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3篇】_第1頁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3篇】_第2頁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3篇】_第3頁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3篇】_第4頁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3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精選3篇】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精選3篇】一

大文斗后面為你推舉更多連乘應用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使同學學會分析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應用一個數(shù)乘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培育同學解決問題的力量,提高同學的分析力量;進一步提高同學思索問題的規(guī)律性。

教學重,難點:把握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方法,突出一次計算,會解答分數(shù)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出下面各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各題

1/2×2=2/5×3=2/3×1/2=3/4×5=

2、說出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應當把誰看著單位“1”。然后再給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分式乘法應用題。

母牛的頭數(shù)是公牛的1/3,公牛頭數(shù)的2/3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頭數(shù)的3/4,公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母牛頭數(shù)的1/2。

小組完成,集體訂正。

(二)、教學實施

1.板書:公牛有30頭,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的1/3,小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木牛的2/5,小牛有多少頭?(仔細讀題,弄清題意)

2.指導同學畫線段圖: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要求小牛的頭數(shù),就要知道哪個量?(母牛的量)母牛的頭數(shù)又和哪個數(shù)量有關?(公牛的頭數(shù))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公牛的頭數(shù))崽化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母牛的頭數(shù))畫多長?依據(jù)什么?表示小牛的頭數(shù)的線段應當怎樣畫?板書:

公牛:|||||||||||

30頭

母牛:||

小牛:

?頭

3.分析數(shù)量關系:

求小牛有多少頭,必需先求什么?(母牛的頭數(shù))求母牛的頭數(shù)應當怎樣做?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

4.列式解答:依據(jù)以上分析,這道題應當怎樣解答?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板書:

30×1/3×2/5=

依據(jù)綜合算式讓同學說說每一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同時強調:分數(shù)連乘不必像整數(shù),小數(shù)連乘那樣,逐次計算,可以一次計算,遇到整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要用整數(shù)與分數(shù)的分母約分,不能約分的直接與分數(shù)的分之相乘。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8頁第4、5、9、10題,同學要說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每一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

(四)課堂小結: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與解答一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不同點是分數(shù)連乘應用題要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解題關鍵是要找準每一步的單位“1”。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使同學熟悉“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把握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確列式計算;培育同學分析問題及綜合運用所學學問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了解“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比較嫻熟的畫出線段圖。

教學過程:(一)導入

板書:超市運來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2/5。

(二)、教學實施

1.依據(jù)以上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提出以下數(shù)學問題: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可以一步解決?明確任務,重點討論其次個問題

2.能用圖表示豆油的部分嗎?板書:

“1”

花生油占總桶數(shù)的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數(shù)量關系;看圖想想,豆油占總桶數(shù)的幾分之幾?求豆油的桶數(shù)就是在求什么?溝通爭論得出:豆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求豆油的桶數(shù)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列式:600×(1–2/5)或600-600×2/5

后者方法很簡單理解,主要是從“總桶數(shù)—花生油的桶數(shù)=豆油的桶數(sh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一個量=另一個量”

5.出事例2:明確題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來少)削減了哪個量的?現(xiàn)在聽到的聲音分貝是原來噪音的幾分之幾?請個別同學嘗試板演畫線段圖

“1”

原來:||||||||

85分貝

降低了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精選3篇】二

教學內容:

應用題例1

課時目標:

1、使同學理解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2、理解兩種解法的思路,把握兩種解題的方法。

3、知道用一種解法檢查另一種解法的正確性。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兩種方法解題的思路,并把握解題方法。

板書設計:

應用題

(一)每箱賣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個?

(同學板演處)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為了把我班裝扮得漂美麗亮,想買一些彩絲,買兩捆,每捆10條,每條5角,請同學們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二、自主探究

1、同學讀題,理解題意。

2、同學自己完成,老師巡察,把同學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2×10=20(條)

(二)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同學爭論:那種方法精確?????,每一步求什么?

3、列綜合算式該怎樣做?

同學自己列綜合算式溝通爭論

師強調列綜合算式時要留意使用小括號。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同學獨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說說你的想法。

四、實踐應用

練習二十二第4、5題

獨立完成,再訂正。

五、溝通收獲

今日,我們學到了什么?

六、作業(yè)(略)

《連乘應用題》教學反思

我采納了“引出問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集體爭論——歸納總結——深化學問的思路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老師要賜予同學充分的時間,留意愛護同學的制造性思維,對有創(chuàng)新的同學,要給他發(fā)揮自己想象力量、思維力量的空間及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同時,留意挖掘同學的想象潛能,激發(fā)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展同學的規(guī)律思維、語言表達及創(chuàng)新力量。我覺得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只要同學能夠合理推理解答,求出問題的答案,老師就應賜予確定。但老師不必要強求全部的同學都能這樣解答或直接告知同學,還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同學用自己的學問閱歷,通過分析、想象、思索,合理推理后,能自圓其說,老師就應賜予鼓舞、確定和贊揚。

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精選3篇】三

學校《數(shù)學》第六冊P71的例4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同學第一次遇到這種結構的連乘應用題。如何讓同學了解并把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如何培育同學的推理力量,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我在“連乘應用題”這堂課的教學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引導同學理解題意,進行推理力量的訓練。

數(shù)學教學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題意,等于題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題意也是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三班級孩子的思維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為此在進行例4這種特別結構的連乘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從學具操作把握運算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首先從實際問題動身,引起愛好:我拿出3盒圓珠筆,問同學知不知道老師這些圓珠筆一共用了多少錢,大家都說不知道;接著我請同學說出要求這個問題必需知道什么條件;然后依據(jù)實物給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3元”這三個條件,請同學依據(jù)對應條件求出對應問題。同學反應熱鬧。依據(jù)同學回答我板書如下:(“盒”、“支”、“元”分別用藍色、綠色、紅色寫出)

吳老師買來3盒圓筆,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老師關心同學從學具操作理解題意,形象性強,同學簡單從實物分析中把握題意,并隨著老師的設問激疑,引起探究愛好,從而進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維訓練的環(huán)節(jié)。在老師的板書關心下,自己找出對應條件,勝利地得出解題方法。這時,同學們面露喜色,學習心情高漲。

二、查找突破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被乘數(shù)不易找對,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的對應關系簡單搞錯,因此我利用每份數(shù)、份數(shù)與總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作突破口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1、在“基本訓練”中加強對應關系訓練。

我在“基本訓練”中出了兩道練習題:

⑴出示“每組種6棵”,“每班種6棵”,“每12個裝1箱”,請同學說出“6、6、12”分別表示什么數(shù),為什么,并說出對應的份數(shù)(組數(shù)、班數(shù)、箱數(shù)),然后老師給出對應的份數(shù),請同學說出對應的總數(shù),并列式。

這一題為新課找準對應關系作好初步的分析力量訓練。

⑵假定“一共可賣多少元”、“一共運進多少個”是要求的總數(shù),請同學在“每個賣9元”、“每箱有30個”中選取與總數(shù)對應的每份數(shù)。

這一題的.練習為解決新課中消失兩個每份數(shù),而應把哪個每份數(shù)作被乘數(shù)作了突破重點問題的解題力量訓練。

2、在新授時突出查找對應關系。

在出示“吳老師買來3盒圓珠筆”、“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讓同學邊找對應條件邊推理。同學回答說“每盒10支”中“10”對應的份數(shù)應當是“盒數(shù)”,故與“3盒”對應;“每支2元”中“2”對應的份數(shù)應當是“支數(shù)”,故與“每盒10支”對應。我說:“不對呀,怎么把2與10這兩個每份數(shù)對到一塊去了呢?”同學這下很得意地告知我說“每盒10支”可理解為“一盒子里裝10支”,對于“2”來說,“10”是個份數(shù)。從而同學清晰地看到“每盒10支”這個條件的兩面性:與“3盒”對應時,“10”是每份數(shù);與“每支2元”對應時,“10”是份數(shù)。但為什么沒有人把“3盒”與“每支2元”看作對應條件呢?我把這個問題交與大家爭論得出正確結論,避開消失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不對應的錯誤。接著我乘勝追擊,引導同學解決兩個每份數(shù)中哪個作被乘數(shù)的問題。我在進行推理訓練的基礎上,先讓同學嘗試列式計算。由于同學理解題意,嘗試精確?????率達95%。我裝作懷疑不解地問:題目初看有兩個每份數(shù),你們?yōu)槭裁炊歼x“2”作被乘數(shù)而不選“10”呢?同學搶著告知老師由于“2”才是與總數(shù)直接對應的每份數(shù),故作被乘數(shù)。

老師運用嘗試教學法,逐步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實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同學從勝利的喜悅中樂觀地把握了本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列式特點。

三、重視課堂練習,培育思維力量。

練習是使同學把握學問、形成技能、進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此我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

1、鞏固練習

先讓同學找出對應條件及與總數(shù)直接對應的每份數(shù),再列式計算(半扶著走,進一步突出重點、難點、精確?????率100%)→只列式不計算(獨立走、精確?????率100%)→選擇題、推斷題(精確?????率98%)。

2、對比練習

為了消退思維定勢,防止新舊學問的相互干擾,我出了以下兩道練習題:(只列式)

⑴水泥廠用汽車運輸水泥,每一輛汽車一次能運5噸,12輛汽車7次能運多少噸?

⑵水泥廠用汽車運輸水泥,先來了4輛汽車,后又來了3輛汽車,每輛汽車運5噸,一共能運多少噸?

通過以上兩道練習,同學知道并非全部連乘題都是今日學的題型,也不要一觀察每份數(shù)就盲目用連乘法,從而從比較中進一步把握了例4的本質特征。

3、進展練習

在這一部分練習中,讓同學的學問與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關心同學把握連乘應用題結構,升華熟悉,且充分調動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和樂觀性。

⑴出示“我們三(3)班有56人,為扶助失學兒童假如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