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_第1頁
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_第2頁
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_第3頁
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_第4頁
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地理期末試題模擬試題

第I卷為選擇題,共50分;第II卷為非選擇題共50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

9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

題意。

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睋嘶卮?題。

1.從地理學角度看,古詩描述的是(A)

A.由赤道到兩極的域分異B.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C.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

根據表1資料,回答2-3

表197。W附近某山東坡年均溫、自然帶垂直分布

海拔(m)<640640-18001800-34203420-41004100-5700

年均溫(℃)28?2424-1818-1212~6<6

熱帶雨

自然帶①②③④

林帶

2下列選項中,數碼代號、自然帶、農作物的正確組合是

(A)

A.①一亞熱帶和溫帶闊葉林帶一水稻B.②-—高山針葉林帶一玉米

C.③一高山針闊混交林帶一花生D.④-一高山草地帶一小麥

3該山地最適宜人類聚居的地帶是

(A)

A.①B.②C.③D.④

讀“甲、乙兩國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曲線圖”,完成4—5題。

--------出生率

--------

4.下列關于兩國人口發(fā)展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B)

A.20世紀中期以來,甲國人口增長快于乙國B.近些年來,乙國老齡人口比例

小于甲國

C.20世紀末,甲國人口再生產已進入“過渡型”

D.甲國代表了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情況

5.甲、乙兩國人口的變化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有(C)

A.甲國城市化水平降低B.乙國城市化進展減慢

C.甲國勞動力嚴重短缺D.乙國的環(huán)境污染加劇

6.2009年中央電視臺熱播大戲《走西口》,劇中主人公田青從山西到內蒙古包頭

謀生?!白呶骺凇边@種人口遷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B)

A.礦產開發(fā)B.經濟原因C.婚姻家庭D.宗教信仰

讀下列某地區(qū)示意圖,回答7—9題。

7.圖中a、b、c、d四處位置中,

城市的是

A.aB.b

C.cD.d

8.在上述城鎮(zhèn)的城市化過程中,首先要考慮

的是(B)

A.土地生產力大小B.水資源的多少

C.基礎設施建設D.經濟規(guī)劃的設想

9.若b城市不斷向郊區(qū)發(fā)展,鄉(xiāng)村成了“都市中的村莊”。這種發(fā)展對城市的積極

影是(C)

A.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方式B.保護敞開地,防止非法傾倒

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改善城市小氣候,美化城市

環(huán)境

讀圖3-8-7,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兩題。

10、圖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條件相比較(

A)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為森林

C、①地年均溫最低

D、②③兩地均受暖流影響

圖3-8-7南半球“理想大陸”自然帶分布

上海世博園位于盧浦大橋與南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帶,規(guī)劃用地5.28KM2,

其中浦西1.35KM2,這里原來是大片棚戶和老工業(yè)區(qū)。據圖完成11-13題。

11.世博園布局在黃浦江兩岸,其主導因素是(C)

A.靠近中心商務區(qū)B.地價低廉

C.有利于城市改造D.緩解跨江交通壓力

12.目前上海正在打造的“四個中心”,不屬于第三產業(yè)的是(C)

A.國際貿易中心B.國際金融中心C.國際航運中心

D.國際經濟中心

13.世博園場館林立,建筑風格迥異,主要體現(xiàn)了(C)

A.科技含量差異B.經濟水平差異

C.地域文化差異D.國家政策差異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圖(虛線表示擬建的公路線),讀圖回答14?15題。

115。*稻田1:500000

14.若在甲、乙兩城鎮(zhèn)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有A線和B線兩個方案,B線方案與

A線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條件是(C)

A.線路較短,工程量小B.坡度較平緩,跨越的等高線少

C.不用修大型橋梁,又少占耕地D.連接多個居民點,社會效益

16.若a、b、c分別代表農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勞動力、生產資料和科技因素,則圖示農

業(yè)地域類型是(C)

A.商品谷物農業(yè)B.乳畜業(yè)

C.季風水田農業(yè)D.原始遷移農業(yè)

17.若a、b、c分別代表工業(yè)區(qū)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場,則圖示的工業(yè)部

門是(D)

A.煉鋁工業(yè)B,服裝加工業(yè)C.航天工業(yè)D.制糖工業(yè)

18.若該圖表示城市中心商務區(qū)的區(qū)位因素構成,則a代表的是(A)

A.市場B.交通C.教育水平D.環(huán)境狀況

讀某類工業(yè)“收益性空間界限的區(qū)位模型”圖,分析?…"

19.該工業(yè)布局的最佳區(qū)位是(C

A.eaB.ac

C.cdD.bf

20.為了吸引投資者投資,當地政府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e點與a點間的距離將增加B.企業(yè)利潤增多,但分布范圍減小

C.平均費用的最低值會升高D.圖中a與b點間的距離會增加

川藏鐵路(成都至拉薩)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建設規(guī)劃,成都至拉薩運輸距離

為1629公里,全線貫通后到拉薩只需8個多小時。結合下圖回答21?22題。

21.川藏鐵路起止地所在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C)

A.地形、水源B.水源、熱量C.光照、熱量D.土壤、地

22.川藏鐵路的戰(zhàn)略意義遠大于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將(A)

A.完善進藏通道,進一步加強西藏與中、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聯(lián)系

B.開發(fā)沿線旅游資源,促進香格里拉、桂林地區(qū)旅游發(fā)展

C.加快沿線資源開發(fā),改善投資環(huán)境,形成沿線工業(yè)走廊

D.促進川藏地區(qū)對外開放,構建中國——東盟陸路經貿通道

23.影響下圖中聚落空間形態(tài)變化因素的推斷正確的是(C)

A.位于河流下游,地勢平坦而廣闊

B.受鐵路運輸影響,聚落沿鐵路分布

C.聚落先沿河流延伸和擴展、后又受鐵路影響,鐵路又成為聚落的發(fā)展軸

D.據海洋較近,受海洋影響明顯,因而聚落發(fā)展較好

讀“2006年我國水資源、人

占全國060S0100

口、耕地和經濟總量區(qū)域比

水資源總量多

人口總量IIIIIWIIIIIIIIIM邸芯重圖”,完成24-25題。

耕地面積

口甘用甘用甘用加

勿北方區(qū)海也區(qū)底]西北區(qū)■西南區(qū)

24.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qū)域是(C)

A.西南區(qū)B.西北區(qū)C.南方區(qū)D.北方區(qū)

25.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經濟發(fā)展匹配較差的區(qū)域是(B)

A.北方區(qū)和南方區(qū)B.北方區(qū)和西南區(qū)

C.西北區(qū)和西南區(qū)D.西北區(qū)和南方區(qū)

二、非選擇題:本卷共5小題,共50分。

26、根據材料和圖16,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8分)

新疆羅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經超過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

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經是羅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紀后半期,塔

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200多座,耕地面積擴大約1倍。

9古羅布泊湖月線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圖

圖16古羅布泊湖岸線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圖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勢的變化,并說明理由。

(2)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三角洲位置變化的主要過程。

(3)簡述羅布泊的干涸對干旱區(qū)流域開發(fā)的啟示。

27.讀"珠江三角洲某城市平面圖",回答問題。(9分)

?林地

?工廠、單位

?農田

?商業(yè)區(qū)

匚二I住宅區(qū)

=高速公路

一鐵路

⑴圖中農田區(qū)由種植水稻轉變?yōu)樯a時令蔬菜,你認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⑵城市高收入人群住宅區(qū)往往選擇C、D、E中的處,理由是(3分)

⑶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紡織廠、化工廠和精密儀器廠均有投資意向,你認為該城市

應引進_____廠比較合適,理由是o(3分)

⑷該市擬建一海濱浴場,若僅從風浪的角度考慮,圖中A、B兩處中—處比較合

適(1分)

28.(12分)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風汽車總部由十堰搬遷至武漢示意圖材料二武廣高鐵示意

材料三東風汽車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國汽車行業(yè)骨干企業(yè)之一。公司主

要業(yè)務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漢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

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產業(yè)布局。

(1)分析武漢在交通上的區(qū)位優(yōu)勢。(6分)

(2)分析武廣高鐵的開通對東風汽車集團發(fā)展的影響。(2分)

(3)運用工業(yè)區(qū)位原理分析東風汽車總部為什么由十堰搬遷至武漢?(2分)

29.下圖是“東亞某沿海地區(qū)示意圖”,乙是傳統(tǒng)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河流

心領

鐵路

公路

機場

果園

綠地

是;

原因

自然

展的

步發(fā)

進一

港區(qū)

乙城

制約

(1)

勢條件

主要優(yōu)

發(fā)展的

港區(qū)

,其

口城市

主的港

造船為

儲、

卸、倉

以裝

丙城是

O

線,

的是

合理

案。較

線方

路選

的公

丁城

城和

接甲

是連

B線

線和

(2)A

0

理由

你的

簡述

么?

因是什

計的原

樣設

過,這

緣經

的邊

城市

是從

過,而

心經

市中

從城

路未

(3)鐵

些?

有哪

條件

有利

址的

場選

飛機

圖中

簡述

(4)

30.讀我國東南部某區(qū)域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7分)

(1)圖示區(qū)域聚落分布的突出特點是;在未來十年規(guī)劃中,為加快該區(qū)

域城市化進程,擬設立一個建制鎮(zhèn)。你認為鎮(zhèn)駐地設在村為最佳。

(2分)

(2)E村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山青水碧,是省級生態(tài)文明村。最近某公司準

備在該村

興建化工廠,既可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yè)問題,又承諾給村民一筆數量可觀的

土地征用費。關于征地辦廠一事,村民有的支持有的反對,兩種意見相持不

下。如果你代表反對方村民,請闡明你的觀點。(2分)

(3)下表為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收集的當地農村生活用能構成的變化資料,試

分析這種變化對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3分)

秸稈薪柴煤炭沼氣小水電其他

1987年50.3%32.4%10.3%0.5%0.8%5,7%

2007年20.5%10.8%15.4%35.3%15.2%2.8%

參考答案

1-5AAABC6-10BBBCA11-15CCCCA16-20CDACD21-25CACCB

26(1)地勢逐漸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線由老到新,湖面逐漸萎縮,老湖

岸線海拔高,新湖岸線海拔低。(也可根據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勢特點判斷)

(2)①地理環(huán)境是各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整體;②受氣候和

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注入羅布泊的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

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③后來,河流水量銳減,搬運作用顯著減弱,三角洲位

置后退。

(3)①充分考慮流域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因地制宜進行綜合開發(fā)。②統(tǒng)籌上、中、

下游用水,協(xié)調生活、生產、生態(tài)用水關系;③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和資源開發(fā)規(guī)模,

調整產業(yè)結構,節(jié)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

27(1)市場和經濟

⑵C;接近林地,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接近商業(yè)區(qū)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