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江蘇省震澤高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0/01/wKhkGWVtIpCAJBZ8AAJqP7ceZl8600.jpg)
![2023屆江蘇省震澤高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0/01/wKhkGWVtIpCAJBZ8AAJqP7ceZl86002.jpg)
![2023屆江蘇省震澤高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0/01/wKhkGWVtIpCAJBZ8AAJqP7ceZl86003.jpg)
![2023屆江蘇省震澤高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0/01/wKhkGWVtIpCAJBZ8AAJqP7ceZl86004.jpg)
![2023屆江蘇省震澤高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0/01/wKhkGWVtIpCAJBZ8AAJqP7ceZl860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
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研究人員在相同且適宜溫度條件下分別測定了兩個作物品種Si、S2的光飽和點(光飽和點是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所
需的最小光照強度)。當增加環(huán)境中C02濃度后,測得S1的光飽和點沒有顯著改變,S2的光飽和點顯著提高。下列敘
述不正確的是
A.Si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
B.Si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C02濃度未達到飽和
C.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未達到飽和
D.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C02濃度不足
2.如圖顯示小鼠恐懼反射的建立過程。小鼠剛建立該反射后,此時僅給燈光刺激測得小鼠心率為P,若反復給小鼠燈
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以后再給燈光刺激測得的小鼠心率為Q,則錯誤的是()
A.燈光刺激為條件刺激,電刺激為非條件刺激
B.小鼠表現恐懼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現出警覺性提高
C.P<Q
D.圖示小鼠恐懼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
3.下列有關實驗材料的選擇或處理的敘述,錯誤的是()
A.觀察花生種子切片中的脂肪顆粒要借助顯微鏡
B.探究葉綠體所含色素的種類不需要借助顯微鏡
C.觀察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可選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D.觀察質壁分離必須選用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細胞
4.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突變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
B.無論是自交還是隨機交配對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響
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但不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種群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
5.有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實現了“將人體的卵細胞培育成囊胚”的實驗,則在以下推測中,有可能正確的是
①如果該囊胚真能發(fā)育成成體,則其遺傳特性和母本完全相同
②如果該囊胚真能發(fā)育成成體,其性別是男性的概率為1/2
③如果使囊胚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得到的將是一個純合的二倍體
④如果該囊胚真能發(fā)育成成體,該個體患遺傳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6.從蛙體內分離出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較遠的a、b兩點膜外連接一個靈敏電流計,然后在圖中
①位置給予一適宜強度的刺激,在某一時刻觀察到電流計指針呈現如圖所示的偏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琲腸肌坐骨神經①
A.若指針偏轉角度為最大值,則b點膜處于極化狀態(tài)
B.a點鈉離子通道一定為關閉狀態(tài),鉀離子通道開放
C.①位點收到適宜刺激,腓腸肌一定能發(fā)生收縮反射
D.興奮傳至腓腸肌需要借助化學信號-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換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
7.(9分)鶴鶉(ZW型性別決定)的羽色與基因B/b和基因Y/y有關,其中B為有色基因,b為白化基因,Y決定栗
羽,y決定黃羽。研究表明基因Y/y位于Z染色體非同源區(qū)段,為探究基因B/b所在染色體的類型(不考慮基因B/b
位于Z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以進一步確定基因B/b與基因Y/y的位置關系,某研究小組選擇20只黃羽公鶉與60只白
羽母鶉雜交混群飼養(yǎng),1周后連續(xù)收集3批種蛋進行孵化,得到用并記錄羽色及性別分離情況,結果如下表:
入孵批入孵蛋栗羽栗羽黃羽黃羽白羽白羽
出雛數
次數(公)(母)(公)(母)(公)(母)
12762041030010100
22822091050010400
32782131070010600
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結果6中白羽性狀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2)基因B/b與基因Y/y的位置關系有、兩種可能。
(3)結果表明,僅從的的羽色及性別分離情況還不足以達到實驗目的,請以Fi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對兩對基因的位
置關系進行進一步探究。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
8.(10分)鏡面掌是常見的室內觀葉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組探究其在不同梯度干旱脅迫及復水后的光合生理變化,結
果如下表所示,從而為鏡面掌抗旱生理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
組別天數
pmolCOi^m_2^-1)molHzPm^s1)pmolCOz^m'2)
4d1.361111.H6
8d1.361111.116
對照
12d1.361111.116
16d1.361111.116
4d1.3951.114
8d1.24571.113
干旱脅迫
12d1.12621.112
16d1.14781.1115
4d1.34981.115
8d1.32961.1148
干旱脅迫后復水
12d1.31851.1145
16d1.28821.1142
(氣孔導度表示氣孔張開的程度)
(1)胞間CO2進入葉綠體的方式是。
(2)分析表格數據,干旱脅迫12d和16d,導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是(填“氣孔因素”或“非氣孔因素”),
原因是o
(3)從各組選取等量葉片,用(試劑)提取其中色素,并以法加以分離,可一定程度
上了解干旱脅迫對葉片中色素所造成的影響。
9.(10分)圖一為胰島素作用機理,包括①②③三步。若甲、乙兩人分別在該機制的某一步有缺陷,現對兩人進行測
試:從指甲倒刺中分離得到二人的肌肉細胞,加入不同濃度的胰島素后,肌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的比例見圖二。再給兩
位病人注射相同體重比例的胰島素,然后測得的血糖濃度如圖三。請分析回答:
細
胞
。
胰
島
素
結
介
率
胰島素濃度胰島索注射后的時間
圖二圖三
(1)胰島素由__________細胞分泌,功能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與腎上腺
素屬于相互___________(填“協(xié)同”或“拮抗”)的激素。
(2)根據圖中所給信息,推斷甲應該是步驟________出了問題,理由是根據圖二甲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率高,說明步
驟__________正常;再根據圖三血液中血糖濃度高,說明?
(3)假設乙患者的病因是靶細胞上胰島素受體被相應的抗體攻擊,此病被稱為,該患者體內胰高血糖素的
含量往往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其尿液與斐林試劑共熱后(填“是”或“否”)出
現磚紅色沉淀。
10.(10分)斑馬魚的HuC基因在早期胚胎神經細胞中選擇性表達,研究人員構建了HuC基因的表達載體,并導入
到斑馬魚細胞中研究其作用,請回答:
(1)為獲取HuC基因,研究人員從早期胚胎神經細胞中提取HuC基因的mRNA,通過獲得大量的DNA,
進而構建出HuC基因的?
(2)Drain,SnaBI等是質粒上不同限制酶的切割位點。為獲得HuC基因——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表達載體,需要
對HuC基因和質粒選用圖中的酶進行切割,這樣做的原因是o不選擇NotI酶切割的原因是
(3)用Ca2+處理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細胞即能夠o實驗過程中可以采用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或者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篩選出導入表達載體的大腸桿菌。
11.(15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隨人類對微生物認識的加深,對其利用越來越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中人們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別釀制果酒、果醋,與酵母菌相比,醋酸菌在結構上最明顯的特點是
o給予適宜的條件,即使沒有經過產格的滅菌過程,也能夠獲得果酒、果醋,這是因為
(2)在制作腐乳時,需將長滿毛霉的豆腐用鹽腌制,其作用是和o
(3)在工業(yè)生產中,可從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出能分解石油的細菌。在分離時需用做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
培養(yǎng)土壤中提取的細菌,可采用的接種方法是o
(4)經分離得到的菌種,通常再進行處理才可能得到更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為了篩選出高效菌株,可比
較單菌落周圍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說明該菌株的降解能力o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B
【解析】
增大二氧化碳濃度后,暗反應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應剩余的還原氫和ATP,因此光的飽和點升高。當增加環(huán)境中
C02濃度后,Si的光飽和點沒有顯著改變,說明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而S2的光飽和點顯著提高,
說明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未達到飽和。
【詳解】
A、光飽和點時,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濃度后,測得Si的光飽
和點沒有顯著改變,可能原因是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A正確;
B、Si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飽和,B錯誤;
C、增大二氧化碳濃度后,暗反應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應剩余的[H]和ATP,因此,S2的光飽和點升高,C正確;
D、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二氧化碳濃度不足,還沒有達到二氧化碳飽和點,D正確。
故選B。
【定位】
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
2、C
【解析】
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人或動物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可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2、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構成。
3、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詳解】
A、給小鼠給予燈光刺激再給予電刺激,小鼠會產生恐懼,此時燈光刺激為條件刺激,電刺激為非條件刺激,A正確;
B、小鼠恐懼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現出警覺性提高,呼吸、心率加快等,B正確;
C、分析題干可知,P是僅給燈光刺激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復給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無法讓小鼠建立恐
懼反射,故心率P>Q,C錯誤;
D、小鼠產生恐懼感覺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D正確。
故選C。
3、D
【解析】
成熟的植物細胞含有大液泡和細胞壁,在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發(fā)生質壁分離,若液泡內含有
色素或細胞含有葉綠體,細胞膜以內的部分因含有色素,實驗現象更明顯,若細胞不含色素,也可將視野調暗一些,
也能在顯微鏡下看到成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詳解】
A、脂肪的鑒定需要用到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或紅色)的脂肪滴,A正確;
B、探究葉綠體所含色素的種類需要將葉綠體色素進行提取和分離,濾紙條上出現的色素帶的條數可說明所含色素的
種類,不需要用顯微鏡觀察,B正確;
C、觀察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可選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使用健那綠染色線粒體,線粒體染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
色,C正確;
D、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細胞易于觀察質壁分離實驗現象,不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細胞也可以觀察到質壁分離,D錯誤。
故選D。
4、D
【解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
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
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
A、突變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自然選擇,適應環(huán)境的突變是有利的,A正確;
B、影響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有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遷入遷出、隔離以及遺傳漂變等,隨機交配和自交后,種群
的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B正確;
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是種群
基因頻率的改變,C正確;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D錯誤。
故選D。
【點睛】
解答本題要注意辨析:新物種的產生必須要經過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產生不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
的形成。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5、D
【解析】
人體的卵細胞培育成的囊胚,其體內的染色體條數為正常體細胞的一半,所以其遺傳特性不可能和母本完全相同;由
于卵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X,不可能為男性;如果使囊胚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得到的將是一個純合的二倍體,且該個
體患遺傳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詳解】
人體的卵細胞培育成的囊胚,其體內的染色體條數為正常體細胞的一半,所以其遺傳特性不可能和母本完全相同;由
于卵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X,不可能為男性;如果使囊胚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得到的將是一個純合的二倍體,且該個
體患遺傳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故選D。
6、A
【解析】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①處給予適宜強度的電刺激,興奮先后傳導到b、a所在部位,電流表先后觀察到兩次
方向相反的偏轉。
【詳解】
A、圖示中指針向左偏轉,說明b處膜外為正電荷,a處膜外為負電荷,即當指針偏轉角度為最大值時,b點膜處于外
正內負的極化狀態(tài),A正確;
B、a點為外負內正的動作電位,鈉離子通道開放,鉀離子通道關閉,B錯誤;
C、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圖示從①點到腓腸肌不能構成完整反射弧,且①位點受到適宜刺激產生興奮,若該
神經細胞釋放的是抑制性遞質,則腓腸肌也不發(fā)生收縮反應,C錯誤;
D、興奮傳至腓腸肌需要借助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D錯誤。
故選Ao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
7、親本黃羽公鶉為純合子(或白化基因對栗色和黃色上位抑制作用所致)都存在于Z染色體上(或同源染色體
上的非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基因Y/y位于Z染色體(或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Fi栗羽公
鶉與黃羽母鶉進行自由交配,觀察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如果子代表現型及其比例為黃羽公鶉:黃羽母鶉:
栗羽公鶉:白羽母鶉=1:1:1:1,則說明基因B/b與基因Y/y都存在于Z染色體上。如果子代表現型及其比例為栗
羽母鶉:黃羽母鶉:白羽母鶉:栗羽公鶉:黃羽公鶉:白羽公鶉=3:3:2:3:3:2,則說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
基因Y/y位于Z染色體
【解析】
由題可知B對b為顯性,Y對y為顯性,在用中白羽性狀消失,出現第3種羽毛顏色——栗色。3批總計栗羽:黃羽
=1:b且黃羽全為母,栗羽全為公。如果B和b與基因Y和y是一個復等位基因系列,雜交后代的公鶉不應出現栗
色,因此根據雜交結果可初步判斷,B和b與基因Y和y不是一個復等位基因系列,而是都位于Z染色體上兩個不同
的基因座或B和b位于常染色體。
【詳解】
(D根據雜交結果和上述遺傳圖示,親本白羽母鶉在B/b與基因Y/y兩基因座的基因型只表現出一種白羽性狀,而不
能表現出栗羽或黃羽,而雜交后代母鶉則表現黃羽。說明在Z染色體上無論Y或y與b在一起均不表現其作用,由此
可推斷白化基因b對Y和y上位作用。因此Fi中白羽性狀消失是因為白化基因對栗色和黃色上位抑制作用所致。栗
羽和黃羽的表現取決于有色基因B的存在,B與Y相互作用產生栗羽,B與y相互作用產生黃羽。
(2)由分析知,基因B/b與基因Y/y都存在于Z染色體上或者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假設基因B/b與基因Y/y可
能都存在于Z染色體,則Z,BZ、B(黃羽公鶉)xZYbW(白羽母鶉)-Fi:Z>BZYb(栗羽公鶉)、Z>BW(黃羽母鶉)。
假設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基因Y/y位于Z染色體,則BBlZy(黃羽公鶉)xbbZ'W(白羽母鶉)-FrBbZ^ZY
(栗羽公鶉)、BbZ>W(黃羽母鶉),兩種情況均符合雜交實驗結果。
(3)F1栗羽公鶉與黃羽母鶉進行雜交,如果理論上表現型及其比例為栗羽公鶉(zyBz、'b)X黃羽母鶉(z,Bw)->黃羽
公鶉(ZyBZ'B):黃羽母鶉(Z'BW):栗羽公鶉(ZYbZ'B):白羽母鶉(ZYbw)=l:1:1:1,則說明基因B/b與基因Y/y
都存在于Z染色體上。Fl栗羽公鶉與黃羽母鶉進行雜交,如果理論上表現型及其比例為栗羽公鶉(BbZ>ZY)X黃羽母
鶉(BbZyW)一栗羽母鶉:黃羽母鶉:白羽母鶉:栗羽公鶉:黃羽公鶉:白羽公鶉=3:3:2:3:3:2,則說明基因
B/b位于常染色體,基因Y/y位于Z染色體。
【點睛】
答題難點在于判斷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分析雜交實驗結果、設計實驗、得出結論。
8、自由擴散非氣孔因素干旱脅迫22d和26d,氣孔導度上升,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卻下降無水乙醇紙
層析
【解析】
2.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提取色素時需要加入無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鈣(防
止色素被破壞);分離色素時采用紙層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著層析液擴散的速度不同,最后
的結果是觀察到四條色素帶,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
綠色)。
【詳解】
(2)氣體分子進出二氧化碳的方式為自由擴散,故胞間CO2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入葉綠體參與光合作用。
(2)分析表格數據,干旱脅迫22d和26d,氣孔導度上升,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卻下降,據此可知,干旱脅迫22d和
2M,導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是非氣孔因素。
(3)從各組選取等量葉片,根據葉綠體色素能夠溶解到有機溶劑中的特性,可用無水乙醇提取其中色素,根據不同色
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進而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實現對葉綠體色素的分離,該分離色素的方法為紙層析法,
根據實驗結果可一定程度上了解干旱脅迫對葉片中色素所造成的影響。
【點睛】
分析表中數據能力是解答本題的必備能力,注意根據單一變量原則加以分析,熟知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的原理是解答
本題的另一關鍵!
9、胰島B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拮抗③①②葡萄糖不能運輸到細胞內自身免疫病偏
低是
【解析】
據圖一分析,胰島素的作用機理第一步是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第二步是胰島素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第三步
是靶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將細胞外液中的葡萄糖運進細胞。分析圖二,甲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率高,說明胰島素
的作用機理前兩步沒有問題。分析圖三,注射胰島素后,甲患者中的血糖濃度高于乙患者。
【詳解】
(D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是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腎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胰島素與腎上腺素相互拮抗。
(2)根據圖中所給信息,推斷甲應該是步驟③出了問題,理由是根據圖二甲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率高,另結合題干信息,
說明步驟①②正常;再根據圖三血液中血糖濃度高,說明葡萄糖不能運輸到細胞內。
(3)假設乙患者的病因是靶細胞上胰島素受體被相應的抗體攻擊,此病被稱為自身免疫病。此時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
不起作用,血糖含量偏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則偏低,其尿液含有葡萄糖,與斐林試劑共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
【點睛】
本題考查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血糖調節(jié)、免疫調節(jié),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10、逆轉錄和PCR技術擴增cDNA文庫EcoRi酶和BamHl可以防止目的基因和質粒自身環(huán)化以及目
的基因與質粒反向連接破壞標記基因無法篩選(且沒有啟動子)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的DNA分子表達的綠
色熒光蛋白菌落卡那霉素
【解析】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悍椒ㄓ袕幕蛭膸熘蝎@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
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
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一DNA分子雜
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一抗原-抗體雜交技
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詳解】
(1)從早期胚胎神經細胞中提取HuC基因的mRNA,通過逆轉錄過程合成目的基因,并通過PCR技術在體外擴增
可獲得大量的目的基因,進而構建出HuC基因的cDNA文庫。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2.2《氣候》聽課評課記錄2
- 人教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聽課評課記錄2
- 2022版新課標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七課親情之愛3課時聽課評課記錄
- 聽評課記錄表1年級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7課《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1.2《圖形的全等》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2.2 命題與證明》聽評課記錄
- 小學二年級乘法口算練習題
- 五年級分數乘法口算題卡
- 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聽課評課記錄: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第二課時活出生命的精彩
- 危險化學品目錄2023
- TSXDZ 052-2020 煤礦礦圖管理辦法
- GB/T 7631.18-2017潤滑劑、工業(yè)用油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18部分:Y組(其他應用)
- 2022年第六屆【普譯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翻譯大賽
- GB/T 14258-2003信息技術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
- 政府資金項目(榮譽)申報獎勵辦法
- 最新如何進行隔代教育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
- 當前警察職務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論文
- 奧特萊斯專題報告(經典)-課件
- 《新制度經濟學》配套教學課件
- 計算機文化基礎單元設計-windows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