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歷年真題及答案_第1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歷年真題及答案_第2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歷年真題及答案_第3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歷年真題及答案_第4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歷年真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1.生理(20)1.離子被動跨膜轉運的動力是EA、電位梯度B、濃度梯度C、鈉泵供能D、自由運動E、電-化學梯度2.形成Na+、K+在細胞內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AA.安靜時K+比Na+更易透過細胞膜B.興奮時Na+比K+更易透過細胞膜C.K+的不斷外流和N/的不斷內流D.膜上載體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E.膜上Na+-K+依賴式ATP酶的活動3.當?shù)蜏?、缺氧或代謝障礙等因素影Na+-K+泵活動時,可使細胞的EA.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幅度減小B.靜息電位減小,動作電位幅度增大C.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幅度增大D.靜息電位減小,動作電位幅度減小E.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幅度均不變4.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幅度接近于DA.Na+平衡電位B.K+平衡電位C.Na+平衡電位與K+平衡電位之和D.Na+平衡電位與K+平衡電位之差E.超射值5.在神經—骨骼肌接頭處,消除乙酰膽堿的酶是CA.腺苷酸環(huán)化酶B.ATP酶C.膽堿酯酶D.單胺氧化酶E.Na+-K+依賴式ATP酶6.能增強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是AA.肝素B.蛋白質CC.凝血酶調制素D.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E.α2-巨球蛋白7.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EA、激活因子XB、激活因子XⅢC、水解纖維蛋白原D、使因子Ⅷ的作用加強E、加速凝血酶原復合物的形成8.獻血者為A型血,經交叉配血試驗,主側不凝集而次側凝集,受血者的血型應為BA.B型B.AB型C.A型D.O型E.A型或B型9.主動脈瓣關閉發(fā)生于CA.快速射血期開始時B.快速充盈期開始時C.等容舒張期開始時D.等容收縮期開始時E.減慢充盈期開始時10.心源性水腫患者用地高辛和氫氯噻嗪療,2周后出現(xiàn)多源性室性早搏,其主要原因是AA、低血鉀B、低血鈣C、低血鈉D、高血鎂E、高血糖癥11.心動周期中,室內壓升高速率最快的時是BA.心房收縮期B.等容收縮期C.快速射血期D.減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12.心指數(shù)等于AA.心率×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B.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C.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D.心輸出量×體表面積E.心率×每搏心輸出量X體表面積13.心臟內傳導速度最快的部位是E14.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13~14題共用備選答案)A.竇房結B.心房肌C.心室肌D.房室交界E.浦肯野纖維15.興奮在心臟內傳導速度最慢的部位是DA.心室B.房室束C.心房D.房室交界E.浦肯野纖維網16.在心肌細胞興奮的超常期,再次興奮所需的刺激強度應為BA、無限大B、略低于正常閾值C、等于正常閾值D、正常閾值的兩倍E、正常閾值的四倍17.正常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時B18.腎上腺髓質激素大量釋放時AA.血壓升高,心率加快B.血壓降低,心率加快C.血壓升高,心率減慢D.血壓降低,心率減慢E.心率和血壓均不變19.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組織液生成過多而致下肢浮腫,其主要原因是BA.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B.毛細血管血壓增高C.組織液靜水壓降低D.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E.淋巴回流受阻20.下列能使心排出量(心輸出量)增加的因素是BA.心迷走中樞緊張性增高B.心交感中樞緊張性增高C.靜脈回心血量減少D.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減小E.頸動脈竇內壓力增高21.心肌的異長調節(jié)主要是精細調節(jié)EA、靜脈回心血量B、心室舒張末期容量C、心室收縮末期容量D、心房容積E、每搏輸出量22.某人冬天進入較熱的浴室后不久便暈倒,其原因是AA、血管容量增加B、心輸出量減少C、靜脈回心血量增加D、血流速度加快E、淋巴回流增加23.肺通氣的原動力來自DA.肺內壓與胸膜腔內壓之差B.肺內壓與大氣壓之差C.肺的彈性回縮D.呼吸肌的舒縮運動E.肺內壓的周期性變化24.維持胸內負壓的必要條件是AA、胸膜腔密閉B、呼氣肌收縮C、吸氣肌收縮D、肺通氣的阻力E、肺內壓低于大氣壓25.肺通氣的原動力是CA、肺的彈性回縮力B、肺泡的表面張力C、呼吸肌的舒縮活動D、胸膜腔內壓保持負壓E、肺內壓與大氣壓之差26.肺總量等于DA、補吸氣量+肺活量B、功能余氣量+肺活量C、補吸氣量+余氣量D、余氣量+肺活量E、余氣量+潮氣量27.呼吸頻率加倍,潮氣量減半時,將使DA.每分通氣量增加B.每分通氣量減少C.肺泡通氣量增加D.肺泡通氣量減少E.肺泡通氣量不變28.衡量最大通氣潛力的指標是A29.評價肺通氣功能較好的指標是EA、肺活量B、時間肺活量C、潮氣量D、深吸氣量E、肺泡通氣量30.體內CO2分壓最高的部位是AA.靜脈血液B.毛細血管血液C.動脈血液D.組織液E.細胞內液31.CO:在血中運輸?shù)淖钪饕绞绞茿A、形成碳酸氫鹽B、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C、形成去氧血紅蛋白D、形成碳酸血紅蛋白E、物理溶解32.腦脊液中對中樞化學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因素是CA、02分壓B、COz分壓C、H+濃度D、腺苷水平E、K+濃度33.關于胃腸內在神經叢的敘述,正確的是AA.包括粘膜下神經叢和肌間神經叢B.含大量神經纖維,但神經元不多C.遞質僅是乙酰膽堿或去甲腎上腺素D.僅有運動功能,而無感覺功能E.不受外來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34.關于胃排空的敘述,正確的是EA.食物入胃后30分鐘開始B.大塊食物排空快于小顆粒C.糖類最快,蛋白質最慢D.高滲溶液快于等滲液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時35.下列關于膽汁的描述,正確的是DA.非消化期無膽汁分泌B.消化期只有膽囊膽汁排入小腸C.膽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D.膽汁中與消化有關的成分是膽鹽E.膽鹽可促進蛋白的消化和吸收36.膽汁中促進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EA、磷脂B、膽固醇C、膽色素D、消化酶E、膽鹽37.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DA.糖皮質激素B.腎上腺素C.雌激素D.甲狀腺激素E.甲狀旁腺激素38.細菌感染引起人體發(fā)熱是由于BA、皮膚血管收縮B、體溫調定點上移C、皮膚血流量下降D、汗腺功能障礙E、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39.下述情況能導致腎小球濾過率減少的是BA.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B.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C.血漿晶體滲透壓下降D.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E.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40.當平均動脈血壓下降到80mmHg以下時將導致DA.蛋白尿B.血尿C.尿糖D.少尿E.尿量不變41.關于腎小管HCO3-重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E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B.與H+的分泌有關C.HCO3-是以CO2擴散的形式重吸收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幫助E.Cl-的重吸收優(yōu)先于HCO3-的重吸收42.糖尿出現(xiàn)時血糖濃度至少應高于EA.83.33mmol/L(1500mg/d1)B.66.67mmol/L(1200mg/d1)C.27.78mmol/L(500mg/d1)D.11.1lmmol/L(200mg/d1)E.8.89mmol/L(160mg/d1)43.劇烈運動時,少尿的主要原因是B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增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腎小動脈收縮,腎血流量減少D.醛固酮分泌增多E.腎小球濾過膜面積減少44.給家兔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使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AA、腎血流量減少B、腎小囊內壓升高C、腎小管溶質濃度降低D、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E、腎小管對水重吸收增加45.肌酐腎清除率的概念可定義為腎臟在單位時間內AA、完全清除掉相當于若干毫升血漿中肌酐的能力B、清除一定體液中肌酐的能力C、清除血漿中一定量肌酐的能力D、清除血漿中肌酐到終尿中的能力E、完全清除掉一定容積血液中肌酐的能力46.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產生的離子機制是DA.Na+內流B.K+內流C.Ca2+內流D.Cl-內流E.K+外流47.在突觸傳遞過程中,引起遞質釋放的關鍵因素是AA、Ca2+進入突觸前末梢B、突觸前膜發(fā)生去極化C、突觸前膜內側負電位的大小D、突觸前末梢軸漿粘度的高低E、突觸前神經元興奮傳到神經末梢48.去甲腎上腺素激活α受體后引起舒張效應的部位是DA.冠狀血管B.皮膚粘膜血管C.腦血管D.小腸平滑肌E.豎毛肌49.肌梭屬于A50.脊髓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屬于DA.感受器B.傳入神經C.神經中樞D.傳出神經E.效應器51.下列屬于非特異感覺投射系統(tǒng)的丘腦核團是EA.后腹核B.內側膝狀體C.外側膝狀體D.丘腦前核E.髓板內核群52.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tǒng)是AA.具有上行喚醒作用的功能系統(tǒng)B.通過丘腦特異投射而發(fā)揮作用的系統(tǒng)C.單突觸接替的系統(tǒng)D.阻止巴比妥類藥物發(fā)揮作用的系統(tǒng)E.與感覺無關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53.快速牽拉肌肉時發(fā)生的牽張反射是使AA.受牽拉的肌肉發(fā)生收縮B.同一關節(jié)的協(xié)同肌抑制C.同一關節(jié)的拮抗肌興奮D.其他關節(jié)的肌肉也收縮E.伸肌和屈肌同時收縮54.交感縮血管纖維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BA、腦血管B、冠狀血管C、皮膚血管D、肺血管E、骨骼肌血管55.在上運動神經元和感覺完好情況下,右上腹壁反射消失提示BA.右側胸髓3-4節(jié)段病損B.右側胸髓5-6節(jié)段病損C.右側胸髓7—8節(jié)段病損D.右側胸髓9—10節(jié)段病損E.右側胸髓11-12節(jié)段病損56.帕金森病中有遺傳的陽性家族的比例為CA、5%B、10%C、15%D、20%E、25%57.下列激素中,屬于下丘腦調節(jié)肽的是DA.促甲狀腺激素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C.促性腺激素D.生長抑素E.促黑素細胞激素58.一晝夜人體血液中生長素水平最高是在EA.覺醒時B.困倦時C.饑餓時D.寒冷時E.熟睡時59.與肢端肥大癥發(fā)病關系最密切的激素是AA、生長激素B、甲狀腺激素C、糖皮質激素D、生長抑素E、胰島素與呆小癥發(fā)病關系最密切的激素是BA、生長激素B、甲狀腺激素C、糖皮質激素D、生長抑素E、胰島素61.下列關于糖皮質激素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CA、降低血糖濃度B、抑制脂肪的分解C、降低腎臟排水能力D、促進肌肉組織蛋白質分解E、減少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數(shù)量62.下列有關睪酮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BA.促進精子生長發(fā)育B.抑制蛋白質合成C.促進骨骼生長D.促進副性征的出現(xiàn)E.維持正常性欲2.生化(20)1.關于肽鍵性質和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DA.由Ca和C-cooH組成B.由Ca和C02組成C.由C信和N組成D.肽鍵有一定程度雙鍵性質E.肽鍵可以自由旋轉2.亞基解聚時D3.蛋白酶水解時A(2—3題共用備選答案)A.一級結構破壞B.二級結構破壞C.三級結構破壞D.四級結構破壞E.空間結構破壞4.有關蛋白質二級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CA.氨基酸的排列順序B.每一氨基酸側鏈的空間構象C.局部主鏈的空間構象D.亞基間相對的空間位置E.每一原子的相對空間位置5.下列描述適合蛋白質變性的是EA.變性蛋白質的溶液粘度下降B.變性的蛋白質不易被消化C.蛋白質沉淀不一定就是變性D.蛋白質變性后容易形成結晶E.蛋白質變性不涉及二硫鍵破壞6.組成核酸分子的堿基主要有DA.2種B.3種C.4種D.5種E.6種7.自然界最常見的單核苷酸是EA.1'核苷酸B.2'核苷酸C.3'核苷酸D.4'核苷酸E.5'核苷酸8.存在于核酸分子中的堿基有DA.2種B.3種C.4種D.5種E.6種9.關于DNA堿基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EA.DNA分子中A與T的含量不同B.同一個體成年期與兒少期堿基組成不同C.同一個體在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下堿基組成不同D.同一個體不同組織堿基組成不同E.不同生物來源的DNA堿基組成不同10.核酸中含量相對恒定的元素是BA.氧B.氮C.氫D.碳E.磷11.DNA變性時其結構變化表現(xiàn)為EA.磷酸二酯鍵斷裂B.N-C糖苷鍵斷裂C.戊糖內C-C鍵斷裂D.堿基內C-C鍵斷裂E.對應堿基間氫鍵斷裂12.DNA模板鏈的堿基序列為5’CTAGCTA3’,轉錄后相對應的mRNA片段是CA、51GATCGAT31B、5,GAUGCAT3,C、5,TAGCTAG3,D、5,UAGCUAG31E、51UACGUAG3t13.酶的催化高效性是因為酶BA.啟動熱力學不能發(fā)生的反應B.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C.能升高反應的活化能D.可改變反應的平衡點E.對作用物(底物)的選擇性14.關于酶的正確敘述是DA.不能在胞外發(fā)揮作用B.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核酸C.能改變反應的平衡點D.能大大降低反應的活化能E.與底物結合都具有絕對特異性15.有關酶催化活性的正確敘述是BA、反應前后酶結構發(fā)生改變B、具有高度催化專一性C、能顯著增加反應活化能D、催化作用不受調控E、反應后酶量減少16.下列含有B族維生素的輔酶,例外的是BA.磷酸吡多醛B.輔酶AC.細胞色素bD.四氫葉酸E.硫胺素焦磷酸17.輔酶在酶促反應中的作用是AA.起運載體的作用B.維持酶的空間構象C.參加活性中心的組成D.促進中間復合物形成E.提供必需基團18.有關酶Km值的敘述,正確的是Km值DA、受競爭抑制劑影響B(tài)、與酶的結構無關C、與底物的性質無關D、與酶和底物的親和力相關E、反映酶的催化效率19.關于酶競爭性抑制劑的敘述錯誤的是AA.抑制劑與底物結構相似B.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底物結合部位C.增加底物濃度也不能達到最大反應速度D.當抑制劑存在時Km值變大E.抑制劑與酶非共價結合20.最常見的蛋白質化學修飾是EA.脂?;腿ブ;?乙?;腿ヒ阴;疌.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腺苷化和去腺苷化E.磷酸化和去磷酸化21.依賴cAMP的蛋白激酶是AA.受體型TPKB.非受體型TPKC.PKCD.PKAE.PKG22.下列關于己糖激酶敘述正確的是DA.己糖激酶又稱為葡萄糖激酶B.它催化的反應基本上是可逆的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參加反應D.催化反應生成6-磷酸果糖E.是酵解途徑的唯一的關鍵酶23.在酵解過程中催化產生NADH和消耗無機磷酸的酶是DA.乳酸脫氫酶B.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醛縮酶D.丙酮酸激酶E.烯醇化酶24.激活后能促進糖酵解代謝的主要受體是A25.激活后能促進脂肪分解代謝的受體是CA.α1受體B.α2受體C.βl受體D.β2受體E.β3受體26.進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應是D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琥珀酰CoA-琥珀酸E.丙酮酸-乙酰CoA27.關于三羧酸循環(huán)的酶,敘述正確的是DA.主要位于線粒體外膜B.Ca2+可抑制其活性C.當NADH/NAD+比值增高時活性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調節(jié)其活性E.在血糖較低時,活性較低28.在電子傳遞鏈中直接將電子傳給氧的成分是AA、Cytaa3B、CytbC、CytcD、黃素蛋白E、鐵硫蛋白29.糖、某些氨基酸相互轉變的代謝樞紐是BA、蛋氨酸循環(huán)B、三羧酸循環(huán)C、鳥氨酸循環(huán)D、丫谷氨?;h(huán)E、乳酸循環(huán)30.屬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酶是EA、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B、谷氨酰胺合成酶C、蘋果酸脫氫酶D、精氨酸酶E、葡萄糖-6-磷酸酶31.下列關于糖原合成的敘述正確的是DA.以6磷酸葡萄糖為起始物逐個延長B.以1磷酸葡萄糖為起始物逐個延長C.以InDPG為原料逐個延長D.以葡萄糖為起始物逐個延長E.反應不需要任何引物即可延長32.肝糖原合成時葡萄糖的直接供體是E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ADP-葡萄糖D、CDP-葡萄糖E、UDP-葡萄糖33.屬于糖異生的酶是EA.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B.蘋果酸脫氫酶C.丙酮酸脫氫酶D.NADH脫氫酶E.葡萄糖-6-磷酸酶34.不能異生為糖的是CA、甘油B、丙氨酸C、膽固醇D、乳酸E、丙酮酸35.乳酸循環(huán)所需的NADH主要來自CA.三羧酸循環(huán)過程中產生的NADHB.脂酸p-氧化過程中產生的NADHC.糖酵解過程中3—磷酸甘油醛脫氫產生的NADHD.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NADPH經轉氫生成的NADHE.谷氨酸脫氫產生的NADH36.屬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AA.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B.蘋果酸脫氫酶C.丙酮酸脫氫酶D.NADH脫氫酶E.葡萄糖-6-磷酸酶37.抑制胰島素分泌的激素是DA、抑胃肽B、促胃液素C、甲狀腺激素D、生長抑素E、皮質醇38.體內的直接供能物質是EA、糖原B、脂肪C、葡萄糖D、磷酸肌酸E、三磷酸腺苷39.下列有關氧化磷酸化的敘述,錯誤的是EA.物質在氧化時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B.氧化磷酸化過程存在于線粒體內C.氧化與磷酸化過程有三個偶聯(lián)部位D.氧化磷酸化過程涉及兩種呼吸鏈E.經兩種呼吸鏈均產生3分子ATP40.脂肪酸合成過程中,脂酰基的載體是CA.CoAB.肉堿C.ACPD.丙二酰CoAE.草酰乙酸41.下列關于酮體的描述中,錯誤的是BA.酮體包括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C.只能在肝的線粒體內生成D.酮體只能在肝外組織氧化E.酮體是肝輸出能量的一種形式42.膽固醇不能轉化成EA.膽汁酸B.維生素D3C.睪(丸)酮D.雌二醇E.膽紅素43.逆向轉運膽固醇的是CA.血清白蛋白B.乳糜微粒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E.極低密度脂蛋白44.I型高脂蛋白血癥是指空腹血漿AA、CM升高B、LDL升高C、VLDL升高D、CM及VLDL升高E、VLDL及LDL升高45.某蛋白質樣品溶液的含氮量為15g/L,蛋白質濃度應為EA、53.7g/LB、63.7g/LC、73.7g/LD、83.7g/LE、93.7g/L46.下述氨基酸屬于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是CA、酪氨酸B、組氨酸C、色氨酸D、精氨酸E、絲氨酸47.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BA.腸致活酶B.胰蛋白酶C.鹽酸D.組胺E.輔酯酶48.轉氨酶的輔酶是DA、泛酸B、生物素C、四氫葉酸D、磷酸吡哆醛E、NAD+49.肌肉中最主要的脫氨基方式是AA.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B.加水脫氨基作用C.氨基移換作用D.D-氨基酸氧化脫氨基作用E.L-谷氨酸氧化脫氨基作用50.肝內氨基酸最重要的脫氨基方式是CA、轉氨基B、氧化脫氨基C、聯(lián)合脫氨基D、非氧化脫氨基E、水解脫氨基51.除丙氨酸外,血氨的另一個主要運輸形式是EA、賴氨酸B、甘氨酸C、苯丙氨酸D、天冬酰胺E、谷氨酰胺52.與氨代謝有關的循環(huán)是CA、蛋氨酸循環(huán)B、三羧酸循環(huán)C、鳥氨酸循環(huán)D、丫谷氨?;h(huán)E、乳酸循環(huán)53.屬鳥氨酸循環(huán)中的酶是DA、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B、谷氨酰胺合成酶C、蘋果酸脫氫酶D、精氨酸酶E、葡萄糖-6-磷酸酶54.關于原核RNA聚合酶敘述正確的是BA.原核RNA聚合酶有3種B.由4個亞基組成的復合物C.全酶中包括一個。因子D.全酶中包括兩個p因子E.全酶中包括一個。因子55.放線菌素抗腫瘤作用機制是EA.引起DNA鏈間交聯(lián),妨礙雙鏈拆開B.插入DNA雙鏈,破壞模板作用C.抑制細胞DNA聚合酶活性D.抑制細胞RNA聚合酶活性E.抑制蛋白質生物合成56.線粒體內膜復合物V的P1A57.線粒體內膜復合物V的FoEA.含有寡霉素敏感蛋白B.具有ATP合酶活性C.結合GDP后發(fā)生構象改變D.存在單加氧酶E.存在H+通道58.不屬于重組DNA工具酶的是BA.限制性內切酶B.DNA連接酶C.反轉錄酶D.末端轉移酶E.磷酸核糖轉移酶59.合成血紅素的原料是AA、琥珀酰CoA、甘氨酸、Fe2+B、乙酰CoA、甘氨酸、Fe2+C、丙二酰CoA、組氨酸、Fe2+’D、草酰CoA、丙氨酸、Fe2+E、乙酰CoA、甘氨酸、Fe3+3.藥理(20)1.用藥的間隔時間主要取決于DA、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B、藥物的吸收速度C、藥物的排泄速度D、藥物的消除速度E、藥物的分布速度2.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特點為BA.藥物的半衰期與劑量有關B.為絕大多數(shù)藥物的消除方式C.單位時間內實際消除的藥量不變D.單位時間內實際消除的藥量遞增E.體內藥物經2-3個tl/2后,可基本清除干凈3.一級消除動力學的特點為CA.藥物的半衰期不是恒定值B.為一種少數(shù)藥物的消除方式C.單位時間內實際消除的藥量隨時間遞減D.為一種恒速消除動力學E.其消除速度與初始血藥濃度高低有關4.治療內吸磷中毒選用B5.治療筒箭毒堿過量時選用CA、去甲腎上腺素B、碘解磷定C、新斯的明D、毛果蕓香堿E、琥珀酰膽堿6.可以激活α、β腎上腺素受體,且能擴張腎血管的擬腎上腺素藥是BA、麻黃堿B、多巴胺C、腎上腺素D、去甲腎上腺素E、異丙腎上腺素B7.p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表現(xiàn)為CA、心率加快B、血壓升高C、抑制脂肪分解D、促進腎素分泌E、心排出量增加8.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藥物是DA.丁卡因B.普魯卡因C.苯妥英鈉D.利多卡因E.奎尼丁9.苯二氮鶪類藥物作用特點為EA.對快動眼睡眠時相影響大B.沒有抗驚厥作用C.沒有抗焦慮作用D.停藥后代償性反跳較重E.可縮短睡眠誘導時間10.不屬于苯二氮草類藥物作用特點的是BA.具有抗焦慮作用B.具有外周性肌松作用C.具有鎮(zhèn)靜作用D.具有催眠作用E.用于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11.對各型癲癇都有一定療效的藥物是DA.乙琥胺B.苯妥英鈉C.卡馬西平D.丙戊酸鈉E.苯巴比妥12.對各型癲癇均有一定療效的藥物是DA、苯妥英鈉B、撲米酮C、苯巴比妥D、丙戊酸鈉E、乙琥胺13.嗎啡B14.碳酸鋰CA.可引起瞳孔擴大B.可引起呼吸抑制C.可引起共濟失調D.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E.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15.嗎啡和哌替啶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基本相似,但哌替啶不會引起AA、膽絞痛B、呼吸抑制C、便秘D、鎮(zhèn)靜E、體位性低血壓16.屬于苯烷胺類選擇性鈣拮抗藥是BA.硝苯地平B.維拉帕米C.普尼拉明D.哌克昔林E.氟桂利嗪17.對腦血管具有較強擴張作用的鈣拮抗藥是BA.維拉帕米B.硝苯地平C.尼莫地平D.地爾硫草E.加洛帕米18.屬于IC類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是CA.奎尼丁B.利多卡因C.普羅帕酮D.胺碘酮E.維拉帕米下列疾病時宜選擇的治療藥物為19.前壁心肌梗死并發(fā)短陣室速D20.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發(fā)加速性室性自主律EA.地爾硫

(硫氮

酮)B.洋地黃C.阿托品D.利多卡因E.胺碘酮21.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壓及抗心絞痛作用的藥物是DA、奎尼丁B、硝酸甘油C、卡托普利D、普萘洛爾E、氫氯噻嗪22.不屬于硝酸甘油作用機制的是EA.降低室壁肌張力B.降低心肌氧耗量C.擴張心外膜血管D.降低左心室舒張末壓E.降低交感神經活性23.利尿藥初期的降壓機制為DA.降低血管壁細胞內Ca2+的含量B.降低血管壁細胞內Na+的含量C.降低血管壁對縮血管物質的反應性D.排Na+利尿、降低細胞外液和血容量E.誘導動脈壁產生擴張血管物質24.無合并癥的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降壓宜首選B25.合并糖尿病、尿蛋白陽性的高血壓患者降壓宜首選DA、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B、β受體阻滯劑C、α受體阻滯劑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E、中樞交感神經抑制劑26.以下不屬于ACEI作用機制的是DA.使血液及組織中的ATⅡ水平下降B.提高血液中的緩激肽水平C.使醛固酮的分泌減少D.拮抗ATⅡ受體E.具有抗交感神經作用27.ACEI的作用機制不包括AA.減少血液緩激肽水平B.減少血液血管緊張素Ⅱ水平C.減少血液兒茶酚胺水平D.減少血液加壓素水平E.增加細胞內cAMP水平28.下列降壓藥物中便秘發(fā)生率最高的藥物是BA.硝苯地平B.維拉帕米C.氯沙坦D.普萘洛爾E.卡托普利29.治療腦水腫的首選藥是AA.甘露醇B.螺內酯C.呋塞米D.氯噻嗪E.氫氯噻嗪30.能增強抗凝血酶Ⅲ(ATⅢ)對凝血因子滅活作用的藥物是EA.維生素B12B.香豆素類C.阿司匹林D.維生素KE.肝素31.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機制是DA、阻礙凝血因子X的活化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強抗凝血酶Ⅲ對凝血因子的滅活D、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E、促進纖維蛋白吸附凝血酶32.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藥物是A.苯海拉明B.腎上腺皮質激素C.奧美拉唑D.雷尼替?。牛惐篋33.雷尼替丁抗消化道潰瘍作用機制是由于其阻斷了A、組胺H2受體B、M膽堿受體C、組胺Hl和H:受體D、H+、K+一ATP酶E、組胺H,受體A34.主要用于預防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是DA.氨茶堿B.腎上腺素C.特布他林D.色甘酸鈉E.異丙腎上腺素35.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婦女多毛癥的藥物是DA.甘露醇B.螺內酯C.呋塞米D.糖皮質激素E.氫氯噻嗪36.皮質激素可CA.減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B.降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C.導致骨質疏松D.導致血管收縮E.抑制骨髓造血功能37.呈現(xiàn)圓臉、厚背、軀干發(fā)胖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的特殊體形,提示A.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B.生長素分泌過多C.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D.腎上腺素分泌過多E.胰島素分泌不足C38.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后,突然停藥所產生的反跳現(xiàn)象是由于病人A.對糖皮質激素產生耐藥性B.對糖皮質激素產生了依賴或病情未能完全控制C.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D.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E.ACTH分泌減少E39.磺酰脲類藥物可用于治療A.糖尿病合并高熱B.胰島功能尚存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C.糖尿病并發(fā)酮癥酸中毒D.胰島素依賴型糖尿?。?重癥糖尿病B40.β內酰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機制是其抑制了細菌的A.DNA伙螺旋酶B.細胞壁合成C.二氫葉酸合成酶D.核酸合成E.蛋白質合成B41.青霉素GA42.紅霉素C43.頭孢唑啉DA、屬P-內酰胺類抗生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發(fā)生的首選藥B、屬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對革蘭陰性菌大多無效C、屬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感染D、屬p-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感染E、屬氨基甙(苷)類抗生素、抗綠膿桿菌作用強44.能有效控制綠膿桿菌感染的藥物是C45.能抑制DNA病毒的藥物是BA.四環(huán)素B.利巴韋林C.妥布霉素D.氟康唑E.林可霉素46.下列對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作用最強的氨基苷類抗生素是A.卡那霉素B.慶大霉素C.阿米卡星D.妥布霉素E.鏈霉素D47.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灰嬰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的抗生素是A、四環(huán)素B、氯霉素C、林可霉素D、強力霉素E、慶大霉素B——藥理48.可引起血尿酸增高不良反應的藥物是C49.可引起球后視神經炎不良反應的藥物DA、INH(異煙肼)B、RFP(利福平)C、PZA(吡嗪酰胺)D、EMB(乙胺丁醇)E、SM(鏈霉素)50.用于防止瘧疾復發(fā)及傳播的藥物是A、氯喹B、奎寧C、青蒿素D、伯氨喹E、乙胺嘧啶D——藥理4.微生物(15)35.關于高壓蒸汽滅菌法,不正確的描述是A.滅菌效果最可靠B.適用于對耐高溫和耐濕物品的滅菌C.可殺滅包括細菌芽胞在內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滅菌壓力為2.05kg/cm2E.通常滅菌溫度為121.3°CD38.關于細菌質粒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可在細菌間互相轉移B、可作為遺傳物質傳給子代細菌C、為細菌生命活動必需的遺傳物質D、為細菌染色體外的環(huán)狀雙股DNAE、攜帶有某些決定細菌生物學性狀的基因C——微生物111.細菌內毒素的特征是A.只有革蘭陰性細菌產生B.少數(shù)革蘭陽性細菌產生C.細菌在生活狀態(tài)下釋放D.抗原性強E.不耐熱A34.內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B.蛋白質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E113.對于菌血癥的正確敘述是A.細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繁殖B.細菌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繁殖C.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D.細菌在局部繁殖,釋放毒素進入血流E.只有細菌的外毒素進入血流D133.病原菌在機體局部繁殖,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癥狀,稱為B134.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性物質,引起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稱為C135.化膿性球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擴散到其他臟器引起化膿性病灶,稱為DA.菌血癥B.毒血癥C.敗血癥D.膿毒血癥E.病毒血癥30.肺炎鏈球菌可引起CA.支氣管肺炎B.肺膿腫C.大葉性肺炎(即典型肺炎)D.支氣管哮喘E.胸膜炎34.肺炎鏈球菌最主要的致病物質是DA、菌毛B、芽胞C、鞭毛D、莢膜E、異染顆粒37.對腦膜炎奈瑟菌的敘述,錯誤的是EA、革蘭陰性雙球菌B、抵抗力弱,對干燥、過冷、過熱極敏感C、營養(yǎng)要求高,培養(yǎng)需巧克力培養(yǎng)基D、培養(yǎng)時需5%-10%二氧化碳E、有芽胞66.腦膜炎雙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我國流行的菌群以下列哪群為主A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94.總大腸菌群是指BA.1ml水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經37℃24h培養(yǎng)后所生長的細菌數(shù)B.在37℃生長時能使乳糖發(fā)酵,在24h內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C.在37℃生長時能使乳糖發(fā)酵,在24h內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陽性無芽孢桿菌D.在44.5℃的溫水浴內能生長繁殖發(fā)酵乳糖而產酸、產氣的大腸菌E.在44.5℃培養(yǎng)條件下不能生長而能存活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大腸菌36.關于霍亂弧菌的生物學性狀,錯誤的描述是DA.增菌培養(yǎng)基通常為堿性蛋白胨水B.有菌毛和單鞭毛C.懸滴觀察呈“穿梭”樣運動D.El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E.革蘭染色為陰性35.食入海產品引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菌是DA、變形桿菌B、空腸彎曲菌C、鼠傷寒沙門菌D.副溶血性弧菌E、金黃色葡萄球菌110.引起牙周膿腫最常見的病原菌是CA.甲型溶血性鏈球菌B.類白喉桿菌C.無芽胞厭氧菌D.綠膿桿菌E.白念珠菌(白假絲酵母菌)153.可引起鵝口瘡的病原體是D154.需用耐酸染色,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形態(tài)的病原體是AA.結核分枝桿菌B.大腸埃希菌C.甲型溶血性鏈球菌D.白念珠菌(白假絲酵母菌)E.變異鏈球菌33.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是DA、I型(速發(fā)型)超敏反應B、Ⅱ型(溶細胞型)超敏反應C、Ⅲ型(免疫復合物型)超敏反應D、Ⅳ型(遲發(fā)型)超敏反應E、毒素與抗毒素中和反應37.卡介苗(BCG)適宜的接種對象主要是DA.結核性腦膜炎患者B.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C.嚴重的結核病患者D.新生兒以及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E.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93.肺結核的主要傳染源是EA、原發(fā)感染者B、繼發(fā)感染者C、兒童肺結核患者D、老年肺結核患者E、痰涂片結核菌陽性患者94.結核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EA、經血液傳播B、經食物傳播C、經飲用水傳播D、直接接觸傳播E、經飛沫傳播112.腸結核A113.克羅恩病CA、病變主要位于回盲部B、病變主要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C、病變多位于回腸遠段D、病變以全結腸彌漫性改變?yōu)橹鱁、病變不可能位于空腸36.關于支原體生物學性狀,描述錯誤的是AA、有細胞壁B、細胞膜中含有膽固醇C、能在無生命培養(yǎng)基中生長D、可通過除菌濾器E、屬原核細胞型微生物58.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傳播媒介是E59.地方性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是B60.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是A(58-60題共用備選答案)A.人虱B.鼠蚤C.恙螨D.蜱E.蚊80.腦血栓形成的病因之一是感染了EA、肉毒桿菌B、葡萄球菌C、分枝桿菌D、淋球菌E、鉤端螺旋體109.不屬于原核細胞型的微生物是DA.螺旋體B.放線菌C.衣原體D.真菌E.立克次體25.對病毒生物學性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測量大小的單位為納米(nm)BB.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C.以復制方式增殖D.必須寄生于活細胞內E.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41.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的病原體是CA.流感病毒B.衣原體C.冠狀病毒D.禽流感病毒E.嗜肺軍團菌32.核酸為DNA的病毒是CA、流感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C、乙型肝炎病毒D、狂犬病病毒E、人類免疫缺陷病毒31.引起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的病原體是EA.肺炎衣原體B.軍團菌C.肺炎支原體D.副粘病毒E.新型冠狀病毒85.下列疾病中目前尚未證實有慢性病原攜帶者的是A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脊髓灰質炎D、霍亂E、丙型肝炎38.Dane顆粒是B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E.戊型肝炎病毒39.根據下列HBV感染狀況檢查結果,能作為獻血員的是B抗-HBc抗-HBe抗-HBsHBsAgA、·--+B、·-十-C、·+-+D、+--+E、++--134.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傳播途徑是E135.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傳播途徑是B136.乙型腦炎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DA、蟲媒傳播B、輸血傳播C、垂直傳播D、呼吸道傳播E、消化道傳播40.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媒介是CA.虱B.蚤C.蚊D.螨E.蜱39.HIV與感染細胞膜上CD4分子結合的病毒刺突是AA.gpl20B.gp41C.P24D.P17E.gpl6090.引起艾滋病的病原體屬于EA、細菌B、支原體C、衣原體D、朊病毒E、RNA病毒91.下列哪項不是HIV的傳播途徑BA、同性性接觸B、蚊蟲叮咬C、血液傳播D、靜脈注射毒品E、哺乳92.HIV在人群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為CA、傳染力、致病力、毒力B、潛伏期、癥狀期、恢復期C、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D、病原體、宿主、社會E、病人、病原攜帶者、受感染動物5.免疫學(10)26.抗體的多樣性決定于BA.淋巴細胞的凋亡B.淋巴細胞的種類C.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D.淋巴細胞的來源E.淋巴細胞的基因121.T細胞的表面分子AA.CD3B.CDl9C.KIRD.MHC-IIE.IL一239.淋巴結中T淋巴細胞主要位于CA、髓竇B、髓索C、淺皮質區(qū)D、深皮質區(qū)E、淋巴小結140.能表現(xiàn)細胞毒的細胞是D141.能分泌抗體的細胞是E142.提呈抗原的細胞是B(140~142題共用備選答案)A.NK細胞B.B細胞C.肥大細胞D.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E.漿細胞23.THl細胞分泌AA.IFNTB.IL-4C.IL-5D.IL-6E.IL-1038.Th2細胞主要分泌BA.IFN-ctB.IL-4C.IFN-7D.rNF-pE.IL-299.有特異性抗原受體的細胞是AA.B淋巴細胞B.漿細胞C.巨噬細胞D。NK細胞E.單核細胞123.NK細胞的表面分子BA.CD3B.CDl9C.KIRD.MHC-IIE.IL一2106.NK細胞是EA.特殊的T淋巴細胞B.吞噬細胞C.抗原提呈細胞D.介導ADCC的細胞E.B淋巴細胞34.可通過ADCC作用介導細胞毒作用的細胞是DA.漿細胞B.CTLC.B細胞D.NK細胞E.肥大細胞41.IgG抗體經木瓜蛋白酶水解可產生DA、一個Fab段,一個Fc段B、一個F(ab),:,一個Fc段C、一個Fab段,兩個Fc段D、兩個Fab段,一個Fc段E、兩個Fab段,兩個Fc段124.IgGC125.IgMB126.IgEAA、介導I型超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B、感染后血液中最早出現(xiàn)的免疫球蛋白C、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免疫球蛋白D、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免疫球蛋白E、標志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免疫球蛋白33.具有親細胞作用的抗體是CA.IgMB.IgDC.IgED.IgGE.1ea1.抗體形成細胞實驗可檢測BA、細胞免疫功能B、體液免疫功能C、巨噬細胞功能D、宿主抵抗力E、自身免疫功能35.參與替代途徑激活補體的物質是DA.IgGB.IgMC.IgDD.LPSE.MBL40.關于IL-2的生物學效應,錯誤的是CA、增強NK細胞的殺傷活性B、促進活化T細胞的增殖分化C、抑制Thl細胞分泌IFN-rD、以旁分泌方式發(fā)揮作用E、誘導LAK細胞形成113.從某患者腫瘤組織洗出的淋巴細胞,經鑒定為CD8+,且能殺傷該患者的腫瘤細胞,此種淋巴細胞不能AA、分泌補體B、表達Fas配體C、釋放穿孔素D、釋放顆粒酶E、識別MHCI類分子16.產生IL—2的細胞是CA.巨噬細胞B.肥大細胞C.T淋巴細胞D.B細胞E.嗜酸性粒細胞100.能殺傷細胞的細胞因子是BA.IL-2B.TNFaC.干擾素D.IL-4E.IL-1122.樹突狀細胞的表面分子DA.CD3B.CDl9C.KIRD.MHC-IIE.IL-222.在免疫應答過程中,巨噬細胞CA.產生抗體B.表達TCRC.產生細胞因子D.表達CD3分子E.發(fā)生基因重排36.參與TD-Ag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的細胞是CA.B細胞B.T細胞和B細胞C.巨噬細胞、B細胞、T細胞D.巨噬細胞和B細胞E.巨噬細胞和T細胞43.胚胎期形成免疫耐受的原因是DA、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B、免疫系統(tǒng)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C、免疫系統(tǒng)處于異?;钴S狀態(tài)D、從母體獲得了IgG類抗體E、從母體獲得了IgA類抗體39.易誘生免疫耐受的是CA.皮內接種抗原B.皮下接種抗原C.口服接種抗原D.接種顆粒性抗原E.接種中等量抗原119.主要用于預防I型變態(tài)反應所致哮喘的藥物是EA.氨茶堿B.腎上腺素C.特布他林D.色甘酸鈉E.異丙腎上腺素15.I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是BA.過敏性休克B.溶血C.過敏性鼻炎D.血清病E.蕁麻疹37.屬于II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是CA.過敏性鼻炎B.新生兒溶血C.Arthus反應D.接觸性皮炎E.支氣管哮喘107.隱蔽的自身抗原是EA.腫瘤抗原B.ABO血型抗原C.Rh血型抗原D.HLA分子E.睪丸內容物38.不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誘因的是CA、隱蔽抗原釋放B、自身抗原發(fā)生改變C、遺傳因素D、B細胞功能缺陷E、免疫調節(jié)異常64.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體內作用的主要靶細胞是AA、CD4+T淋巴細胞B、CD8+T淋巴細胞C、B淋巴細胞D、NK細胞E、CTL細胞10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體內作用的靶細胞是AA.CD4+T淋巴細胞B.CD8+T淋巴細胞C.B淋巴細胞D.NK細胞E.CTL細胞40.超急性排斥反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受者體內存在AA.移植物特異性抗體B.移植物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移植物特異性NK細胞D.移植物特異性巨噬細胞E.移植物特異性輔助性丁淋巴細胞42.易發(fā)生GVHR的移植物是BA、角膜B、骨髓C、皮膚D、腎臟E、肝臟114.某同種異體骨髓移植受者在接受移植后出現(xiàn)了皮膚和腸道上皮細胞的壞死,可能的診斷是DA、自身免疫性疾病B、免疫復合物性疾病C、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D、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性疾病E、宿主抗移植物反應性疾病104.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早期診斷的實驗室檢查是AA.補體結合試驗B.血凝抑制試驗C.中和試驗D.特異性IgM抗體檢測E.病毒分離6.流行病(80)96.目前適合我國的流行病學定義是A.研究人群中傳染病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以及防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B.是預防醫(yī)學中的一門純理論的學科C.研究人群中非傳染病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以及防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D.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學科DA.現(xiàn)況研究B.病例對照研究C.隊列研究D.流行病學實驗研究E.分析性研究142.客觀地反映某一時點的疾病分布以及人們的某些特征與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不設專門對照,使用的指標主要是患病率的研究為A143.可以直接獲得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并可以直接計算相對危險度的研究為C144.由研究者控制干預措施的研究為D145.使用比值比反映暴露與疾病聯(lián)系強度的研究為B61.下列有關現(xiàn)代流行病學敘述正確的是A.流行病學的研究范疇是疾病B.流行病學研究的角度是個人或人群C.流行病學從疾病或健康事件的分布出發(fā)D.流行病學用觀察的研究方法揭示健康事件的人群特征E.流行病學是一門控制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科學C66.目前適用于我國的流行病學定義是A、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與健康有關狀態(tài)和事件的分布及決定因素,以及應用這些研究以維持和促進健康的問題B、流行病學是研究人類疾病的分布及決定疾病頻率的決定因子的科學C、流行病學是醫(yī)學中的一門學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態(tài)學及防治對策D、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E、流行病學是關于流行的科學,它研究流行發(fā)生的原因、規(guī)律及撲滅的條件,并研究與流行做斗爭的措施D——流行病16.流行病學工作深度的三個范疇是A.揭示現(xiàn)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B.描述流行病學、分析流行病學、實驗流行病學C.觀察法、實驗法、數(shù)理法D.傳染病、非傳染病、傷害E.設計、測量、評價B17.流行病學研究對象的三個層次是指A.疾病,傷害,健康B.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C.傳染病,慢性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D.死亡,患病,健康E.疾病、健康、突發(fā)事件E62.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A.群體特征B.以分布為起點的特征C,對比的特征D.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特征E.社會醫(yī)學和預防為主的特征C67.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對比B、概率論和數(shù)理統(tǒng)計C、調查D、抽樣E、實驗B——流行病68.針對艾滋病的流行,下列哪項不屬于流行病學的工作范圍A、艾滋病的哨點監(jiān)測B、在社區(qū)開展關于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C、調查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為特征D、研究艾滋病的治療方案E、對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的評價D——流行病109.我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國之一,現(xiàn)欲研究加拿大華人食管癌發(fā)病率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的關系,并對疾病的分布作綜合性描述,最適宜采用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是A、橫斷面研究B、遺傳流行病學C、出生隊列研究D、移民流行病學E、病例對照研究D——流行病97.以下哪項不是流行病學研究的范圍A.疾病的流行特征B.疾病的病因C.疾病的防制措施D.流行病學研究方法E.疾病的臨床診治E133.某地針對某病研制了一種藥物,該藥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則可能導致該病A.患病率減少B.發(fā)病率減少C.患病率增加D.發(fā)病率增加E。對發(fā)病率和患病率無影響C20.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A.每十萬人口的粗死亡率B.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該病死亡者的比例C.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某人群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D.某特殊原因引起某病的死亡率E.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頻率B21.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發(fā)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樣的B.現(xiàn)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樣的C.某病發(fā)病率的分母中包括具有該病免疫力和現(xiàn)患病的人D.發(fā)病率指某特定時期內特定人口中新病例出現(xiàn)的頻率E.患病率指特定時期內特定人群中發(fā)生某病的比例E流行病學:疾病的分,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25.人群中疾病負擔測量的一個直接指標是A.發(fā)病率B.潛在減壽年數(shù)C.患病率D.生存率E.病死率B101.發(fā)病率不適用于A.描述疾病的分布B.尋找病因線索C.評價防治效果D.衡量疾病嚴重程度E.反映疾病發(fā)生的頻率D63.爆發(fā)調查中常用的測量指標是A.發(fā)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死亡率E.罹患率E65.關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前者用于醫(yī)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區(qū)人群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對人群的危害程度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對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E.兩者計算的分子分母都不同D108.某社區(qū)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長期穩(wěn)定,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減少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延長了患者壽命,由此可以預期的結果是A.糖尿病年患病率降低,年病死率降低B.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病死率升高C.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死亡率降低D.糖尿病年患病率降低,年死亡率降低E.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死亡率先降低后升高E100.一項胰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病例組17%的病人被診斷為糖尿病,根據年齡、性別配對的對照組4%有糖尿病,由此推斷糖尿病在胰腺癌發(fā)生中起了病因作用,該推論A.正確B.不對,因為沒有可比人群C.不對,因為該研究不能提供糖尿病和胰腺癌發(fā)生之間明確的時間順序D.不對,因為沒有做假設檢驗E.不對,因為17%和4%不代表人群的發(fā)病率E某年某社區(qū)開展為期一年的糖尿病普查,該社區(qū)年初人口數(shù)9500人,年末人口數(shù)10500人。年初有糖尿病人100人,年末有糖尿病人130人,普查期間有10名患者死于糖尿病并發(fā)癥。147.該社區(qū)普查當年的病死率A.10/10500B.10/10000C.10/140D.10/130E.10/40C148.該社區(qū)普查當年的糖尿病患病率為A.130/10500B.130/10000C.140/10000D.140/10500E.40/10000C69.評價某地霍亂爆發(fā)情況的最佳指標是A、發(fā)病率B、病死率C、患病率D、罹患率E、感染率D——流行病70.下列哪項可能引起患病率的上升A、發(fā)病率下降B、病程縮短C、健康者遷出D、病死率升高E、病例遷出C——流行?。?.下列哪項指標是對疾病死亡和疾病傷殘而損失的健康壽命年的綜合測量A,死亡率B、DALYC、病死率D、患病率E、YPLLB——流行病110.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升高。在年齡大于65歲的人群中,該病的患病率卻隨著年齡的增大呈下降趨勢。對于這種現(xiàn)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大于65歲的人A、糖尿病患者的壽命較短B、糖尿病的病死率降低C、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較長D、糖尿病患者得到較好的治療E、更注意培養(yǎng)合理的飲食習慣A——流行病A、現(xiàn)況研究B、病例對照研究C、隊列研究D、流行病學實驗研究E、分析性研究118.反映某地區(qū)某一時點或期間疾病分布的特點以及人們的某些特征與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不設嚴格的對照,使用的指標主要是患病率,該研究為A某地區(qū)有固定人口100萬人,2004年1月1日統(tǒng)計有冠心病患者8000人,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新發(fā)生冠心病2000人,當年有200名患者死亡,其中60人死于其他疾病。144.請問該地區(qū)當年的冠心病病死率為DA、60/1000,000B、140/2000C、200/8000D、140/10,000E、200/10,000145.該地區(qū)當年的冠心病患病率為BA、8000/1000,000B、10,000/1,000,000C、8000/990,000D、10,000/990,000E、9,800/990,000146.該地區(qū)當年的冠心病發(fā)病率為CA、2000/990,000B、10,000/990,000C、2000/1,000,000D、10,000/1,000,000E、2000/992,00016.患病率通常用來表示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B.病程長的慢性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C.病程短的傳染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D.爆發(fā)疾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E.流行疾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B104.下面哪個術語不能用來描述某疾病在某地區(qū)一定時期內人群發(fā)病程度的變化A.爆發(fā)B.流行C.短期波動D.散發(fā)E.地方性E111.某地開展在出生嬰兒和學齡前兒童普種乙肝疫苗的干預項目后,從第二年開始連續(xù)五年觀察當?shù)氐母伟┧劳雎?。已知過去10年該地區(qū)乙肝感染率保持在10%,假設乙型肝炎病毒持續(xù)感染能導致原發(fā)性肝癌,請你對這五年肝癌死亡率做出合理推斷A.肝癌死亡率逐年下降B.肝癌死亡率逐年上升C.肝癌死亡率保持干預前水平不變D.難以確定肝癌死亡率變化情況E.肝癌死亡率先保持不變后下降C60.用人年為單位計算的率為A、發(fā)病率B、發(fā)病密度C、病死率D、現(xiàn)患率E、死亡率B——流行病74.發(fā)病率、患病率與病程三者的正確關系是A、發(fā)病率:患病率X病程B、患病率:發(fā)病率X病程C、發(fā)病率:患病率+病程D,患病率:發(fā)病率+病程E、患病率:發(fā)病率一病程B——流行病86.某省疾病控制中心某日統(tǒng)計報告,該地累計診斷SARS病例232例,其中已治愈出院人數(shù)117人,死亡人數(shù)7人,該地現(xiàn)住人口373426人。要說明該地SARS的死亡水平,應計算DA、病死率(7/232)B、感染率(232/373426)C,治愈率(117/232)D、死亡率(7/373426)E、發(fā)病率(232/373426)135.1988年1月19日,某市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驟然上升,數(shù)日內發(fā)病數(shù)成倍增長,至3月18日,共發(fā)生急性病毒性肝炎292301例,平均罹患率82%o,為常年發(fā)病率的12倍。死亡11例,病死率為76/10萬。該現(xiàn)象屬于A.散發(fā)B.爆發(fā)C.流行D.長期趨勢E.周期性C109.2002年11月,中國廣州出現(xiàn)一種以近距離飛沫或接觸傳播為主的嚴重呼吸窘迫綜合癥,后經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命名為SARS,截止2003年5月30日,該疾病共波及32個國家,8000余人發(fā)病。根據該疾病的流行特點,此次SARS的流行強度可定性為A.散發(fā)B.爆發(fā)C.大爆發(fā)D.流行E.大流行E99.進行爆發(fā)調查時的首要工作是A.計算各種罹患率B.形成病因假設并檢驗假設C.核實診斷D.撲滅疫情E.制定防治措施C134.一次腹瀉爆發(fā)調查表明:甲餐館就餐者中發(fā)病者占35%,而乙餐館為15%,丙餐館為25%;在飲用公用水的人中發(fā)病者占30%。據以上資料,下列哪個論述是正確的A。不能下結論,因未分析各餐館可疑食物和公用飲水與發(fā)病的關系B.爆發(fā)來源于甲餐館C.爆發(fā)來源不是乙餐館D.爆發(fā)來源是公用飲水E.爆發(fā)來源是甲餐館和公用飲水A108.某地人口100萬,過去幾年內每年發(fā)生霍亂5例,而某年該地霍亂的報告發(fā)病率為20/10萬,這種情況稱為A、爆發(fā)B、流行C、散發(fā)D、大流行E、世界大流行A——流行病64.關于疾病年齡分布分析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橫斷面分析不能反映致病因子與年齡的關系B.出生隊列是對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在同時期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進行分析C.致病因子在不同時期強度不同時,出生隊列分析能反映疾病與年齡的關系D.出生隊列研究實質是多組隊列研究的綜合應用E.對突發(fā)的新急性傳染病也應該用出生隊列研究,反映病原因素與年齡的關系C104.下面哪個術語不能用來描述某疾病在某地區(qū)一定時期內人群發(fā)病程度的變化A.爆發(fā)B.流行C.短期波動D.散發(fā)E.地方性E56.在我國20年代,猩紅熱重型病例多見,病死率可高達15%~20%,但近年來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有明顯降低,幾乎未見有病死者。這是疾病在時間分布上表現(xiàn)出的A.短期波動B.季節(jié)性C.周期性D.長期趨勢E.散發(fā)D91.在普種麻疹疫苗前我國兒童麻疹發(fā)病每隔一定年限發(fā)生一次較明顯上升,這種現(xiàn)象是A.大流行B.爆發(fā)C.長期變異D.周期性E.季節(jié)性升高D107.某醫(yī)院統(tǒng)計了1995~2000年住院治療的食管癌新病例的基本情況,結果如下: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住院人數(shù)為45、50、65、76、82、85,占總住院病人比例分別為8%、7%、6%、5%、4.5%、4%,以下結論和理由均正確的是A.住院人數(shù)統(tǒng)計結果表明人群食管癌發(fā)病風險逐年升高B.根據食管癌所占病例的比例來看,人群食管癌發(fā)病風險逐年下降C.不能確定人群食管癌發(fā)病風險的時間趨勢,因為沒有進行住院比例的統(tǒng)計學檢驗D.不能確定人群食管癌發(fā)病風險的時間趨勢,因為上述指標沒有反映人群發(fā)病率E.不能確定人群食管癌發(fā)病風險的時間趨勢,因為住院人數(shù)和比例結果相互矛盾D66.疾病的三間分布是指A.年齡分布、性別分布、職業(yè)分布B.年齡分布、性別分布、季節(jié)分布C.季節(jié)分布、人群分布、地區(qū)分布D.時間分布、地區(qū)分布、人群分布E.年齡分布、性別分布、地區(qū)分布D73.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影響因素時,作用最強的因素是A、年齡因素B、性別因素C、教育因素D、職業(yè)因素E、民族因素A——流行病75.疾病的三間分布是指A、人群分布,城鄉(xiāng)分布,年齡分布B、時間分布,性別分布,地區(qū)分布C、時間分布,人群分布,地區(qū)分布D、地區(qū)分布,人群分布,年齡分布E、城鄉(xiāng)分布,性別分布,時間分布C——流行?。梗?疾病輪狀模型的外環(huán)是指A.環(huán)境B.遺傳因子C.宿主D.生物環(huán)境E.社會環(huán)境A11.下面關于病因三角模型的論述,正確的是A.它是目前最科學的病因觀B.它強調宿主因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C.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D.它強調環(huán)境因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E.它強調病原物在發(fā)病中的作用D67.流行病學的病因是指A.存在時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對疾病發(fā)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發(fā)生機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得疾病發(fā)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發(fā)生的諸多因素D75.病因網絡模型的主要優(yōu)點是A、涉及的病因鏈較多且相互交錯B、能夠提供因果關系的完整路徑,更接近客觀實際情況C、不需要確定必要病因D、不需要確定充分病因E、涉及問題具體且可操作性強B——流行病78.流行病學中正確的因果觀是A、單因單果B、單因多果C、多因單果D、多因多果E、直接/間接病因D——流行病113.有人曾對日本的胃癌進行過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胃癌在日本高發(fā),在美國低發(fā)。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胃癌發(fā)病率高于美國人,但明顯低于日本國內的日本人,這說明對胃癌發(fā)生有較大關系的因素是A、遺傳因素B、衛(wèi)生文化水平不同C、環(huán)境因素D、暴露機會不同E、群體免疫力不同D——流行病12.提出病因假設的目的是為了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驗證病因E.探索病因的關聯(lián)強度E136.觀察發(fā)現(xiàn):飲水中氟含量越高的地區(qū)人群齲齒的患病率越低,飲水中氟含量越低的地區(qū)人群齲齒的患病率越高,在尋找病因過程中可以利用下列哪種邏輯思維方法A.求同法B.求異法C.共變法D.排除法E.類推法C110.二十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出現(xiàn)了一組原因未明的腦炎,散發(fā)于全國各地區(qū),受累人數(shù)超過2萬,1976年被命名為“散發(fā)性腦炎”。病前相關事件暴露率:服咪唑類驅蟲藥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觸5.7%,精神刺激4.9%。針對該初步分析結果,正確的說法是A.驅蟲藥、病毒感染、毒物接觸和精神刺激是散發(fā)性腦炎的充分病因組B.不能獲得病因線索,因為沒有一種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C.可以獲得病因結論,因為服咪唑類驅蟲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類驅蟲藥是“散發(fā)性腦炎”的病因D.提示服咪唑類驅蟲藥可能是“散發(fā)性腦炎”的病因,但還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驗證E.“散發(fā)性腦炎”與上述4種因素均可能有關D111.某高校于2004年7月中旬在學生中出現(xiàn)了一批腹瀉病例,該校保健科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腹瀉者均在食堂用餐,且病前3天內均有食用食堂鹵菜史,因此推斷鹵菜可能是本次腹瀉的主要原因。此推論應用的是A、求同法B、求異法C、同異共用法D、共變法E、剩余法A——流行病98.因果推斷中的必要條件是A.因先于果B.關聯(lián)強度大C.關聯(lián)可重復出現(xiàn)D.存在劑量反應關系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A57.西德在1961年第四季度對反應停采取干預措施后,先天畸形的發(fā)生率也下降,這符合病因判定標準中的A.時間順序的證據B.關聯(lián)強度的證據C.可重復性證據D.合理性證據E.終止效應的證據E138.歐洲反應停大量上市后發(fā)生海豹短肢畸形,反應停藥物的銷售與海豹短肢畸形的發(fā)生在時間間隔上約等于一個妊娠期。這符合病因判定標準中的哪一條A.時間順序的證據B.關聯(lián)強度的證據C.可重復性證據D.合理性證據E.終止效應的證據E(146—149題共用備選答案)A.環(huán)境因素不變,病因比重增加B.宿主因素發(fā)生變化,宿主比重增加C.病因、宿主、環(huán)境三要素保持動態(tài)平衡D.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變化,導致病因比重增加E.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變化,導致宿主比重增加根據流行病學三角模型,下列情況可以從哪個角度解釋146.易感人口增加,導致麻疹流行B147.流感病毒發(fā)生變異引起流感流行A148.夏季氣溫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型腦炎流行D149.戰(zhàn)爭年代因饑荒、貧窮、流離失所、生活條件惡劣,引起傳染病流行E68.病因判定標準中應該放棄的是A.關聯(lián)的時間順序B.關聯(lián)的強度C.關聯(lián)的特異性D.關聯(lián)的合理性E.關聯(lián)的可重復性C(149~150題共用題干)為研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十二指腸潰瘍的關系,開展以下研究:(1)調查某地324名幽門螺桿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而133例非感染者僅有0.8%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RR二13.75。(2)臨床預后比較抗菌治療組:用三聯(lián)抗菌清除幽門螺桿菌,該組潰瘍復發(fā)率為0。非抗菌治療組:用組胺拮抗劑治療,該組潰瘍復發(fā)率為60%-80%。結論:幽門螺桿菌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之一。149.10年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11%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而133例非感染者僅有0.8%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RR0.05。該結論符合病因推斷標準中的A.關聯(lián)的一致性B.關聯(lián)的重復性C.劑量一反應關系證據D.關聯(lián)時間順序和關聯(lián)強度證據E.關聯(lián)合理性證據150.用三聯(lián)抗生素清除幽門螺桿菌后,復發(fā)率為0,而不清除幽門螺桿菌,潰瘍復發(fā)率為60%一80%。該結果符合病因推斷標準中的A.關聯(lián)的重復性B.劑量一反應關系證據C.關聯(lián)的特異性D.關聯(lián)合理性證據E.終止效應證據77.某因素與疾病可能有因果關系,下列不正確的觀點是A、患者中發(fā)現(xiàn)該因素多于非患者B、必須在發(fā)病前暴露于該項因素C、消除了該因素可減少發(fā)病的危險度D、在所有患者中均可發(fā)現(xiàn)該因素E、因素與疾病的發(fā)生呈劑量反應關系D——流行病106.一項胰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病例組17%的病人被診斷為糖尿病,根據年齡、性別、種族配對的非胰腺癌患者為對照組僅4%被診斷為糖尿病,由此推斷糖尿病在胰腺癌中起了病因的作用A、正確B、不對,因為沒有可比人群C、不對,因為在糖尿病和胰腺癌的發(fā)生之間沒有明確時間順序D、可能不對,因為在胰腺癌病例中缺少糖尿病的確診E、可能不對,因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缺少胰腺癌的確診C——流行病52.對病因不明的疾病進行描述性研究,其主要任務是A、驗證病因B、確定病因C、因果推斷D、建立病因假設E、確診病例D——流行病81.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況,開展普查工作最適合于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茫灰装l(fā)現(xiàn)的隱性疾病D.病死率較高的疾病E.檢查方法操作技術復雜的病種A114.為了解某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以便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計劃開展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要擬定一個調查方案,應該選用A.6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調查B.4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調查C.全人群進行普查D.抽樣調查E.調查歷年死因報告了解當?shù)刂饕酪駿A.個案調查B.篩檢C.抽樣調查D.普檢E.生態(tài)學研究119.為了在健康人群中發(fā)現(xiàn)可疑的乙性肝炎感染者宜用C51.對某病進行普查,以下哪項不是普查的目的A、為病因研究提供線索B、了解疾病自然史C、了解疾病的分布D、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E、早期發(fā)現(xiàn)病例B——流行病58.為研究雄黃礦附近地區(qū)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點,在雄黃礦排放洗礦水河流下游的三個村莊進行調查,每個村子各選取在當?shù)鼐幼∥迥暌陨?無職業(yè)性砷接觸史的居民約200人,進行體檢并填寫健康調查問卷。此種研究屬A.病例對照研究B.現(xiàn)況研究C.生態(tài)學研究D.社區(qū)試驗E.隊列研究B115.某市郊區(qū)某種腸道傳染病歷年發(fā)病率較高,今研制成一種預防該疾病的新疫苗,為觀察該疫苗的流行病學預防效果,你準備選擇的觀察人群是A.患病率高的人群B.患病率低的人群C.發(fā)病率高的人群D.發(fā)病率低的人群E.免疫水平高的人群C113.為研究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其分布特點,在W市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五個社區(qū),對15歲以上的居民進行體檢并填寫健康調查問卷。該種研究屬于A.分析性研究B.現(xiàn)況研究C.社區(qū)試驗D.生態(tài)學研究E.隊列研究B2000年我國開展了一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該調查將全國各地區(qū)劃分為東、中、西和京津滬地區(qū),并按有無結核病控制專項項目分為項目地區(qū)和非項目地區(qū),在上述各地區(qū)中按1:3125的比例,隨機抽取257個調查點,每個點的人數(shù)約為1500人。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的活動性肺結核、涂陽(痰涂片陽性)肺結核和菌陽(痰培養(yǎng))肺結核患病率分別為367/10萬,122/10萬和160/10萬,且農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區(qū)高于東南沿海,非項目地區(qū)高于項目地區(qū)。141.該研究可以反映我國結核病的A.發(fā)病情況B.患病情況C.新發(fā)和再感染情況D.感染譜E.地區(qū)分布不同的原因B142.該研究沒有使用A.隨機抽樣B.分層抽樣C.整群抽樣D.比例抽樣E.非概率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