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_第1頁
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_第2頁
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_第3頁
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_第4頁
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性腮腺炎一: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atits,mumps)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發(fā)熱伴咀嚼受阻為特征,同時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腦膜炎、睪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多發(fā)生于兒童和青少年。二:病原學

1:病原體腮腺炎病毒屬副粘液病毒,單股RNA病毒。

2:感染性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3:抵抗力腮腺炎病毒對低溫具有相當的抵抗力,在40c時其活力保持2月,370c保持24小時,暴露于紫外線下迅速死亡。三:流行病學1:傳染源早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患者自腮腺腫大前7天至腫大后9天,能從唾液中分離出病毒,此期具有高度傳染性。2: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亦可傳播。3:易感人群90%的病人發(fā)生在2—15歲年齡段,2歲以下發(fā)病較少,成人中亦可發(fā)病。4:流行特征

(1):地區(qū)分布全世界分布性疾病。

(2):季節(jié)性全年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發(fā)病最多。

(3):年齡分布兒童期無年齡分布,但青春期后,則男性多于女性。

(4):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強而持久。四:發(fā)病原理

腮腺炎病毒從呼吸道侵入人體后,在局部粘膜上皮細胞和臉部淋巴結中復制,然后進入血液,播散至腮腺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腮腺炎和腦膜炎。病毒在此進一步繁殖復制后,再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并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癥未受累的器官,因此,臨床上出現不同器官相繼發(fā)生病變。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非化膿性炎癥,腮腺導管的壁細胞腫脹,導管周圍及腺體壁有淋巴細胞浸潤,間質組織水腫等病變可造成腮腺導管的阻塞、擴張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出受阻,經淋巴管進入血流,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高。睪丸、卵巢和胰腺等受累時亦可出現淋巴細胞浸潤和水腫現象等病變。

腮腺炎病毒所致腦膜炎的發(fā)病機制目前考慮是腮腺炎病毒的血溶---細胞融合糖蛋白所致。五:臨床表現

潛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臨床上多數病人無前驅期癥狀,而以耳下部腫脹為病象。少數病例有非特異性前驅期癥狀如發(fā)熱、頭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等。發(fā)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和腮腺腫大,以腮腺腫大最常見,體溫升高可達38—400c不等。

腮腺腫大先由一側開始,2—4天后再累及對側。雙側腮腺腫大者約占75%。

腮腺腫大的特點:

1: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fā)展

,充塞于下頜骨和乳突之間;

2:邊緣不清,狀如梨形;

3:局部壓痛明顯,有堅韌感,非囊性感。

4:局部皮膚緊張發(fā)亮、發(fā)紅,但不化膿。

腮腺管口早期紅腫,擠壓無膿性分泌物。因腮腺管發(fā)炎阻塞,腮腺液不能留出,故進食酸性食物時促進腺體分泌致疼痛加重。

腮腺腫大2—3天達高峰,持續(xù)4—5天后逐漸消退。頜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時受累,有時是單獨受累。頜下腺腫大時頸前頜下處明顯腫脹,可觸及橢圓形腺體。舌下腺腫大時,可見舌下和頸前下頜腫脹,并出現吞咽困難。整個病程10—14天。不典型的病例可無腮腺腫脹,而以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腦炎等出現,也有僅見頜下腺和舌下腺腫脹。六:并發(fā)癥

1: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有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等,發(fā)生在男性兒童。而以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癥狀出現在腮腺腫大前后或同時發(fā)生,一般多在腮腫后一周。其臨床表現及腦脊液變化同其他病毒性腦炎、腦膜腦炎相似,而預后良好。

2:睪丸炎與卵巢炎因病毒多侵犯成熟生殖腺,故多見于青春期后成年人,占14—35%。多在腮腺腫大后一周左右開始消退時,突然高熱、睪丸腫脹、疼痛,常合并附睪炎、鞘膜積液和陰囊水腫。為單側,急性癥狀3—5天,10天左右消退。1/3患者有睪丸萎縮,但很少致不育。卵巢炎多見于成年女性,占5—7%,表現為下腹部及腰背部痛,月經不調等。

3:胰腺炎較為常見。發(fā)生率低于10%,在腮腺腫大3—7天后,以中上腹部劇痛和觸痛為主要癥狀,伴發(fā)熱、惡心及嘔吐等,多在一周內恢復。

4:其他尚有并發(fā)心肌炎、腎炎、乳腺炎、甲狀腺炎、前列腺炎等。

七:實驗室檢查

1: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尿常規(guī)一般正常,有睪丸炎者白細胞可以增高。有腎損害時尿中可出現蛋白和管型。

2: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測定90%患者發(fā)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無腮腺腫大的腦膜炎患者,血和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故測定淀粉酶可與其他原因的腮腺腫大或其他病毒性腦炎相鑒別。

3:腦脊液檢查有腮腺炎而無腦膜炎癥狀和體征的病人,約半數腦脊液中白細胞輕度升高,且能從腦脊液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

4:血清學檢查

(1):抗體檢查ELISA法檢測血清中核蛋白的IgM抗體可作近期感染的診斷,有報告認為用于患者唾液檢查陽性率亦較高。

(2):抗原檢查近年來有應用特異性抗體或單克隆抗體來檢測腮腺炎病毒抗原,可作早期診斷。應用PCR技術檢測腮腺炎病毒RNA,可大大提高可疑患者的診斷。八: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2: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二):鑒別診斷

1:化膿性腮腺炎主要是一側腮腺腫大,局部腫大時有壓痛,囊性感明顯,按壓時有膿液自腮腺管口流出,不伴有睪丸炎、卵巢炎。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2:其他原因的腮腺腫大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炎、結節(jié)病、營養(yǎng)不良和腮腺導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腫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癥狀,局部也無明顯疼痛和壓痛。

九:治療

(一):一般治療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酸性食物。同時,注意口腔衛(wèi)生,預防口腔繼發(fā)感染。

(二):病原治療早期給與抗病毒治療多選用利巴韋林每日1g,兒童15mg/Kg靜脈滴注,療程5—7天。有報道應用干擾素治療成人腮腺炎合并睪丸炎患者,能使腮腺炎和睪丸炎癥狀很快消失。

(三):對癥治療

1:頭痛降溫,顱壓高者,給與降顱壓治療,亦可應用少量的鎮(zhèn)痛藥。

2:睪丸腫痛明顯者鎮(zhèn)痛藥口服,注意休息,減少活動,同時,可應用丁字帶托起,減少牽拉。

3:腮腺腫脹明顯者局部涂抹仙人掌有明顯的止痛、消腫作用。(四):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重癥或并發(fā)腦膜炎、心肌炎患者,可應用地塞米松每日5—10mg,靜脈滴注,5—7天。

(五):預防睪丸炎男性成人患者,為預防睪丸炎的發(fā)生,早期可應用已烯雌酚1mg,每日3次口服。

十:預防

請見預防醫(yī)學有關章節(jié)。飛沫傳播腮腺炎,學齡兒童青少年,少數成人可感染,冬春流行散全年。發(fā)熱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