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門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及答案復習試卷一、選擇題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憑直覺認識世界到今天我們能精確測量出地球的大小。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以下數(shù)據不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A.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8米 B.赤道周長約40000千米C.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D.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2.下列排序符合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過程的是(
)①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憑借地球衛(wèi)星照片獲得直觀認識③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④環(huán)球航行實踐驗證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
)A.線段式、數(shù)字式、英文式 B.線段式、數(shù)字式、文字式。C.數(shù)字式、英文式、文字式。 D.線段式、數(shù)字式、英文式在一間暗室里,將一盞電燈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固定放置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然后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運動。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時,正確的做法是(
)A.平視地球儀,自左向右撥動球體B.從北極上方向下俯視,順時針旋轉球體C.手托底座任意撥動球體5.演示地球自轉時,最早從我們視線中消失的是圖中ABC三點中的(
)A.A點 B.B點 C.C點6.此實驗能較好地演示(
)A.四季變化 B.五帶的形成 C.晝夜交替6.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圖有①地形圖②政區(qū)圖③政治地圖④交通圖⑤導游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下圖是實際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某動物園一幅導游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該圖缺少地圖應具備的某些基本要素,所以在使用該圖時,你無法做到的是()A.辨別方向B.估算距離C.確定各種動物的位置9.和我們地理課本中常見的一幅世界地圖相比,估猜該導游圖的比例尺應該比較()A.無法判斷B.小C.大9.下列關于地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形剖面圖最能直觀反映地表高低起伏B.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草原C.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D.外出旅行通常用到交通圖10.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廣闊地勢起伏較小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11.在地圖上最能直觀反映地表高低起伏的是(
)A.等高線地形圖 B.分層設色地形圖 C.地形剖面圖 D.某地政區(qū)圖1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重合的地方是(
)A.鞍部 B.陡崖 C.山脊 D.山谷13.圖中正確表示全球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的是(
)A.A B.B C.C D.D14.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極洲15.珠穆朗瑪峰上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說明(
)A.海陸變遷 B.全球變暖 C.海平面上升 D.海洋面積大于陸地16.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很多農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耕種,主要原因是火山口附近有(
)A.充足的熱量 B.清潔的空氣 C.許多溫泉 D.肥沃的火山灰由湖南地圖出版社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知識地圖》是對傳統(tǒng)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tǒng)天下”,在地圖制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根據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8.圖中甲點經緯度位(
)A.30N,105°W B.30°S,105°E C.30°S,75°W D.30°N,75°E19.圖中A為(
)A.亞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20.甲點位于乙點的(
)A.東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東北方向20.諺語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列諺語描寫氣候的是(
)A.泥鰍跳,風雨到 B.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C.立春落雨,一年多雨 D.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21.常用天氣符號中,如圖所示的符號表示的天氣狀況是(
)A.沙塵暴 B.霜凍 C.霧 D.雷陣雨22.下列人類活動中,會對空氣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的是(
)A.植樹造林 B.使用清潔能源 C.燃燒秸稈 D.限制小汽車數(shù)量23.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
)A.中午12時左右 B.上午10時左右 C.午后2時左右 D.日出前后24.關于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B.海拔越高,氣溫越高C.赤道地區(qū)氣溫低,兩極地區(qū)氣溫高 D.無論何時,陸地氣溫都比海洋氣溫高25.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稱為(
)A.鋒面雨 B.地形雨 C.對流雨 D.氣旋雨26.下列關于降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赤道地區(qū)降水多B.兩極地區(qū)降水少C.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D.中緯度地區(qū)內陸地區(qū)降水多,沿海地區(qū)降水少讀“亞歐大陸同緯度地帶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28.從①地到③地,7月氣溫的變化是(
)A.逐漸升高 B.先降低再升高C.先升高再降低 D.逐漸降低29.下列關于圖中①②③地的氣候類型和特點,正確的是(
)A.①地年較差較②大 B.②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C.①地降水的季節(jié)差異比③地大 D.③地雨熱同期為溫帶季風氣候29.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地震不斷,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印度尼西亞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地處板塊交界處 B.地表崎嶇不平C.房屋建筑不牢固 D.受季風氣候影響30.我們應最為關注的氣候要素是()A.陰晴和風雨 B.氣溫和降水 C.天氣狀況 D.空氣質量31.下圖所示氣候類型沒有出現(xiàn)在(
)A.澳大利亞 B.巴西 C.印度尼西亞 D.印度32.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頂卻終年積雪,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人類活動 C.緯度位置 D.地形地勢33.人口的分布不但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還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有關。下列人口稠密區(qū)與工業(yè)發(fā)展較早、經濟發(fā)達更密切相關的是(
)A.亞洲東部 B.美洲東部 C.亞洲南部 D.歐洲西部34.地理環(huán)境與日常生活以及風土人情關系密切,下列組合關系不相符的是(
)A.南美洲——感受足球比賽和狂歡節(jié)的熱烈氣氛 B.荷蘭——游覽眾多湖泊和沼澤,觀看風車抽水C.北極地區(qū)——參觀印第安人住的冰屋 D.歐洲——領略威尼斯“水城”美景35.同學們都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回的經書屬于(
)A.佛教著作 B.伊斯蘭教著作 C.道教著作 D.基督教著作36.下列地區(qū)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是()A.河流三角洲地區(qū) B.河流上游地區(qū)C.熱帶雨林地區(qū) D.熱帶沙漠地區(qū)37.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tài),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tǒng)表述,尤其是PM2.5(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xiàn)象出現(xiàn)增多,危害加重,當出現(xiàn)霧霾天氣時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保持早上晨跑的習慣,將晨跑堅持到底 B.各類排污企業(yè)照常生產C.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良好的流通 D.出門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38.“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歌詞中表現(xiàn)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A.鄉(xiāng)村,這里有河流 B.鄉(xiāng)村,這里以農業(yè)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yè)生產為主39.發(fā)達國家主要集中分布在(
)A.亞洲、非洲 B.歐洲、北美洲C.南美洲、非洲 D.非洲、大洋洲40.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讀圖完成各題。(1)北回歸線的緯度是__________,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__________。(2)A點的經度是__________,緯度是__________。(3)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地,位于低緯度地區(qū)的是__________地。(4)③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方向,②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方向。二、綜合簡答題41.在學習“板塊的運動”時,老師和同學們用紙張和書本做了一個實驗。閱讀實驗方法及示意圖,分析完成下列各題:【實驗】:課桌上有一本書和一張紙如圖一,用手擠壓書本,觀察書本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如圖二,用手向兩側撕拉紙張,觀察紙張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材料】日本每年發(fā)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發(fā)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qū)。(1)圖一實驗代表了板塊的________運動,這種運動在地球上會產生________現(xiàn)象。圖二實驗反映了板塊的________運動,據圖觀察紅海正在________(填擴大或縮?。蚴莀_______(2)請用板塊理論解釋,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3)觀察澳大利亞所處的位置,判斷該國是否屬于地震多發(fā)區(qū)?________(填是或否)請解釋其中的原因:________(4)六大板塊中,幾乎全在海洋中的是________板塊,根據板塊構造理論,目前,在擴大的是________(大洋)。42.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非洲西南部的納馬夸蘭地區(qū)被稱為“野生多肉植物王國”,這里大部分時間干旱、荒涼,但只需幾場小雨,地面就像施了魔法一樣,無數(shù)絢麗的花朵不約而同綻放。材料2:圖左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圖右非洲地形圖(1)圖中,納馬夸蘭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歸納非洲氣候分布的特點____。(2)從材料2的“非洲地形圖”可知,非洲的地勢特征____。(3)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____,該河流的大致流向____。(4)乞力馬扎羅山緯度低,但山頂卻覆蓋積雪,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因素 C.海陸因素 D.人類活動(5)整個非洲半島和海灣較少,海岸線____(平直或彎曲)。43.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較寒冷的氣候(我國東北)民居墻體厚實,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較小,設有雙層玻璃,在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炎熱多雨的氣候(東南亞)中,聚落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下層空著或放雜物,上層住人,上層風大涼爽,避免潮濕且屋頂坡度較大;干燥少雨氣候房子具有墻厚,窗小、墻厚的特點,目的是為了減少白天通過墻壁傳導熱量,小窗可以減少沙漠吹來的熱風;日本農村地區(qū)房屋多為輕質材料,森林覆蓋率較高。材料二
古建筑、古村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民風民情、宗教習俗、經濟和科技發(fā)展水平。在我們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工作已經得到空前的重視。材料三(1)結合材料一,試推斷俄羅斯的房屋建筑特征________、________(2)結合材料一,你能推斷我國南方民居屋頂坡度大小嗎?________(大/小)簡述你選擇的理由(3)日本農村主要以木質房屋為主,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你能說明一下原因嗎?(至少兩點)(4)在我們國家某處山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古建筑群落,假如你作為當?shù)氐恼賳T,應該怎么去做?!緟⒖即鸢浮?.A2.D【解析】【分析】1.赤道周長約40000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都能描述地球的大小,故BCD不合題意;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8米是描述地球上的地形高度,不能表示地球大小,故A符合題意。故選A。2.人類認識地球的哥過程:1.天圓地方;2.古人們根據月球和太陽的形狀確定地球也是個球型體;3.麥哲倫的首次航行確定了地球是一個球體;4.人類發(fā)射出的衛(wèi)星在太空拍照,確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結合選項可知,認識過程為③→①→④→②,故D正確。故排除ABC,故選D?!军c睛】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2.B【詳解】比例尺指的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的縮小程度,計算方式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種:數(shù)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沒有英文式,根據題意排除ACD,故選B。4.A5.A6.C【解析】【分析】4.在側視情況下,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也就是自左向右,A正確,C錯誤。從北極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南極上空向下看為順時針,B錯誤。故本題選A。5.地球自西向東運動,最先消失的為A,A正確。B點后消失,C點最后消失,故本題選A。6.隨著地球儀的轉動,地球儀上面的能夠被照射的地方不斷變化,明暗交替,模擬的是地球晝夜變化,C正確。四季的變化是因為地球直射點的變化,圖示地區(qū)并沒有出現(xiàn)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所以并沒有四季變化,A錯誤。五帶的形成是因為太陽輻射的影響,其范圍的變化是受黃赤交角的影響,B錯誤。故本題選C。【點睛】地球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產生時差、使地表沿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發(fā)生偏轉。地球公轉的意義: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太陽直射點移動、四季更替、五帶。6.D【詳解】地圖的家族非常龐大,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yè)圖、農業(yè)圖、商業(yè)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不同的地圖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要根據地圖的種類、用途和比例尺大小和人們的需要來選擇。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圖有①地形圖、④交通圖和⑤導游圖,可以查詢景點地形、交通線路、旅游景點、服務設施等信息,①④⑤正確。政區(qū)圖、政治地圖對旅游幫助不大,②③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8.B9.C【解析】8.讀圖得知,圖示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辨別方向;圖中有圖例和注記,可以確定各種動物的位置;但圖中缺少比例尺,不能估算距離。故選B。9.實際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某動物園一幅導游圖和世界地圖的相比,導游圖的范圍小,比例尺大,表示的內容詳細。故選C?!军c睛】一般地說,地圖的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就越詳細;地圖的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表示的內容就越簡略。9.B【詳解】地形剖面圖最能直觀反映地表高低起伏;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緩坡等高線稀疏;外出旅行通常用到交通圖。故ACD敘述正確,B敘述錯誤。故B符合題意,故選B。10.A【詳解】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A正確;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B錯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山峰、陡峭的山坡,C錯誤;盆地四周高、中間低,D錯誤。故選A。11.C【詳解】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分層設色地形圖能一目了然的看出地表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反映地表高低起伏,故答案選C。12.B【詳解】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的為山峰;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的為山脊,也叫分水嶺;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為山谷,發(fā)育河流;等高線重合的為陡崖,適合攀巖運動;位于兩個山頂之間,地勢較為低洼,是鞍部。故選B。13.B【詳解】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世界上海洋和陸地的比例約為7:3,故B圖符合實際。故選B?!军c睛】14.D【詳解】南極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圍,故D正確;大洋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包圍,故A錯誤;南美洲被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圍,故B錯誤;非洲被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圍,故C錯誤;依據題意,故選D?!军c睛】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稱之為大洲。全球陸地共分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南極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圍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個大洋。15.A【詳解】喜馬拉雅山脈上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了喜馬拉雅山脈在很久以前曾經是海洋,后來經過地殼變動抬升為陸地。不能說明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選項中A符合題意。故選:A?!军c睛】16.D【詳解】印度尼西亞位是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因地處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中,所以多火山、地震?;鹕接?00多座,活火山有77座,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鹕娇诟浇鼤嬖诤芏辔kU和問題,比如高溫、火山灰會導致的空氣質量差等問題,但火山口附近有許多地熱資源,附近土壤富含養(yǎng)分,十分肥沃的農業(yè)生存條件。作為當?shù)剞r民,考慮到火山口附近土壤肥沃,適宜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冒險選擇在火山口居住、種地。印度尼西亞的農民選擇生活地區(qū),首先考慮的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有利條件,A、B、C不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有利條件,答案D符合題意為正確選項。故選D。18.D19.B20.B【解析】牞18.考查經緯網。讀圖分析可知,從緯度來看,甲點位于赤道以北,緯度應為30°N;從經度看,甲點與105°經線構成經線圈,結合大洲的分布可知,甲點的經度應為75°E。故D正確,ABC錯誤。19.北極點周邊為北冰洋,被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所包圍;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北美洲和亞洲隔白令海峽相望;北美洲東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讀圖可知乙東北部有格陵蘭島,為北美洲,故B正確,ACD錯。20.讀圖可知,甲點和乙點位于同一條經線上,故甲點在乙點的正北方向,故選B?!军c睛】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據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則確定方向;有經緯網的地圖上,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20.C【詳解】“立春落雨,一年多雨”是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屬于氣候;“泥鰍跳,風雨到”、“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表示的是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雨雪等狀況,屬于天氣。故選:C。【點睛】21.B【詳解】表示沙塵暴的符號是;表示霜凍的符號是;表示霧的符號是;表示雷陣雨的符號是,故B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22.C【詳解】空氣污染物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因此對空氣質量產生有利影響的行為是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限制小汽車數(shù)量等,而燃燒秸稈會造成空氣污染。故選C?!军c睛】23.C【詳解】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正午時太陽高度最大,但在地面升溫需要持續(xù)一段時間,最高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午后2時(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C符合題意。故選C。24.A【詳解】氣溫的分布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氣溫越高,故A正確。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保溫作用越弱,氣溫越低,故B錯誤。赤道地區(qū)緯度低、獲得的太陽光熱多,氣溫高,兩極地區(qū)緯度高、獲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故C錯誤。相同緯度的情況下,夏季時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時則低于海洋,故D錯誤。故選A?!军c睛】25.A【詳解】降水的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臺風雨等,由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被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稱為鋒面雨,故選A。26.D【詳解】赤道地區(qū)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A敘述正確。兩極地區(qū)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B敘述正確?;貧w線兩側,大陸西岸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降水多,C敘述正確。中緯度地區(qū)內陸地區(qū)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沿海地區(qū)受海洋影響大,降水少,D敘述錯誤。根據題意,答案選D?!军c睛】28.C29.D【解析】28.受海陸因素的影響,從①地到③地,7月(北半球夏季)氣溫的變化是先升高再降低,②地位于亞洲的內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C正確,排除ABD,故選C。29.結合圖示,①②③分別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排除B;①地年較差較②小,排除A;①地降水的季節(jié)差異比③地小,排除C;③地雨熱同期為溫帶季風氣候,D正確,故選D?!军c睛】世界上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是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降低,世界上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南極洲。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30.A【解析】【詳解】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地震不斷,印度尼西亞火山、地震多的原因是處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災害,故選A。30.B【詳解】氣溫與降水對生活和生產影響深刻,是我們最為關注的氣候要素.B符合題意,選B。31.D【詳解】由圖可知,圖中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馬來群島,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小部分地區(qū),故ABC正確;印度主要分布熱帶季風氣候,沒有熱帶雨林氣候,故D錯誤。故D符合題意,故選D。32.D【詳解】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山頂卻終年積雪,海拔高,氣溫低,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地形地勢,D正確;排除ABC,選D。33.D【詳解】人口的分布不但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還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有關。亞洲的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主要是因為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業(yè)發(fā)展較早,故AC錯誤;美洲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的東部沿海平原地區(qū),工業(yè)發(fā)展早,經濟發(fā)達,所以人口稠密;南美洲工業(yè)并不發(fā)達,B錯誤;歐洲西部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工業(yè)發(fā)展早,經濟發(fā)達,D正確。故選D。34.C【詳解】感受足球比賽和狂歡節(jié)的熱烈氣氛應該去南美洲的巴西,故A對應相符;游覽眾多湖泊和沼澤,觀看風車抽水應該去歐洲的荷蘭,故B對應相符;在北極地區(qū)可以看到因紐特人的傳統(tǒng)民居冰屋,故C對應不相符;領略威尼斯“水城”美景可以去歐洲的意大利,故D對應相符。本題要求選擇對應不相符的選項,故選C。36.A【解析】【分析】【詳解】《西游記》中的“西天”指的是古印度,古印度是佛教的發(fā)源地,所以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回的經書屬于佛教著作,A正確;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道教創(chuàng)始于中國,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BCD錯誤。故選A?!军c睛】37.A【解析】【詳解】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fā)展;河流三角洲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河流上游地區(qū),一般地形崎嶇,是人口稀疏區(qū);熱帶雨林地區(qū),氣候太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熱帶沙漠地區(qū),氣候干旱,土地貧瘠,水源缺乏,不適合人類居住。38.D【解析】【詳解】當出現(xiàn)霧霾天氣時候,出門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D正確。出現(xiàn)霧霾天氣時候,不適合外出跑步,排污企業(yè)要暫時關停,不適合打開窗戶,ABC錯誤,故選D。39.B【解析】【詳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xiāng)村,題干中描述的該聚落表示的鄉(xiāng)村聚落,CD錯;田野、小河、炊煙、村莊、冬麥等,表明該處居民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活動,B對,A錯。故選B?!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了聚落的形式,考查了學生對基本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39.B【詳解】發(fā)達國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發(fā)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排除ACD,故選B?!军c睛】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其中歐洲發(fā)達國家數(shù)量最多。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40.(1)
23.5oN
0o(2)
90oE
60oN(3)
①
④(4)
正北
西北【解析】【分析】本大題以經緯網為材料,涉及經緯網的判讀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yǎng)。(1)北回歸線的緯度是23.5oN,是太陽直射點的北界。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o,是東西經度的分界。(2)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所以,讀圖可知,A點的經度是90°E,緯度是60°N。(3)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到160°E是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緯度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讀圖并據此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①地,位于低緯度地區(qū)的是④地。(4)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有的用經緯網確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讀圖,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以判斷,③地在④地的正北方向,②地在④地的西北方向。二、綜合簡答題41.(1)
碰撞
形成山脈
張裂
擴大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2)日本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地震(或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3)
否
澳大利亞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4)
太平洋
大西洋【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和日本發(fā)生地震數(shù)據等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板塊運動的形式,六大板塊的特點,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等材料,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1)由圖中實驗可得,圖一實驗代表了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板塊碰撞擠壓運動會產生形成高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經濟重要知識梳理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中合同管理的關注點試題及答案
- 工程經濟市場分析方法試題及答案
- 食品加工工藝與安全衛(wèi)生管理練習題集合
- 匯聚市政工程考試資料的試題及答案
- 物流運輸車隊協(xié)議
- 生物醫(yī)學影像診斷技術題庫
- 工程經濟企業(yè)財務預測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核心知識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的學術研究與試題及答案
- 《性別平等探討》課件
- (一模)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一)生物試卷(含答案)
- 燈謎文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學
- NB/T 11543-2024煤礦井下鉆孔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規(guī)程
- 【MOOC期末】《英美文學里的生態(tài)》(北京林業(yè)大學)期末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DBJ41-T 145-2015 三軸水泥土攪拌樁帷幕技術規(guī)程
- 電子商務平臺店鋪入駐協(xié)議
- 抖音拍攝及剪輯培訓課件
- 2024年高血壓急癥診療新進展
- 《產品開發(fā)及設計》課件
- 新建220kV變電站工程施工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