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湖南省名校聯(lián)考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湖南臨澧縣杉龍崗遺址距今約八千年,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其發(fā)掘器物堆積豐富,包括陶器、石器和柱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動物骨骼和稻谷種子。遺址區(qū)域面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這說明()A.新石器在長江流域普遍使用B.該遺址較早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C.長江流域原始農業(yè)有所發(fā)展D.中華文明呈現(xiàn)多元一體特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可得出主要結論:這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動物骨骼和稻谷種子,可以說明長江流域原始農業(yè)有所發(fā)展,C項正確;僅憑此一處遺址新石器使用較多不能得出整個長江流域新石器普遍使用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私有制和貧富分化,排除B項;多元一體是指中華文化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獨立發(fā)展性,但同時又是一體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這點材料體現(xiàn)不出,排除D項。故選C項。2.商鞅相秦,秦孝公分商地十五邑給商鞅,號曰商君;張儀相秦,秦惠王分五邑給張儀,號曰武信君;范雎相秦,秦君封應地給范雎,號曰應侯;呂不韋相秦,秦君封十萬戶給呂不韋,號曰文信君。這說明()A.法家人物在秦國享有特權B.秦國特別優(yōu)待有功之臣C.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仍然盛行D.秦國有厚待丞相的傳統(tǒng)【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相秦,都因立下功勞被秦國重賞,說明秦國特別優(yōu)待有功之臣,B項正確;只有在秦國立功才能被封賞,而不是所有法家人物在秦國都享有特權,排除A項;秦國給有功的丞相封地并不是實行分封制,排除C項;秦國僅是厚待有功的丞相,這不能說明秦國有厚待所有丞相的傳統(tǒng),排除D項。故選B項。3.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儒學,使儒學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其高峰大致在南方的梁武帝統(tǒng)治時期,北方在孝文帝改制以后。這突出反映了當時()A.南北政權倫理觀念趨同 B.南北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C.儒學逐步確立正統(tǒng)地位 D.南北地區(qū)生活習俗接近【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儒學,使儒學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其高峰大致在南方的梁武帝統(tǒng)治時期”,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均重視儒學,可見南北政權倫理觀念趨同,A項正確;材料僅顯示南北政權加強儒學,而不是彼此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且當時國家分裂、南北政權對峙,彼此聯(lián)系有限,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儒學開始確立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材料顯示的是南北政權的政治倫理思想,而不是南北生活習俗,排除D項。故選A項。4.唐文宗在位時期(827-840年),太監(jiān)仇士良曾當著大臣崔慎由的面,對文宗說道:若不是崔大學士以死來拒絕寫下廢你的詔書,你今天可就坐不到這個龍椅上了!而唐文宗害怕得不敢抬頭,更不敢有半句言語。這反映出當時()A.中央集權明顯弱化 B.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C.藩鎮(zhèn)割據禍患無窮 D.權臣勾結使朝政混亂【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宦官的權力都是皇帝賦予的,唐后期宦官專政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皇權專制的弊端,B項正確;中央集權是指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材料不涉及這點,排除A項;宦官專權不是藩鎮(zhèn)割據造成的,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權臣之間的勾結,排除D項。故選B項。5.《明史?食貨志》記載,洪武初,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泉州、寧波與廣州,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今越南)、暹羅(今泰國)、西洋諸國。至公元1522年,明政府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僅留廣州。這主要是由于()A.倭患問題的嚴重 B.海上絲路興盛C.西歐殖民者侵擾 D.抑商政策出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初中國。1522年,明政府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主要是因為倭患問題的日益嚴重,A項正確;泉州和寧波也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排除B項;西歐殖民者侵略猖獗是在16世紀中期以后,排除C項;明朝初期統(tǒng)治者就重農抑商,而不是此時才出臺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6.洋務運動時期,留美幼童在美國除了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外,還要誦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向至圣先師牌位叩頭,就連負責留學生管理事務的正監(jiān)督一職,都要派識大體的正統(tǒng)讀書人擔任。這說明當時()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B.封建保守勢力占據主導地位C.洋務派在中央缺乏支持者D.留學教育秉持中體西用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洋務時期的留美學生,除了學習西方科技,還要誦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等,這說明留學教育秉持中體西用原則,D項正確;清政府派遣留美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科技,這顯然是承認了自身科技的不足,而不是以天朝上國自居,排除A項;洋務派堅持尊崇儒學,這不能說明封建保守勢力占據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洋務派在中央的勢力,排除C項。故選D項。7.1900年夏,南方一家著名報紙刊登文章指出,有許多城市的民眾在茶坊、酒肆中聚集談論,說北方省份的義和拳召集黨羽為難各地的教堂、教士,多次與官兵對抗,“罪大惡極”,“無稽謝語層出不窮,閭巷不逞之徒復從而和之”。這反映出()A.晚清統(tǒng)治不得民心 B.南方缺乏革命的氛圍C.民眾關心時局變化 D.媒體大都反對義和團【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1900年夏天,南方許多城市的民眾聚集討論義和團運動,這反映出民眾對時局變化的關心,C項正確;該報刊登文章宣揚市民對義和團的排斥,這顯然不是清朝統(tǒng)治喪失民心,排除A項;僅憑一家報紙的一篇文章不能得出“南方缺乏革命的氛圍”的結論,排除B項;僅憑該報刊登文章反對義和團,不能得出“媒體大都反對義和團”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為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辛亥革命或孫中山的紀念活動的主題與口號。據此可知,當時()時間主題與口號1938-1941年“擁護最高統(tǒng)帥”“服從蔣委員長”“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3年“只有新民主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舊的專制到新的民主”1944-1945年“成立聯(lián)合政府”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斷鞏固B.革命任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C.社會主要矛盾不斷發(fā)生變化D.國共兩黨逐漸達成革命共識【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箲?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辛亥革命或孫中山的紀念活動的主題與口號,隨著時局的變化,由擁護蔣委員長到從舊的專制到新的民主,再到成立聯(lián)合政府,可見此階段黨的革命任務發(fā)生了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B項正確;1943年、1944-1945年,我黨明確提出反對專制、成立聯(lián)合政府,這不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排除A項;抗戰(zhàn)期間中日民族矛盾始終是主要矛盾,排除C項;早在華北事變后,國共兩黨逐漸合作,已達成抗日革命共識,排除D項。故選B項。9.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12月的一次會議上講道:“在三年五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事業(yè)可以完全恢復;在十年八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得到巨大的發(fā)展?!痹诖?,毛澤東強調()A.沿海與內地經濟應統(tǒng)籌安排B.分階段進行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C.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D.經濟建設應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年中國。毛澤東提出“在三年五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事業(yè)可以完全恢復;在十年八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得到巨大的發(fā)展”反映了他強調要分階段先恢復國民經濟、再發(fā)展國民經濟,恢復與發(fā)展經濟分階段進行,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沿海與內地經濟的安排,排除A項;建國初期并未強調工作重心在經濟方面,排除C項;經濟建設應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圖為《天津日報》于1979年1月4日刊登的藍天牙膏廣告。這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條報紙廣告。這()A.反映出經濟體制轉型加快B.體現(xiàn)出國家允許個體戶存在C.說明該報刊緊跟時代步伐D.見證了民營企業(yè)的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1979年《天津日報》敢于在改革后首次刊登廣告以促進企業(yè)發(fā)展,這說明該報刊緊跟改革的時代步伐,C項正確;改革初期經濟體制轉型是穩(wěn)步推進的,A項“經濟體制轉型加快”的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藍天牙膏是個體戶,排除B項;《天津日報》是國企,藍天牙膏也看不出是民營企業(yè),排除D項。故選C項。11.羅馬共和國時期,基本上國家政策的討論和決定都是在元老院進行的,“每種新法律草案都必須在元老院進行討論,一個建議,如未征求元老院的意見,長官很少敢于把它提交給人民”。這一時期的元老院()A.是國家重要的議政和決策機構B.缺乏分權制衡的政治機制C.由貴族集體壟斷國家政治生活D.主要負責法律制定與修改【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時期,基本上國家政策的討論和決定都是在元老院進行的,“每種新法律草案都必須在元老院進行討論”,可見當時元老院是國家重要的議政和決策機構,A項正確;共和國時期元老院、執(zhí)政官和公民大會分權制衡,排除B項;當時羅馬主要政治機構還有執(zhí)政官和公民大會,元老院不可能壟斷國家政治生活,排除C項;制定與修改法律,不是元老院的主要職責,排除D項。故選A項。12.公元976年,高麗政府頒布田柴科制度,“括墾田數(shù),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閑人,莫不科授,又給樵采地,謂之田柴科。身沒并納之于公,唯府兵年滿二十始受,六十而還”。此田制()A.阻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B.能夠遏制土地兼并問題C.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 D.與唐朝均田制性質相似【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朝鮮。材料“身沒并納之于公”可見田柴科制度與唐朝均田制都是土地國有制,D項正確;該田制分給所謂的閑人土地,能夠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排除A項;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田柴科制度如均田制一樣,不能遏制土地兼并問題,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這一田制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排除C項。故選D項。13.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新女性鮑西亞,漂亮聰慧,優(yōu)雅端莊,爽朗大方,有節(jié)有義,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場連眾多男人都束手無策的官司,捍衛(wèi)了正義。這反映出()A.作者弘揚了理性主義思想B.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擴展C.鮑西亞具有人文主義精神D.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锻崴股倘恕分械男屡怎U西亞,漂亮聰慧,優(yōu)雅端莊,爽朗大方,有節(jié)有義,有智慧,還能夠捍衛(wèi)正義,可見她具有人文主義精神,C項正確;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排除A項;僅憑莎士比亞這部喜劇中的新女性描述,不能得出“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擴展”的結論,排除B項;僅憑《威尼斯商人》不能得出“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4.19世紀晚期,在政治學家斯坦因等人的倡導以及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大力推動下,德國吏治改革向前邁進,威廉二世于1873年頒布了《官員法》和《資歷條例》,標志著德國官僚制的公務員制度的建立。這()A.表明德國政體再度變化 B.推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C.適應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需要 D.說明德皇與政治家政見一致【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晚期(德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晚期德國官僚制的公務員制度的建立,相對于傳統(tǒng)選官制度而言,更能適應工業(yè)化對各種管理人才的需求,C項正確;德國在1871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而1873年德國政體并未再度變化,排除A項;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于1871年,顯然德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的原因,排除B項;德國政治學家、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在建立公務員制度上的政見一致,并不意味著他們所有政見都一致,排除D項。故選C項。15.巴黎公社成立后,發(f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關于廢除舊的常備軍,建立國民自衛(wèi)軍的法令;關于改善面包房工人工作條件的法令;告農村勞動者法令;關于教會和國家分離的法令等。這集中反映出巴黎公社()A.代表無產階級利益 B.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C.依法有序進行執(zhí)政 D.特別重視國家軍隊建設【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巴黎公社運動時期(法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巴黎公社建立后先后頒布一系列法令,集中反映出它依法有序進行執(zhí)政,C項正確;“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無法得出,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依法有序,無法得出“特別重視國家軍隊建設”,排除D項。故選C項。16.下表為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統(tǒng)計。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西歐和日本的競爭影響美國的對外貿易B.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崛起沖擊了美國市場C.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導致美國外貿逆差D.侵越戰(zhàn)爭期間美國經濟始終停滯不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美國。據圖表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外貿逆差,結合所學可知,這與西歐和日本崛起,與美國爭奪國際市場對美國外貿構成強大的沖擊緊密相關,A項正確;發(fā)展中國家崛起對美國構成的沖擊十分有限,而且中國崛起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排除B項;美國外貿逆差是造成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原因之一,C項顛倒因果關系,故排除;美國侵越戰(zhàn)爭是1961—1973年,而美國經濟出現(xiàn)“滯脹”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經濟危機時期,顯然,并非侵越戰(zhàn)爭期間美國經濟始終停滯不前,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7題18分,第18題16分,第19題18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時間影響較大的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三年五月(1043年)王倫領導的沂州(今山東)起義仁宗慶歷三年八月(1043年)張海、郭邈山等領導的京西路、陜南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三年十月(1043年)邵興領導京西路光化軍和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七年十一月(1047年)王則領導河北東路貝州士兵和農民起義——摘編自趙繼顏《北宋仁宗時期的農民起義》材料二在王安石變法實施初期,蘇軾就指出,驟行新法“其進銳者其退速”,欲速則不達,因此需要徐徐圖之。再次,派遣專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員多”,增加了冗員和冗費,“人輕而權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蘇軾經過長期實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寫了《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他在奏狀中說:“熙寧以來,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煩,盜日益熾,田日益賤,谷帛日益輕,細數(shù)其害,有不可勝言者?!币虼耍ㄗh朝廷“所有已請過錢斛,候豐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隨二稅送納。或乞圣慈念其累歲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戶,并與放免”。即是說,廢除《青苗法》后,農民所欠官府的錢糧,允許分期分批歸還,四等以下的貧困戶應該全免。——改編自瑩光《蘇軾為什么反對王安石變法?》(1)根據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蘇軾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敬鸢浮浚?)問題:農民起義頻繁;階級矛盾尖銳或官民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嚴重。原因:政治腐敗;冗官、冗兵、冗費使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嚴重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農民生活貧苦。(2)評析:認為王安石變法太快太急;派專員推行變法加重財政負擔,且人輕權重,易滋弊端;反對實行青苗法和免役法;認為青苗法和免役法弊病多、對百姓對國家危害甚大;主張廢除青苗法;減輕百姓負擔。面對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在變法推行前后,蘇軾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解決危機的對策;比較理性地批評新法,體現(xiàn)了士大夫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但是,他對新法的批評并非完全正確;批評阻礙了王安石變法或不利于新法的推行。(積極方面任意一點,消極方面任意一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宋中期中國。第一小問問題,據材料一“影響較大的農民起義”可知,農民起義頻繁;據材料一“王倫領導的沂州(今山東)起義”等信息可知,階級矛盾尖銳或官民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嚴重。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可知,宋代時政治腐敗,冗官、冗兵、冗費使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嚴重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農民生活貧苦?!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評析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展開即可,如積極方面,據材料二“驟行新法……欲速則不達,因此需要徐徐圖之”可知,蘇軾認為王安石變法太快太急;據材料二“‘事少而員多’,增加了冗員和冗費”可知,派專員推行變法加重財政負擔,且人輕權重,易滋弊端;據材料二“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可知,反對實行青苗法和免役法,認為青苗法和免役法弊病多、對百姓對國家危害甚大;據材料二“廢除《青苗法》后,農民所欠官府的錢糧,允許分期分批歸還,四等以下的貧困戶應該全免”可知,主張廢除青苗法,減輕百姓負擔。綜上可以看出面對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在變法推行前后,蘇軾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解決危機的對策,比較理性地批評新法,體現(xiàn)了士大夫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消極方面,蘇軾對新法的批評并非完全正確,批評阻礙了王安石變法或不利于新法的推行。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7月,在知識分子中頗負盛名的《申報月刊》組織了一次題為“中國現(xiàn)代化問題”的筆談會。從參加者的言論看,這個筆談會實際上是針對“蘇聯(lián)第一個五年計劃對中國現(xiàn)代化之影響”這一主題而舉辦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期載有7篇文章,以對蘇聯(lián)計劃經濟的態(tài)度為標準來劃分,贊成的有4篇,模棱兩可的有2篇,反對的只有1篇。自由主義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唐慶增等人,反對中國仿效蘇聯(lián)采行計劃經濟,其原因主要有:蘇聯(lián)自己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盡可靠”;“中國國情特殊,幅員既廣,人口又多,若仿蘇俄之先例,試行國家大托辣斯,姑無論此若大之資本無從籌劃,即籌得后,將如何管理乎”?他們從人性惡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有利于生產。贊成者則反復強調兩點:第一,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促使經濟協(xié)調,“只有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下,生產與分配才有合理的處置?,F(xiàn)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遭遇的嚴重經濟恐慌,大部是由于生產與分配方法不合理的緣故”。第二,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符合人道主義,是“人類社會歷史之高度發(fā)展的經濟形態(tài)”,因為它“不是以生產關系支配人類,而是由人類自己來支配生產關系”?!木幾渣S嶺峻《30-4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計劃經濟”思潮》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是否實行計劃經濟一事引發(fā)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評析:反對者質疑蘇聯(lián)的經濟發(fā)展真相;認為中國國情不適合實行計劃經濟;認為私有制合乎人性能促進生產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中國長期影響;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傳入的影響。這種主張反映了民族資本家自由發(fā)展經濟的愿望,有其合理性。贊成者認為計劃經濟能使經濟協(xié)調;計劃經濟能合理處置生產與分配;計劃經濟能避免經濟蕭條和危機;計劃經濟符合人道主義;認為政府應加強對經濟的管理。俄國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國;蘇聯(lián)計劃經濟取得了重大成就;西方發(fā)生嚴重經濟危機;中國需要集中物力應對日本侵略。因此,這種思想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這對于促進經濟迅速發(fā)展,對于集中力量抗日,具有積極意義。綜上所述,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嚴重,無論是反對者,還是贊成者,其主張都是為了發(fā)展經濟,實業(yè)救國,都有一定進步性。這反映出先進的中國人在探索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道路時,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局勢的回應與參與,體現(xiàn)出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道路的多種思考。經濟發(fā)展模式的選擇必須與時俱進,從國情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窘馕觥勘绢}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評析:根據材料“蘇聯(lián)自己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盡可靠’”“中國國情特殊……即籌得后,將如何管理乎”“他們從人性惡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有利于生產”可得出反對者質疑蘇聯(lián)的經濟發(fā)展真相;認為中國國情不適合實行計劃經濟;認為私有制合乎人性能促進生產發(fā)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中國的長期影響;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傳入的影響。這種主張反映了民族資本家自由發(fā)展經濟的愿望,有其合理性。根據材料“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促使經濟協(xié)調”“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符合人道主義”可得出贊成者認為計劃經濟能使經濟協(xié)調;計劃經濟能合理處置生產與分配;計劃經濟能避免經濟蕭條和危機;計劃經濟符合人道主義;認為政府應加強對經濟的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俄國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國;蘇聯(lián)計劃經濟取得了重大成就;西方發(fā)生嚴重經濟危機;中國需要集中物力應對日本侵略。因此,這種思想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這對于促進經濟迅速發(fā)展,對于集中力量抗日,具有積極意義。最后進行總結,綜上所述,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嚴重,無論是反對者,還是贊成者,其主張都是為了發(fā)展經濟,實業(yè)救國,都有一定進步性。這反映出先進的中國人在探索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道路時,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局勢的回應與參與,體現(xiàn)出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道路的多種思考。經濟發(fā)展模式的選擇必須與時俱進,從國情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當前,在西亞經考古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小麥遺存,在距今10500-9500年間。史料二:印度2000多年前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有關于Modak的食物記載。這種面食形狀類似中國人吃的有餡包子,面皮是小麥粉或者大米粉制作。史料三:在古埃及的石刻中,有栽培小麥的記載;西方考古學家在古埃及金字塔的磚縫里發(fā)現(xiàn)小麥。材料二:距今一萬多年前,西亞地區(qū)的人們開始野生植物的馴化和種植,顆粒碩大的野生麥就這樣出現(xiàn)。距今六千年以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食用著已經有相當種植規(guī)模的小麥。距今五千年前,小麥種子被帶到了古埃及。距今五千年前,小麥從印度不遠萬里率先踏足了中國的西北地區(qū)。中國的小麥種植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并傳入朝鮮、日本。公元前4000年左右,小麥開始傳入歐洲。自11世紀起,除了北歐國家,歐洲各國都開始廣泛種植小麥。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19世紀中葉以后,北美洲小麥向歐洲傾銷。至今,小麥已經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以上材料改編自嚴武《小麥:改變世界的一粒作物的起源發(fā)展與人文傳誦》等(1)根據材料一的三則史料探究小麥種植的歷史,指出其史料價值,并作出合理推斷。(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小麥種植的歷史提煉一個論題,加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1)價值及推斷:史料一屬于實物史料;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亞農業(yè)的發(fā)展;可以推斷古代西亞種植小麥歷史悠久,是世界農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史料二屬于口述史料(文獻史料);有助于探討小麥的種植與傳播,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農業(yè)發(fā)展,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人飲食文化;可以推斷古代印度小麥是糧食作物之一,面食是印度人的食物之一。史料三屬于文獻史料、實物史料;有助于探討小麥的種植與傳播,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農業(yè)發(fā)展;可以推斷古代埃及小麥種植時間較早,人們已掌握小麥栽培技術。(2)示例論題:小麥的種植史是一部人類交往不斷擴大的歷史。闡述:小麥種植起源于西亞。隨著地區(qū)之間商貿往來的擴大,歐亞大陸之間的經貿往來增多,小麥種植傳播到北非、南亞、東亞和歐洲等地區(qū),并逐漸種植開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方殖民擴張,世界各洲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物種交流越來越多,小麥種植傳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小麥種植面積擴大,面食也成為人們喜歡的主要食品。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北美與歐洲經濟聯(lián)系更加密切,北美的小麥一度向歐洲傾銷。至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小麥全球經濟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小麥種植與交流不斷,小麥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因此,小麥不僅是一種農作物,更能體現(xiàn)自古以來人類交往與聯(lián)系不斷密切的趨勢。【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世界。價值及推斷: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史料一的考古發(fā)現(xiàn)屬于實物史料;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亞農業(yè)的發(fā)展;可以推斷古代西亞種植小麥歷史悠久,是世界農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史料二的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屬于口述史料(文獻史料);有助于探討小麥的種植與傳播,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農業(yè)發(fā)展,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人飲食文化;可以推斷古代印度小麥是糧食作物之一,面食是印度人的食物之一。史料三的石刻記載屬于文獻史料,金字塔的磚縫里發(fā)現(xiàn)的小麥屬于實物史料;有助于探討小麥的種植與傳播,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農業(yè)發(fā)展;可以推斷古代埃及小麥種植時間較早,人們已掌握小麥栽培技術?!拘?詳解】本題為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中小麥的起源、栽培與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情況可以擬定論題為小麥的種植史是一部人類交往不斷擴大的歷史。闡述主要從小麥種植起源于西亞,新航路開辟后傳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工業(yè)革命后,北美的小麥一度向歐洲傾銷。至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小麥全球經濟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小麥種植與交流不斷,小麥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等方面進行說明。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因此,小麥不僅是一種農作物,更能體現(xiàn)自古以來人類交往與聯(lián)系不斷密切的趨勢。湖南省名校聯(lián)考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湖南臨澧縣杉龍崗遺址距今約八千年,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其發(fā)掘器物堆積豐富,包括陶器、石器和柱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動物骨骼和稻谷種子。遺址區(qū)域面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這說明()A.新石器在長江流域普遍使用B.該遺址較早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C.長江流域原始農業(yè)有所發(fā)展D.中華文明呈現(xiàn)多元一體特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可得出主要結論:這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動物骨骼和稻谷種子,可以說明長江流域原始農業(yè)有所發(fā)展,C項正確;僅憑此一處遺址新石器使用較多不能得出整個長江流域新石器普遍使用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私有制和貧富分化,排除B項;多元一體是指中華文化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獨立發(fā)展性,但同時又是一體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這點材料體現(xiàn)不出,排除D項。故選C項。2.商鞅相秦,秦孝公分商地十五邑給商鞅,號曰商君;張儀相秦,秦惠王分五邑給張儀,號曰武信君;范雎相秦,秦君封應地給范雎,號曰應侯;呂不韋相秦,秦君封十萬戶給呂不韋,號曰文信君。這說明()A.法家人物在秦國享有特權B.秦國特別優(yōu)待有功之臣C.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仍然盛行D.秦國有厚待丞相的傳統(tǒng)【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相秦,都因立下功勞被秦國重賞,說明秦國特別優(yōu)待有功之臣,B項正確;只有在秦國立功才能被封賞,而不是所有法家人物在秦國都享有特權,排除A項;秦國給有功的丞相封地并不是實行分封制,排除C項;秦國僅是厚待有功的丞相,這不能說明秦國有厚待所有丞相的傳統(tǒng),排除D項。故選B項。3.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儒學,使儒學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其高峰大致在南方的梁武帝統(tǒng)治時期,北方在孝文帝改制以后。這突出反映了當時()A.南北政權倫理觀念趨同 B.南北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C.儒學逐步確立正統(tǒng)地位 D.南北地區(qū)生活習俗接近【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儒學,使儒學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其高峰大致在南方的梁武帝統(tǒng)治時期”,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均重視儒學,可見南北政權倫理觀念趨同,A項正確;材料僅顯示南北政權加強儒學,而不是彼此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且當時國家分裂、南北政權對峙,彼此聯(lián)系有限,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儒學開始確立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材料顯示的是南北政權的政治倫理思想,而不是南北生活習俗,排除D項。故選A項。4.唐文宗在位時期(827-840年),太監(jiān)仇士良曾當著大臣崔慎由的面,對文宗說道:若不是崔大學士以死來拒絕寫下廢你的詔書,你今天可就坐不到這個龍椅上了!而唐文宗害怕得不敢抬頭,更不敢有半句言語。這反映出當時()A.中央集權明顯弱化 B.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C.藩鎮(zhèn)割據禍患無窮 D.權臣勾結使朝政混亂【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鹿俚臋嗔Χ际腔实圪x予的,唐后期宦官專政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皇權專制的弊端,B項正確;中央集權是指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材料不涉及這點,排除A項;宦官專權不是藩鎮(zhèn)割據造成的,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權臣之間的勾結,排除D項。故選B項。5.《明史?食貨志》記載,洪武初,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泉州、寧波與廣州,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今越南)、暹羅(今泰國)、西洋諸國。至公元1522年,明政府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僅留廣州。這主要是由于()A.倭患問題的嚴重 B.海上絲路興盛C.西歐殖民者侵擾 D.抑商政策出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初中國。1522年,明政府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主要是因為倭患問題的日益嚴重,A項正確;泉州和寧波也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排除B項;西歐殖民者侵略猖獗是在16世紀中期以后,排除C項;明朝初期統(tǒng)治者就重農抑商,而不是此時才出臺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6.洋務運動時期,留美幼童在美國除了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外,還要誦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向至圣先師牌位叩頭,就連負責留學生管理事務的正監(jiān)督一職,都要派識大體的正統(tǒng)讀書人擔任。這說明當時()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B.封建保守勢力占據主導地位C.洋務派在中央缺乏支持者D.留學教育秉持中體西用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洋務時期的留美學生,除了學習西方科技,還要誦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等,這說明留學教育秉持中體西用原則,D項正確;清政府派遣留美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科技,這顯然是承認了自身科技的不足,而不是以天朝上國自居,排除A項;洋務派堅持尊崇儒學,這不能說明封建保守勢力占據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洋務派在中央的勢力,排除C項。故選D項。7.1900年夏,南方一家著名報紙刊登文章指出,有許多城市的民眾在茶坊、酒肆中聚集談論,說北方省份的義和拳召集黨羽為難各地的教堂、教士,多次與官兵對抗,“罪大惡極”,“無稽謝語層出不窮,閭巷不逞之徒復從而和之”。這反映出()A.晚清統(tǒng)治不得民心 B.南方缺乏革命的氛圍C.民眾關心時局變化 D.媒體大都反對義和團【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1900年夏天,南方許多城市的民眾聚集討論義和團運動,這反映出民眾對時局變化的關心,C項正確;該報刊登文章宣揚市民對義和團的排斥,這顯然不是清朝統(tǒng)治喪失民心,排除A項;僅憑一家報紙的一篇文章不能得出“南方缺乏革命的氛圍”的結論,排除B項;僅憑該報刊登文章反對義和團,不能得出“媒體大都反對義和團”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為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辛亥革命或孫中山的紀念活動的主題與口號。據此可知,當時()時間主題與口號1938-1941年“擁護最高統(tǒng)帥”“服從蔣委員長”“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3年“只有新民主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舊的專制到新的民主”1944-1945年“成立聯(lián)合政府”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斷鞏固B.革命任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C.社會主要矛盾不斷發(fā)生變化D.國共兩黨逐漸達成革命共識【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箲?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辛亥革命或孫中山的紀念活動的主題與口號,隨著時局的變化,由擁護蔣委員長到從舊的專制到新的民主,再到成立聯(lián)合政府,可見此階段黨的革命任務發(fā)生了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B項正確;1943年、1944-1945年,我黨明確提出反對專制、成立聯(lián)合政府,這不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排除A項;抗戰(zhàn)期間中日民族矛盾始終是主要矛盾,排除C項;早在華北事變后,國共兩黨逐漸合作,已達成抗日革命共識,排除D項。故選B項。9.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12月的一次會議上講道:“在三年五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事業(yè)可以完全恢復;在十年八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得到巨大的發(fā)展?!痹诖?,毛澤東強調()A.沿海與內地經濟應統(tǒng)籌安排B.分階段進行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C.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D.經濟建設應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年中國。毛澤東提出“在三年五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事業(yè)可以完全恢復;在十年八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得到巨大的發(fā)展”反映了他強調要分階段先恢復國民經濟、再發(fā)展國民經濟,恢復與發(fā)展經濟分階段進行,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沿海與內地經濟的安排,排除A項;建國初期并未強調工作重心在經濟方面,排除C項;經濟建設應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圖為《天津日報》于1979年1月4日刊登的藍天牙膏廣告。這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條報紙廣告。這()A.反映出經濟體制轉型加快B.體現(xiàn)出國家允許個體戶存在C.說明該報刊緊跟時代步伐D.見證了民營企業(yè)的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1979年《天津日報》敢于在改革后首次刊登廣告以促進企業(yè)發(fā)展,這說明該報刊緊跟改革的時代步伐,C項正確;改革初期經濟體制轉型是穩(wěn)步推進的,A項“經濟體制轉型加快”的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藍天牙膏是個體戶,排除B項;《天津日報》是國企,藍天牙膏也看不出是民營企業(yè),排除D項。故選C項。11.羅馬共和國時期,基本上國家政策的討論和決定都是在元老院進行的,“每種新法律草案都必須在元老院進行討論,一個建議,如未征求元老院的意見,長官很少敢于把它提交給人民”。這一時期的元老院()A.是國家重要的議政和決策機構B.缺乏分權制衡的政治機制C.由貴族集體壟斷國家政治生活D.主要負責法律制定與修改【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時期,基本上國家政策的討論和決定都是在元老院進行的,“每種新法律草案都必須在元老院進行討論”,可見當時元老院是國家重要的議政和決策機構,A項正確;共和國時期元老院、執(zhí)政官和公民大會分權制衡,排除B項;當時羅馬主要政治機構還有執(zhí)政官和公民大會,元老院不可能壟斷國家政治生活,排除C項;制定與修改法律,不是元老院的主要職責,排除D項。故選A項。12.公元976年,高麗政府頒布田柴科制度,“括墾田數(shù),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閑人,莫不科授,又給樵采地,謂之田柴科。身沒并納之于公,唯府兵年滿二十始受,六十而還”。此田制()A.阻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B.能夠遏制土地兼并問題C.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 D.與唐朝均田制性質相似【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朝鮮。材料“身沒并納之于公”可見田柴科制度與唐朝均田制都是土地國有制,D項正確;該田制分給所謂的閑人土地,能夠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排除A項;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田柴科制度如均田制一樣,不能遏制土地兼并問題,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這一田制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排除C項。故選D項。13.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新女性鮑西亞,漂亮聰慧,優(yōu)雅端莊,爽朗大方,有節(jié)有義,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場連眾多男人都束手無策的官司,捍衛(wèi)了正義。這反映出()A.作者弘揚了理性主義思想B.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擴展C.鮑西亞具有人文主義精神D.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锻崴股倘恕分械男屡怎U西亞,漂亮聰慧,優(yōu)雅端莊,爽朗大方,有節(jié)有義,有智慧,還能夠捍衛(wèi)正義,可見她具有人文主義精神,C項正確;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排除A項;僅憑莎士比亞這部喜劇中的新女性描述,不能得出“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擴展”的結論,排除B項;僅憑《威尼斯商人》不能得出“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4.19世紀晚期,在政治學家斯坦因等人的倡導以及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大力推動下,德國吏治改革向前邁進,威廉二世于1873年頒布了《官員法》和《資歷條例》,標志著德國官僚制的公務員制度的建立。這()A.表明德國政體再度變化 B.推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C.適應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需要 D.說明德皇與政治家政見一致【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晚期(德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晚期德國官僚制的公務員制度的建立,相對于傳統(tǒng)選官制度而言,更能適應工業(yè)化對各種管理人才的需求,C項正確;德國在1871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而1873年德國政體并未再度變化,排除A項;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于1871年,顯然德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的原因,排除B項;德國政治學家、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在建立公務員制度上的政見一致,并不意味著他們所有政見都一致,排除D項。故選C項。15.巴黎公社成立后,發(f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關于廢除舊的常備軍,建立國民自衛(wèi)軍的法令;關于改善面包房工人工作條件的法令;告農村勞動者法令;關于教會和國家分離的法令等。這集中反映出巴黎公社()A.代表無產階級利益 B.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C.依法有序進行執(zhí)政 D.特別重視國家軍隊建設【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巴黎公社運動時期(法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巴黎公社建立后先后頒布一系列法令,集中反映出它依法有序進行執(zhí)政,C項正確;“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無法得出,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依法有序,無法得出“特別重視國家軍隊建設”,排除D項。故選C項。16.下表為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統(tǒng)計。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西歐和日本的競爭影響美國的對外貿易B.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崛起沖擊了美國市場C.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導致美國外貿逆差D.侵越戰(zhàn)爭期間美國經濟始終停滯不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美國。據圖表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外貿逆差,結合所學可知,這與西歐和日本崛起,與美國爭奪國際市場對美國外貿構成強大的沖擊緊密相關,A項正確;發(fā)展中國家崛起對美國構成的沖擊十分有限,而且中國崛起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排除B項;美國外貿逆差是造成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原因之一,C項顛倒因果關系,故排除;美國侵越戰(zhàn)爭是1961—1973年,而美國經濟出現(xiàn)“滯脹”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經濟危機時期,顯然,并非侵越戰(zhàn)爭期間美國經濟始終停滯不前,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7題18分,第18題16分,第19題18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時間影響較大的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三年五月(1043年)王倫領導的沂州(今山東)起義仁宗慶歷三年八月(1043年)張海、郭邈山等領導的京西路、陜南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三年十月(1043年)邵興領導京西路光化軍和農民起義仁宗慶歷七年十一月(1047年)王則領導河北東路貝州士兵和農民起義——摘編自趙繼顏《北宋仁宗時期的農民起義》材料二在王安石變法實施初期,蘇軾就指出,驟行新法“其進銳者其退速”,欲速則不達,因此需要徐徐圖之。再次,派遣專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員多”,增加了冗員和冗費,“人輕而權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蘇軾經過長期實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寫了《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他在奏狀中說:“熙寧以來,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煩,盜日益熾,田日益賤,谷帛日益輕,細數(shù)其害,有不可勝言者?!币虼耍ㄗh朝廷“所有已請過錢斛,候豐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隨二稅送納?;蚱蚴ゴ饶钇淅蹥q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戶,并與放免”。即是說,廢除《青苗法》后,農民所欠官府的錢糧,允許分期分批歸還,四等以下的貧困戶應該全免?!木幾袁摴狻短K軾為什么反對王安石變法?》(1)根據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蘇軾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敬鸢浮浚?)問題:農民起義頻繁;階級矛盾尖銳或官民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嚴重。原因:政治腐敗;冗官、冗兵、冗費使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嚴重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農民生活貧苦。(2)評析:認為王安石變法太快太急;派專員推行變法加重財政負擔,且人輕權重,易滋弊端;反對實行青苗法和免役法;認為青苗法和免役法弊病多、對百姓對國家危害甚大;主張廢除青苗法;減輕百姓負擔。面對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在變法推行前后,蘇軾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解決危機的對策;比較理性地批評新法,體現(xiàn)了士大夫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但是,他對新法的批評并非完全正確;批評阻礙了王安石變法或不利于新法的推行。(積極方面任意一點,消極方面任意一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宋中期中國。第一小問問題,據材料一“影響較大的農民起義”可知,農民起義頻繁;據材料一“王倫領導的沂州(今山東)起義”等信息可知,階級矛盾尖銳或官民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嚴重。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可知,宋代時政治腐敗,冗官、冗兵、冗費使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嚴重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農民生活貧苦。【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評析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展開即可,如積極方面,據材料二“驟行新法……欲速則不達,因此需要徐徐圖之”可知,蘇軾認為王安石變法太快太急;據材料二“‘事少而員多’,增加了冗員和冗費”可知,派專員推行變法加重財政負擔,且人輕權重,易滋弊端;據材料二“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可知,反對實行青苗法和免役法,認為青苗法和免役法弊病多、對百姓對國家危害甚大;據材料二“廢除《青苗法》后,農民所欠官府的錢糧,允許分期分批歸還,四等以下的貧困戶應該全免”可知,主張廢除青苗法,減輕百姓負擔。綜上可以看出面對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在變法推行前后,蘇軾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解決危機的對策,比較理性地批評新法,體現(xiàn)了士大夫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消極方面,蘇軾對新法的批評并非完全正確,批評阻礙了王安石變法或不利于新法的推行。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7月,在知識分子中頗負盛名的《申報月刊》組織了一次題為“中國現(xiàn)代化問題”的筆談會。從參加者的言論看,這個筆談會實際上是針對“蘇聯(lián)第一個五年計劃對中國現(xiàn)代化之影響”這一主題而舉辦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期載有7篇文章,以對蘇聯(lián)計劃經濟的態(tài)度為標準來劃分,贊成的有4篇,模棱兩可的有2篇,反對的只有1篇。自由主義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唐慶增等人,反對中國仿效蘇聯(lián)采行計劃經濟,其原因主要有:蘇聯(lián)自己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盡可靠”;“中國國情特殊,幅員既廣,人口又多,若仿蘇俄之先例,試行國家大托辣斯,姑無論此若大之資本無從籌劃,即籌得后,將如何管理乎”?他們從人性惡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有利于生產。贊成者則反復強調兩點:第一,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促使經濟協(xié)調,“只有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下,生產與分配才有合理的處置?,F(xiàn)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遭遇的嚴重經濟恐慌,大部是由于生產與分配方法不合理的緣故”。第二,以計劃經濟為特色的社會主義符合人道主義,是“人類社會歷史之高度發(fā)展的經濟形態(tài)”,因為它“不是以生產關系支配人類,而是由人類自己來支配生產關系”。——改編自黃嶺峻《30-4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計劃經濟”思潮》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是否實行計劃經濟一事引發(fā)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評析:反對者質疑蘇聯(lián)的經濟發(fā)展真相;認為中國國情不適合實行計劃經濟;認為私有制合乎人性能促進生產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中國長期影響;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傳入的影響。這種主張反映了民族資本家自由發(fā)展經濟的愿望,有其合理性。贊成者認為計劃經濟能使經濟協(xié)調;計劃經濟能合理處置生產與分配;計劃經濟能避免經濟蕭條和危機;計劃經濟符合人道主義;認為政府應加強對經濟的管理。俄國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國;蘇聯(lián)計劃經濟取得了重大成就;西方發(fā)生嚴重經濟危機;中國需要集中物力應對日本侵略。因此,這種思想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這對于促進經濟迅速發(fā)展,對于集中力量抗日,具有積極意義。綜上所述,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嚴重,無論是反對者,還是贊成者,其主張都是為了發(fā)展經濟,實業(yè)救國,都有一定進步性。這反映出先進的中國人在探索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道路時,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局勢的回應與參與,體現(xiàn)出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道路的多種思考。經濟發(fā)展模式的選擇必須與時俱進,從國情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窘馕觥勘绢}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評析:根據材料“蘇聯(lián)自己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盡可靠’”“中國國情特殊……即籌得后,將如何管理乎”“他們從人性惡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有利于生產”可得出反對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山租房合同范本
- 簽訂個合同范本
- 文創(chuàng)設計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焊接叉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麻石護欄合同范本
- 門面改造合同范本
- 過戶購房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溴氯海因殺菌滅藻劑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球場承建合同范本
- 配貨合同范本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我們多快樂》
- GB/T 22919.9-2024水產配合飼料第9部分:大口黑鱸配合飼料
- 體育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學課件
- 婚姻家庭法(第三版)教案全套 項目1-9 婚姻家庭法概述-特殊婚姻家庭關系
- 可持續(xù)采購與供應鏈管理
- 心肺復蘇及AED教學
- 電梯維保經營計劃書
- 工程部部門助理崗位職責
- 急需學科專業(yè)引導發(fā)展清單
- DB4401-T 71-2020 臭氧-活性炭深度凈水工藝設計與運行管理技術規(guī)程
- 會計廉政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