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線地形圖加強演示文稿_第1頁
等高線地形圖加強演示文稿_第2頁
等高線地形圖加強演示文稿_第3頁
等高線地形圖加強演示文稿_第4頁
等高線地形圖加強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等高線地形圖加強版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優(yōu)選)等高線地形圖加強版當前第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野外考查并繪制了某地地貌景觀及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1~2題。

2.在野外,研究小組利用目視估算法估測地形高度。下列結論正確的是在①地估測出山的海拔高度B.在②地估測出山的相對高度C.在③地估測出山谷的相對深度D.在④地估測出谷底的海拔高度當前第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山體的不同部位山頂山脊鞍部山谷當前第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二.等高線(一)定義等高線: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等深線: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10米海拔當前第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a、同線等高b、鄰線高差為一個等高距或為0?!径康雀呔€特點d、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d、等高線當前第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三】點線對應關系海拔:讀數(shù)等高距:鄰線高差;EC,DB水平距離:AB/DC

比例尺計算坡長:AD,DE勾股定理坡度:tga=等高距/水平距離希疏---緩、密集—陡當前第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四】判讀1.海拔:線上:確定值線之間:高度范圍閉合內(nèi)部:高高、低低200100200100ADCBE判斷A/B/C/D/ED的海拔?2.相對高度線上:確定值=兩地高差線之間:閉合內(nèi)部:方法:高處高度范圍、低處高度范圍,高出最高-低處最低﹥H﹥高出最高-低處最低

當前第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1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地圖基礎知識圖1所示區(qū)域?qū)儆跐駶櫟膩啛釒Ъ撅L氣候。回答3~5題。

3.R、Q兩點的相對高度可能為A.800米B.900米C.1

000米D.1100米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兩地是A.M、N

B.M、P

C.M、Q

D.P、Q當前第1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1.高度范圍:崖頂A+h>H≥A,A為崖頂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大值;崖底:B≥H>B-h(huán),B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小值。2.n條等高線重疊,等高距為h米的陡崖相對高度△H的計算公式:(n-1)h≤△H<(n+1)h【重疊處無0米等高線】陡崖高度的計算[經(jīng)典例題4]

在等高距為50米的地形圖中,5條等高線重疊于某斷崖處,該斷崖處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當前第1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①在同一等高線圖上,密集--陡,稀疏--緩②在不同等高線圖上,tga=等高距/水平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緩。

3.坡度當前第1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1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讀圖2-8,判斷在下面四圖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A.A圖B.B圖C.C圖D.D圖當前第1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1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4.局部地形①山脊②山谷形態(tài):高向低處凸,低向高處凸切線法:剖面圖:當前第1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形態(tài)剖面③山峰④洼地或盆地⑤鞍部⑥陡崖當前第1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1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2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2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當前第2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不同地形等高線特征當前第2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等高線圖判讀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線密集,河谷轉(zhuǎn)折呈V字形

5.地形類型當前第2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等高線圖判讀盆地閉合等高線的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降低。丘陵數(shù)值一般在500米以下,多閉合曲線,起伏不大,海拔較低當前第2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等高線圖判讀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如內(nèi)蒙古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

當前第2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1)該地地形為()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2)以下對該地的敘述,正確()A.此地適宜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作業(yè)B.此地發(fā)展耕作業(yè)需要修筑梯田C.此地的等高距為100mD.此地只適宜發(fā)展林牧業(yè)當前第2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6。地形區(qū):地形類型+地名(定位)7.地勢:定義方法:河流流向、等高線走向;高低地區(qū)分布8.地形特征地勢地形類型及位置:面積廣,分區(qū)描述(以—為主;或方位+類型}海拔:高峻,較高,低起伏:大、緩看疏密,相對高度當前第2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地形剖面圖當前第2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下圖四幅地圖中的虛線,可能發(fā)育成河流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當前第3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讀下面地形圖、完成以下要求。(1)圖中等高線所表示的地形種類是

,判斷理由是:海拔高度在

米以下,

以下;相對高度在

米以下。(2)河流的大致流向為

;圖中A、B兩點的距離是1厘米,地面實際距離為

米。(3)圖示流域降水豐富,計劃修建一個小水電站。僅此地形考慮,比較C、D、E三處在

處建壩工程量最小,估計壩高不超過

米。當前第3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1)說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2)說出B、C兩支流在開發(fā)利用方向上的不同。(3)如果在該地區(qū)選址建水庫,你認為除上述方面的資料外,還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資料?當前第3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等高線地圖的特征特點:①同線等高:處于同一等高線上的各點處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圖等距:在同一幅地圖上,任意兩條相鄰等高線間的差值都是相等的;③在同一幅圖上的兩條等高線一般不會相交(除陡崖外);④都是閉合曲線(除非圖幅被截斷),等高線不會在圖中出現(xiàn)中斷;⑤等高線由低值向高值凸出處為山谷;等高線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處為山脊;⑥等高線越密,說明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說明坡度越?。虎咴趦筛咧祬^(qū)或兩低值區(qū)之間,必定存在有兩條數(shù)值相等的相鄰等高線;⑧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這種短線叫做示坡線,也叫降坡線,它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當前第3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2、不同地形等高線特征(小地形)當前第3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如果兩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值線中間有閉合的等值線,則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guī)律確定其數(shù)值。如下圖中有兩條等值線,數(shù)值a大于b,則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當前第3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3)看等高線的走向

①根據(jù)等高線的走向,可判斷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脈走向。②與等高線垂直方向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③若一組等高線的走向是向地勢低的方向凸,則此處地形為山脊;相反則為山谷(符合等值線的“高向低處凸,低向高處凸”的原則)。④若一個方向是一對山脊等高線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個方向是由一對山谷等高線組成則該地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處,或山谷的最高處)。⑤若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一處,則該地形為懸崖、峭壁。當前第3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五、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及其應用

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zhuǎn)繪而成的,它也是一種平面直角坐標圖。

當前第3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

地形剖面圖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根據(jù)等高線圖繪制的地形剖面圖,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設鐵路、公路時,作為計算土石方工程的依據(jù)。當前第3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應用:兩點間的直視問題直視問題可以通過作地形剖面圖進行判斷,在地形剖面圖上由觀測點的投射點向目標點的投射點繪直線,若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否則不能直視。如下圖所示,由點s′向點c′繪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而圖中b′位于陰影區(qū),說明s點不能直視b點,所以村落b對于s點不直視。當前第3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后疏,為“凹形坡”;等高線先疏后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當前第4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某山區(qū)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diào)查。讀圖判斷在E、F、C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經(jīng)過H處車輛的是

FHEH判別兩點間可否通視,可通過繪制地形剖面圖判斷當前第4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2005年廣東卷)下圖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其中縱坐標的劃分間隔為0.5cm,橫坐標的劃分間隔為1cm,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別是()A.1:1000和1:50000B.1:2000和1:50000C.1:5000和1:20000D.1:20000和1:5000(2)圖中B點的絕對高度和相對于A點的相對高度分別是()A.350米和200米B.300米和250米

C.300米和350米D.200米和300米當前第4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讀我國27°N局部地區(qū)剖面圖,回答1~4題。

1.根據(jù)當?shù)卮怪敝脖粠Х植家?guī)律判斷,甲處植被帶應為

A.落葉闊葉林

B.熱帶雨林

C.高山灌叢草甸

D.常綠松林

2.①、②、③為同一條河流干流形成的三個谷地,從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順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3.玉龍山山麓植被帶是在干熱氣候條件下形成,當?shù)剡@種氣候的成因是

Ⅰ.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

Ⅱ,冬季風背風坡,下沉增溫

Ⅲ,西南季風越過山頂,下沉增溫

Ⅳ,河谷地形,地形閉塞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4.該地居民主要分布在

A.常綠闊葉林分布地區(qū)

B.河谷西側山麓地區(qū)

C.山脈西側山麓地區(qū)

D.山脈東側森林地區(qū)當前第4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fā)育,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六、等高線地形圖的綜合應用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或地形剖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山脈走向、陰坡、陽坡等特征,綜合分析氣候、地形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1)判斷水系、水文特征當前第4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1點(2)判斷氣候特征海拔高的地區(qū)應考慮氣溫的垂直變化,垂直遞減率0.60C/100m,山地應考慮迎風坡、背風坡的區(qū)別。盆地、谷地不易散熱,易出現(xiàn)大氣污染事件,盆地有時也容易引起冷空氣的滯留等。(3)地形狀況與區(qū)位選擇 常見的綜合問題是以地形圖為背景,要求在圖上設計、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