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溪導游詞_第1頁
神農溪導游詞_第2頁
神農溪導游詞_第3頁
神農溪導游詞_第4頁
神農溪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農溪導游詞

神農溪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巴東,漂流神農溪!

神農溪,發(fā)源于神農架主峰,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神農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峰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沖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余處。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平安。

神農溪流經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棉竹峽、鸚鵡峽、龍昌洞峽。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一座座高達數(shù)百米的山峰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

我們現(xiàn)在乘坐的這種小木船古時叫"蘭舟',杜甫曾有"一葉蘭舟龍洞府,數(shù)間茅屋野人家'地描述。現(xiàn)代詩人郭沫若又稱它為"扁舟',有詩寫道"扁舟勞濟渡,同志愛何濃'。當?shù)卮そ兴?扁豆角',由于它形似"豆角'。它是我國當今最古老的三種水上運載工具之一(其余兩樣是雅魯藏布江的牛皮筏和福建九曲溪的小小竹排)。

這"扁豆角'船體長13米,寬1.8米,高0.7米,兩頭尖平底,前梢后櫓,像兩把大關刀,用以撥開水路,端正航向。它載重2.5噸,吃水1尺左右,而神農溪水大都也只有1尺來深,有時船底與溪石相擦發(fā)出"嘭嘭嘭'的響聲,就像陸地行舟。不信大家可以認真聽聽看!

"扁豆角'下水時要纖夫拉纖來限制它的速度,這叫"倒牽牛'。每條木船由6名船工駕時,他們都是神農溪兩岸的村民,閱歷豐富,技術嫻熟且精通水性,而且我們都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請大家放心,乘船漂流是"竹竿一點,有驚無險'。

綿竹峽

這里是神農溪的第一個峽谷綿竹峽。綿竹峽長4公里,它以"險'著稱。大家看,這段峽谷兩岸峰巒夾峙,攤譚相接,寬窄不一。不知道大家聽到什么聲音沒有?對,是船過險灘,船底與水中卵石相擦發(fā)出的吱吱的聲音。棉竹峽,因棉竹生長繁茂故名。源于神農架余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余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

棉竹峽景觀奇怪,以險著稱。峽谷蓊郁幽深,為罕見的遠古地質構造運動遺跡、標本。兩岸峰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山巔巖壁且多地窖,相傳為土家先民居住過的地窖遺址,地窖外大多有頹垣斷壁或小石干壘遺跡可考。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5米,天開一線,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5%。兩岸植被蔥郁,猴群玩耍,鳥語花香。"豌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船尾出灘,船頭又進灘,航行其間,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園'的意境之中。"半邊街'、"將軍把門',"鯤鵬展翅'、"石筍集會'、"藤幔峰巖'等玲瓏小景,更是栩栩如生,棉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加了異彩。葉子壩

這里是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里停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西天王母娘娘設幡桃盛會,仙女們采摘幡桃時,將一片幡桃樹葉掉入此地,使這里北岸的灘深變成形似一片樹葉而名。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個土家村落,原這里居住著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忠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分散,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xiāng)情趣。他們?yōu)榱酥г龒{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妙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今日的葉子壩已是一片水光山色,非夕日的村鄉(xiāng)裊煙。1949年后,交通部門在此設立渡口至1990年,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游客來此漂流旅游時,這里便成為游客漂流的一個重要起點,客人從巴東縣城乘車46公里,約一小時到達葉子壩停車場,游客們下車后,向下步行400米臺階,經龍王廟,便到達了葉子壩渡口。

它和龍船河是漂流途中的兩個土家村落之一,相距7.5公里,這里人口不足百人,大多為土家山民,忠厚、純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分散,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xiāng)情趣。勞動仍沿襲著古老的手搖紡車、水車扎花、石碾春米、鳳凰榨油等原始生產工具,古老的婚喪婚娶、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喜慶,如堂戲、皮影戲、跳喪舞至今猶存,給神農溪增加了濃郁的土家風情,今日在龍船餐廳里我們還特意為大家預備了一臺土家族的歌舞表演供大家觀賞呢。

鸚鵡峽

這里就是神農溪的其次個峽谷鸚鵡峽,它是三個峽中景色最秀麗的一個,全長7.5公里,峽中山巒屹立,層巒疊嶂,兩岸植被如纓絡垂掛,四季長青,巖水滴滲,飛瀑涌泉,奇觀迭現(xiàn)。有一段峽谷,無論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故名"年花灘';還有一處叫"九股水'的地方,溪邊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濁、混三色,因名"三色泉'。除此之外,鸚鵡峽內還有燕子阡溶洞、古棧道等眾多景點等著我們去一飽眼福呢!

燕子阡溶洞

大家看到這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回旋,就代表我們已經進入了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了。它洞高100余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就在這里,洞高80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回旋。

神農溪的短嘴金絲燕體型略?。?4厘米)近黑色金絲燕。兩翼長而鈍,尾略呈叉形。腰部顏色有異,從淺褐至偏灰色,下體淺褐并具色稍深的縱紋。腿略覆羽。

短嘴金絲燕,地方名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群體棲息于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里,飛時也不會碰壁,不相互碰撞,能精確?????找到自己的巢。小神農架景區(qū)多處發(fā)覺短嘴金絲燕群,神農溪的燕子阡大溶洞,棲息著成千上萬的金絲燕。每當天氣變化或或夕陽西照,天空燕群飛行,增加了景點的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群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群又飛回巖洞筑巢。

天心眼

大家請看那塊巨大"飛來石'兀立溪中,它就是"天心眼'。

鸚鵡峽的中段是800米險灘。天心眼是神農溪的最窄處,水急浪高,所以浪花不時打濕我們的衣襟,大家請看前方的那一個急轉彎,你們猜猜看:前方往左拐還是往右拐?依據(jù)山脈的走向,原來看上去應往左拐,實際上船是往右拐了。你猜到了嗎?

朝我來

船在神農溪中走,礁石林立,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一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馬上化險為夷。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闖灘二十字決:"朝著礁石去,大吉又大利,躲著礁石走,大禍要臨頭'。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們?yōu)?朝我來'。

古棧道

大家請看在那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峽的巖壁上,有斷斷續(xù)續(xù)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古棧道遺跡,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現(xiàn)已全部沉入水下。開鑿此棧道,始于何時,用于何事,眾說紛云。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說。有說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說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zhàn)神農溪上,為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肯定論。郭沫若有詩贊曰:"滔滔溪水萬古流,巍巍棧道何人修,古棧雖毀石孔在,留得偉跡壯神州'。神農溪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xù)續(xù)百十來個,它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的聰慧才智和勤勞英勇。

疑無路在我們船的前面,高山攔住了去路,陶淵明曾有"撤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麗詩句。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舟至山前疑無路,一篙撐出又一村'。轉過前面這道山梁就到了我們的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休息就餐的地方。

三色泉

在我們船的右側就是堪稱一絕的三色泉,從亂石叢中流出的泉水,分清、混、濁三種顏色,三色泉水齊頭并進,形成了長達百米的彩帶奇觀。據(jù)專家考證,水中含有17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可謂自然?礦泉水,尤其是夏天,水質甘冽、涼爽,倍受中外游客歡迎。不信大家可以試試看?。?/p>

龍船餐廳

大家請看,前面那幢紅色土家吊腳樓,就是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就餐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可以品嘗香氣四溢的土家油茶湯,飲用防癌抗癌的富曬礦泉水,飽食"葛仙米'、"麻花魚'等地方特產,觀看具有民族風情的土家族歌舞"擺手舞'、購買土家族手工藝品西蘭卡普、花背簍等旅游產品。龍昌峽

在吃飽購足之后,我們來到了神農溪最終一個峽谷龍昌洞峽,此峽對峙均寬不足二十米,兩岸壁立水中,連綿不斷,曲折迂回長達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峽夔門之雄。沿途可見人文景觀巖棺群和古棧道。峽東岸離水面150米高的絕壁上,有很多小地窖,深淺不同地放置著巖棺,肉眼清楚可見。

猴子灘

大家請留意了,我們立刻經過猴子灘,這里水位落差有3米,扁舟將頭低尾高,直沖而下,大家肯定會擔憂翻船,不過不要緊急,都向船中間坐,做到船動人不動,就不會翻船了。再加上我們船工技術嫻熟,保管大家有驚無險,讓你們領會一回海上沖浪的情趣。好了!最險峻的猴子灘過了,是不是特別刺激?我們連續(xù)下漂。懸棺

請大家向左上方看,約1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義,于春秋戰(zhàn)國末期形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那么為什么要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由于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為高葬者至孝。曾有詩寫道:"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凄雨痛人懷。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臺,可憐你是誰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據(jù)專家考證,這里有巖棺七座,兩具外露,赫然可見,至今為神農溪上一謎?,F(xiàn)在土家族懸棺葬俗已經不復存在,但跳喪舞習俗仍存。

在神農溪三個峽谷中,發(fā)覺懸棺多處,僅龍船峽東岸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楚可見。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遺跡。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照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西壤口

好,我們現(xiàn)在到了西壤口,它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古墓七百余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zhàn)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群,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zhèn)守于此,柵聯(lián)寨七百余里,后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fā)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里。據(jù)巴東縣志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里邊有一個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qū)發(fā)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征、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于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歷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后歷為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背景畫面還是現(xiàn)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的版面圖案。

游完了西壤口,我們今日的神農溪漂流也就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在旅游過程中對我的支持和協(xié)作。同時,請大家對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并多多包涵。盼望大家這次能夠游得快樂,玩得盡興!并歡迎各位的再次光臨!

其次篇:神農溪導游詞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fā)源于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余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于巫峽口東2000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游風景區(qū)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于一體?,F(xiàn)辟旅游景區(qū)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蔥郁,山花馨香四溢,猴群玩耍,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余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余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布,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huán)保船觀光巡游獨具特色的旅游勝地,成為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長開發(fā)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游客休息、就餐、欣賞土家歌舞表演的抱負場所。過去游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溫泉、神農洞、神農峰等,也呈現(xiàn)在游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加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xiàn)在神農溪景區(qū)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平安系數(shù)增大,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巡游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后的神農溪旅游,在規(guī)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巫峽口

巫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東段24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zhèn),古又稱巴峽。

邊域溪,又名鳊魚溪。為渝鄂兩省市界河,它不僅是地理上的鴻溝,歷史上巫巴兩縣百姓,為爭奪田土薪柴,曾發(fā)生過很多次械斗,造成了不少傷亡,1949年后,兩縣青年在這一帶營造了青年友情林,它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也密合了歷史上留下的楚蜀鴻溝。

邊域溪東為鐵棺峽,有懸棺,色如鐵,故名。全長2.7公里,一線多景,連線三峽,上稱布條峽,中為鐵棺峽,下流百米有石壘的石棺峽。江面迂回曲折,山巖高差300至500米之間,窄處不足70米,南宋詩人范大成有束江巖欲合,中間一罅天之說。

門扇峽,位于楠木園,巫峽口之間,長2.5公里,大面山、尖子山南北對峙,象兩扇大門扼住東去的江水,故而得名。峽內絕壁夾峙,有板壁巖,鏈子溪古棧道之險;蠻洞橋小石干壘、古工藝之奇,江南褐紅色的巖石,在陽光照耀下,象似火焰伸向江心,故名火焰石。兩巖巖壁上有石刻(我示行舟等),是寶貴的三峽水文記實資料。出峽后,大江兩岸山峰一片蔥郁,萬畝柑桔園花果飄香。

西壤口

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古墓七百余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zhàn)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群。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zhèn)守于此,柵聯(lián)寨七百余里,后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fā)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里。據(jù)巴東縣志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里邊有一個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qū)發(fā)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征、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于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歷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后歷為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北景畫面還是現(xiàn)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的版面圖案。

巴東夏橙

巴東是全國柑桔基地,盛產臍橙、血橙、夏橙等十多個品種,尤以夏橙(又名五月紅)馳名。其特點是花果并枝,兩代同堂,酸甜適度,質優(yōu)高產,遠銷東南亞各國,深受中外游客寵愛。

龍昌峽

龍昌峽全長5.7公里,雄峽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回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均寬不足20米,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唐代詩人杜甫乘扁舟漂流過此峽,有詩贊曰: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shù)間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歷史上又稱這峽為三游洞?!缎》綁佚S輿地記勝》記載: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據(jù)考古時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地窖,1990年國家旅游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后盛贊:這才是真正的峽。

神農溪大橋

神農溪大橋是我縣大路復建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大路橋。于1997年4月施工興建,1999年12月13日合攏。2000年6月正式通車,總造價1730萬元,該橋由武漢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橋長318米,橋墩高109米,是我國大路橋梁中的第一高墩,是我國橋梁建筑上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程之一。

鴻大港灣

這地方叫鴻大港灣,1937年馮玉祥將軍乘坐鴻大軍艦避空襲,拋錨在此??恳荒曛?,故當?shù)鼐用穹Q這里為鴻大港灣。

巴東新縣城

巴東新縣城位于巫峽口外,神農溪出口處的長江南岸。209國道線橫貫其間,水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yōu)越,擴展空間大,水陸交通便捷??傮w設計規(guī)劃面積為434.45公頃,約為老縣城建筑面積的5倍。人口設計容量8~9萬人。

新縣城共分黃土坡、大坪、白土坡、云沱、西壤坡五個小區(qū)。中心區(qū)西壤坡距老縣城9公里。由沿江路、中環(huán)路三條連接道組成的主干線和209國道,將五個小區(qū)串連在一起,大小橋梁百余座,且風格各異,因而巴東有百橋縣之稱。市容分別形成建筑博覽、港口貿易、旅游文化、民族風格各具特色的自然小區(qū)。特殊是巴東長江大橋的興建,把位于長江北岸的官渡口、雷家坪兩個鄉(xiāng)級鎮(zhèn),與新縣城融為一體,既擴大了新縣城的建筑規(guī)模,也進一步展現(xiàn)了巴東對外招徠的品牌形象。

第三篇:神農溪導游詞

各位伴侶,大家好,今日我們巡游國家4A級旅游區(qū)神農溪。巡游方式是乘坐雙體仿古豪華環(huán)保旅游船,逆神農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經過龍昌、鸚鵡、神農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可欣賞峽谷風光、古棧遺跡、巖棺葬群、土家村落等;船行約40分鐘后可抵達羅坪游客接待中心,再換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蕩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纖2公里至堯家灘,在羅坪接待中心可品嘗土家風味餐和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爾后乘環(huán)保船返回,整個游程約42公里,時間4至5小時。

神農溪位于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fā)源于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了17條溪澗,相對落差2900余米,在離巫峽口東2000米處的西壤口注入長江。神農溪兩岸絕壁夾峙,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傾斜,直插藍天,兩岸懸棺,棧道清楚可見,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灘落差達3米。溪的上游是神奇莫測的小神農架自然愛護區(qū)。

神農溪旅游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于一體?,F(xiàn)辟旅游景區(qū)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其中兩個土家村寨葉子壩和龍船河點綴其間,面積57.5平方公里。區(qū)內灌木植被蔥籠,山花馨香四溢,猴群玩耍,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余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余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布,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的景致。在神農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huán)保船觀光巡游,獨具特色,極富魅力,已成為三峽旅游線上的一顆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農溪風景區(qū)線路延長,轉型升級,不僅進入條件改善,平安系數(shù)增大,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而且還增加了峽谷平湖的美景。連過去游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溫泉、神農洞、神農峰等,也呈現(xiàn)在游人面前。

神農溪延長開發(fā)后,由縣政府投資850萬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是游客休息、就餐、觀看土家歌舞表演的抱負場所。

好,我們現(xiàn)在到了西壤口,請大家上環(huán)保船坐好。這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殷、商、戰(zhàn)國、漢等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群。三國時,劉備曾派張飛鎮(zhèn)守于此。1984年,考古工在西壤口李家灣發(fā)覺了四座古墓。這里還出土過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征、巴人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存有建于明代的"杜甫草堂'遺址。

各位伴侶,龍昌峽到了。龍昌峽全長5.7公里,兩岸山峰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回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平均寬度不足20米,兩岸山巖多里80度至90度,直插藍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稱。

我國唐代詩人杜甫曾乘舟漂流過此峽,并作詩贊曰:

迢迢水出走長蛇,

懷抱江村在野牙,

一葉蘭舟龍洞府,

數(shù)間茅屋野人家。

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故歷史上又稱這峽為"三游洞'。

據(jù)說很久以前龍昌峽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以致形成遮天蔽日形似地窖的景觀,有《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為證:

此洞非石洞,

乃山水之奇觀也,

一洞十里,

可浮舟往來。

1990年國家旅游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后盛贊:"這才是真正的峽!'

請大家向右上方看,約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古代巴人的葬棺。為什么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由于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為高葬者至孝。有詩贊揚說:

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凄雨痛人懷;

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

春玉百花呈葬禮,夜間明月照靈臺;

可憐你是誰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

據(jù)上海復旦高校、交通高校組成的中國巖棺協(xié)會的專家考證,這種巖棺葬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又名洞葬、拾骨葬、洗骨葬,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巴人死后,將尸體就近掩埋,待過了3~5年或更長時間(最多不超過13年),等到血肉歸于大地后,再起出骸骨,洗凈后放于棺材中,然后在臨江的懸崖峭壁上鑿洞為墓,將棺材置于懸崖絕壁洞內。這種葬俗源于巴人"葬至高則孝心至純'的思想。唐人在《朝野金載》中就有記載:"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親戚宴飲歌舞,一月余日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寶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

在神農溪的三個峽谷中,發(fā)覺懸棺多處,僅龍昌峽東岸的石罅中,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楚可見。在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道遺跡。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照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在這兩邊的山巖上,生長著極為少見的玄參科多年生草本,名叫"巖白菜',僅產于巴東神農溪,是湖北省稀有植物,也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藥,對討論植物分類有肯定的醫(yī)學價值。

大家請留意看,在船的左前方,是神農溪上的象鼻山,它長長的鼻子好像正在伸入溪底飲水,碩大的耳朵正在傾聽游人的歡樂,氣概非常宏偉壯麗!在它的對面,還有一位俊美的小象在與她竊竊私語,很是親熱。

各位留意了,下面立刻要經過猴子灘,這里蓄水之前水位落差高達3米,它是神農溪上最陡的一個灘頭,現(xiàn)在蓄水之后已沉沒在水下。過去我們用原始扁舟"豌豆舟'漂流經過此灘時,感覺特別驚險刺激,有如海上沖浪一般。前面的那座山巖叫熊貓巖,山上有兩個地窖,過去洞內曾居住過很多猴子,故名猴子洞。

在我們船的前面,有座高山攔住了去路,受陶淵明的美麗詩句"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啟發(fā),我們叫它"疑無路'。轉過前面這道山梁就到了龍船河,那個地方原先建有一幢講究的紅色土家吊腳樓龍船河餐廳,是我們過去就餐休息的場所,現(xiàn)因被水沉沒而拆遷。

各位嘉賓,我們現(xiàn)在到了鸚鵡峽。鸚鵡峽長7.5公里,以"秀'著稱。鸚鵡峽幽深靈秀,峽谷兩岸原始的臘梅、綿竹、刺梨、水芙蓉和多種野生藥材逢時而開。在這個峽谷中,我們將看到神農溪中最大的溶洞燕子阡大溶洞,在溶洞中生活著被稱為活化石的海洋珍禽短嘴金絲燕。

看,我們眼前這個最高的山峰叫高視巖,海拔1001米,是神農溪的最高峰,它上面有許多地窖,相傳有巴蠻洞、巴人洞,那是土家先民巴人居住過的地窖遺址。請大家留意,在這片水域下面,過去有三色泉,泉水分清、深、濁三種顏色非常明顯,從同一個泉眼里流出,順溪漂流百余米不混,被譽為神農溪上的一大奇觀。

在我們船的左邊,有一片漂亮的灌木叢,生長的全是綿竹,本地人叫它綿竹山。綿竹是造宣紙的優(yōu)質原料,也是熊貓賴以生存的食物。據(jù)考證神農溪上游有多處大熊貓的化石,但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致使大熊貓在神農溪上絕跡。

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為"朝我來'。為什么叫"朝我來'呢?原來,神農溪上可謂"一里三灣,灣灣見灘'。據(jù)統(tǒng)計,神農溪上有大小險灘30余處,原來最險的猴子洞灘落差高達3米,漂灘是神農溪漂流最精彩、最刺激的活動。船似離弦之箭疾馳而下,人坐船上頓生"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之感。溪中礁石林立,的確令人望而生畏??墒?,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馬上化險為夷,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的闖灘二十字訣:

朝著礁石去,

大吉又大利,

躲著礁石走,

大禍要臨頭。

過去在神農巨石上就刻有"朝我來'三個字,這是中國青年電影制片廠在拍攝電影"男人河'時刻下的?,F(xiàn)在已沉沒到水中。要想一睹為快的話,還得潛入水中。

大家留意看,在那山與天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只老虎咆哮而來?你看它其勢如騰云駕霧,其聲如洪鐘暮鼓,似在高聲長嘯,為游客助興,神形俱備,維妙維肖,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虎嘯巴山'。

前面那個洞叫張家寨洞。相傳古代一姓張的山民曾經在這里居住過,故名張家寨洞。它分上、中、下三層,洞洞相通,現(xiàn)在已沉沒了下面的兩個洞,里面有多種生活器皿遺跡可考。外邊有小石干壘的墻壁,亦有泥土積累的痕跡。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巴人祖先居住過的地窖遺址;二是山民躲避散兵游勇的棲身之所,兩種說法兼而有之。

各位伴侶,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溶洞就是燕子阡大溶洞。在神農溪的峽谷巖壁間,有大小溶洞60余處,尤以燕子阡溶洞最為壯麗。它洞高百余米,寬40余米,深16華里,洞內常年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故名燕子阡。進洞約百米,有一片高20余米、寬50余米的巖溶積累物,狀如升斗,形似山區(qū)水田,故名"千丘田'。地質學上稱碥石壩,蔚為壯麗。

棲息在這里的短嘴金絲燕,方名叫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群體棲息于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里,飛時也不會碰壁,不相互碰撞,能精確?????找到自己的巢。每當天氣變化或夕陽西照,它們在成群漫谷飄舞,擊波沖天,惹人心醉,給神農溪增加了無窮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群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群又飛回巖洞筑巢。

各位嘉賓,在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溪的巖壁上,有斷斷續(xù)續(xù)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神農溪上的又一特色景觀古棧道遺跡。這里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xù)續(xù)百來個,它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的聰慧才智和勤勞英勇。現(xiàn)在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已全部沉入水下。開鑿此棧道,始于何時,用于何事,眾說紛云。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說。有的說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的說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zhàn)神農溪上,為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肯定論,對棧道遺跡,郭沫若有詩贊曰:

滔滔溪水萬古流,

巍巍棧道何人修?

古棧雖毀石孔在,

留得偉跡壯神州。

請大家留意,我們現(xiàn)在已過鸚鵡峽,到了葉子壩。

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里停留而得名。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個土家村落,原來這里居住著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忠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徹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分散,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xiāng)情趣。他們?yōu)榱酥г龒{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妙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今日的葉子壩已非夕日的村鄉(xiāng)裊煙,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

在這葉子壩的左岸,是在1991年,當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游客時,為了祈求龍王菩薩保佑游客一路平安而遷建的龍王廟,并擴大了廟的建筑規(guī)模,里面供奉著高達兩米五的龍王大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千里眼'和"順風耳'佛像。另在兩側還有一間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整座廟宇座落在一個神仙福地的山崗上,不僅風景秀麗,兩側還建有為游客供應香燭紙帛的商店,敬奉菩薩以求保佑,一路旅途平安。這龍王廟原于清乾隆年間修建在葉子壩渡口上300米半巖上一個巨大的巖洞中。

這條支流就是綿竹峽,原是神農溪漂流的起始峽。綿竹峽可航行河段5公里,兩岸景觀奇怪,它以"險'著稱。綿竹峽因綿竹生長繁茂而得名,發(fā)源于神農架余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這里匯入神農溪主流。峽谷蓊郁幽深,兩岸峰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有土家先民居住過的地窖遺址;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五米,天開一線,灘潭連接,寬窄不一;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0.5%;兩岸植被蔥郁,猴群玩耍,鳥語花香。"碗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船尾出灘,船頭又過灘,船行其間,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意境之中。綿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加了異彩。

各位伴侶,在神農溪上游的深山峽谷中,常有猴群出沒,除了獼猴群外,還有國家一類愛護動物金絲猴,它們常常早晚玩耍于溪邊,覓食飲水,構成神農溪上一道獨特的景觀!大家在觀賞兩岸美景時,不時會看到有猴群出沒。

我們現(xiàn)在到了神農峽,因峽中有一山峰酷似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而得名。它以"奇'著稱,此峽上起小神農架石柱河,下至葉子壩,全長約25公里。神農峽逆流而上的主要景點有神農峰、九孔巖、魚泉瀑布、神農溫泉等等。

現(xiàn)在到了神農溪游客接待中心,在這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