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春秋時期,楚、秦率先設縣立郡。在楚、秦等國的郡縣制度之下,作為政治身份的楚人或秦人色彩日漸突出。就風俗而論,秦所吞并的蠻夷皆“染秦化”,楚所吞并的蠻夷則皆“染楚化”。據(jù)此可知,春秋時期的郡縣制()A.延緩了國家統(tǒng)一 B.強化了宗法觀念C.有利于華夏認同 D.固化了鄉(xiāng)土意識【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秦所吞并的蠻夷皆‘染秦化’,楚所吞并的蠻夷則皆‘染楚化’”可知,在郡縣制下,被秦和楚所吞并的蠻夷地區(qū)都受到了秦或者楚文化的影響,這說明郡縣制有利于華夏認同,C項正確;材料不能看出郡縣制延緩了國家統(tǒng)一,排除A項;材料信息與宗法觀念無關,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可知,郡縣制下鄉(xiāng)土意識有所淡化,排除D項。故選C項。2.漢初,王侯擁有較大的置吏權,士人通過舉薦、上書、諸侯王征聘等方式起家于封國。漢武帝以后,封國官吏的選任方式逐漸被朝廷的詔除、舉孝廉、征拜代替,起家于封國的官吏只占封國官吏系統(tǒng)的小部分。這一變化()A.維護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 B.削弱了地方官員職權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確立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漢武帝以后,封國官吏的選任方式逐漸被朝廷的詔除、舉孝廉、征拜代替,起家于封國的官吏只占封國官吏系統(tǒng)的小部分”可知,漢武帝時期采用察舉制,將選官權由封國轉移到中央直接控制的郡縣,削弱了諸侯國勢力,維護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A項正確;材料屬于選官的變化,并不水削弱地方官員職權,排除B項;選官與行政效率無關,排除C項;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3.初唐詩人郭元振《古劍篇》云“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痹凇度稀穼懙馈叭馓攭m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边@兩首詩折射出當時()A.鑄劍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B.民生凋敝的社會現(xiàn)實C.藩鎮(zhèn)割據(jù)削弱中央集權 D.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可知兩首詩寓意顯豁、思想尖銳、態(tài)度嚴正的詩歌,其見識、膽略、豪氣是可貴可敬的,對壓抑于下層的士子有激發(fā)感奮的作用,折射出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出鑄劍技術的突破,排除A項;材料中兩首詩屬于浪漫主義風格,而民生凋敝的社會現(xiàn)實屬于現(xiàn)實主義風格,排除B項;藩鎮(zhèn)割據(jù)削弱中央集權屬于唐朝中后期的特征,而材料屬于初唐詩歌,排除C項。故選D項。4.遼金時代所謂的“漢人”,是特指遼朝境內以燕云十六州人口為主的漢族人民。由于長期處于異族統(tǒng)治之下,“漢人”具有明顯的胡化傾向。宋人不承認他們是漢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卻仍將他們看作是漢人。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A.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加速 B.民族交融趨勢加強C.推行民族歧視的政策 D.民族矛盾趨于緩和【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漢人’具有明顯的胡化傾向”可知,遼金時代統(tǒng)治下的漢人具有胡化傾向,說明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交融趨勢加強,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漢族胡化,而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強調漢化,排除A項;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屬于民族歧視政策,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xiàn)出民族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5.下表是明清時期每一公斤白銀購買力的變動表。對白銀購買力變動原因的解釋最合理的是()白銀購買力變動表(十五世紀—十八世紀)時間每一公斤白銀所能購買之米(單位:公石)每公石米之價格(單位:公分銀)十五世紀75.11(100.00)13.31(100.00)十六世紀46.44(61.83)21.53(161.73)十七世紀31.40(41.80)31.84(239.19)十八世紀20.87(27.78)47.91(359.84)A.稅制改革的推動 B.物種交流的影響C.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D.農業(yè)技術的進步【答案】C【解析】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明清時期我國白銀購買力逐步下降,這是由于新航路開辟后,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lián)系加強,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因此最合理的解釋為對外貿易的發(fā)展,C項正確;稅制改革是白銀流入的影響,與白銀購買力關系不大,排除A項;物種交流的影響主要是高產作物引入中國,排除B項;明清時期農業(yè)技術并無明顯進步,排除D項。故選C項。6.厘金制度一直被視為晚清地方政府剝削商戶,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惡稅。但據(jù)雍前等人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內陸地區(qū)的厘金擴大了本土棉布市場,并非惡稅;沿海地區(qū)的厘金卻成為洋布競銷的幫兇。對厘金認識的變化說明史學研究()A.受學者主觀感受影響較大 B.已有的結論被新史料推翻C.取決于區(qū)域研究發(fā)展水平 D.隨著視野拓寬而更趨全面【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晚清時期對厘金制度認識發(fā)生了變化,從被看做是“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惡稅”逐漸變?yōu)榭隙▋汝懙貐^(qū)的厘金制度,否定沿海地區(qū)的厘金制度,看法更加辯證,這說明史學研究隨著視野拓寬而更趨全面,D項正確;對厘金認識的變化是學者經過研究后得出的結論,不能說是受學者主觀感受影響較大,排除A項;材料信息并沒有完全推翻已有的結論,排除B項;“取決于”說法過于絕對,且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區(qū)域研究發(fā)展水平如何,排除C項。故選D項。7.19世紀末,《申報》發(fā)表《行樂有益無益辯》和《中西行樂不同說》兩篇文章。文中提到對于冰雪運動,“西人斗天寒”,重人性競技潛能的展示;而國人“貓冬”“陶性情”,注重人性的自然表達。這說明當時()A.已意識到中西文化存在差異 B.國民性批判成社會焦點C.近代報刊事業(yè)取得巨大進步 D.體育強國觀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申報》對中西在冬天的活動不同進行了報道,說明已經意識到中西文化存在差異,A項正確;材料并不屬于國民性批判,排除B項;材料主旨不是報刊事業(yè)的進步,而是對中西的對比,排除C項;材料強調中西的不同,體育強國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A項。8.1900年春夏間,義和團運動席卷中國北方數(shù)省。為阻止這場反帝愛國運動蔓延至自己的轄區(qū),東南地區(qū)的官僚買辦等勢力在列強的誘致下,以“保全疆土”為幌子,達成所謂“互?!币庀?,這就是近代歷史上的“東南互?!薄_@說明,“東南互?!保ǎ〢.遏制了列強在華擴張的勢頭 B.瓦解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權體制C.導致地方實力派與朝廷對抗 D.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東南互保”名義上是穩(wěn)定當時中國南方局勢,本質上是保護列強在華利益,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將中國人民進一步推向了遭受多重壓迫的深淵,D項正確;東南互保并未遏制列強在華擴張的勢頭,排除A項;“瓦解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權體制”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東南互保”說明地方實力派與朝廷對抗,而不是“導致”,排除C項。故選D項。9.雅典民主固然激進,他們確實大搞抽簽,但只是抽選出諸如“執(zhí)政官”一類的人來,這大體上都是虛職;有實權的重要職位他們并不搞抽簽,將軍這種最高軍政職位更是完全由票決產生。材料意在說明雅典民主()A.公民平等參政提供機會 B.仍帶有一定精英政治色彩C.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 D.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只是抽選出諸如'執(zhí)政官'一類的人來。這大體上都是虛職,有實權的重要職位他們并不搞抽簽,將軍這種最高軍政職位更是完全由票決產生”可知,古代雅典有實權的重要職位完全由票決產生,與抽簽選舉相比偶然性較小,說明仍帶有一定精英政治色彩,B項正確;公民大會為公民平等參政提供機會,排除A項;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屬于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排除D項。故選B項。10.15世紀40年代后,歐洲各國紛紛發(fā)行本國紙幣。“它在16世紀時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小心翼翼,但到17世紀時,它的出現(xiàn)已咄咄逼人,成為金銀不可缺少的伴隨物,這是18世紀凱歌高奏的前夕”。這一過程,反映出當時歐洲()A.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 B.金銀逐漸失去貨幣功能C.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廣泛建立 D.價格革命影響幣種變革【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它在16世紀時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小心翼翼,但到17世紀時,它的出現(xiàn)已咄咄逼人,成為金銀不可缺少的伴隨物,這是18世紀凱歌高奏的前夕”可知,16世紀-17世紀,歐洲各國貨幣不斷發(fā)展,貨幣是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征,說明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A項正確;金銀仍然是貨幣,排除B項;19世紀后期資產階級代議制才廣泛建立,排除C項;15世紀新航路開辟引發(fā)價格革命,與貨幣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1.《馬拉之死》是反映法國大革命激進政治家馬拉遇害的名畫。圖中馬拉被塑造成耶穌受難形象,人間正義的化身。19世紀中期,法國另一幅名作《刺死馬拉后的科黛》,卻將女刺客科黛描繪成正氣凜然的英雄,而馬拉被退到背景一旁,幾乎不為人注意。這視角轉換()大衛(wèi):《馬拉之死》(1793年)波德里:《刺死馬拉后的科黛》(1861年)A.展現(xiàn)了繪畫技法的創(chuàng)新 B.折射對理性狂熱的反思C.還原了歷史事物的真相 D.昭示了法國政治的倒退【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馬拉之死》是反映法國大革命激進政治家馬拉遇害的名畫。圖中馬拉被塑造成耶穌受難形象,人間正義的化身。19世紀中期,法國另一幅名作《刺死馬拉后的科黛》,卻將女刺客科黛描繪成正氣凜然的英雄,而馬拉被退到背景一旁,幾乎不為人注意。”并結合所學可知,《馬拉之死》是站在革命者的立場上,對馬拉之死表現(xiàn)出同情和崇敬之意;而《刺死馬拉后的科黛》是站在刺殺者立場表現(xiàn)出對馬拉的憤怒和對科黛的崇拜。馬拉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家,為法國大革命做出了貢獻,但是其思想和政策威脅了人民的生命、自由和民族權利,可見繪畫視角的轉換折射了對理性狂熱的反思,B項正確;材料主旨并非在強調繪畫技法的創(chuàng)新,排除A項;兩幅繪畫在創(chuàng)作時都具有主觀色彩,不能說還原了歷史事物的真相,排除C項;D項表述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2.1696年,英國開始征收窗口稅。由于窗口稅的存在,人們習慣于封死自己的窗戶,將窗戶數(shù)量減少到7扇,導致斑疹、肺癆、淋巴結核等傳染病大量增加。19世紀30年代,窗口稅遭到強烈反對,最終于1851年被廢除。窗口稅的廢除反映出當時英國()A.建筑風格的變化 B.疫病防控的規(guī)范C.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 D.福利制度的構建【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由于窗口稅的存在,人們習慣于封死自己的窗戶,將窗戶數(shù)量減少到7扇,導致斑疹、肺癆、淋巴結核等傳染病大量增加。19世紀30年代,窗口稅遭到強烈反對,最終于1851年被廢除”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城市環(huán)境污染嚴重,政府開始開展衛(wèi)生改革,窗戶稅得以廢除,C項正確;英國建筑風格并無明顯變化,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窗戶稅,疫病防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福利制度強調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等社會保障舉措,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期,實行量入為出的定額化稅收政策,財政收入和支出都有較為固定的數(shù)額和程式,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由于清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頻繁,加之其后三藩之亂、白蓮教起義的影響,軍費支出和歲入之間形成較大差額,造成財政困難。順治時,重新開征曾諭令廢止的“遼響”和“練響”,康熙年間,加征“官宦地畝銀”。一方面朝廷直接出賣官位或晉升資格,另一方面,鼓勵富有者主動捐獻,以應要需。清廷入關后,沿襲明代的“起運”、“存留”制度,但由于解決“非常時期”財政困難,多次削減地方“存留”經費,保證“起運”中央的財政經費??傊?,清前期的財政政策,主要是在傳統(tǒng)財政格局基礎上的局部調整。材料二太平天國軍興期間,特別是甲午戰(zhàn)爭,庚子之變以后,清代社會的總體格局處于非常時期,隨著軍費額驟增、以及賠款支出、外債償付和開辦新政,財政日益困窘。迫于形勢,清政府諭令各地方大員“權其輕重緩急,設法籌措,期于庫款、地方兩有裨益”,逐漸形成了“就地籌響”政策。各種名目的稅捐由地方官員自行決定,除了傳統(tǒng)的舉辦捐納、發(fā)行內債等外,開征了米捐、酒捐、煙捐、茶捐等新的稅捐,商業(yè)稅比例大為增加。這一系列措施影響下,逐漸形成了“量出制入”的財政范式,具有近代意義的“地方財政”漸次形成。但也導致了稅捐的亂征、財政的外銷以及中央集權的削弱?!幾躁愪h《財政與國家治理:清代非常時期財政政策的調整與更張》(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前期財政政策調整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前期和近代以來清政府財政政策的不同之處,并評價近代以來清政府的財政政策。(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財政政策的認識?!敬鸢浮浚?)原因: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需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實行;鎮(zhèn)壓地方分裂勢力和人民起義,造成財政危機。(2)不同:清前期,實行“量入為出”的財政范式,近代以來,形成“量出制入”的財政范式;清前期,財政政策體現(xiàn)中央集權,近代以來,地方財政權逐漸擴大,中央集權削弱;清前期,以農業(yè)稅為主,近代以來,工商業(yè)稅的比重增加;清前期,在傳統(tǒng)財政基礎上局部調整,近代以來,近代意義的“地方財政”漸次形成。評價:有利于抵御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機;促使地方權力增加,中央集權削弱;為洋務運動提供了資金,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推動財政格局的變化和財政體系的近代化;導致了稅捐亂征,財政經費外銷等弊端。(3)財政政策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xiàn);注重“非常時期”財政政策的調整,以解決社會問題;財政政策制定上要協(xié)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解析】【小問1詳解】原因:根據(jù)清朝的社會特征可知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實行;根據(jù)材料“由于清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頻繁,加之其后三藩之亂、白蓮教起義的影響,軍費支出和歲入之間形成較大差額,造成財政困難”可知鎮(zhèn)壓地方分裂勢力和人民起義,造成財政危機?!拘?詳解】不同:根據(jù)材料“清朝前期,實行量入為出的定額化稅收政策”“逐漸形成了‘量出制入’的財政范式”可知清前期,實行“量入為出”的財政范式,近代以來,形成“量出制入”的財政范式;根據(jù)材料“保證‘起運’中央的財政經費”“但也導致了稅捐的亂征、財政的外銷以及中央集權的削弱”可知清前期,財政政策體現(xiàn)中央集權,近代以來,地方財政權逐漸擴大,中央集權削弱;根據(jù)材料“除了傳統(tǒng)的舉辦捐納、發(fā)行內債等外,開征了米捐、酒捐、煙捐、茶捐等新的稅捐,商業(yè)稅比例大為增加”可知清前期,以農業(yè)稅為主,近代以來,工商業(yè)稅的比重增加;根據(jù)材料“清前期的財政政策,主要是在傳統(tǒng)財政格局基礎上的局部調整”“具有近代意義的‘地方財政’漸次形成”可知清前期,在傳統(tǒng)財政基礎上局部調整,近代以來,近代意義的“地方財政”漸次形成。評價:根據(jù)材料“權其輕重緩急,設法籌措,期于庫款、地方兩有裨益”可知有利于抵御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根據(jù)材料“但也導致了稅捐的亂征、財政的外銷以及中央集權的削弱”可知促使地方權力增加,中央集權削弱;導致了稅捐亂征,財政經費外銷等弊端;結合所學可知為洋務運動提供了資金,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根據(jù)材料“具有近代意義的‘地方財政’漸次形成”可知推動財政格局的變化和財政體系的近代化?!拘?詳解】認識:根據(jù)所學可知財政政策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xiàn);注重“非常時期”財政政策的調整,以解決社會問題;財政政策制定上要協(xié)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馬克思關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兩個模式,即“階級斗爭模式”和“技術進步模式”。模式階級斗爭模式技術進步模式內容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是通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而實現(xiàn)的。資本的趨勢是賦予生產以科學性質,而直接勞動則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一個要素。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實財富創(chuàng)造較少取決于勞動的時間和所耗費的勞動量,相反地取決于一般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依據(jù)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兩次工業(yè)革命——摘編自安維復《馬克思關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兩個模式》上述材料是馬克思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兩種模式的定義和闡釋。據(jù)此,結合世界近代史相關知識,提煉出世界近代史發(fā)展的其它模式,并進行簡要闡釋。(要求:提煉出一種模式,且不與材料中的兩種模式重復,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全球化模式世界近代史是一部人類由分散到聯(lián)合,全球性聯(lián)系不斷加強的歷史。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15世紀到18世紀,早期殖民擴張,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世界市場進一步發(fā)展。18世紀后半葉至20世紀初,兩次工業(yè)革命,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取得了革命性的發(fā)展,人口和資本的流動加快,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連為一個整體。示例二:現(xiàn)代化模式世界近代史是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演進的歷史。17世紀以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或改革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專制或殖民統(tǒng)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推動人類歷史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18世紀后半葉至20世紀初,兩次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工業(yè)文明得以不斷發(fā)展。14世紀以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人文精神,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科學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極大地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科學化和大眾化。與此同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向著世俗化、社會化和城市化方向發(fā)展?!窘馕觥扛鶕?jù)題目要求,首先需要提料模式,根據(jù)材料“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是通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而實現(xiàn)的”“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實財富創(chuàng)造較少取決于勞動的時間和所耗費的勞動量,相反地取決于一般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可以提煉為“現(xiàn)代化模式”。然后結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yè)革命近代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相關知識進行闡釋,如世界近代史是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演進的歷史。17世紀以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或改革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專制或殖民統(tǒng)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推動人類歷史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18世紀后半葉至20世紀初,兩次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工業(yè)文明得以不斷發(fā)展。14世紀以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人文精神,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科學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極大地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科學化和大眾化。與此同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向著世俗化、社會化和城市化方向發(fā)展。請考生在兩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的方框涂黑。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拓跋鮮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國后開始發(fā)展農業(yè),到孝文帝時期,確立了以農耕為主的經濟模式。隨著經濟轉型,法律制度也發(fā)生相應變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規(guī)定:“大逆不道腰斬,誅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沒縣官。害其親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詔:“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遜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詳改?!北蔽呵捌谟文两洕?,官吏依靠班賜獲得生產生活所需物資,班賜的最大來源是掠奪戰(zhàn)爭。為了約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設置贓罪,但貪污仍屢禁不止。孝文帝時期,實行班祿制,為官吏發(fā)放俸祿。盜罪在歷史上由來已久,至遲在西晉時“盜”有了法律意義上的概括。拓跋氏隆興之時,規(guī)定:“盜官物,一備五,私則備十?!碧涞垡越?,對于盜取官財?shù)男袨榧哟罅颂幜P力度,盜劫官私財物者流放至邊地,甚至處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親自勘定流刑:“詔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條,流徒限制,帝親臨決之?!绷餍套源巳肼沙蔀檎獭_@一系列措施,適應了經濟轉型帶來的一系列變化,為北魏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摘編自姚周霞《轉型前后北魏經濟變遷對立法的影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敬鸢浮浚?)特點:強調君主權威;滲透儒家倫理;犯罪懲戒與制度引導結合;繼承前朝并有所發(fā)展;加大盜劫官財懲處力度。(2)背景:北魏統(tǒng)一北方,封建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民族交融的趨勢增強;北魏初期吏治腐敗,掠奪現(xiàn)象嚴重,社會矛盾尖銳;適應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轉型需要;儒家思想的影響;前朝立法奠定了基礎;統(tǒng)治者積極推動,支持改革。【解析】(1)北魏法制改革的特點:根據(jù)材料“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規(guī)定:‘大逆不道腰斬,誅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沒縣官。害其親者,轘之?!笨赏瞥鰪娬{君主權威;根據(jù)材料“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遜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詳改?!笨赏瞥鰸B透儒家倫理;根據(jù)材料“太武帝以降,對于盜取官財?shù)男袨榧哟罅颂幜P力度,盜劫官私財物者流放至邊地,甚至處以死刑。”可推出繼承前朝并有所發(fā)展;加大盜劫官財?shù)膽吞幜Χ?。根?jù)材料“北魏前期游牧經濟下,官吏依靠班賜獲得生產生活所需物資,班賜的最大來源是掠奪戰(zhàn)爭。為了約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設置贓罪,但貪污仍屢禁不止。孝文帝時期,實行班祿制,為官吏發(fā)放俸祿?!笨赏瞥龇缸飸徒渑c制度引導結合。(2)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根據(jù)材料“拓跋鮮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國后開始發(fā)展農業(yè),到孝文帝時期,確立了以農耕為主的經濟模式。隨著經濟轉型,法律制度也發(fā)生相應變化。”并結合所學可推出北魏統(tǒng)一北方,封建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民族交融的趨勢增強,適應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轉型需要;根據(jù)材料“北魏前期游牧經濟下,官吏依靠班賜獲得生產生活所需物資,班賜的最大來源是掠奪戰(zhàn)爭?!辈⒔Y合所學可推出北魏初期吏治腐敗,掠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