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7/39/wKhkGWW28i2AZxECAAJMvm07Ghc574.jpg)
![五四制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7/39/wKhkGWW28i2AZxECAAJMvm07Ghc5742.jpg)
![五四制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7/39/wKhkGWW28i2AZxECAAJMvm07Ghc5743.jpg)
![五四制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7/39/wKhkGWW28i2AZxECAAJMvm07Ghc5744.jpg)
![五四制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7/39/wKhkGWW28i2AZxECAAJMvm07Ghc57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島版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課植物的根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
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的各部分;根據根的特點對根進行分類;知道
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養(yǎng)分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植物的方法;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交
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能自行設計并做控制變量的實驗。
3、德育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認知,更好的完善
實驗設計,促進合作習慣,培養(yǎng)合作能力;尊重實驗中觀察到的事實證據,樹立實事求是的
觀點;了解植物的多樣性,發(fā)現自然之美,增強愛護植物、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對植物根的分類和生理作用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究活動。
教學難點:讓學生掌握觀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教學具準備:菠菜、蔥、蘿卜、大蒜等植物的根。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師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你們能說出幾種植物的名字嗎?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植物的根。(板書課題:植物的根)
師:你們見過哪些植物的根?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交流。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觀察鳳仙花的“身體”由幾部分構成。
1.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人的身體由哪兒部分構成碼?植物和人體樣都是有生命的,植
物的“身體”由哪兒部分構成呢?
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交流。
2.教師出示帶有花和果實的風仙花盆栽或風仙花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3.學生先自行觀察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觀察結果可以用畫圖的方式進行介紹。
5.教師總結:風仙花的“身體”是由根、基葉、花果實和種子6部分構成的。
教師板書: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6.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活動手冊中“連連鳳仙花”身體各部分的名稱的活動。
活動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體”由幾部分構成。
1.教師出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種子植物、苔群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其外
部特征進行分類。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多種類別的植物,說出其“身體”的構成部分。
學生以小組的為單位進行觀察和討論。
3.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允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4.教師總結:有的植物“身體”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構成;有的植物則只具備其
干的幾部分。
5.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說-說熟悉的植物的“身體”由幾部分構成。
6.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活動手冊中''寫出蘋果樹身體'各部分名稱”的活動。
活動三:比較菠菜的根和大蔥的根有什么不同。
1.師:同學們帶來了許多不同的植物,它們的根各不相同。老師看到每個小組里都有萊和
大蔥。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兩種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示:可以對根的形狀長短粗細及小根的數量等方面進行觀察。
2.學生觀察,在小組內交流。
3.學生代表發(fā)言,匯報觀察的結果。
4.教師小結:像菠菜這樣,有粗壯的主根和許多側根的根系,屬于直根系。像大蔥這樣,
沒有明顯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須一樣細長根的根系,屬于須根系。
5.你們見過哪些直根系、須根系的植物?
學生交流見過的屬于直根系或須根系的植物.師生共同糾正分類時出現的錯誤。
活動四:以小組為單位,將帶來的帶根植物分類。
1.學生給小組中的帶根植物分類。
2.學生共同交流有爭議的植物。
生:胡蘿卜長得粗粗的,屬于肉質直根系,我們給它取名貯藏根。
3.教師補充:有一些像胡蘿卜這樣比較特殊的根如氣生根、寄生根等。
有生命教師出示課件,簡單介紹變態(tài)根。
活動五:認識根的作用。
1.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植物的根,大家猜測:植物的根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學生猜測,以小組交流,派代表發(fā)言
2.師:平時在田野里拔草的時候,你們有什么感受?
學生說說自己拔草的體會。
3.師:這是去年夏天老師拍的一張照片一一狂風過后,樹枝被副斷,但樹干還牢牢地“站”
在地上。這是怎么回事?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因為植物的根在牢牢地“抓”著泥土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師:我們在養(yǎng)花的時候需要細心呵護,定時給花澆水、松土等。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同
學們,給花澆的水到哪里去了?
學生猜測,交流。
師:對科學的探究不能只憑猜測,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實踐。下面,我們就來探究植物的根
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課前,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套實驗材料帶根的莞婆、量簡、蓋
子植物油。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設計一個實驗探究根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5.教師引導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研究根的作用。
小組討論、制訂實驗方案,教師巡視引導,小組代表匯報本組設計的方案。
教師引導:在量筒里倒上一些水,慢慢放入一株帶根的芫荽.滴人幾滴植物油(目的是為了
密封水面防止水分蒸發(fā))。在此時水位的刻度處做記號.然后觀察。注意:只把植物的根部浸人
水中,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6.學生分組做實驗把裝置放在向陽處,過段時間觀察結果,填寫實驗記錄單。
7.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8.教師小結:這個實驗短時間內現象不是很明顯.所以老師提前做好了實驗裝置。早上6
點,最簡內的水面在86ml的位置現在水位降低到了78ml的位置。酒過這個現象,我們可以
得出結論: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時也會吸收溶解在水里的養(yǎng)分。每組的實驗裝置繼
續(xù)放在向陽的窗臺上課下繼續(xù)觀察、探究,相信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三、拓展活動
1.師:通過探究,我們發(fā)現了植物根的很多奧秘。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根系
發(fā)達了,地上部分才能生長旺盛,根深葉茂就是這個道理。
師:你們見過園林工人移栽植物嗎?為了讓這些移栽的樹苗更容易存活,他們在移栽時是
怎樣保護植物的根部的?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移栽植物時,對根部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
需要帶大的土坨。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幼根與根毛的損傷,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莉植物
的成活。
四、談收獲。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你們還想繼續(xù)研究根的什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二課植物的莖
教學目標:
1.知道莖的特點和運輸水分的作用。
2.在教師引導下.能做莖的運輸水分實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莖的作用表現出濃厚的探究興趣。
4.能樹立保護植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對植物莖的分類和生理作用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究活動。
教學難點:讓學生掌握觀察植物莖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教學具準備:洋蔥、鳳仙花等植物的莖。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昨天做了一個實驗:把這盆花澆足了水,用一個干燥的塑料袋把花的莖部和以上
的部分緊緊包扎起來。今天早上,老師發(fā)現了一個現象。請同學們看!你們能觀察到什么?你
們能根據前面學到的知識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學生回答。
師:植物是用什么“喝水”的呢?
生:植物是用根“喝水”的。
生:植物是用根毛吸取地下的水分的。
師小結:看來,前面的知識同學們學得不錯啊!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樣輸送到植物的葉和花
的呢?
二.探究新知
1.猜想與假設
生:植物莖內有“管子”
生:根吸收的水分是常莖內的導管輸送到植物全身的。
師:莖在根和葉之間像一座橋梁把根吸收的水分傳遞到綠葉,莖中是否像大家猜測的那
樣確實有根“管子”在輸送水分呢?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證實一下呢?
生:用實驗驗證。
2.設計實驗。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些實驗器材,你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你們的猜
師:實踐出真知。
師:下面,就把你們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比一比,哪個小
組想出的辦法好、新穎。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設計實驗方案。
師:現在請各組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案。一個小組匯報時,其他小組注意傾聽,有意見
或有補充的可以及時地提出來。
生:將帶葉植物的莖插在紅墨水里,過一段時間觀察現象。為了進一步證實我們的集測,
可以把莖切開用放大鏡觀察,看看里面是不是有運輸水分的“管子”
師:為什么要把枝條放人紅墨水中呢?你估計這根枝條在紅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會產生
什么現象呢?
生:如果莖里真的有“管子”,可以把水分傳到葉子里去,紅墨水也能被傳上去,莖里面可
能就變成紅色了。
3.實驗驗證。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驗證猜想的辦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老師課前用同樣的方
法浸泡了一些植物的莖,你們想不想看它們發(fā)生的現象?先按照方案把自己小組的莖泡好再到
老師這里領--根,拿來解剖。
師:莖的解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橫切,一種是縱切。請同學們先橫著切開看一看,再
豎著切開看一看。切開以后,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實驗前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
(I)植物從水中取出后,先在清水中清洗,再在紙上進行解剖,及時做好觀察記錄。
(2)使用刀子時注意安全。
(3)小組同學要分工合作。
師:請同學們開始實驗。
學生做實驗,教師巡視引導。
生:我們看到在莖的橫切面上有圈小紅點,在客的縱切面上有兩條紅線。這說明我們的推
測是正確的:莖確實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在莖的內部確實有運輸水分的“管子”
師:通過實驗.我們證實了在植物的莖內確實有“管子”可以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傳輸
到葉子里去,當然也可以傳送到花果實等部分。這些“管子”的科學名稱是“導管”.請同學
們仔細觀察你們杯中植物的莖,看水分在導管中的運行方向是怎樣的?誰能在黑板上畫
4.繪制示意圖。
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繪制示意圖。
學生展示繪制的示意圖,并描述水分運輸的過程。
師:根吸收來的水分通過莖內的導管輸送到植物全身各處。正如這位同學畫的,水分在導
管中的運行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三、拓展延伸
師:在植物的根、莖葉中還有一種管子叫篩管.它們是自上而下運輸綠葉通過光合作用制
造的養(yǎng)料的。如果對樹皮進行環(huán)割,葉制造的養(yǎng)料通不過去了,會積存在切口的上部,這個
地方便會膨大起來。
師:有人在兩顆小樹之間拴鐵絲晾衣服。日子久了,為什么會在鐵絲的上方形成瘤狀物?
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進行保護樹木的教育。
師:同學們,學完這節(jié)課你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談收獲。
師:如果你們還想知道關于莖的更多的知識,課下查找資料,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三課葉的蒸騰作用
教學目標
1.知道植物葉的蒸騰作用以及蒸騰作用的意義。
2.在教師引導下能做葉的蒸騰作用的實驗,并能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葉的蒸騰作用表現出探究興趣。
4.能樹立保護植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對植物葉的蒸騰作用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究活動。
教學難點: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教學具準備:植物、塑料袋。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師:炎熱的夏天,跑完步之后,你們有什么感覺?
2.師:一株玉米從幼苗到結果,一生中需要吸收約200千克水,保留在植株體內以及生理
過程中用水量約2千克。多余的水去哪里了?
二.學習新課
(一)引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發(fā)水分的作用。
2.引導學生觀察“植物能蒸騰水分”的實驗
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實驗裝置:用塑料袋罩住枝葉并將袋口用繩捆住的盆栽植物。
師:你們看,罩在枝條上的塑料袋內壁上有什么?
學生觀察后回答塑料袋內壁出現了許多小水珠。
3.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植物體內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
學生討論后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據人從汗孔排出水分雅想植物表面可能有俊的開
孔那樣的小孔。
4.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的形態(tài)。
通過讓學生摸看、撕的活動,尋找葉片上的小孔。
學生觀察后回答:找不到。
出示顯微鏡下葉上氣孔的圖片。
教師講述:在葉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兩邊是兩個半月形的結構。這些小孔明作
5.設計實驗證明:葉子的表面有氣孔。
6.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師:把葉子放在熱水中,觀察葉子的表面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師:把菠菜放在水中,對著菠菜的葉柄吹氣,觀察現象。
7.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含義。
教師講解:通過推想,我們認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體上可能有散失水
分的小孔。通過實際觀察,我們在葉的表面確實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運到植物體
內,有的被植物體自己用了,有的變成水蒸氣飛散到體外去了。這些水蒸氣正是從葉表面的氣
孔跑出去的。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氣孔散失到空氣中,葉的這種作用叫作蒸騰作用。
8.把葉的蒸騰作用的過程西下來。
(二)葉的蒸騰作用的意義及作用。
1.教師講解:葉蒸騰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使空氣濕潤。
(2)由于蒸騰了水分植物體內水分減少,可以促進根不斷地吸收水分養(yǎng)分。師:為什么在
炎炎夏日植物不會被曬死?
(3)由于蒸發(fā)要吸熱,就像人出汗可以調節(jié)體溫一樣,植物的蒸勇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熱的
夏季“涼快”一些。
2.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關心、愛護樹木)
3.討論:用學到的葉的蒸騰作用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1)春季造林為什么要在樹苗發(fā)芽前進行?
(2)為什么園林工人移極植物時,要去掉一部分枝葉,而且最好在陰天波傍曉移載(3)南
北方樹葉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4)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
(5)為什么很多植物會在深秋落葉?
三、拓展研究
師:選擇下面問題中的一個,通過實驗進行研究。
1.葉的蒸騰作用與光照時間長知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葉的蒸騰作用與葉的數量多少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3.根吸收水的速度葉的蒸騰作用快慢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4課植物的花
教學目標:
1.知道植物的花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作用不一樣。
2.在教師指導下,能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解剖桃花,認識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不同植物的花表現出探究興趣。
4.能樹立保護植物的意識,感受大自然的絢麗多彩,不亂采摘植物的花朵。
教學重點:認識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教學難點:能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解剖桃花。
教學具準備:桃花、百合花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展示花的圖片,學生邊觀察圖片中的花,邊說出它們的名字,學生說
不出名字的,教師可進行補充。
(學生交流。)
教師總結并板書:植物的花。
二探究話動
(一)觀察桃花,認識花的構造
1.觀察花的整體構造。
(1)學生每小組分一朵桃花。觀察討論桃花由哪幾都分組成,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展示匯報交流結果,教師評價。
桃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雕蕊組成的.師生總結:民
2.解剖桃花,進步認識花的構造。
(1)教師課件展示,指導學生解剖桃花時的注意事項,鏡子的使用方法及操作安全等。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剖桃花,做好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分組展示,教師評價。
(4)教師課件展示雄蕊和雌蕊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雄蕊和雌蕊的結構及特點。
(5)學生展示,教師補充總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里有花粉。雌蕊由柱頭柱和
子房組成。
3.課件展示桃花圖片,學生總結桃花的構成。
4.教師指導學生了解探究技能:觀察。
師: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活動。人們
在觀察前,要思好觀察什么,可以利用多種感官感知,也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觀察時是按
一定的順序來觀察,不僅要力爭做到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還要把觀察結果及時記錄。在觀
察測量的基礎上,還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
像剛才我們先看桃花的萼片和花瓣,用鑲子解剖后再看桃花的雄蕊和雌蕊,這就是在進
行由外到內地觀察。
5.運用觀察方法,觀察其他花,認識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自己帶來的其他花,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補充總結:根據花的構造,花可以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
雄蕊、雌蕊四部分齊全的花的叫作完全花,例如桃花月季花白菜花;缺少其中都分、兩部分
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例如黃瓜花、百合花。
(二)小組討論推測花的各部分作用。
1.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花結合現察到的花的各部分的特點,交流推測各部分的作用。
2.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教師出示花苞、蜜鋒采蜜、花的各部分特寫、剛剛發(fā)育的子房圖片等。師生
總結:
花的花萼和花冠在花開放前能保護花的內部結構:有的花冠有鮮艷的顏色和香甜的氣味,
能吸引昆蟲傳粉:雄蕊的花藥能產生花粉粒:花絲起到支持花藥的作用:雌蕊的柱頭是接受花
粉的部位:花柱是連接柱頭和子房的:子房將來能用來發(fā)有成果實。
(三)問題引導,了解花的傳粉方式。
1.教師展示多幅蜜蜂采蜜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花的傳粉方式。
問題一:在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會發(fā)現蜜蜂在花叢忙綠著,它們在于什么呢?蜜蜂這么做對
植物有什么好處呢?
問題二:同學們知道還有哪些昆蟲能幫助植物傳粉?
問題三:這些花有什么特點能吸引昆蟲幫助它們傳粉呢?
學生討論展示,師生總結:有的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和甜甜的花密,就能吸引蜜蝦、
蝴蝶等昆蟲幫助它們傳粉,這種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
2.教師展示玉米、楊、柳、小麥圖片,進步引導學生思考花的傳粉方式。
問題一:像這些沒有鮮艷的顏色、香甜的氣味和花蜜的花,靠什么來傳粉呢?
問題二:為了讓風更好地幫助傳粉,這些花的雄蕊和雄蕊各部分有什么特點呢?教師展示
風媒花的維蕊特寫、花藥和花粉特寫、柱頭特寫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并展
師生總結:有的植物是靠風來傳粉的。它們的花花粉很多,粒小而輕.便于被風吹散:花絲
和花柱都比較細長,受到風吹容易擺動:有些柱頭分支星羽毛狀,伸到花外面,有利于接受花
粉;有些柱頭會分泌黠液,以便粘住飛來的花粉。這種靠風來傳粉的花是風媒花。
3.教師展示花傳粉的圖片,引導學生總結傳粉過程。
學生交流展示,師生總結:花粉從花藥傳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蟲媒花是靠昆蟲傳
粉,鳳媒花是靠風傳粉。
三.拓展活動
教師問題引導:如果在花盛開的時節(jié),恰逢是陰雨連綿,昆蟲無法出來活動,而南水又會
打濕花粉,這時的植物會怎樣傳粉呢?請同學們課下查閱資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5課植物的果實
教學目標
1.知道果實由種子和果皮組成;植物果實的外部特征有利于其種子的傳播。
2.在教師指導下,能細致認真地觀察果實井找到果實的共同特點。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不同植物的果實表現出探究興趣。
4.能逐漸樹立保護植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植物果實的外部特征有利于其種子的傳播。
教學難點:能細致認真地觀察果實井找到果實的共同特點。
教學具準備:甜瓜、桃子、小刀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師:老師給大家出示一組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有什么發(fā)現?(師出示櫻桃開花到結果的
視頻。
(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并進行匯報。)
師: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果實?
(學生自由回答,說出自己知道的果實。在這里學生說出的有可能不是果實,教師應時
做好記錄,待學生學完果實的特點后,再返回重新判斷。)
師(出示部分果實圖片):這些果實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果實,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植物的果實》。(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果實有什么特點?
師:同學們要想研究果實有什么特點,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呢?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從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觀察,還可以用聞聞、
嘗一嘗、摸一摸等觀察方法。)
師:看、聞、嘗、聽、摸是常用的觀察物體特征的方法(出示果實圖片)。請同學們從這方
面去研究并思考,這些果實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討論、匯報。)
師:既然我們無法從外形上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呢?(學生以小
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最后得出:可以從內部結構上去研究。)
我們如何從內部結構上去研究呢?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切開果實去研究。)
師:我們該如何切開果實呢?
(教師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討論總結出要從中間切開,這樣可以讓果實內部構完
全暴露出來,并讓學生意識到可用橫切和縱切兩種切開果實的方法。)
(學生分小組切開手中的果實,觀察并記錄。)
(教師補充講解:我們平時所說的果皮,指的是果實最外面的一層皮,而科學概念的是指
除了種子以外的部分。)
師:根據剛才對果皮的認識,請同學們修改完善自己手中的觀察記錄單。
(學生匯報,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果實由果皮和種子構成。)
在認識桃的種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判斷哪個部分桃的種子,再告訴學生桃
的種子是硬核里面的仁,除了桃仁以外的部分都屬于果皮。
師(出示草果和葵花子):這兩個都是果實,那它們的果皮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通過學習,我們再來判斷-下.剛才列舉的例子究竟是不是都是果實。
(-)果實的哪些特點利于種子的傳播?
師:我們學習了果實的特點果實對植物有什么作用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出,果實的作用是繁殖后代,利用種子繁殖后代。)
師(出示蒼耳蒲公英的果實):同學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它們的果實各有什么特點?(學生
討論、匯報。)
師:這樣的特點對植物有什么好處呢?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從植物的外部特征思考。)
師: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傳播種子的方法,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繁衍后代,
讓自己的種族生生不息。
三.課堂總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寫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
四.課后拓展
師:觀察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請同學們課下觀察身邊的某一植物從開花到結果的這一過
程,用圖畫或拍照的方法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物體的形態(tài)
第六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6課固體、液體和氣體
教學目標:
1.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能區(qū)分固體液體和氣體:知道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
和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知道液體的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
2.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對具體現象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會做對比觀
察實驗: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作有創(chuàng)造性的科技作
品。
3.愿意合作與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4.初步了解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
教學難點:會做對比觀察實驗。
教學具準備:石塊、螺母、木塊、牛奶、醋、飲料、水槽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氣球,木塊,袋裝奶等),提出問題:"你們能給這些物
品分類嗎?怎么分?”
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來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可能分類時會按
照固休液體,氣體的標準分類。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就同,”是不是只有這一種分生還可
以怎樣分?”有的學生可能提出別的分法,教師應給予肯定。最后,教師要引回學習內容:“雖
然分類有很多種,但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確實是因休液體和氣體?!苯處熆偨Y學生的分類方法
并引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
(1)師:請將帶來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將分類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小組交流分類的依據。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分類結果。
教師提示:如果生活中你們見過某種物體具有多于一種形態(tài)就將它填入相應圓圈的重疊
處。
每小組選出自己的發(fā)言人代表本小組發(fā)表分類的結果并與其他小組交流,加深對物體3
種形態(tài)的認識。
(2)教師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少不了這些東西的影子。同學們想想平時還見過哪些
物體是屬于這三者中的?分別屬手哪類?
學生舉例說明,教師將學生的結果按照他們的歸類標注在相應的圓內。對于不正確的結
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正確歸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水M、牛奶等加色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我們卻把它們歸為
一類呢?
教師以同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關于固體液體的定義。
教師適時總結:像牛奶、而水等這樣可以流動的物體,我們稱之為液體:像木塊石塊、玻
璃瓶等這樣不能流動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固體:像空氣等這樣能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我們
稱之為氣體。
2對比認知。
(I)對比觀察固體液體,氣體的形狀。
師:雖然這些固體液體和氣體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大家對它們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研
究這些物體具有哪些主要的特點,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周休。
學生分小組選擇幾種固體,觀察固體的形狀,掂掂它們的重量,感覺它們的軟硬和透明
程度。
師:請各小組按照實驗單的提示,合作完成對固體特點的研究。
物體名稱形狀軟硬掂掂輕重透明程度
分小組探究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下面的問題:所有物體分別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有什
么用途?
所有的周體都有周定的形狀嗎?
不同的固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點?
學生進行觀賽研究的同時,要做好結果的記錄工作。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列出記錄用的格。
實驗結束后,每小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實驗結果同時傾聽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小
組間交流。
教師進行總結,得出固體的主要性質:具有一定的形狀,一定的質量,大多數是比較硬的
物體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研究固體特點的方法,利用玻璃容器、氣球等工具研究液體和氣體發(fā)
現液體和氣體的特點。
物體名稱形狀流動性掂掂輕重透明程度
教師小結:氣體和液體設有定的形狀,比較柔軟,能夠流動,雖然都有一定的質量,但氣
體質量較輕。
(2)觀察水平面。
師:老師這兒有幾幅關于水杯的圖片(教師出示平放和斜放裝有水的水杯的圖片),你能發(fā)
現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嗎?
學生對比后發(fā)現:雖然杯子分別平放和斜放,但是杯子里的水面始終是水平的。教師引導
學生思考:固體平放或斜放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學生動手操作,對比液體和固體的平放與斜放情況,發(fā)現固體不會出現與液體相同現象。
師生小結:液體不論怎樣放,水面都是平的,我們稱之為水平面。水的這一特點,在生生
活中還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為了檢查所蓋的房屋等是否平整,人們發(fā)明了水平僅。
三鞏固提升
1.師: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了解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那么,固體液體和的性質有
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教師先讓學生試著回答,發(fā)現學生有存在問題的地方。
小組討論:怎樣區(qū)別固體液體和氣體?
2.學校新做了上塊牌扁,準備掛在會議室的墻上,怎樣能很方便地知道所掛的匾是否水
學生思考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交流后匯報。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7課固體、液體的體積和質量
教學目標
1.知道固體、液體有固定的體積和確定的質量。
2在探究固體液體的體積和質量過程中,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積
極進行合作學習。
3.能對液體、固定占據空間大小是否是因定的表現出探究興題。
4.了解到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知道固體、液體有固定的體積和確定的質量
教學難點:探究固體液體的體積和質量。
教學具準備:石塊、細線、木塊、橡皮泥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故事(烏鴉喝水》,可以讓學生講一講故事,適時提出問題:烏鴉為什么最后能
喝到水了呢?
學生思考并交流,教師導人新課。
(一)液體固體占據空間。
1.實驗指導。
(1)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液體.固體是否占據空間。
學生交流想法:取大一小兩個杯子,把小杯放到空水槽里。取一大滿杯水,往小杯里水滿
了,繼續(xù)倒,水會流出來,說明水已占據了小杯的空間。
學生交流想法:設計對比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第一次實驗把滿杯水倒人另一
個空杯子,空杯子正好裝滿。第二次實驗把一滿杯水倒人空杯前,先往空杯里倒人部分水,
當水滿后,繼續(xù)倒,水就會流出來。這說明液體占據了杯子的空間。
學生交流想法:設計對比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第一次實驗把一滿杯水倒人另一
個空杯子,空杯子正好裝滿。第二次實驗往空杯里先放一個石塊,再往里面倒一滿杯水,發(fā)
現水滿后,倒水的杯子里水有剩余。這說明石塊占據了杯子的空間。
(2)師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請各組討論本組用什么方法來探究液體或固體是否
占據空間。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實驗方案并準備實驗器材。教師合理調配不同小組分別做
不同的實驗。
2.學生做實驗。教師巡視,加強對學生操作方法的引導,提醒學生完成記錄單。
實驗記錄單
實驗名稱()體占據空間。(選擇液體或固體)
實驗器
實驗步驟
我的發(fā)現
3.學生交流匯報,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液體固體都占據空間。
4.小結評價
教師對學生探究的過程進行評價,對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幫
學生提升探究水平。
(二)液體、固體有固定的體積.
1.教師提出問題:液體、固體占據空間的大小是固定的嗎?
(1)教師引導:液體、固體占據空間有大小之分科7
(2)學生交流,得出:不同物體占據空間的大小不同。
(3)教師講解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體積
燒杯中水的數量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5ooml量杯裝調水放人塊石頭流出200mL水石頭的體積:
500ml量杯裝滿水放人一塊石頭流出200ml水剩下水的體積:
3.師生小結:液體、固體都有固定的體積。
(三)液體、固體有確定的質量。
1.教師提出問題:液體、固體有確定的質量嗎?
(1)師引導:怎么知道這塊石頭的質量?
(2)學生交流,用天平稱一稱。
(3)教師引導:一枚訂書釘有質量嗎?怎么測量?
(4)學生交流(稱100枚訂書釘質量,除以100,得到I枚訂書釘的質量。)
(5)師引導: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質量會變嗎?
(6)學生交流實驗,得出: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質量不變。
(7)教師引導:杯牛奶有質量嗎?
(8)學生交流實驗
2.稱一稱,算一算(以下為實驗記錄單示例):
一塊石頭質量
船形橡皮泥質量
圓團橡皮泥質量
100枚訂書釘質量
1枚訂書釘質量
空杯子和牛奶總質量
牛奶質量
3.師生小結評價,得出結論:液體固體都有確定的質量。
三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教師對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小結和評價。
2.課后拓展。
師:請同學們課下取一塊冰,先稱稱它的質量,等它融化后再稱質量比較前后質量是否
有變化。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8課氣體的體積和質量
教學目標:
1.知道氣體有確定的質量,沒有固定的體積。
2.能開展空氣占據空間、空氣有確定的質量等探究實驗。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氣體有確定的質量,沒有固定的體積。
教學難點:空氣占據空間、空氣有確定的質量等探究實驗。
教學具準備:紙、橡皮、球針、排球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人
師:同學們,通過的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進了方木塊魔方和牛奶都有固定的休積和確定的
質量。那氣體是不是也有固定的體積和確定的質量呢?
(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根據已經學習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出了自己的情測。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
究氣體的體積和質量。
二.探究過程
活動一:空氣占據空間實驗。
(一)向錐形瓶內倒水實驗。
師:同學們.固體液體占據空間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體積。那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應
該怎么研究呢?
(學生可能想到用一個物體,如氣球、塑料瓶等裝部分空氣的方法來進行研究。)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研究空氣的體積,就是看空氣是否占據了一定的空間。
教師出示一個帶有孔橡膠塞的錐形瓶,橡膠塞上插著漏斗。)
師:同學們,請問這錐形瓶中有什么?
生:空氣。
師:那如果把水快速倒人漏斗中,水能不能很容易地流到錐形瓶中?
(學生猜測。)
教師提示學生實驗注意事項:
1橡膠塞要塞緊。
2往漏斗中倒水時速度要稍快些。
3.注意別灑在桌面上。
(學生分組開展實驗,井匯段實鞍泉)
生:把水快速側進解斗,水留存在漏斗中,很難流入錐形瓶內。
水不容易流進錐形瓶中,是誰阻礙了水的流動?
生:錐形瓶中的空氣。
師:空氣是怎么阻礙水的流動的?
生:水被漏斗的空氣阻住了。
師:有沒有方法讓漏斗中的水很容易地流進瓶子里呢?
(學生討論方法,分組驗證交流實驗現象。)
生:把橡膠塞拔出一點,使塞子與瓶口之間留一些縫隙.漏斗里的水就很快流進瓶子中,
師:把水快速倒人漏斗中,水不容易流進去,動一動橡膠塞.水就比較容易流進瓶中了這是為
什么?
生:快速倒水時,水堵在漏斗細口處,空氣出不去,水就不容易下來;當橡膠塞和瓶子之間
有縫隙時,空氣會流出,水很容易流進瓶內。這說明空氣在瓶中占據了一定的空間。師:由此
看來,空氣總是占據一定的空間。
(二)不會濕的紙團。
師: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知道了空氣總是占據一定的空間。如果把一個紙團塞到杯子
的底部,把杯子豎直倒放人水情中,使杯子全部設人水中,再豎直提起。杯子里的紙團會不
會濕呢?
(學生情測。)
教師提示學生實驗注意事項:
1.塞人杯子底部的紙團一定塞緊.以確保它中途不會掉落。
2.杯子按入水中時要保持豎直提出水面時也要保持整直。
3.杯子提出水面時,要用餐巾紙擦掉留在杯口的水。
(學生進行實驗驗證,并交流實驗結果:紙團沒有濕)
師:同學們能用剛才7到的知識解釋紙團為什么沒有濕碼?
生:因為空氣占據了杯中空間,豎直將杯放人水中時,杯中的空氣出不來,水就進不去所
以紙團設有濕。
師: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活動二:改變空氣體積實臉。
師:空氣能占據定的空間,也就是說空氣是有體積的。那么,空氣是不是也像固體一樣,
有固定的體積呢?
(學生依據生活經驗進行猜測)
師:我們用注射器吸取毫升的空氣,用橡皮緊聚堵住出口
教師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1.用力向上拉動注射器活塞,觀察注射器內空氣的體積有什么變化,記錄下來。
2用力向下壓注射器活塞,觀察注射器內空氣的體積有什么變化,記錄下來。
(學生分組開展實驗并交流實驗現象)
生我發(fā)現拉動活塞時,空氣的體職變大用力壓活塞時,空氣的休積變小,
師:也就是說,空氣的體積是會變化的。這說明空氣沒有固定的體積。
活動三:測量空氣質量的實驗
師:空氣沒有固定的體職,那有沒有確定的質量呢?我們來一起稱稱吧!常會用到天平。
(教師簡單介紹天平的各部分構造功能以及稱質量的基本步驟)
教師出示材料:天平、排球球針打氣筒,提問:空氣究竟有沒有確定的質量呢?請同學們根
據以上材料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并匯報、交流,)
師:請同學們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來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學
生開展實驗,并匯報實驗現象。)
生:充滿氣的排球比沒有氣的排球重
師:哪增加的重量是什么的重量?
生:空氣的重量
師:請同學們閱讀24頁的資料卡。(學生閱讀,教師繼續(xù)提向:同學們從中知道了什么?)
生:伽利略的實驗說明了空氣有確定的質量。
師;通過實驗和資料卡,我們可以得出:空氣有確定的質量。
三.拓展活動
師:這節(jié)課通過不斷地探究,我們知道了空氣有確定的質量,但沒有周定的體積,也沒有
周定的形狀。那同學們能不能利用空氣的性質制作''空氣炮”或者其他空氣玩具呢?請同學們
課下查閱資料,自己動手制作一下吧!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9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9課影子
教學目標:
1.知道行進中的光被物體阻擋時會形成阻擋物的陰影。
2在教師引導下,能通過實驗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和使物體影子發(fā)生變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影子產生的條件表現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知道行進中的光被物體阻擋時會形成阻擋物的陰影。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和使物體影子發(fā)生變化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手電筒、橡皮、細繩、白紙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影子”,提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影子嗎?先回想生活中觀察的能子,
2.學生匯報。
二,探究活動
(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會有影子呢?請大家先看一組圖片。2.教師出
示圖片(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圖)。
教師繼續(xù)提問:請同學們看一看并想一想這樣的場景都可能涉及哪些知識原理,
3.學生匯報自己的認識。
4.學生接著回想生活中見到的影子,匯報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二)畫影子。
1.師生談話:同學們畫過影子嗎?有人畫過自己的影子嗎?
2.學生討論,教師提示:你們打算怎樣畫自己的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樣的?3.教師帶學生
到操場上畫自己的影子,
4.活動體驗完成,學生匯報,師生共同總結出教學的特點:
影子與太陽分別在人(物體)的兩側:
影子的底端是與人(物體)相連的:
影子是灰黑色的:
(三)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時造出影子?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2)學生討論思考如何進行實驗。
(3)學生分組完成實驗:4名同學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實驗,一名學生手握手電筒操作,
兩名學生在觀察,一名學生在畫圖記錄。
(4)學生匯報交流觀察情況。
2.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
(1)教師提出向題與要求:如果沒有橡皮,白紙上還會有影子嗎?如果沒有手電筒,白紙上
還會有影子嗎?引導學生先思考,再進行實驗,做到邊觀察記錄。
2)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活動。
(3)全班展示學生畫的實驗圖以及影子形成的條件記錄。
(4)學生交流觀察收獲與體會。
(5)師生共同小結:當橡皮擋住手電簡的光時,白紙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如果沒有橡中
白紙上不會出現影于:如果設有手電簡,白紙上不會出現影子。
(四)玩手影游戲。
1.教師導課:剛才我們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條件,為了更好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我們一起
來學做幾個手影吧。
(1)教師進行演示,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做出手影的動作。
(2)學生分組模仿手影操作進行觀察。
(3)學生匯報做手影活動中的發(fā)現與體會。
2.探究改變物體影子的方法。
(1)教師提問:影子的形狀可以改變嗎?怎樣改變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與光照方向有什
么關系?學生匯報發(fā)現與體會。
3.師生共同總結:調節(jié)與屏幕的距離可以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與光照方向是
統一的等。
三、反思與評價
1.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同學們通過親歷觀察、實驗活動,有什么收獲?
2.學生匯報自己做得好的環(huán)節(jié)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選出自己認為表現最好的一組。
四、拓展探究
師: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探究生活中影子對我們影響。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10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10課太陽和影子
教學目標:
1.知道一天中陽光下的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通過觀察和測量描述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陽光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表現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知道一天中陽光下的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和測量描述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具準備:手表、長卷尺、手電筒、橡皮泥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影子游戲,導人新課
師帶領生玩手影游戲,回顧上節(jié)課知識點,引發(fā)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在的
燈光下形成的影子。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燈光下可以看到影子,還能什么情況下看到體
的影子?
(生交流。)
師小結:燈光下月光下、陽光下都會產生物體的影子。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太陽的影
子(板書課題:太陽和影子)。
二.回憶生活,模擬探究
(一)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師談話:生活中,太陽和影子是對好朋友。同學們知道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樣
變化的嗎?
(生交流。)
師小結(貼3個太陽):早展,太陽從東方升起,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慢慢變高:到了中
午,太陽在南,位置最商:下午,太陽的位置又慢慢變低:到了傍晚,太陽位置更低了,從西
面落下。
師提問,帶領生回顧知識:現在如果我我們面向早晨的太陽.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
方向?面向傍晚的太陽:前后左右叉分別是什么方向?這些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太陽有什么作
用?
(生交流。)
師小結:利用太陽可以辨別方向。
(二)太陽位置變化引起影子變化的情況
師提問:請同學們再回想一下,太陽早中晚的位置變化(指著黑板上太陽貼)會引起同物體
的影子發(fā)生什么變化。
(生交流)
師追問:同學們認為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之間有哪些關系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方向相反。)
師:那早中晚影子的長短是分別怎樣的。
(生匯報,師板書生觀點。)
師談話:那么,影子的特點究竟是不是像同學們說的這樣呢?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一
下。老師這里有一個模擬場景,手電簡模擬的是太陽,中間是模擬的觀測對象。我們設定模
擬天空上太陽有3個不同位置(板書上午7:00,中午12:00,下午5:00)o我們怎樣設計實驗來
驗證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呢?
(生交流實驗方案,師強調實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師:注意,首先我們要將太陽的位置線和時間線對齊。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記錄、觀察現
象,老師準備了實驗記錄單,我們先把實驗記錄單套到觀測物體上(套的時候要注意,實驗記
錄單的東方要和模擬天空的東方一致并用夾子固定)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直尺,我們可以用它來測量不同時間時影子的長度。除此之外,實
驗時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生小組實驗后交流,有序開展實驗。)
生匯報,師小結: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早晚影子長,中午影子短。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猜時間,了解古時候的計時工具。
師生談話:動手實驗真是驗證猜想的好方法短短半個小時,我們就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太陽
和影子的知識。說到時間,老師想知道,我們平日里要想知道準確的時間的話一般都會怎么
做?
(學生回答看手機、手表)師:如果沒有鐘表呢?
學生交流
師:老師想考考大家。出示圖片.圖上分別大約是什么時間出示3張時鐘圖片,時間分別
約為7:0012:05:00)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
師:看來真的可以利用太陽知道時間。
師小結:這是日辱,(展示圖片)古時候人們發(fā)明了這種計時儀器??衫霉庀麓结樣白?/p>
的變化來確定時間的。
(二)探究大陽位置的變化與生活的關系。
教師談話:太陽除了能幫助我們辨別方向、了解時間外,它的位置變化還與我們有哪些關
系?
(學生交流:
太陽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
利用影子可以乘涼:
太陽能使?jié)褚路兏桑?/p>
+................)
師:其實,太陽的位置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老師這里也搜集了相關的資料,讓我
們一起去看看:
師展示塑料大棚相關影像資料(講解:中午天氣熱,卷起草簾:早晚天氣冷,就放下草簾)
師展示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發(fā)電站相關影像資料(講解:它們都是利用太陽能來工作的,
可以幫助人們節(jié)約能源)。
4.師小結:太陽和影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掌握了太陽和影子的相關知識,可以
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三)拓展延伸。
師:其實,關于太陽和影子的秘密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以一個月為單位,每隔幾天,在同
一時刻,觀察同一周定物體的影子的方向和長度的變化,并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1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11課日唇
教學目標:
1.知道日辱是根據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時的種儀器。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號模型。會使用日唇模型計時。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制作日暑模型使用日唇模型計時表現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日皆對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教學重點:知道日唇是根據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時的種儀器。
教學難點:能利用材料制作日辱模型。會使用日騫模型計時。
教學具準備:小木棍、卡紙、膠棒、雙面膠、手表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與學生交流:現在是什么時間?古時候的人們在沒有鐘表的情況下是如何知道時間呢?
(學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太陽確定時間的實例。例如:看太陽的位置、看陽光下
物體影子推算現在的時間等。)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日號。
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日號的實物模型和相關圖片觀察。
教師出示日辱模型和日辱的圖片,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觀察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參
與指導,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了解日辱的構造,如辱面和辱針以及相關特點,并測量日辱各部
分的尺寸、角度等數據。
教師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簡單歸納小結,使學生認識到:日號由底座、唇面、唇針組
成:唇針垂直于唇面,唇面傾斜,與地平面夾角等于當地緯度:人們根據辱針的影子在唇面上
的變化而進行計時的。
教師進一步出示形式多樣的日辱圖片,豐富學生認知,使學生進步了解日馨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學生制作日辱學習活動。
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收集到的關于日辱的相關資料,設計自己要制作的日各。活動過程
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以不斷完善設計作品。
待學生初步制作完成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在事先劃定好的校園區(qū)域中擺放自己小組制作
的日辱模型,學習使用日號模型進行計時。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調節(jié)日辱的唇面角度,使唇
針影子指向正確的刻度,并向學生提問如“現在是上午十點鐘,辱針影子應該在哪給正確刻度
呢?〃“預測一下,中午十二點的時間時,暑針的影子應該在什么位置呢?”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
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三、拓展活動
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古代其他計時的方法。
教師可與學生進步交流:在沒有鐘表的古代,人們除了可以用日皆計時外,還有哪些計時
的方法呢?
教師可與學生交流古人計時方法的變遷,適時出示水鐘漏刻這些古人計時工具的相關資
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提出拓展主題:到科技館或博物館進步了解古人的計時工具,
或查閱資料了解這些計時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計時原理。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四單元混合與分離
第12課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12課怎樣加快溶解
教學目標:
1.知道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
2在教師引導下,能夠設計簡單的對比實驗來探究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并在探究過程中
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
3.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4.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重點:知道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粗鹽、細鹽、冰糖、燒杯、攪拌棒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課,激發(fā)興趣
教師取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里面裝有同樣多的水,分別放入等量的顆粒大小相同的粗
鹽、向學生提出何題:“你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怎樣使溶解較慢的食鹽溶解得快起來呢?”教
師待學生充分思考后.揭示課題并板書。
二.探究過程
(一)大膽猜想,尋找方法。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猜測一下用什么方法能加快食鹽的溶解,并說出
猜測的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熱水常溫水
攪拌快慢不攪拌
研碎不研碎
(二)積極動腦,設計方案。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真不少。這幾種辦法真的能加快食鹽的溶解嗎?(在板書的兩組箭頭
上加上問號)。光靠猜測是不行的,下一步我們應該怎么做?
師:在動手驗證之前,請同學們發(fā)揮小組的力量,在小組內討論下:你們想用實驗驗證種
方法?如何驗證?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你們的實驗方案?
(學生匯報。)
實驗過程中,教師可提示學生要用相同的燒杯,相同的水量.顆粒大小相同的食鹽.同時
放人水中,觀察實驗現象,要求對比實驗時,每種實驗方法都只能改變個條件。
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并課件展示探究技能: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稱
為對比實驗。
(三)領取材料,動手實驗。
師:同學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很周密??刹僮餍詮姟=酉聛硗瑢W們就該動手實驗了,在做實
驗之前請看一下老師帶來的溫馨提示。(大屏幕展示實驗時的注意事項)
師:請各小組派一名代表領取你們所需要的材料。組內要分工明確,記錄員做好記錄,(學
生開始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四)小組匯報,得出結論。
師: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要求各組匯報時要說明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其他小組的同學要認真傾聽,有不同發(fā)現的可以進行補充。
學生3種方法匯報完成后,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這3種方法都能加快食鹽的溶解
(板書總結:攪拌加熱、將食鹽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
(五)多種研究方法并用,加快冰糖的溶解。
師:同學們在研究食鹽溶解快慢的活動中表現非常出色。為了放松一下,我們以小組為
單位來個比賽吧!比一比,看誰能讓冰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你們打算怎么做?
(學生討論、匯報。師生共同制訂比賽規(guī)則。)
師:比賽規(guī)則我們都明白了,現在開始比賽。
(比賽開始,記錄員記錄。)
6.師讓最快完成組的介紹成功經驗,并讓學生觀察屏幕上的記錄單,使其明白可使用各
種加快溶解方法,比只用一種方法要溶解得更快。
(六)回顧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誰來跟同學們分享下你的收獲?三拓展
活動
師: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尋找生活中加質溶解
的實例,想想這些都采用了哪些加快溶解的方法。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13課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第13課誰在水中溶解得多
教學目標:
1.知道有些物質能夠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
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擔保協議書和擔保合同
- 軍訓運動服采購合同
- 智能穿戴設備研發(fā)及銷售合作協議
- 知識產權維權與訴訟代理協議
- 電子設備銷售及售后服務合同
- 正規(guī)住宅房屋買賣合同
- 居間買賣合同與居間協議
- 高空作業(yè)人員勞務用工協議書(3篇)
- 項目運營方案研究
- 海洋能開發(fā)利用技術轉讓協議
-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項目部組織機構框圖(共2頁)
- 機動車登記證書
- ASTM-D471橡膠性能的標準試驗方法-液體影響(中文版)(共24頁)
- 鉭鈮礦開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小升初數學銜接班優(yōu)秀課件
- 中國十大名茶(課堂PPT)
-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yè)備案自我評估表
- 等待戈多中文劇本經典片段 等待戈多中文版劇本
- 鋼結構廠房招標文件
- 肥城市死因漏報調查方案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