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8課辛亥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辛亥革命背景時代環(huán)境(政局):民族危機加深,各階層救亡圖存的探索均告失敗。政治:清政府腐敗無能,“新政”和“預備立憲”進行“自救”,但失敗;經濟、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革命派力量壯大;組織準備: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及政黨的建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思想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三民主義軍事準備:組織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如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具有必然性與偶然性Q.1各階層救亡圖存的探索地主階級抵抗派——“師夷長技以制夷”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Q.2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的影響積極:客觀上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推動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準備條件(經濟、組織)局限:未達到預期效果,加劇了清政府的危機,說明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Q.3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及政黨興中會——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進步性: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局限性:①民族主義沒有明確反對帝國主義;②民生主義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進步性: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局限性:①民族主義沒有明確反對帝國主義;②民生主義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報刊:《民報》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過程1、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5、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6、1912年3月11日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Q.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目的:為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原則:(1)主權在民——否定君主專制(2)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級(3)三權分立——防止專制獨裁,確立民主共和評價:進步性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②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③體現(xiàn)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座豐碑。局限性①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②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僅憑一紙空文是很難限制袁世凱的權力的。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影響性質: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積極意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2)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思想: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4)風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歷史局限(1)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2)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fā)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Q.5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辛亥革命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原因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破壞。(帝國主義、立憲派、舊官僚)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3、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充分啟示: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無法領導中國取的反帝反封建的勝利!
第19課北洋軍閥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政治:專制與共和的博弈1、袁世凱獨攬大權對二次革命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開始擴大自己的權力,引發(fā)革命黨人不滿,1913年革命黨領袖宋教仁遇刺,革命黨人發(fā)動“二次革命”反對獨裁專制,保衛(wèi)民主共和,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出走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2、袁世凱復辟帝制對護國戰(zhàn)爭1915年袁世凱為獲得日本支持,部分同意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簽訂“中日民四條約”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蔡鍔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討伐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同年去世,北洋軍閥進入混戰(zhàn)與割據(jù)時期Q2: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1、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復辟帝制違背歷史潮流Q2: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1、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復辟帝制違背歷史潮流2、孫中山等革命派的努力3、缺乏群眾基礎以及北洋軍閥內部矛盾政治:長期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影響經濟:小農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文化:封建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3、軍閥混戰(zhàn)對護法運動(1)軍閥割據(jù)主要派系:列強在各自勢力范圍內扶植代理人(2)軍閥割據(jù)背后實質:帝國主義爭奪在華利益(3)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革命黨人發(fā)動護法運動,最終失?。?)中國參加一戰(zhàn)目的: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fā)展影響: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為協(xié)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二、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短暫春天(1914~1918/一戰(zhàn)期間)1、原因:內因:eq\o\ac(○,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除了一些障礙eq\o\ac(○,2)南京臨時政府獎勵實業(yè)政策的推動eq\o\ac(○,3)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與實業(yè)救國思潮的推動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zhàn),暫時放松對華的商品傾銷和經濟掠奪2、發(fā)展的表現(xiàn):張謇——大生紗廠;榮宗敬、榮德生——福新面粉廠3、發(fā)展的特點——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曲折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輕工業(yè)為主,重工業(yè)發(fā)展緩慢區(qū)域分布:集中在沿海區(qū)域,地域分布不平衡發(fā)展歷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具有曲折發(fā)展的特點4、意義——壯大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力量,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階級基礎5、社會生活新氣象——移風易俗(剪辮子、易服飾、廢纏足、改稱呼)文化——新文化運動1、背景①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②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③政治基礎:辛亥革命失敗,共和政體遭破壞,人們對失敗的反思;④思想基礎:國民思想愚昧落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傳播。⑤直接原因: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2、概況(1)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新青年》)(2)活動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4)核心主張/旗幟: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3.內容(1)前期:以民主與科學為旗幟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2)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4、影響積極性:eq\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冶金級乙炔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AI性別轉換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二零二四年汽車租賃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維修配件質量檢測與認證合同4篇
- 23-24年項目安全培訓考試題加答案解析
- 2023-2024年項目部治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有答案
- 2023年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參考答案AB卷
- 2023年-2024年新入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試題及答案標準卷
- 企業(yè)并購轉讓居間合同范本
- 油田物資運輸勞務合同
- 粘液腺肺癌病理報告
- 巡察檔案培訓課件
- 酒店人防管理制度
- 油田酸化工藝技術
-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手冊列表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五 其他內容類型的生產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裝置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 家譜人物簡介(優(yōu)選12篇)
- 例說相機誘導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相機誘導
- 浙江省紹興市2023年中考科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足球教學研究37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