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_第1頁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_第2頁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_第3頁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_第4頁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6篇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1

一、導入

師: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葑蠲涝谖骱?。許多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摹了西湖的美。

打開記憶的背囊,分享一下你所熟悉的詩句中的西湖。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

師:同學們分享的詩句中,西湖多姿多彩,但是明代的汪珂玉卻說過這樣一段話:“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學生齊讀)

師:他認為西湖最美的是什么景?(雪景)然而他又感慨很少有人能夠領會到這一點。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位能夠真正領略山水之絕的人,他就是張岱,讓我們走進《湖心亭看雪》,領山水之絕色、悟之情懷。

二、讀美文,整體感知

師:這是明清時期的一篇小品文,文中有很多容易讀錯的字,你們有30秒鐘的準備時間,敢挑戰(zhàn)的就勇敢的舉起你的手。

師:全部正確,向他學習,每個詞語讀兩遍。

(有錯誤時:咱們同學都讀的跟他一樣嗎?學生糾錯后。嗯,第一位同學是我們班的勇者擔當,第二位同學是漢字小英雄。)

師:掃清了文字障礙,請同學自己大聲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一會找同學展示朗讀。

師:同學們朗讀的興致盎然。哪位同學為我們展示一下呢?(女生讀一段,男生讀二段)

師:這兩位同學為我們開啟了朗讀之旅。誰能來評價一下他們的朗讀呢?從字音、句讀兩方面評價。

師:兩位同學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讓我們捧書端坐,大聲地朗讀這篇美文。(生:齊讀)

師:從同學們洪亮的聲音和整齊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你們的自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再朗讀課文,對照課下解釋,自主學習,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小組成員尋求幫助。

那兩個小組把你們積累的重點詞語板書在黑板上?回去后繼續(xù)疏通文意!

(生:自主學習)

兩個小組展示翻譯

師:同學們對文章的字詞句都有了準確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張岱在下雪后,到湖心亭看雪,遇到金陵人的故事。)

師:概括的很到位。張岱是一個怎樣的人?能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嗎?

三、精讀賞析

1.咬文嚼字品癡行

師:張岱確實是一個癡人,張岱的癡先表現(xiàn)在行為上,我們先來咬文嚼字品癡行。文中的哪個字最能表現(xiàn)他的癡呢?

生:絕。因為絕寫出了大雪之后,湖中一片安靜,什么聲音也沒有。

師:嗯,這個絕不僅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雪后的冷清寂靜,還給人一種森然寒意。偏偏選擇這時候看雪,表現(xiàn)冒寒賞雪的雅興??梢娝陌V。老師突然想起,我們之前學過的一首詩《江雪》,好像意境相似。

生:老師,我覺得獨也能體現(xiàn)出他的癡。因為他是獨自一人去看雪的,而不是跟很多人一起,表現(xiàn)他超凡脫俗的情趣。

師:我們賞雪,一般會選擇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賞雪?這樣的奇人張岱,眼中的景色定然是與眾不同的,來到湖上,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讓我們和張岱一樣身臨其境賞雪景

2.身臨其境賞癡景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張岱眼中的雪景。

(生:讀)

師:癡人眼里出癡景。這片景奇在哪里呢?寫出了什么樣的景色?同學們邊自由朗讀邊思考,然后跟小組成員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a:“天云山水,上下一白”,一個“一”字,寫出天地間一白茫茫的,渾然難辨的景象。給人一種蒼茫、遼闊的感覺。

師:分析的特別好。你能嘗試著讀出那種感覺嗎?同學們覺得他讀的怎么樣?生評價——語速應該慢一點)

師:在你的朗讀下,老師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片空闊的白茫茫的世界。

師:還有哪個小組有別的想法?

生b: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寫出了雪的大,人和景的渺??;跟前面的蒼茫遼闊形成對比,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孤獨的感覺。

師:你理解的真深刻。你能讀一讀嗎?

師:大家說我們在讀這一句的時候,語速應該(慢一點),語調呢(低一點)?

(生:低一點,要越來越低,因為后面寫的時候給人感覺越來越小,最后好像都沒有了一樣。)

師:哪位同學再來試一試?讀出了人和景越來越渺小的感覺,也讀出了內心的那種孤獨。下面,我們一起將整片雪景朗讀一遍。

師:在咱們同學的朗讀聲中,我仿佛置身于這片雪景,仿佛融入到一幅畫中。如果說把這一片雪景畫成一幅畫的話,你覺得應該濃墨重彩,極力渲染呢,還是輕描淡寫,簡單勾勒的一幅水墨畫呢?所以這兩句的語言有什么特點?有沒有運用大量的修飾語,細致地刻畫雪景?

師:這種寫法用在文章上就是白描。用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不過多的渲染。給我們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讓我們帶著這樣想象,試著齊背這段文字,把景融入到自己的內心。

3.知人論世悟癡情

師:如此奇景,又寄寓了怎樣的癡情呢?張岱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料早有兩人鋪氈對坐,飲酒賞雪了?!皢柶湫帐希墙鹆耆?,客此”為什么要強調他們是金陵人呢?“金陵”這個地方有什么特別的嗎?“金陵”這是明朝的稱呼,他鄉(xiāng)遇知音,這兩個金陵人引發(fā)了怎樣的情懷呢?其實在第一段中,也有一個稱呼是屬于明朝的,“崇禎五年”可是明朝再也不存在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師:我們了解張岱的生平經(jīng)歷。張岱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原因是什么?明亡后,張岱入山著書一直到死。他主要寫了兩本書《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書名中都有一個夢字,張岱自己告訴我們書中內容“想余生平……”,所以書中緬懷了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故國,在張岱的生命里,是永遠地痛。

四、悟奇情

師:(音樂起)哪位同學來讀一讀?(找一名讀的很好的同學)

師:這位同學深情的朗讀,讓我們走進了西湖,走進了張岱的夢,走進了他的家國情思。

(以他為榜樣,我們再次捧讀課文。機動時間)

師:在世人眼中,他如“癡”人一般,”在他自己心中,五十年來人生恰似一夢。

(板書:癡心似夢)(將“奇”畫出來)

師總結:

這就是奇人張岱,他將自己的滿腔奇情盡賦予西湖奇景之中。西湖之于張岱,也已超越了風景這一單純的意象,而成為斯人留之守之,尋之憶之的精神家園。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2

一、導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兵B魚都有思戀故舊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課的學習目標是:1、讀懂文意;2、感情癡情;3、品讀畫卷。

(師板書課題,并出示本課的目標)

二、讀懂文意——完成目標1

1、一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和句讀。(師提示學生注意“強、更、芥”的讀音)

2、一生再讀課文,注意讀時的感情處理。

3、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

4、學生自讀課文,據(jù)課下解釋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詞標注出來,詢問。

5、學生質疑,師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學生齊讀課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寫內容。師做點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悟癡情——完成目標2

1、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個字對張岱作一個恰當?shù)脑u價,你會選用哪一個字?(癡)

2、舟子語中的“癡”是什么意思?(結合“喃喃”的意思來理解)

3、應該帶著一種怎樣的表情來讀“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句話?(自言自語、困惑不解)

4、癡人必定有癡行,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其癡行”,一起品讀“崇禎五年十二月······獨往湖心亭看雪”句。張岱有哪些異常的舉動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更定時,獨往)

5、那么張岱冷不冷?(品“擁”、“獨”字——張岱不但身體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張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卻感到了一點溫暖和亮色,因為在湖心亭上已經(jīng)有兩個和他一樣的癡人了,這兩個癡人見了張岱之后非常的激動和高興啊,來,我們一起來讀出這幾句

7、生齊讀“到亭上······強飲三大白而別。”師指導學生反復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讀出激動和欣喜,并讓生翻譯這個句子。

8、“湖中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呀”,那么,什么樣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請將這句話說完整,“湖中想不到還有如此的人呀”(生可填寫“與眾不同、超凡脫俗、閑情逸趣、癡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么張岱見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樣滿心激動欣喜呀?(通過品讀“拉、強、別”等相關詞句,體會張岱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10、張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結合課下解釋對張岱的介紹,來理解他的故國情結)那么你還可以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張岱的故國情結呢?(崇禎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畫卷——完成目標2、3

1、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帶著這種癡情去看雪的張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樣的呢?

2、生齊讀“霧凇······而已”句。并翻譯出來。

3、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這種寫作手法是什么?(白描)

4、什么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畫的一種技法,并展示齊白石的“蝦圖”并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后來,移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投影展示文學作品中的白描,并體會其效果)

5、再次齊讀,邊讀邊想象,師在黑板上簡筆勾畫。

6、好,繼續(xù)品讀,哪些句子是總體描繪?總體描繪的景有什么特點?(廣漠、空曠、寂寥、夢幻、朦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鏡頭?試著品一品。(大與小、動與靜、遠與近、點與線、方與圓等)

8、在如此廣漠的天地之間,張岱為什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浚]有家,心沒有歸屬感,內心漂泊無依)

9、再讀寫景句,邊讀邊想象,并試背寫景句。

五、總結本課。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可謂是“滿紙真情言,一軸美畫卷,都言癡,誰解其中味”,那么,現(xiàn)在,我們品出“癡”的真意了嗎?

六、布置作業(yè)。

以《讀〈湖心亭看雪〉,品張岱的癡情》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400字。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常用詞的含義,增加文言文閱讀能力。

2、認識白描手法。

3、體會復雜而微妙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如蘇軾的“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卑拙右椎摹跺X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以及他的另一首《春題湖上》:“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比欢覀儼l(fā)現(xiàn)詩文多描寫西湖春的嬌,夏的艷,對秋冬的蕭瑟與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卻與眾不同,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雪景。今天就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出示目標(略)

世上沒有機器貓,沒有時空機,我們不能跨越時空去當年的西湖觀看雪景,與張岱作面對面的交流??墒俏淖值镊攘η∏≡谟谥灰覀冹o下心來,透過文字走進文章,用心去品讀文章,走近,像朋友一樣用心來交流,去體味他的喜怒哀樂。

三、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

2、有節(jié)奏的朗讀。

四、重點詞語及課文內容的理解。

此過程中,老師提煉出幾個重點的字詞句,以方便學生記憶。(板書)

崇禎五年更定獨往霧凇湖上影子鋪氈對坐癡

五、共賞雪景

閱讀課文導語,提出問題:雪后西湖景色如何?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

你比較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看法。

小結: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卻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寥寥數(shù)語露出馬腳已勾勒出一個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頗有意味。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它可用于寫景、寫事和寫人。

問題:空闊的雪景使得大地間呈現(xiàn)一股肅殺的冷寂來,在如此冷寂的雪景中,的心境如何呢?

先思考,然后看資料,了解張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對張岱家國之痛的深切感受。

討論:

(1)這篇文章寫于明亡后.而仍用明朝紀年,表現(xiàn)了的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會在凌晨這個無人的時刻來到湖心亭看雪,可見當時的心態(tài)如何?(獨——淡淡的愁緒)

(3)“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有沒有矛盾?(與從不同的情趣,蕓蕓眾生中,知己難求,而舟子在猶如不在,由此可見他的清高孤傲。

(4)遇客后“強飲三大白”,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

對于這樣一個人,你認為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個性?(癡。確實,這是對張岱最確切的的評價。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種孤芳自賞的心態(tài)凌晨來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實,從古到今,像蘇軾這樣的癡人并不少,本冊中就有學過的?;貞浺幌拢禾K軾“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陶弘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敝芏仡U“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其他的還有:李白杜甫陳子昂柳宗元等。

教師小結:曹雪芹有一句話說得對:“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癡,誰解個中味?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4.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5.品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3.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品味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屏示詩句: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p>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p>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p>

這些詩句寫的是同一個地方——杭州西湖。

二、介紹湖心亭與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據(jù)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huán)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huán)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明亡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値в械陌С?。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朗讀

1.聽范讀,標注字音。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理順文章大意

1.結合解釋,翻譯課文。圈畫翻譯難點。

2.交流難點,翻譯全文。

參考: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這一天初更以后,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點,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芥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米粒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面對面坐在那兒,一個小書童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癡情賞雪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他們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達自己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p>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理解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白描手法)。

2、理解的精神世界。

3、熟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解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美麗的雪景,聆聽悅耳的音樂,朗誦一首關于雪的詩歌。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風景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風景就溫柔纏綿??墒恰绻娙说男闹泻黄?,他筆下的風景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朗誦課文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三、品讀文本

全班齊讀,明確要求:

1、思考張岱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去湖心亭看雪的?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天氣: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癡行”

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么角度來寫?

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真是“怪異”啊。

2、這樣的情況下去看景,一定是自己所癡迷的景色,看看癡迷的是怎樣的景色。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薄鞍V景”

讓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請大家說說此景異在哪里。

教師提示:

a.“天與云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

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

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展示課文的景物描寫和課外的一段景物描寫,區(qū)別有什么不同之處。

課內文段: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課外文段:雪花越來越密,在空中無休止地散落著。整個世界彌漫著無數(shù)似花似蝶的六角精靈,淘氣的小精靈們無拘無束,歡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繹著一場絕佳的舞蹈,也許是在天宮中呆久了的緣故吧,它們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釋放出來了,渲染了一切。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的雪花,卻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沖得干干凈凈的架子上,風兒悠悠地吹來,搖搖欲墜,但還是不肯善罷甘休。融化的雪水中,隱隱約約映出了一個清新的世界。

課內文段寫景特色: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情感有孤獨、落寞之感慨?!酌?/p>

教師明確知識點:白描手法: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3、閱讀第三段,思考:

a.在亭上都遇到了誰?

b.他們是哪里人?

在湖心亭又遇到了兩個和他一樣癡的人,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生呢?再加上前面有個矛盾的地方,是張岱數(shù)不清人數(shù)嗎?

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他心里會說什么呢?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走近張岱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學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子弟。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方面有很深的修養(yǎng),主要著作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等,風格流麗清新,寫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明亡之后懷舊的傷感情緒。

揭開謎底:張岱借助看西湖雪景來表現(xiàn)自己高雅脫俗、清高自賞、淡淡愁懷、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也來說說自己心中的景色,也要用上借景抒情。

(借助恰當?shù)木毩曂卣梗M一步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和的思想感情)

五、課外遷移欣賞一下古詩詞中的雪景描寫: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8、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運用今天學到的白描寫法寫一個小片斷,來說說自己心中的景色,也要借景抒情。

湖心亭看雪的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文中的實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的簡約之美。

(二)通過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意境之美。

(三)沉潛涵泳,體悟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笨吻霸は啊r求如下:

(1)讀準音,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讀順文,并圈出文辭優(yōu)美、內涵豐富的句子。

(3)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鋇既胄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詩中“寒江獨釣”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懷叫人贊嘆。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則營造了另一番意境,抒發(fā)了別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走進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3蔽難Сj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二)活動過程

1閉音聽讀

(1)下列加點的字該怎么讀?(板書或以多媒體顯示,學生認讀后配上拼音)

余拏一小船ná擁毳衣爐火cuì

霧凇沆碭sōng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èng余強飲三大白而別qiǎng

(2)聽老師范讀全文,要求同學聽準讀音,聽清句讀,體會情感,領悟意境。

范讀旨在以教師的美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吟誦涵泳,培養(yǎng)文言語感,體味文言文的韻味。

2崩識痢⒅室

(1)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停頓恰當。

(2)質疑活動

策略:借助書下解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決的,舉手質疑。

3碧致勱渙

(1)落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意古今不同的意義和用法

①是日,更定矣代詞,此,這

②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都,一概

③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體察句子的語氣

①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條印記的長堤,像一個墨點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葉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兩三個人罷了。

②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們)看到我十分高興,說:“湖中怎么可能還有這種人?”

③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船夫不停地小聲念叨著:“別說您癡,還有比您更癡的人?!?/p>

4彼卸遼枰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設疑激趣:文章結尾“舟子”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癡”?為什么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癡?

(3)誦讀策略:指導同學抑揚頓挫地誦讀課文,養(yǎng)成吟誦、咀嚼、揣摩、品味的習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