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

語文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1.C(3分)(A.“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原文為“接近”。(曲解文意)B.“曹丕《典論·論文》……是文體辨析開始”錯誤。原文為“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論·論文》不是文體辨析的開始。(張冠李戴)D.“導致”錯誤,“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與前文并不存在因果關系。(強加因果))

2.C(3分)(選項為“漢賦難見個人情性”,而原文為“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由此可見,是“漢代大賦”,不是“漢賦”,范圍失當。)

3.D(3分)(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不能體現文學自覺,郭象的觀點屬于魏晉玄學的范疇,不在文學自覺的三個標志之列。故選D。)

4.①論證采用總分結構,清晰嚴謹。文章開篇引出“文學的自覺”這個話題,并總述“有三個標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為段首語,分別從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體裁有比較細致的區(qū)分、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三個方面進行論述;②論證多用引用論證,增強說服力,增加文學色彩。如:引用《史記》、《文心雕龍》、《漢書·藝文志》《典論·論文》、《文賦》、《文選》等典籍中的相關內容;③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接近”“已經”“還不能算是”“比較”等詞句。(4分,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5.①從體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繼承了《詩經》寫實的特點,以樂府舊題進行創(chuàng)作;②從審美特性角度分析,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③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抒寫了詩人人生苦短的無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統(tǒng)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6分,角度、分析,各1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6.D(3分)正確順序應為:《撿書》《吳山夜話》《踏雪尋梅》。《踏雪尋梅》第一段父親對“我”說“你去給趙伯伯拜個年吧。受長輩恩惠,莫要失禮”,這里的“恩惠”就是指《撿書》中趙伯伯按“一毛錢一斤”將舊書賣給我們這件事,而且《撿書》的“我”通過父親提示,接觸了“梅邨”這一名字,所以才有《踏雪尋梅》中我找到“梅邨自用”的印章,十分驚喜的表現,所以《撿書》在《踏雪尋梅》之前;《踏雪尋梅》中“我”受“梅邨先生”女兒的指引找到他家,發(fā)現“開門的竟是王老師”,《吳山夜話》中講到“我”和“王老師”的交往,所以《吳山夜話》應在《踏雪尋梅》之前;《吳山夜話》中王老師說“我”和他年輕時很像,嗜書如命,而《撿書》中就是“我”嗜書的表現,所以《撿書》應在《吳山夜話》前面。

7.B(3分)“既指雪中冬梅”錯誤,文中與“梅”無關,應是既指書和王梅邨先生。

8.①對讀書的熱愛;②對梅邨先生和父親博學睿智的欽佩;③對梅邨斬斷書緣的痛惜;④對梅邨教育我“莫要因書誤事”的感激;⑤對趙伯伯留書的感激。(每點1分,答到4點滿分)

9.①《吳山夜話》和《踏雪尋梅》互相照應,正因為王梅邨出身于書香世家,嗜讀書,所以才學識淵博,見解獨到;②《吳山夜話》和《踏雪尋梅》互相照應,因為王梅邨耽溺于閑書,因書誤事,導致晚年落魄清寒;③《撿書》與《踏雪尋梅》兩文都突出刻畫了王梅邨學識淵博的形象;④《撿書》與《踏雪尋梅》對比,由愛書如命到斬斷書緣,更突出王梅邨因書誤一生的沉痛轉變;⑤《吳山夜話》與《撿書》共同突出王梅邨酷愛讀書、極有天分的形象。(每點2分,答到3點滿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BDF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時的憤怒,逃出險境后忘記了對管仲仇恨,最終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是天下最大的決斷。

“安忘其怒”“出忘其讎”結構整齊,句式對稱,中間應斷開?!八臁弊鳛橄乱痪涞木涫祝懊鎽獢嚅_?!笆恰?,指示代詞,指代“遂立為仲父”這一內容,前面應斷開。

11.A(3分)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偏辭”是一面之辭,片面之辭的意思。D.“婦女無所幸”的“幸”指寵幸、寵愛,與文中“僥幸”的詞義不同。

12.D(3分)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將國內治理得秩序井然”于文無據,從“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可知貴賤長少都隨著齊桓公更加敬重管仲,而非齊桓公。故選D。

13.

(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廚師將五味調和好了進奉給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誰敢強迫他呢?

(2)諸侯只要掌握了像這樣的一個關鍵,就沒有人能使他滅亡。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炮宰”,古代職掌庖廚的人,1分;“進”,進奉,1分;“強”,勉強、強迫,1分;大意1分。

(2)“節(jié)”,關鍵,1分;“莫”,沒有誰(人),1分;“亡”,使動用法,使……滅亡,1分;大意1分。

14.材料一認為齊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結果;材料二則強調國君的作用(善于用人)。(評分建議: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中“叔向、師曠之對,皆偏辭也”一句,韓非子否定了叔向、師曠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非專君之力也,又非專臣之力也”,在文末“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中總結道:齊桓公成功的原因在于君臣合力。

根據材料二中荀子認為“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jié)”,無人可以滅掉他,接著列舉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的諸多事例,證明齊桓公對于掌握治理天下的關鍵已“盡有之”,他能成就霸業(yè),“非幸也,數也?!?/p>

材料一:

晉平公問叔向說:“從前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還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說:“管仲善于裁剪,賓胥無善于縫紉,隰朋善于裝飾衣邊。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來穿在身上。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師曠俯在琴上笑了。晉平公說:“太師為何發(fā)笑呢?”師曠回答說:“我笑叔向對您問題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廚師將五味調和好了進奉給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誰敢強迫他呢?

有人說:叔向、師曠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說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會合諸侯,這樣美好的大事業(yè),不單單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單單是臣子的力量。從前宮之奇在虞國,僖負羈在曹國,這兩個臣子很智慧,說的話都合乎事實,行動都合乎功利,而虞國、曹國都滅亡了,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雖有好的臣子卻沒有好的君主啊。況且蹇叔在虞國時虞國滅亡了,到秦國后秦國卻稱霸諸侯,這并不是虞叔在虞國時笨,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是決定于有沒有好的君主。叔向說“是臣子的力量”,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前齊桓公的宮中有兩個市場,婦女的住地有二百處,他披散著頭發(fā)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豎刁后性命不。如果認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說因為用了管仲而稱霸;如果認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說因為用了豎刁而產生禍亂。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夠在天下成功揚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

材料二:

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談中也恥于談論春秋五霸。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春秋五霸的確不值得稱道。齊桓公,是五霸中最負盛名的,但在以前,為了爭奪國家的政權,它殺死了他的哥哥;現在,在家庭內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沒出嫁的有七個,在宮廷之內,他更是縱情作樂、奢侈放縱,齊國收入的一半還不夠他消費;對外,他欺騙邾國、襲擊莒國,吞并了三十五個國家。他的所作所為是這樣的險惡骯臟、驕淫奢侈,這樣他怎么能夠為孔子的門下得所稱道呢?

“齊桓公這樣,齊國沒滅亡反而稱霸諸侯,這是為什么呢?”答道:“那齊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關鍵,誰還能滅掉他呢?他毫不懷疑管仲的才能,堅定不疑地把國家托付給他,這是天下最大的明智。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時的憤怒,忘記了管仲曾經射了自己一箭,最終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是天下最大的決斷。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樣國內的親族就沒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給他高氏、國氏那樣的尊貴地位,這樣朝廷上的大臣沒有誰敢怨恨他;給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沒有誰敢與他為敵;高貴的、卑賤的、年長的、年輕的,都非常有秩序地隨著齊桓公去尊重他;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關鍵。諸侯只要掌握了像這樣的一個關鍵,就沒有人能使他滅亡;何況齊桓公全部掌握了這幾個關鍵,又怎么可能被滅掉呢?他稱霸諸侯,是理所當然的啊,不是僥幸得來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B(3分)(一個“空”字可見馮夷并不理解湘靈的哀怨)

16.共同點:都運用側面描寫。李詩“滿筵座客”聽后不語,運用座客反應來描寫音樂的哀婉之感;錢詩中楚客“不堪”聽,以此反應描寫音樂效果之悲苦。(2分)

不同點:李詩尾句運用比喻(類比),把哀婉的箏音比作行雁的哀鳴,形象生動地寫出音樂的哀戚動人。(答以形寫聲亦可)(2分)錢詩運用想象,想象瑟聲感動金石,傳聲蒼穹,感動了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讓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描寫出了一個神奇虛幻的世界,傳遞出音樂的悲傷感人。(或:錢詩在樂曲的高潮處戛然而止,由虛轉實,以景結情,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廣闊空間,達到余間裊裊的藝術效果)(2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6分)

(1)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3)示例一: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發(fā)弄扁舟

示例三: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示例四: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

18.(4分)①不是一個人的視角,②每一個鏡頭都記錄著別人的生活。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是許多不同視角的疊加、交織、對視”說明交互性的視角不是一個人的視角,應填:不是一個人的視角。

②前面列舉了多種不同的鏡頭,后面說“每個人生活也都有機會出現在別人的鏡頭里”,說明鏡頭記錄的是別人的生活,應填:每一個鏡頭都記錄著別人的生活。

19.①在《紅樓夢》后補“的交互性”(賓語核心詞殘缺);②在“能為”前加“就”(關聯詞殘缺,如果…就…);③“樹立”改為“提供”(動賓搭配不當)。(改對一處給2分,兩處給4分,三處給5分)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成分殘缺,“認識到《紅樓夢》”賓語核心詞殘缺,在《紅樓夢》后補“的交互性”;

②搭配不當,“如果……,也能”關聯詞不搭配,把“也能”改為“就能”;

③搭配不當,“樹立無限的創(chuàng)造空間”動賓不搭配,“樹立”改為“提供”。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2分)

20.D(3分)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

文中的“能”含義是“擅長”。

A.“能”,動詞,“能夠,可以”;

B.“能”,動詞,“能夠,可以”;

C.“能”,動詞,“能夠,可以”;

D.“能”,動詞,“擅長,善于”。

故選D。

21.B(3分)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部分的語句屬于描寫性語句,突出強調描寫對象“倆老頭”穿的衣服干凈整齊的特點;

A.“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屬于說明性語言,突出強調“稻子和稗子”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應該分清楚;

B.“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屬于描寫性語句,突出強調描寫對象“小姑娘”長得漂亮的特點;

C.“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屬于人物語言描寫,突出強調與對方劃清界限;

D.“公是公,私是私”屬于議論性語言,突出強調應公私分明的觀點。

故選B。

22.①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復修辭,原句四句結構相似,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并且“一起”共出現四次,更能突出倆人關系密切,形影不離;改句沒有排比、反復修辭,不能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②原句為短句,改句是長單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個文段口語化的特點。

③原句使用“到場”“進門”這樣的動詞,讓描寫更細膩,更有畫面感;改句只用“去”則沒有這種效果。(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從修辭角度分析,原句“年下辦年貨,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廟廟會,一起去;開會,一起到場;送人情出份子,一起進門”使用了排比修辭;“一起”反復出現四次,運用反復修辭。改句沒有運用修辭,原句的排比和反復修辭使描寫的性語句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突出強調了倆老頭關系密切,形影不離。

從句式和語體色彩分析,結合“郭老頭、耿老頭,倆老頭”“攥在手里”“幾口就下去了”等語言特點來看,整個文段運用的是口語化的語言。劃線句原文為短句,改句為長單句,短句屬于口語的一種特點,這與整個文段短句化的口語特點相符,而改句為一般的長單句,與整個文段的語體不協調。

從用詞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場”“進門”這樣的動詞,動詞的加入,讓描寫性語言更生動,生動地描寫了倆老頭一起來開會,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讓語言更有畫面感。改句沒有使用這樣生動的動詞,因此沒有這樣的效果。

四、作文(60分)

23.“聽景”獲取的是間接經驗,“看景”獲取的是直接經驗,對待“聽景”與“看景”的態(tài)度關涉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據此,可從以下角度立意:①“看景”是一種可貴的實踐精神,“聽景”縱然美好未必真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聽景”是間接經驗的獲取,藉此形成的審美或認知體驗,有助于更好地領略“景”的美妙,因而自有其價值。③既聽“景”又看“景”,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結合,可以獲取更全面、更真實、更深刻的審美體驗或實踐認知。

所給材料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這里提出了兩個概念,即“看景”與“聽景”,“有人”暗示這是部分人的認知。第一層想告訴我們的是在這樣的認知中,“看景”不如“聽景”。

第二層次,“但更多的人還是希望到實地看景”,這一層同樣在談“看景”與“聽景”這兩個概念,一個“但”字明確了這一層與上一層是轉折的邏輯關系,而“更多的人”明確的是擁有這樣認知的人群范圍更大。第二層交代的是在更多數人的認知中,與其“聽景”,不如“看景”。兩個層次展示了對“看景”“聽景”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忌梢再澇善渲幸环N觀點,也可以對“看景”“聽景”哪一個更重要作辯證論述。論述時注意審讀兩層內容中的“有人說”“但”“更多的人”這些隱性的限定要素。

難點在于“看景”“聽景”這兩個概念的理解與解讀,理解的深度決定了立意的深度,解讀的角度決定了論述的方向。首先,是對“景”的理解,“景”可以是實指的自然風景,也可以是虛指的個人人生的風景、國家建設的風景、民族發(fā)展的風景、人類文明的風景等等。在這一理解的基礎上,“看”和“聽”也同樣具有實指與虛指兩層解讀空間,“看”可以指親臨實地的觀賞、調查、參與、實踐等,是直接的一種行為;而“聽”可以指未能親臨實地的聽聞、感受等,是一種間接經驗的獲取。

風景這邊獨好

1.流年不改,星霜暗換。蟬鳴高樹,花開荷塘。語言文字里的詩意總能給人無限遐思,所以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正如,一千個讀者嘴里一定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故而,聽景會讓我們感受更多人融注在客觀景物里主觀色彩,或喜或悲,這迤邐的風景,說景人那里,呈現出一定是別樣的彧彧花繁。所以,才有看景不如聽景之說。

2.看景不如聽景,正如旅游,奔波千里,眼前不過是異域的風物,遠不如宣傳片里的色彩斑斕,光影曼妙,遠不如聽來的玄幻奇?zhèn)?,瑰怪非常,看來風景在別處。所以,聽景有聽景的妙意。盡管聽景時容易被他人的主觀感受左右,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尷尬之境,迷失自我。但是這未嘗不是間接經驗的獲取,就像我們從教材中獲取的知識,這樣的“聽”或許是我們收獲成長的第一步。個人的學習如此,歷史的發(fā)展潮流亦然,面對晚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革新者從西方獲取經驗,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公車上書,一系列救亡圖存之舉,都是以“聽景”的方式做的有益探索,“師夷長技以制夷”,洋為中用,西風東漸,這就是“聽景”的意義所在。從個人成長到社會發(fā)展再到歷史前進,“聽景”何嘗不是邁向進步的第一步。

3.但更多的人還是希望到實地看景。依如旅游,聽景常是無法看景的無奈選擇,若能實地看景,想必更多的人愿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因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實地看景才能切身感受到風景這邊獨好。中國有句諺語“百聞不如一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聽景會有道聽途說之嫌,也容易出現作舍道邊的笑話。所以,聽景不如看景,看景就是直接經驗的獲得,是篤行,是以實干為依托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到實地看,參與到時代的改革浪潮之中,莫做袖手人,這樣的“看景”提醒我輩青年要以實干整飭自我,以篤行豐盈青春。

4.回顧新中國成立的輝煌歷史,正是共產黨人看到了“聽景”不如“看景”,才有中國革命的新機,不走西方人老路,探索救亡圖存新法,從農村包圍城市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改革開放提速增速求發(fā)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從開放市場搞活經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發(fā)展理念的貫徹落實,中國人以實地看景創(chuàng)造無數輝煌。如今,實地看景已經成為很多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必然之行。面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輩青年自當躬身入局,深入基層,砥礪自我,重塑青春。

5.當然,實地看景還有更高境界,那就是創(chuàng)造風景。時代大潮翻涌,我輩都是弄潮兒,與其聽景看景,不如創(chuàng)造風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何創(chuàng)造風景,且看塞罕壩人用艱苦奮斗,將黃沙遮天、飛鳥無棲的荒漠建設成茫茫林海,創(chuàng)造了綠色奇景,成了新時代最亮的風景;且看扶貧干部深入基層,與人民共同奮斗,實現倉廩實、衣食足的小康,迎來了盛世繁華之景;且看,航天工隱姓埋名,攻堅克難,追逐浩瀚星辰,使中國走出地球,飛向寰宇,實現了科技強國之景。魯迅曾說,若沒有炬火,你便是一道光。融入時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我輩青年當篤行不倦,矢志不渝。風景這邊獨好。

6.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聽景看景,各有其妙。我輩青年從聽景始,行看景事,做真景人。盱眙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測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2.答題前,請務必將班級、姓名、測試號等信息填涂寫在答題紙和答題卡上。

3.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按題號在答題紙上指定區(qū)域內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測試結束后,請將答題紙、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經過大約三百年才實現。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

首先,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漢朝人所謂的文學是指學術,特別是儒學,《史記》中“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所說的文學顯然是指學術。到了南朝,文學有了新的獨立于學術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同時又有文筆之分,劉勰《文心雕龍》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绷涸凼捓[對文筆之分有進一步說明:“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笔捓[所說的文筆之別已不限于有韻無韻,而強調了文之抒發(fā)感情以情動人的特點,并且更廣泛地注重語言的形式美,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

其次,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更為明晰而自覺的文體辨析則始自曹丕的《典論·論文》,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段馁x》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將詩和賦分成兩類,并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特點。到了南朝,文體辨析更加深入、系統(tǒng)?!段男牡颀垺泛汀段倪x》對文體的區(qū)分更系統(tǒng),討論更深入?!段男牡颀垺飞掀闹饕懻撐捏w,分33大類。其《序志》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對每種文體都追溯其起源,敘述其演變,說明其名稱的意義,并舉例加以評論?!段倪x》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詳細的辨析。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qū)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

再次,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離不開審美特性。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上面所說的“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的“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瀏亮”,便已經是審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聲的發(fā)現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文心雕龍》以大量篇幅論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征,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夸飾、練字等許多方面,更是文學自覺的標志。

(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材料二:

魯迅論“文學自覺”,指出其關鍵乃世情的變化促使思想的新變,遂引起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其優(yōu)點是自尊、自我覺醒,其缺點則是消極避世。他認為世情思想的演變、人之覺醒,乃文學自覺的動因。事實上,思想之活躍、人之價值之重視、精神之擺脫束縛而趨于自由,乃文學自覺之前提。

文學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進程。以文字記述事件,表述思想與情性,進而描摹物象,傳神寫照,怡情悅性,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日益積累了創(chuàng)作的經驗與體會。從此,文學的表現內容擴大,文學性日趨明確、豐富。內容的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發(fā),而且關涉“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的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動蕩社會中的民生百態(tài),開始進入了建安、曹魏時代作家的視野,盡情展示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至此遂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王粲《登樓賦》、向秀《思舊賦》等,旨在表現個人悲苦以及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趨多樣和深切。即使實用文體,如阮籍《大人先生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等,亦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就文學性而論,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旨在強調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陸機“詩緣情而綺靡”,明確主張詩歌應基于個人情感,而有“綺靡”之美;劉勰兼重“風骨”與“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

文學自覺,指的是一種自覺之創(chuàng)作意識與狀態(tài)。為藝術而藝術,僅僅指作家看重藝術,借藝術(文學)表述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魏晉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表現、審美追求,打破寓訓勉于文學的樊籬,也并不意味著否定文學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曹丕說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局限的不朽。而這正可以視為文學自覺的宣言。由此,文學自覺,乃是魏晉時期的特殊文學現象,開啟于建安時期,興盛于曹魏、兩晉,影響于南朝。因而,魏晉文學自覺正是對這一特殊文學現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終開啟了唐代文學之雍容大雅和豐富多樣。

(摘編自雷恩海《自覺是魏晉文學的特征》)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于“文”與“筆”的區(qū)分,劉勰強調“文”有韻,蕭繹則強調“文”之抒情且注重語言形式美,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

B.曹丕《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四科,是文體辨析開始與文學自覺的標志。

C.“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強調作家的才情與生命體驗的獨特性,是文學性明確與豐富的表現。

D.四聲的發(fā)現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導致了南朝時期更自覺地追求語言的形式美,而這些對中國文學又產生了重要影響。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明確區(qū)分了詩與賦的文體特征,也呈現出創(chuàng)不同的審美追求。

B.“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借此超越權勢與生命局限。

C.建安、曹魏時代的作家關注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而漢賦難見個人情性。

D.魏晉時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借文學表述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但并未否定文學的社會責任。

3.根據材料一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文學自覺的一項是(3分)()

A.《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與《儒林列傳》并列。

B.蔡邕《獨斷》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體辨析的意識。

C.鐘嶸評價《古詩十九首》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

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何特點。(4分)

5.曹操的《短歌行》體現了魏晉時期文學自覺的特征。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關論述加以分析。(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踏雪尋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飄飄。父親說:“你去給趙伯伯拜個年吧。受長輩恩惠,莫要失禮。”

值班室里,趙伯伯在爐子上架個鐵絲箅子烤紅薯,屋里彌漫著香味,他見我冒著雪專程給他拜年,非常高興,遞給我一只紅薯說:“吃吧,我這兒沒啥好東西,全是破爛?!蔽艺f,您這兒有書,書就是最好的東西。趙伯伯笑道:“你看書是好東西,那是你喜歡,賣書的人把書全當破爛。”大庫房東墻上有一扇門,趙伯伯開門領我進去,里面是一間小庫房,墻角摞著四只木箱,他打開箱子,里面全是書?!斑@是我攢下的,這么干凈的書,實在舍不得拉到造紙廠?!蔽曳朔?,找到一套《元曲選》、一本《董解元西廂記》、一本《琵琶記》,這幾冊書的扉頁上都蓋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驚喜,又從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冊梅邨先生的藏書。趙伯伯問我:“你愛看這些書?”我點點頭,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親的感慨。趙伯伯說:“你咋不早說,我見過賣書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劇團唱戲……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雞臺住,這些書是她搬家前和破爛一起賣掉的。她的大女兒沒跟她走,仍住在舊居?!蔽蚁蜈w伯伯打聽梅邨先生的情況,他說不知道。

我父親買下了這三十多冊書,日夜檢閱,他讓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錄下來,抄在一個筆記本上。父親邊讀邊記,贊嘆不已:“這些批注征引宏博,見解獨到,對品味元雜劇、了解中國戲曲演進史,很有啟示。個別論斷,不遜于靜安先生的《宋元戲曲史》。不足之處在于枝蔓蕪雜,未加梳理,注多解少,過于簡略。無緣當面請教,甚是遺憾。”

一天下午,父親的花鏡壞了,讓我去修。我來到光明眼鏡店,接活兒的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女師傅。我看著她修眼鏡,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兒也在這里上班,便問她,某某某的女兒在這兒上班嗎?她抬頭打量我一眼,問我:“你找她有事嗎?”我說我撿到幾本她父親的書,想還給他。她說:“你給我吧,我轉交給他。”我問:“你是他的女兒嗎?”她點點頭。我說:“我想親自把書還給他?!彼晕ⅹq豫了一下,撕下一張取貨單,寫下住址遞給我。

傍晚,又飄起了雪花,出了眼鏡店沒走多遠,身上已經雪白。我就著路燈看了一眼紙上的住址,離此地不遠,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數著門牌進了一所院子,院中無人,叩開一家問詢,那家主人領我走到西廂房一家門口,敲門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庇腥颂匠鲱^來,啊,我驚詫萬分,開門的竟是王老師!他見我一身白,進屋取了一只雞毛撣子,撣凈我身上的雪,請我進屋。

“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來了?”

“王老師,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著我,木然無語。我說明原委,他長嘆一聲:“梅邨早死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過年的,你不該來翻攪舊事,擾我的清靜?!?/p>

室內逼仄,僅容轉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頭無書卷筆墨,壁上也無字畫飾物,簡約明凈,落寞清寒?;馉t上熬著稀飯,爐邊烤著饅頭,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師拽過椅子讓我坐在爐邊烤火,留我陪他吃飯。我說我父親很想見他,他搖搖頭說:“還是不見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實在無顏見人。如今書緣已斷,心如古井,切莫再提舊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訴令尊大人?!?/p>

(選自范福潮《一生能讀幾多書——我的私人閱讀史》,有刪減)

我們挑的舊書,趙伯伯按一毛錢一斤賣給我們。物資回收公司在郊區(qū),每天中午,都有各處的廢品回收店往公司庫房送貨。吃罷午飯,我就去物資回收公司,在新送來的廢舊書刊堆里挑揀,猶如沙里淘金。某日運氣極好,撿到一套鄧之誠的《清詩紀事初編》、一套隋樹森的《元曲選外編》、一本王夫之的《詩廣傳》,六本書才花了兩毛三,欣喜若狂。

父親把這幾冊書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說:“你看,扉頁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書頁上眉批、夾注、題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評中肯,字跡清秀,料他也是個細心的讀書人。封底鈐有閑章‘鬻及借人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親說:“唐朝的杜暹藏書甚豐,末頁自題:“‘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道,鬻及借人為不孝。’看來梅邨已逝,兒女賣掉了他傾心批閱的書。”

(節(jié)選自范福潮《撿書》)

同學們已分好了住處,鋪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廚房的里間,放到王老師床上說:“你在廚房幫灶,每天干什么活兒,聽王老師安排?!薄源?,王老師每晚熄了燈,坐在床頭抽煙、唱戲、講故事,一直說到我睡著?!拔易杂资芨赣H熏陶,嗜書成癖。不思學業(yè),不務農商,守著田產,每日游山戲水,吟詩作對。中學畢業(yè)后,祖父催我去西安念書,想讓我將來考大學,當博士,彌補他科舉落第的缺憾。我在西安住校念書,無父輩管束,逍遙自在,常逛書肆,以搜購小說詞曲為樂事,后又沉迷于秦腔,與一幫票友吹拉彈唱,天天泡戲園子,大學測試兩次落榜……不幸父親病重,賣盡田產亦未治愈,從此家道衰落,窘困不堪,常常衣食無著,友人介紹我到稅務局當文書,未及三月,因上班看小說被局長辭退,后來在市政府謀到一個文書的差事,又因熬夜看書、上班遲到三次被開除,從此戒了小說,在小學當了算術教員,得以養(yǎng)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極好,機緣也好,一生失敗,皆因嗜讀閑書所致。俗言開卷有益,其實并非如此,開卷有害之處甚多。如今謀生艱難,少年應以做事為首務,讀書次之,書要拿得起,放得下,千萬莫要因書誤事……你與我少時性情相同,前車之鑒,不可不察?!?/p>

(節(jié)選自范福潮《吳山夜話》)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具有時代性,趙伯伯關于書是“好東西”還是“破爛”的話語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B.父親熟知“鬻及借人為不孝”典故,他推斷梅邨已經去世,恐怕無緣相見,甚至請教了。

C.“開卷有害之處甚多”是王老師肺腑之言,并非否定讀書,而是告誡不要耽溺于閑書。

D.據文中相關語句推測,選文按事件發(fā)生的先后排序應為《吳山夜話》《踏雪尋梅》《撿書》。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一和二圍繞“書”字,敘寫與書有關人和故事,刻畫了慈父、孝子、良師等數位書癡。

B.題目“踏雪尋梅”頗有古典意境,“梅”字一語雙關,既指雪中冬梅,又指王梅邨先生。

C.有床、柜、桌、椅各一,無“書卷筆墨”“字畫飾物”,清寒的環(huán)境襯托出王梅邨的落寞。

D.《踏雪尋梅》雖然是散文,但敘寫事件有波瀾,有巧合,給讀者“小說化”的閱讀感受。

8.選文蘊藏了豐富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9.“互現法”是《史記》創(chuàng)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將一個人的事跡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寫,以各篇互現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請分析這三篇選文是如何“互現”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材料一:

晉平公問叔向曰:“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識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對曰:“管仲善制割,賓胥無善削縫,隰朋善純緣①。衣成,君舉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師曠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師奚笑也?”師曠對曰:“臣笑叔向之對君也。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

或曰:叔向、師曠之對,皆偏辭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美之大者也,非專君之力也,又非專臣之力也。昔者宮之奇在虞,僖負羈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發(fā)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無其君者也。且蹇叔處干而干亡,處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與無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宮中二市,婦閭二百,被發(fā)而御婦人。得管仲,為五伯長,失管仲、得豎刁而身死。以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為霸;以為君之力也,且不以豎刁為亂。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

材料二:

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爭國;內行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閨門之內,般樂奢汰②,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則詐邾襲莒,并國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險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

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jié)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③見管仲之能足以托國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讎遂立為仲父是天下之大決也。立以為仲父,而貴戚莫之敢妒也;與之高國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與之書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貴賤長少,秩秩焉,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是天下之大節(jié)也。諸侯有一節(jié)如是,則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數節(jié)者而盡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數也。

(節(jié)選自《荀子仲尼篇第七》)

①純緣:給衣服鑲邊。②奢汰:沒有節(jié)制地揮霍浪費。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安忘A其怒B出C忘其讎D遂立E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決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偏辭,討好諂媚的話。文中韓非子認為叔向、師曠雖觀點不同,但都有討好晉平公之意。

B.閭,里巷的門,這里指住處。婦閭,即婦女居住的地方,是齊桓公設于宮中的娛樂場所。

C.豎子,指童子、童仆。“豎子不足與謀”中的“豎子”是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

D.幸,僥幸的意思。與司馬遷《鴻門宴》中“婦女無所幸”的“幸”詞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非子借晉平公與叔向、師曠三人的對話,實際上是在宣傳自己關于如何治國的思想主張。

B.韓非子在論證觀點時,引用了多個事例:虞國、曹國擁有智慧之臣卻滅國,蹇叔先事虞后事秦。

C.在孔子門生看來,齊桓公位列春秋五霸,做了許多險惡骯臟、放蕩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頌揚。

D.齊桓公重用管仲,給予他很多特權,管仲也將齊國治理得井然有序,貴賤長少都愈加敬重齊桓公。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4分)

(2)諸侯有一節(jié)如是,則莫之能亡也。(4分)

14.兩則材料都分析了齊桓公成功的原因,請分別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

贈箏伎伍卿

李遠

輕輕①沒落更無箏,玉腕紅紗到伍卿。

座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②。

湘靈鼓瑟③

錢起

善鼓云和④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⑥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注:①輕輕:與伍卿均為不見于載籍的彈箏高手。②十三聲:唐宋時古箏有十三根弦。③湘靈鼓瑟:傳說舜帝死后葬在蒼梧山,其妃子因哀傷而投湘水自盡,變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邊鼓瑟,用瑟音表述自己的哀思。④云和:出產樂器之地。⑤傳說中的河神名。⑥山名,今湖南寧遠縣境,又稱九嶷,傳說舜帝南巡,崩于蒼梧,此代指舜帝之靈。

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人論絕句的含蓄藝術,有“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一法,李詩用“玉腕紅紗”來寫彈奏者正有此妙。

B.錢詩“馮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靈的哀傷,前者聽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從中來,不忍卒聞。

C.錢詩結構首尾圓合,全詩從湘水女神出現開始寫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D.兩首詩都讓我們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詩中的伍卿美麗動人,錢詩中的湘靈對愛情忠貞不渝。

16.兩首詩均以描寫音樂見長,請結合詩句分析它們描寫音樂方式的異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認為北伐抗金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像宋文帝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局。

(2)詠史文字,或得出教訓,如蘇洵《六國論》中剖析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弊在賂秦”,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訓;或借古諷今,如杜牧《阿房宮賦》明確指出,唐代統(tǒng)治者哀秦而不以秦為鑒,必將“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