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中國民俗文化》_第1頁
《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中國民俗文化》_第2頁
《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中國民俗文化》_第3頁
《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中國民俗文化》_第4頁
《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中國民俗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柳敬亭說書》知識點清單—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民俗文化》教材原文柳敬亭說書張岱〔明代〕南京柳麻子,[1]黧黑,滿面疤癗,[2]悠悠忽忽,土木形骸。[3]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4]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5]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6]大異。其描寫刻劃,[7]微入毫發(fā),然又找截[8]干凈,并不嘮叨。夬聲如巨鐘,[9]說至筋節(jié)處,[10]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nèi)無人,謈[11]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呫囁[12]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不輒言,[13]故不得強。每至丙夜,[14]拭桌剪燈,素瓷靜遞,[15]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不齰舌死[16]也。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17],眼目流利,衣服恬凈,[18]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故其行情正等。白話翻譯南京柳麻子,面色黑而黃,滿臉都是麻斑疙瘩,整個人舉止隨便、悠閑懶散,率性天真,如土木般自然、不事修飾,他擅長說書。柳麻子一天只說一回書,要價達一兩銀子。(請他說書)需提前十天給他送來請?zhí)投ń穑⒓s好時間,(饒是這樣)還常常不得其空閑。南京當時有兩大紅人:一個是名妓王月生,另一個就是柳麻子。我聽過柳麻子說的大書《景陽岡武松打虎》,其腳本內(nèi)容與《水滸傳》原著文本大相徑庭。他對人物場景的描寫刻畫細致入微,回敘前書以及截斷收場都干凈利落,絲毫不嘮叨。他的聲音高亢干脆,洪亮如鐘,說到關鍵處,他叱咤叫喊的聲音、氣勢便如同洶涌的浪濤,將要把整個屋子都沖破了。武松到店里打酒,店中一個人都沒有,忽然(他)猛地大吼一聲,店里的空缸和空甓都被震得嗡嗡作響。平淡之處都能夠如此繪聲繪色,他說書的細微之至可見一斑。(柳麻子說書時,)主人一定要屏住呼吸,安靜地坐下來傾耳專心聽他說書,他才開講。只要稍微看見下面有人在竊竊私語,(或是)聽書的人在打呵欠、伸懶腰、臉上有疲倦之色,他就(會停下來)不說了,因此請他(說書)是一點也勉強不得的。每到夜半三更,擦凈了桌子,剔亮了燈芯,將斟于素瓷中的茶輕輕遞給他,他便會不緊不慢地說起書來。這時他說書時語言的快慢輕重、談吐的抑揚頓挫,都十分具有節(jié)奏韻律,(內(nèi)容也)入情入理,深入人物和場景的精髓之處,直擊人們的內(nèi)心。(倘若能)把這世上說書人的耳朵都摘下來聽柳麻子說書,恐怕他們都要自慚形愧得咬舌自盡了。柳麻子(雖然)相貌奇丑,但是他口齒伶俐,目光靈動,衣著干凈樸素,簡直和王月生一樣美好,所以他們的身價行情正好相當,都受到人們的追捧和歡迎。字詞注釋[1]柳麻子:柳敬亭,原名曹逢春。據(jù)黃宗羲《柳敬亭傳》,江蘇泰州人。南明時曾入左良玉幕,參機要,往來于左軍與南京之間,人稱柳將軍。[2]疤癗:疤痕,麻斑?!鞍獭?,硯云本作“?”。[3]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妒勒f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庇嗉五a釋云:謂粗頭亂服,不加修飾,視其形骸,如土木然。[4]書帕下定:明代官場往來禮儀,初時相贈以書帕,以示清廉雅正。后來行賄,則多夾銀票于書帕中。此風既行,召妓與戲班,亦以定金置于書帕中。[5]行情人:為眾追捧、出場價高昂者。[6]本傳:指《水滸傳》原書。[7]“劃”,乾隆本、咸豐本作“畫”,此從硯云本。[8]找截:說評話術語。找為回敘前節(jié),截為截斷收場。[9]夬:指聲音洪亮響脆?!扮姟?,乾隆本、咸豐本作“鍾”,此從硯云本。[10]筋節(jié):筋絡骨節(jié),皆人關鍵之處,此處比喻故事情節(jié)要緊之處。[11]謈(pó),大叫聲。[12]“呫囁”,此處作小聲講話解,乾隆本、咸豐本俱誤作“呫嗶”(讀書聲),此從硯云本改。[13]硯云本、乾隆本作“不輒言”,咸豐本作“輒不言”?!安惠m言”與“輒不言”語有輕重,咸豐本所改不妥。[14]丙夜:三更時分。[15]素瓷靜遞:于靜夜中輕遞斟于素瓷之茶。顏真卿《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中陸士修句:“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盵16]齰(zé)舌:咬舌自殺,極言其羞愧之至。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必內(nèi)愧,杜門齰舌自殺。”[17]口角波俏:口齒伶俐俏皮。[18]“凈”,乾隆本、咸豐本俱作“靜”,今從硯云本改。知識鏈接

評書是我國古代廣泛流傳、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說唱藝術形式之一,它屬于講唱文藝的范疇。表演者通過敘述故事情節(jié)、描寫景象、模擬人物、評議事理等藝術手段,演繹歷史及現(xiàn)代故事。評書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口頭文學,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評書起源于東周時期,周莊公是評書的祖師爺。評書,亦稱評詞,在古代稱為“說話”,流行于華北、東北、西北一帶。北方語系通稱評書;到了南方,江浙和福建一帶叫做評話,而湖北、四川等地仍叫做評書。造成“評書”和“評話”在稱謂上有區(qū)別的原因可能是江南和福建等地流行的各種評話直接承襲元明以來的“平話”表演傳統(tǒng);而北方及西南地區(qū)流行的各種評書主要由鼓書“說唱”演變而來,或者說由書目到表演,包括曲種稱謂的形成,均受鼓書影響較深。無論是評書還是評話,均以“評”為主體形式。究其本質(zhì),評書和評話并無分別。由此看來,評書也是我國方言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之后,一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目前正處于瀕臨消失的狀態(tài)。評書藝術的歷史可以概括為——可溯之源長,可證之史短?!罢f書”一詞最早見于《墨子·耕柱》篇:“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钡@里的“說書”并不是指說唱藝術?!罢f書”最早以表演藝術的形式被人們記錄下來是在漢代劉向所著《列女傳》中。這段文字講述了古代婦女懷孕期間,為使孩子生下后“形容端正,才德過人”,便在夜晚讓失明的藝人誦詩講故事,宣揚倫理道德。這雖與后世的評書不同,卻孕育著某些相關的因素。我國古代民間故事及寓言也與評書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關。諸如《守株待兔》、《校人烹魚》、《濫竽充數(shù)》等小故事,如果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白話文,都可以認為是微型評書。隋代出現(xiàn)的“說話”可以看做評書從可溯之源到可證之史的過渡階段?!短綇V記》卷二四八引《啟顏錄》中的記載,說侯白“好為俳諧雜說,人多狎之。所在處觀者如市”。侯白善于“說話”,能夠觸景生情,隨機應變,講出引人發(fā)笑的故事?!罢f書”表演發(fā)展到唐宋兩代,便有了專門獨立的表演形式,叫做“說話”。這種曲藝藝術與評書的表演方式相類似,但兩者似乎沒有任何確實的傳承關系?!罢f話”這種表演形式對明清小說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當時人們稱說書人為搏君人。搏君人說書的目的是為了搏人一笑,他們最喜歡講述古代故事,百說不厭。作為評書源頭的“說話”,在唐代的各種文獻中頻頻出現(xiàn),可以作為評書可證之史的發(fā)端?!罢f話”藝術在唐代盛行,民間稱說書為“市人小說”。此時,“說話”以一種說唱藝術的形式由民間進入宮廷。雖被人斥為“不近文律”,卻因成功博得宮中權貴一笑而逐漸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說話”甚至還流傳至寺廟之中,稱之為“俗講”。僧侶將經(jīng)文和佛經(jīng)故事編成通俗文字,用說唱形式宣傳一般經(jīng)義。宋代時,百戲雜陳?!罢f話”藝術達到鼎盛。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于表演者所說的內(nèi)容及表演風格均有所完善,“說話”藝術開始流派紛呈,這時的說話藝人不僅人數(shù)多,而且分工細致,出現(xiàn)了所謂的“說話四家”。這“四家”分別指“小說”、“說經(jīng)”、“講史”和“合生”四種曲藝表演形式。通常認為,評書的創(chuàng)始人為明末清初時期的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評書的南北兩支派,都是柳敬亭傳下來的。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qū)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于清代初期。相傳柳敬亭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北上,曾在北京說評書。后來,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在江南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后改說評書,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儀司立案授徒。王鴻興先后收何良臣、安良臣、鄧光臣三人為徒,他們成為后來的評書權威,且自立門戶。之后北京的評書演員皆是這三個流派傳下來的。評書藝人的來源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于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弦子書”的“說唱”藝人。20世紀初,許多在北方鄉(xiāng)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后,紛紛改說評書。北方評書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也可稱之為四次高潮。第一階段為明末清初的開創(chuàng)時期。據(jù)傳,明末清初王鴻興拜柳敬亭為師。柳敬亭技藝卓著,堪稱一代宗師,但是他所擅長的并非北方評書。他的徒弟王鴻興在學藝之后,迅速成長為引領北方評書風騷的大曲藝家。這一時期,北京評書除王鴻興外還有其他支派,如姜振名所傳吳輔庭、哈輔源等。第二階段為明末清初的奠基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雙厚坪、石玉昆等。嚴格地講,石玉昆并不是評書家而是講唱藝術家。石玉昆所整理并創(chuàng)作的《三俠五義》在評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評書藝術同時發(fā)展起來的還有評書演出場所——書茶館。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北京城內(nèi)著名的八大茶館為評書的演出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清末民初,北京內(nèi)外城已有六七十個書茶館。此外,還有設在各處甬道兩側和廟會的幾十個書棚。第三階段為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劍俠書盛行,評書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名家輩出,代表人物有王杰奎、連闊如等,杰作薈萃、聲名遠播。廣播和收音機的普及,給評書極大的生存空間。第四階段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拓新時期。傳統(tǒng)評書在此時期進入了新的時代,產(chǎn)生了質(zhì)的飛躍。北京評書界認真貫徹“雙百”方針,積極編演新評書,對傳統(tǒng)評書邊演邊改,在演出中盡量剔除書中的封建糟粕。評書新秀逐漸嶄露頭角,繼承并發(fā)揚了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評書的題材也有所突破。評書從書場、茶館等藝術環(huán)境中走出來,大踏步地邁向了電視屏幕,它的表演體系正在發(fā)生著歷史性的深刻變革,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色。簡評

《柳敬亭說書》是張岱在晚明時期寓居于南京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品文,收錄于八卷本《陶庵夢憶》之卷五。文章篇幅不長,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卻能在聚焦展現(xiàn)柳敬亭卓越的說書藝術的同時將他的形貌之粗樸、自然與性情之自尊、不羈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能夠在較短的篇幅內(nèi)凸顯出柳敬亭高超的說書技藝,并將之塑造得如此生動,首先得益于作者對文章結構脈絡、素材選取的精準把握。本文先從柳敬亭的外貌與神態(tài)寫起,寥寥幾筆塑其粗樸隨性之形、神,并簡單介紹他“善說書”的技能。接著從柳麻子每日說書頻率低、要價高以及聽其說書之不易三個方面道明他的行情極受歡迎,為下文做鋪墊。隨后作者選取自己曾經(jīng)聽柳敬亭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的經(jīng)歷作為具體事例,詳細介紹其說書時在內(nèi)容設計、描寫刻畫、聲音節(jié)奏等方面的特點,并通過柳敬亭說武松到店買酒的情節(jié)說明柳氏在情節(jié)描寫方面的細致入微,體現(xiàn)其說書技藝之精湛。接著寫柳敬亭說書時不受聽書者的勉強,體現(xiàn)他的自尊傲氣。隨后再次總結渲染其說書時令人嘆服的總體風格,進一步強調(diào)柳敬亭說書技藝超群、受人追捧。最后,總結全文,表明作者對柳敬亭的贊賞,再次說明其同王月生一樣受歡迎。全文無一句閑話,脈絡清晰、裁剪得當,作者對文章節(jié)奏的把握正與柳敬亭說書一樣“找截干凈”,不綴繁文便將柳敬亭這位技藝高超的說書人的形象生動呈現(xiàn)。其次,也要歸功于作者對寫作手法的巧妙運用。作者善用白描,如“黧黑,滿面疤癗”等語,簡筆勾勒,便將柳敬亭之神、貌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善將正側面描寫相結合,描寫柳敬亭的行情之盛,可從側面反映他說書技藝的高超,而寫其說書時的具體表現(xiàn),則是從正面展現(xiàn)了柳敬亭出神入化的說書藝術;善以小見大,利用細節(jié)描寫,寫柳敬亭說《景陽岡武松打虎》時在內(nèi)容、節(jié)奏、聲音等方面的精彩呈現(xiàn),甚至聚焦到武松到店買酒時的情節(jié),從細節(jié)體現(xiàn)柳敬亭的說書奇才;善用夸張,“摘世上說書之耳……不怕其不齰舌死也”之語實為夸大,但亦可表達作者對柳敬亭說書技藝的嘆服;作者亦長于“閑中著色”,善用襯托,在寫柳敬亭說書藝術之前先寫柳敬亭丑陋之外表,欲揚先抑,描其隨性自然之神貌,與外貌形成反差,而后再寫其一絕的說書技藝,富有層次感。且貌、神、技三者相襯,既凸顯出柳敬亭的人格魅力之大、說書水平之高,又使柳敬亭這一人物形象更加躍然于紙上。此外,若以相貌論之,柳敬亭絕不能與名妓王月生相提并論,而作者在文中卻以王月生之美好襯柳敬亭之美好,還兩次提及柳、王行情正等,更顯柳敬亭之技藝及風采令人心悅誠服,使其譽滿南京。柳敬亭形象的成功展現(xiàn)還離不開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口角波俏”。讀此文章,首先注意到作者全文不稱柳敬亭為柳敬亭,而直呼其諢名“柳麻子”,既加深了讀者對他“滿面疤癗”的印象,又更顯親昵,流露出作者對柳敬亭的欣賞。且文章以短句較多,讀之句勢有力,又長短句結合,使句子錯落有致、富有變化,讀之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同時暗合作者所展現(xiàn)的柳敬亭形象。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等語,則均下筆凝練,三言兩語即將柳敬亭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后,作者在本文中雖著力描寫柳敬亭說書的高超技藝,但其所體現(xiàn)的角度并不局限片面,而從多角度入手?!耙蝗照f書一回,定價一兩”等語是柳敬亭說書行情之盛;而“一日說書一回”亦體現(xiàn)柳敬亭說書重“質(zhì)”不重“量”;“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是柳敬亭深諳說書與小說呈現(xiàn)效果之異,亦是柳敬亭說書之創(chuàng)新、不拘泥于原文;至于“微入毫發(fā)”“找截干凈”“閑中著色”“入情入理”等語,則是柳敬亭說書的藝術處理之高明;而“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輒不言,顧不得強”之語,則是柳敬亭對藝術表演的尊重,不因主人而放棄原則,重視說書效果;“摘世上說書之耳……不怕其不齰舌死也”等語是以作者為代表的世人對柳敬亭說書藝術的贊嘆。作者從多方面入手,立體展現(xiàn)了柳敬亭崇高的說書藝術。在本文中,作者毫不吝惜對柳敬亭的稱贊,為世人生動呈現(xiàn)出這位技藝精湛、堪稱藝術家的說書人,而觀《柳敬亭說書》文本,亦知張岱寫作之“微入毫發(fā)”“找截干凈”“閑中著色”“入情入理”“口角波俏”,莫說柳敬亭說書之高妙,更有作文高妙似柳敬亭之說書者!張岱寫人的藝術張岱寫人,不囿于世俗等級地位的樊籠,從官吏名士、工匠優(yōu)伶到牙婆妓女、僧侶醫(yī)生,只要有值得寫之處,均是他描寫記錄的對象。張岱寫人,追求文字簡練而入木三分,往往在極短篇幅內(nèi)呈現(xiàn)人物之神貌,他主張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統(tǒng)大”。(《廉書小序》)如寫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若無能者”,柳敬亭“悠悠忽忽,土木形骸”等語,下字考究,簡短精煉,只言片語間點明人物特色。張岱寫人,寫其真實風貌,曾自稱“生平不喜作諛墓文,間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愜人意,屢思改過,愧未能也。”(《周宛委墓志銘》)遵循這一理念,張岱描寫刻畫出了許多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張岱善白描,善寫意,善渲染,善精雕,然當他作文之時,并不一味將所有技巧鋪張于文中,而是根據(jù)人物特點、寫作重心巧妙用技,以摹形畫神。如寫魯云谷之時,作者大篇幅使用白描,“性極好潔,負米顛之癖,恨煙恨酒,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