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即事感懷類(解析)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
蘇軾
行歌野哭②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fā)稀。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①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賑濟災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邊行走邊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自己除夕夜聽到行歌和野哭時的感受,“悲”字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
B.頷聯(lián)點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無鄉(xiāng)音陪伴的痛苦。
C.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表面上是寫身體的感覺,實際是寫內心的悲涼。
D.剛洗完頭就感到頭發(fā)已經稀疏,詩人是借此抒發(fā)歲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2.詩人為什么要“謝”殘燈?這樣寫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①
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①1077年,蘇軾任徐州知州,蘇轍與之短暫相聚。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度過中秋”對“一何久”做了說明,凸顯了往昔詩人與兄長離別七年,佳節(jié)難以團圓的苦悶和無奈。
B.七年離別,短暫相聚,“豈意”凸顯出相聚的歡愉,但遺憾的是兄長即將啟程前往涼州,詩歌情感基調復轉悲涼。
C.詞中“無賴”指月亮無情,與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最喜小兒無賴”中“無賴”的意思不同。
D.王粲滯留荊州才華難施,借《登樓賦》表述眷戀故鄉(xiāng)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感,蘇轍化用此典故抒發(fā)離情。
4.詞中三處寫到月亮,請分別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
黃庭堅
井邊分水過寒廳,斬竹南溪仗友生。
來釀百壺春酒味,怒流三峽夜泉聲。
能令官舍庖廚潔,未減君家風月清。
揮斧直須輕放手,卻愁食實鳳凰[注]驚。
據(jù)《莊子》記載,鳳凰不同于凡鳥,它只吃竹子果實,只飲甘甜泉水。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體現(xiàn)了詩人的懇切之意。
B.詩人一邊感受春酒的芬芳,一邊聆聽三峽的泉聲,日常生活十分輕松愜意。
C.引來的井水能讓庖廚保持潔凈,詩人借此含蓄表述自己對高潔品性的追求。
D.尾聯(lián)巧用鳳凰的典故,化俗為雅,將求取竹竿這件平常小事寫得高雅別致。
6.詩人“求竹竿”時是怎樣一步一步說服友人的。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射雉①
韋應物②
走馬上東岡,朝日照野田。
野田雙雉起,翻射斗回鞭。
雖無百發(fā)中,聊取一笑妍。
羽分繡臆碎,頭弛錦鞘懸。
方將悅羈旅,非關學少年。
弢弓③一長嘯,憶在灞城④阡。
①本詩是詩人于滁州刺史任上所作。雉,鳥名,通稱野雞。②韋應物,中唐詩人,京兆長安人,少年時曾擔任唐玄宗的近身侍衛(wèi)。③弢弓,藏弓入套。④灞城,在長安東。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四句刻畫入微,再現(xiàn)了獵物出現(xiàn)時詩人突然翻身射箭,打馬回旋的精彩瞬間。
B.五、六兩句蕩開一筆,寫雖然不能百發(fā)百中,但仍然聊天取樂,樂觀豁達。
C.七、八兩句詳細描寫了射獵的結果,被射中的鳥,羽毛分披,頭頸松弛。
D.本詩描繪了詩人自己躍馬騎射的情景,實現(xiàn)了詩歌創(chuàng)作主體和表現(xiàn)對象的統(tǒng)一。
8.詩人說自己“方將悅羈旅,非關學少年”,有人認為這兩句言不由衷,你是否認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感懷
劉基
結發(fā)事遠游,逍遙觀四方。
天地一何闊,山川杳茫茫。
眾鳥各自飛,喬木空蒼涼。
登高見萬里,懷古使心傷。
佇立望浮云,安得凌風翔。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元至正二十年(1360)受聘至金陵,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開創(chuàng)帝業(yè),為明開國元勛。累遷御史中丞。洪武四年(1371)辭歸故里。性剛,嫉惡如仇,為胡惟庸所僭,被太祖猜疑,憂憤而卒。
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兩句,表明自己年輕時遠游他鄉(xiāng),而今逍遙自在,靜觀天下之變?!敖Y發(fā)”,指少年時?!板羞b”,指游宦及歸隱均從容如一,聯(lián)系下文,可知“逍遙”二字乃慷慨灑脫之語。
B.三、四兩句描繪出一個空曠寂寥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孤獨迷惘的氣氛,并為后面各句做墊襯。
C.五、六寫景又有隱喻,上句比喻官吏逃散、百姓流離失所,下句比喻家鄉(xiāng)一片空空茫茫、荒涼死寂。古人常用喬木來代稱家鄉(xiāng)或故園。
D.全詩初看散漫不經意,然以氣貫之,動止由心,開合自如,古樸蒼涼,直追漢魏。
10.詩歌語言常常具有隱喻性,請結合本詩最后兩句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善用疊詞,“行行”與《氓》中的“蚩蚩”表述效果相似,音韻和諧,舒緩節(jié)奏。
B.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里,君臣之間的關系和夫婦之間的關系在觀念上是統(tǒng)一的?!案≡啤笔窃O想丈夫另有新歡,象征彼此間情感的障礙。
C.“思君令人老”承“衣帶日已緩”而說?!袄稀保⒉皇钦f年齡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憂傷、形體的消瘦、儀容的憔悴。
D.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12.詩雖作于動蕩年間,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請結合劃線句子分析抒情藝術。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滿庭芳·歸去來兮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①,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注]①再閏:陰歷五年兩閏,蘇軾謫居黃州五年,故稱。②洛水:洛水流經洛陽,與汝州近,故云。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歸去來兮”,直接引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首句,但表述的歸情與陶淵明有所不同。
B.序言和上片部分,詞人介紹了自己將離開黃州和汝州,回到岷峨,與雪堂鄰里和江東好友依依惜別的情景。
C.臨別之際,春秋社日的勸飲場面、黃州父老的情誼,都讓詞人戀戀不舍。
D.這首詞語言質樸,如娓娓敘談,情致溫厚,描寫也真切細致,從中可見蘇東坡的才情與性情。
14.南宋周輝對東坡詞有這樣的評價:“居士詞豈無去國流離之思,殊覺哀而不傷?!闭撜咭詾橛脕砀爬ㄟ@首詞的情感特征非常恰當,請結合本詞內容予以闡述。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閑步
韓偓①
莊南縱步游荒野,獨鳥寒煙輕惹惹。
傍山疏雨濕秋花,僻路淺泉浮敗果。
樵人相見指驚麏②,牧童四散收嘶馬。
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峰火。
①韓偓:晚唐詩人,本詩寫于唐末社會動蕩不安之時。②麏:同“糜”,即獐子。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以“閑步”為線索,首句入題,然后描繪閑步所見景象,最后落筆于詩人自身,層次井然。
B.首句“縱步”一詞描繪出平日里閑適灑脫、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閑漫步的詩人形象。
C.頷聯(lián)用疏雨、秋花、僻路、敗果幾個意象,營造出秋雨中凄清冷寂的氛圍,增添了詩歌的悲涼色彩。
D.尾聯(lián)“黃昏更望諸峰火”表明時間流逝,天已黃昏,揭示了詩人閑步時間之長及不能返回的原因。
16.詞評家說,韓偓遣詞看似平易,實則蘊含頗深,本詩頸聯(lián)的“驚”和“嘶”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征,請結合詩句分析其精妙之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風吹沙
歐陽修
北風吹沙千里黃,馬行確犖①悲摧藏。
當冬萬物慘顏色,冰雪射日生光芒。
一年百日風塵道,安得朱顏長美好。
攬鞍鞭馬行勿遲,酒熟花開二月時。
注:①確犖luò:凹凸不平的石頭,形容土地多石不平的樣子。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的首句照應題目,寫出了北風之大,又為下文寫馬行之難做了鋪墊。
B.時值寒冬,萬物凋零,色彩慘淡,陽光照射下的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C.詩人遠望前方,村落中村釀已熟,花開朵朵,于是欣喜地鞭馬前行。
D.這首詩融敘事、描寫、抒情等手法為一體,既情感真摯,又韻味悠長。
18.詩歌兩處寫到“馬”這一意象時,分別蘊含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浣溪沙·和無咎韻①
陸游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椭袩o伴怕君行。
①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閏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陸游與韓元吉在鎮(zhèn)江相聚,那時,陸游是在鎮(zhèn)江通判任上,韓元吉則是來鎮(zhèn)江省親暫住。兩位朋友相聚兩月,彼此唱和的詩詞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9.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說因為將要與友人分別,詞人就熱情地邀約友人一起話別、喝酒。
B.“夕陽”是所見之景,“吹角”是所聽之聲,視聽結合,定格離別的畫面。
C.“吹角”點出了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與金對峙。
D.尾句中的“客”指詞人自己客居鎮(zhèn)江,“無伴怕君行”點出詩歌寫作主題。
20.這首詞表述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終身誤》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①,到底意難平。
①齊眉舉案: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2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終身誤》為曲名,點明主題是“誤了終身”。曲子以寶玉的自訴口吻,演唱自己與寶釵感情始終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發(fā)對黛玉懷念和眷戀之情,表現(xiàn)出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強烈不滿。
B.曲子開首兩句總起,顯示了寶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寶釵,“玉”指寶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寶玉。
C.“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賈府中許多人認為薛寶釵品德高尚,為人溫柔敦厚,可以稱為“高士”,而寶玉卻不以為然,曲中運用“高士”一詞指寶釵,語帶諷刺意味。
D.最后兩句,表述了寶釵對封建社會造成她不幸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新婦寶釵縱使變成了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的賢婦,也不可能得到寶玉的撫慰,痛苦不滿的心情難以排解。
22.詩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過方城尋七叔祖①舊題
黃庭堅
壯氣南山若可排,今為野馬與塵埃。
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②價,豫章③元是棟梁材。
眷然揮涕方城路,冠蓋當年向此來。
①七叔祖:黃注,黃庭堅的叔祖父。②康瓠:破瓦壺,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類喬木。
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黃注力排南山的壯氣豪情。
B.“野馬”“塵?!敝赣蝿拥撵F氣,運用典故,嘆息如今黃注的功業(yè)已煙消云散。
C.五、六兩句對仗工整,語句深沉蘊藉,表述詩人對黃注的懷才不遇感到憤懣。
D.尾聯(lián)描寫了黃注因當年來方城的豪情壯志落空而只能揮淚離開的落寞悲傷。
24.黃庭堅《登快閣》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橫”與本詩中的“白眼舉觴三百杯”,都寫到了“眼”,試簡要分析這兩句詩表述的情感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密州上元①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②,更無一點塵隨馬③。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鹄錈粝∷断?,昏昏雪意云垂野。
①本詞是剛從杭州調任密州知州時所作,正值密州連年蝗旱,盜賊橫行,民不聊生。②香吐麝:意謂富人家的帳底吹出的麝香氣。③蘇味道《上元》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贝颂幹感旭R無塵,氣清土潤。
2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xiàn)了密州元宵節(jié)“有聲有色”的熱鬧、繁榮景象。
B.本詞內容不囿于成規(guī),“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意之所到,筆亦隨之。
C.與《江城子·密州出獵》相比,本詞語言更雋秀,至情深婉,這是與本詞的思想情感密切相關的。
D.末句“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huán)境的空曠蒼涼。
26.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的心境,請簡要分析詞人寂寞的原因。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醉蓬萊①
黃庭堅
對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巫峽高唐②,鎖楚宮朱翠。畫戟移春,靚妝迎馬,向一川都會。萬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歡意!
盡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極神州,萬重煙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③歌袂。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
①紹圣二年(1095年),黃庭堅被指控撰修失實,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此詞為詞人赴黔途中經過夔州巫山縣時所作。②高唐:戰(zhàn)國時楚王在云夢澤中所建高臺。③舞裀:舞衣。
2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篇以“對”字領起,描繪了云氣濃重、微雨迷蒙、群峰攢立的巫峽江景圖。
B.“亂”字刻畫出山峰錯落參差的形態(tài),“鎖”字暗含了詞人借古傷懷的苦悶心境。
C.下闋盛贊了黔南山高水闊,表現(xiàn)了詞人與賢士佳友宴會上飲酒賞樂的歡愉。
D.全詞構思精巧,語言既風華典雅又樸素自然,上下闋情思變化相對應,真摯動人。
28.這首詞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表情達意的?請結合詞句進行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②或幽尋。
惟有北山③鳥,經過遺好音。
①此詩寫于詩人推行新法失敗,罷相后退居江寧時期。②杖屨(jù):扶杖漫步。③北山:即鐘山。南朝宋周颙與孔稚圭曾隱居于此后周颙離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譏刺。
2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字精妙“取”“酬”二字賦春風以生命,以擬人手法摹盡春色之變化,透露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B.頷聯(lián)緊承春風慷慨賜予的“清陰”,抒寫樹木的蔥蘢茂密,屋宇的隱約可見,也寫到了園屋前人的活動,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靜,又充滿生意。
C.頸聯(lián)截取兩個生活片斷,或居家憑幾小憩,或拄杖獨行尋幽,刻畫出園中主人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恬淡安寧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這首詩敘事、描寫相結合,展現(xiàn)了詩人退居半山園生活的一個側面,在沖淡平和中抒發(fā)了其內心復雜的感情。
30.試分析詩歌尾聯(lián)的藝術技巧。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
南宋·戴復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說盡一生。費十年燈火,讀書讀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歸來,閉門獨坐,贏得窮吟詩句清。夫詩者,皆吾儂平日,愁嘆之聲。
空馀豪氣崢嶸。安得良田二頃耕。向臨邛滌器,可憐司馬,成都賣卜,誰識君平。分則宜然,吾何敢怨,螻蟻逍遙戴粒行。開懷抱,有青梅薦酒,綠樹啼鶯。
3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漂泊多年,經歷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感慨之意頗深。本詞是一生行藏的概括總結,也是精神情感的記錄與反省。
B.詞人用“十年燈火”“四方奔走”,時空并舉,諷刺了自己汲汲營營、“求利求名”的過往,自滿于當下“窮吟詩句清”的生活。
C.下闋自我開解,借西漢司馬相如臨邛滌器和嚴光(字君平)成都賣卜的典故,認為人生際遇未到,分當如此,“何敢怨”隱含憤激自嘲之意。
D.末句“開懷抱,有青梅薦酒,綠樹啼鶯”,勸自己放開懷抱品美酒賞美景,故作蕭散,自我寬解,細品之下萬千感慨余韻無限。
32.戴復古曾在《望江南》中說:“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最會說窮通?!痹u論家認為這句話比較準確地概括了其詩詞創(chuàng)作的大致風貌。請結合本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注:長慶4年,元稹為白居易編集,題為《白氏長慶集》,同時把自己的詩集命名為《元氏長慶集》,以此得名。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野人送朱櫻
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shù)回細寫①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③。
[注]①寫:這里指將櫻桃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②賜沾:即沾賜,受到賞賜之意。門下省,杜甫當年任左拾遺,屬門下省。③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3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寫了西蜀村民送朱櫻之事,表述了寄寓蜀地時較為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其中前四句寫野人贈櫻桃,并描繪櫻桃,后四句回憶抒情。
B.頷聯(lián)“數(shù)回細寫愁仍破”句寫出雖然詩人十分細心傾倒櫻桃,但仍恐碰破,櫻桃如此嬌嫩,給寄寓異鄉(xiāng)的詩人增添了一絲哀愁。
C.頸聯(lián)“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詩人回想當年在門下供職時,蒙皇上恩賜櫻桃,退朝時雙手把它擎出大明宮之事。
D.全詩以“朱櫻”為描寫對象,采用以昔襯今的手法。全詩的時間可分作三層:前兩聯(lián)寫“今日”,頸聯(lián)寫“當年”,尾聯(lián)寫“今日”。
34.詩歌尾聯(lián)表述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整首詩進行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賀雨
劉因
雨晴簫鼓,四野歡聲舉。平昔飲山今飲雨,來就老農歌舞。
平生負郭無田,寸心萬國豐年。誰識山翁樂處?野花啼鳥欣然。
3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題目“賀雨”可以推知:這場雨人們期盼已久,久旱逢甘霖,故而可喜可賀。
B.開頭描寫雨后歡慶的熱烈場面:雨過天晴,人們吹簫擊鼓,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C.下片前二句,詞人自述生活狀況與內心感受,也道出了其“賀雨”的思想基礎。
D.“山翁”是詞人的自稱,表明他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個性,與“飲山”呼應。
36.這首詞是如何表現(xiàn)山翁之樂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風(十一)
李白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①。
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發(fā)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
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
[注]①西海:西方日落之處。西方有“西王母”,這里的西海可能是指王母的“瑤池”。
3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二句以黃河走東海、白日落西海言時光流逝,與《關雎》開篇均是賦的手法。
B.三、四句用“飄忽”形容河川上的“流光”,繪出水上光彩跟著一起流走的圖畫。
C.第五句到第八句以季節(jié)變化比喻人生,但季節(jié)可更替,人的容貌不能長駐。
D.最后兩句突發(fā)奇想,要阻擋日光前進,這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具體體現(xiàn)。
38.請簡要分析本詩與《將進酒》所抒發(fā)的情感相同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金橋感事
吳融
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風。
飲馬早聞臨渭北①,射雕②今欲過山東。
百年徒有伊川嘆③,五利寧無魏絳④功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①渭北:李克用軍隊曾打進渭北長安。②射雕:北齊斛律光曾射落大雕。③伊川嘆:周朝辛有曾預言戎族“不及百年,此其戎乎!”。④魏絳:建議晉悼公和撫諸戎,施行后出現(xiàn)了“修民事、田以時”的太平局面。
3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極寫太行景色之美,皚皚白雪覆蓋了巍巍太行,紅日高懸在晴朗的天空之上,色彩鮮明。
B.首聯(lián)“尚”字巧妙地渲染出氣候之寒,點明早春時令,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風呼嘯,寒意料峭。
C.頷聯(lián)用典,先是暗指李克用有入侵長安的軍事野心,后又贊美李克用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
D.頸聯(lián)筆鋒一轉,由述古喻今轉而抒感言懷,用辛有、魏絳的典故委婉地批判了唐王朝的做法。
40.本詩尾聯(lián)中的“哀笳”與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的“鷓鴣”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參考解析:
1.B2.(1)因為在詩人眼里,殘燈不嫌棄自己,孤舟中能整夜與自己相伴相依。(2)以擬人的方式寫殘燈,恰恰說明無人相伴,既表述了殘燈陪伴下的寬慰與溫暖,也表述了不能歸鄉(xiāng)的無奈與自嘲。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錯誤,由“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可知,“不眠”的原因是“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人情感的能力。
首先找到“謝”殘燈的詩句,分析“謝”的原因?!岸嘀x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意思是“多謝殘燈并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里許我相伴相依”,可見詩人認為殘燈不嫌棄自己,在孤舟中整夜陪伴自己,給自己以一絲溫暖和陪伴,姑且紓解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
然后分析詩人這樣說流露出的情緒?!皻垷簟北臼俏锵?,照亮是燈的物理屬性,而此次詩人卻說“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不嫌”“許相依”都是人的行為態(tài)度,這里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詩人從殘燈的一線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絲的溫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謝它們。而唯有孤燈相伴,更可以感受到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孤獨寂寞,也是詩人不能歸鄉(xiāng)的無奈和自嘲。
3.B4.①第一處回憶之月,去年中秋詩人望著明月,心中愁緒難以承受,抒發(fā)思念之情。
②第二處現(xiàn)實之月,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圓月無情,漸漸西沉,不肯為人留下。
③第三處未來之月,“依舊照離憂”想象明天分別之后,明月當頭,依舊傾瀉出兩地的別愁。
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兄長即將啟程前往涼州”錯誤,“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意思是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傳來涼州曲調,涼州指的是曲子名,并不是蘇軾即將去的地方。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著明月,心中愁緒難以承受,抒發(fā)思念之情。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寫月亮不為人留,表現(xiàn)出即將與親人離別時的愁苦之情。
詞人由西去之月無法挽留,想到“盛筵必散”,今夜熱鬧一時,明夜卻是“孤帆水驛”,各散一方,想到未來天上明月“依舊照離憂”,依舊傾瀉出兩地的別愁。其凄涼景況可想而知,其情感稍顯低沉。
5.B6.(1)先向友人說明借竹的原因,以征得友人的同意和幫助。
(2)再描繪引水成功后享春酒、聽水聲的情景,激起友人的興趣(渴望)。(或:喚起友人的助人之樂/讓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3)再稱贊竹林景色清雅,可賞風月,可棲鳳凰,博得友人的好感。
(4)最后說明砍竹于美景無損,也盡量不造成干擾,打消友人的疑慮。
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詩人一邊感受春酒的芬芳,一邊聆聽三峽的泉聲”錯誤?!皝磲劙賶卮壕莆叮魅龒{夜泉聲”一句是想象引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來釀酒,也可以聽到水從竹竿中流過的聲音,這是虛寫,并不是實有其事。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本詩是請求陳季張家里砍竹竿來引水入廚,詩寫的巧妙有趣,體現(xiàn)出充分考慮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說服友人的特點。
詩的首聯(lián)“井邊分水過寒廳,斬竹南溪仗友生”,先向友人說明借竹的客觀原因,是想要借助竹子把水引到廳中來,從而征得友人的同意和幫助。
頷聯(lián)“來釀百壺春酒味,怒流三峽夜泉聲”中,說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來釀酒,還可以在夜間諦聽流水之聲,這是多么高雅之事啊,如果引水成功,朋友也可以享受這種高雅了。描繪了引水成功后享春酒、聽水聲的情景,借此激起友人的興趣(渴望)。(或:喚起友人的助人之樂/讓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頸聯(lián)“能令官舍庖廚潔,未減君家風月清”是說砍竹做成引水管后能讓廚房清潔,而所砍的竹子也不會對朋友家的風景形成破壞。引水之后,再也不要去井旁擔水,所以廚房中也不會有灑落的水跡,而所砍之竹并不多,并不會對朋友家的竹林美景造成破壞,這是勸友人不必為砍竹所造成的影響擔心,打消友人的疑慮。
尾聯(lián)“揮斧直須輕放手,卻愁食實鳳凰驚”,是說自己砍竹時會輕手輕腳,盡量少產生噪聲,但即使自己再注意,還是免不了對朋友造成一些驚擾,還望朋友包涵,態(tài)度誠懇,讓人不忍拒絕。
結合解釋“據(jù)《莊子》記載,鳳凰不同于凡鳥,它只吃竹子果實,只飲甘甜泉水”可知,詩人巧用了鳳凰的典故,含蓄的稱贊友人的竹林景色美好雅致,可以吸引鳳凰來此覓食;又用竹林景色的雅致襯托贊美友人具有美好高潔的品格,從而能博得友人的好感。
7.B8.示例一:不認同。五、六句提到自己射箭雖不能百發(fā)百中,卻能夠聊以取樂,從第11句看,雖射中了獵物,詩人卻沒有乘勝追擊,因此,射獵只是為了排遣自己仕宦于異鄉(xiāng)的苦悶,再沒有了少年人那股爭強好勝的心氣兒。
示例二:認同。五、六句只是自謙之語,第四句展現(xiàn)出躍馬彎弓的自我形象,依然不減詩人青少年時的英姿,從七、八句來看,世人射獵已成功,暗含自得之意,末兩句點出此次射雉,也使他回憶起青少年時期在長安阡陌間縱馬馳騁的生活,頗耐人尋味。
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聊天取樂”錯?!傲摹笔枪们业囊馑?,射箭雖不能百發(fā)百中,卻能夠姑且用來取樂。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如果不認同“有人認為這兩句言不由衷”這一觀點,那么就是認為“方將悅羈旅,非關學少年”這兩句是詩人真實意思的表述。要論證這一觀點,就要結合詩中其他詩句進行分析。在五、六兩句“雖無百發(fā)中,聊取一笑妍”中,詩人提到自己射箭雖然不能達到百發(fā)百中的程度,卻能夠聊以取樂,可見詩人并沒有將射中獵物看得太重,這與少年們所常有的好勝心理是不同的。同時,在“羽分繡臆碎,頭弛錦鞘懸”兩句中,寫道詩人射中了雉雞,但詩人卻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弢弓一長嘯”,藏弓入套,長嘯一聲。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射獵只是為了排遣自己仕宦于異鄉(xiāng)的苦悶,再沒有了少年人那般爭強好勝的心氣。
如果認同“有人認為這兩句言不由衷”這一觀點,從第四句“翻射斗回鞭”可以看出,這一句刻畫入微,再現(xiàn)了獵物出現(xiàn)時詩人突然翻身射箭,打馬回旋的精彩瞬間。展現(xiàn)出詩人躍馬彎弓的自我形象,依然不減詩人青少年時的英姿。這明顯是詩人少年之心的反映。所以“方將悅羈旅,非關學少年”只是詩人的謙抑之語,并非其真實意思的表示。而“羽分繡臆碎,頭弛錦鞘懸”則描寫了射獵成功的狀態(tài),暗含詩人的自得之意。最明顯的還是最后兩句,“憶在灞城阡”是詩人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在長安阡陌間縱馬馳騁的生活,“弢弓一長嘯”中的長嘯,正是詩人對自己寶刀不老,仿佛重回少年時代的自得之意的表現(xiàn)。
9.A10.“浮云”比喻當?shù)赖募槌?,自己則是被浮云遮蔽空有大志的鵬鳥,渴望有朝一日能展翅翱翔高空,實現(xiàn)志向。詩句借隱喻含蓄表述才高未遇的惆悵之情。
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A.“慷慨灑脫之語”錯誤,結合后文“心傷”“安得”等詞語可知,“逍遙”二字乃憤激語。
故選A。
1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語言特點的能力。
“佇立望浮云,安得凌風翔”,我久久地立在原野上,仰望浮云,不禁向蒼天問道:什么時候我才能凌空高翔呢?
句中“浮云”,比喻當?shù)赖募槌肌N磸闹煸扒埃頌樵?,盡職盡力,然而卻屢屢因“浮云”蔽日,奸佞讒毀而歸田?!傲栾L翔”隱喻自己是未遇明主,空有鴻鵠之志的鵬鳥。什么時候才能風云際會,讓這只大鵬奮翼沖天?有感于懷,抒寫才高未遇的惆悵。
11.A12.①凡物都有眷戀鄉(xiāng)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边@是當時習用的比喻,借喻眷戀故鄉(xiāng)的意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人了。②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③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
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與《氓》中的‘蚩蚩’表述效果相似,音韻和諧,舒緩節(jié)奏”錯,此詩中的“行行”是“走啊走”的意思,不但表現(xiàn)了行走很遠,而且也表現(xiàn)出了行走很久。這里的疊詞給人以復沓的音律美,也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與《氓》中的“蚩蚩”表述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表述藝術的能力。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馬”泛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胡?!霸进B”指南方的鳥?!霸健敝改戏桨僭?。這兩句是思婦對游子說的,人應該有戀鄉(xiāng)之情。你看,胡馬南來后仍依戀于北風,越鳥北飛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樹枝。鳥獸尚眷戀故土,何況人呢?凡物都有眷戀鄉(xiāng)土的本性,這是以物有戀家之情,比喻人也應眷戀故鄉(xiāng)。
詩句上一句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意思是說,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相見不可知道是什么時候?而劃線句突如其來,寫了胡馬和越鳥,這是詩歌常用的比興手法,物尚且有眷戀故鄉(xiāng)的感情,人更應該眷戀故鄉(xiāng),你什么時候能夠返回故鄉(xiāng)呢?這樣的比興手法比直說更強烈感人。
人是有情懷之物,思婦在家中,對游子的思念是越來越強烈,思婦自然希望游子想到故鄉(xiāng),想到在家的父母、妻兒。此句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
13.B14.去國流離的悵恨失意:上片前五句,既寫出了宦途失意、有家難歸的悵恨,又抒發(fā)了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無限悲慨。下片首句表述人生漂泊無定、來往如梭的悲嘆。
哀而不傷:下片想象即將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閑”字透出的閑適自得;囑托黃州父老照顧雪堂細柳、勤曬蓑衣待其重返故地,以幽默的拉家?;怆x別的感傷。總之,情致溫厚,樂觀曠達,哀而不傷。
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詞人介紹了自己將離開黃州和汝州,回到岷峨”錯誤。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向雪堂的兩三位鄰居告別。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上片開頭三句,起勢十分陡健,翹首西望,哀聲長吟,鄉(xiāng)情濃郁感人。首句“歸去來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非常貼切地表述了自己思歸西蜀故里的強烈愿望。這三句中,還包含了一段潛臺詞,讓讀者自去想象補充,這就是:當年陶淵明高唱“歸去來兮”,是歸隱之志已經得以實現(xiàn)之時的歡暢得意之辭,而東坡雖然一心想效法淵明,無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時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歸去,因此自己吟唱“歸去來兮”僅僅是表示欲歸不得的悵恨而已。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濃了失意思鄉(xiāng)的感情氛圍。面對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挽留,蘇軾能說些什么呢?他只能感慨:“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他告訴鄉(xiāng)親們,人生如梭,自己也想留在黃州,可是自己是朝廷的命官,而且還是一名戴罪的犯官,他沒有選擇的余地,他只能奉旨執(zhí)行。下片首句嘆息人生無定,來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情。
下片想象即將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二句,卻一筆湯開,瞻望自己即將到達之地,隨緣自適的思想頓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個“閑”字,將上項哀思愁懷化開,抒情氣氛從此變得開朗明澈。從“好在堂前細柳”至篇末,是此詞的最后一個抒情層次,以對黃州雪堂的留戀再次表述了對鄰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細柳,懇請父老時時為曬漁蓑,言外之意顯然是:自己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再溫習一下這段難忘的生活。措辭非常含蓄,不明說留戀黃州,而留戀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間。
總之,情致溫厚,樂觀曠達,哀而不傷。
15.B16.①“驚”,受到驚擾;“嘶”,發(fā)出嘶鳴聲。
②獐子四處活動,突然受到驚擾飛速逃竄;馬兒正在吃草,突然感到不安發(fā)出嘶鳴聲,因此打柴人慌張地喊叫指點,牧童忙碌著四處奔跑追趕。
③“驚”和“嘶”用詞精妙,看似平易實則蘊含頗深,將獐子、馬兒受到驚擾之后的緊張、慌亂情狀生動而逼真地描繪出來,同時還引發(fā)讀者的想象:獐子和馬兒的生活環(huán)境極不安寧?!绑@”和“嘶”表現(xiàn)的既是眼前實景,又是現(xiàn)實的隱喻,詩人以物寫人,借動物在極不安寧環(huán)境下的緊張、慌張來表現(xiàn)詩人在動蕩不安、戰(zhàn)亂不息的黑暗環(huán)境中的緊張、壓抑、苦悶和深深的憂慮。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描繪出平日里閑適灑脫、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閑漫步的詩人形象”理解有誤,從詩中“樵人相見指驚麏,牧童四散收嘶馬”“一壺傾盡未能歸,黃昏更望諸峰火”等句可以看出,“縱步”一詞應是描繪出平日里抑郁煩悶、縱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悶的詩人形象。
故選B。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頸聯(lián)“樵人相見指驚麏,牧童四散收嘶馬”描寫的是一個混亂的場面:獐子四處活動,突然受到驚擾飛速逃竄,正在山間吃草的馬群突然感到不安發(fā)出嘶鳴聲,因此打柴人慌張地喊叫指點,牧童忙碌著四處奔跑追趕。“驚”,指獐子受到驚擾;“嘶”,指馬群發(fā)出嘶鳴聲。
此處,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沉郁潛靜突然之間被打破?!绑@”和“嘶”充分體現(xiàn)了場面的混亂。獐子受到驚擾,是因為逃難的人們來到深山,打擾了它們的生活,而馬“嘶”也是因為遠處烽火所引起?!绑@”和“嘶”兩字看似平易,實則蘊含頗深,將獐子、馬兒受到驚擾之后的緊張、慌亂情狀生動而逼真地描繪出來。不禁讓讀者想象這個場面是眼前實景嗎?當然是,但也不限于此,它既是詩人內心情感另一方面的外化,也是現(xiàn)實的隱喻?!绑@”和“嘶”表現(xiàn)的既是眼前實景,又是現(xiàn)實的隱喻,詩人以物寫人,借動物在極不安寧環(huán)境下的緊張、慌張來表現(xiàn)詩人在動蕩不安、戰(zhàn)亂不息的黑暗環(huán)境中的緊張、壓抑、苦悶和深深的憂慮。
韓偓生活在晚唐時期,他的一生見證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經過。這一聯(lián)就是對唐王朝滅亡前后動蕩不安的時局的隱喻,也揭示出前兩聯(lián)詩人空蕩寂寥的情感的緣由。
17.C18.第一處蘊含感傷悲苦之情。北風漫卷,黃沙遍地,詩人騎馬行走在崎嶇的路上,內心充滿了羈旅漂泊之苦。第二處蘊含樂觀曠達之感。詩人攬鞍揮鞭,催馬前行,想到二月花開,美酒醇香,內心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17.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遠望前方,村落中村釀已熟,花開朵朵”錯誤,“村釀已熟,花開朵朵”是詩人想象的景象,是虛寫。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詩是一首羈旅之作。前兩聯(lián)通過描寫“北風吹沙”“確犖”“當冬萬物慘顏色”“冰雪”等景象,表現(xiàn)羈旅之苦,環(huán)境之惡劣;“悲摧藏”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感傷。第三聯(lián)由寫景轉向對自身的思量,進行心理描寫。第四聯(lián),進一步進行心理描寫,此時詩人聯(lián)想到“酒熟”“花開”等美好的生活景象,于是羈旅之苦頓時消減了不少,這時才忽然覺得馬行的太慢了,于是“攬鞍鞭馬”繼續(xù)前行,此時可看出不讓自己一直沉緬于感傷的曠達情懷。
詩中兩次出現(xiàn)“馬”這一意象,其所蘊含的的情感也不一樣。第一次是寫在“北風吹沙千里黃”的惡劣環(huán)境里“馬行確犖”,此時的內心感受是“悲摧藏”,所以蘊含的情感是“羈旅之苦,感傷之情”。第二次是寫想到“酒熟花開二月時”的美好生活景象,于是“攬鞍鞭馬”繼續(xù)前行,所以此處反映了詩人曠達的情懷。
19.A20.①對國家安危的關切與憂慮。南宋時鎮(zhèn)江為抗金邊防前線,吹角聲乃軍隊行動的號令,陸游作為戍守官員,自然對此很是關切。
②勞于仕宦的疲憊。在鎮(zhèn)江任職,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閑的日子很少。
③朋友將要離別的惆悵。韓無咎即將離開鎮(zhèn)江,面對離別生出愁緒。
1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詞人就熱情地邀約友人一起話別、喝酒”錯誤。這一句中有“懶”,意思是詞人因將與友人分別,心中難過,已不想喝酒,只是喚來友人一起賞景。
故選A.
2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對國家安危的關切與憂慮。“夕陽吹角最關情”寫的是黃昏時分吹起的號角最能牽動情懷。南宋時,鎮(zhèn)江為抗金邊防前線,吹角聲乃軍隊行動的號令,陸游作為名戍邊官員,自然對此最為關切,能夠體現(xiàn)陸游對國家安危憂慮。
勞于仕宦的疲憊?!懊θ湛喽嚅e日少”寫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閑的日子很少。從中可以感受到陸游作為鎮(zhèn)江通判任,政務十分繁忙,身心十分疲憊。
朋友將要離別的惆悵。“新愁常續(xù)舊愁生,客中無伴怕君行”寫新添的憂愁往往在舊愁中生出,他鄉(xiāng)沒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遠行。韓無咎即將離開鎮(zhèn)江,詩人舊愁未消,又添離愁,表述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21.D22.①“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比藗儗Α敖鹩窳季墶钡馁澝篮蛯氂癫灰詾槿唬荒睢澳臼懊恕毙纬蓪Ρ?。
②“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币詫Ρ鹊氖址?,分寫寶玉對寶釵、黛玉的不同感情與態(tài)度。
③“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表現(xiàn)了寶玉婚前對愛情還存有信心和婚后美夢破滅的對比。
④“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睂氣O對婚姻生活的覺悟付出與寶玉對婚姻生活的不滿形成鮮明對比。
2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D.“表述了寶釵對封建社會造成她不幸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錯誤。最后兩句,表述了寶玉對封建社會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辦婚姻使寶玉不能與自己所愛的黛玉結合,那么新婦寶釵縱使變成了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的賢婦,也不可能撫慰平息他痛苦不滿的心情。
故選D。
2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以強烈的對比總起,顯示了寶玉思念前情的心情。語意是盡管他人都異口同聲稱贊寶釵與寶玉如金玉般匹配,強迫他們結合,但當事人寶玉卻不以為然,他懷念和眷戀的卻是他與黛玉的,被他人認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表現(xiàn)寶玉對寶釵的冷漠,又反襯出寶玉對黛玉終生難忘的眷戀之情。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是寶玉經歷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認識。在未與寶釵成婚前,盡管寶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聽到他人對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對生活和愛情畢竟還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與寶釵的結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夢,因此發(fā)出“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嘆。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一方面是寶釵在婚姻生活中對寶玉“舉案齊眉”的深情;另一方面是寶玉對包辦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寶玉不能與自己所愛的黛玉結合,新婦寶釵縱使變成了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的賢婦,也不可能撫慰平息他痛苦不滿的心情。
23.D24.①《登快閣》通過“青眼”寫自己因“佳人去”,只能喜愛美酒的百無聊賴的生活,抒發(fā)了知音難覓的無奈和傷感;
②本詩通過“白眼”刻畫了七叔祖恃才傲物的性格,表述了對七叔祖的才情和傲岸性格的贊美。
2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黃注因當年來方城的豪情壯志落空而只能揮淚離開”錯誤,尾聯(lián)寫黃庭堅自己感悼七叔祖黃注豪情壯志落空揮淚離開。
故選D。
2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題目已經提供了兩首詩歌的相同之處:“眼”和“酒”,都涉及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黃庭堅《登快閣》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橫”是指詩人因“佳人絕去,朱弦難續(xù)”,所以縱情美酒,以借酒消愁。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扒嘌邸敝灰虬贌o聊賴的生活,故而借“酒”縱情,表述了詩人知音難覓的無奈和傷感。
本詩中“白眼舉觴三百杯”,是贊美黃興孤傲、豪邁的性格,舉觴豪飲三百杯,傲視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俊美之姿宛如玉樹臨風?!鞍籽邸鄙鷦有蜗蟮乜坍嬃似呤遄媸巡虐廖锏男愿瘛6芭e觴”則表現(xiàn)其暢飲的豪邁。
25.A26.①對杭州繁華景象的懷念。杭州的上元節(jié)“明月如霜”“帳底吹笙”,繁華熱鬧,而密州“火冷燈稀”,僅有的鼓和簫也是為了祭祀。
②仕途不順,感人生衰老失意?!吧匠恰边h離中央朝廷,被調到此地為官,感到失意落寞。
③心懷人民,對密州人民生活感到憂慮。密州的上元節(jié)十分清冷,看到人們無心熱鬧,一心祈求豐年,為人民生活困難倍感心酸。
2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充分展現(xiàn)了密州元宵節(jié)‘有聲有色’的熱鬧、繁榮景象”錯誤。上片寫“錢塘”的上元節(jié),熱鬧非凡,錢塘是杭州,不是密州。下片寫密州上元節(jié),突出冷清。
故選A。
2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對杭州繁華景象的懷念。這首詞題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里過了三個元宵節(jié)。上闋寫杭州元宵景致,下闋寫密州上元?!凹拍匠侨死弦病笔且痪溥^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的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鹄錈粝 弊鞣匆r,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述出了詞人對杭州元宵節(jié)繁華景象的懷念之情。
仕途不順,感人生衰老失意。結合解釋①“本詞是剛從杭州調任密州知州時所作”可知,詞人由杭州調知密州,環(huán)境和條件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關鍵是密州遠離朝廷,遠離中央,一心期盼能被朝廷再次重用的詞人卻被調到此地為官,失意落寞之感無以言表。“寂寞山城人老也”寫出寂寞的密州城里人們都老了。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jié),在街上看燈、觀月,流露出人生衰老失意、仕途不順的感慨。
心懷人民,對密州人民生活感到憂慮。根據(jù)詞的下闋“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可知詞人在密州上元之夜,隨意閑行。密州上元冷清異常,詞人好不容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這簫鼓卻走近了農桑社,原來是農民舉行社祭,祈求豐年。再結合解釋①“正值密州連年蝗旱,盜賊橫行,民不聊生”可知,詞人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所以此處的“寂寞”是因為詞人心懷人民,對密州人民生活感到憂慮。
27.C28.①“畫戟”“靚妝”的熱鬧與“投荒”“吊影”的孤寂對比,突出詞人被貶赴黔的哀怨與無奈;②“萬里”與“一身”對比,從空間上的巨大反差表現(xiàn)出詞人的孤寂與憂悶;③宴會上熱烈歡快的場景“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與“杜宇聲聲”的愁苦景象對比,凸顯詞人懷鄉(xiāng)思歸的悲涼與惆悵。
2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表現(xiàn)了詞人與賢士佳友宴會上飲酒賞樂的歡愉”錯。古人常用杜鵑的叫聲表述悲傷的感情。根據(jù)原詩“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可知,詞的下闋寫宴會的熱鬧,反襯出詞人心中的悲傷,并非歡愉。
故選C。
2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此詞是被貶途中經過夔州巫山縣時所作,通過樂與悲的多層次對比,突現(xiàn)出他在貶謫途中去國懷鄉(xiāng)的憂悶之情。
首先“畫戟移春,靚妝迎馬,向一川都會。萬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歡意”,春光中,華麗的儀仗,盛裝的女子,迎著馬隊,向城中走去。遙遠萬里的貶謫荒地,對影自憐,有什么高興的?!爱嬯薄办n妝”的熱鬧與“投荒”“吊影”的孤寂對比,突出詞人被貶赴黔的哀怨與無奈,“萬里”與“一身”對比,從空間上的巨大反差表現(xiàn)出詞人的孤寂與憂悶。
其次“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美人嬌艷,香氣滿堂,歌舞歡騰。杜鵑聲聲,直到天明,啼叫著不如歸去。宴會上熱烈歡快的場景“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與“杜宇聲聲”的愁苦景象對比,凸顯詞人懷鄉(xiāng)思歸的悲涼與惆悵。
29.B30.①用典。借用南朝宋周颙的典故表述了詩人想要歸隱的情感。
②以景結情,用北山鳥的美妙的聲音,表述了對北山之景的喜愛之情。
③樂景襯哀情,詩人寫道鳥聲美妙,卻無人欣賞,襯托出罷相后的孤寂心境,流露出詩人舉世無人相知的感慨。
29.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能力。
B.“也寫到了園屋前人的活動”錯誤,頷聯(lián)并未寫到園屋前人的活動。
故選B。
3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最后兩句在此寧謐的氛圍里,突然傳來陣陣清脆悅耳之聲,抬頭看去,原是北山一鳥,掠飛而過,遺下一片“好音”。
詩歌的前兩聯(lián)突出了環(huán)境的安靜,第三聯(lián)截取兩個生活片斷寫出了詩人安靜悠閑的生活,在此寧謐的氛圍里,突然傳來清脆悅耳之聲。此句以景結情,用北山鳥的美妙的聲音,表述了對北山之景的喜愛之情。
這兩句極富韻味,在平夷沖淡的外表下,詩人舉世無人相知的感慨不由顯示言外,北山鳥的美妙的聲音反襯了詩人罷相后的孤寂心境,以樂景襯哀情。
北山即鐘山,六朝時周颙與孔稚圭曾隱居于此。如今這北山,除了詩人獨步尋幽之外,杳無人跡,只有聲音鳥鳴,偶爾來安慰我岑寂。借用典故,表述了詩人想要歸隱的愿望。
31.B32.①語言上直白淺近,有元稹白居易“長慶體”的風格,如“十年燈火”“安得”“吾何敢怨”等,都為口語。②情感上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憤懣,有辛棄疾豪放沉郁的特點。如“四方奔走”,卻“蹭蹬”落魄,“空余豪氣”等,都與辛棄疾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的詞風一致。③手法(或內容)上采用對比“說窮通”,少年時的奔走努力豪氣崢嶸和年老時空余“閉門獨坐”“愁嘆之聲”對比。
3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自滿”錯,不是自滿,“贏得窮吟詩句清”中“贏得”帶有自嘲之意。
故選B。
3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情感、語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詩律變成長慶體”,指的是語言上直白淺近,有元稹白居易“長慶體”的風格。本詞中“說盡一生”“費十年燈火”“四方奔走”“可憐”“吾何敢怨”等語言淺近直白,多用口語,通俗易懂,有元稹白居易“長慶體”的風格。
“歌詞漸有稼軒風”指的是情感上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憤懣,有辛棄疾豪放沉郁的特點。這首詞寫詩人十年苦讀,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歸來”,除了詩,一無所有。而詩也唯“愁嘆之聲”。他連求田問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馬相如,嚴君平一樣干些低賤活計以謀生?!翱这藕罋狻眻髧鵁o門,徒能飲酒聽鶯,看似安閑,可充滿了苦澀,與辛棄疾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的詞風一致。
“最會說窮通”指的是手法(或內容)上采用對比“說窮通”。本詞中少年時“費十年燈火,讀書讀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與年老時“蹭蹬歸來,閉門獨坐,贏得窮吟詩句清”“愁嘆之聲”形成對比,凸顯詩人報國無門、空余豪氣的的感慨。
33.B34.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商丘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
- 代加工用合同范本
- 鄉(xiāng)鎮(zhèn)開店送貨合同范本
- 分兩期買車合同范例
- 公路制式版合同范本
- 農機抵押貨款合同范本
- 農業(yè)搭棚工程合同范例
- 借貸型買賣合同范本
- 內部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 單位門鎖維修合同范本
- GB/T 3498-2008潤滑脂寬溫度范圍滴點測定法
- GB/T 31586.2-2015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構的防腐蝕保護涂層附著力/內聚力(破壞強度)的評定和驗收準則第2部分:劃格試驗和劃叉試驗
- GB/T 15175-2012固體激光器主要參數(shù)測量方法
- 建筑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網(wǎng)絡圖和橫道圖
- HP工作站BIOS詳解參考模板
- 員工培訓、考試、積分記錄表
- 微專題:地理時空“尺度觀”思想課件
- 大學普通物理-習題答案(程守洙-江之勇主編-第六版)課件
- 風冷熱泵主機改造-模塊機匯總
- 烏司他丁課件
- 《工程化學》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