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2022年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2022年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2022年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2022年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

一、靜力學

1.胡克定律:F=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

數(shù),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guān))

2.重力:G=mg(g隨離地面高度、緯度、地質(zhì)結(jié)

構(gòu)而

變化;重力約等于地面上物體受到的地球弓I力)

3.兒個力平衡,則一個力是與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4.兩個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個大小相

等的共面共點力平衡,力之間的夾角為120,求F:、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F]_______F

(2)兩個力的合力范1;Fi-F2|<F<Fl+F2、尸二

⑶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

平行四邊行法則。F

以等于分力。

5.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種等效代換,

分力與合力都不是真實的力,求合

力和分力是處理力學問題時的一種方法、手段。

6.兩個平衡條件:

(D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

體,所受合外力為零。

F&=0或:Fx&=0Fy&=0推論:

1

[1]非平行的三個力作用于物體而平衡,則這三個力一定共點。

[2]三個共點力作用于物體而平衡,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一

定等值反向

(2)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力矩代數(shù)和為零.(只要求

了解)

力矩:M=FL(L為力臂,是轉(zhuǎn)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三力共點且平

衡,則:F1/sina1=F2/sina2=F3/sina3(拉密定理,對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個力作用于物體上達到平衡時,則三個力應(yīng)在同一平

面內(nèi),其作用線必交于一點,且每一個力必和其它兩力間夾角之正弦成正比

7、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則u=tana

8、摩榛力的公式:

(1)滑動摩擦力:f=PFN

說明:@F。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G

②P為滑動摩

擦因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

快慢以及正壓力N無關(guān).

(2)靜摩擦力:其大小與其他力有關(guān),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

牛頓第二定律求解,不與正壓力成正比.

大小范圍:(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guān))

說明: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b、摩榛力可以

做正功,也可以做負功,還可以不做功。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

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黃爭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榛力的作用。

9、浮力:F=PgV(注意單位)

10、萬有引力:

(1)適用條件:兩質(zhì)點間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質(zhì)點,如兩個均勻

球體)。

(2)G為萬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許用扭秤裝置首先測量出。

(3)在天體上的應(yīng)用:(M--天體質(zhì)量,m-衛(wèi)星質(zhì)量,R-天體半徑,g-天體表面

重力加速度,h—衛(wèi)星到天體表面的高度)

a、萬有引力=向心力

2

MmV2

G-----------7=m2=mo

(R+h)(R十h)

b、在地球表面附近,Mm重力=萬有引力

R2

mg=G

c、第一宇宙速度r

V2

mg=mRv=vAgR=VGM/R

11.兩個一起運動的物體“剛好脫離”時:貌合神離,彈力為零。此時速度、加

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12.輕繩不可伸長,其兩端拉力大小相等,線上各點張力大小相

等。因其形變被忽略,其拉力可以發(fā)生突變,“沒有記憶力”。

13.輕彈簧兩端彈力大小相等,彈簧的彈力不能發(fā)生突變。

14.輕桿能承受縱向拉力、壓力,還能承受橫向力。力可以發(fā)生突變,“沒有記

憶力”。

15.輕桿一端連絞鏈,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桿方向。

16、“二力桿”(羥質(zhì)硬桿)平衡時二力必沿桿方向。

17、繩上的張力一定沿著繩子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18、支持力(壓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壓)的物體,壓力N不一

定等于重力G

19、兩個分力F1和F2的合力為F,若已知合力(或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

向,又知另一■個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則第三個力與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

那個力垂直時有最小值。

F2的最小催

20、已知合力不變,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變,分析其大小,以及

另一分力F2O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法則

二、運動學

1.在描述運動時,在純運動學問題中,可以任意選取參照物;在處

理動力學問題時,只能以地為參照物。

2.初速度為苓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時間等分:

①1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位移比:S1:S2:S3...:Sn=1:4:

9:....nA2

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

③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

SI:SU:SIII:....:SN=1:3:5:..:(2n-1)

④AS=aT2Sn-S[n-k]=kaT2a=△

S/T2a=(Sn-S[n-k])/kTA2

位移等分:

①1S0處、2so處、3so處速度比:V1:V2:V3:…Vn=1:V2:V3:…:Vr\

②經(jīng)過1S0時、2S0時、3S0時…時間比:t1:t2:t3:...tn=1:

V2:Vn

③經(jīng)過第一個1SO、第二個2S0A第三個3SO時間比

t1:t2:t3:...tn=1:V2-1:V3-V2:...:Vn-l/(n-1)

3.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

v(t/2)=(v1十v2)/2=(S1十S2)/2T

4.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

中間時刻的速度v(U2)=(v1+v2)/2

中間位置的速度

W

%J4+

2

5

5.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時間v1,后一半時間v2。則全程的平均速度:v=(v1+v2)/2

[算術(shù)平均數(shù)】

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o則全程的平均速度:

v=(2v1v2)/(v1+v2)[調(diào)和平均數(shù)]

6.自由落體

n秒末速度(m/s):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內(nèi)下落高度(m):5、15、25、35、45

7.豎直上拋運動

同一位置(根據(jù)對稱性)v上=7下

H(max)=[(V0)A2]/2g

8.相對運動

①.S甲乙=S甲地十S地乙=S甲地-S乙地

②共同的分運動不產(chǎn)生相對位移。

繩端物體速度分解

對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為沿繩的分速度和垂直繩的分速度。

9.“剎車陷阱”,應(yīng)先求滑行至速度為加幣滓止的醐to,高隹:了滑行時她大于用

6

A

v?=2as或S=\M/2求滑行距離;若tTtoWs=v0!+-di2

10.勻變速直線運動:

12

基本規(guī)律:Vt=Vo+atS=vot+—at

2

兒個重要推論:

(1)V.-Vo=2as(勻加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勻減速直

線運動:a為正值)

(2)AB段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Vo+Vts

Vt/2—'—

2t

(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

"=V2

勻速:VV2=VS2;勻加速或勻減速直線運動:...<V,2

(4)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2s、3s,,

n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愷2:32?n2;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一

第n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2n-1);在第1米內(nèi)、第2

米內(nèi)、第3米內(nèi),,第n米內(nèi)的時間之比為1:(V2-1):

J3—V2),,(Vr?—v'n—1)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

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hù):As=aT2(a-

7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11.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

過程是勻

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x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

運動。

V2

(1)上升最大高度:H=

2g

(2)上升的時間:t=一

g

(3)上升、下落經(jīng)過同一位置時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

值反向

(4)上升、下落經(jīng)過同一段位移的時間相等。從拋出到

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g

(5)適用全過程的公式:S=V。卜--gt2V.=Vo-gt

2

V12-V02=-2gS(S、V的正、負號的理解)

12.勻速圓周運動公式

2冗R令2冗

線速度:V=Ro=2%fR=角速度:w=-=—=2坷

TtT

8

向心加速度:a=R=4'R=4nfR

T,

,,.V4K~

“L?力:F=ma=m-=m<j>2R=m-=-

RT,

注意:(1)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向心力就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

是指向圓心。

(2)衛(wèi)星繞地球、行星繞太陽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山萬有引力提

供。

(3)氫原丫?核外電子繞原子核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原子核

對核外電子的庫侖力提供。

13.平拋運動公式:勻速直線運動和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

水平分運動:水平位移:X=Vot水平分速度:Vx=Vo

豎直分運動:豎直位移:y=Agt2豎直分速度:Vy=gt

Vy

tg0=Vy=V4g0Vo=Vyctgd

在U、Vy、V、X、y、t、0個物理S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兩個,

可根裾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個物理S。

14.小船過河:

⑴當船速大于水速時①船頭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M,

所用時間最短,占d/v(船)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時,航程s最短

9

s=dd為河寬

⑵當船速小于水速時①船頭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時,

所用時間最短,l=d/v(船)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水)/v(船)

15.兩個物體剛好不相撞的臨界條件是:接觸時速度相等或者勻速運動的速度相等。

16.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的臨界條件是: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時與小車速

度相等

17.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兩個物體距離最大(?。┑呐R界條件是:速度相等。

三、運動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體:a=jx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體:a=gsina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體a=g(sina-gcosa)

4系統(tǒng)法:動力一阻力

10

5第一個是等時圓

時間相無極值二

6.一起加逢運動的物合力IStt?正比.分配:一尸,與有無摩頰(A相同)無關(guān),平

面、斜面、豎直都一樣■十m2

7.物塊在料面上A點自葡止于始下滑,到B會再

滑上水平面后品It于C點,翔I站挎觸面的甄

因酸均為小如圖,則〃?血Q

8.下面幾種物理模型,在臨界情況下,a=gtga

光滑,強力為零

11

9.如國示物理模型,強力為r,一速度悟等,加速度相寺,之m函》祈,之后丁析t

閽諧振動至菱在力F作用下3加速運

在力F作用下勿加速運

10.下列備橫型中,速彥ft大時合力為零,違度為零時,加浬

度最大

11.超重:

a方向豎直向上;(勻加速上升,勻減速下降)

失重:a方向豎直向下;(勻減速上升,勻加速下降〉

12.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Vm=P/f

12

13

四、圓周運動萬有引力

1.水平面內(nèi)或冏運動IF=mgtga方向水平旨間回心

4.向心力公式:

22

F='人-=maPR=mR=m47r1R

5.在非勻速圓周運動中使用句心力公式的辦法:沿半徑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14

6豎直平閣內(nèi)的圓周運動

①繩,內(nèi)軌,水流星

最高點最小速度v=vgR,最低點最小速度v=V5gR,

上下兩點拉壓力之差6mg

②離心軌道,小球在圓軌道過最高點vmin=VgR

2.5R0

要通過最高點,小球最小下滑高度為

③豎直軌道圓運動的兩種基本模型

繩端系小球,從水平位置無初速度釋放下擺到最低點:T=3mg

a=2g,與繩長無關(guān)

“桿”最高點vmin=O,v臨封7§區(qū),v>v臨,桿對小球為拉力v=v臨,桿對

小球的作用力為零v<v臨,桿對小球為支持力

AAA

7.重力加速g=GM/r2,g與高度的關(guān)系:g=gR2/(R+h)2

8.解決萬有引力問題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9.人造衛(wèi)星:高度大則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動能小、重力勢能大、機械

能大。

速率與半徑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與半徑的平方根

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衛(wèi)星軌道在赤道上空,h=5.6R,v=3.1km/s

10.衛(wèi)星因受阻力損失機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減小。

11.“黃金代換”:重力等于引力,GM=gRA2

15

12.在衛(wèi)星里與重力有關(guān)的實驗不能做。

13.雙星:引力是雙方的向心力,兩星角速度相同,星與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跟星的質(zhì)

量成反比。

14.第一宇宙速度:V1=vZGM/RVgR=7.9km/s(R為地球的半徑)

15地表附近的人造衛(wèi)星:r=R=6.4x10A6m,V運=丫IVgR=7.9km/s,

T=2itA/(R/g)=84.6分鐘

五.機械能

1.求機械功的途徑:

(1)用定義求恒力功。(2)用做功和效果(用動能

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圖象求功。(4)由功率求功。(5)

用平均力求功(力與位移成線性關(guān)系時)

2.求功的六種方法

①W=FScosa(恒力〉定義式

②W=Pt(變力,恒力〉

③W=AEK(變力,恒力)

④W=AE(除重力做功的變力,恒力)功能原理

⑤圖象法(變力,恒力)

⑥氣體做功:W=PAV(P一—氣體的壓強;AV氣體

的體積變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與路酣粗糙程度無關(guān),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4.摩擦生熱:Q=fS相對。Q常不等于功的大?。üδ荜P(guān)系)

16

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W=IImgS

5.保守力的功等于對應(yīng)勢能增S的負值:W保-AEp,

6.作用力的功與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號相反,其總功也不一定為零。

7.傳送帶以恒定速度運行,小物體無初速放上,達到共同速度過程中,相對滑動

距離等于小物體對地位移,摩擦生熱等于小物體獲得的動能。

六、動量

1.動量和沖量:動量:P=mV沖量:I=Ft

(要注意矢a性)

2.動最定理:物伴所受合外力的沖鼠等于它的動最的變化。

公式:Ffrt=mv-mv(解題時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

規(guī)定是關(guān)鍵)

3.動鼠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tǒng),如果不受外力,或它們

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它們的總動量保持不變。(研究對象: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或多個物體)

公式:mvi+mv2=mvi十mv2'或ZApi=-Ape或冰1十Ap2=0

適用條件:(1)系統(tǒng)不受外力作用。(2)系統(tǒng)受外力作用,

但合外力為零。

(3)系統(tǒng)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為零,但合外力遠小于物體間的相互作

用力。

(4)系統(tǒng)在某一個方向的合外力為零,在這個方向的動守恒。

4.功:W=Fscos6(適用于恒力的功的計算)

(1)理解正功、零功、負功

17

(2)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勢能的變化電場力的功——量

度……電勢能的變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勢能的變化合外力的功……量

度-動能的變化

5.三把力學金鑰匙

I研究對聿研究角度物理儂:ms

力的聯(lián)時作用效F、a庇速運動的宏旗物

質(zhì)點力作用一段位移W=FSco$a膚速運動的宏觀物

(空間累積)的P=w/t

1效果P?FVcos

系統(tǒng)EK=01A/2

Ep=mgh(_?l

Ei=EaK速運動的宏觀物

體,只有重力和彈力

欺功

Ft=m72~mVig速運動的S項物

<時閱累積)洋,晉銅ZFH

r

叫miViZF4?ZF內(nèi)茶一方

』+m2V2*向ZF人=0Apx

二0

6?動能和勢能:二十能?Fk_m\/-P

22m

重力勢能:&=mgh(與零勢能面的選

擇有關(guān))

7動能定理:外力所做的總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增M:)。公

18

1912

式:W合=A&=Ek2-Eki=—mV2——mV!

22

8.機械能守怛定律: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條

件:

系統(tǒng)只有內(nèi)部的重力或彈力做功

I2I2

公式:mgh+—mV,=mgh2+-mV2或者

22

9.能垃守怛(做功與能量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

統(tǒng),減

少的機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Q=fSfti

W

W.功率:P=一(在t時間內(nèi)力對物體做功的平均功率)t

P=FV(F為牽引力,不是合外力;V為即時速度時,P為即時功率;V為

平均速度時,P為平均功率;P—定時,F(xiàn)與V成正比)

1/

11.簡諧振動:回復力:F=-KX加速度:

a=——X

m

T=27TE.(與擺球質(zhì)量、振幅無關(guān))\g

單擺周期公式:

(了解*)彈簧振子周期公式:im

T=2JT花與振子質(zhì)鼠、彈贊勁

度系數(shù)有失,與振幅無關(guān))

V==Zf

T

12.波長、波速、頻率的關(guān)系:(適用于一切波〉

△p=m(v1+v2)

19

13.反彈:動垃變化S大小

20

14.“彈開”(初動量為零,分成兩部分):速度和動能都與質(zhì)fi

成反比。

15.一維彈性碰撞:

rr/jVj+rn,v2=

1111,

23+-wv/aJ

/J9J2

M?—

當1>乂時,(不超越)有

,〈上,)73+2巧為第一組解、m+

3m2

Wij+Wa

動物碰靜物:KFO.

mi+m2+rrA

質(zhì)星大碰小廠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轉(zhuǎn):質(zhì)里相等,速度交換-碰撞中動能不會增大,

反彈時被碰物體動星大小可能超過原物體的動星大小。當vJ=V,時,V/=V2為第二組解

(超越)

16.A追上B發(fā)生碰撞,則

二VA>VB(2)A的動鼠和速度減小,B的動磺和速度增

(3)動S守恒(4)動能不增加(5)A不穿過

B(VA<VB)o

17.碰撞的結(jié)果總是介于完全彈性與完全非彈性之間。

18.了?彈(質(zhì)為D初速度為vO)打入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質(zhì)垃為例),但米

打穿。從子彈剛進入木塊到恰好相對靜止,子彈的位移S1、木塊的位移S2及子彈射入的

深度d三者的比

21

S1;S2:d=(M+2m):m:(M+m)

19.雙彈簧振子在光滑直軌道上運動,彈簧為原長時一個振子速度最大,另一個振子速度

最??;彈簧最長和最短時(彈性勢能最大)兩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20.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思路:

(1)如果是瞬時問題只能用牛頓第二定律去解決。

如果是討論一個過程,則可能存在三條解決問題的路徑。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條路都可以,首選功能或動如果作用力是變力,只能從功能

和動量去求解。

(3)已知距離或者求距離時,首選功能。

已知時間或者求時間時,首選動最。

(4)研究運動的傳遞時走動工的路。

研究能量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時走功能的路。

(5)在復雜情況下,同時動用多種關(guān)系。

21.滑塊小車類習題:在地面光滑、沒有拉力情況下,每一個子過程有

兩個方程:

(1)動量守恒;(2)能量關(guān)系。

常用到功能關(guān)系:摩擦力乘以相對滑動的距離等于摩擦產(chǎn)生的熱,等于系統(tǒng)失去的動能。

七、振動和波:

1.物體做簡諧振動,

①在平衡位置達到最大值的有速度、動S:、動能

②在最大位移處達到最大值的苗有M復力、加速度、勢能

③通過向一點有相向位移、速率、回復力、加速度、動能、勢能,只可能有不同的運動放

22

④經(jīng)過半個周期,物體運動到對稱點,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半個周期內(nèi)回復力的總功為零,總沖量為,路程為2倍振幅。

⑥經(jīng)過一個周期,物體運動到原來位置,一切參量恢復。

⑦一個周期內(nèi)回復力的總功為零,總沖量為零。路程為4倍振幅。

2.波傳播過程中介質(zhì)質(zhì)點都作受迫振動,都重復振源的振動,只是開始時刻

不同。

波源先向上運動,產(chǎn)生的橫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運動,

產(chǎn)生的橫波波谷在前。

波的傳播方式:前端波形不變,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圖象討論波的傳播距離、時間、周期和波速等時:注意“雙向”和“多解”o

4.波形圖上,介質(zhì)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進入另一介質(zhì)時,頻率不變、波長和波速改變,波長與波速

成正比。

6.波發(fā)生干涉時,看不到波的移動。振動加強點和振動減弱點位置不變,互相間隔。

7.雙重系列答案:

八、熱學

1.熱力學第一定律:AU=Q+W

符號法則:外界對物體做功,西為“十”。物體對外做功,W為“,;物體從外界吸

熱,Q為“物體對外界放熱,Q為“

物體內(nèi)能增量AU是取“+”;物體內(nèi)能減少,AU取。

2.熱力學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_

表述二: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收熱顯井把它全部用來對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表述三:第二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1)適用條件:一定質(zhì)最的理想氣體,三個狀態(tài)參鼠同時發(fā)生變化。

門、八十RViP2V2PV卜…

(2)公式:=或=恒量

T1T2T

4.熱力學溫度:T=t+273單位:開(K)

(絕對零度是低溫的極限,不可能達到)

5.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宏觀鍬和微觀聯(lián)系在一起。

宏觀S和微觀雖間計算的過渡雖:物質(zhì)的S(摩爾數(shù))。

6.分析氣體過程有兩條路:

一是用參分析pv=nRT

二是用能蟄分析(△E=W+?.:

7.一定質(zhì)過的理想氣體,內(nèi)能71?溫度,做功矜體積,吸放熱綜合以上兩項用能鼠守恒分

析。

8.求氣體壓強的途徑:

:1)固體封閉:《活塞》或《缸體》《整體》列力平衡方程;

②液體封閉:〈〈某液面〉〉列壓強平衡方程;

③系統(tǒng)運動:《液柱》〈<活塞〉〉《整體〉〉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由兒何關(guān)系確定氣

體的體積。

九、靜電學

1.電勢能的變化與電場力的功對應(yīng),電場力的功等于電勢能增量的負值:W*=-AE電。

24

2.電現(xiàn)象中移動的是電子(負電荷),不是正電荷。

3.粒子飛出偏轉(zhuǎn)電場時“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通過電場中心”。

4.討論電荷在電場里移動過程中電場力的功、電勢能變化相關(guān)問題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用電力線(把電荷放在起點處,分析功的正負,標出位移方向和電場力的方向,判

斷電場方向、電勢高低等);

②定S計算用公式。

5.只有電場力對質(zhì)點做功時,其動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對質(zhì)點做功時,

其機械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

6.電容器接在電源上,電壓不變,

斷開電源時,電容器電量不變,改變兩板距離,場強不變。E=4kitQ/eS(與d

無關(guān))

7.LC振蕩電路中兩組互余的物理f1:此長彼消。

D電容器帶電?q,極板間電壓u,電場強度E及電場能Ec等S為一組;(變大都變大)

2)。感線圈里的電流I,磁感應(yīng)強度B及磁場能EB等為一組;(變小都變?。╇娏看笮∽?/p>

化趨勢一致:

向增向減向為最大或5值,異組蚩大小變化趨勢相反,此增彼減,若q,u,E及Ec等量

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則I,B,EB等量必按余弦規(guī)律變化。

8.電容器充電時電流減小,流出負極,流入正極;磁場能轉(zhuǎn)化為電場能;

放電時電流增大,流出正極,流入負極,電場能轉(zhuǎn)化為磁場能。

十.恒定電流

1.串連電路:總電阻大于任一分電阻

U與R成正比,;U1=R1U/(R1+R2)

功率P與R成正比P1=R1P/(R1+R2)

2.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小于任一分電阻;

電阻I與R成反比,;U1=R2U/(R1+R2)

25

功率P與R成反比P1=R2P/(R1+R2)

3.和為定值的兩個電阻,阻值相等時并聯(lián)值最大。

4.估算原則:串聯(lián)時,大為主;并聯(lián)時,小為主。

5.路端電壓:純電阻時U=E-lr=ER/(R+r),隨外電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聯(lián)電路中的-個電阻發(fā)生變化,電路有消長關(guān)系,某個電阻增大,它本身的電流小,

與它并聯(lián)的電阻上電流變大。

7.夕卜電路中任一電阻增大,總電阻增大,總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

8.畫等效電路:始于一點,電流表等效短路;電壓表,電容器等效電路;等勢點合并。

9.Ftr時輸出功率最大P=EA2/4ro

10.R1不2分別接同一電源:當時川區(qū)2=沙2,輸出功率P1=PZ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接同一電源:

P串二口并。

11.純電阻電路的電源效率:T]=R/(R+r)。

12.含電容器的電路中,電容器是斷路,其電壓值等于與它并聯(lián)的電阻上的電壓,穩(wěn)定時,

與它串聯(lián)的電阻是虛設(shè)。電路發(fā)生變化時,有充放電電流。

13.含電動機的電路中,電動機的輸入功率P=UI,發(fā)熱功率

P=rlA2,

輸出機械功率P機=111-"2,

14.含電容電路中,電容器是斷路,電容不是電路的組成部分,僅借用與之并聯(lián)部分的電

壓。穩(wěn)定時,與它串聯(lián)的電阻是虛設(shè),如導線。在電路變化時電容器有充、放電電流。

15.下圖中,兩側(cè)電阻相等時總電阻最大。

26

16.純電阻串聯(lián)電路中

一個電阻增大時,它兩端的電壓也增大,而電路其它部分的電壓減小;其電壓增加鼠等于其

它部分電壓減小缺之和的絕對值。反

之,一個電阻減小時,它兩端的電壓也減小,而電路其它部分的

電壓增大:其電壓減小fi等于其它部分電壓增大ffi之和。

十一、直流電實驗:

(一)直流電路

1.電流的定義:1=一(微觀表示:l=nesv,n

27

為單位體積內(nèi)的電荷數(shù))

2.電阻定律:R=p-(電阻率P只與導體材料性質(zhì)和溫度有關(guān),

S

與導體橫截面積和長度無關(guān))

3.電阻串聯(lián)、并聯(lián):

串聯(lián):R=R+R+R+,,+R

并聯(lián):L_L+_LRR!RR1R2

兩個電阻并聯(lián):

Ri+R2

X—U=1K

4.歐姆定律:(1)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2)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R+r

U=z-1r=IR

路端電壓:

2仁FR

電源輸出功率:P出=1E

電源熱功率:FJ=12r

電源效率:

(3)電功和電功率:

電功:w=iut電熱:Q=FRt電功率:p=iu

U2

對于純電阻電路:W=IUt=12Rt=------1P=IUR=i2R

(4)電池組的串

28

對于非純電阻電路:W=lut>l2RtP=IU>12R

聯(lián):每節(jié)電池電動勢為

£o'內(nèi)阻為r0>n

節(jié)電池串聯(lián)時:電動勢:e=neo內(nèi)阻:r=nr0

5.考慮電表內(nèi)阻的影響時,電壓表和電流表在電路中,既是電表,

又是電阻。

6.選用電壓表、電流表:

①測鼠值不許超過鼠程。

②測苗:值越接近滿偏值(表針偏轉(zhuǎn)角度越大)誤差越小,一般應(yīng)大于滿偏值的

1/3。

③電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對誤差越大。

7.選限流用的滑動變阻器:在能把電流限制在允咋范圍內(nèi)的前提下選用總阻值

較小的變阻器調(diào)節(jié)方便;

選分壓用的滑動變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調(diào)節(jié)且輸出電壓穩(wěn)定,但耗能多。

8.選用分壓和限流電路:

(1)用阻值小的變阻器調(diào)節(jié)阻值大的用電器時用分壓電路,調(diào)節(jié)范圍才能較

大。

(2)電壓、電流要求“從零開始”的用分壓。

(3)變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證用電器安全時用分壓。

(4)分壓和限流都可以用時,限流優(yōu)先(能耗小)。

9.伏安法測鼠電阻時,電流表內(nèi)、外接的選擇:

“內(nèi)接的表的內(nèi)附產(chǎn)生誤差”,“好表內(nèi)接誤差小”(RX/RA,

29

和Rv/RX比值大的表“好”)。

10.多用表的歐姆表的選檔:指針越接近R中誤差越小,一般應(yīng)在(R中)/4

至4R中范圍內(nèi)。

選檔、換檔后,經(jīng)過“調(diào)零”才能進行測量。

11.串聯(lián)電路故障分析法:斷路點兩端有電壓,通路兩端沒有電

壓。

12.由實驗數(shù)據(jù)描點后畫直線的原則:

(D通過盡量多的點,

(2)不通過的點應(yīng)靠近直線,并均勻分布在線的兩側(cè),

(3)舍棄個別遠離的點。

13.電表內(nèi)阻對測結(jié)果的影響

電流表測電流,其讀數(shù)小于不接電表時的電阻的電流;

電壓表測電壓,其讀數(shù)小于不接電壓表時電阻兩端的電壓。

14.兩電阻R1和R2串聯(lián),用同一電壓表分別測它們的電壓,其讀數(shù)之比等于

電阻之比。

15.伏安法測電池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r:

安培表接電池所在回路時:£測=£真,r測〉「真,電流表內(nèi)阻影響測最結(jié)果的誤

差。

安培表接電阻所在回路試:〔測〈日真,「測<「真,電壓表內(nèi)阻影響

測量結(jié)果的誤差。

半電流法測電表內(nèi)阻測雖值偏小;代替法測電表內(nèi)阻rg=R替。

半值(電壓)法測電壓表內(nèi)阻:rg=R串,測ffl值偏大。十二、磁場:

1.兒種典型的磁場:通電直導線、通電螺線管、環(huán)形電流、地磁場的磁場分布。

2.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安培力):F=BIL(要求B_LI,力

30

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定;若B//I,則力的大小為零)

3.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洛侖茲力):F=qvB(要求VLB.力的方向也是由

左手定則判定,但四指必須指向正電荷的運動方向;

若B//V,則力的大小為零)

4.帶電粒了?在磁場中運動:當帶電粒了?垂直射入勻強磁場時,洛

2

侖茲力提供向心力,帶電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BP:qvB=m—

R

2Am

(確定圓心和半徑是關(guān)鍵)

qB

5.電場的力的性質(zhì):

電場強度:(定義式)(q為試探電荷,場強的大小

與q無關(guān))

kQ

點電荷電場的場強:??2(注意場強的矢!I;性)

6.電場的能的性質(zhì):

W

(或W=Uq)

電勢差:u=-

q

UAB=<|)A-(|)B

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AU=-W

7.勻強電場中場強跟電勢差的關(guān)系:

E=-(d為沿場強方

d

向的距離)

29

32

8.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①加速:Uq=-mv

2

②偏轉(zhuǎn):運動分解:x=Vct;vX=Vo;y=lat

2

Vy=at

2=竺

m

9.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電流與磁場方向決定的平IS,即同時有±I,F(xiàn)A1B.FA

10.粒子速度垂直于

磁場時,做勻速圓周運動:R=mv/qB,T=2%

m/qB(周期與速率無關(guān)〉。

11.粒子徑直通過正交電

磁場(離子速度選擇器):qvB=qE,v=B/B。

磁流體發(fā)電機、電磁流雖計:洛倫茲力等于電場力。

12.在有界磁場中,粒子通過一段圓弧,則圓心一定在這段弧兩端點連線的中垂線

上0

13.半徑垂直速度方向,即可找到圓心,半徑大小由兒何關(guān)系來求。

14.帶電粒子作同運動穿過勻強磁場的有關(guān)計算:

從物理方面只有一個方程:qvB=mvA2/R,

得出R=mv/qB,和T=2irm/qB

解決問題必須抓兒何條件:入射點和出射點兩個半徑的交點和夾角。

兩個半徑的交點即軌跡的同心,

兩個半徑的夾角等于偏轉(zhuǎn)角,偏轉(zhuǎn)角對應(yīng)粒了?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

15.沖擊電流的沖SBILA』mvBLq=mv

16.通電線同在勻強

磁場中所受磁場力沒有平動效應(yīng),只有轉(zhuǎn)動效

應(yīng)。

17.通電線冏的磁力矩M=nBLScoA=nBLS有效:(是線圈平面與B

的夾角,S線圈的面積)

18.當線—平面平行于磁場方向,即9=0

時,磁力矩最大M=nBLS

十三電磁感應(yīng)

1.感應(yīng)電流的方向判定:①導體切割磁感應(yīng)線:右手定則;②磁通最發(fā)生變化:楞

次定律。

2.感應(yīng)電動勢的大?。孩貳=BLV(要求L垂直于B、V,否則要

八中

分解到垂直的方向上)②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