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9.1《念奴嬌?赤壁懷古》作業(yè)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驚濤拍岸 B.乍暖還寒時候C.一尊還酹江月 D.贏得倉皇北顧2.在古詩詞中,為了表達的需要,常將語序倒裝,下列句子中語序沒有倒裝的一項是(

)A.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B.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C.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3.從下列說法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A.“大江東去”中的“大江”指長江。B.“故國神游”一句中,“故國”指舊國,舊地,這里指當(dāng)年赤壁戰(zhàn)場。C.“卷起千堆雪”和“檣櫓灰飛煙滅”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格。D.“羽扇”“綸巾”都是古代儒將的裝束。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方式與例句相間的一項是(

)例句:尚能飯否A.商人重利輕別離 B.檣櫓灰飛煙滅C.鼓瑟吹笙 D.贏得倉皇北顧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大江東去(長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檣櫓灰飛煙滅(代指曹操的戰(zhàn)船)

早生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C.雄姿英發(fā)(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千古風(fēng)流人物(放蕩不羈)D.遙想公瑾當(dāng)年(回憶)

故國神游(古戰(zhàn)場)6.比較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②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③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來顏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B.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D.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奴嬌”是詞牌名,“赤壁懷古”是本首詞的題目。本首詞共分上下兩闋。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蕩的長江聯(lián)想到歷史長河,淘洗著千古的英雄豪杰。C.“人道是”說明作者知曉此地并非三國古戰(zhàn)場,但要借赤壁地名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D.“羽扇綸巾”句寫出了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衣著儒雅,儀態(tài)從容,指揮大破曹軍。二、小閱讀-課外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念奴嬌·赤壁懷古【北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A.“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兩句總結(jié)上片,帶起下片,前句對大自然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后句則由“江山”引出“豪杰”。B.《念奴嬌·赤壁懷古》整首詞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氣勢磅礴,格調(diào)清新,上片側(cè)重寫景,下片因景生情,極豪放之致。C.“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點出了歷史風(fēng)云,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嘆。D.“銅雀春深鎖二喬”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是通過間接描繪二喬將要承受的命運,把戰(zhàn)爭勝負(fù)寫得含蓄蘊藉。三、小閱讀-課內(nèi)10.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膾炙人口,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結(jié)尾處以“愁”作結(jié),請賞析其妙處。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怎一個愁字了得!11.蘇軾、辛棄疾,分別為北宋、南宋時期豪放派代表,被并稱為“蘇辛”,試比較二人詞風(fēng)之異同。1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先寫“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寫“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把回憶中揚州一帶的戰(zhàn)火和眼前佛貍祠的熱鬧兩個場景放在一起的意圖是什么?四、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作為士人的蘇軾,為何要躬耕?倘若細究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因緣。蘇軾是以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任黃州團練副使之職貶居黃州的。謫黃之初的經(jīng)濟狀況,何忠禮先生做過專門的研究。何先生說,檢校官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實乃貶官的代名詞。作為加官,是沒有俸祿的,僅有一些額外收入?!皺z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這一虛銜沒有現(xiàn)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賣掉酒囊可得些許現(xiàn)金。至于團練副使是否有收入,歷來眾說紛紜。困境的另一方面來源于家庭成員眾多。蘇軾到黃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蘇轍的護送下也來到黃州。其家庭人口數(shù)量,雖比不過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為收入銳減,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嘗作活計”的蘇軾,在以前闊綽的時候,“俸入所得,隨手輒盡”,而今“祿廩相絕,恐年載間,遂有饑寒之憂,不能不少念”。蘇軾內(nèi)心一直存在著歸隱躬耕的夙愿,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而已。早在熙寧年間倅杭時期,他就曾經(jīng)萌生過此種念頭?!稄缴降乐写雾嵈鹬荛L官兼贈蘇寺丞》詩中有“欲求五畝宅,灑掃樂清凈”的表達。“五畝宅”即孟子筆下的“五畝之宅”,是古代農(nóng)耕的一種理想模式。蘇軾當(dāng)時希望能夠得到五畝宅地,表明他歸隱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被貶黃州之后,蘇軾的處境變得艱難,他試圖借助陶淵明來寬慰自己,經(jīng)??谡b手抄淵明詩文。不過,陶淵明雖然歸隱之后生活也較為艱難,但畢竟有自己的田產(chǎn),而蘇軾僅是一員遷客。后來,好友馬夢得深知他處境的艱難及內(nèi)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給他謀得一大片荒地。蘇軾苦盼的機會終于來臨,他絕無推辭的理由。蘇軾所得之地,在離黃州府治東邊不遠的東坡?!皷|坡”這個名稱,注定在蘇軾的思想深處要撞擊出悠遠的歷史回音,因為蘇軾的偶像白居易被貶忠州后,曾在東坡經(jīng)營,且東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蘇軾極為仰慕陶淵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經(jīng)歷,蘇軾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淵明。白居易本有經(jīng)世濟民的遠大抱負(fù),因政治而遭貶。在被貶忠州前,他已是聲名遠揚;被貶之后,能夠隨遇而安,抱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蘇軾。在現(xiàn)實的操作層面上,學(xué)陶淵明難,學(xué)白樂天易。因為陶淵明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學(xué)得多,畢竟他更有人間煙火味。蘇軾正是將白居易作為小目標(biāo)、將陶淵明作為大目標(biāo)來對待的。蘇公在黃州,正與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東坡與黃州東坡,雖地隔千里,但文化機緣一線牽。蘇軾追慕白居易,向往其東坡生活,愛屋及烏,黃州的東坡,也就成為他理想的棲居之所。文化機緣雖非蘇軾躬耕東坡的決定性因素,倘若換成南壩西溝北陂之類,處境艱難且長期有躬耕心愿的蘇軾也會前往耕種,但是否能像在東坡躬耕這樣干勁十足、意興盎然,還真得打個問號。因此,文化機緣給蘇軾欣然前往東坡耕種,應(yīng)該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加持。(摘編自王兆鵬、陳朝鮮《論蘇軾躬耕東坡的原因和意義》)13.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加官的團練副使沒有現(xiàn)金收入,再加上食口眾多,蘇軾生存生活處境艱難。B.歸隱躬耕是蘇軾被貶官黃州失去“闊綽”的生活后為緩解衣食之憂才產(chǎn)生的想法。C.孟子農(nóng)耕理想以及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歸隱追求是蘇軾躬耕夙愿產(chǎn)生的最主要原因。D.馬夢得出手相助,給蘇軾謀得東坡之地,為他歸隱躬耕提供了必要條件。14.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借用何忠禮的相關(guān)研究,論證了蘇軾被貶黃州時收入的微薄及處境的艱難。B.文章引用《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中詩句的目的是闡明蘇軾早有歸隱夙愿。C.文章借用陶淵明與白居易的對比,闡明了在蘇軾心中白居易比陶淵明有著更高地位。D.文章從蘇軾的處境、追求以及與白居易的文化機緣等三個方面闡釋其“躬耕”原因。1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被貶黃州后處境艱難,所以他就隨遇而安,過田園耕讀生活,讓自己樂觀豁達。B.蘇軾口誦手抄陶淵明詩文,表明了他對陶淵明的仰慕之情,要借之來寬慰自己。C.在經(jīng)世濟民的追求與遭貶經(jīng)歷上,蘇軾與白居易更接近,與陶淵明的距離稍遠。D.蘇軾躬耕的地方叫“東坡”,和白居易曾經(jīng)經(jīng)營的地方同名,這促使他安心躬耕。五、文學(xué)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黃州,武漢向東,車子開一個來小時就到了。一下車,我就遠遠望見蘇東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漢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聲猶勝武赤壁,蘇東坡是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視這位千古文豪。一個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蘇軾,他那眉宇間,襟袍臨風(fēng)處,拂袖挪步,畢竟已少了那份氣質(zhì)。他的醉態(tài)浪漫呢?他的才情風(fēng)骨呢?他的失意豁達呢?一尊石像縱然萬古不朽,終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個人了。難怪,蘇東坡這樣豪放的人,也曾在這里感嘆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江山如畫,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級而上??赡苁沁@里的人想讓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潑了一層赭紅色涂料,顯得假了。蘇東坡的文采名聲,哪里還用得著粉飾媚俗?登臨而觀,山壁下只剩兩池死水。抬頭北望,遠處才是白茫茫的長江江面。在古代,長江是在這座小山腳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來漸漸淤積成灘,如今灘地上都已蓋滿房子。當(dāng)年,蘇軾寫了《前赤壁賦》,三個月后重游赤壁再寫《后赤壁賦》時,就已感嘆“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換斗移,江山已改,雖是濤聲依舊,畢竟江面已遠。唯有東坡在,剩有游人處。蘇東坡獲罪入獄,旋被朝廷發(fā)配來黃州,反而為他營造出了創(chuàng)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huán)境。正是黃州落難這幾年,蘇東坡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后來朝廷發(fā)來誥命,任命他為“汝州團練副使”。其實那只是一個虛職,掛職領(lǐng)一份錢糧而已。一個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掛職當(dāng)一名“武官”,真是陰差陽錯。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蘊,又恰恰全部產(chǎn)生在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之間。古時,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體為紅色花崗巖,故名“赤鼻磯”。蘇東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來乍到,竟將湖北口音“赤鼻”錯聽為“赤壁”。落難中的蘇東坡“孤舟出沒煙波里”,游飲江上,身臨赤壁,傷感而懷古,觸景而生情。面對萬古東流、驚濤拍岸的浩浩長江,他心中也被滿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陣陣巨大的感情波瀾。他遙想當(dāng)年赤壁之戰(zhàn)時,時勢何等風(fēng)起云涌,一時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蘇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情起波濤中,句出駭浪間,一吟成杰作,一嘆成絕唱??磥?,生前的“命”與身后的“名”,從來不是一回事。生前命運好、身后名聲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飛黃騰達,大紅大紫,身后卻瞬即灰飛煙滅,再沒有人想起、提起,因為他生前其實并沒有做過什么留得住的事?;蚴欠吹贡蝗讼肫稹⑻崞鹚霸鲞^某些惡事、丑事、淹漬埋汰之事,落個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連遭大災(zāi)大難,最終卻艱難玉成,留下了傳頌千古的大成就、大名聲。所以,一個人對于眼前那點陰差陽錯、陽差陰錯,大可不必太在意。蘇東坡赤壁懷古之詞、之賦,皆悲憤中更見其曠達情懷。他若是一味排遣蠅營狗茍、狹隘不能自拔之情,縱然文麗辭美,也決計成不了杰作,更流傳不到今天。文赤壁,雖然并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但細想起來,其實蘇東坡在這里也打了一場赤壁之戰(zhàn)。不過,他打的是一場“文戰(zhàn)”,對手是那些圍攻他、誣陷他的政敵。他的態(tài)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對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筆墨官司。他沒有打黃蓋,沒有借東風(fēng),也沒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幾分酒力,信筆縱情寫華章。這場赤壁“文戰(zhàn)”的結(jié)果,蘇東坡大獲全勝,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傳千古。(文章略有改動)結(jié)合文章,回答以下問題。16.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說遠遠望見的是蘇東坡的雕像,而說是蘇東坡。這樣表達有什么作用?17.第5自然段:“唯有東坡在,剩有游人處?!彼谡⑽闹衅鹗裁醋饔??

18.第7自然段中,作者說:“文赤壁的全部意蘊,又恰恰全部產(chǎn)生在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之間?!薄耙贿B串的陰差陽錯”指哪些具體內(nèi)容?請分條概述。19.文章最后說,雖然“文赤壁”不是歷史上的古戰(zhàn)場,但蘇東坡在這里也打了一場勝仗,請簡要說明蘇東坡取勝的原因。六、文學(xué)類閱讀-雙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與周瑜相遇遲子建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rèn)出了他。當(dāng)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fā)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jié)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皯?zhàn)事還未起來,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zhàn)事要發(fā)生。這么大規(guī)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zhàn)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zhàn)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jié)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fā)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兀恐荑まD(zhuǎn)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敝荑び忠淮涡α似饋?。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fēng)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我們相對著。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xiàn)?”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你不希望與我相遇?”“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說?!半y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薄澳阏f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敝荑ぜ恿??!坝⑿蹥舛逃泻尾缓??”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我站了起來,重復(fù)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zhuǎn)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zhàn)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shù)世紀(jì)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fēng)。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選自《中國當(dāng)代小小說精品庫》)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遲子建獲“杰出短篇小說作家獎”。評委會認(rèn)為: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始終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突出的個人風(fēng)格。自然景觀與社會景象的相勾連,生物靈性與各色人性的相貫通,使得她的小說,地氣與元氣相得益彰,靈氣與生氣融為一體,從而使小角度的故事總是蘊含著深邃與豐沛;小人物的悲歡總是攜帶著希冀與溫暖。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xué),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她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摘編自《澎湃新聞》)20.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這鼓角聲令我心煩”“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描述了一個村婦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了厭惡戰(zhàn)爭、喜愛安寧而淳樸的生活這一主題。B.小說中周瑜開始時身穿鎧甲,后來穿白粗布長袍,人物前后穿著的對比暗示了他心理的變化。C.周瑜“笑了起來”“又一次笑了起來”“不再發(fā)笑了”,體現(xiàn)了周瑜心理的轉(zhuǎn)變,對“我”的言論由一開始的不以為然到內(nèi)心產(chǎn)生了觸動。D.“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弊髡哒J(rèn)為真正的英雄應(yīng)不懼怕失敗,哪怕在戰(zhàn)場倒下去了,仍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挠⑿邸?1.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二段中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夢境的素雅、安靜、荒涼、開闊等特點,渲染了祥和寧靜的氛圍,為周瑜出場做了鋪墊。B.小說語言簡潔凝練,描寫生動,抒情味濃,善于運用特定意象表達感受,“艾草”和“鼓角聲”兩個意象具有獨特的象征意味。C.小說善于運用生動的外貌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周瑜英氣的戰(zhàn)將形象躍然紙上,還運用典型化的場景正面襯托人物狀態(tài)。D.小說通過“我”見到周瑜、與周瑜交談、離開周瑜串聯(lián)起小說的所有情節(jié)。以“我”對英雄和戰(zhàn)爭的理解,引領(lǐng)讀者去思考探索。22.英雄夢,是內(nèi)心深處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是對理想人事的渴望。聯(lián)系《念奴嬌·赤壁懷古》,分析蘇軾心中的周瑜和文本一中的周瑜各是怎樣的英雄形象。23.文本二中說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小角度的故事總是蘊含著深邃與豐沛,小人物的悲歡總是攜帶著希冀與溫暖”,請簡要分析文本一中是怎樣體現(xiàn)這點的。七、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保ü?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材料二: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節(jié)選自蘇軾《后赤壁賦》)材料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奴嬌·赤壁懷古》)24.下列各項詞理解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酒屬客(屬:勸)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適應(yīng))B.白露橫江(橫:充滿)

一尊還酹江月(酹:灑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p>

是歲十月之望(望:農(nóng)歷每月的十六日)D.顧安所得酒乎(顧:可是,只是)

顧而樂之(顧:環(huán)顧)25.下列對以上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側(cè)重寫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滿了“樂”;材料二側(cè)重敘事,無酒、無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滿了遺憾。材料三由赤壁場景寫到周瑜,再聯(lián)系到自身,抒發(fā)了豪放曠達的胸襟。B.材料一二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一樣,都是在舟中;但材料一描繪的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初秋景色,材料二則是“霜露既降,木葉盡脫”的初冬景象。C.材料三觸景生情,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大氣磅礴,境界宏闊,被譽為宋詞“豪放派”的典型。D.材料一言清風(fēng)明月,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直接化用佛家語。材料二狀捕獲的魚“狀如松江之鱸”,用西晉張翰的典故,透露出道家隱逸的志趣。材料三的最后兩句,暗含年華老去而功業(yè)無成的失落,又露出儒家的底色。26.“江水”和“明月”是三則材料中共同的意象。下面對于這兩個意象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述一組詩文都寫蘇軾在明月之夜泛舟赤壁,純粹因為是游的時間和地點,使“江水”和“明月”成為上述詩文中的核心意象。B.由赤壁想起英雄,由江水想起時間,由月亮想起造物,三則材料中的“江水”和“明月”很自然地把月夜的行蹤、赤壁的場景、歷史的人事、曠達的情感熔鑄在一起。C.“江水”的消和長、“明月”的盈和虛等特征,容易引發(fā)人們從變化與恒定、剎那與永恒、有限與無限等角對歷史人事、自然宇宙進行觀。D.人生短暫,逝者如“江水”,盈虛消長,“明月”無盡藏,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道理,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激發(fā)起共鳴和遐想,因此詩文中的“江水”和“明月”,有著恒久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啟迪。2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八、句子默寫28.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周易》)(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李白《蜀道難》)(4),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琵琶行》)(5)鼎鐺玉石,,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宮賦》)(6)滄海月明珠有淚,。(李商隱《錦瑟》)(7)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漁歌互答,此樂何極?。ǚ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罚?),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九、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赤壁懷古戴復(fù)古①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dāng)時,周郎年少,氣吞區(qū)宇。萬騎臨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③,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fēng)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注釋:①戴復(fù)古,南宋詞人。其時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抗金少有勝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獸。③曹瞞,曹操小名阿瞞。2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開篇點題,一個“想”字領(lǐng)起對赤壁之戰(zhàn)的描述,與“懷”字相照應(yīng)。B.“魚龍怒”指潛蟄深水的魚龍等因受戰(zhàn)火威脅而怒,寫出吳蜀聯(lián)軍火攻曹軍時翻江倒海之勢。C.“今如許”三字反問,將思緒由歷史轉(zhuǎn)入現(xiàn)實,寫出詞人對功名事業(yè)的淡漠。D.“幾度東風(fēng)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感慨三國至今幾次改朝換代,歷史往事已逝。30.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這首詞起勢同樣不凡,同樣氣勢雄偉,有先聲奪人的效果。B.蘇詞中的周瑜形象,著墨較多,形象較鮮明;這首詞寫周郎,僅寫他“氣吞區(qū)宇”的英雄氣概,別是一種寫法。C.“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刻畫出波瀾壯闊的中流水戰(zhàn),氣勢磅礴,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異曲同工之妙。D.本詞豪情壯采,結(jié)句詞人將滿腔的傷感融入到向道旁楊柳的發(fā)問之中,含蓄蘊藉,意味深長。31.這首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到了赤壁之戰(zhàn),但用意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十、語言表達32.假如班上某一同學(xué)自拍自導(dǎo)的《雨霖鈴》視頻播放后,老師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其中有一條是要求開播前加上一段解說詞,請你試著寫一寫。要求:感情要充沛,語言要優(yōu)美、流暢,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200字左右。33.北宋有三位詞人都對詞的發(fā)展做了大膽的“變革”,請分別概括他們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變革”的主要成就。每點不超過10個字。詞至柳永一變,他把詞從深閨重樓里拉出來,詞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閨里的思婦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納市井新聲,因而“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他還開創(chuàng)了慢詞長調(diào),改變了以小令為絕對主體的傳統(tǒng)體式。蘇軾是柳永后對宋詞進行變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以詩為詞”,使詞的內(nèi)容逐步詩歌化,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擺脫音律的束縛,把詞推向了新的歷史階段。被稱為北宋詞“集大成者”的周邦彥,精通音律,詞格律嚴(yán)謹(jǐn),把自晚唐、五代以來詞的格律發(fā)揮到了極致;內(nèi)容上,他能融合諸家長處,使詞雅俗共賞。詞人內(nèi)容上形式上柳永①②蘇軾③④周邦彥⑤⑥34.開封廣播電視臺擬舉辦“我心中的的經(jīng)典宋詞”推薦活動,請作為推薦人的你為蘇軾極具豪放風(fēng)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一段推薦詞,不超過60字。35.請以古代詩歌為內(nèi)容仿照例句續(xù)寫兩個句子,與例句構(gòu)成排比。例句:蘇軾在赤鼻磯頭的浪濤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讀了如夢的人生。36.下面是某校團委申請舉辦活動的流程圖,請將這個流程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zhǔn)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20字。

參考答案:1.C2.C3.C4.C5.C6.C7.A8.C9.B10.以“愁”作結(jié),戛然而止的寫法,給讀者留下闊大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不已。11.①相同點:兩人的詞風(fēng)都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著稱。②不同點:蘇軾詞較偏于瀟灑疏朗、曠達超邁,詞中的不平之意最后往往能通過對人生的參悟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從而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因而我們能讀到他的樂觀曠達;而辛棄疾詞更喜歡用典,充滿了奮勇御敵的熱情和吳鉤空握的悲哀,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12.“四十三年”三句,是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國亭北望中原,記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收復(fù)中原,沒有想到南宋統(tǒng)治者昏聵無能,使他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感慨良多?!胺鹭傡粝隆眱删洌瑥木拺淹禄氐窖矍艾F(xiàn)實。佛貍祠是元嘉年間宋文帝北伐軍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兵追至長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蘇六合),在那里建造的一座行宮。當(dāng)?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惿纾苁菬狒[。詞人運用這個典故表明統(tǒng)治者如不迅速謀求恢復(fù)中原,淪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會安于金人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朝臣民。這兩個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當(dāng)時的人們已忘了國恥,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已無心收復(fù)中原,也強烈地抒發(fā)了詞人對個人命運、國家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南宋王朝腐敗無能的不滿。13.D14.C15.A16.強化(或“強調(diào)”“突出”等)了對蘇東坡的熱愛、崇敬之情(或“強化了蘇東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7.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從眼前的景物描寫轉(zhuǎn)向了歷史抒寫。18.①一個文人卻掛職做了武官;②落難遭貶卻成就了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③本來是“赤鼻”卻誤以為是赤壁;④生前命運多舛,身后卻名傳千古;⑤無意與政敵周旋卻在“文戰(zhàn)”中獲勝;⑥無優(yōu)美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