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甘肅省臨澤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人類與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控制人口數(shù)量增長的唯一出路是設法降低出生率B.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的大量燃燒C.臭氧量減少主要是氟利昂、CO2等逸散至大氣圈上層發(fā)生反應所致D.被排放到水體中的微生物病原體等會使飲用水質量越來越差2.研究表明,遺傳性骨骼發(fā)育不良癥的發(fā)生與常染色體上M基因的突變有關?,F(xiàn)有一遺傳性骨骼發(fā)育不良癥家系如下圖,科研人員對該家系各成員M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體上相應位點序列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成員測序結果I-1,I-2、II-1,III-1…TCCTGCCAGTGGTTTTA…II-2、III-2…TCCTGCCAGTGGTTTTA…和…TCCTGCCGGTGGTTTTA…A.II-2的致病基因來自于I-1和I-2B.M基因發(fā)生了G-C堿基對替換為A-T導致突變C.I-1產(chǎn)生配子時發(fā)生了M基因隱性突變可能導致該家系遺傳病發(fā)生D.II-2的早期胚胎細胞中發(fā)生了M基因顯性突變可能導致該家系遺傳病發(fā)生3.下列關于細胞的化學成分和基本結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真核細胞中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B.脂質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是構成所有細胞膜的重要成分C.ATP和質粒的組成成分中都含有糖D.淀粉、肝糖原和纖維素徹底水解后得到的產(chǎn)物相同4.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餐后胰島A細胞分泌活動旺盛,血糖濃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細胞發(fā)生在人體內環(huán)境中C.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會導致組織液增多D.運動時大量出汗可能會導致體內水鹽平衡失調5.可以用多種方法驗證細胞的活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不能被紅墨水染色的細胞具有活性 B.能被蘇丹Ⅲ染色的細胞是死細胞C.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具有活性 D.能發(fā)生胞質環(huán)流的細胞具有活性6.螳螂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肉食性,在田間和林區(qū)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有些種類進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細胞單獨發(fā)育成個體)。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xiàn)象。體色與其所處環(huán)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螳螂為了適應環(huán)境,體色朝與環(huán)境相似的顏色變異,得以進化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種間激烈的競爭關系C.孤雌生殖說明了未受精的卵細胞具有全能性D.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從食物鏈上看,螳螂屬于初級消費者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森林中的枯枝落葉是森林土壤有機質的主要來源,枯枝落葉的分解,對于提高森林生產(chǎn)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問題:(1)枯枝落葉分解后為森林樹木提供了__________(至少兩項)等物質。促進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了森林的生產(chǎn)力??葜β淙~的分解過程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功能。參與枯枝落葉分解的土壤生物包括營腐生生活的_________和微生物。(2)微生物種類、環(huán)境溫度、濕度及pH等均會對枯葉的分解速率產(chǎn)生影響,不同地塊的微生物種類存在差異?,F(xiàn)欲證明不同地塊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速率不同,請以碘液作為檢驗試劑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思路及預期結果。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為研究供氮水平對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某研究小組采用水培方法,每天定時澆灌含不同氮素濃度的培養(yǎng)液,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各組植物幼苗葉片的相關指標,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注:羧化酶能催化CO2的固定;氣孔導度指的是氣孔張開的程度。(1)該植物幼苗葉片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方法是_____,葉片通常呈現(xiàn)綠色的原因是_______。(2)該實驗的因變量有_________,當培養(yǎng)液中氮素濃度在4mmol/L條件下,該植物幼苗的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在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O2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jù)實驗結果推測,當培養(yǎng)液中氮素濃度大于8mmol/L以后,該植物幼苗葉肉細胞間CO2濃度會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題。(一)鎮(zhèn)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而蜚聲中外。下圖是鎮(zhèn)江香醋的生產(chǎn)工藝簡化流程:(1)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溫下滅菌,同時_________,淀粉被釋放出來,淀粉由顆粒狀變?yōu)槿苣z狀態(tài)。(2)由于酵母菌缺少淀粉水解酶系,糯米需經(jīng)蒸煮后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液化,后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_________。30min后,裝入發(fā)酵罐再接入酵母進行_________。在操作過程中,發(fā)酵罐先通氣,后密閉。通氣能提高_________的數(shù)量,有利于密閉時獲得更多的酒精產(chǎn)物。(3)醋酸發(fā)酵時酒精應先_________,否則會因濃度過高抑制醋桿菌的增殖。發(fā)酵過程需敞口操作,麩皮和糠等拌勻制作成松散的發(fā)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_。發(fā)酵過程中可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對多種有機酸組成及動態(tài)變化進行研究。將_________在相同的色譜條件下進行檢測,繪制標準曲線。再根據(jù)其對發(fā)酵過程中的有機酸含量進行測算跟蹤發(fā)酵進程。(4)黑曲霉可產(chǎn)生a-淀粉酶用于液化,還可以產(chǎn)生果膠酶將果膠徹底分解為_________。(二)請回答下列與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關的問題。(1)質粒的抗性基因是常用的_________標記,如果質粒的抗性基因內有若干單一的限制性酶切位點就更好。當外源基因插入這樣的酶切位點時,會使該抗性基因失活,這時宿主菌變?yōu)閷υ摽股豞________的菌株,容易檢測出來。(2)雙酶切會使載體和目的基因的DNA都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連接酶在適宜pH條件下會選擇把_________連接起來,從而保證目的基因只以一個方向連接入載體。影響DNA連接反應的因素有_________(寫出兩點)。(3)花藥培養(yǎng)是單倍體克隆的主要方法?;ㄋ幵偕仓甑漠a(chǎn)生有兩條途徑:一是煙草等植物通過形成花粉胚的_________途徑,二是水稻等植物通過產(chǎn)生芽和根的_________途徑,最后發(fā)育成單倍體植物。水稻花藥培養(yǎng)除了得到單倍體植物,還可以得到來源于花藥體細胞的_________植株,因此需要對后代進行進一步的篩選。10.(10分)大豆花葉病毒會嚴重降低大豆的產(chǎn)量和品質。為預防抗病大豆品種乙的抗病能力減弱,科研人員用EMS誘變感病大豆,獲得新的抗病品種甲。科研人員利用甲、乙兩個品種對抗性遺傳進行研究。(1)因為基因突變具有___________性,EMS誘變后,非入選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時處理掉這些植株。(2)利用甲、乙兩品種大豆進行雜交試驗,結果如下表組別親本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實驗一甲×易感018111348實驗二乙×易感15027681據(jù)表分析,甲、乙兩品種抗病性狀依次為______________性性狀。(3)已知品種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號染色體上,為探究品種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員設計如下雜交實驗: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統(tǒng)計F2性狀分離比。①預期一:若F1均抗病,F(xiàn)2抗病∶易感為13∶3,說明兩品種抗病性狀的遺傳是由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體上。②預期二:若F1、F2均抗病,說明甲、乙兩品種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對染色體上不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兩個突變基因。(4)SSR是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種的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科研人員擴增出實驗一若干個體中的SSR序列,用于確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電泳結果如圖所示:圖中結果說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號染色體上,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對某昆蟲進行研究時,科研人員在正常翅群體中發(fā)現(xiàn)了卷翅突變體(相關基因用B、b表示)。為研究卷翅突變體的遺傳規(guī)律,進行了相關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用正常翅與卷翅正反交,F(xiàn)1雌雄個體中卷翅∶正常翅均為1∶1,F(xiàn)1卷翅雌雄個體雜交,所得F2卷翅∶正常翅=2∶1。回答下列問題:(1)該種群中卷翅昆蟲的基因型為________;卷翅雌雄個體雜交,后代中出現(xiàn)正常翅個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2卷翅∶正常翅出現(xiàn)2∶1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2)進一步研究得知,該昆蟲的另一對相對性狀中紅眼對紫眼為顯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現(xiàn)有四個品系:①紅眼正常翅、②紫眼正常翅、③紅眼卷翅和④紫眼卷翅,已知品系①和②為純合品種,品系③和④中均有一對等位基因雜合。若只考慮兩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假定不發(fā)生突變和交叉互換,請從上述①~④中選擇2種品系做材料,設計實驗確定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

1、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體中,酸雨的pH<5.6。(2)來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等。2、水污染(1)來源:生活污水、工業(yè)污水,海洋運輸時泄露和傾倒污染物。(2)表現(xiàn):富營養(yǎng)化。(3)結果:若表現(xiàn)在海洋中稱為赤潮,若表現(xiàn)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稱為水華。3、臭氧層破壞(1)臭氧層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對地球生物具有保護作用。(2)破壞原因:空氣中的氟利昂等物質的大量排放。(3)機理:氟利昂遇紫外線即放出氯,氯破壞臭氧分子的能力極強,一個氯原子能破壞10個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層破壞后,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將增加,給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危害?!驹斀狻緼、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產(chǎn)也是有限的,那么控制人口數(shù)量增長的唯一出路就是設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A正確;B、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嚴重干擾,導致溫室效應,B正確;C、CO2釋放不會破壞臭氧層,臭氧量減少主要是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終將會到達大氣圈上層并在強紫外線照射下通過化學反應導致,C錯誤;D、微生物病原體投放到水體中會導致水體污染,使越來越多的江、河、湖、海變質,使飲用水的質量越來越差,D正確。故選C?!军c睛】本題考查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要求考生了解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掌握這些環(huán)境問題形成的原因、危害及緩解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各選項,難度不大。2、D【解析】

題干中明確該病是與常染色體上M基因的突變有關,結合圖表中對各個成員的測序結果可知,I-1,I-2、II-1,III-1均為正常個體并且M基因測序全部正常,可知他們均不含致病基因,而II-2、III-2均為患病個體,通過測序結果可知,他們體內既含有正常基因,也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分析出該病屬于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是本題的解題關鍵?!驹斀狻緼、由測序結果可知I-1和I-2均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序列,所以II-2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于I-1和I-2,A錯誤;B、對比II-2、III-2的測序結果和其他正常成員的序列可知M基因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是由A-T堿基對替換為了G-C堿基對,B錯誤;C、M基因本身正常時為隱性基因,致病基因為顯性基因,產(chǎn)生配子時發(fā)生了M基因隱性突變不可能導致該家系遺傳病發(fā)生,C錯誤;D、II-2的雙親沒有為她提供致病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細胞中發(fā)生了M基因顯性突變導致該家系遺傳病發(fā)生,D正確;故選D。3、B【解析】

脂質的種類及其功能:功能分類化學本質功能儲藏脂類脂肪儲藏能量,緩沖壓力,減少摩擦,保溫作用結構脂類磷脂是細胞膜、細胞器膜和細胞核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調節(jié)脂類固醇膽固醇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中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磷的吸收,調節(jié)鈣磷的平衡【詳解】A、真核細胞內部的蛋白纖維構成細胞骨架,具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保持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的功能,A正確;B、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B錯誤;C、ATP中含有核糖,質粒中含有脫氧核糖,C正確;D、淀粉、肝糖原和纖維素徹底水解后得到的產(chǎn)物都是葡萄糖,D正確。故選B。4、A【解析】餐后血糖濃度升高,能使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活動增強,A錯誤;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細胞發(fā)生在組織液中,屬于內環(huán)境,B正確;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導致組織液增多,C正確;運動時大量出汗,導致體內水鹽平衡失調,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D正確。5、B【解析】

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蘇丹Ⅲ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當細胞外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時,細胞失水而發(fā)生質壁分離;細胞質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詳解】A、紅墨水不能進入活細胞,不能被紅墨水染色的細胞是活細胞,A正確;B、蘇丹III染液可將花生子葉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染成橙黃色,而該實驗中的花生子葉細胞是活細胞,B錯誤;C、若植物細胞死亡,失去選擇透過性,則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與復原現(xiàn)象,C正確;D、能發(fā)生胞質環(huán)流的細胞是活細胞,D正確。故選B。【點睛】生物學實驗中,有些實驗需要保持細胞活性,如觀察細胞質環(huán)流、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等實驗,而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有絲分裂時,經(jīng)解離后細胞已經(jīng)死亡;觀察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時,經(jīng)過鹽酸處理后,細胞已經(jīng)死亡。6、C【解析】

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jīng)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細胞包含有該物種所特有的全套遺傳物質,都有發(fā)育成為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詳解】A、不是螳螂的體色朝與環(huán)境相似的顏色變異,而是由于螳螂有許多體色的變異,由于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體色與環(huán)境相似的得以保留下來,其他的被淘汰,這樣,螳螂就進化了,A錯誤;

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現(xiàn)象,這體現(xiàn)了螳螂種內激烈的斗爭關系,競爭為種間關系,B錯誤;

C、未受精的卵細胞單獨發(fā)育成個體說明了未受精的卵細胞具有全能性,C正確;

D、“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從食物鏈上看蟬屬于初級消費者,螳螂屬于次級消費者,黃雀屬于三級消費者,D錯誤。

故選C。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無機鹽、CO2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動物用不同地塊的土制成的等量土壤浸出液分別與等量淀粉溶液混合,在相同并適宜的溫度、濕度及pH下作用相同時間,用碘液檢測并觀察變藍的程度可見不同的組別變藍的程度存在差異【解析】

該題主要考察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可分為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而在這些功能的實現(xiàn)中,離不開生產(chǎn)者和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其中枯枝敗葉等有機物的分解就是依靠分解者來實現(xiàn)的,而分解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和微生物等?!驹斀狻浚?)枯枝落葉分解后可形成CO2、H2O及無機鹽等物質,CO2、H2O可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無機鹽與光合作用的酶、ATP、NADPH及葉綠素等合成有關;枯枝落葉分解后將物質歸還無機環(huán)境再度被植物利用,這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功能,同時伴隨能量流動;腐生動物和微生物對枯枝落葉都有分解作用;(2)實驗目的為證明不同地塊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速率不同,因此,要注意排除無關變量干擾,使實驗結果是由不同地塊的微生物不同導致;用碘液檢測并觀察變藍的程度可檢驗實驗結果,體現(xiàn)在不同組別變藍的程度存在差異?!军c睛】該題的難點為第二小問的實驗設計,一般在設計實驗的時候,首先是通過實驗目的確定該實驗的自變量設置情況、因變量的檢測手段和無關變量的控制等因素,然后將各個變量聯(lián)系起來,這是解決實驗問題的常規(guī)方法。8、紙層析法葉綠素對綠光吸收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凈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氣孔導度、羧化酶含量等進入線粒體和釋放到外界環(huán)境氣孔導度不變,但羧化酶含量減少,CO2消耗速率降低【解析】

分析圖中的曲線可知,隨著培養(yǎng)液中氮素濃度的增加,葉綠素含量不斷增多,氣孔導度先增加后不變,羧化酶含量先增加后減少,凈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詳解】(1)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方法是紙層析法,葉綠素對綠光吸收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故葉片通常呈現(xiàn)綠色。(2)由圖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不同氮素濃度的培養(yǎng)液,因變量為凈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氣孔導度、羧化酶含量等,當培養(yǎng)液中氮素濃度在4mmol/L條件下,該植物幼苗凈光合速率大于0,故葉綠體在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O2的去路有進入線粒體用于細胞呼吸和釋放到外界環(huán)境。(3)根據(jù)實驗結果推測,培養(yǎng)液中氮素濃度大于8mmol/L以后,幼苗的氣孔導度基本不變,但羧化酶含量明顯降低,CO2的消耗速率降低,故細胞間隙中CO2濃度會增大。【點睛】本題著重考查了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識記并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一定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9、使植物細胞破裂將淀粉分解成糖酒精發(fā)酵酵母菌(用水)稀釋增加通氣性各種有機酸的標準溶液半乳糖醛酸篩選敏感相同的粘性末端溫度、酶的用量、反應時間胚胎發(fā)生器官發(fā)生二倍體【解析】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jù)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驹斀狻浚ㄒ唬?)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溫下滅菌,同時高溫可以破壞細胞膜,使細胞中的淀粉被釋放出來。(2)淀粉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變成糊精,糊精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在糖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變成葡萄糖。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糖化。30min后,裝入發(fā)酵罐再接入酵母進行酒精發(fā)酵,酵母菌利用葡萄糖進行厭氧呼吸可產(chǎn)生酒精。酵母菌繁殖需要能量,而需氧呼吸能提供更多的能量,通氣能提高酵母菌的數(shù)量,有利于密閉時獲得更多的酒精產(chǎn)物。(3)酒精含量過高,醋桿菌容易死亡,因此醋酸發(fā)酵時酒精應先(用水)稀釋。發(fā)酵過程需敞口操作,麩皮和糠等拌勻制作成松散的發(fā)酵料,都是為了增加通氣性。將各種有機酸的標準溶液在相同的色譜條件下進行檢測,繪制標準曲線。再根據(jù)其對發(fā)酵過程中的有機酸含量進行測算跟蹤發(fā)酵進程。(4)果膠是半乳糖醛酸的高聚物,果膠酶可將果膠徹底分解為半乳糖醛酸。(二)(1)質粒常含有抗性基因用于重組質粒的篩選。當外源基因插入這樣的酶切位點時,會使該抗性基因失活,抗性基因無法表達,這時宿主菌變?yōu)閷υ摽股孛舾械木辏菀讬z測出來。(2)雙酶切會使載體和目的基因的DNA都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連接酶在適宜pH條件下會選擇把相同的粘性末端連接起來,避免單酶切使目的基因或質粒自連或反向連接,保證目的基因只以一個方向連接入載體。溫度、酶的用量、反應時間都會影響DNA連接反應。(3)花藥再生植株的產(chǎn)生有兩條途徑:一是煙草等植物通過形成花粉胚的胚胎發(fā)生途徑(胚是植物的幼體),二是水稻等植物通過產(chǎn)生芽和根的器官發(fā)生途徑(芽、根是植物的器官),最后發(fā)育成單倍體植物。水稻花藥培養(yǎng)除了得到單倍體植物,還可以得到來源于花藥體細胞的二倍體植株(秋水仙素加倍),因此需要對后代進行進一步的篩選(表現(xiàn)型進行篩選)?!军c睛】基因工程是現(xiàn)代生物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基因工程涉及到很多技術,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習時應在理解相應技術原理的基礎上,熟悉各種技術的特點及應用范圍。10、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隱、顯2非同源同一位點上的兩個突變基因2F2抗病個體的SSR與親本甲2號染色體相同,與14號染色體上的SSR無關聯(lián)【解析】

1.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突變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變異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多數(shù)是有害的,但不是絕對的,有利還是有害取決于生物變異的性狀是否適應環(huán)境。2.據(jù)表中結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斷易感是顯性,甲的抗病性狀是隱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斷易感是隱性,乙的抗病性狀是顯性性狀。3.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F(xiàn)2抗病∶易感為13∶3,屬于9:3:3:1變形,說明兩品種抗病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否則可能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詳解】(1)因為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誘變后,非入選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時處理掉這些植株。(2)利用甲、乙兩品種大豆進行雜交試驗,據(jù)表中結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斷易感是顯性,甲的抗病性狀是隱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阂赘?3:1,故判斷易感是隱性,乙的抗病性狀是顯性性狀。(3)已知品種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號染色體上,為探究品種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員設計如下雜交實驗: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