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速遞之古詩詞賞析訓練(與解析)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速遞之古詩詞賞析
一.試題(共25小題)
1.(2021秋阿克蘇地區(qū)期末)下列對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天凈沙秋思
[元]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這首小令文字精練,只有5句,僅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的悲哀。
B.這首小令的句,沒有提到抒情主公,但是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是“他”眼中所,暗示著“他”的存在。
C.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詞連排,如同個個電影鏡頭展現(xiàn),關聯(lián)看似松散,實則緊湊,內(nèi)涵豐富。
D.這首小令全是“景”語,雖抒情,卻字字都扣著“情”字來寫,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痕的杰作。
2.(2022秋皇姑區(qū)校級期中)閱讀下兩詩,完成問題。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唐曹松
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二
傳聞一戰(zhàn)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對兩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春望》中頸聯(lián)反映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不斷、消息隔絕時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B.《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頷聯(lián)“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一”與“萬”,“成”與“枯”相對照,“骨”字令人觸目驚心,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災難。
C.《春望》尾聯(lián)中想象自己的“白頭”稀疏到了已經(jīng)插不上簪子的地步了,并且用夸張的手法來突出自己的蒼老之態(tài)。
D.兩首詩都表述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和平的向往。
3.(2022秋新華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選項中,對《詞四首》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兩句,表述了征人們既渴望殺敵報國又思念家鄉(xiāng)的矛盾心理。
B.《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詩下闋,運用典故,以馮唐自比,表述了詞人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愿望。
C.“八百里”“五十弦”與“吹角連營”相照應,營造了雄渾的意境;而“秋”字則點明了季節(jié),烘托了出征前肅殺的氣氛。
D.秋瑾的《滿江紅》一詞中的“俗子”,從詞作語境來看,當指詞人的丈夫;從廣義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4.(2022秋鐵東區(qū)校級月考)對以下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樓
米芾
云間鐵甕①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①鐵甕:即鐵城,鎮(zhèn)江古有“鐵甕城”之稱。
A.《黃鶴樓》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望海樓》頷聯(lián)兩句寫詩人登樓俯暾的情景,以“三峽”“六朝”突出望海樓的高峻奇?zhèn)ァ?/p>
C.兩首詩尾聯(lián)都用問句,以抒情作結(jié):《黃鶴樓》抒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望海樓》表露出詩人低沉而又傷感的情緒。
D.兩首詩都寫登樓所見,詩句典雅凝練,寫景角度多變,現(xiàn)實遐想交織,時空大大擴展,展現(xiàn)了雄渾闊大的境界。
5.(2022秋新華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句話用夸張的手法極言主人公從軍之久?!鞍耸迸c“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沉痛述說國破家亡的痛苦。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詞,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D.《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氣勢宏大,寫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把美麗的雪景寫得形象生動,同時寫景中又抒發(fā)了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惜別之情。
6.(2022秋射洪市校級期中)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①,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②夢,鳧雁滿回塘。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③曉寒輕,星斗闌干④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①鐸:系在馬車上的鈴。②杜陵:在長安城南,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這里指故鄉(xiāng)長安。③駝褐:用駝毛織成的衣服。④闌干:縱橫錯落。
A.詩正文不著“早”字,但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綜合描寫,都描繪出了獨特的“早行”圖。
B.“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煉字很妙,“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光線的暗,以顯出行之早。
C.《早行》第一句寫寒意襲人,游子穿的“駝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濕,但游子卻感到“曉寒”,可見其上路之早。
D.“寂寞小橋和夢過”將夢與“寂寞小橋”結(jié)合,采用擬人手法,使意象豐滿,情感豐富。四野無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夢魂伴隨著自己孤零零地過橋。
7.(2022秋磁縣期中)下列句子中,描寫初春景物的是哪一項()
A.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王維《輞川別業(yè)》)
B.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D.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鄭谷《柳》)
8.(2022秋遂寧期中)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交代了踏春的去處,簡潔明快地勾勒了錢塘湖早春的輪廓。
B.頸聯(lián)寫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聯(lián)想到馬踏春草的景象。
C.全詩緊扣詩題寫錢塘湖,句句寫行游中的觀賞,移步換景,讓人應接不暇。
D.詩歌描繪了錢塘湖早春美景,表述了詩人喜愛大自然、排遣憂郁的復雜情感。
9.(2022秋南山區(qū)校級期中)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黃鶴樓
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聯(lián)“空”字一語雙關,既寫出鶴去樓空,又表述了詩人自己的孤獨之感。
B.頷聯(lián)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的惆悵之情。
C.頸聯(lián)詩中“萋”與“凄”意思相近,說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傷心。
D.尾聯(lián)以抒情作結(jié),傍晚煙霧升騰,江面凄迷,凝眸遠望,不見故鄉(xiāng),愁緒頓生。
10.(2022秋科左中旗校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以下詩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xiàn)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B.詩中以“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阻。
C.詩中借典故,直接表述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堅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達彼岸的堅定信心。
11.(2021秋嶗山區(qū)期末)下列對詩詞中句子解說無誤的一項是()
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暗示詩人出使的季節(jié)是秋季,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直抒飄零之感和思歸之情,表述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
B.“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中“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diào)時間上的渺遠,傳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失落與惆悵。
C.“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寫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暗紫色,表現(xiàn)了邊塞風光的神奇秀麗。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寫自己的衰老,“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fā)白了疏了,表述了詩人珍惜時光的愿望。
12.(2021秋嶗山區(qū)期末)詩詞理解。
下列各項對詩詞情感理解不準確地一項是()
A.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表述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詩中最能突出詩人感情的一個詞語是“最愛”,直抒胸臆,表述了自己喜悅的心情。
B.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一句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家鄉(xiāng)之水情深義重,戀戀不舍,含蓄地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
C.杜牧的《赤壁》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役中的巨大勝利歸之于東風,借對歷史的思考,感嘆自身遭遇。
D.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沉醉不知歸路”一句寫日落黃昏時,醉意漸沉,寫出了自己借酒消愁的痛苦之情。
13.(2022秋南山區(qū)校級期中)下列對本詩詩句的品析正確的一項是()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A.詩歌開頭兩句借景抒情,寫詩人來到碣石山,登山觀海。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詩人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板e!毙稳菟o止的樣子。
C.“洪波涌起”這四個字運用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想象,抒發(fā)了詩人的宏大抱負。
14.(2021秋寶塔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僵臥孤村不自哀”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賞析。
(2)“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語意雙關,請談談你的理解。
15.(2021秋蓮都區(qū)期末)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你應該為生存而食,不應為食而生存。”閱讀古詩文,按要求答題。
淮上漁者
〔唐〕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鱸魚的鮮美,《江上漁者》以“但愛鱸魚美”來直接夸贊,《淮上漁者》是怎樣表現(xiàn)鱸魚味美的?
(2)兩首詩中的“漁者”形象有什么共同點?
16.(2021秋裕華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雁門太守行》是一首七言律詩,是唐代詩人李賀。
B.這首詩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是一首以戰(zhàn)爭為背景的抒情詩,描寫了官軍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
C.“半卷紅旗”寫乘夜奔襲之狀,再加“鼓寒”的聲音細節(jié),悲壯的氣氛就更濃了。
D.結(jié)尾兩句借用典故,抒寫全體將士的心愿,表現(xiàn)忘身報國之情。
(2)請用自己的話描述畫線的詩句。
17.(2021秋紅河縣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的“嗟”有什么表述效果?
(2)“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形象,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8.(2021秋裕華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中的“臨”,寫詩人登高觀滄海,起筆氣勢不凡。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水波和山島。
C.詩中描寫了蕭瑟的秋風、洶涌的波濤,營造了悲涼傷感的意境。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2022秋洪江市校級期中)詩歌鑒賞。
折楊柳①
楊巨源
水邊楊柳曲塵絲②,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選自《全唐詩》,“折楊柳”,樂府歌曲名。②曲塵絲:指顏色如酒曲般細嫩的柳葉。
(1)全詩寫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述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2)詩歌的最后兩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請選一種修辭手法做簡要賞析。
20.(2022秋花都區(qū)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照應了本詩中哪句詩?表述怎樣的思想感情。
21.(2022秋平南縣月考)古詩詞閱讀。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1)下面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是“豪放派”詞人代表。
B.這是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于中秋賞月,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中寫下此詞,抒發(fā)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C.“此事古難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綽娟”,此句表述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心愿,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D.詞的上片極寫在“天上”“人間”的徘徊和矛盾,下片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jié)。
(2)在文人眼中,月亮是寄托情感的載體。除本詞的句子外,請寫出兩句含有“月亮”這個意象的詩句。(3)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你認為這首詞為什么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22.(2022蓮湖區(qū)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上闋前兩句詩選取了等意象,營造了的意境。
(2)這首詞詞人借夢境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3.(2022豐城市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戰(zhàn)城南
[唐]楊炯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zhàn)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黃塵。
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p>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以征戰(zhàn)者的口吻記述戍邊生活,將戰(zhàn)場的血腥與殘酷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讀者從詩句里可以感受到將士們內(nèi)心的低落與哀怨。
B.頷聯(lián)通過典型景物“幡旗”“甲胄”來描繪戰(zhàn)場景象,不但寫出了軍隊威武,而且寫出了士兵斗志。
C.頸聯(lián)轉(zhuǎn)入抒情性的描述,交代了戰(zhàn)場苦寒的環(huán)境,渲染了戰(zhàn)場悲壯的氣氛。
D.尾聯(lián)以景作結(jié),既描繪出大漠黃沙漫天的景象,又渲染了戰(zhàn)爭的激烈。
(2)這首詩尾聯(lián)表述了征戰(zhàn)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4.(2022越秀區(qū)校級開學)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寫出了梅花怎樣的生存狀況?
(2)請分析詩人是如何“借物抒懷”的?
25.(2022秋廣陽區(qū)校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首尾敘事,中間寫景,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
B.頷聯(lián)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詩人出漢塞入胡天時激動、自豪的情感。
C.尾聯(lián)寫詩人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達蕭關,遇上偵察兵來報:“統(tǒng)帥正在燕然前線。”
D.這首詩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壯麗、奇特、別致的塞外風光,意境雄渾。
(2)請同學們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新題速遞之古詩詞賞析
參考解析與試題解答
一.試題(共25小題)
1.(2021秋阿克蘇地區(qū)期末)下列對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天凈沙秋思
[元]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這首小令文字精練,只有5句,僅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的悲哀。
B.這首小令的句,沒有提到抒情主公,但是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是“他”眼中所,暗示著“他”的存在。
C.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詞連排,如同個個電影鏡頭展現(xiàn),關聯(lián)看似松散,實則緊湊,內(nèi)涵豐富。
D.這首小令全是“景”語,雖抒情,卻字字都扣著“情”字來寫,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痕的杰作。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分析理解。
ABC.正確;
D.有誤,小令的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抒情句,抒發(fā)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并非“景”語。
故選:D。
如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diào),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2.(2022秋皇姑區(qū)校級期中)閱讀下兩詩,完成問題。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唐曹松
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二
傳聞一戰(zhàn)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對兩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春望》中頸聯(lián)反映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不斷、消息隔絕時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B.《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頷聯(lián)“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一”與“萬”,“成”與“枯”相對照,“骨”字令人觸目驚心,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災難。
C.《春望》尾聯(lián)中想象自己的“白頭”稀疏到了已經(jīng)插不上簪子的地步了,并且用夸張的手法來突出自己的蒼老之態(tài)。
D.兩首詩都表述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和平的向往。
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
ACD.正確;
C.有誤,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意思是: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zhàn)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鞍装l(fā)”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詩人的蒼老之態(tài)并非采用夸張的手法,而是寫實,是詩人因憂國憂民和思親使自己未老先衰。
故選:C。
做好本題要根據(jù)解釋了解詩作的寫作背景,閱讀全詩全面把握詩歌內(nèi)容,從詩人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來體會詩人所表述的情感。
3.(2022秋新華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選項中,對《詞四首》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兩句,表述了征人們既渴望殺敵報國又思念家鄉(xiāng)的矛盾心理。
B.《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詩下闋,運用典故,以馮唐自比,表述了詞人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愿望。
C.“八百里”“五十弦”與“吹角連營”相照應,營造了雄渾的意境;而“秋”字則點明了季節(jié),烘托了出征前肅殺的氣氛。
D.秋瑾的《滿江紅》一詞中的“俗子”,從詞作語境來看,當指詞人的丈夫;從廣義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所學所記,了解詩詞內(nèi)容,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比較判斷正誤。
ABD.正確;
C.有誤,“八百里”,牛的代稱,寫的是戰(zhàn)前給養(yǎng)準備,并不是營造了雄渾的意境。
故選:C。
詩詞賞析方法:
1、從入手,聯(lián)系已知的生活經(jīng)歷,風格知識理解內(nèi)容;
2、借助于詩詞的標題、解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詩詞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jié)合、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4.(2022秋鐵東區(qū)校級月考)對以下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樓
米芾
云間鐵甕①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①鐵甕:即鐵城,鎮(zhèn)江古有“鐵甕城”之稱。
A.《黃鶴樓》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望海樓》頷聯(lián)兩句寫詩人登樓俯暾的情景,以“三峽”“六朝”突出望海樓的高峻奇?zhèn)ァ?/p>
C.兩首詩尾聯(lián)都用問句,以抒情作結(jié):《黃鶴樓》抒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望海樓》表露出詩人低沉而又傷感的情緒。
D.兩首詩都寫登樓所見,詩句典雅凝練,寫景角度多變,現(xiàn)實遐想交織,時空大大擴展,展現(xiàn)了雄渾闊大的境界。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確;
B.有誤,頷聯(lián)兩句是寫詩人登樓俯瞰的情景。望海樓面臨大江,晝夜奔流著的濤聲傳人耳際,觸發(fā)了揮筆作詩的雅興,但詩人卻說是江聲流到了筆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簾,又引動了舉樽飲酒的豪情,但詩人卻說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謂妙趣橫生。這本是詩人登臨后的親見親聞親感,但在兩句之首分別冠以“山峽”“六朝”二詞,景與情就一下子脫開了眼前的實境,空間、時間大大擴展。詩人馳騁想象,讓江聲帶著三峽的雄巍,讓帆影映著六朝的繁盛,這兩句以詩人的見聞感受突出望海樓高大久遠。由此可知“三峽”“六朝”應是突出望海樓的高大久遠。
故選:B。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5.(2022秋新華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句話用夸張的手法極言主人公從軍之久?!鞍耸迸c“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沉痛述說國破家亡的痛苦。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詞,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D.《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氣勢宏大,寫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把美麗的雪景寫得形象生動,同時寫景中又抒發(fā)了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惜別之情。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昂翁幫裰荩繚M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
故選:C。
詩詞賞析方法:
1、從入手,聯(lián)系已知的生活經(jīng)歷,風格知識理解內(nèi)容;
2、借助于詩詞的標題、解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詩詞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jié)合、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6.(2022秋射洪市校級期中)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①,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②夢,鳧雁滿回塘。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③曉寒輕,星斗闌干④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①鐸:系在馬車上的鈴。②杜陵:在長安城南,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這里指故鄉(xiāng)長安。③駝褐:用駝毛織成的衣服。④闌干:縱橫錯落。
A.詩正文不著“早”字,但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綜合描寫,都描繪出了獨特的“早行”圖。
B.“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煉字很妙,“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光線的暗,以顯出行之早。
C.《早行》第一句寫寒意襲人,游子穿的“駝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濕,但游子卻感到“曉寒”,可見其上路之早。
D.“寂寞小橋和夢過”將夢與“寂寞小橋”結(jié)合,采用擬人手法,使意象豐滿,情感豐富。四野無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夢魂伴隨著自己孤零零地過橋。
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A.詩中“晨起動征鐸”是從聽覺角度寫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從聽覺、視覺角度寫早行,“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是從視覺角度寫早行,整首詩并沒有從觸覺角度寫早行;
BCD.正確。
故選:A。
詩詞鑒賞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7.(2022秋磁縣期中)下列句子中,描寫初春景物的是哪一項()
A.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王維《輞川別業(yè)》)
B.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D.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鄭谷《柳》)
本題主要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解答本題首先要通讀詩句,結(jié)合詩句中具體的詞語來分析所寫之景,根據(jù)景物推斷所寫時節(jié)。
A.描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詩句中“桃花紅欲燃”,三月時,桃花怒放,綺麗芬芳,稱“桃月”,可以看出寫的是暮春。
B.描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詩句中的“楊柳陰陰”寫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殘花落盡”寫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可以看出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
C.描寫的是初春時節(jié)。“早鶯”“新燕”“漸”“淺草”等詞語都可以告訴我們描寫的是初春的景色。
D.描寫的是仲春時節(jié)。“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意思是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描寫的是仲春的景象。
故選:C。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8.(2022秋遂寧期中)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交代了踏春的去處,簡潔明快地勾勒了錢塘湖早春的輪廓。
B.頸聯(lián)寫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聯(lián)想到馬踏春草的景象。
C.全詩緊扣詩題寫錢塘湖,句句寫行游中的觀賞,移步換景,讓人應接不暇。
D.詩歌描繪了錢塘湖早春美景,表述了詩人喜愛大自然、排遣憂郁的復雜情感。
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確;
D.有誤,詩歌沒有表述排遣憂郁之情。
故選:D。
如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diào),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9.(2022秋南山區(qū)校級期中)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黃鶴樓
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聯(lián)“空”字一語雙關,既寫出鶴去樓空,又表述了詩人自己的孤獨之感。
B.頷聯(lián)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的惆悵之情。
C.頸聯(lián)詩中“萋”與“凄”意思相近,說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傷心。
D.尾聯(lián)以抒情作結(jié),傍晚煙霧升騰,江面凄迷,凝眸遠望,不見故鄉(xiāng),愁緒頓生。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和主旨的理解與掌握。
ABD.正確。
C.有誤,“萋”是茂盛的意思。
故選:C。
如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diào),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10.(2022秋科左中旗校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以下詩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xiàn)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B.詩中以“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阻。
C.詩中借典故,直接表述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堅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達彼岸的堅定信心。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有誤,詩的開頭寫了朋友設宴款待,但詩人卻吃不下去,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苦悶,“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xiàn)了詩人愉悅的心情”有誤;
B.正確;
C.有誤,詩中借典故,間接表述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有誤,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積極入世的愿望和決心。
故選:B。
此類題目要求學生牢固掌握課內(nèi)古詩的相關內(nèi)容,包括古詩的主旨、表述的情感、運用的手法、意象的含義等。
11.(2021秋嶗山區(qū)期末)下列對詩詞中句子解說無誤的一項是()
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暗示詩人出使的季節(jié)是秋季,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直抒飄零之感和思歸之情,表述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
B.“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中“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diào)時間上的渺遠,傳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失落與惆悵。
C.“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寫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暗紫色,表現(xiàn)了邊塞風光的神奇秀麗。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寫自己的衰老,“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fā)白了疏了,表述了詩人珍惜時光的愿望。
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此句賞析要根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結(jié)合背景去分析。
A.有誤,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間接抒發(fā)飄零之感和思歸之情,不是直抒;
B.正確;
C.有誤,不是邊塞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暗紫色,表現(xiàn)了邊塞風光的神奇秀麗,而是將士的血跡凝成暗紫色,寫出了戰(zhàn)爭的慘烈悲壯;
D.有誤,表述了詩人珍惜時光的愿望不正確,而是抒發(fā)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感嘆自我年老的情感。
故選:B。
做這類試題的關鍵在于對詩歌內(nèi)容正確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對。理解詩歌要看題目、看、看詩句、看解釋。
12.(2021秋嶗山區(qū)期末)詩詞理解。
下列各項對詩詞情感理解不準確地一項是()
A.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表述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詩中最能突出詩人感情的一個詞語是“最愛”,直抒胸臆,表述了自己喜悅的心情。
B.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一句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家鄉(xiāng)之水情深義重,戀戀不舍,含蓄地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
C.杜牧的《赤壁》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役中的巨大勝利歸之于東風,借對歷史的思考,感嘆自身遭遇。
D.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沉醉不知歸路”一句寫日落黃昏時,醉意漸沉,寫出了自己借酒消愁的痛苦之情。
本題考查詩歌主旨情感。需要在認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jié)合背景體會情感。
ABC.正確;
D.有誤,并不是寫出了自己借酒消愁的痛苦之情,而是對往昔生活的懷念,詩歌中洋溢著歡快的氣息,令人沉醉。
故選:D。
此題答題時要注意在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上,對詩歌的內(nèi)容、主題思想、意境、語言及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綜合閱讀賞析,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13.(2022秋南山區(qū)校級期中)下列對本詩詩句的品析正確的一項是()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A.詩歌開頭兩句借景抒情,寫詩人來到碣石山,登山觀海。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詩人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毙稳菟o止的樣子。
C.“洪波涌起”這四個字運用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想象,抒發(fā)了詩人的宏大抱負。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A.有誤,“東臨碣石,以觀滄?!睂懞5钠婢啊4司涫窃跀⑹?,寫了詩人登碣石山望滄海的這件事。
B.有誤,“澹?!毙稳菟ㄊ幯臉幼?。
C.有誤,“洪波涌起”的意思是: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此句實寫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并非想象。
D.正確。
故選:D。
做好本題要根據(jù)解釋了解詩作的寫作背景,閱讀全詩了解內(nèi)容,從詩人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來體會詩人所表述的情感,讀懂詩歌。
14.(2021秋寶塔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僵臥孤村不自哀”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賞析。
(2)“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語意雙關,請談談你的理解。
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zhàn)馬,抗擊敵人進犯。詩歌表述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1)本題考查對詩歌寫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敖┡P”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一“僵”一“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jīng)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huán)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xiàn)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為轉(zhuǎn)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即:“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2)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理解?!耙龟@臥聽風吹雨”寫時間、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詩人形象?!帮L吹雨”既是現(xiàn)實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運。詩人從“風吹雨”聯(lián)想到南宋王朝搖搖欲墜的處境,把現(xiàn)實與夢境自然地聯(lián)想起來,使“鐵馬冰河”的夢境和“戍輪臺”的平生壯志融為一體,抒發(fā)愛國之情。
解析:
(1)寫出了詩人孤苦無助的處境,作用是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2)“風吹雨”表現(xiàn)了南宋的命運如同風雨飄搖,把現(xiàn)實與夢境結(jié)合起來,表現(xiàn)了的愛國熱情。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wèi)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理解詩歌內(nèi)容:
1.了解詩歌基本意思;
2.結(jié)合關鍵詞語理解詩歌內(nèi)容;
3.注意重點句子。
15.(2021秋蓮都區(qū)期末)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你應該為生存而食,不應為食而生存?!遍喿x古詩文,按要求答題。
淮上漁者
〔唐〕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鱸魚的鮮美,《江上漁者》以“但愛鱸魚美”來直接夸贊,《淮上漁者》是怎樣表現(xiàn)鱸魚味美的?
(2)兩首詩中的“漁者”形象有什么共同點?
《淮上漁者》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詩句近乎俗語,但情理兼?zhèn)?,意境高雅,讀來如飲醇酒,滿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賞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
《江上漁者》是北宋文學家、詩人范仲淹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督蠞O者》以“但愛鱸魚美”來直接夸贊鱸魚的鮮美,《淮上漁者》沒有直接夸贊鱸魚的味美,而是通過側(cè)面描寫來表現(xiàn)的。詩的三、四句“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意思是:白發(fā)老人釣得一條尺把長的鱸魚,兒孫們興高采烈地忙著在荻花叢中吹火煮魚。“兒孫吹火荻花中”,可見兒孫們對釣得鱸魚的欣喜歡快之情,以及渴望盡快品嘗到鮮美的魚肉、魚湯的喜悅之情。
(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兩首詩的題目中都有“漁者”二字,可見都是描述捕魚人的生活的。
《淮上漁者》前兩句“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意思是: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發(fā)老漁翁,江岸風聲陣陣,老漁翁船行到哪個地方,家就安在哪里?!鞍最^翁”表現(xiàn)了漁者的年齡老邁,外貌蒼老;“家逐船移”說明老漁翁船行到哪個地方,家就安在哪里。“逐”與“移”二字點明了漁者過著漂泊不定、以船為家的生活。這種隨波逐流、四處漂泊的生活是非常艱辛的。
《江上漁者》第三、四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意思是: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漁夫捕魚時,那小小的“一葉舟”漁船在波浪中飄揺顛簸,忽隱忽現(xiàn),“出沒”風浪中,可見漁者在波浪中飄揺顛簸的小船隨時都有被浪頭打翻的可能,表現(xiàn)了漁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解析:
(1)用“兒孫爭著生爐子吹火(兒孫吹火荻花中)”這一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表現(xiàn)一家人即將享受美味的喜悅。(寫出詩句意思或用原句回答皆可)
(2)漁者的生活都很艱辛,《淮上漁者》首句以兩個“白頭”強調(diào)漁者蒼老年邁,“家逐船移江浦風”中的“逐”和“移”字表現(xiàn)了漁者過著隨波逐浪、四處漂泊的生活。《江上漁者》用“一葉舟”和“風波里”強調(diào)漁者勞作的艱辛。
譯文:
淮上漁者
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發(fā)老漁翁,江岸風聲陣陣,老漁翁船行到哪個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剛才他釣了一條一尺長的鱸魚,兒孫們就忙著撿柴準備在荻花中生火準備煮魚吃。
江上漁者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是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二要把握形象,三要理解情感。
16.(2021秋裕華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雁門太守行》是一首七言律詩,是唐代詩人李賀。
B.這首詩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是一首以戰(zhàn)爭為背景的抒情詩,描寫了官軍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
C.“半卷紅旗”寫乘夜奔襲之狀,再加“鼓寒”的聲音細節(jié),悲壯的氣氛就更濃了。
D.結(jié)尾兩句借用典故,抒寫全體將士的心愿,表現(xiàn)忘身報國之情。
(2)請用自己的話描述畫線的詩句。
這是一首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詩歌。首聯(lián)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并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頷聯(lián)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zhàn)場的悲壯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頸聯(lián)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zhàn)的場面;尾聯(lián)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A.有誤,《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后稱“樂府詩”。多介紹戰(zhàn)爭場景。
BCD.正確。
故選:A。
(2)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畫面。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如:深秋的一天傍晚,號角聲聲,敵軍依仗人多勢眾,步步進逼;守軍頑強抵抗,戰(zhàn)斗慘烈,在晚霞映照下,大塊大塊鮮紅的血跡,凝結(jié)在大地上。
解析:
(1)A
(2)肅殺的秋色中,響亮的角聲震天動地;暮色里,邊塞將士的鮮血凝成成紫色。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城墻仿佛將要坍塌;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zhàn)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部隊趕赴易水夜襲敵軍;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古詩詞鑒賞考查內(nèi)容主要有:1.鑒賞作品的形象、語言、表述技巧。2.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鑒賞作品的形象、語言、表述技巧,在命題上可以是綜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問題,也可能和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考查。因此,我們要全面提高鑒賞能力,不能有偏廢。
17.(2021秋紅河縣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的“嗟”有什么表述效果?
(2)“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形象,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gòu)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jié)為主干,以人神對話為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jié)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diào)豪邁,充分顯示了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1)本題考查詩詞煉字。“嗟”是嘆息,感嘆之意,傳達了詞人對日暮途遠的嘆息,生動地寫出了詞人面對“路長”“日暮”的彷徨憂慮的神態(tài),詞人借“路長”“日暮”感懷身世,人生路長而時光漸晚,徒有詩才,志事難酬,暗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惋,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2)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賞析。“九萬里風鵬正舉”意思是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谩肚f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表述了自己懷才不遇、孤獨無依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那種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xiàn)實的志向和情感從這一化用典故中充分表述了出來,隱寓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gòu)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
解析:
(1)“嗟”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詞人彷徨憂慮的神態(tài),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息。
(2)反映了詞人對現(xiàn)實的厭棄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譯文: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zhuǎn),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詩詞鑒賞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18.(2021秋裕華區(qū)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東臨碣石”中的“臨”,寫詩人登高觀滄海,起筆氣勢不凡。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水波和山島。
C.詩中描寫了蕭瑟的秋風、洶涌的波濤,營造了悲涼傷感的意境。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硎隽嗽娙嗽鯓拥乃枷敫星椋?/p>
《觀滄?!肥窃诮ò彩辏ü?07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jīng)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述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詩中描寫了蕭瑟的秋風、洶涌的波濤,營造蒼涼壯闊的意境。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理解掌握?!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币鉃樘柡驮铝恋倪\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從意思看,描繪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氣勢恢宏、遼闊壯觀。從情與景的角度看,是為了表述的胸襟報復。
解析
(1)C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壯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蒼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述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
解答詩詞賞析題,需要我們熟練掌握文學文化常識、劃分朗讀節(jié)奏、品味字詞的妙處、賞析句子、理解作品的基本內(nèi)容和表述的思想感情、體會意象意境、描繪畫面、賞析表現(xiàn)手法等知識,靈活運用,即可解決問題。
19.(2022秋洪江市校級期中)詩歌鑒賞。
折楊柳①
楊巨源
水邊楊柳曲塵絲②,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選自《全唐詩》,“折楊柳”,樂府歌曲名。②曲塵絲:指顏色如酒曲般細嫩的柳葉。
(1)全詩寫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述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2)詩歌的最后兩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請選一種修辭手法做簡要賞析。
此詩寫折柳惜別的情景。前二句用比喻道出楊柳枝的色澤,點明送別時間,表明不舍之情;后二句以春風喻指送行人的情意,含蓄地表述了行者與送者之間的真摯友誼。全詩意境優(yōu)美,措辭婉曲,隱別意于楊柳枝之中,別有一番韻味。
(1)本小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的把握程度,同時還要分析詩歌的情感?!耙庀蟆本褪窃姼栌脕肀硎銮楦械囊恍┪锵螅R姷挠芯拔?、人物等等。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述,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這首詩要注意找到里面涉及的事物,“水”“楊柳”“馬”“春風”等都是意象。這是一首送別詩,主要表述了了詩人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2)本小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題目已經(jīng)指明詩歌的最后兩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要注意找到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這兩種修辭手法。春風最愛惜楊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將送行者比作春風,這是比喻。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系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系,生動貼切,新穎別致。
解析:
(1)寫了楊柳、春風等意象。表述了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2)擬人:將“春風”當作人來寫,使得本是無情的春風,看上去也變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述了情感。比喻: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系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系,更生動形象、新穎別致地表述了情感。
譯文:
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jīng)離開樹干的楊柳枝吹拂。
詩歌鑒賞基本方法:1、看明白:(1)看題目:題目中經(jīng)常會蘊藏著與主旨相關的信息。(2)看主體:①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帶有固定的、特定的含義和情感寄托;②抓住表述情感的關鍵字,如“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3)看背景:詩歌鑒賞題中,有時會有詩人人生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的相關解釋,一定要仔細分析,知人論詩、知事論詩。采用(某種表述方式、修辭方式、表現(xiàn)方法),寫出了(某個意象的某種)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種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種作用。
20.(2022秋花都區(qū)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照應了本詩中哪句詩?表述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jié)構(gòu)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1)本題考查詩歌畫面的描述?!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通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2)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情感。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jié)構(gòu)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特別是詩句“客行悲故鄉(xiāng)”“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可以看出字里行間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
解析:
(1)示例:月兒未隱時,茅店雄雞高唱,行人的足跡印在板橋凄清的白霜上。
(2)客行悲故鄉(xiāng)這首詩表述了游子離鄉(xiāng)的羈旅孤寂之苦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理解詩歌內(nèi)容:
1.了解詩歌基本意思;
2.結(jié)合關鍵詞語理解詩歌內(nèi)容;
3.注意重點句子。
21.(2022秋平南縣月考)古詩詞閱讀。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1)下面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是“豪放派”詞人代表。
B.這是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于中秋賞月,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中寫下此詞,抒發(fā)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C.“此事古難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綽娟”,此句表述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心愿,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D.詞的上片極寫在“天上”“人間”的徘徊和矛盾,下片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jié)。
(2)在文人眼中,月亮是寄托情感的載體。除本詞的句子外,請寫出兩句含有“月亮”這個意象的詩句。(3)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蹦阏J為這首詞為什么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xiàn)出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1)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積累。含有“月亮”這個意象的詩句很多,根據(jù)積累舉例即可。注意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
(3)本題考查詩詞賞析。賞析本詞可從多角度考慮,如主題、語言、情感、寫作手法。我認為本詩最大的優(yōu)點是本首詞的情感和哲理。詩人能從思親的情緒中走來,轉(zhuǎn)而寫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的胸襟。
解析:
(1)C
(2)示例:①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①詞人借與明月的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抒發(fā)人生感慨),富有哲理;②詩的意境豪放而闊大;③詞人的情懷樂觀而曠達;④虛實結(jié)合,想象豐富,極有浪漫色彩。
參考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22.(2022蓮湖區(qū)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上闋前兩句詩選取了天、云、霧、星河、千帆等意象,營造了遼闊壯美、渾茫無際的意境。
(2)這首詞詞人借夢境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gòu)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jié)為主干,以人神對話為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jié)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diào)豪邁,充分顯示了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1)本題考查詩詞的意象。“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意思是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zhuǎn),千帆如梭逐浪飄。其中描繪了天、云、霧、星河、千帆等意象,結(jié)合詞句內(nèi)容可知描繪了一幅天空中云濤連接晨霧、星星在流轉(zhuǎn)的銀河中如千帆競渡般的遼闊壯美、遼闊無垠的壯美圖畫。
(2)本題考查對詩詞主題的理解?!稘O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gòu)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jié)為主干,以人神對話為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jié)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diào)豪邁,充分顯示了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解析:
(1)天、云、霧、星河、千帆遼闊壯美、渾茫無際
(2)表述了詞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表現(xiàn)了詞人苦悶的心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譯文: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zhuǎn),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埱f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詩詞鑒賞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23.(2022豐城市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戰(zhàn)城南
[唐]楊炯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zhàn)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黃塵。
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辯》:“去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肉桂香精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重型自卸汽車操縱箱總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分布式環(huán)境數(shù)據(jù)的安全匿名共享協(xié)議研究
- MXene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電解水性能研究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設水泥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磚行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合同7篇
- 2025年度瓷磚鋪設與智能家居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凈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錯時停車位租賃與智能停車數(shù)據(jù)分析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傷賠償金代墊支付專項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車銷售代理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節(jié) 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
- 2024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知識 CCAA年度確認 試題與答案
- 皮膚儲存新技術及臨床應用
- 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上冊《閱讀理解》專項練習題(含答案)
- 2024年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4屆高考沖刺模擬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幼兒園公開課:大班健康《國王生病了》課件
- 小學六年級說明文閱讀題與答案大全
- 人教pep小學六年級上冊英語閱讀理解練習題大全含答案
- 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高頻詞匯速記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