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古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訓練(原卷版)_第1頁
課外古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訓練(原卷版)_第2頁
課外古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訓練(原卷版)_第3頁
課外古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訓練(原卷版)_第4頁
課外古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訓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前復習專項訓練(部編版)

專題18:課外古詩詞鑒賞(原卷版)

一、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次蕭冰崖梅花①

趙希路(宋)

冰姿瓊骨凈無瑕,竹外溪邊處土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

【注】①這首詩時唱和蕭冰崖的《梅花》詩而作。

1.詩的一、二句寫出了“梅花”的特點。

2.詩的三、四句寫得意味深長,請作簡要賞析。

二、閱讀下面唐代詩人王維的兩首詩作,完成下面小題。

鹿柴鳥鳴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tǒng)一在詩歌中,共同構成美妙的意境。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

A.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B.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C.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D.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4.這兩首詩里對山的描繪,一個是“空山”,一個是“春山”,兩者之間有何不同?

三、閱讀詩歌,完成各題。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②。

【注】①東欄:指詩人當時居住的庭院門口的欄桿。②清明:清澈明朗。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當時蘇軾已經四十一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

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蘇軾離開京城,帶著淡淡的憂愁,

在地方為官。熙寧九年(1076)冬天,蘇軾離開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接任蘇東坡密州知府職位的是

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蘇軾到徐州赴任,寫了五首絕句給孔宗翰。這是其中的一首。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足頤的7項是()

A.第二句用靜態(tài)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烘托出春意之濃,春愁之

深:同時柳絮點出梨花盛開的季節(jié),襯托出梨花盛開的歡喜心情。

B.第三句寫詩人惆悵地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潔白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成了

“一株雪”。

C.本詩的詩眼是“惆悵”一詞。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惆悵”一詞中包

含作者時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

D.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這是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增添悲涼的氣氛。

6.詩歌是怎樣描寫“梨花”的?寫“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四、閱讀唐代錢起《沐陽古渡作》,完成各題。

沐陽古渡作

唐錢起

日落問津①處,云霞殘碧空.

牧牛避田燒,退鶴隨潮風。

回首故鄉(xiāng)遠,臨流此路窮.

翩翩青冥去,羨彼高飛鴻。

①【津】渡口。

7.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句“日落問津處,云霞殘碧空”所展示的畫面。

8.本首詩抒發(fā)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五、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各題。

硬中作①

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

【注】本詩寫于作者岑參赴任安西節(jié)度使幕府書記途中。磺(qi):沙石地,沙漠。

9.詩人筆下的邊塞有何特點?

10.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到漁家

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氣

【注】①草衣:蓑衣。

1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頸聯所寫之景。

12.整首詩寄寓了詩人怎樣的豐富情感?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郵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聚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13.下列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實寫妻子在鄢州獨看明月的情景,借以表達妻子的思念,也寫出了詩人對妻子、女兒的思念。

B.“未解憶長安”有兩層意思:一是小兒女不知道想念長安的父親,二是不理解媽媽看月的心思。

C.額聯“憐”字意味深長,既是憐小兒女們的天真幼稚,又憐妻子的孤獨,更反襯大人的思念之深。

D.頸聯的“濕”與“寒”,渲染了一種冷清孤寂的氛圍,說明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14.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

八、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①。

【注釋】①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

15.這首詩表現了畫中梅花、的特點。

16.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請從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作者在本詩抒發(fā)的情感。

九、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春光好

歐陽炯(五代)

天初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17.詞的上闋中、兩詞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熱鬧的春意。

18.整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十、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9.第一、二句中,第一個“繞”描繪了菊花的景象,第二個“繞”描述了詩人賞菊時一

的心情。

20.結合第三、四句,說說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東林寺少僧

李白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氣

【注】①東林寺: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廬山西北麓,東晉大元九年名僧慧遠創(chuàng)建,寺在酉林寺之東,故名。

②虎溪:東晉高僧慧遠法師深通經論,兼習儒術,戒律精嚴,發(fā)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以杜絕世間塵

埃。

21.說說“月出白猿啼”中“出”的妙處。

22.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二、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亭夏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氐現的一項是()

A.《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寫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閑與寧靜。

B.此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勾畫了一幅色彩鮮麗、美妙逼真的圖畫。

C.“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是從視覺和味覺角度對夏日進行的描繪。

I).全詩以寫景見長,筆法多變,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xiāng)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4.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所展現的畫面。

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小題。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25.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與理解,埼送的一項是()

A.這首詩寫出了書生愿意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

B.首聯中的“照”字意在表現烽火很大很亮,在遠遠的西京都能看見;“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現了

書生從軍的愿望和衛(wèi)國的堅強決心。

C.頷聯由“辭”到“繞”,寫出了行軍的迅速和軍隊凌厲、逼人的氣勢。

D.頸聯以北國的雪暗風多,烘托戰(zhàn)斗的激烈悲壯。

26.詩的尾聯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卜四、閱讀《過山農家》,完成問題。

過山農家

[唐]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1)下對各項中與本詩描述的季節(jié)相同的一項是()

A.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B.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C.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D.足蒸暑士氣,背灼炎天光。

(2)后兩句詩中的“卻喜”,反映出山農怎樣的心情?

十五、閱讀下面的這首古詩,完成后面小題

秋行

(宋)徐磯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28.詩歌前兩句選取了鳴蟬等景物,展現了一幅早秋、(畫面特點)風景畫。

29.請從動靜結合的角度賞析“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十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

(明?孫承宗)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30.對這首詩詞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Λ.首句的意思是,用嘴吹熱氣使凍僵的手變暖,但提著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沒有感覺。

B.第二句描繪的是冷月照著漁船,白雪一片茫茫。

C.第三句,指畫家們不了解漁民的悲苦。

D.第四句的“寒江釣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詩。這一句說的是畫家們模仿《江雪》描繪的情景去釣

魚。

31.關于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批評畫家不能真實反映漁民痛苦生活的詩。

B.開頭兩句通過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渲染,把漁民的辛苦勾勒出來了。

C.該詩運用了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讓漁民的痛苦與畫家的閑情雅鹿形成鮮明對照。

D.后兩句發(fā)議論,批評文人畫家只表現自己的閑情雅趣,不反映漁民的痛苦。

十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螺川?早發(fā)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曉,城頭鼓角停。

長江流遠夢,短棹②撥殘星。

露濕鷗衣白,天光雁字青。

蒼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久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內,南臨贛江,風景秀麗。②棹(ZhaO):船槳。③孤亭:這

里指螺川。

3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分別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寫螺川風光,為后文寫離情別意打下基礎。

B.頷聯中“夢”“星”既說明行舟時辰之早,又體現了詩人是在睡眼蒙朧中離別螺川的。

C.頸聯承上聯擴大視野,放眼天際水涯,寫舟中近看的贛江秋曉。

D.這首詩融情人景,描景成畫,清峭的意境中充溢著離情別緒。

33.詩歌尾聯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十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臺城①

唐?韋莊②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①臺城:舊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時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而到唐朝末期,已經荒廢破敗。

②韋莊身處唐朝末期,此時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己蕩然無存。于是詩人寫下了這首憑吊六朝

古跡臺城的詩。

34.本詩通篇寫景,借江雨、一、一一、堤柳幾種意象,描繪了煙雨朦朧,如夢似幻的江邊景

色。

35.詩歌第三句中的“無情”一詞用得極為巧妙,請結合詩歌內容進行賞析。

十九、閱讀《歲暮》,完成各題。

歲暮少

【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②?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eχ:頷聯以(1)“_______”和“________”來借代戰(zhàn)爭,一個“犯”一個“動”,寫出詩人聽到

敵人入侵后內心的強烈沖擊。

:結合全詩,首聯中“歲暮”應該是有多層的含義,你是如何理解的?

?:是的,我覺得(2)__________。

【注釋】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末,這一年正好安史之亂發(fā)生,唐朝開始走向沒落。當時杜

甫客居闔洲(今四川畫中)。②請纓:用西漢終軍請纓的典故,借指將士自動請求出兵擊敵。

二十、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庭中桅子花。

37.詩歌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作答。

38.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小題。

雨睛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上面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之情。

(2)詩歌的三、四兩句妙趣橫生,請做簡單賞析。

二十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暮春

王禹倩①

寂寞紅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殘。

才聞鶯唯夸楊柳,已被蟬聲哭牡丹。

壯志休磨三尺劍,白頭誰藉兩梁冠?。

酒蹲何必勞人勸,且折余花更盡歡。

【注釋】①王禹偶:北宋詩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調。②梁冠:有橫脊的禮冠,古代

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40.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氐硯的一項是()

A.從題目看,本詩描寫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蘊含著作者的情感。

B.賞花、磨劍、喝酒等一系列動作,是詩人借酒澆愁,內心苦悶的情感的外在體現。

C.作者著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對比青年時代,感嘆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獨特感受的契合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41.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才聞鶯唯夸楊柳,已被蟬聲哭牡丹”一句的妙處。

二十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①

[宋]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聲過竹邊村。

【注釋】①這首詞是詞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紹興知府,經過浙江常山時寫的一首詞。

4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詞的前兩句寫農人們辛勤勞作的場景,以及早稻豐收的喜悅之情,展現出一幅自然和諧的江南農村畫卷。

B.“沽酒”和“煮纖鱗”極具畫面感,生動再現了農家生活的美好恬靜,傳神地表現出了淳厚樸實的鄉(xiāng)風。

C.“賣瓜聲過竹邊村”一句讓人想象到賣瓜人在綠竹叢生的村莊叫賣的場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整首詞運用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多角度描繪了農家生活,也間接表達了落寞之情。

43.“更無留影霎時云”句中“更”字使用準確而妥帖,請賞析其妙用。

二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咒

幾度思歸還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曳

【注釋】①彎弓征戰(zhàn):言木蘭代父征戎,勇敢善戰(zhàn)。②夢里曾經與畫眉:言木蘭雖著戎裝,仍思恢復和平

環(huán)境下的少女生活。③明妃:指王昭君。

44.請賞析詩歌第一句中“作”字的妙處。

45.詩歌最后兩句表達了木蘭哪些情感?請概括作答。

二十五、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②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鵬四五聲。

【注釋】①三衢: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②泛:泛舟,乘船。③卻:再。

46.詩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卻舒暢愉悅,“卻”字,“”和“”這幾個詞突出表現了詩人的

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

47.有人認為后兩句詩寫出了綠樹陰濃、環(huán)境幽靜的景物特征,而“黃鵬四五聲”破壞了環(huán)境的幽靜。你

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二十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注】賈至在唐肅宗朝曾因事貶為岳州司馬?!皻v亂”:花開極茂盛。

48.前兩句描繪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從整首詩來看,這兩句有什么作用?

49.有人評價三、四兩句在情感的抒發(fā)上“構思新奇”,說說你的理解。

二十七、閱讀下面陸凱的《贈范曄詩》,回答問題。

贈范曄詩

折梅逢驛使①,寄與隴頭人②.

江南無所有,聊③贈一枝春。

【注】①驛使:送信的郵差。②隴頭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曄。③聊,姑且。

(1)這是一首()

A.邊塞詩B.田園詩C.贈友詩

(2)首句一個“”字,推動全詩情節(jié)的發(fā)展??此撇唤浺?,但實際上卻是有心:由驛使而聯想到友

人,于是寄梅問候。

(3)梅花開了,小明很想念南京的小學同學小亮,他給小亮發(fā)了一條微信:一張梅花圖片及“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兩句詩。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為什么?

二十八、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宣城3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②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久

【注釋】①宣城:郡名,今屬安徽省。②蜀國:指四川,李白的家鄉(xiāng)。③三巴:巴郡、巴東、巴西三郡,

合稱三巴,在今四川省東部和重慶市地區(qū)。

51.從對偶句和內容的角度考慮,填入詩中空缺處最恰當的是()

A.一朵B.不開C.還見D.不聞

52.本詩以寫“子規(guī)”起筆,從全詩看,“子規(guī)”的啼聲,營造了的氣氛,作者借此表達

了的情感

二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豐樂亭游春?其三

宋?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53.詩歌第一、二句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54.詩句“游人不管春將老”中,“老”字的表達效果好在哪里?

三十、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故鄉(xiāng)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55.請你發(fā)揮想象,描繪詩歌一、二句的畫面。

56.請你從修辭角度,賞析詩歌的三、四兩句。

三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各題。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①此身,不同桃李混②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⑥萬里春。

注釋:①著:放進,置入。此身:指白梅。②混:混雜。芳塵:香塵。③乾坤:天地。

57.這首詩運用“”的表現手法,詩人以自況,表達自己堅守情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格遠志。

58.賞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三十二、詩歌賞析

余杭四月

(元)白挺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鳳輕袖影翻。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久

(【注】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門關:從蠶孵出到結繭期間,養(yǎng)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終日緊閉門戶。

5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整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風景如畫的春日鄉(xiāng)村風俗圖。

B.首聯點明了出行時間,寫出了此時杭州天空晴朗,萬物復蘇,一派勃勃生機。

C.頸聯中的'‘滑"字,用字巧妙,寫出了船行水上,輕快如飛的樣子。

D.尾聯寫到家家戶戶為了養(yǎng)蠶房門緊閉,展現出此時鄉(xiāng)村蕭條寂寞的景象。

60.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頷聯。

三十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興

(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注】作者的家鄉(xiāng)在洛陽附近。

61.詩中“”一詞寫出了楊柳的枝繁葉茂,"”一字寫出了夢境的一再出

現。

62.詩歌后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請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表達效果。

三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別嚴士元①

(唐)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②,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③今日誤儒生④。

【注釋】①嚴士元:吳(今江蘇蘇州)人,曾任員外郎之職。②倚棹:停船。闔閭:即今江蘇蘇州城。相

傳春秋時伍子胥為吳王闔閭所筑。③青袍:又稱“青衿”。唐貞觀四年規(guī)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

的。八品官員服深青,九品淺青。④儒生:詩人自稱。

6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氐顧的一項是()

?.首聯“倚棹”一詞,言明詩人與友人是在闔閭城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時至春初,乍暖還寒,天氣變幻

不定,卻并未影響二人相逢的愉悅,相談甚歡。

B.全詩寫景豐富,運用了一連串“景語”,畫面生動,頗有詩意。但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而是為了敘述

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

C.“草綠湖南萬里情”補充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萬里情”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想象自己同赴萬里之外,

表達了詩人連綿不斷的惜別之情。

D.本詩屬于送別詩,友人離開,激發(fā)了詩人的無限惆悵。尾聯“誤儒生”一詞,正抒發(fā)了詩人對自身處境

的不滿,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64.詩歌頷聯是寫景名句,請簡析其寫景妙處。

三十五、讀下面這首小詩,回答問題。

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B.“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是正面描寫山景的句子,這里的“弄”是賣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

C.從“莫為輕陰便擬歸”中,啟迪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

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

D.本詩跌宕自如,委婉蘊藉,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2)三、四句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為什么會沾衣?詩人如此寫有何意義?

三十六、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鐘①,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②后云猶在,畫出西南③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②霽(Ji):雨后轉晴。③西南:有版本作“東南”。

6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體裁角度看,這首詩和《春夜洛城聞笛》一樣都是七言絕句。

B.本詩的題旨在“望”字,從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在寫望中所見之景。

C.首句獨具匠心,用“溪上聞鐘”既點出“柏林寺”,又勾起舟中人的登山之念。

D.詩歌第三句以“青”為山著色,由山帶出云,但這已不是濃郁的烏云,而是輕柔明快的白云,第四句中

“四五”則顯出山峰的錯落參差之美。

67.清代陸次云在《唐詩善鳴集》中稱贊本詩的最后一句“畫出西南四五峰”是“天然筆意”,此句中的

“畫”字意蘊無窮。請你分析“畫”字的妙處。

三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秋行

(宋)徐磯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68.詩歌前兩句選取了鳴蟬等景物,展現了一幅(季節(jié))(畫面特點)風景畫。

69.自選角度,賞析“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3分)

三十八、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梅花落

A.點明時令為新春,此時庭院(唐?劉方平)

中梅花怒放、香濃花腴。2個,芳梅樹,繁花四面同。B.“空”字既寫出了梅枝空禿之景,

)也道出了少婦的空寂舌悶之感。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⑦今如此,長城町艮不窮。

c.尾聯動靜結合,描寫了遼D.此詩從庭院落梅這一小視角延伸

英將遼海士雪,來比后庭中。到時代大背景,描寫了戰(zhàn)事給普通

海的蒼茫雪景,引人愁思。_________'

家庭帶來娥舌和不幸。___________

詩歆表達了征婦的哪些情瞧?

【注】①少婦:此處指征人之婦。②長城:指代邊境的戰(zhàn)事。③遼海:泛指遼河以東沿海地區(qū)。

70.你和小菲借閱了學長的《唐詩鑒賞辭典》,看到學長對《梅花落》一詩作了批注。不過,小菲發(fā)現有

一處批注不恰當,你也能找出來嗎?

A.AB.BC.CD.D

71.學長的批注還提出了疑惑:“詩歌表達了征婦的哪些情感?”你和小菲探究后寫下了結果。

三十九、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小題。

【甲】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檄。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乙】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1)詩歌是反映生活的。古代的鄉(xiāng)村間,放牛娃隨處可見,詩詞里也就經常出現牧童這種形象,而且個性鮮

明:甲詩中的是一個的牧童,乙詩中的是一個的牧童。(請在橫線上填寫一個四字短語)

(2)古詩常借“聲音”傳遞情感。甲詩中“歌聲振林樨”和乙詩中“吹笛風斜隔隴聞”都運用了這種手法,

請選擇其中一例,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

四十、古詩閱讀。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注]柳花:這里指柳絮。

73.這首詩緊扣初夏的景物,描寫生活風情,詩趣盎然。

74.“閑看兒童捉柳花”中的“捉”字用得極妙,請作簡要賞析。

四十一、古詩閱讀

鐘山①即事

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②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注釋】①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時有感而作。鐘山:山名。②相對:

對著山。

75.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所呈現的畫面。

76.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四十二、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釋】①簟(diαn):竹席。②石榴:這里指石榴花。

77.這首詩寫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寫院深席清、、、夢覺鶯啼四幅夏日畫面,流露出詩

人悠閑自在的心情。

78.賞析“石榴開遍透簾明”中“透”字的妙處。

四十三、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乙】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guī)啼,宣稱還現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79.兩首詩都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請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分析。

80.兩首詩的三四兩句都寫子規(guī)鳥啼鳴,請分析其情感上有何不同之處。

四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水檻?遣心二首

唐杜甫

去郭軒楹②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①檻(jig):臨水的欄桿。②軒:長廊。楹:柱子。③賒:遠。

81.這是一首描寫歌詠自然景物的詩歌,根據景物描寫可以判斷詩人寫的是(季節(jié))的美麗景物,

作者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開闊幽靜的草堂環(huán)境。

82.頸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是寫景的典范,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請具體分析。(從描繪

的畫面,用詞,情感方面分析)

四十五、閱讀馬致遠《壽陽曲?瀟湘夜雨》,完成后面小題。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

(1)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與這首曲有不少相似之處。一是曲中都塑造了漂泊在外的典型形象,分別是

“斷腸人”和“”;二是兩首曲都描寫了特定氛圍中的景物,如這首曲中的,將情與景融為

一體;三是兩首曲都抒發(fā)了的思想感情。

(2)請賞析首句“漁燈暗”中“暗”字的妙處。

四十六、【古詩】

詠繡障①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②描。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

[注]①繡障:刺繡屏風。②床:指繡花時繃繡布的繡架。

1.這首詩表現刺繡女工的―。其中“花蕊嬌”一語雙關,既指堂前花朵,又喻指

2.尾句“引得黃鶯下柳條”,是說女工的刺繡屏風,逼真得竟然使黃鶯誤以為柳條,翩然來棲,這是用

手法來表現人物。

四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秋夜寄丘員外①

唐?韋應物

懷君屬②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③松子落,幽人④應未眠。

【注】①丘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后隱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員外”。②屬:正值,適

逢,恰好。③山空,一作“空山”。④幽人:幽居隱逸的人,悠閑的人,此處指丘員外。

⑴“散步”之人是誰?品析全詩內容回答,題中“寄”的是什么呢?

(2)在構思和寫法上,這首詩前后部分運用了怎樣的技法?有什么妙處?

四十八、小語和小文一起吟誦了一首古詩,請你和他倆一起來學習。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宋代)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①上摩天。

遺民淚②盡胡塵③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①五千仞(r4n):形容它的高。②遺民:指在金占領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

人民。③胡塵: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

86.他們打算給這首詩歌做一個微視頻拍攝腳本,下面是編寫的拍攝腳本,腳本中四處畫線部分處理不合

理的一處是()

鏡時音

景別畫面(色彩、構圖等)拍攝技巧內容

頭間樂

曖色調:搖擺鏡頭一橫激

14s遠景A.北方中原山河的奇?zhèn)邀悷o比

長河入海,高峰聳立一縱蕩

B.冷色調:

遠景近搖動鏡頭由遠胡人在中原故土上肆意踐踏,揚起濃緊

23s近景風云突起,胡騎

景及近濃塵土張

踏塵

C.冷色調:固定鏡頭由近D.詩人忍受著胡人種種壓迫,苦盼王悲

34s近景

遺民流淚,翹首南望及遠師收復失地涼

A.AB.BC.CD.D

87.這首詩歌題目中的“有感”包涵著作者哪些情感意蘊呢?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四十九、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春思

賈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②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注】①賈至:唐代洛陽人。這首詩是他在被貶為岳州司馬時所寫。②歷亂:爛漫。

(1)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春景?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⑵賞析“春日偏能惹恨長"中“惹”字的妙處。

五十、詩歌鑒賞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咒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注】①咫尺:距離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暫。②“遮"古音讀zhd。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表現的是春燕與人之間一種親近和諧的關系。

B.首聯寫燕子秋去春來,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習性。

C.頷聯中“不下舊簾遮”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清貧困頓,令人略感凄涼。

D.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自然樸實,筆調平易淺近。

(2)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描繪詩句“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所展示的畫面。

五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問劉十九①

[唐]白居易

綠蟻②新醋③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④?

【注】①此詩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時所作。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與白居易常有應酬。②綠蟻:

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細如蟻。③酷(P?i):未過濾的酒。④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相當于“嗎”。

9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五言絕句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huán)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引起讀者對詩人質樸閑適的隱居生

活情境的聯想。

B.前兩句以“綠”寫出了家酒的新熟淡綠、醵香誘人,以“紅”道出了小火爐的樸素小巧,“紅”“綠”

相映,溫熱明麗,氛圍溫馨。

C.詩中“雪”這一意象勾勒出闊大背景,天晚欲雪,寒風瑟瑟,讓人感到嚴寒徹骨,雪夜的壓抑昏暗烘托

了屋內人晚年隱居的失意凄清。

D.結尾“能飲一杯無”疑問收尾,口語化的表達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又創(chuàng)設了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

想象空間。

91.白居易的詩“語淺而情深,言短而味長”,結合全詩說說詩歌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

五十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醉著①

(唐)韓傀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②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注】①韓?。╓O):唐代詩人,生活在晚唐和五代初期,那正是滄海桑田,朝野混亂之際,一個形勢瞬

息萬變的時代。②桑柘:指桑木與柘木。

92.詩人善于以畫入詩,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詩歌前兩句的畫面。

93.“暗示”是詩文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不明說,而用含蓄的話或動作使人領會”。試分析詩人在

這首詩中所晴木的內容。

五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①,騷人②閣③筆費評章④。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①(降)服輸。②(騷人)詩人。③(閣)同“擱”,放下。④(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o

94.請根據詩歌內容,補全注釋④。

95.盧梅坡如何評價雪與梅?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五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