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3R:有害生物抗藥性、再猖獗、和農藥殘留1、植物保護:是植物生產管理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以生態(tài)學的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各種技術措施,將有害生物持續(xù)控制在經濟允許損失水平以下或美學容許的范圍之內,從而達到植物的可持續(xù)生產。2、植物保護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1975,科學內涵: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3、病害的誕生,病害與國家的對應關系:19世紀中葉,1845年,愛爾蘭是馬鈴薯晚疫病,1942年,孟加拉國是水稻胡麻斑病,4、病害四面體:農業(yè)中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環(huán)境條件外,還應加上人類干預這個重要學說1)病害三角學說:寄主,病原物,環(huán)境三者相互配合才能產生病害。5、植物病害定義:當植物遇到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環(huán)境時,其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影響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組織、形態(tài)發(fā)生病變,引起植株局部或整株生長發(fā)育出現(xiàn)異常,甚至死亡的現(xiàn)象2)癥狀的定義:植物經過一系列病變過程,最終在植物體上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異常狀態(tài)。3)病狀的定義:植物發(fā)病部位所能看到的異常狀態(tài)。五個類型:變色、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4)病征的定義:病原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繁殖體或營養(yǎng)體(寄主在發(fā)病部位出現(xiàn)的病原物的子實體)。五個類型:霉狀物、粉狀物、銹狀物、粒狀物(較大顆粒為菌核)和膿狀物(桃樹流膠?。?、非侵染病害、病毒病害、原核生物中的植原體病害無病征。按病因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按性質分為侵染性病害和粉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不具傳染性,同時大面積發(fā)生,環(huán)境條件改變,有的癥狀可以恢復;因又可分為三類:①是自身遺傳因子或先天缺陷引起的;②是物理因素惡化引起的;③是化學因素惡化引起的(無病癥,無發(fā)病中心)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具傳染性。按病原生物可分為五類: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線蟲病害和寄生植物病害。主要的病原物有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寄生性種子。非侵染性病害常常誘發(fā)侵染性病害。1、寄生性定義:寄生物從寄主體內獲取營養(yǎng)物質而生存的能力。按寄生的程度不同分為:活體營養(yǎng)型和死體營養(yǎng)型活體營養(yǎng)型:只能從活的細胞或組織中獲得營養(yǎng)。營這種生活方式的生物稱為活體寄生物或專性寄生物。死體營養(yǎng)型:先殺死寄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再從死的細胞和組織中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營這種生物稱為非專性寄生物。2、致病性的定義:病原物具有的破壞寄主并引發(fā)植物病害的能力。破壞表現(xiàn)兩方面:一是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大量消耗,二是病原物分泌酶類、毒素、生長調節(jié)物質,間接或直接的破壞寄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使植物發(fā)生病變。絕大多數(shù)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不是所有寄生物都是病原物。3、真菌:營養(yǎng)體是絲狀分枝的菌絲體(單根絲狀稱為菌絲,交織成團為的菌絲體),細胞壁成分幾丁質或纖維素,繁殖方式是產生各種類型孢子。細胞壁只有卵菌是纖維素,其他都是幾丁質。低等真菌菌絲無隔膜,稱為無隔菌絲,高等真菌有隔膜,有隔菌絲。菌絲一般由孢子萌發(fā)。變態(tài)結構有:吸器和附著胞。吸器的形狀因種類不同。真菌的營養(yǎng)體除了菌絲體外還有原生質團(根瘤菌)和單細胞無性繁殖:斷裂、裂殖、芽殖、原生質割裂。有性繁殖:質配、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三階段。真菌菌絲體有時可密集形成菌組織。一種是由菌絲體組成較疏松的疏絲組織,一種是菌絲體形成較緊密的擬薄壁細胞。有些真菌組織還可形成菌核、子座、菌索等結構。菌核:是由菌絲緊密交織產生的一種休眠結構,外層是擬薄壁細胞,內層疏絲組織。功能:儲藏養(yǎng)分和度過不良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還能產生菌絲和繁殖器官。子座:由菌組織形成的能容納子實體的墊狀結構,有時還混有部分寄主組織,稱為假子座。功能:形成產生孢子的結構和度過不良環(huán)境。菌索:由菌絲體平行交織形成的長條形繩索狀結構。功能:抵抗不良環(huán)境,還能沿寄主根部表面或地表延伸,主要起蔓延和侵入作用。3、真菌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分別產生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無性繁殖:不經過性細胞或性器官的結合過程而直接由菌絲分化成孢子的過程。無性繁殖包括:斷裂、芽殖、裂殖和原生質割裂四種。常見無性孢子包括:游動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四種。有性繁殖:通過性細胞或性器官結合而產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常見有性孢子包括: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擔孢子五類。4、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從一種孢子萌發(fā)開始,經過一定的營養(yǎng)生長和繁殖階段,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整個生活過程。5、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單個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稱為同宗配合。異宗配合:指單個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兩個性親和菌株共同生長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的現(xiàn)象。(必考)6、多型性: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能產生幾種不同類型的孢子的過程。銹菌可以形成五種不同類型的孢子:銹孢子、性孢子、擔孢子、冬孢子和夏孢子。單主寄生:有些真菌在一種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轉主寄生: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梨銹?。恨D主寄主是檜柏樹(擔孢子、冬孢子),梨樹(銹孢子、性孢子),缺少夏孢子7、真菌命名與高等動物一樣是拉丁雙名法。真菌的主要類群:一、鞭毛菌亞門1、根腫菌屬如危害十字花科的蕓薹根腫菌2、腐霉屬和疫霉菌屬如馬鈴薯晚疫病菌和黃瓜疫病菌3、霜霉菌類引起的病害病征明顯,因病部產生大量的霜霉狀物,即霜霉菌的胞囊梗和孢子囊,因此所致病害稱為霜霉病。十字花科霜霉病二、接合菌亞門根霉屬引起果、薯的軟腐病三、子囊菌亞門(高等真菌),子囊菌的營養(yǎng)體為有隔菌絲,無性繁殖產生分身孢子有性繁殖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1、白粉菌類后期會形成小黑點,小黑點是閉囊殼,子囊果為閉囊殼,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的專性寄生菌(霜霉菌、銹菌也是專性寄生物)常引起?類白粉病。2、核菌類子囊著生在具有開口的子囊殼內,子囊內一般含有8個子囊孢子;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屬有長喙殼屬、小叢殼屬、黑腐皮殼屬、赤霉菌和頂囊殼屬五種。長喙殼屬重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小叢殼屬有蘋果炭疽病,黑腐屁殼屬有蘋果樹腐爛病,赤霉屬有禾本科的赤霉病。頂囊殼屬有小麥全蝕病。核盤菌屬: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8、有性生殖形成子囊果類型有:閉囊殼、子囊殼、子囊盤、子囊座四種四、擔子菌亞門形成的擔子果的類型:裸果型、被果型、半被果型。擔子菌亞門真菌是最高等的真菌類群,包括可供人類食用和藥用的真菌,如平菇、香菇、木耳、銀耳、竹蓀、猴頭、靈芝和茯苓等。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黑粉菌類、銹菌類和層菌類。1、黑粉菌類危害植物的重要屬有黑粉菌屬、條黑粉菌屬、腥黑粉病菌屬等引起的重要病害有小麥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桿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等。2、銹菌類在銹菌的生活史中可產生多種類型的孢子:銹孢子、性孢子、擔孢子、冬孢子和夏孢子等梨銹病是轉主寄生,它的生活史中除了夏孢子,其他都有。3、層菌類經傷口侵入植物根部或枝干的維管束,主要破壞木質部,引起根腐或木腐。五、半知菌亞門擔孢子(載孢體,子實體)的類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器。自然界中有許多真菌只有無性階段或有性階段尚未發(fā)現(xiàn),因而人們把這類真菌歸為半知菌亞門。常見癥狀有實霉爛、葉斑、炭疽和瘡痂、枝干潰瘍、根部腐爛及植物萎蔫等。葡萄孢屬:灰霉?。焕骀邔伲旱疚敛。唤z核菌屬:立枯病、紋枯病;真菌病害的診斷1、癥狀診斷。真菌病害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有壞死、腐爛和萎蔫等,少數(shù)畸形,特別是病斑上經常有霉狀物、粉狀物、粒狀物等病癥。2、顯微鏡檢查診斷3、病原物致病性的測定:(一定要記?。┛潞帐戏▌t: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隨有一種病原生物的存在②該微生物可在離體的或人工培養(yǎng)基上分離純化而得到純培養(yǎng)③將純培養(yǎng)接種到相同品種的健株上,表現(xiàn)出相同癥狀的病害④從接種發(fā)病的植物上再分離到純培養(yǎng),性狀與接種物相同4、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胞及無細胞壁僅有一層單位膜包圍的菌原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3大類病原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是細菌和菌原體菌原體有植原體和螺原體5、植物病原菌細菌大多為桿狀和球狀。絕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細菌具有細長的鞭毛。鞭毛有無、數(shù)量和著生位置是細菌分類的重要依據(jù)。染反應是細菌的重要性狀,其中最重要的是革蘭氏染色。細菌多為陰性呈紅,少數(shù)為陽性成紫。繁殖方式:裂殖。病毒:增殖;6、與植物病害有關的原核生物分屬于薄壁菌門、厚壁菌門和軟壁菌門。一、薄壁菌門(陰性)。1、土壤桿菌屬它的代表是根癌土壤桿菌2、黃單胞桿屬:柑桔潰瘍?。毦?,水稻白葉枯病。3、歐文氏桿菌屬如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俗稱白菜軟腐病菌,梨火疫病4、拉爾氏菌屬:茄青枯病(番茄、辣椒)二、厚壁菌門革蘭氏染陽性:1、棒狀桿菌屬:馬鈴薯環(huán)腐病菌三、軟壁菌門。1、植原體屬常見的植原體病害有棗瘋病、泡桐叢枝病。2、螺原體屬柑橘僵化病菌原體:黃化、矮縮、叢生、小葉、7、原核生物病害診斷細菌病害的癥狀類型主要有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雨水)細菌一般通過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病原細菌主要通過流水進行傳播。細菌病害的診斷除了根據(jù)寄主表現(xiàn)的癥狀之外,更可靠的是噴菌現(xiàn)象。噴菌現(xiàn)象既是植物細菌病害診斷的可靠辦法,同時也是區(qū)別細菌病害與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最簡便手段之一8、植物病毒是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真菌、病毒、原核生物)病毒的定義:是有一種由核酸和蛋白衣殼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必須依靠寄主細胞的核蛋白體及其他成分才能增殖的細胞內專性分子生物。球狀桿狀線狀。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9、多分體現(xiàn)象:正單鏈RNA存在的現(xiàn)象,遺傳信息被分開,同時侵染才能全部表達;10、侵入是被動的,微傷口才能侵入;真菌可以通過:直接侵入、自然孔口、傷口;細菌:自然孔口、傷口;病毒:傷口。1、病毒介體:昆蟲、螨蟲、線蟲、真菌和菟絲子,其中昆蟲最為重要;2、介體持毒時間長短分成:持久性、非持久性(口器)、半持久性(體內不繁殖)3、植物病毒的命名與真菌、細菌不同,不是拉丁雙名法,俗名法。煙草花葉病毒:TMV,汁液、接觸傳播黃瓜花葉病毒:CMV寄主名稱縮寫+主要特點描述縮寫+virus4、交叉保護:病毒中發(fā)現(xiàn)的,同一種病毒的弱株系先接種植物后,就可以保護寄主免受病毒強株系的嚴重傷害,即先侵染的病毒可以保護植物不再受親緣關系較近的另一種病毒的侵染。如果兩種病毒無親緣關系則沒有這種保護作用。5、內含體可作為病毒分類依據(jù)6、鈍化溫度:處理10min,使病毒喪失活性的最低溫度用攝氏度表示。線蟲1、最早小麥粒線蟲病2、多數(shù)雌雄同體,為蠕蟲形、線型;少數(shù)異體,雄蟲:蠕蟲型,雌蟲:梨形3、口針:劃分寄生和腐生;食道:(分類主要依據(jù))墊刃型食道,滑刃型食道,矛線型食道;4、卵、幼蟲、成蟲,幼蟲有四個齡期5、專性寄生,致病性和致病機制:直接造成損傷、掠奪營養(yǎng)、食道腺分泌的各種酶或毒素6、粒線蟲屬:地上部,雌雄為蠕蟲型,7、根結線蟲屬:線蟲的性狀與胞囊線蟲相候,主要區(qū)別:根結線蟲危害能引起植物的根部腫大,形成瘤狀根結,雌蟲的卵全部排出體外進人卵囊中,成熟雌蟲的蟲體不變厚,不變?yōu)樯詈稚?。根結線蟲屬是一類危害植物最嚴重的線蟲,可以危害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廣泛分布世界各地。其中最重要有南方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莖線蟲屬:甘薯莖線蟲;異皮線蟲屬:大豆包囊線蟲寄生性植物1、寄生性種子按其對寄主的依賴程度分為:半寄生(水寄生)性種子植物和全寄生性種子植物,半寄生性種子植物如桑寄生;全寄生性種子植物如菟絲子、列當。2、根據(jù)寄生部位分為:根寄生、莖寄生;根寄生:列當;莖寄生:桑寄生、槲寄生、菟絲子。(填空、判斷題)非侵染性病害:(與侵染性病害可以相互誘發(fā))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營養(yǎng)失調、溫度和濕度(水分)不適、土壤次生鹽漬化、有害物質等。1、寄生性和致病性有何不同: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從活的植物體內獲取所需營養(yǎng)的能力,而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壞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寄生物從寄主吸取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起著一定的破壞作用,但是一種病原物的致病性并不能完全從寄生性來說明。它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一般說來,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因為寄生不一定致病,不是所有寄生物都是病原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強,其致病性就相對越弱,因為它們的生存嚴格依賴寄生,沒有了活寄生,病原物就會死亡。病原物的兩個重要屬性:致病性:是指一種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發(fā)病的能力,這種生物稱為病原物。強調病原物破壞寄主的能力寄生性:一種生物從其他活的生物中獲取養(yǎng)分和水分的能力稱為寄生性。強調病原物從寄主體內獲取養(yǎng)分的能力聯(lián)系:①絕大多數(shù)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②寄生性的強弱與致病性強弱沒有一定的相關性1、病原物的致病機制:①酶、②毒素、③生長調節(jié)物、④機械壓力、⑤掠奪營養(yǎng)。⑥植物免疫致病因子2、毒素中:有寄主?;远舅睾头羌闹鲗;远舅兀ǚ沁x擇性)玉米平臍蠕孢T小種產生的“T毒素”,只對T型雄性不育胞質的雜交玉米高度致病同一種病原物由于致病力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種下類群,如變種、?;浴⑸硇》N和生3、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性能4、垂直抗性:又稱為特異抗性或小種?;剐裕侵讣闹髋c病原物之間有特異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種能抵抗某一病原物或某些生理小種的侵害,但對其他一些病原物或其小種則沒有抗性。特點:①具有這種抗性的品種多表現(xiàn)為免疫或高度抗病,但其抗病性往往不能持久,常因病原物小種發(fā)生變化而表現(xiàn)為感??;②在遺傳學上,垂直抗性是由個別高效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抗性遺傳表現(xiàn)為質量遺傳。(主效基因抗病性)水平抗性:也稱為非特異抗性或非小種?;?,是指寄主與病原物之間沒有特異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種對病原物所有小種的抗性反應一致的。特點:①具有這種抗性的品種多表現(xiàn)為中等抗病,抗病性較為穩(wěn)定持久;②在遺傳學上,水平抗性是由多個微效基因控制的,抗性遺傳表現(xiàn)為數(shù)量遺傳(微效基因抗病性)基因對基因學說(了解):寄主植物中控制抗病性或感病性的基因與病原物中控制無毒性或毒性的基因是相對應的。針對寄主植物中的每一個抗病基因,病原物遲早會產生相對應的毒性基因。5、抗病機制固有抗性:植物的抗病機制是多因素的,有的是先天具有的(被動)誘發(fā)抗性:有的是由于病原物的侵染或其他因素誘發(fā)產生的(主動)1、病原物的侵染過程指病原物從與寄主接觸、侵入寄主到引起寄主發(fā)病的過程。侵染過程分為:侵入前期、侵入期、潛育期和發(fā)病期。2、侵入期:是指從病原物侵入到與寄主植物建立寄生關系所經歷的時期;潛育期:是指病原物從侵入和建立寄生關系,到植物表現(xiàn)明顯癥狀所經歷的事情哦,既病原物在寄主體內繁殖和蔓延的時期侵染劑量: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才能引起侵染和發(fā)病,侵染所需的最低數(shù)量為侵染劑量。侵染途徑: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傷口侵入。濕度影響侵入期,溫度影響潛育期3、局部性侵染:僅局限在侵染點附近的細胞和組織,形成局部的點發(fā)性感染;系統(tǒng)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細胞和組織后,從侵染點向各個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感染;4、病害循環(huán):指侵染性病害從寄主植物的前一個生長季節(jié)開始發(fā)病到下一個生長季節(jié)再發(fā)病的過程。三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涉及①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②病原物的傳播③初侵染和再侵染。有休眠、腐生、寄生三種方式;5、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開始生長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發(fā)病后,病原物在植物體外或體內產生大量繁殖體,通過傳播?可侵染更多的植物,這種重復侵染稱為再侵染。(不經過休眠)6、病害循環(huán)的意義:(防治)7、植物病害流行:病害在較短時間內大面積嚴重發(fā)生與發(fā)展,并造成較大損失的過程或現(xiàn)象。8、計量(群體水平):發(fā)病率(普遍程度)、嚴重度(分級標準)、病情指數(shù)(綜合)9、類型:單年流行病害: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中,只要條件適宜,就能完成菌量積累、傳播、擴展的過程,并造成嚴重流行的病害。(多循環(huán)病害)積年流行病害:需要經過連續(xù)幾年的病原物積累過程,才能造成嚴重發(fā)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策略,應以控制初侵染數(shù)量和初始病情為主。(單循環(huán)病害)***1、病害流行的因素概括為:(1)大量感病的寄主植物集中種植(2)強致病力的病原物大量存在(3)具備長時間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病害流行曲線可表現(xiàn):S型(始發(fā)期、盛發(fā)期、衰退期)、單峰型、雙峰型和多峰型(稻瘟?。?、病害在田間的擴展和分布形式:中?傳播和彌散式傳播。前面重點水稻:稻瘟病:灰梨孢,葉瘟:白點型、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水稻紋枯?。毫⒖萁z核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白葉枯?。狐S單孢菌,初侵染來源病種、病稻草水稻惡苗病:串珠鐮孢菌,初侵染為帶菌種子;稻胡麻斑?。浩侥毴滏呔厩。壕G核菌稻細菌性條斑?。核军S單胞菌柑桔:檢疫性病害:柑桔潰瘍病,黃龍?。毦└探郫忦璨?;柑桔炭疽病;儲藏期:綠霉病、青霉病昆蟲學部分1、昆蟲:是具有3對足和2對翅的節(jié)肢動物。2、昆蟲的特征:①體軀分為3段,分別為頭部,胸部和腹部。②胸部有3對足。③成蟲有2對翅。④頭部有1對觸角。⑤變態(tài)明顯。3、變態(tài):在一生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經一系列顯著的內部以及外部體態(tài)的變化。4、昆蟲綱繁盛的原因:①歷史久遠②有翅善飛③相對體?、芊敝沉姠葸m應力強⑤食性之泛⑥具有變態(tài)和發(fā)育階段性5、昆蟲綱繁盛的特點:①種類最多②數(shù)量最大③分布?泛6、昆蟲的益與害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①農業(yè)害蟲、衛(wèi)生害蟲、②有益昆蟲7、昆蟲頭部形式:口器著生方向:①下口式:頭的縱軸與蟲體縱軸相垂直,口器著生于頭的下方,特別適于啃食植物葉片、莖桿?!认x、蟋蟀、鱗翅目幼蟲②前口式:頭的縱軸與蟲體縱軸相平行,或成一鈍角??谄髦陬^的前方?!蠖鄶?shù)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蟲,鉆蛀性昆等。③后口式:頭的縱軸與蟲體的縱軸成一銳角,口器著生并伸向頭的腹后方?!蠖鄶?shù)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如蟬,葉蟬,號蝽類等。8、觸角:是1對分節(jié)附肢,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為柄節(jié)、梗節(jié)和鞭節(jié)。9、復眼:是昆蟲重要的視覺器官,為成蟲不全全變態(tài)類的幼蟲或稚蟲所具有,但有些低等昆蟲、穴居及寄生性昆蟲的復眼退化、或消失。10、口器的類型與構造:①咀嚼式口器(蝗蟲)②嚼吸式口器(蜜蜂)③刺吸式口器(蚊子)④銼吸式口器(薊馬)⑤虹吸式口器(鱗翅目)⑥捕吸式口器1、不同口器類型的危害特點:①咀嚼式口器:重要的植物害蟲絕大多數(shù)是咀嚼式口器害蟲,其危害的共同特點是造成植物明顯的機械損傷,在被害部位可見到各種殘缺和破損,使組織或器官的完整性受到破損??煞譃槭掣悾橙~類,蛀莖類,蛀果類和貯類害等。②吸收式口器害蟲:引起植物體內水分、安基酸、和糖類的大量消耗,使植物營養(yǎng)失調等。植物受害初期,被害部位葉綠素減少,先出現(xiàn)黃斑點,以后逐漸變成褐或銀白,嚴重時木栓化并與活的組織分離,使植物光合作用面積減少,生長勢減弱,甚至造到死亡。2、胸部上有:前足、中足、后足;中胸上有前翅,后胸上有后翅昆蟲的胸足一般由基節(jié)、轉節(jié)、腿節(jié)、脛節(jié)和前跗節(jié)組成。3、胸足的基本構造:基節(jié),轉節(jié),腿節(jié),脛節(jié),跗節(jié)和前跗節(jié)。翅脈:是翅在發(fā)育過程中雙層薄壁間伸入氣管的分支局部加厚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加固和支持翅膜。4、翅的類型:①膜翅,蜻蜓②毛翅③鱗翅,蝶④纓翅,薊馬⑤覆翅,蝗蟲的前翅⑥半鞘翅,蝽的前翅⑦鞘翅,甲蟲的前翅⑧棒翅,平衡,蚊子5、昆蟲胸足的構造與類型A.步行足(蛾蝶類足)B.跳躍足(蝗蟲后足)C.捕捉足(螳螂前足)D.開掘足(螻蛄前足)E.游泳足(龍虱后足)F.抱握足(雄性龍虱前足)G.攜粉足(蜜蜂后足)H.攀懸足(虱類足)6、產卵器、交配器昆蟲的內部器官和各個系統(tǒng)7、消化系統(tǒng):消化道,前腸、中腸、后腸8、昆蟲的排泄系統(tǒng):主要是馬氏管,馬代管是些浸浴在血淋巴中的細長盲管,其基部開口于中、后腸交界處,與腸道相通,端部游離或與直腸結合形成“隱腎“結構。9、排泄物中主要是尿酸10、循環(huán)系統(tǒng):開放式1、呼吸系統(tǒng):氣門、氣管、微氣管2、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交感神經系統(tǒng)、周緣神經系統(tǒng)3、昆蟲的激素:分為內激素和外激素。(一)內激素:由某些神經組織或特殊腺體分泌于血淋巴中,再由淋巴運送給它們的靶器官的,如由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腦激素(可以控制另外兩種激素),由咽側體分泌的保幼激素(保持幼蟲狀態(tài)),由前胸分泌的蛻皮激素等。內激素的綜合作用調控著的昆蟲的生長、脫皮、變態(tài)、滯育、生殖等生理活動(二)外激素:信息激素。是由昆蟲分泌到體外,通過空氣傳遞,能影響其他個體行為活動的化學物質,如性外激素能夠引起同種異性個體的覓偶,交配行為,告警外激素能引起其他個體的警覺或逃逸,集結外激素能引起昆集聚活動昆蟲的生殖方式:1、兩性生殖:是昆蟲中常見的生殖方式,其特點是必須經過雌雄兩性交配,精子與卵子結合后,由雌蟲將受精卵產出體外,每粒發(fā)育成1個子代個體,因此又稱為兩性卵生。2、孤雌生殖:也稱單性生殖,指卵不經過受精也能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現(xiàn)象。一般可以分為偶發(fā)性(蠶)、經常性(蜜蜂)和周期性孤雌生殖(蚜蟲)3種類型。3、多胚生殖:指一個卵可以發(fā)育兩個上的胚胎,每個胚胎均能發(fā)育成一個子代個體的生殖方式。4、胎生:自母體所產生出的后代的幼蟲體,這種方式稱為胎生。5、幼體生殖:一些昆蟲在幼蟲期就能進行生殖的現(xiàn)象稱為幼體生殖。7、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卵孵化后,其幼蟲和成蟲形態(tài)完全不同,需經不吃不動的蛹期,蛹中的幼蟲經巨大的改變,經蛻皮,羽化,才成為成蟲。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無蛹期8、孵化:昆蟲完成胚胎發(fā)育后,幼蟲或若蟲破卵殼而出來的現(xiàn)象叫孵化。脫皮:昆蟲幼蟲期隨著蟲體的生長,經過一定時間,重新形成新表皮而脫去舊表皮的過程稱為脫皮。每蛻一次皮進程可以用蟲齡來表示,兩次相鄰脫皮所經歷的時間為齡期。9、全變態(tài)昆蟲幼蟲:原足型幼蟲;多足型幼蟲;寡足型幼蟲、無足型幼蟲1、蛹期:自化蛹至習?化成為成蟲所經歷的時間,稱為蛹期。離蛹、被蛹、圍蛹2、?化:成蟲從它前一個蟲態(tài)脫皮而出的現(xiàn)象,稱為?化。3、雌雄二型:同種昆蟲雌雄個體之間除生殖器官外,還在個體大小,體型,體色,構造等方面存在著性二型現(xiàn)象。3、多型現(xiàn)象:同種昆蟲同一性別的個體在身體大小,體色,結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現(xiàn)象稱為多型現(xiàn)象。4、不全變態(tài):是有翅亞綱外生翅類具有的變態(tài)類型,其特點是一生只經過卵期、幼期和成蟲期三個發(fā)育階段,幼期的翅在體外發(fā)育,成蟲期的特征隨著幼期的發(fā)育逐漸顯現(xiàn)出來。半變態(tài):幼水成路,幼體與成蟲明顯差別,幼體稱為稚蟲(蜻蜓);漸變態(tài),相似,只是未發(fā)育成熟,稱為若蟲;過漸變態(tài),需要經過一個不食和不太活動的類似蛹的蟲齡5、全變態(tài):是有翅亞綱內生翅脈類脈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膜翅目和雙翅目等所具有的特征。其特點是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tài),幼蟲期的翅在體內發(fā)育,幼蟲與成蟲間不僅在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棲息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天?)6、昆蟲由卵發(fā)育到成蟲開始產生后代為止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稱為一個世代;7、世代重疊: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蟲由于發(fā)生期及成蟲產卵期長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的同一蟲態(tài)同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稱為世代重疊。8、休眠:由不良環(huán)境條件引起的,當不良條件消除時,昆蟲便可立即恢復生長的現(xiàn)象稱為休眠。(不良環(huán)境的暫時性適應)9、滯育:指昆蟲在一定的季節(jié)或發(fā)育階段,不論環(huán)境條件是否合適,都會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停滯,不食不動的現(xiàn)象。(由光周期決定)1、食性:不同昆蟲的不同蟲取食事物的種類和范圍不同,同種昆蟲的不同形態(tài)有時候也差異很大,昆蟲的這種對食物的選擇性稱為食性。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雜食性、植食性:單食性、寡食性(菜粉蝶只食十字花科)、多食性2、趨性:指昆蟲對外界因子所產生的趨向或背向行為活動。昆蟲的趨性有趨光性,趨化性,趨溫性和趨濕性等。3、植物昆蟲的主要類型:(目-特點-重要的科-昆蟲)(一)直翅目: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觸角絲狀或劍狀,前翅狹長、復翅、革質,后翅膜質,能作扇狀折疊。后足多發(fā)達、適于跳躍,或前足為開掘足。雌蟲多具發(fā)達的產卵器。腹未有尾須1對。雄蟲大多能發(fā)音。不全變態(tài)。多數(shù)生活在地上,也有生活在土中的(如螻蛄)。成蟲多產卵于土中(如蝗蟲、螻蛄、蟋蟀)或植物組織內(如螽斯)。多為植食性,其中很多是植物的重要害蟲。1.蝗科東亞飛蝗;2.螻蛄科華北螻蛄、東方螻蛄;3.螽斯科:綠螽斯;4.蟋蟀科:油葫蘆(二)纓翅目:通稱薊馬,體微小型。觸角6~9節(jié),絲狀或念珠狀。銼吸式口器。翅狹長,翅脈稀少,周緣具長纓毛。足末端具泡狀中墊,爪退化。產卵器鋸狀管狀或無。過漸變態(tài)。很多種類行孤雌生殖。多數(shù)植食性,危害植物的花、葉、枝、芽等,而以花上最多;少數(shù)為肉食性,可捕食蚜蟲、粉虱螨類或其他種類的薊馬。1.薊馬科,如煙薊馬(三)半翅目半翅目,通稱蝽。體小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喙3~4節(jié)。觸角絲狀,3~5節(jié)。有或無單眼。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發(fā)達。跗節(jié)一般3節(jié)。前翅為半鞘翅。胸部腹面常有臭腺。漸變態(tài)。大多為植食性,刺吸植物的幼枝嫩莖、嫩葉和果實,少數(shù)種類捕食其他害蟲。1.蝽科、如菜蝽2.緣蝽科,如紅背安緣蝽3、獵蝽科,如黑紅赤獵蝽(四)同翅目:小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喙3節(jié),其基部著生于頭部的腹面后方,似出足基節(jié)之間。具翅種類前后翅膜質或前翅皮質。除粉虱及雄介殼蟲屬于過漸變態(tài)外均為漸變態(tài)。不同類群體形變化很大,繁殖方式各樣有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也有卵生和卵胎生。不少種類為植物的重要害蟲,并能傳播多種病害。1.蟬科2.葉蟬科3.蠟蟬科4.飛虱科5.木虱科6.粉虱科7.蚜科8.綿蚜科10.蚧總科(五)鞘翅目(最多),通稱甲蟲,體微小至大型。前胸發(fā)達,背板高度骨化??谄骶捉朗?觸角形狀不一,多為10或11節(jié);無單眼。前翅鞘質,蓋住中后胸和腹部,中胸小盾片多外露;后翅膜質,靜止時折疊于前翅之下。跗節(jié)多為5節(jié)或4節(jié)。全變態(tài)。幼蟲寡足型,頭部發(fā)達,咀嚼式口器,一些鉆蛀性種類完全無足。蛹多為裸蛹。植食性種類多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也有的危害貯藏農產品。此外,還有肉食性、腐食性及少數(shù)寄生性種類。1.步甲科2、叩甲科3、瓢甲科4、金龜總科5、天牛科6、豆象科(六)鱗翅目,包括所有的蝶類和蛾類。主要特點是:體翅被有鱗片或鱗毛;觸角有絲狀、羽狀、球桿狀等;口器虹吸式。全變態(tài),幼蟲為多足型,蛹為被蛹。成蟲一.般不危害植物。幼蟲口器咀嚼式,絕大多數(shù)植食性,或食害植物的葉、芽,或鉆蛀莖、根、果實,或潛食葉肉,或危害儲藏的糧食等。成蟲的分類,主要根據(jù)翅的脈序、斑紋等特征。蝶類和蛾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蝶類觸角球桿狀,靜止時翅直立于體背,白天活動;蛾類觸角非球桿狀,形狀不一,靜止時翅呈屋脊狀或平放體側,夜間活動。1、粉蝶科、2、蛺蝶課3、弄蝶科4、天蛾科5、眼蝶科6、毒蛾科7、夜蛾科8、螟蛾科(亞洲玉米螟)9、菜蛾科(七)膜翅目,包括各種蜂類和螞蟻體微小至中型,少數(shù)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膜質,后翅小于前翅,以翅鉤連鎖,翅脈特化,有的翅脈非常簡單甚至無翅脈。腹部第1節(jié)多向前并人胸部,形成并胸腹節(jié);第2節(jié)常收縊成細腰,形成腹柄。也有一些種類腹部與并胸腹節(jié)相連處甚寬。分為細腰亞目和廣腰亞目兩個類群。雌蟲具發(fā)達的產卵器,常呈鋸狀或針狀,有的變?yōu)轶Т獭H儜B(tài)。幼蟲通常無足,體軟而色淡,但也有少數(shù)種類(葉蜂類)具3對胸足及6對以上腹足。蛹為裸蛹。食性復雜,很多種類是寄生性的,也有捕食性及植食性種類,以有益種類為多。1、葉蜂科2、姬蜂科3、胡蜂科4、蟻科5、蜜蜂科(八)雙翅目,具膜質翅1對,翅脈簡單,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谄鞔涛交蝮挛健G?、后胸小,中胸大。全變態(tài)。主要包括蚊、虻、蠅3類。幼蟲均為蛆式,食性復雜,植食性種類可蛀果、潛葉或造成蟲癭;腐食性或糞食性種類取食腐敗動植物體和糞便;捕食性種類可捕食蚜蟲和其他小蟲;寄生性種類可寄生于昆蟲或家畜體內。1、癭蚊科2、食蚜蠅科3、果蠅科4、潛蠅科4、影響昆蟲的主要生態(tài)因子:氣候、生物、土壤5、有效積溫法則:必考,是指昆蟲完成一定的發(fā)育階段(一個蟲期或一個世代)需要定的熱量積累.并且完成這一階段所需的溫度積累值是一個常數(shù)。許多生物開始發(fā)育的溫度(通常不是0℃,而是0℃以上)稱為發(fā)育起點。對昆蟲發(fā)育起作用的溫度是發(fā)育起點以上的溫度,稱為有效溫度;有效溫度的累積值稱為有效積溫(以日度為單位)。公式表示為:K=N(T-C)或N=K/(T-C)式中:K為有效積溫.為個常數(shù):N為育直歷期(數(shù));T為平均溫度(觀測值);C為發(fā)育起點溫度;(T-C)為逐日的有效溫度。有效積溫法則可用于預測害蟲的發(fā)生期、推測昆蟲在不同地區(qū)可能發(fā)生的代數(shù)和地理上的可能分布界限等。6、遷飛擴散:遷飛為長距離,擴散為短距離7、防治技術:植物檢疫、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和化學防治。(定義及操作)8、植物檢疫:是國家或地方政府,為了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隨植物及其他產品的人為引入和傳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強制實施的植物保護措施,通過組織有害生物的傳入和擴散,達到避免植物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目的。(強制性、預防性)9、農業(yè)防治:是通過適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種群數(shù)量或減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壯植物,增強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補償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的一種植物保護措施。農業(yè)防治措施有:(一)改進耕作制度①調整作物布局:包括作物田塊的設置,輪作和間作,種植誘集植物。②土壤耕作培肥:包括土壤耕作和土地培肥。(二)使用無害種苗(三)調整播種方式(四)加強田間管理①合理排灌②和理施肥③田園衛(wèi)生(五)安全收獲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產物控制有害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一種防治技術。生物防治的途徑包括保護有益生物,引進有益生物,人工繁殖與釋放有益生物以及生物產物的開發(fā)利用等。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種物理因子,人工和機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護措施。物理防治包括:①人工機械防治②誘殺法③溫控法④阻隔法⑤輻射法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種技術。農藥的開發(fā),包括創(chuàng)制新農藥,研制新劑型和制劑。2、殺蟲劑:又可以分為有機氯類殺蟲劑(DDT、666)、有機磷類殺蟲劑(敵敵畏)、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擬除蟲菊酶類殺蟲劑(蚊香)、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和有機氮類殺蟲劑等。3、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爆發(fā);蟲源、環(huán)境條件、作物敏感生育期;4、經濟損害水平與經濟閾值經濟損害水平(EIT):造成經濟損失的最低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竞x是當防治成本等于其防治收益時的有害生物種群密度,也就是說防治費用與挽回的損失起碼要想當時,防治才是合理的(經濟損失允許水平)防治費用=防治收益=產品價格X產量損失經濟闡值(ET):是指應該采取防治指施時的發(fā)病數(shù)量,此時防治可防止發(fā)病數(shù)量超過經濟損害水平,防治費用不高于因病害減輕所獲得的收益。ET<EIL:(常見,有滯后性)ET=EIT:藥劑效果好ET>EIT:有天敵和不利條件5、綜合害蟲防治(IPM)水稻害蟲4類:①鉆蛀類:二化螟、三化螟、大螟;②刺吸式:飛虱、葉蟬、薊馬、椿象③咬食葉片:稻縱卷葉螟、弄蝶、眼蝶、粘蟲④食根類:稻水象甲,稻象甲6類1、稻飛虱:①成、若蟲群聚于稻叢下部刺吸植株汁液,嚴重時,變黑、腐爛、倒伏②傳播水稻病毒,③傷口染?、俸诛w虱:遷飛性害蟲、好濕趨陰;由中南半島隨盛行的西南季風于5~6月遷入,主降兩廣,隨后遷向全國稻區(qū);(必考)影響因素:①遷入蟲源和早稻熟期:對于褐飛虱,不能越冬的稻區(qū),褐飛虱發(fā)生的輕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地蟲源;②食物因素:成蟲的短激增,下一代大發(fā)生;③氣候: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是長江中下游稻區(qū)褐飛虱暴發(fā)成災的氣候型;④天敵防治方法:1、防治策略以治蟲保穗為目標,狠治大發(fā)生的前一代,挑治大發(fā)生的當代,即運用“壓前控后”的防治策略。2、防治指標:褐飛虱的經濟損失允許水平為5%,3、防治適期:以二、三齡若蟲期用藥為好,如蟲量大,則在一周后再施藥一次。4、注意事項:使用觸殺藥劑時,必須將藥液或藥粉噴灑到稻叢基部飛虱棲息為害的部位,才能提高防治效果。②白背飛虱:遷飛性害蟲,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導致大發(fā)生;③灰飛虱2、稻縱卷葉螟:遷飛性害蟲,幼蟲卷葉解苞危害,剝食稻葉上表皮和葉肉,僅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條斑。3、二化螟:全國稻區(qū)都有分布、寄主廣泛,禾本科為主,幼蟲鉆蛀稻株危害,江西2~4代,老熟幼蟲在稻樁和稻草中越冬;為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蟲傷株征狀。在純雙季稻區(qū),二化螟隨著春耕漚田和夏耕滅茬,出現(xiàn)兩次不同生境的過渡。第一次是在春耕漚田后,由越冬場所向早稻田過渡,然后在早稻田繁殖2代(第一、二代);第二次是在夏耕滅茬后由早稻田向晚稻田過渡,在晚稻田繁殖1-2代后(第三、四代),即以第三、四代幼蟲越冬,完成全年的生活周期。4、三化螟(與二化螟區(qū)分)1.分布我國南方稻區(qū)皆有分布,分布北界是山東煙臺附近。2.寄主-單食性,水稻和野生稻。3.幼蟲為害特點注意:三化螟不形成枯鞘,因孵化后即蛀莖為害。3.幼蟲為害特點﹣以幼蟲蛀莖為害,分糵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轉株為害還能形成蟲傷株。區(qū)分:與二化螟比較,三化螟生物學有如下特點1.偏南方性種類,最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平臺投資協(xié)議
- 2025年度防火門安裝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子女撫養(yǎng)教育費用承擔協(xié)議范本:明確教育費用承擔的合同
- 2025年度未成年人撫養(yǎng)權變更及監(jiān)護責任轉移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科技實習生實踐合同
-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安徽專版)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激勵計劃與股東權益調整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村租院子經營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用地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區(qū)建設融資合同
- 《肺癌圍手術期護理》課件
- 《糖尿病足護理查房》課件
- 山東省臨沂市地圖矢量課件模板()
- 2024復工復產安全培訓
- 演練活動合同范本三篇
- 《大壩安全檢測》課件
- Gly-Gly-Leu-生命科學試劑-MCE
-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科版課件四年級科學開學第一課
- 零售業(yè)的門店形象提升及店面管理方案設計
- 《論教育》主要篇目課件
- 河南省勞動關系協(xié)調員職業(yè)技能大賽技術工作文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