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頁
【課件】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頁
【課件】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頁
【課件】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頁
【課件】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地質災害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地震、滑坡、泥石流學習目標根據圖文資料,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概念。(綜合思維)運用圖表資料,簡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災害的形成機制和發(fā)生過程、危害。(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運用圖文資料,簡單說明地質災害的分布、成因。

(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地質災害常見的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簡單說,各種地質作用所引發(fā)的自然災害。地質災害還有火山噴發(fā)、地面沉降(裂縫)、崩塌等等。一、地震災害1、概念:地殼中的巖層長期受地應力作用,當積累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聚集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fā)生震動,稱為地震。一、地震災害

2、地震的構造示意圖: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線。請指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究活動:快速瀏覽教材106頁和107頁圖文,結合下圖

在圖中找出:一、地震災害

2、地震的構造:探究活動: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線。(1)震源: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為震源。(2)震中:地面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震中附近振動最強烈、破壞最嚴重的地區(qū)成為極震區(qū)。(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5)等震線: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稱為等震線。一、地震災害

2、地震的構造:地震的描述震級:衡量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標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一、地震災害

2、地震的構造:地震的描述震級:衡量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標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注意:①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一般而言,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重大損害。②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此外,烈度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關系。例如:197X年,在A地發(fā)生里氏7.8級地震,在A地震中烈度11度,頃刻間夷為平地,A地鄰近城市B烈度7度,距離A地60公里的C城為6度。一、地震災害地震波: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主要依靠地震波為劃分依據。地震波中,縱波傳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氣三態(tài)物質中傳播,而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態(tài)中傳播。一、地震災害地震波: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主要依靠地震波為劃分依據。地震波中,縱波傳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氣三態(tài)物質中傳播,而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態(tài)中傳播。當發(fā)生地震時,陸地上的人們和海上的航行者感覺是不一樣的:陸地上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顛簸,然后是左右搖晃;而海洋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顛簸。世界主要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帶、環(huán)太平洋地帶一、地震災害——分布規(guī)律:板塊交界處、板塊內部大的斷裂活動構造帶為地震多發(fā)地區(qū)(地震、火山活動在空間分布上基本一致,呈帶狀分布。

)——多發(fā)的原因:位于地質構造斷裂地帶,地殼活躍,地球內部能量集中,釋放較頻繁,故地震多發(fā)。哪里地震災害多發(fā)?我國有四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2)華北地區(qū):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3)西南地區(qū):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4)西北地區(qū):新疆,甘肅和寧夏一、地震災害我國地震的分布特點:地震分布廣;地震地區(qū)分布不均,西多東少;地震呈帶狀分布。一、地震災害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8月23日18時19分在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qū)(北緯39.42度,東經122.20度)發(fā)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生活在大連的部分居民有震感:一、地震災害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沖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qū)的破壞。地震的危害:一、地震災害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2、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火災,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氣泄漏,由建筑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地震的危害:二、滑坡災害1、定義:滑坡是山地斜坡上巖體與土體,因河流沖刷、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xiàn)象。二、滑坡災害發(fā)生機制——三個基本因素:發(fā)生條件:一般發(fā)生在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qū):——暴雨(水分滲入軟弱面)、地震等起了誘發(fā)作用。不穩(wěn)定的山坡形態(tài)(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軟弱面的存在(巖體中的裂隙和松軟夾層)破壞平衡的觸發(fā)作用——大規(guī)模的工程(開挖山腳、坡面增加負荷、蓄水等)興建起了誘發(fā)作用(破壞了斜坡的穩(wěn)定條件,或者增加了災害發(fā)生的觸發(fā)機制,增加了滑坡發(fā)生的可能和強度)——山地丘陵區(qū)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qū),都是滑坡多發(fā)區(qū)。二、滑坡災害滑坡發(fā)生過程:蠕動變形—>急劇滑動—>漸趨穩(wěn)定二、滑坡災害危害: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三、泥石流(1)概念:泥石流是山區(qū)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三、泥石流泥石流的發(fā)生示意三、泥石流(2)危害:堵塞江河,摧毀城鎮(zhèn)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泥石流泥石流示意圖:

當泥石流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