)問題Fitts(1966)的實驗2023/5/2732當前第3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Theios(1975):刺激呈現的概率與反應時的關系反應時部分地依賴于錯誤率,需把速度和準確性都考慮為因變量。從實驗設計角度考慮,涉及到多因變量問題。當個自變量水平上的錯誤率保持恒定時,反應時稱為單一因變量。2023/5/2733當前第3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速度-準確率權衡范式反應速度與準確率的權衡現象(SAT):被試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或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建立一個權衡反應速度與反應準確率的標準來指導自己的反應。一般而言,被試可以在充分準備情況下反應,也可在準備不充分情況下反應。前者被試因其能提取全部與刺激有關信息而作出反應,因此,準確率總是很高,速度很慢。后者,因沒有足夠時間或不允許被試去提取全部與刺激有關的信息,此時,被試還可利用在加工階段初期積累的部分信息,或不同于上述完全加工信息的加工方式(如猜測加工)去反應。而對這種不完全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可獲的信息加工的最初階段的加工特性。2023/5/2734當前第3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速度-準確率權衡范式速度-準確率權衡實驗范式:在對反應時實驗和SAT現象的研究過程中,利用SAT現象形成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反應時實驗的新的反應時實驗范式——速度準確性權衡范式即SAT范式2023/5/2735當前第3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速度-準確率權衡實驗范式在SAT實驗中,通過控制被試作出反應的時間長短來作為實驗自變量,測定在各種實驗條件下的反應準確率。然后以反應時為橫坐標,以反應準確率為縱坐標,可得到一條速度與準確率權衡曲線。舉例:用反應信號法進行再認實驗反應信號法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在刺激呈現后的不同時間間隔內出現一個信號(如聲音),要求被試覺察到這一信號后就迅速對刺激作出反應,不一定要求準確,允許被試猜測。2023/5/2736當前第3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SAT程序的主要原理以被試的加工時間作為要控制的實驗自變量,測量出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反應準確率,在一個以加工時間為橫坐標,以反應辨別力為縱坐標的坐標圖中運用函數模型對這些反應速度與準確率權衡過程的數據(包括加工時間和準確率)進行擬,作出辨別能力隨著加工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曲線,一方面能精確地建立反應速度和準確率的聯系,另一方面能讓研究者了解信息加工動態(tài)的全過程。2023/5/2737當前第3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圖4-4是一條用反應信號法進行再認實驗的SAT權衡曲線。在曲線上,可以找到在各種反應時間下的反應準確率(d′)。曲線中,可以用3個參數來描述SAT現象。I表示截距,反映了辨別能力達到隨機水平(d′=0)時的經歷的加工時間。R表示準確率隨反應時(RT)的變化而變化的速率,描述了辨別能力從隨機水平(d′=0)增長到漸近線水平的速率,是加工速度的一個指標。A表示準確率的漸近值,反映了當加工時間有足夠長時的最高辨別能力水平,被試的辨別能力到達漸近線后就不會隨著加工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時和準確率之間的權衡關系在加工早期是很顯著的。當接近或達到A值后,隨反應時得延長,準確率變化很小。2023/5/2738當前第3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MCElree和Carrasco的SAT程序實驗在SAT程序實驗中的儀器,刺激呈現,實驗程序和被試與傳統(tǒng)的實驗程序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傳統(tǒng)的RT程序實驗中,被試是要求盡可能快速而準確地作反應;在SAT程序實驗中,被試的加工時間被作為自變量而加以控制,被試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作反應??刂票辉嚰庸r間的方法是:當刺激呈現后就會出現一個時間間隔,這個時間間隔是210,300,450,600,750,900或2000ms。這7個時間間隔中的一個時間間隔結束后馬上呈現一個50ms的聲響,被試要求在聲響呈現后的300ms之內作反應。所有聲響呈現前的時間間隔都是隨機的,而且出現的次數相等。在這個實驗中搜索集(記憶集)的大小有三種:4,10,與16個。實驗的結果也是記錄加工時間與準確率??刂屏吮辉嚨募庸r間,成為解決傳統(tǒng)的RT程序的缺陷的關鍵。2023/5/2739當前第3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對SAT程序的簡單評價SAT程序克服了傳統(tǒng)RT程序的局限,使反應速度與準確率權衡的現象得以處理,反映信息加工動態(tài)的全過程。有時根據傳統(tǒng)RT程序的實驗結果所作的結論易受爭議,這時應用SAT程序進行驗證,有使爭議得以緩解的作用。當要考察加工速度問題時,使用SAT程序的指標比使用傳統(tǒng)RT指標更明確,更全面。這些反映了SAT程序的優(yōu)越性,而這種程序還隨著研究的實踐而發(fā)展。2023/5/2740當前第4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反應時間的速度-準確率分解技術傳統(tǒng)反應時實驗是在所有的加工過程已經完成之后的,速度已準確率的單個結果;速度與準確率權衡范式能測得在刺激呈現后關于速度與準確率的多個結果,特別是對加工開始的最初幾百毫秒也能加以測量,因此它比反應時實驗更具優(yōu)越性。然而它不能驗證信息加工是連續(xù)性質的還是離散性質的。Meyer等(1987、1988)的速度與準確率分離技術(SAD技術)。2023/5/2741當前第4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SAD技術SAD技術由兩部分組成:滴定的反應時程序(TRT程序)平行精細的猜測模型(PSG模型)2023/5/2742當前第4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TRT(滴定反應時)程序滴定法:用已知物質的量的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滴定分析是通過滴定來實現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滴定過程中,使用的已知準確的溶液稱為標準溶液,被滴定的溶液叫做試樣溶液。當標準溶液與試樣溶液組成的反應恰好完全時,即為反應的理論終點。滴定分析法是基于標準溶液與試樣溶液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它們的量之間存在的一定數量關系,利用標準溶液的濃度和所消耗的體積來計算被測物質含量的一種方法。2023/5/2743當前第4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TRT(滴定反應時)程序TRT程序包括兩類實驗:①普通實驗,在實驗中要求被試在保證準確率的情況下盡快反應;②信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在刺激呈現后的不同時間間隔內出現一個信號(如聲音),要求被試覺察到這一信號后就迅速對刺激作出反應,不一定要求準確,允許被試猜測。2023/5/2744當前第4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2)平行精細的猜測模型PSG模型假定有兩個平行的加工過程:①正常加工過程②猜測加工過程這兩個加工過程是平行的、互不干涉的。兩個過程相互競爭。2023/5/2745當前第4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Pashler(1989):注意分散實驗在由6個實驗組組成的系列研究中,Pashler采用了經過修正的唐德斯B反應時任務。其中一個重要修正是刺激S1和S2不是同時呈現的,而是在兩個刺激的呈現之間有一個短暫的延遲。S1和S2的呈現間隔稱之為刺激呈現的異步性(stimulusonsetasynchrony,SOA)。其程序示意如下:R2S1S2R1時間SOAHerman&Kantowitz(1970)研究表明,當SOA變短時,對S2的反應時增加,即在SOA的長度和對S2的反應速度之間存在著反向關系。這一現象稱為心理不應期(psychologicalrefractoryperiod),要使R2反應中的各種活動不至于落在不應期,兩個刺激需有足夠長的延遲。2023/5/2746當前第4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Pashler實驗4的結果S1為聲音,R1為被試左手按鍵反應;S2為呈現的數字,R2為被試對數字作出口頭報告,即在8個數字中說出最大的數字。該實驗說明了心理研究中采用多行為度量的重要性。這里,仔細選擇多因變量,促進對心理不應期的理解。2023/5/2747當前第4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五、反應時研究的新進展序列反應時(serialreactiontime,SRT)內隱聯想測驗(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T)2023/5/2748當前第4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序列反應時序列反應時范式是尼森()和比勒姆(P.Bullemer)于1987年提出的。SRT的基本程序和原理反應時為指標,整個實驗過程十分類似一個選擇反應時實驗:處于不同空間位置的視覺刺激分別對應不同的反應鍵,每次呈現一個視覺刺激,被試按相應鍵盡快予以反應,該刺激隨即消失,短暫的時間間隔后出現下一個視覺刺激。特點:整個實驗中刺激的呈現序列是有規(guī)律的。2023/5/2749當前第4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序列反應時實驗示例一般分學習和測驗兩個階段。在學習階段,被試需要對刺激物在屏幕上的出現位置(一般將屏幕分成垂直或類似坐標系的四部分)進行選擇反應時作業(yè),指導語僅告訴他們要盡快作出反應而又要保證正確率,而實際上刺激的出現位置根據一定的規(guī)律組成刺激序列,并按照這種規(guī)律重復呈現。在學習階段的后期,呈現一些偽隨機序列(pseudorandomsequence,不同于真正的隨機序列,和規(guī)則序列有部分類似但在某些方面又有差異),觀察反應時是否會出現顯著增加。2023/5/2750當前第5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兩者的差值作為間接測量的指標。測驗階段要求被試報告其在學習階段是否注意到刺激的呈現順序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以及這些規(guī)律是什么等問題,并進行再認或預測作業(yè),以考察被試對任務是否有外顯的學習。這是關于學習效應的直接測驗。如果反應時在學習過程中偽隨機序列出現前后有顯著差異,而被試在測驗階段的直接測驗中又沒有表現出外顯學習的跡象,就說明出現了外顯和內隱的分離,由此可以判斷有內隱學習存在。2023/5/2751當前第5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在尼森和比勒姆(1987)的實驗中,屏幕從左到右依次被設定為位置1、2、3、4,每個位置都對應著一個按鍵。視覺刺激是一個形狀圖形(*),并按固定的位置序列(4-2-3-1-3-2-4-3-2-1)呈現。一般說來,固定序列循環(huán)6~10次構成一個組段。在實驗前,被試只被告知將要進行的是反應時測試,他們不知道在任務中刺激是按某個固定但不明顯的模式依次呈現的。主試會在多次重復該固定位置序列的情況下(通常是8—12個組段)插入一個隨機的位置序列,之后再恢復固定的位置序列。2023/5/2752當前第5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SRT對內隱學習的揭示符合減數法的基本邏輯:反應時的差異對應著心理過程的差異。在SRT實驗中,對固定序列和隨機序列的反應都是對同樣刺激的同樣規(guī)則的選擇反應任務,因此兩者的反應時差異只可能說明,被試在固定序列中作出選擇反應的心理過程被易化了。即對固定序列中的目標刺激做出反應相對容易,從而使反應時縮短;而對于隨機序列,選擇反應的心理過程沒有易化,反應較為困難,因此反應時相對較長。2023/5/2753當前第5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結果發(fā)現,盡管被試沒有意識到序列規(guī)則的存在,其反應時還是會隨著固定序列的重復而逐漸下降,但這并不一定代表被試對序列規(guī)則發(fā)生了學習,因為反應動作的練習效應也是可能的解釋。研究者必須比較被試對固定序列和對隨機序列的反應時。當后者的反應時要顯著大于對前者的時,才說明序列學習發(fā)生了。2023/5/2754當前第5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內隱聯想測驗是由格林沃爾德(Greenwald)在1998年提出的基本程序和原理基本程序:以反應時為指標,通過一種計算計化的分類任務來測量兩類詞之間自動化聯系的緊密程度,繼而對個體的內隱態(tài)度等內隱社會認知進行測量。原理:依據減數法的原理,反應時的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加工過程,反應時越長,心理加工過程越復雜。2023/5/2755當前第5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格林沃德(1998)的花-蟲IAT(Flower-InsectIAT)2023/5/2756當前第5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內隱聯想測驗基本實驗程序呈現概念詞(conceptwords)的樣例,要求被試盡快地進行辨別歸類,由系統(tǒng)記錄反應時;對屬性詞(attributivewords)樣例進行歸類反應;聯合任務1,要求被試對概念詞與屬性詞的聯合作出反應,由于概念詞和屬性詞之間有兩種可能的關系:相容的和不相容的,通常在IAT實驗中設置兩個聯合任務——相容聯合任務和不相容聯合任務。對聯合任務1進行測試;為了配合聯合任務2的實施,交換左右鍵反應的內容,再次要求被試對概念詞樣例進行反應;聯合任務2,和聯合任務1的反應內容正好相反;對聯合任務2進行測試。2023/5/2757當前第5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數據處理步驟(1)只選取兩個測試階段的數據;(2)刪除聯合任務測試中的前兩次試驗,即表4-4第4步和第7步中第1、2次試驗數據;(3)將短于300ms的反應時記為300ms,長于3000ms的反應時記為3000ms,不對錯誤試驗的反應時進行任何處理,也不刪除任何極端被試的數據;2023/5/2758當前第5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4)對反應時進行自然對數轉換;(5)求兩個測試階段反應時的均值;(6)相容和不相容聯合測試反應時均值相減即為所求得IAT效應。2023/5/2759當前第5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評價:反應時差異如何才算反映態(tài)度?格林沃德和諾塞克(Greenwald和Nosek,2003)對傳統(tǒng)的IAT數據處理法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它未考慮到速度-準確性權衡(speed-accuracytradeoffs)、反應極值(extremeresponsevalue)和老年人的反應遲緩(age-relatedslowing)等因素?;诖?,他們提出了衡量IAT數據處理法好壞的幾個標準:2023/5/2760當前第6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1.內隱測驗和外顯測驗的相關,即IAT效應和被試外顯態(tài)度分數間的相關,由于IAT和外顯測驗的共同元素是概念間的聯系強度,所以內隱和外顯測試間的高相關表示IAT結構效度高;2.IAT效應和簡單反應時間的相關:IAT效應與簡單反應時間的相關應盡可能低;2023/5/2761當前第61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3.內部一致性:這是從測量的角度,對作為測量工具的IAT所提的信度要求。4.對所測量的對象的敏感性:5.抵制兩個聯合任務呈現先后順序影響的能力。2023/5/2762當前第62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IAT的各種變式Go/NO-Go聯想測驗(Go/NO-GoAssociationTest,簡稱GNAT):Nosek等介紹了GNAT實驗程序,GNAT吸收了信號檢測論的思想,實驗中包括目標刺激(信號)和分心刺激(噪音),如目標概念(水果)和積極評價(好)作為信號,將目標概念(臭蟲)和消極評價(壞)作為噪音,當呈現水果和好時被試撳空格鍵做出反應(稱為Go),當呈現臭蟲和壞時被試不做出反應(稱為No-Go)。GNAT包括兩個實驗階段,在階段1中,被試對目標概念(水果)與屬性概念(好)做出反應,對臭蟲和壞則不做出反應,在階段2中實驗者對目標概念(水果)和屬性概念(壞)做出反應,對臭蟲和好不做出反應
。2023/5/2763當前第63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GNAT的數據處理采用信號檢測論中的辨別力指數d’為指標,將正確的”Go”反應視為擊中率,將不正確的”Go”反應視為虛報率,將擊中率和虛報率轉化為Z分數后,其差值即為d’分數;然后對兩個階段的d’分數進行比較。假如任務1中的d’比任務2中的d’高,則說明被試對花朵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反映了被試對花朵的內隱偏好。2023/5/2764當前第64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IAT的變式外在情感性Simon任務(ExtrinsicAffectSimonTask,簡稱EAST):霍福爾(Houwer,2001)設計了一項典型EAST實驗,實驗材料為5個消極名詞、5個積極名詞、5個消極形容詞和5個積極形容詞。2023/5/2765當前第65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實驗有兩種條件,一為詞匯以白色呈現,此時出現的詞都為形容詞,要求被試對詞義做出反應,即對積極形容詞(如:kind)按P鍵(積極反應),對消極形容詞(如:hostile)按Q鍵(消極反應);二為詞匯以彩色出現,此時出現的詞都為名詞,要求被試對詞的顏色作出反應,即一半被試對綠色詞,按P鍵,對藍色詞按Q鍵,而另一半被試對藍色詞,按P鍵,對綠色詞按Q鍵。只記錄被試對名詞的反應時和錯誤率。2023/5/2766當前第66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EAST與IAT的區(qū)別IAT效應的計算依賴于兩個聯合任務反應時均數之差,而EAST則是要比較被試在同一任務的不同實驗條件下的行為差異,因此,對于EAST而言,被試很難將任務的要求進行簡化或重新編碼,EAST的實驗設計能有效控制被試有意識重新編碼對IAT效應的影響。其次,由于EAST只要求個體完成一個任務,從而有效避免了IAT中任務順序對IAT效果的影響。較之IAT,EAST的另一個優(yōu)點還在于它可應用于對多個態(tài)度對象的評價。2023/5/2767當前第67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第三節(jié)影響反應時的因素一、刺激變量對反應時的影響:刺激的不同類型、刺激的強度、刺激的復雜程度和刺激的呈現方式。刺激類型對反應時的影響感覺通道反應時間(ms)觸覺117-182聽覺120-182視覺150-225冷覺150-230溫覺180-240嗅覺210-300味覺308-1082痛覺400-1000味覺刺激反應時間(ms)咸/飽和氧化鈉溶液308甜/飽和甘蔗溶液446酸/稀薄檸檬酸536苦/奎寧飽和溶液10822023/5/2768當前第68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刺激強度對反應時的影響lgIRT(ms)lgIRT(ms)040241390.231651300.428161240.624971180.82188112119391112161101103148刺激強度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物理強度,也包括其它類似的刺激如視覺刺激的光強、空間面積、時間久暫以及兩個以上刺激的累積。2023/5/2769當前第69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點刺激的復雜程度對反應式的影響刺激的復雜程度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刺激選擇數目和刺激相似程度Merkel(1885)所做的實驗結果:刺激選擇數目12345678910反應時間(ms)187316364343487532570603619622Shepard&Metzler(1973)所做的心理旋轉實驗的三種條件:①左右兩個圖形中的物體是相同的,平放在一張紙上,只是角度不同,即從上到下旋轉的角度不同,這種旋轉叫做兩維旋轉。②左右兩個圖形中的物體是相同的,但它們之間的角度不相同,而且是從前到后旋轉,這叫做三維旋轉,即因角度的不同而引起投射的大小和相互關系不同。③左右兩個圖形中的物體雖有點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2023/5/2770當前第70頁\共有77頁\編于星期三\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工程鋼筋焊接協議書
- 股東合作協議與章程制定指南
- 家電維修合同協議書
- 飯店經營承包合同
- 建材戰(zhàn)略合作協議合同
- 圍墻施工合同圍墻合同
- 小區(qū)廣告牌合同書
- 金融中介服務費合同年
- 防盜門銷售合同協議書
- 交通運輸行業(yè)智能航運與港口方案
- 中國教育公益領域發(fā)展報告
- 第2章第1節(jié)有機化學反應類型課件高二下學期化學魯科版選擇性必修3
- 綠化工程承包合同 綠化工程承包合同范本(二篇)
- 建筑財務出納年終總結PPT模板下載
- GB/T 9574-2001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合件試驗壓力、爆破壓力與設計工作壓力的比率
- 跨文化溝通技巧課件
- 三位數乘一位數練習題(300道)
- 校本課程《竹之匠藝》
- 死因監(jiān)測(20141.3)課件
- 栽植土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 肢體、視力、聽力、精神、智力、篩查表定稿陜西省殘疾人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