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合集3篇_第1頁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合集3篇_第2頁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合集3篇_第3頁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合集3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及寓意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會慶祝端午節(jié)。縱觀端午節(jié)的歷史文化背景,可以看出它的寓意豐富多彩。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合集3篇),歡迎品鑒!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佩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寫符念咒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因此端午節(jié)這天一定要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而且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例如說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等。端午吃粽子端午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不過在郴州蘇仙區(qū)坳上古村有著特別的吃烏米粽的習俗。坳上烏米粽屬當地獨創(chuàng)具有食療效果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烏飯樹葉、擇子柴葉、金剛刺嫩頭、楓香樹嫩葉等十余種能食用的樹葉將其洗凈搗碎,過濾擠汁,再浸泡在糯米中,里面放有叉燒、咸蛋黃等餡,清蒸出來,香味四溢,不油膩,還具有健胃消食,祛風除濕,清涼解毒之功效。插艾條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莖葉有揮發(fā)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端午節(jié)自古以來也是祛病防疫的節(jié)氣,因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會在這一天打掃門庭,將艾條插在門上,殺菌消毒。拴五色線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jié)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傳說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疾病沖走。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1、忌游泳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人們認為,在端午節(jié)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粽的習俗。2、忌惡日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3、兒童戴的香包忌丟失在北方一些地區(qū),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習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的,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jié)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1、吃粽子端午節(jié)吃的習俗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粽子。南北方粽子口味雖不同,可表達的內容卻是相同的",吃粽子除了古代的祭祀意義外,現今,已變成了南、北方口味的PK,美食的意味更加濃重。黃米小棗粽子是東北傳統(tǒng)的粽子,粽子主料為糯米,糯米難于消化,一次不宜食用過多。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以及心血管病、胃腸道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吃粽子最好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營養(yǎng)更加均衡。2、吃茶葉蛋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蛋有雞蛋、茶葉蛋、鵝蛋、咸鴨蛋等。最初的關于端午節(jié)吃蛋的習俗,應該就是為了躲避重午的瘟疫,在這個接近夏至的節(jié)日里,陽氣高漲至正端,陰氣初施,陽氣隆盛,天地氣交,補充蛋白質就是最當務的要事了。在東北地區(qū),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煮茶葉蛋吃。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jié)日的一種嬉兒游戲。其它地區(qū)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后演化為煮食紀念。3、克仗斗石遼寧省阜新和黑山地區(qū)慶祝端午節(jié)的方式非常特別,至今保留著“克仗斗石”的傳統(tǒng)?!翱苏潭肥笔怯蓛纱逑嗷S石為戲的傳統(tǒng)斗石活動,原本是村莊內部的娛樂活動,后來逐漸發(fā)展為人們端午節(jié)的一項重要習俗。端午節(jié)這天清晨,兩個村子的十二三歲的小孩子,站在山丘上互相叫陣,并朝對方扔石頭;再過一會兒到了上午,由歲數較大的長者出面叫陣,一邊叫陣一邊繼續(xù)互扔石頭;11時左右,各方回家吃午飯。等到午后兩點鐘,“克仗斗石”正式開始,這時候,種地的也不種了,小商小販也不賣貨了,家家戶戶關上門窗,跑到山丘上去看熱鬧,每個人都是興沖沖的。雙方互擲石子,在這一天,被石子打傷、打殘都不能報官、不索賠、不怨恨。4、吃打糕在我國朝鮮族人較為集中的地方——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端午節(jié)是朝鮮族人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但端午節(jié)朝鮮族人主要是吃“打糕”。打糕就是用專門的打糕錘在配套的木槽或石槽中捶打出來的食品,原料主要是蒸熟的糯米或粘黃米。除了吃打糕外,端午節(jié)這天朝鮮族還有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如蕩秋千、跳跳板和摔跤等。姑娘們蕩秋千,小伙子們則進行摔跤比賽,非常熱鬧。5、飲酒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飲用和噴灑雄黃酒就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諺語道:“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因為古時的人們迷信端午節(jié)也就是農歷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是毒氣最重的一天,所以,在這天,人們會將采來的蒲草根切細、曬干,拌上少許雄黃,浸泡白酒加以飲用,認為這有驅蛇辟邪之效。而對于年齡太小、不適合喝酒的孩子,大人就將少量雄黃酒涂抹到孩子的臉頰、耳鼻等部位,用以消災祛病。但現代科學證明,喝雄黃酒對身體有害,所以不喝為好。6、踏青在黑龍江地區(qū)過端午節(jié),一般都是清早要出門去郊外,野地或公園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樹枝或買些艾草回來,系上各種顏色的葫蘆掛在門沿和窗戶上。踏青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曾有記載:“上巳(農歷三月初三),賜宴曲江,都人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掛紙葫蘆早晨,在自家的門楣上掛上葫蘆,象征家族人丁興旺。另外,家里還可以掛上用五彩線和布條做的辣椒、簸箕、掃帚等,這些東西都是寓意吉祥,趕走五毒,掃除瘟疫的意思。民間掛紙葫蘆還有一段故事來歷:據說唐朝起義軍首領黃巢曾得到一位老太太的幫助。黃巢臨走時對老太太說:“日后兵荒馬亂時,你就做個五彩紙葫蘆掛在門上,我就能搭救你?!焙髞砬∏墒俏逶鲁跷宥宋绻?jié)這天,黃巢率大軍攻進長安,老太太和她的鄰居掛上了彩紙葫蘆,都得到了起義軍的保護,這段傳奇一直流傳至今。8、系五彩繩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9、插艾蒿相傳西周時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在門戶上插掛艾葉(也稱人文艾蒿)和菖蒲,意為攘毒氣、避邪氣。此習俗歷代相傳,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