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摘要:對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有效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是兩種互補的社會控制模式,不可偏廢、缺一不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都是我國的治國方略,本文分析了法治與德治的關系,以求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使二者最大限度發(fā)揮出自己的功能,從而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方略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進步,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中國。關鍵詞:法治德治關系一、法治與德治的概念“法治”,是指在某一社會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訂者和執(zhí)行者本身。政府(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是法律許可的,而這些法律本身是經過某一特定程序產生的。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guī)則,沒有任何人或者記過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1]法治與人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人治會因為統(tǒng)治者的情感變化而實行不同的制度。西方著名的自然法學家亞理斯多德在談到人治與法治的問題時就明確指出:“讓一個人來統(tǒng)治,這就在政治中混入獸性的因素?!薄胺ㄖ螒瑑芍睾x: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訂得良好的法律?!盵2]“德治”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把道德理念上升到治國方略的角度。當然這里的德治與我國封建社會的德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封建社會的德治是指以禮樂教化來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將遵守社會等級秩序及其行為規(guī)范變?yōu)橐环N自覺,從而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對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動地心悅誠服,而不是靠嚴刑峻法來迫使人民畏敬。而今天所講的的德治是指提高全體人民的道德風尚,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進步。二、法治與德治的淵源現(xiàn)代的法治與德治與古代的“法治”與“德治”已發(fā)生了根本意義上的變化。法治是民主政治的產物,現(xiàn)代意義上的法治來源于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發(fā)源于西方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早在古希臘時期各城邦就實現(xiàn)了較為徹底的民主與“法治”,而古羅馬更將這一民主與“法治”的思想發(fā)揚光大。德治思想可以從古代中國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中找到其歷史原形。由于中西方對人性善惡的不同認識導致了對“法治”與“德治”地位和作用認識的巨大反差。西方人性惡的思想促使人們優(yōu)先選擇通過法律而非內在的道德機制來調控人們的行為,而中國人性善的理論促使人們希望通過人類道德的自我調節(jié)來達到理想社會的實現(xiàn)。這兩種不同的社會治理模式導致了近代中西方法律發(fā)展的巨大反差。近代西方由人性惡的認識出發(fā),認為權力的本質是邪惡的,權力都必須以有效的手段加以制約,而法律便是最佳手段;同時由于資本主義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關系的契約化,使得平等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分權制度”以及“平等自由”的法律思想使得“法治”愈加完善。而近代中國由于儒家“為政以德”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德治”根基深厚。三、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在現(xiàn)實社會中,社會控制和管理是極為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德治雖不能作為主要模式與法治相競爭,但法治從來沒有也不可能代替道德的重要作用。相反,理想的法治必須有道德的支持。法治和德治,作為調節(jié)人類社會的兩種手段,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二者的組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統(tǒng)一的。二者相輔相成又是黨治理國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體現(xiàn)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吸取古代儒法并用的思想精華,體現(xiàn)了軟硬相佐的治國方略的辯證關系。[3]江澤民同志在“十五”計劃實施的第一年年初,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明確指出:“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我們應始終注意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边@一重要論述,為我國社會經濟步入新的時期發(fā)展提出了極其重要的治國方略,對于我們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體系,意義十分深遠。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德治具有非強制性。盡管道德也是上層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實施不是依靠強制性手段,而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使人們自覺地遵守這些行為規(guī)范。道德訴諸人們的“良心”,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所謂“說服力”,主要是指通過啟迪人們的道德覺悟、激勵人們的道德情感、強化人們的道德意志、增強人們的榮辱觀念,培養(yǎng)和形成古人所說的“羞恥之心”,從而使人們在內心深處形成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因,培養(yǎng)和形成人的道德行為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所謂“勸導力”,就是指通過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培育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使人們認識到,如果一個人不能履行自己應盡的道德義務或者違反了社會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和公眾的批評,甚至招致事業(yè)的挫折和失敗。社會輿論的力量是無形的,卻是不可忽視的。強大的社會輿論,能夠對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發(fā)生重要影響。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性情和氣質,改變社會的風氣,形成某種道德的氛圍。這種社會輿論,一旦同內心信念相結合,就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法治具有強制性。法律體現(xiàn)著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體現(xiàn)著國家對其成員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行為的要求,體現(xiàn)著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國家靠法院、警察機關等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強調用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用強制的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是“法治”的主要內涵。從維護社會的秩序、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來說,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社會大變動的時期,舊有的各種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建立新的法律法規(guī)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有著更為迫切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我們十分重視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并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德治和法治具有宏觀上的一致性,但法律作為上層建筑,與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必然具有并存在著差異性,不管是法還是德同樣受到各階層,各自利益的制衡,在某一階段認為是符合道德準則,卻不符合法律規(guī)范,另一階段可能判定為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卻符合法律規(guī)范,這就產生了道德與法律的差異。如目前存在私營企業(yè)雇用工人做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私營企業(yè)主獲取了工人的剩余勞動價值,如果用道德規(guī)范來衡量,是不道德的行為。但從國家社會長遠發(fā)展利益而言,只有允許存在諸如類似情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不銹鋼門批發(fā)與市場推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民品典當借款合同解除條件約定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租賃與司機激勵計劃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創(chuàng)新型民間借款擔保人責任保險合同樣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幼兒園幼兒營養(yǎng)餐品開發(fā)與供應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交易稅費結算與過戶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打印機租賃與智能化辦公環(huán)境解決方案合同4篇
- 2025年度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承包合同4篇
- 2025版智能滅火系統(tǒng)采購合同示范文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圍墻施工與城市安全合同4篇
- 射頻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
- 和平精英電競賽事
- 四年級數(shù)學豎式計算100道文檔
- “新零售”模式下生鮮電商的營銷策略研究-以盒馬鮮生為例
- 項痹病辨證施護
- 職業(yè)安全健康工作總結(2篇)
- 懷化市數(shù)字經濟產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未來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07FD02 防空地下室電氣設備安裝
- 教師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 彈簧分離問題經典題目
- 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史導言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