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金陵2021-2022學年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金陵2021-2022學年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金陵2021-2022學年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金陵2021-2022學年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金陵2021-2022學年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注意事項

1.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

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朱云字游,魯人也,徙平陵。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好倜儻大節(jié),當世以是高之。元帝時,華陰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

得賢。平陵朱云,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試守穹*木聲,以盡其能?!鄙夏讼缕涫聠柟?。太子少

傅匡衡對,以為:“大臣者,明王所慎擇也。而嘉猥稱云,欲令為御史大夫,妄相稱舉,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驗以

明好惡?!奔胃傋3傻蹠r,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云上書求見,曰:“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

人以厲其余?!鄙蠁枺骸罢l也?”對日:“安昌侯張禹?!鄙洗笈冢骸靶〕季酉掠樕?,廷辱師傅,罪死不赦?!?/p>

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日:“臣得下從龍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將云去。

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日:“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

死爭?!睉c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當治檻,上日:“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痹谱允侵蟛粡?/p>

仕,常居郡田,教授諸生。時出來牛車從諸生,所過皆敬事焉。薛宣為丞相,云往見之。宣備賓主禮,因留云宿,從

容謂云日:“在田野亡事,且留我申呀,可以觀四方奇士。”云目:“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復言。云年七十余,

終于家。

病不呼醫(yī)飲藥。遺言以身服斂,棺周于身,土周于樣,為丈五墳,葬平陵東郭外。

(節(jié)選自《漢書?卷六十七》,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上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

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

B.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

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

C.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

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

D.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

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五經(jīng)”之一,深富哲理,是傳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經(jīng)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陳奏秘密事項時,用皂囊封緘,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職名,西漢時相當于副丞相,以協(xié)助丞相綜理大政,偏重于監(jiān)察執(zhí)法。

D.東閣,在這里并非“開我東閣門”中的“東閣”,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華陰守丞因為朱云忠正而有智謀,向朝廷請求任命他為御史大夫;朱云帶領學生

乘牛車出行時,探訪的人都對他很敬重。

B.朱云直言諫凈,留下檻折佳話。朱云彈劾張禹,漢成帝很生氣,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欄桿不走,直至欄桿被拉

斷;經(jīng)大臣辛慶忌勸解,他才被饒恕。

C.朱云特立獨行,好倜儻有大節(jié)。致仕后的朱云遠離官場,居住在鄉(xiāng)野,教授學生;與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

在丞相府中,朱云謝絕了對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無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時未請醫(yī)喝藥,臨終囑咐用便服入殮,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

可,家人遵其囑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墳。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妄相稱舉,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驗以明好惡。

(2)及后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2、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節(jié)氣,正確的一項是

①,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

②隔溪漁家樂,農(nóng)田耕耘夏至間。

③立秋向日葵花放,西樓聽晚蟬。

④立冬暢飲麒麟閣,繡福詠詩篇。

A.①驚蟄②芒種③處暑④小雪B.①秋分②立秋③霜降④立冬

C.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大雪D.①立夏②立秋③大雪④冬至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年畫里蘊藏著大量吉祥符號,每個符號都代表了人們在新年對生活的渴望,比如蝙蝠代表幸福,用柿子代表

事事如意,用牡丹代表富貴,用花瓶代表平安……中國年畫有約2000年的歷史,年畫的肇始可以至漢。最先

出現(xiàn)的是驅(qū)邪的門畫和種種神像。宋代雕版印刷術的興起,推動了民間年畫的蓬勃發(fā)展。至明清兩代,年畫產(chǎn)地逐漸

形成。由于地域人文相異,各地年畫的風格?年畫最興盛時,()0

為了在時代轉(zhuǎn)型期保證傳統(tǒng)文化的活態(tài)存在與傳承,本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界對各地的民間文化進行了

的搶救。文化界對民間文化進行了收集、記錄和整理。政府向民間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國家名錄登記和傳承人牽

頭的保護體系,并對非遺保護立法。各年畫產(chǎn)地都建立了年畫博物館,年畫在漸漸復活。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追敘大相徑庭史無前例地毯式

B.追溯迥然不同史無前例地毯式

C.追敘迥然不同空前絕后立體式

D.追溯大相徑庭空前絕后立體式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在全國有100多個產(chǎn)地,國內(nèi)所有的省份都有分布。

B.有100多個產(chǎn)地在我國,分布到全國所有的省份。

C.在全國有100多個產(chǎn)地,分布到了國內(nèi)所有的省份。

D.年畫產(chǎn)地在全國所有省份都有,有100多個。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政府為民間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國家名錄登記和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并為非遺保護立法。

B.政府對民間文化遺產(chǎn)建立了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和國家名錄,并對非遺保護立法。

C.政府向民間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國家名錄和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并為非遺保護立法。

D.政府為民間文化遺產(chǎn)建立了國家名錄和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并為非遺保護立法。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最近一段時間,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一批短視頻應用爆紅,成為這兩年最流行的一種新文化形態(tài)。這些短小的

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為基礎,形式隨意,花樣繁多,雖,但成為現(xiàn)在最流行的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過片斷式、瞬間性的生活記錄的“表演式”,浮現(xiàn)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斷并不追求很深的意義,而注重某種片刻的“感覺”。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爽”或“萌”。

這當然說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其中展現(xiàn)出來的活力o它所表現(xiàn)的一些積極內(nèi)容、所傳播的“正能量”,

能夠與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讓青少年群體,對他們的社會認同起到積極作用。

文化史上歷來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藝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極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養(yǎng)

和豐富也o“文”要提升“野","野”要豐富“文”,這樣的規(guī)律是文化和文藝發(fā)展的必然。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它通過片斷式、瞬間性的生活記錄的“表演式”展開,浮現(xiàn)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過片斷式、瞬間性的生活記錄的“表演式”,體現(xiàn)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過片斷式、瞬間性的生活記錄的“表演式”展開,體現(xiàn)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過瞬間性的生活記錄的“片斷式”“表演式”,體現(xiàn)草根個體對趣味性的追求。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瑕瑜互見不容置疑樂此不疲大有可觀

B.魚龍混雜不容置疑樂此不疲不可或缺

C.魚龍混雜不容小覷喜聞樂見大有可觀

D.瑕瑜互見不容小覷喜聞樂見不可或缺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但它確實已經(jīng)是一種突然興起并有著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xiàn)象

B.因為這種有著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xiàn)象確實已經(jīng)突然興起

C.但這種有著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xiàn)象確實已經(jīng)突然興起

D.因為這已經(jīng)是一種突然興起并確實有著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xiàn)象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念奴嬌?登多景樓①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

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②,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注]①多景樓:位于今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②此處的“王謝諸人”,泛指當時有聲望地位的士。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寫登上多景樓的無限感慨:“鬼設神施”的大江天險,竟成為六朝統(tǒng)治者為追逐私利而偏安一隅的借口。

B.“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在有戰(zhàn)略眼光的陳亮心中是爭雄之地。應該利用這種有力地形,揮師北上,爭雄中原。

C.“因笑”三句,承上片“六朝”而來,笑王謝等豪門權(quán)貴,為“門戶私計”而做“登高懷遠”灑“英雄涕”的丑

態(tài)。

D.最后五句借祖逖中流擊楫、謝安小兒破賊的典故表達了作者決心收復中原,成就個人功名的慷慨磊落情懷。

2.詞的開頭“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無人能會的“意”有哪些?試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6、下面是小明給鄉(xiāng)下務農(nóng)的伯伯寫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

驚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擔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無法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會到府上探望。惠寄五百元

錢,用來治療;如果有其他需要,定會鼎力相助。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924年,蔡元培先生在法國邀請巴黎大學的教授歐樂吃中餐。歐樂看到桌子上擺放著中國的餐具,就對蔡元培

說:“你們中國人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不大方便吧?”蔡先生則笑著回答:“其實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

但后來覺得刀啊叉啊的都可以當作殺人的武器,吃飯用不夠文雅。你知道我們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嘛,所以從商朝開

始,就用箸,也就是筷子夾菜了?!辈淘鄬⑿⌒〉囊浑p篋子與和平事業(yè)掛鉤,這樣的論斷很獨到。

筷子原先叫作“箸”:上面是竹字頭,因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頭做的;下面的者字,表讀音。直到今天,日語

中的筷子仍然寫作“箸”,可在漢語中“箸”卻變成了“筷”。這是為什么呢?據(jù)說這跟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有關。

“箸”和單人旁的“住”同音,而單人旁的“住”有停止的意思。水鄉(xiāng)的漁民最怕的就是船停滯不前,聽到“住”字

就緊張,連夾菜的“箸”也一并討厭起來。再說了,“箸”與“蛀蟲”的“蛀”也是同音,船要是被蟲蛀,就會漏水,

十分危險。為了圖個吉利,干脆將“箸”改稱“筷子”,“筷”與“快速”的“快”同音,漁民們都希望船能跑得快

些。

(摘編自李曉愚《從“箸"到'‘筷"》)

材料二:

漢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說來與死亡相關的有兩個。一為三長兩短,指的是在多人共同用餐時,使用了長短不齊的

筷子。這種做法代表死亡,是不吉利的。因為過去中國人死后裝進棺材,棺材由前后兩塊短木板和兩旁加底部三塊長

木板組成,正好是三長兩短。二為當眾上香,指的是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這被視同給死人上

香。中國自古有以食品祭祖的風俗,祭祖時,考慮到死人靈魂出殼,用筷不便,所以在祭品的碗盆上面豎插筷子。

一個民族往往形成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屬于自己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和智慧。在中

國的原始宗教中,中國人關于死亡的思考總是與自然或自然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雖然生和死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無法抗拒的自

然規(guī)律。但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宗教理論對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使人們總是對死亡充滿了一

種本能的恐懼,以致在生活中忌諱讓人聯(lián)想到死及與死亡相關聯(lián)的事物,于是在中國產(chǎn)生了用筷時這兩大禁忌。

而日本人深受無常觀的影響,崇尚瞬間美和消亡美。櫻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象征。一般來說,人

們總是在逃避著死亡,而武士道卻要直面死亡,思考怎樣去死,去實現(xiàn)死亡瞬間散發(fā)的美學價值。這種美學意義上的

死亡,被日本人贊譽為落花之美。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隱于葉下,凋零有期,遇有風吹瞬間飄落,這展示了一種生命

的價值。如此從美學意義上理解死亡的日本人視筷子為生命之杖。在日本新生嬰兒出生后百天時,要舉行一項儀式,

擺上可愛的小碗和一雙用白木做的小筷子等,并向神靈供奉紅豆飯及一條完整的鯉魚,祝愿孩子健康成長,一生豐衣

足食。而且還要到神社去參拜,這時神社會送給參拜者一雙“初食筷”,寓含孩子一生會倍受神靈的保佑之意。而在

日本人的葬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由死者的子女用綁著脫脂棉的筷子沾水,去擦死者的雙唇,意思是讓死者享用

人間最后一滴水??梢哉f,筷子伴隨了日本人的生與死。

可見,筷子雖小,卻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通過民俗文化中用筷禮儀的對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同為東亞文化圈

中的中日文化的差異,特別是生死觀的差異。

(摘編自王松華《從筷子使用禮儀看中日文化差異》)

材料三:

中國人使用的兩根筷子,長度相同,上方下圓,一陰一陽,使用時一靜一動,相互配合。筷子文化體現(xiàn)的是綜合

思維,兼顧天時、地利、人和,提倡中庸之道,重視人際關系,重視群體,德治和價值理性突出。

印度人、阿拉伯人都喜歡通過自身來親證自然,這與中國有顯著的區(qū)別。他們親證自然與其飲食方式有關,他們

吃飯用手抓,不管是什么樣的飯,都要用一個大盤子各樣都盛一點,然后用手指抓到嘴里吃。

西方人在16世紀以后吃東西多用刀又,在這以前大概也是用手抓。幾乎在用刀叉吃飯的同時,西方形成了工業(yè)革

命的高潮。我們通過刀叉,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西方人思維方式形成的過程。拿過一塊肉來用刀子把它切開,切割的過

程就與思維方式有關系。從16世紀以后,西方人把古希臘哲學家的邏輯思維開掘出來,加以發(fā)展,形成了非常發(fā)達的

分析思維。

可見,中國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種綜合思維方式,它所產(chǎn)生的是發(fā)達的人文精神;用手指代表的是印度文化和阿

拉伯國家的伊斯蘭文化,親證自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辯證思維,結(jié)果宗教精神特別發(fā)達;用刀叉吃飯的西方人,使用的

是分析的邏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學、科學精神特別發(fā)達。今天我們應該把

三大文化融為一體,也用篋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摘編自蔡德貴《,篋子、手指和刀叉:三種飲食方式背后的文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漢字從“箸”到“筷”,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起了關鍵的作用,這直接反映了語言的變化具有自下而上的規(guī)律。

B.日本民族具有悲嘆落花之美的文化傳統(tǒng),日本文化深受生命無常的影響,櫻花成為日本的國花,根本原因也是如此。

C.材料二所說的漢族用筷禁忌與日本人對筷子的感情,體現(xiàn)了中日文化中生死觀的差異,與材料一展現(xiàn)的中西文化差

異類似。

D.材料三可以從宏觀上解釋材料一與材料二中的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從理論高度解答歐樂教授對于中國人不使用刀叉

的疑問。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元培解讀筷子和刀叉的論斷之所以很獨到,是因為他從中解讀出了中華文化愛好和平的內(nèi)涵,同時暗示西方文化

不文雅。

B.漢族中三長兩短與當眾上香的用筷禁忌,反映出來的是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具有迷信色彩,會隨著科學知識的普

及而消亡。

C.日語中的筷子仍然寫作“箸”,反映了崇尚瞬間美和消亡美的日本文化較少關注口彩,而能直面死亡,渴望實現(xiàn)死

亡的美學價值。

D.中國人祭祖時在祭品的碗盆上面豎插筷子,與日本人在葬禮中用筷子沾水擦拭死者雙唇,同樣體現(xiàn)了對死者的尊重

和紀念。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一個人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他的行為方式?!?/p>

B.“一個人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他的精神品質(zhì)?!?/p>

C.“一個人的行為方式?jīng)Q定了他的思維方式?!?/p>

D.“一個人的精神品質(zhì)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p>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應該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還是應該積極擁抱其他文化?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8、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雨非雨,雪非雪

①在一個夜黑風高、雷電交加的夜晚……什么!你聽過這個故事?沒錯,是史努比寫的。這句話是老套中的老套,

早在大家喜愛的史努比立志當作家之前,這句話就是小說開頭的口詞□調(diào)。譬如維多利亞時代的暢銷小說家布沃里頓,

筆下某篇作品的開頭就是:“在一個夜黑風高、雷電交加的夜晚……”真的是一字不差。

②為什么要這樣寫?為什么作家要讓大雨傾盆而下①狂風呼嘯而過②教疲憊的旅人在風雨中踽踽獨行

③讓農(nóng)舍在風雨中飄搖④

③你可能會說,每個故事都有每個故事的背景,而天氣正是背景的一部分。話是這么說沒錯,但是這樣的回答還

是不夠完整,依然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我是這樣想的:天氣絕對不只是天氣,雨也絕對不只是雨。依此類推,冷不

只是冷,熱不只是熱,雪不只是雪,太陽不只是太陽……

④問題來了:雨水有什么特別的嗎?自從我們的老祖宗上陸以來,水在我們眼里就一直是感化的力量。洪水定期會

發(fā)生,摧毀我們的文明,將我們拉回水中。你知道諾亞的故事吧?大雨、洪水、方舟、鴿子、橄欖枝、彩虹。我認為在

古人的心中,這則圣經(jīng)故事最有安定人心的效果,因為上帝在故事的結(jié)尾以彩虹跟諾亞立約,保證再也不會讓洪水覆

滅大地,這聽在古人耳里,多么令人欣慰呀。

⑤身為陸生動物,溺死是我們最大的恐懼,水淹萬物更是放大我們對溺死的恐懼;因此,雨水會勾起我們古老的

回憶,撩撥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基本上,洪水的故事就是人類生存的故事。在勞倫斯的《少女與吉普賽人》中,有

一段描寫大水沖垮家園的段落,勞倫斯當年下筆時,心里想的一定是諾亞的故事;創(chuàng)世紀那場洪水既是毀滅的兇手,

也是新生的源頭。

⑥不過,雨水的功用不僅于此。據(jù)我推測,在路燈和霓虹燈普及之前,狂風暴雨的夜晚很可能伸手不見五指,在

那樣的時空下,一個夜黑風高、雷電交加的夜晚可以創(chuàng)造出迥然不同的氛圍。哈代是另一位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而

且是布沃里頓望塵莫及的作家。他寫過一篇輕松詼諧的短篇叫《三個陌生人》,內(nèi)容講述一名死刑犯(在逃中)、一位劊

子手和死刑犯的哥哥,三個人在一位牧羊人家中撞見,引發(fā)一連串爆笑的捉拿行動,而這一切就發(fā)生在一個……夜黑

風高、雷電交加的夜晚。

⑦哈代為什么要寫這場雨呢?一來是因為情節(jié)需要,二來是因為氣氛使然,三來則講求人人平等。首先,如果不是

這場大雨,這三個陌生人也不會在這么尷尬的情況下相遇。第二,相對于其他天氣狀況,雨天顯得神秘、朦朧、孤寂。

如果覺得下雨不好,起霧當然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凄慘”是很重要的,在下雨和起霧之間,哈代當然會選擇讓角

色愈凄慘愈好.在這方面,雨水傲視群雄。只要飄點雨刮點風,就足以讓人冷死在溫暖的七月中。第三,下雨使人人

平等。不管你代表的是公平正義還是不公不義,雨水總是大公無私地落在所有人的身上。因為下雨,劊子手和死刑犯

不得不找地方避雨,兩人因此在無形間締結(jié)友誼。

⑧雨水還有什么功能呢?雨水有潔凈的功能:雨水矛盾就矛盾在落地之前明明很干凈,落地之后卻變成滿地泥濘。

所以,如果你想(象征性地)凈化某個角色,就讓他從甲處穿過雨中走到乙處。淋了一場雨,他火氣也消了,頭腦也清

醒了,甚至幡然悔悟也不是不可能,你希望他變成怎么樣就怎么樣,他身上的污點也可借此滌除。相反地,如果他在

雨中跌倒了。就會沾得滿身泥濘,污點會變得更多。雨水還有復原的功能,主要原因是因為雨水讓人聯(lián)想到春天,次

要原因則和諾業(yè)方舟的故事不無關聯(lián)。雨水可以讓大地恢復生機,讓萬物復蘇,讓世界回春。

⑨雪呢?雪跟雨一樣意涵豐富,但是兩者的意象又有不同:雪是荒涼的、沉悶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同時又好像

在招手邀你去玩耍,雪既潔白又污穢(落地隔一陣子之后),既嚴寒又溫暖,隨你怎么寫就怎么寫。史蒂文斯在詩作《雪

人》中利用雪來表現(xiàn)抽象、疏離的思想,特別是用來象征“虛無”的概念,正如詩尾所述:“永遠無我/不為虛無所

動/始能洞見虛無的處所”,這真是嚴寒徹骨的意象。在《死者》的結(jié)尾,喬伊斯讓主角賈柏瑞頓悟;他在整篇小說

中自以為高人一等,然而,他的自信卻在情節(jié)推演中一點一點瓦解,最后,他看著窗外“大雪紛飛,鋪滿整個愛爾蘭

島”,這幅景象宛如當頭棒喝。他頓時明白:原來雪和死亡一樣,不分貴賤彼此。正如小說美麗的結(jié)語所言:“落在

所有的生者與死者身上?!?/p>

⑩往后探討季節(jié)時,一定還會再提到天氣?天氣的意象太多了,就算寫一本書也寫不完。現(xiàn)在你只要記住一點就好:

下次讀詩或看小說時,別忘了看一看天氣。

1.第①段“口詞□調(diào)”一詞,應填入的兩字依次為0

2.在第②段畫線處,依序填入標點符號“—”“—”"—""—"?

3.第④段“將我們拉回水中”在文中的意思是。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布沃里頓之所以成為暢銷作家,在于其作品的開頭善于制造懸念。

B.諾亞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對洪水的恐懼,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C.哈代在《三個陌生人》中,著重用“雨”來推進凄慘的故事情節(jié)。

D.史蒂文斯用荒莽、沉悶的“雪人”意象,來隱喻嚴寒徹骨的冬天。

5.“雨”,和“雪”這兩個意象,有著相同的內(nèi)涵,請根據(jù)文意加以概括。

6.請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如《在烈日與暴風雨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最后一片葉子》等),舉例說明“雨非雨,雪

非雪”。(舉出一例,具體說明一個方面即可)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麥穗的故事

常辰哲

初夏的鄉(xiāng)村,只見一片片黃金色的麥浪。村子東頭的一戶人家人頭攢動。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男孩就在同

村人的叫好聲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從地里往回跑。聽著大家的賀喜,老太太望著地里豐收的麥子,給孫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麥穗。

麥穗和地里的麥子一樣,茁壯成長。一晃,麥穗18歲了。村里同齡的男孩子都已經(jīng)外出打工了,有的人蓋了房子,

娶了媳婦。麥穗的娘卻一次次婉拒上門提親的媒人,堅持讓麥穗念完高中。

“當兵去,出門長長見識!”有一天,麥穗的娘望著一身虎氣的兒子,想把他送到部隊。麥穗聽后,直接去人武

部報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著麥穗,很高興,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小子,叫麥穗!部隊需要你這樣的好小伙?!?/p>

麥穗聽了,憨憨地笑了。

麥穗戴著紅花,踏上西去的火車,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廣闊和神秘,是他聞所未聞的。這里沒有家鄉(xiāng)

常見的麥子,農(nóng)田里生長的是一種叫作青棵的作物,麥穗感到很新奇。

麥穗所在的汽車連在山腳下,營區(qū)外是一片戈壁灘,只有一條公路通往最近的縣城。當兵的第一年,麥穗刻苦訓

練,進步明顯。在夜里,他經(jīng)常夢見家鄉(xiāng)的麥子。

麥穗和副連長談心次數(shù)最多,有時會說起自己的夢。副連長是陜西人,個子不高,說話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見他

在檢查營房、車場;晚上熄燈后,他認真地查鋪,還在營區(qū)來回轉(zhuǎn)。

第二年春天,副連長找到麥穗說:“考軍校去?!丙溗氩欢?,副連長又說,“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實現(xiàn)很多

夢想,軍校也需要你這樣的好小伙子?!丙溗肼牶螅窒氲饺宋洳空脑?,開心地笑了。

營長得知連隊有戰(zhàn)士報考軍校,高興地說:“好好學,加把勁,咱們營有好多年都'剃光頭'了?!?/p>

連隊車場后面有一座單獨的小房,為了方便麥穗復習文化課,連里讓他單獨搬進去住,連里的戰(zhàn)士經(jīng)常給他送來

好吃的。在復習文化課的日子里,麥穗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開始了長跑。

在高原上練長跑是需要勇氣的。他敲開連部的門,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連里的干部。過了一會兒,副連長開口說:

“去吧,注意安全?!?/p>

于是,每天熄燈前這段時間,麥穗就自己在營區(qū)前的戈壁灘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長跑。

跑步時,麥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麥子,也想到自己的夢——麥穗低下頭,一塊塊麥田整整齊齊,

像士兵站成的方陣。

戈壁灘多風,麥穗頂著風跑,有時邊唱歌邊跑。在風中,他對著曠野大聲地唱,有時會唱到自己淚流滿面。

麥穗原以為不會有人聽見,有一次一回頭,嚇了一跳。原來,副連長一動不動地站在身后看著他跑步,在風中站

成了一個“沙人”。

副連長也是汽車連走出來的兵。當年,他考上了軍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灘的汽車連。

麥穗漸漸從副連長身上看到了一種戈壁灘的精神。每天長跑后,麥穗就回到小房,看書到深夜。

又是一年麥收時節(jié)。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凍。汽車連又全連出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全連將在野外穿

梭,他們要趕在大雪封山前,給在一線哨所堅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資。

麥穗因為要參加全軍統(tǒng)一考試,沒有隨連隊一起出發(fā),而是作為留守人員看守營房??帐幨幍臓I區(qū)十分安靜,麥

穗繼續(xù)堅持長跑,更加用功地準備考試。

不久,成績公布了,麥穗如愿考上軍校。

從干部科領到通知書以后,麥穗給在外執(zhí)行任務的連隊寫了一封信。又過了一個月,麥穗?yún)s沒有收到回音。開學

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麥穗準備去報到了。在車站準備登上火車前,連隊的回信才被車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

是副連長寫的,上面寫道:連隊得知麥穗的喜訊都很高興,全連加了餐。營長還說,咱們營終于不再是“光頭”了。

看到這兒,麥穗哭了。他緊握著信,心想:一定要學成歸來。

火車飛馳,穿過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麥穗知道,此時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勞作。在火車上,麥穗睡著夢見了麥子,

夢里的麥子謙遜地低下頭,站得整整齊齊,像一個個當兵的好小伙子?;疖嚤枷蜻h方,麥穗還在甜甜地做著夢,夢中

的麥子依然金黃。

(選自《人民陸軍》長城文藝版2018年1月26日,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題目為“麥穗的故事”,一方面概括了文章關于士兵麥穗的成長這一主要內(nèi)容;另一方面對應文中多處關于

麥子的夢,意蘊豐富,暗示了小說的主題。

B.小說寫了一個憨厚的鄉(xiāng)村男孩,逐步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軍人的過程,運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塑造

了一個堅韌、進取、富有責任感的軍人的形象。

C.小說塑造了以主人公麥穗為代表的邊疆戰(zhàn)士群像,同時對其中人物也分別作了較為精細的刻畫,如“在風中站成

了一個‘沙人’”的副連長,不斷鼓勵麥穗的營長。

D.復習時,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麥穗開始了長跑,有時邊唱歌邊跑,因為生活艱苦、單調(diào)寂寞,他邊唱邊流淚,

最終堅忍不拔的精神與戰(zhàn)友們的鼓勵助他順利考上軍校。

2.小說在敘事上有哪些特點?請結(jié)合文本作簡要分析?

3.小說結(jié)尾寫到“麥穗睡著夢見了麥子,夢里的麥子謙遜地低下頭,站得整整齊齊,像一個個當兵的好小伙子”,改

為“麥穗夢見青裸己然灌漿,泛著淡淡的金黃,迎著雪域高原的寒風”好不好,為什么?

10、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借竹樓記徐渭①

①龍山子既結(jié)樓于宅東北,稍并其鄰之竹,以著書樂道,而自題曰“借竹樓”。方蟬子往問之,龍山子曰:“始

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則買鄰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則借鄰之竹而樓之。如是而已。”

②方蟬子起而四顧,指以問口:“如吾子之所為借者,特是鄰之竹乎?非歟?”日:“然?!薄叭粍t是鄰之竹之

外何物乎?”日:“他鄰之竹也。”“他鄰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日:“會稽之山,遠出于南,而迤于東也?!薄吧?/p>

之外又何物乎?”目:“云天之所覆也?!狈较s子默然良久。龍山子固啟之,方蟬子曰:“子見是鄰之竹,而樂欲有

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歟?”日:“然?!?/p>

③“然則見他鄰之竹而樂,亦借也;見莫非鄰之竹而樂,亦借也;又遠見會稽之山與云天之所覆而樂,亦莫非借

也,而獨于是鄰之竹。使吾子見云天而樂,弗借也;山而樂,弗借也;則近而見莫非鄰之竹而樂,宜亦弗借也,而又

胡獨于是鄰之竹?”

④龍山子矍然日:“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遠,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遠近也。請子易吾之題,以廣

吾之志,何如?”方蟬子曰:“胡以易為?乃所謂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虛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鏗然而有節(jié),

則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錯以固,其勢昂以聳,其流風瀟然而不冗,則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

也!而何不可之有?”龍山子仰而思,俯而釋,使方蟬子書其題,而記是語焉。

(選自《徐渭集》,有刪減)

(注)①徐渭: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有青藤老人等別號。

1.第①段“方蟬子往問之”的“之”是指。(用自己的話回答)

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達效果。

3.第④段龍山子“請子易吾之題”的原因是什么?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龍山子執(zhí)意請求方蟬子說說對借竹的看法。

B.龍山子建書樓漸漸兼并了一些鄰居的竹林。

C.方蟬子認為竹與人是互賞互鑒,互相學習。

D.本文借事說理,通過對話的形式揭示主題。

5.根據(jù)文意,概括龍山子最終“使方蟬子書其題,而記是語”的意圖。

11、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各題。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史舉先生,學百家之術。因張儀而求見秦惠王,王見而說之,便佐魏章略定漢中地。蜀侯

輝、相壯反,秦使甘茂定蜀。還,以甘茂為左丞相。武王三年,王日:“寡人欲通三川,以窺月篁。"甘茂日:“請之

魏,約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泵^向壽曰:“子歸,言于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伐'。"至迎或于思壤閘甚

故對日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魯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

織自若也;一人又告之,其母尚織自若也;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三人

疑之,其母懼焉。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蓖踉唬骸肮讶?/p>

不聽也,請與子盟。”卒使甘茂伐宜陽。五月不拔,王欲罷。甘茂日:“息壤在彼?!币蛳て鸨鴵糁彀我岁?。武

王卒,昭王立。甘茂言昭王以武遂復歸之韓。向壽、公孫爽.爭之,不能得。壽等由此怨,讒甘茂。茂懼,亡去,奔齊,

逢蘇代。代為齊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無所容跡。臣聞貧富二女會績,貧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

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p>

代因說秦王日:“甘茂,非常士也。彼以齊約韓、魏反以圖秦,非秦之利也。王不若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鼻赝?/p>

即賜之上也。甘茂不往。蘇代謂齊浴王曰:“夫甘茂,賢人也。今秦賜之上卿。甘茂德王之賜,故辭而不往,今王何

以禮之?”齊王曰:“善?!奔次恢锨涠幹?/p>

(節(jié)選自《史記?甘茂列傳》有刪改)

1.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迎茂于息壤/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B.王迎茂于息壤/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C.王迎茂于息壤/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D.王迎茂于息壤/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室,周朝都城,周是中國古代第三個王朝,分成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階段。

B.曾參即曾子,孔子的弟子,相傳《論語》主要由他及其弟子輯錄而成。

C.贄,從貝,與財富有關,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后也泛指禮物。

D.上卿,春秋時官名,戰(zhàn)國時作為高級爵位,授予有大功于國的大臣或貴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茂才能出眾,長于兵事。他從師史舉先生,通習百家之學;出仕后在攻取漢中和平定蜀地叛亂的戰(zhàn)爭中建立功

勛,被秦王拜為左丞相。

B.甘茂善于辭令。他知道宜陽難以攻打,秦王決心容易動搖,因此借“曾參殺人”故事諷喻秦王,贏得秦王的支持,

最終取得戰(zhàn)役勝利。

C.甘茂因得罪權(quán)貴被迫出逃。甘茂將武遂歸還韓國的建議被采納,此事得罪了向壽和公孫爽,被向壽等人詆毀,最

后不得不逃離秦國,投奔齊國。

D.甘茂被齊秦兩國看重。甘茂在逃往齊國路上遇到蘇代;蘇代巧妙周旋于齊滑王和秦武王之間,最終使兩國君主都

任命甘茂為上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因張儀而求見秦惠王,王見而說之,使佐魏章略定漢中地。

(2)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

1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00后:怎樣的一代人?

三多:錢多,手機多,作業(yè)多?!痴{(diào)查報告

孤獨,重壓,乏力?!?0后教授看法

垮掉的一代。——80后看法

二次元,不可理解?!?0后看法

有理想,有擔當,更開放?!?0后自我評價

00后到底是怎樣的一代人?讀了這段文字,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

1、1.D

2.A

3.A

4.(1)虛妄地稱頌舉薦他恐怕懷有奸邪的想法。應該交給有關部門查驗來了解他的好壞。

(2)后來要修治欄桿成諧說:“不要換了!就把舊欄桿修修.用它來表彰正直的臣子?!?/p>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是解讀文言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常見的斷句方法有名詞斷句、修辭斷句、對稱結(jié)構(gòu)斷

句、虛詞斷句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

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

本題中劃線句的意思是“年輕時結(jié)交輕捷豪健的俠客,依靠俠客幫人報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壯偉,憑借勇力聞名。

四十歲時,才改變節(jié)操跟隨博士白子友學習《周易》,又跟隨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都能夠傳承《周易》和《論

語》?!?/p>

“借客報仇”的主語是朱云,之前斷開,排除AB兩項;

“年四十”強調(diào)年齡,引領后文,之前斷開,排除C項。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

細枝末節(jié),注意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

A項,“是傳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錯誤,道家和儒家學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經(jīng)成書,后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故選A。

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

作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對選項中的句子進行觀察,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

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范圍失當?shù)葐栴},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

A項,“忠正而有智謀”錯誤,只是華陰守丞認為的,而且“試守”的意思是試任,并不是直接任命。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

握大意;第二: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

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第三: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

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diào)、補、變);第四: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guī)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xiàn)象全部

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guī)范清晰。

本題,(1)中“相”,動作偏指一方,他;“舉”,舉薦;“有司”,有關部門;“案”,查驗;(2)中“治”,修

治;“易”,換;“旌”,表彰。

【點睛】

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

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

參考譯文:

朱云,字游,魯國人,后遷居平陵。年輕時結(jié)交輕捷豪健的俠客,依靠俠客幫人報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壯偉,

憑借勇力聞名。四十歲時,才改變節(jié)操跟隨博士白子友學習《周易》,又跟隨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都能夠傳承

《周易》和《論語》。喜歡倜儻灑脫的大節(jié),當時社會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漢元帝時,華陰縣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

封的奏章,說:“治理的辦法在于得到賢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zhèn)?,忠正而有智謀,可以讓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試任

御史大夫,以盡顯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這建議交付公卿研究,征詢意見。太子少傅匡衡在對策中認為:“大臣是

圣明的君王謹慎地選擇的??墒羌螀s曲意稱頌朱云,想讓他擔任御史大夫,虛妄地稱頌舉薦他,恐怕懷有奸邪的想法,

應該交給有關部門查驗來了解他的好壞?!奔尉挂虼双@罪。成帝時,安昌侯張禹憑借皇帝老師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

上)極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書求見成帝,說:“請求陛下賜一口尚方斬馬劍,斬一個佞臣,以此來勸勉其他人?!背?/p>

帝問:“你要斬的是誰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張禹?!背傻鄞笈溃骸澳阋粋€小官居于下位而毀謗上級,在朝

廷上侮辱我的老師,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欄桿,欄桿被他拉斷。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

以和龍逢(夏桀時忠臣,因諫被殺)、比干(商紂時忠臣,因諫被殺)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滿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將要

怎樣?”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這時左將軍辛慶忌摘掉官帽,解下宮印和綬帶,在大殿之上叩頭,說:“朱云一向

以狂傲直奉之名著稱于世。假如他說的有理,就不可誅殺;他說的不對,也應該寬容。臣斗膽以死相爭!”辛慶忌叩頭

流血。(這樣)成帝的怒氣才消解,然后才饒了朱云。后來要修治欄桿,成帝說:“不要換了!就把舊欄桿修修,用它來

表彰正直的臣子?!敝煸茝拇撕缶筒辉僮龉?,常居住在鄂縣鄉(xiāng)間,教授學生。有時帶領著學生們乘牛車出行,探訪的

人都對他很敬重。薛宣為丞相,朱云前往拜見。薛宣以賓主之禮相待,并趁機挽留朱云住宿,很隨便地對朱云說:“您

在田野間也沒有事,暫且留在我的東閣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說:“你以為我想當你的屬吏嗎?”薛宣就

不敢再提這事。朱云七十多歲的時候,在家中去世。

他病重時不請醫(yī)不喝藥。臨終囑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殮,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個一丈五

尺的小墳,(把他)埋葬在平陵東郭之外。

2、A

【解析】

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理解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節(jié)氣

來歷;帝王年號、謚號、廟號;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外交禮儀、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委婉

的說法,表謙、表敬的詞語等等。

此題考查“二十四節(jié)氣”,可以背誦相應的歌謠,如: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冬小大寒。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

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本題第①句后有“春分”蝴蝶夢花間,說明是“春分”前的一個節(jié)氣,故填“驚蟄”。

第②句后有“夏至”,從歌訣來看是“夏至”前一個節(jié)氣——芒種,故本句填:隔溪“芒種”漁家樂。

第③句前面是“立秋向日葵花放”,從歌謠“秋處露秋寒霜降”可判斷“立秋”后是“處暑”。

第④句前面是“立冬暢飲麒麟閣”,從歌謠“冬雪雪冬小大寒”,可知“立冬”后是“小雪”,故詩句為:繡?!靶?/p>

雪”詠詩篇。

故選A。

【點睛】

平時應注意搜集、歸納、整理。只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積沙成塔;再加上??闯S?,爛熟于心,

考試時定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正確地完成此類考題。

3、1.B

2.A

3.D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huán)境;注意對近義詞語

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詞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

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lián)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

索事物的由來。追敘:一種敘述方式,在敘述時先寫出結(jié)果,然后再倒回頭去敘述經(jīng)過。

第一空的語境是探尋年畫的發(fā)源,所以應該選擇“追溯”;迥然不同:意思是形容差別很大,一點兒也不相同。大相

徑庭:表示彼此相差很遠或矛盾很大。

第二空,根據(jù)上文“由于地域人文相異,各地年畫的風格”的表述,此處說的是各地年畫的風格差別很大,故應選擇

“迥然不同”;史無前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涨敖^后:以前沒有過,以后也不會有,多用來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

況。

第三空,結(jié)合語境“本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界對各地的民間文化進行了的搶救”,這種“搶救”,應該是之前沒有過

的,但不能確定以后沒有,故應選擇“史無前例”;地毯式:全面的,沒有遺漏的。立體式:是指從空間、時間等各

個角度出發(fā)。

第四空,結(jié)合語境,"文化界對民間文化進行了收集、記錄和整理”,這種行為是應該是具體而全面的,故應選擇“地

毯式”。

故選B。

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準確、連貫的能力。考生作答時應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分析,按照話題一致的原則或時間順序、邏輯

順序等排列。本題中,

前一分句是“年畫最興盛時”,主語是年畫,根據(jù)表述習慣,后一分句的主語往往承前省,故排除D;

根據(jù)上下文可知,年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B項,”有100多個產(chǎn)地在我國”則意味著其他國家也可能有,

不符合事實,故排除B;

年畫不具備主觀能動性,所以不能用“分布到了”這樣的表述,排除C。

故選A.

3.本題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題者從一段文字中選擇一個句子,將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題中列出四種

修改情形,要求選出修改最恰當?shù)囊环N。此類試題解答時,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

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錯誤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凡是違反語法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的

叫語法錯誤,違反客觀事理的句子叫邏輯錯誤。解題時先確定邏輯類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語法類病句,常見

的邏輯錯誤類病句有語序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不合邏輯等。

文中畫線的句子“政府向民間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國家名錄登記和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并對非遺保護立法”中,“進

行”和“保護體系"搭配不當,排除AC;

“建立”和“國家名錄”搭配不當,排除B;

介詞“向”運用不當,排除C;

故選D。

【點睛】

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cè)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

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

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

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

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4、1.C

2.D

3.A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不合邏輯、

表意不明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

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捎脡嚎s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本題,題干明確指出“文中畫橫

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恰?,此題將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難度,但方法是不

變的。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阂皇浅煞謿埲保氨硌菔健焙髴印罢归_”,排除B、D;二是搭配不當,“浮現(xiàn)”

與“追求”不搭配,可改為“展現(xiàn)",排除A。

故選C。

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或“不正確”

的一項,然后把握詞語的意思,再結(jié)合語境辨析正誤。

第一處,“瑕瑜互見”,比喻優(yōu)點、缺點都有,表示客觀的評價?!棒~龍混雜”,形容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語境對象的是“短小的表演”,故選用“瑕瑜互見”;

第二處,“不容小覷”,指不能小看,不能輕視?!安蝗葜靡伞辈辉试S有什么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語境

對象的是“活力”,所以用“不容小覷”;

第三處,“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形容很受歡迎?!皹反瞬黄!?,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

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語境中“'正能量',能夠與主流文化相兼容”,這種現(xiàn)象是青少年樂意看到的,故選用“喜

聞樂見”;

第四處,“大有可觀”,很值得一看或值得重視。“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語

境想表達“草根文化”不可缺少,故選用“不可或缺”。

故選D。

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邏輯推理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本題命題者在題干所給的

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nèi)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要求選出“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

當?shù)囊豁検恰?,選項都有一定干擾性,難度適中。分析括號中的句子與前后句的關系可知,這里并沒有因果關系,故

排除B、D兩項。比較A、C兩項,A項強調(diào)它是一種有著某種“主流化”趨勢的現(xiàn)象,C項強調(diào)這種現(xiàn)象突然興起,

兩者表達的“重心”不同;又因為前句說“這當然說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后句應該強調(diào)它已經(jīng)成為有“主流化”趨

勢的現(xiàn)象。

故選A。

【點睛】

語病主要分為六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和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而這六種類型又

可歸納為兩大類,即結(jié)構(gòu)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jié)構(gòu)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

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

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diào),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

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diào)的詞語或句子調(diào)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

5、1.D

2.①孤獨和悲涼。作者說古往今來少有人領會登臨的意趣,體現(xiàn)了詩人的孤獨和悲涼。②憤慨。六朝以來的王公貴族

只顧及一己之私,無意收復中原,詩人為之憤慨。③愛國。詩人借祖逖、謝安的英雄事跡,抒發(fā)不畏強敵,北伐中原

的愛國熱情。

【解析】

1.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評價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

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

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

求選出“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D項,下片最后五句表達的是陳亮希望像祖逖那樣義無反顧北伐中原,全部收復被金人占領的故土失地的決心,以及

像謝安那樣蔑視強敵,不因?qū)κ謴姶蠖ε碌脑竿?。題中“成就個人功名”未見表露。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鑒賞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題,

即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抓詩眼(或詞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組織答案時,要用能夠準確表現(xiàn)作者情感特點

和情感基調(diào)的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時要積累一些常見的詩歌情感規(guī)范用語。

詞人首句寫到“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古往今來,登樓之人多不勝數(shù),可是少有人領會登臨的意趣,體

現(xiàn)了詩人的孤獨和悲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