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_第1頁
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_第2頁
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_第3頁
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_第4頁
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16年全國名校高三歷史試題重組測試(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一、選擇題1.(2016·四川資陽三模)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總敘》載:“公舉一大酋總攝之,匪惟不世及(世襲),且不四載即受代。”“議事聽訟,選官舉賢,皆自下始,眾可可之,眾否否之,……三占從二,舍獨徇同;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隙ㄓ沃贫鹊膬?yōu)點B。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C。開始探索西體中用的途徑D。傳統(tǒng)夷夏觀念發(fā)生變化2.(2016·四川廣安二模)1876年,英國人傅蘭雅在上海創(chuàng)辦格致書院,辦學主旨為:“使中國便于考究西國格致之學、工藝之法、制造之理”。王韜主持書院期間,“以西學為主,而旁及時事、洋務……"材料體現(xiàn)該書院()A。中體西用的辦學理念 B.經(jīng)世致用的辦學特色C。文化滲透的辦學目的 D.中西并重的辦學內容3.(2016·廣東佛山二模)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燾(中國首位駐外使節(jié))為駐英公使的消息傳開后,有人編出一副對聯(lián):“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于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紳提出要開除他的省籍。這表明當時()A。思想觀念阻礙近代化進程B。知識階層民族意識覺醒C.清政府外派使節(jié)不得人心D.國人強烈反對屈辱外交4.(2016·江西宜春二模)洋務運動時期,在洋務派中流行“西學中源”說,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國。如鄭觀應引《周禮》《墨經(jīng)》《淮南子》等書的有關記載,證明西學中的數(shù)學、化學、光學、重學、氣學和電學均出自古代中國?!拔鲗W中源”說的提出,主要目的是()A.為“中體西用”論提供理論依據(jù)B。減少引進西方科技的輿論阻力C.證明古代中國的科技領先于世界D.迎合了當時“制洋器”的需要5.(2016·安徽黃山二模)康有為認為:美國式的政治體制雖為“至公至平之理”,但須循序漸進,若“未至其時”即賦予民權,便會導致民眾“剽悍持權,動輒屠誅,人皆不?!薄7从晨涤袨?)A。反對進行資產(chǎn)階級革命B.反對美國式的政治體制C。主張保留君主專制制度D。對封建勢力妥協(xié)退讓6.(2016·山東濰坊二模)近代中國人的觀念不斷更新:“師夷長技"更新了“華夏變夷”的觀念,“維新變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觀念,民主、民權更新了“君權神授”的觀念,理智、務實更新了偏頗,尚虛的觀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觀念。這主要體現(xiàn)了()A。傳統(tǒng)文化的漸趨衰落 B。民主憲政的艱苦探索C.獨立富強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縛的逐漸解放7.(2016·廣東揭陽二模)1839年林則徐曾擬就給英國國王的照會一件,稱:“我大皇帝撫綏中外,一視同仁”,“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如果中國停止出口,則“夷人何以為生”,所以夷人應感謝天朝的恩德.照會最后說:“我天朝君臨萬國,……然不忍不教而誅”,要英王“詰奸除慝,益昭恭順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A.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B。林則徐深諳外交策略,對敵國恩威并施C。林則徐浮華虛偽,虛驕自大D.林則徐天朝上國觀念濃厚,對世界了解不多8。(2016·廣東汕頭二模)1877年,對西方持否定態(tài)度的劉錫鴻作為副使出使英國,抵達倫敦兩個月后,他對英國政治評價道:“無閑官,無游民,無上下隔閡之情,無殘暴不仁之政,無虛文相応(應)之事.”據(jù)此分析,劉錫鴻()A。仍然沒有突破傳統(tǒng)政治倫理和儒家價值觀B??隙擞w中體現(xiàn)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張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體制進行全面批判D.從反對學習西方向支持學習西方制度轉變9.(2016·山西太原二模)1866年郭嵩燾奏稱:“夫將欲使中國火輪船與洋人爭勝,徒恃官置之一二船無當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輪洋人之利,能與洋人分利,即能與爭勝無疑矣?!边@一認識()A。表明洋務思想有新發(fā)展B。反映了維新派的政治主張C.加快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D.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否定10.(2016·湖南永州三模)晚清有學者認為:“中國學術精致,綱常名教,以及經(jīng)世大法,無不畢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長,補我不逮足矣。其禮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學術義理之微,則非彼人所夢見矣.”這一認識()A。擺脫了自我中心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B.有利于洋務運動的正常開展C。克服了評價異域文化的心理屏障D.反映了急功近利的變革思想11。(2016·安徽皖北協(xié)作區(qū)一模)有學者在評論近代歷史時說:“(在一定意義上說)皇權的存在并不影響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如果協(xié)調得當,皇權甚至可能會成為民主政治的保證力量。”由材料可知該學者()A。對改良作為政治現(xiàn)代化途徑的肯定B。認為君主專制與民主制度并非對立C.否定革命對民主政治的推動D。排斥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制度12.(2016·吉林延邊一模)梁啟超在1903年指出:“所謂帝國主義者,語其實則商國主義也。商業(yè)勢力之消長,實與海上權力之興敗為緣,故欲伸國力于世界,必以爭海權為第一義?!痹诹簡⒊磥恚ǎ〢。帝國主義的目的就是開拓市場B。海權的強弱決定了商業(yè)勢力的大小C。帝國主義是發(fā)展商業(yè)勢力的前提D.能否爭奪和維護海權關乎國運興衰二、非選擇題13.(2016·山東德州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類肯定想象不出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級從屬一級的衙門來裁決,官員必須經(jīng)過好幾次嚴格的考試才被錄用。……如果說曾經(jīng)有過一個國家,在那里人們的生命、名譽和財產(chǎn)受到法律保護,那就是中華帝國。中國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東西是道德和法律。我們有時不恰當?shù)匕阉膶W說稱為“儒教",其實他并沒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諄諄告誡人,而不宣揚什么奧義。-—摘編自伏爾泰《風俗論》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發(fā)表《進化論與倫理學》,對進化論的原理作了哲學上的闡釋。他認為社會倫理關系不同于自然法則,因為人類具有高于動物的先天“本性”,人類社會的進展不應該模仿宇宙過程,而應當在同它斗爭中不斷走向完善.嚴復選譯了其中的導言和第一部分,命名為《天演論》,內容上加以增減、改造,又以“按語”的形式借題發(fā)揮。他認為進化是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嚴復:《〈天演論·導言十五>按語》)——摘編自張昭軍、孫燕京《中國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爾泰對中國文化、嚴復對西方文化有著各自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對此進行解讀。(要求:解讀合理、史實準確、邏輯清晰。)14.(2016·安徽蚌埠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頒布“興學詔書”,鼓勵各地興辦學堂.1902年5月,管學大臣張百熙仿照日本學制擬就《壬寅學制》.1902年底,張之洞與湖北巡撫端方制定了湖北學制體系。1903年6月,張之洞會同張百熙、榮慶,以日本學制為藍本,在《壬寅學制》的基礎上,又加上制訂湖北學制的經(jīng)驗,修成《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1904年1月13日,光緒皇帝批準推行。《癸卯學制》縱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級,各級學堂的宗旨如下:初等小學堂:以啟其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并強調愛護兒童身體,令其發(fā)育為宗旨。高等小學堂:以培養(yǎng)國民之善性,擴充國民之知識,強壯國民之氣體為宗旨。普通中學堂:以施較深之普通教育,稗畢業(yè)后不仕者從事于各項實業(yè),進取者升入各高等專門學堂均有根抵為宗旨.高等學堂:以教大學預備科為宗旨。大學堂、通儒院:以謹遵諭旨,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實業(yè)學堂:以振興農(nóng)工商各項實業(yè),為富國裕民之本計。初級師范學堂:以習普通學外,并講明教授管理之法為宗旨。優(yōu)級師范學堂:以造就初級師范學堂及中學堂之教員、管理員為宗旨。1905年成立學部;同年,張之洞與袁世凱等聯(lián)名奏請立??婆e,獲準.1907~1908年,全國學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學生人數(shù)大幅增加。1905年以來,一大批新式學堂先后創(chuàng)建,如:復旦大學、保定陸軍行營軍官學堂、保定軍官學堂、北洋女子師范學堂、清華學校等。-—整理自劉虹《〈癸卯學制〉百年簡論》(1)依據(jù)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學制》的指導思想及特點。(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癸卯學制》制定的背景和影響。答案與解析1。【答案】D[根據(jù)題干可知其描述的是美國共和制度,故A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抵抗西方侵略,故B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探索西體中用的途徑,故C項錯誤;題干中“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說明魏源對美國共和制持肯定的態(tài)度,說明其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故D項正確.]2.【答案】B[依據(jù)材料“考究西國格致之學、工藝之法、制造之理”“以西學為主,而旁及時事”分析得知,格致書院的辦學主旨體現(xiàn)的是“西用”而非“中體”,故A項錯誤;依據(jù)材料格致書院的學習內容“工藝之法、制造之理"“旁及時事、洋務”可知,格致書院突出學以致,用利國利民,故B項正確;格致書院的辦學是“以西學為主”“考究西國格致之學、工藝之法、制造之理”,與文化滲透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以西學為主,而旁及時事、洋務”說明格致書院重在學習西方,故D項錯誤.]3.【答案】A[材料中任命郭嵩燾為駐英公使的行為受到部分人的反對,這體現(xiàn)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落后阻礙了近代化進程,故A項正確;此行為并不能說明民族意識覺醒,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清政府外派駐外使節(jié)確實受到了部分人的抵制,但并不能說明不得人心,故C項錯誤;外派駐外使節(jié)并不是屈辱外交,故D項錯誤。]4?!敬鸢浮緽[中體西用與材料中“西學中源”并不相關,故A項錯誤;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國,以方便國人的接受西方技術,故B項正確;證明古代中國的科技領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項錯誤;西方科技與制洋器關系不大,故D項錯誤。]5.【答案】A[康有為認為中國實行美式政體“未至其時",就是反對在當時的中國實行民主共和制,也就是反對廢除君主,結合當時革命派主旨,康有為實質就是反對革命派的革命主張,故A項正確;按材料信息康有為認為美國式政治體制是“至公至平之理”,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康有為保留君主專制的信息,故C項錯誤;按材料意思,康有為之所以主張民主應該循序漸進,是因為擔心民眾缺乏必要的政治素養(yǎng),而不是因為對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導致的,故D項錯誤。]6.【答案】C[近代中國人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不能表明傳統(tǒng)文化的衰落,故A項錯誤;“師夷長技”不是民主憲政的探索,故B項錯誤;近代中國人思想觀念更新的過程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是為了尋求強國御侮之道,實現(xiàn)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故C項正確;人性束縛的逐漸解放是指從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中逐漸解放出來,材料沒有涉及到,故D項錯誤。]7。【答案】D[材料并未體現(xiàn)“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1839年"中英雙方尚未戰(zhàn)爭,并非敵國,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我大皇帝撫綏中外,一視同仁”體現(xiàn)了作為理學傳統(tǒng)下君臣間的綱常倫理,和臣子的本分,并非虛驕自大,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所以夷人應感謝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臨萬國,……然不忍不教而誅",更多的突顯了長期的自我封閉,天朝上國觀念深厚,D項正確。]8.【答案】A[據(jù)材料“無閑官,無游民,無上下隔閡之情,無殘暴不仁之政,無虛文相応(應)之事"得出劉錫鴻對自己所見到的英國政治風俗有值得稱道之處。但他是用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儒家的價值觀來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A項正確;材料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B項錯誤;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體制進行全面批判,材料沒有涉及到,故C項錯誤;材料表明他反對學習西方,而他支持學習西方制度材料沒有涉及到,故D項錯誤。]9?!敬鸢浮緼[郭嵩燾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不僅在官府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基礎上,提出還有商民應該應創(chuàng)辦企業(yè),故A項正確;材料中所涉及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問題,與維新派的政治主張無關,故B項錯誤;19世紀60年代是民族工業(yè)剛剛產(chǎn)生的時期,故C項錯誤;中體西用,材料中主張發(fā)展從官府到商民引進西方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是中體西用的一種運用,故D項錯誤.]10.【答案】D[擺脫了自我中心,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可知屬近代洋務派的“中體西用”觀點,既主張學習西方科技以作輔助之用,又強調維護封建統(tǒng)治和綱常禮教,是不利于“洋務運動的正常開展”,故B項錯誤;“克服了",與材料中“其禮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學術義理之微,則非彼人所夢見矣”不符,故C項錯誤;舉辦洋務新政,是為了挽救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封建統(tǒng)治,洋務運動“中體西用”屬于器物層面的改革,與材料中“急功近利的變革”相符,故D項正確。]11.【答案】A[材料中的主旨是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進行協(xié)調(即改良)的方式,可以成為民主的保證力量,故A項正確;君主專制不同與材料中是改良后的皇權不符,故B項錯誤;在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的主張,所以否定更無從談起,故C項錯誤;民主的建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材料中強調改良是可行的,對于對辛亥革命是否被排斥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項錯誤.]12.【答案】D[材料無法體現(xiàn)帝國主義的目的就是開拓市場,故A項錯誤;海權的強弱決定了商業(yè)勢力的大小不是題干材料的主旨,故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帝國主義是發(fā)展商業(yè)勢力的前提,故C項錯誤;據(jù)材料“故欲伸國力于世界,必以爭海權為第一義"可知能否爭奪和維護海權關乎國運興衰,故D項正確。]13.【解析】首先陳述伏爾泰、嚴復的觀點;其次運用所學知識對觀點進行解讀,是否符合實際,在此基礎上結合伏爾泰、嚴復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角度對觀點進行原因分析;最后對兩者的觀點作出評價?!敬鸢浮渴纠悍鼱柼┩瞥缰袊贫群臀幕J為中國官僚選拔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