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5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_第1頁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5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_第2頁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5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_第3頁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5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_第4頁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5月模擬檢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5月鎮(zhèn)海中學語文學科模擬試題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試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從先秦開始,就有一個“文”的傳統,也存在著一種獨一無二的、往往被學界忽視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散文的這種精神話語,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其一,自由無待,隨物賦形。莊子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現“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現“無用”的語言形式稱為“卮言”。而他的散漫無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現的正是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散文精神。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莊子反對以人為中心的功利主義態(tài)度,主張“喪我”“棄知”“物化”。因此,他認為文章應“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莊子·雜篇·天下》)。其三,詩性智慧。這也是構成中國散文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詩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詩性”,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性和審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對于知識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種滋潤僵硬知識和理論的調和劑。其四,是“造氣”“造勢”之內功。曹丕在《典論·論文》里說:“文以氣為主”,以后的文論家又將“氣”引申為“氣勢”。所謂“氣勢”,指文學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現出的一種充盈流轉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氣質、才性、習染、志趣、德操等主體精神因素為支撐的風骨底氣,呈現在散文中則是作者的精神氣象。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國散文傳統精神元氣的標識,也是散文文體內在的張力。強調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揚散文的“休閑”功能,也是中國傳統“言志”散文理論的一大特色,這一特色實質上是強調散文“寓教于樂”中“樂”的維度,即強調讓讀者在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中獲得陶冶、教化和愉悅?!把灾尽鄙⑽牡摹霸⒔逃跇贰?,自然在某種程度上包含著“載道”的功能,但與“載道”散文比較起來,更側重于發(fā)揮“休閑”的功能。于此,不論是古代在仕與不在仕的士大夫,還是現代的散文家和文論家,可謂是靈犀相通,都注重以詩文自樂,以詩文交流而互娛。他們一方面重視自我進德修為的養(yǎng)氣,另一方面又喜歡寄情于山水民間,講究閑情逸致,注重文章的情趣。正所謂“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正是這種“求趣”而輕“載道”、無拘無縛、自在自得的散文觀和人生態(tài)度,使得晚明小品明心見性,可近可親,獨具一格。因此,我們建構本土化的文學理論話語體系,不能一味強調散文“載道”的教化功能而忽視其勞作之后可以借此休閑的功能。(節(jié)選自吳周文、陳劍暉《構建中國自主性散文理論話語》,有刪改)材料二精神與境界形成散文的“人格”,文體與語體形成散文的“文格”,“格”在辭典釋義中有“表現出來的品質”的含義,散文的“人格”就是其所表現出來的“人”的精神品質,品質高者,散文自有“人格”魅力。一篇好的散文取決于其展現的作者人格的高度,它往往有豐富新穎的知識與經驗、美好的情感與趣味、健全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拔母瘛笔峭ㄟ^文體與語體體現出來的“文”的品質,是與人格相統一的文章的符號層面,包括文體、結構、筆調、修辭、文字等。文格是人格的自然延伸,與人格息息相關,高的“人格”需要高的“文格”來顯現。“人格”與“文格”的融合形成散文整體的“風格”。散文是人與文的合一,人與文一體兩面,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以一體兩面的“人—文”為核心,散文的一些文體特征如一般所謂散文的個性、自由、真實、詩意等就能得到合理闡釋。人與文的一體兩面,換言之即“文”與“人”之間沒有中介,“文”是作者——“人”的直接呈現,因而,“人”的個性也就在“文”中直接呈現出來。“自由”不是指散文沒有內容與形式的要求,而是說作為散文直接源頭的“人”是自由的,人心是包羅萬象的宇宙,這顆“心”是“散”的,也就是自由的。正是與“人”——作者直接相通,散文的真實才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這個真實不必是事實的真實,更非虛構的真實,而是“人”“心”本有的真實。詩意實際上是“人”“心”達到的最高境界及在文中的顯現。人與文的合一某種程度上顯現了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理氣一體和體用不二的傳統智慧。中華文化不強分主客、本末和體用,而是強調圓融統一,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理解模式和文化傳統。中國文論如《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詩品》都是將人品與文品合一,強調作品風格與作家才性氣質的關系。風格作為一種“體”,文章風格與作家才性是“表里必符”的關系。中國文論歷來強調知人論世,不像西方文論那樣注重純文本的分析。(節(jié)選自汪衛(wèi)東《文章傳統與中國現代散文理論的重構》,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卮言”是自由自在之言,是應對象之變化而隨之變化的言說方式,體現了中國散文“自由無待,隨物賦形”的精神。B.作者的精神氣象,也就是以作者的氣質、才性、習染、志趣、德操等主體精神因素為支撐的風骨底氣,影響著散文的“人格”。C.與“載道”散文相比,“言志”散文更側重“寓教于樂”,強調讓讀者在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中獲得陶冶和愉悅,其教化效果更好。D.散文以一體兩面的“人—文”為核心,是人與文的合一,“文”可直接呈現“人”的個性,“人”的個性亦可從“文”中直接感知。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士大夫都很重視自我進德修為的養(yǎng)氣,注重從“養(yǎng)氣”入手來提升文章的“情趣”,孟子就曾說過“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B.“人格”與“文格”的融合形成散文整體的“風格”,其中“人格”是決定性因素,“人格”的高低決定著“文格”的優(yōu)劣。C.散文的“真實”不是事實的真實,而是“人”“心”本有的真實,也就是說,文章表現的是作者真實的人格、真實的情感。D.中國文論歷來強調知人論世,不像西方文論那樣注重純文本的分析,而“知人論世”的文論傳統與“人文一體”的精神是相通的。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曹丕《典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B.王充《論衡·超奇篇》:“實誠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內表里,自相副稱?!盋.劉大櫆《論文偶記》:“神氣不可見,于音節(jié)見之;音節(jié)無可準,以字句準之?!盌.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篇》:“凡群言發(fā)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于無愧?!?.朱自清曾說,現代“小品散文的體制,舊來的散文學里也盡有”。重構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可從“舊來的散文學里”吸納哪些思想?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5.“崇尚自然,物我合一”的散文精神,在蘇軾的散文中也有體現,請以《赤壁賦》為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敬鸢浮?.C2.D3.A4.①吸納中國散文傳統“天人合一”的“原型”精神,即“自由無待,隨物賦形”“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詩性智慧”和“造氣”“造勢”之內功。②既注重散文“載道”的教化功能,也強調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揚散文的“休閑”功能。③以“人—文”為核心,堅守“人文一體”,追求散文的個性、自由、直實、詩意等。5.①“崇尚自然,物我合一”是指反對以人為中心,以平等的角度與自然界中的“物”展開交流,以達到“物”和“我”的融合、統一。②描寫泛舟夜游赤壁,天光、水色連成一片的開闊景象,開闊景象使人心胸舒暢,仿佛凌空駕風而行,飛升成仙。客觀物象與人的心境相融合,起到了襯托和借景抒情的作用。③把自己融入天地當中,“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與我合一,天地與我同生,都是無窮無盡的,從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悵惘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其教化效果更好”錯。原文為“‘言志’散文的‘寓教于樂’,自然在某種程度上包含著‘載道’的功能,但與‘載道’散文比較起來,更側重于發(fā)揮‘休閑’的功能”,“載道”散文與“言志”散文,各具特色,在教化效果上無高下之分。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注重從‘養(yǎng)氣’入手來提升文章的‘情趣’”錯誤。原文“另一方面又喜歡寄情于山水民間,講究閑情逸致,注重文章的情趣”,可見是通過“寄情于山水民間,講究閑情逸致”來提升文章的“情趣”。B.“‘人格’的高低決定著‘文格’的優(yōu)劣”錯誤。原文“高的‘人格’需要高的‘文格’來顯現”,并不是說“人格”的高低決定“文格”的高低,“人格”的高低決定的是散文的好壞。C.“不是事實的真實”錯,原文是“不必是事實的真實”。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觀點是“散文是人與文的合一”。A.意思是“孔融風韻氣度高雅超俗,有過人之處,然而不善立論,詞采勝過說理”。并不是“人與文的合一”。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結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國從先秦開始,就有一個‘文’的傳統,也存在著一種獨一無二的、往往被學界忽視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其一,自由無待,隨物賦形……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其三,詩性智慧……其四,是‘造氣’‘造勢’之內功”可知可以吸納中國散文傳統“天人合一”的“原型”精神,即“自由無待,隨物賦形”“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詩性智慧”和“造氣”“造勢”之內功。結合材料一第二段“‘言志’散文的‘寓教于樂’,自然在某種程度上包含著‘載道’的功能,但與‘載道’散文比較起來,更側重于發(fā)揮‘休閑’的功能”可知應既注重散文“載道”的教化功能,也強調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揚散文的“休閑”功能。結合材料二第二段“散文是人與文的合一,人與文一體兩面,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以一體兩面的‘人—文’為核心,散文的一些文體特征如一般所謂散文的個性、自由、真實、詩意等就能得到合理闡釋”可知應以“人一文”為核心,堅守“人文一體”,追求散文的個性、自由、直實、詩意等?!?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結合材料一第一段“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莊子反對以人為中心的功利主義態(tài)度,主張‘喪我’‘棄知’‘物化’。因此,他認為文章應‘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可知“崇尚自然,物我合一”是指反對以人為中心,以平等的角度與自然界中的“物”展開交流,以達到“物”和“我”的融合、統一?!鞍茁稒M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描寫泛舟夜游赤壁,天光、水色連成一片的開闊景象,開闊景象使人心胸舒暢,仿佛凌空駕風而行,飛升成仙??陀^物象與人的心境相融合,起到了襯托和借景抒情的作用?!白云洳蛔冋叨^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把自己融入天地當中,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與我合一,天地與我同生,都是無窮無盡的,從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悵惘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落魄汪曾祺到我們認識他時,他開了個小館子,在我們學校附近。大學生都是消化能力很強的人。初到昆明時,大家的口袋里還帶著三個月至半年的用度,有時還能接到一筆匯款,稍有借口,或誰過生日,或失物復得,或接到一封字跡娟秀的信,或什么理由都沒有,大家“通過”一下,就可以派一個人做東請客。有人說,開了個揚州館子,那就怎么也得巧立名目去吃他一頓。學校附近還像從前學校附近一樣,開了許多小館子,開館子的多是外鄉(xiāng)人,山東、河北、江西、湖南的,都有。在昆明,只要不說本地話,任何外鄉(xiāng)口音的,都可認作大同鄉(xiāng)。一種同在天涯之感把掌柜、伙計和學生連接起來。學生來吃飯,掌柜的、伙計(如果他們閑著),就坐在一邊談天說地;學生也喜歡到鍋灶旁站著,一邊聽新聞故事,一邊欣賞炒菜藝術。這位揚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別的掌柜的不一樣。他穿了一身鐵機紡綢褂褲在那兒炒菜。盤花紐扣,紐絆拖出一截銀表鏈。雪白的細麻紗襪,淺口千層底禮服呢布鞋。細細軟軟的頭發(fā)向后梳得一絲不亂。左手無名指上還套了個韭菜葉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點流利合拍的翻鍋執(zhí)鏟的動作,他無處像一個大師傅,像吃這一行飯的。這個館子不大,除了他自己,只用了個本地孩子招呼客座,擺筷子倒茶??墒鞘帐暗酶筛蓛魞?,木架上還放了兩盆花。就是足球隊員、跳高選手來,看看墻上菜單上那一筆成親王體的字,也不好意思過于囂張放肆了。半年以后,店門關了幾天,貼出了條子:修理爐灶,停業(yè)數天。重新開張后,飯鋪氣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滿了人,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揚州人聽從有人的建議,請了個南京的白案師傅來做包子下面,帶賣早晚市了。白案上,那位南京師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很忙,顧不上想什么。但是今天是新開張,他一定覺得很興奮。他的腦袋里升騰著希望,就像那蒸籠里冒出來的一陣一陣的熱氣。聽他用力抽打著面團,聲音鈍鈍的,手掌一定很厚,而且手指很短!他的腦袋剃得光光的,后腦勺擠成了三四疊,一用力,腦后的褶紋不停地扭動。周身上下,無一處不像一個當行的白案師傅,跟揚州人的那種“票友”風度恰成對比。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頓早點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豬肝面,加了一點菠菜、西紅柿,淡而無味。我看了看墻上釘著的一個橫幅,寫了幾個美術字:“綠楊飯店”(不知是哪位大學生的大作),心想:三個月以后,這幾個字一定會浸透了油氣,活該!——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半年過去,很多人的家鄉(xiāng)在不斷“轉進”(報紙上諱言敗退,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奇的名詞)的戰(zhàn)爭中失去了。滇越鐵路斷了,昆明和“下江”郵匯不通,大學生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在外而兼了差,教中學的,在拍賣行、西藥鋪當會計的,當家庭教師的,各行各業(yè),無所不有。昆明每到中午十二點要放一炮,叫做“午炮”,據說放那一炮的也是我們的一位同學。有的做了生意,而且越做越大。還有一些對書本有興趣,抱殘守闕,除了領“貸金”,在學校吃“八寶飯”(糙米中有砂粒、鼠矢種種東西),靠變賣衣物維持。附近有不少收買舊衣的,背著竹筐,往來吆喚。其中有一個中年婦女,嗓音極其脆亮,我一生很少聽到這樣好聽的叫賣聲音:“有——舊衣爛衫找來賣!”學生的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綠楊飯店。這個飯館原來不大像一個飯館,現在可完全像一個飯館了,太像了,代表這個飯館的,不再是揚州人,而是南京人了。那個南京人,第一天,就從他的后腦勺上看出這是屬于那種能夠堆砌“成功”的人,一個非常現實的人。他抓緊機會,穩(wěn)扎穩(wěn)打,他知道錢是好的,活下來多不容易,舉手投足都要代價。他一大早沖寒冒露從大西門趕到小南門去買肉,因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點;為了搬運兩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說很多好話,或罵很多難聽的話;他一邊下面,一邊拿眼睛瞟著門外過去的幾馱子柴,估著柴的干濕分量;他揀去一片發(fā)黃的菜葉,丟到地下,拾起來,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是睡覺的,他的碗是吃飯的。他不幻想,不喜歡花,他不聊閑天,不上茶館喝茶,而且老打狗。沒有多少時候,綠楊飯店就充滿了他的“作風”。從作風的改變上,你知道店的主權也變了。南京人攢了錢,紅利、工錢,加了自己的積蓄,入了股,從伙計變成了股東。綠楊飯店的主顧有些變化,但生意沒有發(fā)生太大影響。在外兼職的學生在拿到薪水后會來油油腸子。做生意的學生,還保留著學籍,選了課,考試時得來答卷子,平時也偶爾來聽聽課。抱殘守闕者,有時覺得“口中淡出鳥來”,就翻出幾件值一點錢的東西拿到文明新街一賣——最容易賣掉的東西是工具書,《鋅源》《牛津字典》……有一個四川同學家里寄來一件棉袍子,他約了幾個人一同上郵局取出來,出了郵局大門,拆開包裹,把一件全新的棉袍搭在手臂上,就高聲吆喚:“哪個買這件棉袍!”然后,幾個饞人,一頓就把一件新棉袍吃掉了。昆明冬天不冷,沒有棉袍也過得去。綠楊飯店的生意好過一陣,好得足以使這一帶所有的飯館為之側目。這些飯鋪的老板伙計全都對它關心。別以為他們都希望“綠楊”的生意壞。他們知道,“綠楊”的生意要是壞,他們也好不了。他們的命運既相仿,又相共。果然,過了一個高潮,綠楊飯店走了下坡路了,包子里的豆芽菜、豆腐干越摻越多,賣出去的包子越來越少。時間很快過了兩年了。大學的學生,有的干脆棄學經商,在外地跑買賣,甚至出了國,到仰光,到加爾各達。有的還選了幾門課,有的干脆休了學,離開書本,離開學校,也離開了綠楊飯店。在外兼職的,很多想到就要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不再胡亂花錢。風翥街冷落了許多。開飯館的江西人、湖南人、山東人、河北人全都風流云散,不知所終。綠楊飯店還開著。綠楊飯店猶如一面鏡子,照出種種變化。鏡子里是變色的豬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爛的西紅柿。太陽光如一匹布,陽光中游塵飛舞。一九四六年(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落魄”,即潦倒失意,在本文中不僅指揚州人所經營飯館的落魄,更指在烽火硝煙中眾多背井離鄉(xiāng)小人物的落魄,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洪流和人生浮沉的思考。B.“他穿了一身鐵機紡綢褂褲在那兒炒菜……”作者通過對揚州人穿著的詳盡刻畫,寫出了揚州人對做菜的講究,顯示出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C.揚州人“無處像一個大師傅”,而南京人“無一處不像一個當行的白案師傅”,綠楊飯店“現在可完全像一個飯館了”,敘述者在“像與不像”的評價中流露褒貶之意。D.“他們的命運既相仿,又相共”的“相共”指的是人們在朝不保夕的戰(zhàn)時環(huán)境的沖擊下,都會先選擇生存目標,而擱置精神追求。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抱殘守闕者為求果腹,起初只賣衣,后來也賣書,這一對比以小見大,刻畫出戰(zhàn)時異鄉(xiāng)生活的不易以及學生內心深處的堅守與投降。B.“這幾個字一定會浸透了油氣”,作者由對食物的反感聯想到日后綠楊飯店的風雅不再。與前文對“成親王體字”的極高評價形成鮮明的對比。C.本文語言幽默風趣,例如在刻畫南京人時,運用反語、諧音、大詞小用、莊詞諧用等手法,對人物進行調侃、諷刺、批判,令讀者忍俊不禁又掩卷深思。D.文章以雙線結構闡述戰(zhàn)時揚州人在昆明所開飯館逐漸淪落的過程,又以顧客、學生的雙重身份記敘見聞,以揚州人落魄之路對照敘述者在昆明的學生生活。8.《落魄》以“我”的視角聚焦揚州人飯館的變遷,從個體反思自我、折射群體,意味深長,請簡要分析。9.汪曾祺師承沈從文,小說“淡而有味”,請結合本文加以賞析。【答案】6.D7.C8.①“我”見證了揚州人飯館在短短兩年間從文雅、講究、閑適的揚州飯館,變成了骯臟、數衍、沉淪、走下坡路的飯館,先前的情趣追求蕩然無存,流露出“我”對揚州人飯館落魄的憤懣惋惜之意。②但“我”并不僅局限于揚州人個體的變遷,而是從彼及己,反思自我,將自己置于一種與揚州人的文化對照關系內,反思自己在戰(zhàn)時環(huán)境下更應保持自我追求、堅守故土文化。③折射群體,以小見大,從揚州人折射自五湖四海來到昆明的飯鋪老板伙計,從我折射內遷來到昆明的大學生,寫出了時代洪流中人們的堅守與投降以及難以逃脫命運碾壓的無奈。9.淡而有味:在平淡自然的散文化敘事中,展現世俗人情,傳達深厚情感。①不重緊張激烈的情節(jié)沖突:小說對揚州人飯館的變遷進行了片段式的敘事,沒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散文“形散”的特點類似。②淡化人物性格,贊美人際關系和諧:人物沒有具體名姓,僅以故鄉(xiāng)“揚州”“南京”或其他特征指代,揚州人風雅,但沒有鮮明性格特征,大學生之間、飯鋪老板之間沒有激烈沖突,關系淳樸融洽,展現了人情美。③小說語言平淡舒緩,具有抒情性:在敘事中不時穿插議論和抒情,例如“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我一生很少聽到這樣好聽的叫賣聲音”,語言幽默質樸,臧否分明?!窘馕觥?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D.“‘相共’指的是人們在朝不保夕的戰(zhàn)時環(huán)境的沖擊下,都會先選擇生存目標,而擱置精神追求”說法錯誤,從前文“他們知道,‘綠楊’的生意要是壞,他們也好不了”可知,飯館老板伙計們他們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運用反語、諧音、大詞小用、莊詞諧用等手法”說法錯誤,“周身上下,無一處不像一個當行的白案師傅,跟揚州人的那種‘票友’風度恰成對比”運用反語,“那個南京人,第一天,就從他的后腦勺上看出這是屬于那種能夠堆砌‘成功’的人,一個非常現實的人”中“成功”是大詞小用,“他一大早沖寒冒露從大西門趕到小南門去買肉,因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點”中“沖寒冒露”是莊詞諧用,本文沒有運用諧音的手法。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結合“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頓早點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豬肝面,加了一點菠菜、西紅柿,淡而無味”“這個飯館原來不大像一個飯館,現在可完全像一個飯館了,太像了”“綠楊飯店走了下坡路了,包子里的豆芽菜、豆腐干越摻越多,賣出去的包子越來越少”“綠楊飯店猶如一面鏡子,照出種種變化。鏡子里是變色的豬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爛的西紅柿”可知“我”見證了揚州人飯館在短短兩年間從文雅、講究、閑適的揚州飯館,變成了骯臟、數衍、沉淪、走下坡路的飯館,先前的情趣追求蕩然無存,流露出“我”對揚州人飯館落魄的憤懣惋惜之意。結合“在昆明,只要不說本地話,任何外鄉(xiāng)口音的,都可認作大同鄉(xiāng)。一種同在天涯之感把掌柜、伙計和學生連接起來”“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點流利合拍的翻鍋執(zhí)鏟的動作,他無處像一個大師傅,像吃這一行飯的”“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頓早點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從作風的改變上,你知道店的主權也變了。南京人攢了錢,紅利、工錢,加了自己的積蓄,入了股,從伙計變成了股東”“綠楊飯店還開著。綠楊飯店猶如一面鏡子,照出種種變化。鏡子里是變色的豬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爛的西紅柿。太陽光如一匹布,陽光中游塵飛舞”可知“我”并不僅局限于揚州人個體的變遷,而是從彼及己,反思自我,將自己置于一種與揚州人的文化對照關系內,反思自己在戰(zhàn)時環(huán)境下更應保持自我追求、堅守故土文化。結合“大學的學生,有的干脆棄學經商,在外地跑買賣,甚至出了國,到仰光,到加爾各達。有的還選了幾門課,有的干脆休了學,離開書本,離開學校,也離開了綠楊飯店。在外兼職的,很多想到就要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不再胡亂花錢。風翥街冷落了許多。開飯館的江西人、湖南人、山東人、河北人全都風流云散,不知所終”可知文本折射群體,以小見大,從揚州人折射自五湖四海來到昆明的飯鋪老板伙計,從我折射內遷來到昆明的大學生,寫出了時代洪流中人們的堅守與投降以及難以逃脫命運碾壓的無奈?!?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淡而有味:在平淡自然的散文化敘事中,展現世俗人情,傳達深厚情感。不重緊張激烈的情節(jié)沖突:“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頓早點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從作風的改變上,你知道店的主權也變了。南京人攢了錢,紅利、工錢,加了自己的積蓄,入了股,從伙計變成了股東”“綠楊飯店還開著。綠楊飯店猶如一面鏡子,照出種種變化。鏡子里是變色的豬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爛的西紅柿。太陽光如一匹布,陽光中游塵飛舞”,小說對揚州人飯館的變遷進行了片段式的敘事,沒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散文“形散”的特點類似。淡化人物性格,贊美人際關系和諧:“這位揚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別的掌柜的不一樣……周身上下,斯斯文文……他無處像一個大師傅,像吃這一行飯的”“白案上,那位南京師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很忙,顧不上想什么”“他一大早沖寒冒露從大西門趕到小南門去買肉,因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點;為了搬運兩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說很多好話,或罵很多難聽的話;他一邊下面,一邊拿眼睛瞟著門外過去的幾馱子柴,估著柴的干濕分量;他揀去一片發(fā)黃的菜葉,丟到地下,拾起來,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人物沒有具體名姓,僅以故鄉(xiāng)“揚州”“南京”或其他特征指代,揚州人風雅,但沒有鮮明性格特征,“學生來吃飯,掌柜的、伙計(如果他們閑著),就坐在一邊談天說地;學生也喜歡到鍋灶旁站著,一邊聽新聞故事,一邊欣賞炒菜藝術”,大學生之間、飯鋪老板之間沒有激烈沖突,關系淳樸融洽,展現了人情美。小說語言平淡舒緩,具有抒情性:“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我一生很少聽到這樣好聽的叫賣聲音”“就從他的后腦勺上看出這是屬于那種能夠堆砌‘成功’的人,一個非?,F實的人”,在敘事中不時穿插議論和抒情,語言幽默質樸,臧否分明。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論王安石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眾,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為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終身無天下之患,材之得失無補于治亂之數,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敗亂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謂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驕天下之士,而其將無不趨我者,則亦卒入于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養(yǎng)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為天下實無材,則亦卒入于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蓋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利,此其所以異于人者也。上之人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異于眾,況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于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實而不可見者也。”此徒有見于錐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馬之在廄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求其所以異者蓋寡。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并驅,則雖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騏驥騕褭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耳。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簳,鏃以百煉之精金,羽以秋鶚到之勁翮,加強駑之上彍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決勝覿武之所寶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也。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其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蛟唬骸肮胖擞诓挠幸越逃删椭营氀云淝蠖弥?,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生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编?!今天下蓋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合從,而辯說之材出;劉、項并世,而籌劃戰(zhàn)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人君茍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廣,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共3處)。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特未知其故也”的“故”與課文《鴻門宴》里“故遣將守關者”中的“故”意義不同。B.“及其引重車”的“引”與課文《蘭亭集序》里“引以為流觴曲水”中的“引”意義不同。C.敲撲,古時行刑用的棍杖,長者為敲,短者為撲,與課文《過秦論》里“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中的“敲撲”意義相同。D.合從,指戰(zhàn)國時期齊、楚、燕等六國聯合與秦抗衡,與課文《諫逐客書》里“遂散六國之從”中的“六國之從”意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及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石認為,君主對人才任用存在三種偏見,而這三種偏見所產生的原因是一樣的,即天下沒有自己想要的人才。B.王安石認為古時的君主明白要按正確的方法使用人才,于是他們仔細考量人才的才能并謹慎使用,做到因材而用。C.王安石認為當下社會形勢嚴峻復雜,一定要先尋求人才來使用,這樣才可能廓清亂世紛繁,恢復先王的法律制度。D.王安石從教之、養(yǎng)之、取之、任之等方面詳細闡述了他的人才觀,充分表現了這位矢志改革的政治家的遠見卓識。13.把文中畫橫線的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1)材之得失無補于治亂之數,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敗亂危辱。(2)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利,此其所以異于人者也。14.請結合文本分析本文與《答司馬諫議書》在行文構思上的相同點。【答案】10.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11.C12.A13.(1)人才的得到或失去對國家太平或混亂的運數沒有補益,所以任意(安然)地放縱(展開)我的志向,而最終使國家進入失敗、動亂、危亡、恥辱的結局。(2)他們遇到事情能夠處理好,出謀劃策能夠得到好處,治理國家能夠使國家安定,這就是他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原因。14.①兩文均采用了駁論式論證思路,即駁斥對方的錯誤論點,并在駁斥敵論中樹立起自己正確的觀點。②《答司馬諫議書》敏銳地抓住司馬光五點責難的實質,點明其為名實之爭(思想和政治路線的根本分歧),逐條反駁,論證改革派變法的正確性。③《材論》開篇提出當時在人才問題上的三種社會偏見,然后并從在實踐中考察人才、量才為用、人才應運而出等三個角度層層遞進地駁斥了天下無人才的偏見,闡述了“索天下之材而用之”的觀點?!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后世在位的君王,沒有探究考察這個道理并且在現實中使用,反而說天下確實沒有人才,這是沒有好好想過罷了?!吧w”表揣測,一般放在句首,故其前面要斷開;“也”在此處為句末語氣詞,故其后斷開;“而坐曰”翻譯為“而只是說……”,并不是具體引用誰的話,故其后不斷;“亦……而已矣”,翻譯為“也不過是……罷了”,故其前面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A.正確?!肮省保涸?。句意: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罷了。/“故”:……原因,之所以。句意:之所以派遣將領守(函谷)關。可見,兩句中的“故”意義不同。B.正確?!耙保豪?。句意:等到它拉沉重的車子。/“引”:引導,引來。句意:(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huán)形渠水??梢?,兩句中的“引”意義不同。C.“長者為敲,短者為撲”錯誤,敲撲,古時行刑用的棍杖,長者為撲,短者為敲;“意義相同”錯誤,“敲撲”:敲打。句意:用它來敲打。/“敲撲”:古時行刑用的棍杖,長者為撲,短者為敲。句意:用殘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D.正確。句意:六國實行合縱政策。/句意:于是瓦解了六國的合縱聯盟??梢?,意義相同。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這三種偏見所產生的原因是一樣的”錯誤,“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翻譯為“這三種偏見所產生的危害是相同的”,而非“原因”;另外“天下沒有自己想要的人才”錯誤,原文的意思是“這三種偏見可以探討其中失誤的原因,就是認為天下沒有想要的人才”,而不是說作者認為“天下沒有自己想要的人才”。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無補于治亂之數”,狀語后置句,“于治亂之數無補”;“補”,補益、好處;“數”,運數;“偃然”,安然或任意;“肆”,放縱或展開;“卒”,最終。(2)“治”,能處理好;“畫策”,出謀劃策或謀劃;“安利”,使動用法,使……安定;“異于人”,狀語后置,“于人異”;“此其所以異于人者也”,判斷句?!?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中的藝術手法的能力。王安石在《材論》中先具體擺出了當時在人才問題上的三種社會偏見,然后分別加以駁斥,表達了“索天下之才而用之”的政治改革家的宏圖大略。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梢?,兩文均采用了駁論式論證思路,即駁斥對方的錯誤論點,并在駁斥敵論中樹立起自己正確的觀點?!洞鹚抉R諫議書》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批駁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論證改革派變法的正確性。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司馬光之流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材論》開篇就指出“是有三蔽焉”,具體擺出了當時在人才問題上的三種社會偏見,這三種偏見也正是作者在《材論》中要分別駁斥的三種錯誤觀點。從“精察之、審用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人君茍欲之,斯至矣”可知,然后并從在實踐中考察人才、量才為用、人才應運而出等三個角度層層遞進地駁斥了天下無人才的偏見,闡述了“索天下之材而用之”的觀點。參考譯文:天下所憂慮的事,不是憂慮人才不夠多,而是憂慮在上者不希望人才眾多;不是憂慮人才不為國效力,而是憂慮在上者不讓他們效力。人才的作用,是用來作為國家的支柱,得到了,國家可以安定而繁榮,失去了則使國家滅亡且受外辱。然而統治者不希望能人多,不讓官員有所作為,這是為什么呢?這里有三個偏見。其中最突出的偏見,就是認為自己身處高位,可以免除屈辱、斷絕危害,一輩子也不會有憂患,人才的得到或失去對國家太平或混亂的運數沒有補益,所以任意(安然)地放縱(展開)我的志向,而最終使國家進入失敗、動亂、危亡、恥辱的結局,這是一個失誤。又或者說:“我所賦予的官位財務可以吸引國家的能人,他們的光榮恥辱擔心悲傷都是我說了算,我可以驕傲地看著國內的能人,而他們都將依附到我身邊”,則也會最終使國家進入失敗混亂受辱的危機,這也是一個失誤。又有的人不探求所以培養(yǎng)和選用人才的方法,而是憂心忡忡地認為天下實在沒有人才,那么最終同樣會陷入敗亡混亂危險屈辱的境地,這也是一種偏見。這三種偏見,它們的危害是相同的。不過,當中的用心不是不好,而且還可以討論失誤的原因的,就是認為天下沒有人才那種吧。他們心中并非不想任用天下的人才,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罷了。況且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他們遇到事情能夠處理好,出謀劃策能夠得到好處,治理國家能夠使國家安定,這就是他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原因。所以,在位者如果不仔細地考察他、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具有如皋、夔、稷、契那樣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較一般人突出,何況是才智比不上他們的呢?世上目光短淺的人還說:“一個人如果身懷不凡的能力,就像錐子放在布袋里一樣,它的尖端立刻就能顯露出來,所以沒有懷才而看不出來的人啊?!边@只是看到了錐子放在布袋里,而本來沒看到馬在馬棚里的情景。劣馬與良馬混雜相處,一樣地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牙齒,從此之中尋找馬的本領的人大錯了。等到它拉沉重的車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地駕馭,韁繩晃一晃,千里的路程已經走完了。當這時候,如果讓劣馬并駕齊驅,即使跑得車輪傾斜、韁繩斷掉、筋累骨傷、晝夜不停追趕,還是遠遠的趕不上,這樣良駒和劣馬才能分辨出來了。古代的君主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不認為天下沒有無才的人,于是就想盡辦法來尋找并且考察試用他們罷了。試用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做適合他們的工作罷了。南越長長的竹子作箭桿,用百煉的精鋼作箭頭,用秋鶚的勁翮作箭尾,搭在強弓上之后把弓拉滿,能射到千步遠的地方,即使是兇猛的犀牛,沒有不立刻被射穿而死的。這是天下銳利的武器,武力決定勝負的法寶。但是如果使用不恰當,用它來敲打,那么和枯朽的棍棒就沒有什么不同了。由此可以知道,即使得到天下奇異杰出的人才,而不按正確方法使用,也和上述情形相似。古時候的君王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仔細估量他們的才能并且謹慎仔細地使用他們,使大小、長短、弱強的才能都能符合他們擔任的職責。既然這樣,那么愚昧淺陋的人也能用盡他們所掌握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何況那些才德兼?zhèn)?、智力非凡的人呢?唉!后世在位的君王沒有探究考察這個道理并且在現實中使用,反而說天下確實沒有人才,這是沒有好好想過罷了。有人問:“古時候的人是用教育的方法來造就人才的,然而你只說了人才的尋求和使用,這是怎么回事呢?”我說:“在天下的法律制度還沒設立之前,就一定要先尋求天下的人才來使用;如果能使用天下的人才,那么就能恢復先王的法律制度。能夠恢復先王的法律制度,那么天下的小事也會像先王那個時代了,何況是教育造就人才的大事呢?這就是我為什么只講尋求和使用人才?!卑ィ∪缃裉煜聭n患沒有人才啊。我聽說,六國實行合縱政策,而辯論游說的人才出現;劉邦、項羽并起爭雄,而出謀獻策、勇敢善戰(zhàn)的人才涌現;唐太宗想要治理好國家,而多謀善議、敢于諫諍的人才來輔佐。這些人才,都是在那些名主還沒出現之時所沒有的。如今君王想要找人才,而人才擔心不被君王尋求和任用。天下之大人才眾多,卻說沒有人才,我不相信這種說法。(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①黃庭堅其一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滪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其二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上Р划敽妫y山堆里看青山。注:①崇寧元年(公元1102)黃庭堅遇赦返回江西故鄉(xiāng),行至岳陽樓所作。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投荒”句寫詩人歷盡坎坷,“鬢毛斑”與陸游“鏡中衰鬢已先斑”寫法類似,同樣強調了詩人年華易逝。B.“生入”句寫詩人劫后重生,化用了班超典故,班超從軍西域,年老思歸,有“但愿生入玉門關”的話。C.“滿川”句中的“川”指洞庭湖,而“風雨”既指現實中的風雨,也暗指了作者所處的惡劣的政治形勢。D.“銀山”句寫出了君山在滿川風雨之中,被水霧蒙上了一層銀色,成了“銀山”,更顯出君山的空濛。16.本詩與杜甫的《登岳陽樓》題材相同,而詩人登樓所見所感卻并不相同,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敬鸢浮?5.D16.①杜詩登樓所見的是洞庭湖,“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繪了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寫出它極其恢宏的氣象,詩人由登樓引發(fā)了對老病孤獨之身世的感慨,并寄托了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憂思。②黃詩登樓所見的是君山,“綰結湘娥十二鬟”描繪了君山眾峰的形狀好像湘水女神盤結起的十二個發(fā)髻,寫出了君山的靈秀之氣。詩人冒雨登樓抒發(fā)了放逐歸來的欣喜之情,寄托了不畏磨難、豁達灑脫的情懷?!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銀山’句寫出了君山在滿川風雨之中,被水霧蒙上了一層銀色,成了‘銀山’”錯誤?!般y山”句的意思是如能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當是非常愜意)?!般y山”指波浪,而非君山。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從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可知,杜詩登樓所見是洞庭湖,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梢姡@兩句是寫洞庭湖,境界宏闊。結合后兩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知,詩人由登樓引發(fā)了對老病孤獨之身世的感慨,并寄托了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憂思,深刻地顯示出了杜甫晚年時精神痛苦的狀態(tài)。從“岳陽樓上對君山”“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可知,黃詩登樓所見的是君山。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看到君山眾峰的形狀好像湘水女神盤結起的十二個發(fā)髻,寫出了君山的靈秀之氣。詩人感嘆自己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暗含設想如能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當是非常愜意。結合注釋①“崇寧元年(公元1102)黃庭堅遇赦返回江西故鄉(xiāng),行至岳陽樓所作”的寫作背景,詩人歷經磨難,長途漂泊,在風雨中獨上高樓,借“生入瞿塘滟滪關”“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抒發(fā)了放逐歸來的欣喜之情,也寄托了不畏磨難、豁達灑脫的情懷。(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夸張手法,通過寫人仿佛能觸摸星辰以及人內心的惶恐來寫蜀道之高。(2)《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語出《周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倍癬_______________”則語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驅?!保?)“旌”,泛指旗幟。在古詩文中,它常是盛大軍容的一部分,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捫參歷井仰脅息②.以手撫膺坐長嘆③.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④.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⑤.摐金伐鼓下榆關⑥.旌旆逶迤碣石間/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捫”“仰”“脅”“膺”“摐”“旆”“逶迤”“碣”“舳艫”“蔽”。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最近一段時間,淄博燒烤爆紅網絡?!靶〈?小餅+大蔥”三位一體的“靈魂吃法”,令眾多網友①,也將淄博持續(xù)推上熱搜。燒烤到處有,淄博為什么這么火?有人說,“一桌一爐一卷餅”是靈魂;有人說,“沉浸式”的吃法太上頭;有人說,小爐子代表溫度、小餅代表包容、小蔥代表豪爽……撇開這些外在的形式,真正令人迷的也許是那②的煙火氣。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最③的,往往就是那些瑣碎而真實的生活場景?,F在的“淄博燒烤”不止代表了一張城市名片,更是一種燒烤美食。往小了說是千千萬萬個淄博市民共同維護的家鄉(xiāng),往大了說更是加深“好客山東”口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敬鸢浮?8.①.欲罷不能(垂涎欲滴、垂涎三尺)②.平淡無奇③.引人入勝(心馳神往)19.現在的“溜博燒烤”不只是一種燒烤美食,更是(更代表了)一張城市名片?!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結合語境,此處是說淄博燒烤非常吸引人,讓人非常想吃,可以用“欲罷不能(垂涎欲滴、垂涎三尺)”?!坝T不能”: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卻不能停止下來。“垂涎欲滴”:形容非常饞想吃的樣子,也比喻看到好的東西,十分羨慕,極想得到(含貶義)?!按瓜讶摺保盒稳葑祓挼綐O點;亦形容羨慕到極點,極想據為己有。第二空,結合語境“煙火氣”“瑣碎而真實的生活場景”,此處是說日常的生活氣息,可以用“平淡無奇”。“平淡無奇”: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第三空,結合語境,此處是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用“引人入勝(心馳神往)”?!耙巳雱佟保菏治说模谷顺磷淼膬?yōu)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靶鸟Y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語病有:一、搭配不當,“不止……更是……”要改為“不只是……更是……”。二、語序不當,“一種燒烤美食”要放在“不只是”之后;“代表了一張城市名片”要放在“更是”之后,可以改為“更是(更代表了)一張城市名片”。20.《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講述了大雪之后大觀園燒烤的情節(jié)。綜合下列信息,請在橫線處寫出《紅樓夢》中人物的姓名并分析人物性格。①:“那里找這一群花子去!罷了,罷了,今日蘆雪廣遭劫,生生被云丫頭作踐了。我為蘆雪庵一大哭?!毕嬖评湫Φ溃骸澳阒朗裁?!‘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保?)時間:冬天大雪之后具體地點:大觀園蘆雪庵燒烤食物:鹿肉主要參與人物:_______、一個戴玉的哥兒________)、一個掛金麒麟的姐兒史湘云、寶釵、寶琴等(2)結合劃橫線內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性格。【答案】(1)①.林黛玉(黛玉);②.賈寶玉(寶玉);(2)湘云自夸“是真名士自風流”,體現她率直爽快,瀟灑隨性、狂放不羈?!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我為蘆雪庵一大哭”符合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故①處為林黛玉?!耙粋€戴玉的哥兒”指的是賈寶玉,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他出生的時候含在嘴里的,是他從娘胎里就帶著的。【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澳銈兌际羌偾甯撸羁蓞挼摹?,直接表達自己對黛玉等人“假清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