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間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_第1頁
腰椎椎間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_第2頁
腰椎椎間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_第3頁
腰椎椎間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_第4頁
腰椎椎間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歷資料時間:2012.10月----2015.10月病例數:15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根壓迫病例構成:男853例,女647例,手術年齡21-85歲,平均53歲。手術方式:局麻下經椎間孔入路脊柱內鏡下,髓核摘除術+神經根松解術。手術節(jié)段:L1/25例

L2/315例,L3/439例,L4/5843例,L5/S1598例。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結果手術時間:60-100分鐘不等,平均80分鐘并發(fā)癥:5例終板炎,2例出口根挫傷,5例類脊髓高壓綜合征,2例神經鞘膜破裂,1例發(fā)生腦脊液漏。隨訪時間:6-10個月,平均7個療效評價指標:改良Macnab標準隨訪結果:優(yōu)75%,良17%,可3%,優(yōu)良率92%。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一、血腫血腫的發(fā)生率:很低,0.97%。主要以腰大肌血腫和椎管內血腫為主。以腰背部脹痛表現;嚴重時可出現季肋部疼、腫脹。神經支配區(qū)疼痛、麻木、乏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出血量:53-1270ml,平均500mlYongAhn,JinUkkim,ByunghoiLee,etal.Postoperativeretroperitonealhematomafollowing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JNeurosurgSpine,2009,10:595–602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

原因:穿刺損傷節(jié)段血管分支、椎管內增生炎性血管和靜脈叢、骨面滲血。旁開遠穿刺角度偏腹側易損傷腹膜后位器官或腹腔臟器,形成腹膜后血腫或腹腔積血。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血管損傷穿刺損傷節(jié)段血管分支損傷炎性增生血管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血腫彌漫型血腫:A術前B術后(箭頭示血腫形成)C術后(箭頭示血腫形成)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處理和預防:旁開距離不易過大,穿刺角度勿太偏向腹側。穿刺及置管勿偏椎間孔的上1∕3。鏡下止血要仔細,必要時放置引流管。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二、麻醉意外硬膜外麻醉:多表現雙下肢感覺運動減弱或消失,健側明顯。術后臥床休息一般1小時左右緩解。全脊麻:局麻藥進入蛛網膜下腔,麻醉平面上移,注意監(jiān)測生命體征,選擇頭高腳低位,對癥處理。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麻醉藥中毒:多見年老體弱者,表現為血壓、心率下降,意識淡漠等。注意事項:1、局麻藥宜選用0.5%-1%濃度。2、注意回抽,防止麻醉藥快速入血管。3、椎間孔給藥切勿過深、過量。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三、出口神經損傷

術后感覺異常肌力減弱出口神經損傷的發(fā)生率在1.0%-

9.0%,choi:8.9%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穿刺角度與椎體后緣連線的角度

腰4/5及以上節(jié)段40-55度腰5/骶130-45度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原因:穿刺及置管要掌握“寧下勿上,寧腹勿背”原則,穿刺角度過大過小都易損傷出口根。手術中應注意C臂與患者體位的關系,防止判斷有誤。患者在穿刺擴孔的第一時間的反饋至關重要,如果誘發(fā)相應階段根性痛一定要調整角度,避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開出口根?!鞍踩恰辈⒉唤^對安全,一般情況下適當切除部分上關節(jié)突要比不切更安全。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術后處理:

早期激素沖擊治療、營養(yǎng)神經、脫水對癥治療。后期針灸、功能鍛煉為主。預后根據損傷的強度及持續(xù)時間各不相同。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四、行走根及硬膜囊損傷包括神經根鞘損傷、神經根疝型損傷、神經根挫傷及切割傷、硬膜囊撕裂傷、馬尾神經損傷。根據不同損傷臨床表現和預后各不相同。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原因:1、操作暴力,盲目自信。一般鏡外操作損傷幾率較多,擴孔時角度的微妙變化會使導絲進入椎管,增加損傷風險。骨鉆的間接或直接損傷。這會一定警惕患者的反饋信息。2、中央型突出、椎管狹窄較重的患者,擴孔及置管位置一定要慎重,要分清C臂影像和鏡下到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一區(qū)和到達一區(qū)的區(qū)別。3、鏡下組織結構辨識不清,操作不當。鏡下處理時先辨清組織,認準方向,可以先處理部分黃韌帶暴露神經根,然后沿神經根自頭到尾,自腹及背,自患側至對側清理壓迫組織。

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五、類脊髓高壓綜合征

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完成減壓,結束手術。3、激素沖擊治療。4、臥床休息,一般2小時癥狀消失。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六、導絲折彎或斷裂手術操作一定要輕柔,切勿暴力。4mm骨鉆易導致導絲折彎或斷裂,所以下骨鉆時注意導絲角度,不要輕易變角度,如需調整先退導絲。折彎不重時可以放置三級擴張管,然后取出并更換。折彎較重時放置三級擴張管-工作套管,取出并更換。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七、術后反應痛

術后反應痛通常表現為腰部疼痛、下肢神經支配區(qū)的酸痛,多數患者以輕度疼痛為主,無需用藥治療。特殊情況下患者表現劇烈腰痛、偶伴下肢神經支配區(qū)疼痛,約占10%左右。一般在術后1~2周疼痛劇烈,1~2月逐漸緩解。反應痛劇烈原因:1)手術操作的輕柔及熟練程度;2)鏡下處理瘢痕增生、椎間盤骨化、椎體后緣骨贅等;3)腰椎間盤突出急性期、椎管狹窄;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八、髓核殘留和復發(fā)髓核殘留:常見初學者,置管偏腹側,鏡下探查處理范圍不夠。還有一部分60歲以上病史較長影像以脫垂和上翹為主的患者,99%鏡下表現髓核組織脫水變性,較碎,由數塊或數十塊的碎髓核組織疊加?!?+1=10”的概念,一般處理1∕3-1∕2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當然做這種病例套管位置必須足夠,才能取出更多或全部。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復發(fā):我們醫(yī)院病例數統計復發(fā)率不足1%。一般情況神經根松解結束后,腹側椎間盤后1∕3退變的髓核組織是要常規(guī)摘除的。極少患者可能退變髓核靠椎間盤中央,術后短時間內可能易再發(fā)。當然我們不能害怕復發(fā)而過度處理。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九、術后終板炎及椎間隙感染終板炎:術中對上下終板保護不當,過多處理引起終板水腫,產生終板炎。出現術后長時間腰痛。椎間隙感染:椎間隙感染的發(fā)生率:1%-5%(開放手術)、0.12%(孔鏡手術)。感染通常局限在椎間隙,很少有硬膜外膿腫。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癥狀體征出現較開放手術早(3-53天)而且嚴重,表現為劇烈的腰痛、發(fā)熱、甚至頸項強直。早期的診斷很重要,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是重要的信息,早期核磁檢查并不是唯一診斷依據。治療:穿刺抽液培養(yǎng)、抗感染、局部清創(chuàng)、融合。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19點53分十、其他并發(fā)癥術后骨屑卡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