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 年漢文化學問競賽試題及答案一. 漢字聽寫〔惶恐〕huengkcng【解釋】慌張可怕3.3.〔污穢〕w口hu1【解釋】不干凈的東西4.〔拾掇〕sh1duo【解釋】整理,歸攏;修理5.〔哽咽〕gya【解釋】哭時不能痛快的出聲6.〔灼熱〕zhuora 【解釋】狀態(tài)詞。像被火燒、燙著〔束手就擒〕shushejiuqin 【解釋】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因無法脫逃或無力抵抗而甘愿被捉〔妄下雌黃〕wmgxiacihudng 【解釋】指亂改文字或亂發(fā)談論〕wx〔n(嫵媚)wumai二. 漢文化學問選擇題[A] “ ”指的是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等優(yōu)秀品質(zhì)。(A)操守(B禮讓[B] 珠算已經(jīng)在全國普遍使用。(A)唐末(B)明代中葉3.[A] “

”字常在辦喜事時使用。(A)雙喜(B)壽[B] “百鳥朝鳳”(A)湘繡(B)粵繡[A] “車技”是 節(jié)目。(A)雜技(B)曲藝[A] “楚辭”的代表作家是 。(A)屈原(B)宋玉[B] 《齊民要術》是古代

著作的代表作。(A)政治學(B)農(nóng)學8.[A] “蹬技”是

節(jié)目。(A)雜技(B)曲藝[B] 《天工開物》是

圖書。(A)天文類(B)百科學[A] “斗酒詩百篇”說的是唐代大詩人 (A)李白(B)杜甫三. 詩詞填空〔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4.〔〕,渺滄海之一粟。5.〔〕,可以橫絕峨眉巔。國畫漢族傳統(tǒng)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很多少數(shù)民族也擅長國畫,而且不乏名家。戲劇元、明、清三朝,漢族音樂以戲曲音樂為主。元代戲曲稱為“元曲”,有雜劇與散曲之分。元曲音樂,來源于唐宋詞曲、大曲、諸宮調(diào)中名曲及北方民間流行樂曲。其中,單個樂曲稱小令,假設干同一宮調(diào)七聲音階北曲的單體樂曲依肯定的規(guī)律連成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聲,稱為套數(shù)。南方戲曲獨稱為“南戲,戲曲由五聲音階的南曲構成。元代中期以后,雜劇戲曲南移,南北戲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戲曲套數(shù)。音樂漢族是有音樂傳統(tǒng)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制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制造了樂器和樂曲,制造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后,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制造,其成果舞蹈漢族舞蹈通常與唱歌或器樂結合,稱為歌舞、樂舞。先秦舞蹈可分為四類:〔一〕尾踏舞步而歌,歌舞共八段:第一段歌民之初始,其次段歌燕子,第三段歌草木萌生,第四段歌五谷強健,第五段敬天行有常,第六段祈祖先佑福,第七段依靠大地賜予,第八段期望得到最多的禽獸?!捕掣鲿r代頌揚祖先業(yè)績的大型樂舞,如黃帝《云門大卷》、堯《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周《大武》等?!踩场度宋琛返取!菜摹硦噬竦奈孜瑁纭洞琛泛痛髅婢唑?qū)鬼除疫的《儺》舞。漢代著名的舞蹈:《七盤舞》,以七盤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戲》之中演出;《鐸舞》,手執(zhí)鐸鈴而舞;《公莫舞》,舞者執(zhí)巾或舞長袖;《髀舞》,用有柄單面鼓作道具的集體舞。還有從巴蜀引進的《巴渝舞》等。魏晉以后,北方《相和大曲》的樂舞有《羅敷》、《何嘗》、《夏門》、《碣石》、《白鵠》、《為樂》、《王者布大化》、《白頭吟》、《東門》、《西山》、《悄悄》、《園桃》、《置酒》、《洛陽行》等。南方則有《拂舞》、《前溪舞》、《明君舞》等。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都是大型宮廷樂舞,其中最著名的是歌頌唐太宗業(yè)績的《破陣樂》。唐代多段的大型歌舞曲稱為《大曲》,如《霓裳羽衣舞》。動作剛健的舞蹈稱《健舞》,如《劍器舞》、《柘枝》、《楊柳枝》等;動作柔宛者稱《軟舞》,如《綠腰》、《團亂旋》、《蘭陵王》、《春鶯囀》等。宋元以后,舞蹈多被吸取到戲曲中,或邊唱邊舞,或于戲劇中插一段與情節(jié)有聯(lián)系的舞蹈。此外,也還有特地的民間歌舞表演,如《舞旋》、《舞劍》、《舞判》〔《跳鐘馗》〕、《舞蠻牌》、《撲旗子》、《撲蝴蝶》、《旱龍船》〔北方稱《水船》,南方稱《采蓮船》〕、《竹馬》、〔《跑驢》〕、《村田樂》〔《秧歌》〕、《耍大頭》、《花鼓》、《腰鼓》、《太平鼓》、《小車》、《涼傘舞》、《藤牌舞》等。這些民間舞蹈始終流傳。逢年過節(jié),南北各地漢族仍舊按自己不同的音樂和鑼鼓協(xié)作,表演這些節(jié)目。除了上列舞蹈外,現(xiàn)代還流行《龍舞》、《獅舞》、《高蹺》、《花燈》、《金錢棒》、《采茶舞》、《春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