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病相關資料_第1頁
沙門氏菌病相關資料_第2頁
沙門氏菌病相關資料_第3頁
沙門氏菌病相關資料_第4頁
沙門氏菌病相關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節(jié)沙門氏菌(shāménshìjūn)病

主講(zhǔjiǎng):張紅見副教授第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內容(nèiróng)一、病性:二、病原學:三、流行病學:四、臨床癥狀:五、病理變化:六、診斷:七、防制:八、獸醫(yī)(shòuyī)公共衛(wèi)生學:第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一、病性沙門氏菌?。⊿almonellosis)

,又名副傷寒,是由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的沙門氏菌引起的各種動物和人共患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本菌可以引起人類感染和食物中毒,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腸炎型、傷寒型、敗血癥型和局部(júbù)化膿感染型;在家畜和家禽上主要表現為:敗血癥和腸炎,也可使懷孕母畜發(fā)生流產,并且嚴重地影響幼畜的發(fā)育。第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二、病原學1.形態(tài)及培養(yǎng)(péiyǎng)特性:2.分類:3.血清型:4.致病性:

5.抵抗力:

第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形態(tài)及培養(yǎng)(péiyǎng)特性形態(tài)特性:革蘭氏陰性桿菌,無芽孢、莢膜,有鞭毛,能運動較為細長的桿菌的(雞白痢、雞傷寒沙門氏菌除外),一般長1-3μm,寬0.4-0.6μm。培養(yǎng)特性:本屬細菌為需氧及兼性厭氧菌,培養(yǎng)的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為7.4-7.6。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易生長,在含有膽汁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更好。在SS培養(yǎng)基上長成灰白色菌落,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有時長成灰白色菌落。不分解(fēnjiě)尿素、乳糖、不凝固牛乳,M.R,V-P試驗陰性,在麥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傷寒和雞-雛沙門氏菌不產生氣體外,其它的均產氣。

第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分類(fēnlèi)據新近的分類研究(yánjiū),本屬細菌包括兩個種:1).腸道沙門氏菌(Salmonellaenterica):又稱豬霍亂沙門氏菌,Salmonellacholeraesuis),它又分為6個亞種。①.腸道沙門氏菌腸道亞種(S.entericasubsp.enterica):

又稱豬霍亂沙門氏菌豬霍亂亞種,(Subsp.Choleraesuis);②.腸道沙門氏菌薩拉姆亞種(S.entericasubsp.Salamae);③.腸道沙門氏菌亞利桑那亞種(S.entericasubsp.Arizonae);④.腸道沙門氏菌雙相亞利桑那亞種(S.entericasubsp.Diarizonae);⑤.腸道沙門氏菌浩敦亞種(S.Entericasubsp.Houtenae);⑥.腸道沙門氏菌因迪卡亞種(S.entericasubsp.Indica);2).邦戈爾沙門氏菌(Salmonellabongori):第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3.血清型到目前為止,共發(fā)現2500多個血清型,我國發(fā)現的血清型約近200個。

常見危害人畜的非宿主適應血清型只有20多種,加上宿主適應血清型,約30余種。主要有:腸炎(chángyán)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白痢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等第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4.致病性本屬細菌常常侵害幼齡畜禽,發(fā)生急性敗血癥,胃腸炎或其他疾病的繼發(fā)感染;在成年畜禽中,往往以散發(fā)(sànfā)形式出現。沙門氏菌均為寄生性細菌,根據其致病范圍的不同,目前,一般可分為三類:A.專門對人致病的沙門氏菌:如,傷寒沙門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仙臺沙門氏菌等。B.專門對動物致病的沙門氏菌:很少傳染于人,如,馬流產沙門氏菌、雛白痢沙門氏菌等。C.引起人類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如,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紐波特沙門氏菌等。沙門氏菌能產生耐熱毒素,75℃1小時仍有毒力,可使人發(fā)生食物中毒。第八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5.抵抗力沙門氏菌屬細菌的抵抗力屬中等,對外界環(huán)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條件下可生存數周或數月。本菌對熱有一定的抵抗力,60℃1小時、70℃20分鐘,75℃5分鐘才死亡,對低溫有抵抗力,在-25℃中能存活10個月左右。

對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一般常用(chánɡyònɡ)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均能達到消毒的目的。第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沙門氏菌的生化試驗第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傷寒沙門氏菌的生化(shēnɡhuà)試驗第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鼠傷寒(shānghán)沙門氏菌的生化試驗第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硫化氫試驗(雞白痢沙門氏菌(shāménshìjūn)和鼠傷寒沙門氏菌(shāménshìjūn))第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三、流行病學(liúxínɡbìnɡxué)1.易感性:

2.傳染源及傳播(chuánbō)途徑:

3.流行特點:

4.發(fā)病機理:了解第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易感性各種(ɡèzhǒnɡ)年齡的動物均感染,感染后發(fā)病與否與人、動物機體的抵抗力和感染的細菌數量及致病力有關系。除少數有明顯癥狀的病人和患病動物外,臨床上健康的人、畜、禽的帶菌現象(隱性感染)相當普遍。幼畜最易感,特別是1~4月齡的仔豬,1月齡前后的犢牛,斷乳前后的羊,6月齡內的幼駒。第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傳染源及傳播(chuánbō)途徑傳染源:病畜和帶菌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受感染的鼠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病人和帶菌者也可以作為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消化道、呼吸道、傷口(shāngkǒu)等;子宮內感染(垂直傳播);內源性感染(帶菌現象普遍);通過昆蟲感染。第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3.流行(liúxíng)特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季多見。

本病在人往往呈食物中毒暴發(fā),以家庭發(fā)生和集體食堂暴發(fā)最為常見。本病在畜群(chùqún)中發(fā)生后,一般呈散發(fā)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動物(如:犢牛)還可表現為流行性。

禽沙門氏菌病常形成相當復雜的傳播循環(huán)(母雞—卵—雛雞—母雞),不易清除。豬在潮濕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成年牛多發(fā)于夏季放牧季節(jié),馬多于春(2—3月)、秋(9—10月)兩季,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旱秋發(fā)病,孕羊則主要在晚冬、早春季節(jié)發(fā)生流產。第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4.發(fā)病(fābìng)機理沙門氏菌(shāménshìjūn)→機體→不良因素刺激→腸道菌群失調→遷居于小腸下端和結腸刷狀緣→上皮細胞→繁殖→刺激前列腺素分泌→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使血管內水分、HC03-和CL-向腸道外滲出急性回腸炎、結腸炎等菌血癥→菌體細胞壁里的脂質A成分→具有內毒素活性→可以引發(fā)沙門氏菌性敗血癥,如:動物發(fā)熱、黏膜出血,白細胞減少繼以增多,血小板減少,肝糖消耗,低血糖癥→休克死亡。第十八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四、臨床(línchuánɡ)癥狀(一)、豬:(二)、牛:

(三)、禽:

第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一)、豬豬沙門氏菌病:是致病性沙門氏菌引起仔豬的一種傳染病,亦稱為仔豬副傷寒,其急性病例為敗血癥變化,慢性病例為大腸的壞死性炎癥,有時發(fā)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多發(fā)于幼齡仔豬(1-2月齡小豬),成年豬少見。潛伏期一般由2天到數周不等。臨床上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sānzhǒnɡ)。1.急性敗血型癥狀:

2.亞急性和慢性型癥狀:

第二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急性(jíxìng)敗血型癥狀多見于斷奶前后(qiánhòu)的仔豬。體溫升高到41-42℃,精神不振,食欲廢絕,呼吸困難,全身衰竭;后期間有下痢,排出污黃、惡臭稀糞;鼻端、胸前、腹下皮膚、兩耳及四肢末梢出現藍紫色斑。病程:24小時內死亡或持續(xù)2-4天,病死率很高。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亞急性和慢性(mànxìng)型癥狀較常見,典型(diǎnxíng)癥狀為持續(xù)下痢。一般癥狀:體溫升高40.5—41.5℃,精神不振,寒戰(zhàn)、喜鉆墊草、堆疊一起。

結膜炎:眼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上、下眼瞼常被分泌物粘著,少數發(fā)生角膜混濁,有的病豬嚴重潰瘍,眼球腐蝕。糞便:病豬食欲不振,初便秘,后持續(xù)下痢,拉淡黃色或灰綠色,稀糞,混有血液或壞死纖維素絮片。彌漫性濕疹:部分病豬,在病的中后期皮膚出現彌漫性濕疹,特別在腹部皮膚,有時可見綠豆大、干涸的漿液性覆蓋物,揭開見淺表的潰瘍。病程:2-3周或更長,極度消瘦而死。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仔豬(zǎizhū)副傷寒耳朵、鼻端等肢體末梢(mòshāo)皮膚淤血,呈彌漫的紫紅色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耳朵淤血(yūxuè)、耳尖干性壞疽仔豬副傷寒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二)、牛主要由鼠傷寒沙門氏菌、都伯林沙門氏菌或紐波特沙門氏菌所致(suǒzhì)。潛伏期:人工感染潛伏期為2-8天,自然感染為3-20天。

1.犢牛癥狀:

2.成年牛癥狀:

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犢牛(dúniú)癥狀一般癥狀:多數犢牛常于10-14日齡以后發(fā)病,體溫升高(40-41℃),呼吸困難。糞便:排出灰黃色液狀混有黏液和血絲糞便,炎癥:病期延長時,腕和跗關節(jié)(guānjié)可能腫大,有時還有支氣管炎和肺炎癥狀。有時多數病犢可以康復,恢復后體內一般很少帶菌。病程:一般于病狀出現后5-7天內死亡,病死率有時可達50%。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成年(chéngnián)牛癥狀一般癥狀:常有高熱(40-41℃),昏迷,食欲廢絕,脈搏頻數,呼吸困難開始,體力迅速衰竭。糞便:大多數病牛于發(fā)病后12-24h,糞便中帶有血塊,不久即變?yōu)橄铝?。糞便惡臭,含有纖維素片,間雜有黏膜。下痢開始后體溫降至正?;蜉^正常略高。其它癥狀:病期延長者可見迅速脫水和消瘦,眼窩下陷,黏膜(尤其是眼結膜)充血和發(fā)黃。病牛腹痛劇烈,常用后肢蹬踢腹部(fùbù)。懷孕母牛多數發(fā)生流產。病程:病牛可于發(fā)病24小時內死亡,多數則于1-5日內死亡。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三)、禽禽沙門氏桿菌?。菏怯缮抽T氏桿菌屬中的一種或幾種致病性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禽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總稱。此外還可廣泛(guǎngfàn)感染各種動物和人。禽沙門氏菌病依病原體的抗原結構不同可分為三種。1.禽副傷寒:2.禽傷寒:3.雞白?。旱诙隧摚擦彭?。編輯課件1.禽副傷寒癥狀(zhèngzhuàng)由其他有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菌所引起的禽類疾病。各種家禽和野禽均易感,雛禽常呈敗血癥經過而迅速死亡在雛雞有“猝倒病”之稱。超過15日齡的幼禽有一定的抵抗力,表現(biǎoxiàn)為:垂頭閉目,雙翅下垂,顯著厭食,飲水增加,水泄樣下痢,怕冷而相互擁擠。病程:1-4天。成年禽一般為慢性帶菌者,常不出現癥狀。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禽傷寒(shānghán)癥狀由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主要(zhǔyào)發(fā)生于雞、火雞和鴨。年齡較大和成年雞易感。急性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頓,排黃綠色稀糞冠和肉垂貧血、蒼白而皺縮,體溫上升1-3℃。病死率約為10%-50%。第三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3.雞白痢(báilì)癥狀由雞白痢沙門氏菌所引起雞的傳染病,雞最為易感,其次為火雞。主要侵害(qīnhài)2-3周齡以內的雛雞,以白痢為特征,并呈急性敗血癥經過,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雞多屬隱性和慢性或隱性經過。1).雛雞:

2).成年雞:

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雛雞白痢(báilì)癥狀少數在胚胎期就感染的雛雞在出殼后3天內未見明顯癥狀便很快死亡。

在卵內感染:出殼后感染的雛雞:潛伏期4~5天,一般7~10天后雛雞群病雛逐漸增多,在第二、三周達高峰,21-30日齡發(fā)病數逐漸減少。最急性:無癥狀迅速死亡慢性(mànxìng):一般性癥狀:表現精神萎頓,絨毛松亂,兩翅下垂,離群獨自縮頸閉眼昏睡,不愿走動,怕冷,擁擠一起,病初食欲減少,而后停食多數出現軟嗉癥狀。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續(xù)1).雛雞(chújī)白痢癥狀消化道:腹瀉,排稀薄如白色漿糊狀糞便,肛門周圍(zhōuwéi)污染,糞便干結封住肛門,疼痛尖叫聲,轉歸:3周齡內多呼吸困難心力衰竭而死;3周齡以上極少死亡,但生長不良。有的病雛出現眼盲,或肢關節(jié)呈跛行癥狀。病程:短的1天,一般為4—7天,20天以上的雛雞病程較長。

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成年(chéngnián)雞白痢癥狀成年雞:成年雞一般(yībān)呈隱性感染無臨床癥狀;或表現母雞產蛋量與受精率降低;極少數精神萎頓,腹瀉白色稀糞,停止產卵;個別呈“垂腹”現象。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病雞精神萎頓,排出白色(báisè)糞便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病雞關節(jié)(guānjié)腫脹(關節(jié)(guānjié)炎)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五、病理變化(一)、豬:(二)、牛:

(三)、禽:

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一)、豬1.急性(jíxìng)敗血型病變:

2.亞急性和慢性型病變: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急性敗血型(xuèxíng)病變耳、腹、四肢內側皮膚出現出血斑點;脾臟腫大、色暗帶藍、堅度如橡皮,切面藍紅色,脾髓質不軟化;腸系膜淋巴結索狀腫大,其他淋巴結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軟而紅,類似大理石狀;肝、腎不同程度腫大、充血、出血,有時肝實質見糠麩狀,極為細小的黃灰色壞死小點(xiǎodiǎn);全身粘膜和漿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腸胃黏膜可見急性卡他性炎癥。第四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亞急性和慢性(mànxìng)型病變特征性病變?yōu)椋簤乃佬阅c炎。盲腸、結腸腸壁增厚,失去彈性,粘膜上覆蓋有一層彌漫性、壞死性或腐乳狀物質,如糠麩樣,剝開后見底部紅色,邊緣不規(guī)則的潰瘍面,此種病變有時波及至回腸后段。少數病例濾泡周圍黏膜壞死(huàisǐ),稍突出于表面,有纖維蛋白滲出物積聚,形成隱約可見的輪環(huán)狀。其他:扁桃體壞死,腸系膜淋巴結索狀腫脹,部分干酪樣壞死,脾稍腫大,呈網狀組織增生,肝有時可見黃灰色壞死小點。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二)、牛1.成年(chéngnián)牛:

2.犢牛:

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成年(chéngnián)牛病變主要呈急性出血性腸炎。胃腸道變化:腺胃黏膜也可能炎性潮紅。腸黏膜潮紅,常雜有出血,大腸黏膜脫落。腸系膜淋巴結:呈不同(bùtónɡ)程度的水腫,出血。有局限性壞死區(qū)。肝:脂肪性變或灶性壞死。膽囊:壁有時增厚,膽汁混濁,黃褐色。肺:有肺炎區(qū),特別是在病程延長的病例。脾:常充血、腫大。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犢牛(dúniú)病變胃腸道:急性病例在心壁、腹膜以及腺胃、小腸和膀胱黏膜有小點出血;脾:充血腫脹,似橡皮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或出血。在病程較長的病例;肝臟:色澤變淡,膽汁常稠而混濁。肺:常有肺炎區(qū);肝、脾和腎:有時發(fā)現(fāxiàn)壞死灶;關節(jié):關節(jié)損害時,腱鞘和關節(jié)腔含有膠凍樣液體。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犢牛(dúniú)副傷寒脾臟(pízàng)腫大、如橡皮樣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三)、禽1.雛雞(chújī):

2.成年雞: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1.雛雞(chújī)病變病死雛雞:因雞白痢而死亡的雛雞,如日齡小,發(fā)病很快死亡,則病變不明顯。病期延長者:

肝臟、脾臟:腫大,肝散在壞死點,有時肺有壞死灶;

肺臟:可能褐色(hèsè)、實變、有壞死灶;

盲腸、大腸及肌胃:有壞死灶或結節(jié),盲腸中有干樣物堵塞腸腔,有時還混有血液,常有腹膜炎;

膽囊:腫大;

輸卵管:充滿尿酸鹽而擴張。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2.成年(chéngnián)雞病變最常見的病變?yōu)椋郝殉玻鹤冃?,呈橢圓形、三角形、不規(guī)則形,或有長柄,卵巢變色,呈灰、白、黃、紅、褐色等,卵黃液油脂狀、渾濁、稀薄(xībó)或呈干酪樣,有的卵泡呈充滿透明的囊泡;腹膜炎:有些卵自輸卵管逆行而墜入腹腔,引起廣泛的腹膜炎及腹腔臟器粘連。公雞:常有心包炎,成年公雞的病變,常局限于睪丸及輸精管,睪丸極度萎縮,有小膿腫。輸精管管腔增大,充滿稠密的均質滲出物。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仔豬(zǎizhū)副傷寒(慢性)結腸(jiécháng)和回腸粘膜上彌漫散在麥麩狀壞死性纖維性炎灶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扁桃體壞死(huàisǐ)仔豬(zǎizhū)副傷寒第五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雞白痢病雞肝臟(gānzàng)上布滿灰白色壞死灶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肌胃壞死(huàisǐ)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傷寒(shānghán)雞傷寒病雞腸黏膜壞死(huàisǐ)、潰瘍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肺壞死(huàisǐ)結節(jié)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卵巢(luǎncháo)變形、變色,有長蒂。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傷寒(shānghán)雞傷寒患病成年雞因卵泡破裂(pòl(fā)iè)引起廣泛性腹膜炎雞傷寒病雞卵泡掉入腹腔,引起(yǐnqǐ)腹膜炎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báilì)雞白痢患病成年(chéngnián)母雞部分卵巢變性萎縮

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六、診斷(zhěnduàn)初步(chūbù)診斷:確診:

病原的分離與鑒定和血清學反應即采雞的血液或血清做平板凝集試驗。病料的采?。翰扇〔⌒笄莸难骸扰K器官、肝臟、脾臟等鏡檢: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培養(yǎng):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試管凝集試驗——馬副傷寒血液或血清平板凝集試驗——雞白痢、禽傷寒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雞白痢、雞傷寒(shānghán)全血平板凝集試驗

陽性:出現可見的凝集顆粒(箭頭);

陰性:底質均勻一致極渾濁,無凝集現象第五十九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七、防制(fánɡzhì)預防本病常用加強飼養(yǎng)管理,消除發(fā)病誘因,保持飼養(yǎng)和飲水的清潔、衛(wèi)生。全面實行種雞群凈化措施(雞白痢的檢疫)孵化時,用2%來蘇爾等噴霧消毒孵化前的種蛋、每次孵化前孵化室及所有用具等,要用甲醛消毒免疫預防:目前國內已研制(yánzhì)出用于豬、牛的副傷寒疫苗。仔豬副傷寒活疫苗藥物預防和治療:土霉素:

用法用量:30-50mg/公斤體重.日.次;肌注(豬)痢特靈:0.04-0.05%拌料飼喂,可用5-7天;5%氟派酸:可溶性粉劑20克/10L水,飲水3-5天;恩諾沙星:0.1-0.2毫克/公斤體重,2次/日。生物學預防:微生態(tài)制劑第六十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八、獸醫(yī)(shòuyī)公共衛(wèi)生學沙門氏菌病不但危害畜禽,而且還可以從畜禽傳染給人。人類發(fā)病往往是因吃了病畜和帶菌動物的未經充分加熱消毒的乳肉產品而發(fā)生食物中毒。潛伏期:7—24小時,間或可延長至數目。菌數愈多、毒力愈強,則癥狀出現愈早。突然發(fā)病,體溫(tǐwēn)升高,伴有頭痛、寒戰(zhàn)、惡心、嘔吐、腹痛和嚴重的腹瀉,應注意衛(wèi)生消毒工作。第六十一頁,共六十九頁。編輯課件廣州大學城食物中毒(shíwùzhòngdú)事件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qū)第二飯?zhí)迷?006年4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